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5: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教育心理学》感想

在当今教育改革与转型的背景下,在学生因各种原因学习动机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重拾这本大学时期的课程《教师心理学》,获益匪浅。一方面,对当今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教师教育智慧的技巧把握有了深层次的思索与挖掘。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悟: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让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的生活惯性!

《教育心理学》有关学习动机的章节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同时,也简要分析了学生制约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讨论了解决方法。

何谓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的需要,如同生理活动中没有食欲一样。

学习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没有目标,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和重要的诱因。所谓学习目标就是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客观标准。学习目标有激活的功能,能够使潜在的动机变成活跃的动机;导向功能,能够使学习活动沿着确定的方向进行;调整功能,能够起到维、增加或停止、减弱学习活动力量的作用。学习目标的适当与否,常常影响学习动机的发挥是否得当。

在学生的学习中,动机对学习活动有直接推动作用;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都受到学习动机的制约;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动机水平和学习成就存在着正相关。根据叶克思-道得生(Yerkes and Dodson,1908)定律,作业效率随动机强度增加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增强而降低,即作业效率在适中的动机水平上最高。

在我看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内容:实现家长的要求,为了报答父母,履行教师的要求,为了将来的好工作,对学习活动或者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鼓励或避免责备,对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对社会建设的向往,为了个人的前途、名誉和地位等。

然而,学习动机遵循着以下理论:强化理论,即动机可以由外部刺激引起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成就动机理论,即成就需要使人表现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的行为;归因理论,即人的行为归结于能力,努力,机遇和任务难度;自我效能感理论,即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如果灵活的掌握以上理论,将有可能对学生的行为有进一步的认知。

那么,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暂且我将其简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影响:学习动机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学生提出正面积极的学习要求,如电视,报纸,书刊,戏剧等。然而,当今消极的社会舆论如“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等对学生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2、家庭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和教育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莫大。家庭关系比较和谐,父母关心子女学习并适当机遇鼓励比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干涉过多或者莫不关心、只是加大物质需求等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3、学校教育 在学校里,学生学习动机有可能会被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学校的学习风气不足,课堂气氛不佳和同学的不正确的行为评价等相应减弱。

二、主观因素

1、认知因素

学生的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主观认识,缺乏自我定位和对自身发展的预期和远见。

2、情感因素

学生由于求知欲的不足和对学科知识的反感而又惧怕和老师和家长交流的恐惧,厌烦情绪导致学习动机不足。

3、意志因素

学生尚未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并且对课程难易程度抱有侥幸心理或因为难度较大,主动放弃或难度较小,主观轻视的态度造成挫败感,今进而影响饱满的学习动机的持续。

4、个性因素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一方面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对老师的看法表示理解和赞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性格原因会使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纪律性和积极性不足的学生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无人监督的情况里,产生懒惰,马虎,散漫的态度,进而影响学习动力。

一直以来,广大教师乃至家长,都在为“如何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这个难题所困扰。诚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在于正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际上,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可能爆发出来惊人的潜能,取得可观的学习成果,甚至会创造奇迹!战国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晋代的车胤“囊萤映雪”,汉朝的匡衡“凿壁偷光”,学习习近平达到“疯狂”的境界,原因在于他们非常渴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正是因为这份学习动机的强烈让他们如愿以偿。而在当今,也许是时过境迁,当今中学生基于以上原因,普遍学习动机不足。作为老师,任重而道远却又责无旁贷!

从学校角度:

1,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心理辅导能力; 2,合理选择教材,确定相应培养计划: 3,开展学科趣味活动,增加学习兴趣。

从学生角度:

1,积极参加各种学科趣味活动;

2,按时完成相应的作业

3,加强同学合作,相互督促和提醒,塑造良好的个性。

从家长角度:

1,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专业取向观念 2,尽量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了解学习生活状况;

3,加强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动向并给予帮助。从教师角度: 1,生活中:

(1)心灵教育:平等对待学生,不分性别男女,相貌美丑,成绩优劣,出身好坏,关系亲疏,都一视同仁;勇于向学生道歉,由于年龄增长和时代变化,学生逐渐拥有自己的个性,可能不再盲目顺从。如果强加观点,甚至呵斥,必然产生隔阂和逆反;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的感情世界的核心是爱,但有时爱与恨是分不开的,“恨”可能是对学生爱极了而学生的行为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引起的结果。如果教师如暴风雨似的发泄,虽可解一时之气,但会使学生自尊心受挫,同时使自己闷闷不乐。

(2)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理解,尊重,提醒的教育理念或教育行为。陶行知说:“不要你的钱,不要你的金,只要你的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同时放大后进生的优点,善待后进生的缺点。

(3)目标教育:诸葛亮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选择正面的榜样,在班级教育中,根据学生表现,可相应建立“卫生标兵”“纪律模范”“积极小组”“活雷锋”等,激发学生树立合理的目标。2,教学上:

(1)开展自主学习:一直以来,“封闭式教学”表现出教师讲授,学生听从的格局,这种“满堂灌”“题海战术”的进行,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减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留下课堂质疑空间。

(2)加强课堂教学技巧:尽量避免单一口授的模式,合理使用图画,音乐,实物,生活体验等手段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3)加强课堂语言表达:因为语文水平相对较高,老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文字读音,尽量减少方言并适当幽默、并且正确提问,鼓励质疑,开展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4)开展活动教学:针对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合理设计游戏、开展学科竞赛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好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深感树人育德的光荣之时,也需要背负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让自己能够成长为教坛的一颗长青之树,让学生有勇气走上这条学海无涯的道路,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也许,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淘气任性学生,身为人师的我会告诉他: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季节,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会告诉他:不要忧伤!谁说我们只是星星,永远长不成太阳,我们的每一个梦想都会熠熠闪光。

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此以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与人,此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而我有幸站在讲台,享受着这第三乐,我将一直往前,为了学生的春暖花开!

第二篇: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学习动力不足的 原因及对策

我常想其实人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的时候学习走路、说话,学着叫爸爸妈妈,这不需要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渴望,都有学习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看作对自己快乐的剥夺呢?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怎样消失的?如何在他们学习动力下降时提升他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消失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中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具有这种表现的中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不但觉得学习没有必要,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课不听讲 , 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认为考试就是让自己丢丑。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玩游戏机、去影视厅、打架斗殴,干出违反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甚至蜕变为品德不良者。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农村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冲破困难后体会成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战胜各种问题的勇气和毅力,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

(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2.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懂得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让每个学生“爱”的幼苗在内心长大,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缺少包容心,总是带着嫉妒、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圈越来越小,从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影响学习动力。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业、友情、家庭、健康”中,选择一项对自己最重要的选项,尽管只是假设,但学生们落笔的时候还是感到心情沉重。在以往训练中,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把家庭和健康列为首位,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高中学生却多把友情列入首位,甚至为此不惜放弃极重要的其他四项。由此可见友情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缺少友情,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心情影响到学习动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策略意识,积极主动构建自己懂得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在强化学习动力指导中,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碰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恢心、退缩是意志脆弱的表现,接受挑战,锲而不舍,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化苦为乐,百折不挠,享受超越自我的快乐,坦然面对累与苦,就会发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就诞生了。重塑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自信是人成才的第一要素,面对学业,坚信“我能”而不是我“不能”或“让我试试”,让学生放大自己的长处,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体验活动,找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我也有很多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胜任感、成就感,从而把失去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让学生们懂得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现在的不够优秀,并不代表永远不够优秀,要学会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回梦想,重新启航。

“育人”教育强调的是,不仅能达到增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现实的能力,真正使知识内化,并通过外化表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数学教育研究只有深入具体的场景——数学课堂,直面实践,才能把握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张显已有数学教育理论的影响力,在课堂中研究属于数学教育自己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数学教育理论。问题——始终是我国数学课堂分析的聚焦点,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是影响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构成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从认知的角度考察有效的数学课堂教与学运行的主动力——问题。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正是在考察大量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概念,并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影响数学课堂学习研究的课题——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教学用问题和问题链是影响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启动、维持和“动态——生成”的动力源。本研究是在研课的基础上,对录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对教学动力和学习动力进行了一定的前提性思考;然后基于数学课堂现实,对数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理论,构建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教与学分析框架,并用分析框架对五个案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优化“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组织教学原则。主要成果: 1.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特征探讨 “流变的特征—意向性,障碍的特征—穿透性,环境的特征—情境性,本质的特征—实质性,动力的特征—问题性,方法的特征—启迪性”等六大特征是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对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描述,并提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是一个“自相似系统”。2.提出三级三维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 三级三维动力系统的“启动”、“维持”与“意向——生成”是对数学课堂学习动力过程的描述,是本研究的特色。3.“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分析框架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课堂教与学分析框架是本研究的成果,框架是在思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欲将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有效地落在实处,整体的融合性、动态的生成性和问题的驱动性是本分析框架的特点,准备变量、预设变量、过程变量与成果变量作为分析变量。4.教学用问题、问题链的研究与“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优化的组织原则 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判断性问题构成了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运行的“教学用问题”,它们有机的结合组成了有效课堂教与学的问题链。“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优化的组织原则是回归实践的研究。【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 分析框架 教学用问题 问题链 组织原则

高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查及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带的高二年级,班里有一个孩子成绩很不好,尤其是英语,孩子人品没的说,只是学习态度很成问题,常常是作业不交,上课睡觉。与他交谈,很直接的告诉我,我不想学,上高中只想读一个专科(三科总分150分)。当我问起他,为什么只想读专科时,孩子告诉我,因为专科读三年,本科需要四年,虽然他知道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珍贵,但他不愿意多读一年书。当时我很诧异,因为就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会是因为考不上而吃本科的酸葡萄。之后,我和家长坦诚的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小学时曾当过三好生,是那种做不完作业急的直掉眼泪的孩子,但是初中阶段就明显的学习动力不足,那么,上高中有这样的想法真的不让人意外。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个例子,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不可能不接触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这种动力不足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想其实人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的时候学习走路、说话,学着叫爸爸妈妈,这不需要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渴望,都有学习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看作对自己快乐的剥夺呢?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怎样消失的?如何在他们学习动力下降时提升他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消失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动机:(motivation):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动机涉及三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2、学习动力: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又称学习动机,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习动力的主要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习动力的欠缺是许多学生失去学习信念,丧失学习兴趣,或自暴自弃或游手好闲的根本原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教育的缺憾!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对于学习动力都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一方面,在研究的思路上,东西方学者出现了分歧。西方学者一般以某种动机理论为依据,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研讨学生从事学习的原因,认知论主张学习动机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生活空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如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学习行为取决个体所处的心理场,即心理互动的空间,也就是“心理动力场”,它“主要有个体的需要及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组成”。归因论以认知观点对学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作解释。诱因论则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一时性因素的影响,如奖赏与惩罚,赞扬与批评等。而本能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自内在的冲动,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张“本能内驱力是一种动力”等等。我国学者则明确提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如林崇德提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获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

另一方面,有学者从情感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即情感动力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教育必须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就大;情绪低落,效果微小。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目前,现已存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我们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研究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们远郊区县的学生中,尤其部分村子拆迁后的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毫无目标,怕吃苦,没恒心,对自己没信心,被动学习,厌学情绪等比较严重的学习动力缺乏问题。学习动力缺乏令老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同时也令学生本人感到很痛苦。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这还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会导致学生形成自卑,懦弱之类的个性特征,给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面对困难,更谈不上积极融入社会。面对这种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重要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冲破困难后体会成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战胜各种问题的勇气和毅力,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中学生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知识网络图;强化;自我效能感;归因;习得性无助 [摘要]本文运用(1)强化论(2)归因理论(3)需要层次说(4)自我效能感理论四个学习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种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阐述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从当今社会对人的学习提出的要求出发,提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辅之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

问题提出: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学习是一种行为,而且是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和意志努力的行为。而每一种行为都需要动机来维持进行。因此作为学生必须具备适当的学习动机,学习这种耗时长、劳动量大的行为才能顺利进行,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丝丝雨信箱》开办以来,收到了学生的许多来信,其中学习动机缺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问题:

[案例一]老师,在初中,我学习特好,但上高中后,生活(当然是指学习)还必须继续进行。除了做题,就是问题。做着做着把自己做烦了,问着问着把别人问烦了,每当我满怀信心地仔细做出一道题,跟旁边的好同学比,却错得一塌糊涂。他们的理由我不得不服,于是,一次又一次使我的信心丧失了。每次,都是这样树起信心,后被推倒,再树起再推倒,反复着,能让人不心灰意冷吗……

[思考]“心灰意冷”是自我消极强化的结果。在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积极的强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呢?

[分析]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刺激-反应)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和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强化。怎样进行自我强化呢?第一步:认清自己。用知识网络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第二步:树立目标。树立一个个对于自己来说适度的目标,即“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第三步:自我强化。坚持努力实现自己的每一个具体的目标,让自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自己远离失败的阴影,进入从成功到成功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自我强化,保证学业顺利进行。

[案例二]……老师,不是说学习必须树立信心吗?所以,我给自己打足了气,憋足劲去学习。学习文科类,我还过意得去;至于学理科类,每当我满怀信心地仔细做题时,不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就是错得一塌糊涂。我发现我天生就不是逻辑性很好的那种高等动物……

[思考]如何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分析]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可被看作是最能反映认知观点的一派理论,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人们总是试图去解释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方法、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我们介绍韦纳的观点,这是一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观点。控制点稳定性程度稳定的不稳定的2,内部的成功:失败:能力“我很聪明”“我很笨”努力“我下了功夫”“我实际上没下功夫”外部的成功:失败:任务的难度“这很容易”“这太难了”运气“我运气好”“我运气不好”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我很聪明)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很容易)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我很笨)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太难了)则会生气。在可控性维度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归因于可控维度,都会继续努力争取成功,如果归因于不可控维度,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甚至绝望。所以,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避免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如学习无助感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产生的,小学生刚入学时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概念,因为没有人在入学前会对他们说,你不会成功。一开始,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坏运气或任务太难。渐渐地,在他们重复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便会产生一种无能无助的感觉,在这种感觉支配下,他们便不愿再去学习,再去尝试了,造成了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恶性循环。韦纳的归因理论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括性。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这些无疑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提供了具体而客观的标准,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开发而且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培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案例三]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个好学生,从小学、初中到现在,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时好好学习是很单纯的,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来到学校就得学习,现在长大了,思想深刻了,做事都要有个目的,学习为了干什么?不知道。考大学、挣大钱?太俗了吧!现在学习没动力,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简直是虚度年华,虽然我的学习成绩还是那么好,我不想再这样活,告诉我该怎么办?

[思考]学习目的不明确是许多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在认真“刻苦”地学习着,而且成绩优秀。但维系这种行为的不是需要,而是压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怎样使中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由压力→学习动机→学习→转换为竞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呢?

[分析]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由需要才能产生动机,继而付诸行动,需要→动机→行为,这是心理学中人的行为的最基本模式。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是其适应社会生活开始人生的必备条件,是他推开人生之门前就应该产生的一种需要。但是当前的中学生,他可能是好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但很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必要性、认识到学习是其自身的需要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因此由需要学习而产生学习动机进而认真愉快地学习这一模式在学生中有时是不能成立的。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是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这些压力来自家庭、学校、教师,还有一个来源——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学生群体同其他群体一样,每个成员都希望自己位居前列,这是人类的本能。而这种群体竞争若要向上追溯,其实就是一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它应该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果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把这种竞争意识转化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呈现良性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需要在产生动机的同时,还促发了学习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能达到“乐学“的境界,带着兴趣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苦”的学习而是“愉快”学习,效果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上面的图式是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图。要使中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由“压力→学习动机→学习”转换为“竞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使“竞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环节顺利转换。首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增强移情和同情心。其次,正确对待压力。压力能够促使人不断进取,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而且压力过大时,可能使人产生“约拿情绪”,即由于过多的挫折和失败使人对美好的、伟大的东西也产生畏惧心理。受这种情结控制的人甘愿平庸、不思进取,这是自我实现的严重心理障碍。所以,应有“适度”压力并使之转化为动力。

[案例四]……在初中我的学习非常好,但上高中后,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做题的速度越来越慢,正确率也很低,于是我成了惊弓之鸟,我不敢和别人比,学习,我以前从不担心的事现在出现了危机,我开始自卑、自惭、自怨。现在除了对语文、英语有兴趣,其他一无是处。加上刚开学班主任把我排在了靠墙边,真是雪上加霜……

[思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自信,总是因某一些学科成绩不理想而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可救药、一无是处,以致于别人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或不经意的行为都会对他造成伤害,强化他的不自信心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他们。

[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之一。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效能期望。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所以,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①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③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3、自我评价。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以至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障碍,如虚荣心理、嫉妒心理、自居心理等,而另一些学生则自叹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质疑,甚至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学习时,应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长善救失,全面均衡地发展。在今天,信息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教育应该是一种帮助,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认为“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确立高尚人格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不仅能使教育取得显著效果,也为这种效果的长久保存提供了可能。这对我们教师首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研究当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文瑞.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南京师大附属扬子中学.2000

3、刘红娟.浅谈情商教育.南京师大附属扬子中学.2000

4、苏凤朝.卢俊梅.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学科教育.2000.10

5、瞿兵.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教育科学.2000.2

第四篇: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如何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所有学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着力从中学生的学习动力的角度,调查研究影响中学生学习动力的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以及学习动力状况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以期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找到一把开启“发动机”的金钥匙,帮助中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一、中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具有这种表现的中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不但觉得学习没有必要,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课不听讲 , 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认为考试就是让自己丢丑。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玩游戏机、去影视厅、打架斗殴,干出违反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甚至蜕变为品德不良者。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农村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

(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

2.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懂得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让每个学生“爱”的幼苗在内心长大,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缺少包容心,总是带着嫉妒、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圈越来越小,从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影响学习动力。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业、友情、家庭、健康”中,选择一项对自己最重要的选项,尽管只是假设,但学生们落笔的时候还是感到心情沉重。在以往训练中,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把家庭和健康列为首位,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高中学生却多把友情列入首位,甚至为此不惜放弃极重要的其他四项。由此可见友情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缺少友情,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心情影响到学习动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策略意识,积极主动构建自己懂得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在强化学习动力指导中,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碰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恢心、退缩是意志脆弱的表现,接受挑战,锲而不舍,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化苦为乐,百折不挠,享受超越自我的快乐,坦然面对累与苦,就会发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就诞生了。重塑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自信是人成才的第一要素,面对学业,坚信“我能”而不是我“不能”或“让我试试”,让学生放大自己的长处,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体验活动,找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我也有很多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胜任感、成就感,从而把失去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让学生们懂得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现在的不够优秀,并不代表永远不够优秀,要学会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回梦想,重新启航。

“育人”教育强调的是,不仅能达到增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现实的能力,真正使知识内化,并通过外化表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第五篇: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英山县第一中学 胡冰心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总结归纳我认为学生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这类学生因为基础落后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学习基础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在差异当中成绩落后学生往往看不见自己的长处而总是盯着自己的短处。进入高中之后每隔学科都有频繁的周考月考,在不断的和同学进行比较分数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也在不断的受到打击,最后完全丧失自信。作为教师或者班主任针对这部分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他们的亮点,并在合适场合让他们能感知到。当他们慢慢发现自己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他们就会慢慢恢复信心。有希望才有未来。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名同学进入高中成绩比较落后,情绪低落比较消极,还有退学的念头。我通过观察发现他的同学关系很好,协调组织能力强,因此班级的组织协调任务就交给他,每次出色完成任务都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以前讲课时,他很害怕教师点他回答问题,因此我从容易题目入手,经常向他提问,后来他慢慢习惯,并且回答的问题难度越来越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都比较积极,而且班级组织管理也更加出色。

2、目标不明确——“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

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在优越环境中成长,他们不会也不需要思考我将来怎么生活,他们大多数感觉这样的条件是与生俱来的,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这样学习往往成了他们的负担,学习越久负担越重,久而久之就出现厌学情绪。要解决这样问题,首先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生活,目前优越的条件是父母努力的结果,而自己将来要想过上优越的生活就要努力付出,读书是为了将来生活展开铺垫,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其次就让学生离开父母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学生接触一些社会生活让他们能明白要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靠别人去完成。最后就是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协作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3、学习技能低——“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这类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学习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诀窍,很多学生也想努力搞好学习,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要改变这些学生状况我觉得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提高他们学业目标的管理能力。学习落后实质就是基础落后,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计划去完成和实现。其次就是提高他们时间管理能力,很多学生并不是真正不会学,主要是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他们没有完整的规划学习时间,而是被动接受。学习有很大部分靠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除了课堂之外其他时间就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只有把课内课外时间管理好,他们才能提高学习。其他还有就是课堂效率、各科技巧等方面,可以让他们向其他同学借鉴或者自己总结反思提高课堂效率掌握一些各科学习技巧。

4、认知能力低——“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这类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能扬长避短。其次就是要多给予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这类学生由于刻苦认真但是经常感觉收获小或者没有容易丧失信心。只有不断鼓励让他看到希望,才能具有学习动力。最后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点,不能一直把自己和成绩好点学生比较,应该和自己过去比这样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味额别人比往往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感觉,容易泄气。

5、情绪不稳定——“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学生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还有些学生自制力差,周围一些同学上网、玩游戏等,他们也会跟着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搞好学校和班级管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让班级同学都在积极向上有很浓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环境来改变这些学生。再次就是和家长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想法,通过谈心聊天座谈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学校的普遍现象,我们要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是每个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一定能帮这些走出困境较好的完成学业。

下载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和严峻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学生......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0-09-05 12:52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牛凤燕 点击: 270次学习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学生安全教育讲稿】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打架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中学生主观方......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及对策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中学生打架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中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轻则受惊挨训、受痛破财,重则致残致命、家破人亡,是一件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现就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解......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 前言 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