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秋-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学时间】 周五上午10:00-12:20 【教学周数】 1-18教学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参考书籍】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3节)(3节)
第一节 心理学的主要概念 第二节 心理学的基本流派 第三节 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视频播放:看穿读心术(45分钟)参考书籍
彭耽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三版 本杰明.B.莱希,心理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3节)(6节)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简史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籍
高觉敷.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1-132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第三章 学生发展(4节)(10节)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认知发展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四节 道德发展 第五节 语言发展
视频播放:小人国片断(3分16秒)参考书籍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0-49 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71-267
第四章 学生差异(5节)(15节)
第一节 智力差异
第二节 学习风格差异 第三节 特殊儿童
第四节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 第五节 性别差异
第六节 外国人汉语学习的个人差异
视频播放:央视对药家鑫案双方父母的专访(28分钟)家有儿女第二部69集、70集(换了爸妈)(50分钟)参考书籍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50-75 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213-250
第五章 学习概论(2)(17节)
第一节 学习及其分类 第二节 学习理论的发展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109-129
第六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节)(21节)
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视频播放:动物表演片段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130-154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7-140;375-398
第七章 认知取向学习理论(4节)(25节)
第一节 格式塔学习理论 第二节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四节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155-180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41-292
第八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节)(27节)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 视频播放:课堂教学片段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180-202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第九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节)(29节)
第一节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03-210
教育影片赏析(3节)(52节)小孩不笨2 鲁冰花
第十章 知识的学习(2节)(31节)
第一节 概念学习第二节 原理学习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知识的教学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47-283
第十一章 技能的形成(2节)(33节)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技能的教学 视频播放:体育比赛片断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84-324
第十二章 品德的培养(0节)(自学)(33节)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视频播放:彭宇案相关新闻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404-442
第十三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2节)(35节)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二节
创造力培养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25-361
第十四章 激发学习动机(3节)(38节)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10-246 布罗菲著,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十五章 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2节)(40节)
第一节 学习策略 第二节 自我调节学习第三节 语言学习策略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62-40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225-234
第十六章 学习迁移(2节)(42节)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84-298 曹宝龙.学习与迁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十七章 教学专长(3节)(45节)
第一节 教学专长的实质 第二节 教学专长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专长的提高 参考书籍
胡谊等.教师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第十八章 教学设计(2节)(47节)
第一节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参考书籍 吴庆麟(译).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311-354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443-487
第十九章 课堂管理(2节)(49节)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学习理论与课堂管理 参考书籍 吴庆麟(译).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355-392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488-508
第二十章 学习评估(0节)(自学)
第一节 学习评定概述 第二节 课堂评估 第三节 标准化测验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习评估 参考书籍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509-553
第二十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概论(0节)(自学)
第一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 第四节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心理分析 参考书籍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91-171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课程编码:0944612 学分:2 参考学时:32 试验学时: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大纲执笔人:陈在东
系主任:齐卫华
一、课程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视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演进、教学理论、特点、教学规律、总体设计、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以及一般的语言教学规律和各种教学理论、方法,并把文化因素、语用规则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范畴之内。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特点、原则、方法以及相关的一般语言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使从事这一事业的有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系统意识和总体意识,掌握其教学规律和方法,并做到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性地加以应用,最大可能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6学时)
第一节
学科的基本属性和学科名称 第二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三节 以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基础汉语教学 第四节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的语言教学 第五节 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六节 走汉语教学的新路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结构
第三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四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简史 第五节 历史上的对外汉语教学 第六节 国外外语教学学科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科的基础理论概述 第二节 语言是不是知识
第三节 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 第四节 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 第五节 学习主体与外部条件
第六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项基础研究工作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第一节 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关于功能
第五节 认“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第六节 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七节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制订 第三节 汉语教学大纲的制订
第四节 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研究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第二节 课堂教学技巧 第三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节 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节 多媒体汉语教学的特点
第七章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节 基础汉语教材纵横谈
第三节 速成初级汉语教材的总体构想及编写原则 第四节 中级汉语教材的课文与词汇 第五节 高级汉语教材的框架构想与设计 第六节 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第七节 美国《标准汉语》评介
第八节 组合式───教材编写的另一种思路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一节 做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第三节 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与教学特点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评估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刘珣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李杨主编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
朱德熙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邓懿
王还杜荣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 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第二部分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机制 4.中介语 5.普遍语法 6.母语迁移 7.化石化
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 9.个体差异 10 认知风格
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1.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
(2).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2.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4)偏误的五个来源(5)偏误分析的贡献(6)偏误分析的局限(7)汉语偏误分析研究 3
克拉申语言习得假说(1)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3)输入假说(4)监控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
4.文化适应理论
三、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
1.关键期假说
2.语言学能
3.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语言习得态度
5.学习者焦虑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
9.记忆策略 10 社会策略 11 情感策略 12 场独立与场依存 13.语言自我 14 歧义容忍度
第三部分 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概说 1.中国文化特点(1)农耕型文化(2)伦理型文化(3)三纲、五常(4)宗法制(5)内圣外王 2.中国文化的优势
(1)阴阳五行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中国人“天”的概念(3)“天人合一”的含义(4)中和、中庸(5)修身克己
二、中国的学术思想
1.“诸子百家”的含义
2.儒家
(1)孔子
1)孔子的思想的核心
2)孔子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孟子
1)孟子思想的核心
2)孟子的“仁学”理论
3)孟子的政治思想
(3)荀子
1)荀子的“人性观”
2)荀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
3)荀子的唯物主义观
(4)两汉经学
1)古文经、今文经
2)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3)“六经”的内容
4)郑学、王学
5)“太学”的设立
(5)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
2)影响理学形成的因素
3)横渠先生
4)关学、濂学
5)二程
6)理学四大家
7)朱熹的理学精髓
8)闽学
9)理学发展的两大高潮时期
10)知行合一(6)清朝朴学
1)“朴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
3)《日知录》
4)清代早期和晚期朴学研究的差异 3.道家
(1)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
(2)道家的代表人物
(3)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
(4)老子
1)老子的“道”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3)老子的策略思想
(5)庄子
1)庄子的代表作
2)庄子思想的核心
3)庄子认为内心修养的途径 4.墨家
(1)墨家的代表人物
(2)战国时代的“显学”
(3)墨子的代表作品
(4)墨子的思想
(5)墨家在逻辑和科技上的贡献 5.法家
(1)法家的代表人物
(2)法家三派
(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民众的信仰世界
1.民间三大崇拜
(1)出现天地、祖先、军师崇拜的原因
(2)天地山川崇拜
1)封禅
2)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封禅的皇帝
3)五岳
(3)祖先崇拜
太庙、宗祠
(4)君师圣贤崇拜
1)文圣、武圣
2)封建帝王祭孔
2.佛教
(1)佛教的创立(2)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3)佛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原因(4)唐代佛教的发展(5)佛教的基本信仰(6)佛教主要教派(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石窟艺术(9)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道教
(1)道教产生的时间
(2)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
(3)道教的基本信仰
(4)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人物
(5)道教宗派
(6)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7)重要道观
四、中国古典文学
1.诗词作品及诗人
(1)《诗经》(2)《楚辞》(3)乐府诗(4)建安七子(5)宋词派别
2.散文及其作者
(1)先秦散文(2)西汉散文代表作(3)骈体文代表作(4)古文运动(5)三苏
3.辞赋及其作者
(1)先秦辞赋(2)散体大赋代表作(3)宋代辞赋代表作
4.戏剧及戏剧家
(1)元曲四大家(2)元杂剧代表作(3)明传奇代表作(4)南洪北孔
5.小说及小说家
(1)刘朝小说代表作
(2)四大奇书
(3)清小说代表作
五、中国风俗习惯
1.茶酒与烹调
(1)中国饮茶史
(2)《茶经》
(3)八大菜系
2.衣冠服饰
(1)中国古代服饰的最大特点
(2)中国服饰史上的革新
3.民族祥瑞动物
中华民族祥瑞动物及其象征意义 花草树木
(1)花木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
(2)花中四君子
(3)岁寒三友 5.崇尚和禁忌
(1)十二生肖
(2)中国人的数字迷信
(3)中国人的方向与颜色迷信
(4)中国人的避讳之俗
六、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七、中外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
(1)路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2.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
(1)佛教东传
(2)西行求法
3.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4.郑和下西洋
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马可 波罗游记》
(2)利玛窦
(3)西方传教士的贡献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分类 3.文化的特性 4.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8.影响交际的因素 9.“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10.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
二、文化定势
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 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 1.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 2.中国人民族性格 3.“价值“的含义及特点 4.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 5.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 6.“思维方式“的含义 7.西方国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分类 8.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 9.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 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
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
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3.中国人与欧美人世间观的差异
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
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
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
4.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第五部分 语音及语音教学
一、语音常识 1.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高 2)音强 3)音长 4)音色
(2)语音的生理性质 1)发音器官 2)发音部位 3)发音方法(3)语音的社会性质
1)同样的概念、意义在不同语言、方言中的语音形式
不同
2)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2.音节和音素(1)音节(2)音素 3.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差异
(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 4.声母、韵母和声调
(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2)声母(3)韵母(4)声调(5)零声母
5.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2)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6.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
(1)普通话韵母按构成成分分类(2)单韵母(3)复韵母(4)鼻韵母
(5)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 7.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韵”(1)韵和押韵(2)韵母和韵的差异 8.汉语语音的特点
(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种,是词根孤立型的语言
1)语音的谱系分类:汉藏语系 2)语音的结构分类:孤立语(2)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4)有声调 9.音位(1)音位
(2)音位归并的原则(3)音位和音位变体
(4)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位描写
二、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1)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2)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开端。2.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三、汉语拼音方案
1.记录汉语语音的符号系统(1)直音法(2)反切法(3)注音字母(4)国语罗马字(5)汉语拼音方案(6)国际音标 2.《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1)字母表(2)声母表(3)韵母表
1)韵母表 2)韵母表的说明(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 3.《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1)声调符号的位置(2)大写、小写和连写、分写(3)汉语拼音正词法
四、汉语声母教学法
1.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发音部位
1)双唇音 2)唇齿音
3)舌尖前音(平舌音)4)舌尖中音
5)舌尖后音(卷舌音、翘舌音)6)舌面音
7)舌根音(舌面后音)(2)发音方法
1)阻碍的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是否颤动:清音、浊音 3)气流的强弱:送气音、不送气音
2.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描述(1)声母发音描述(2)声母发音总表 3.声母发音重点
(1)不送气声母和送其声母(2)清声母和浊声母
(3)舌尖前音z c s ,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音 j q x(4)舌尖后浊擦音 r(5)唇齿音 f
4.声母教学方法
(1)(2)(3)(4)(5)吹纸法 咬指法 带音法 手势法 对比法
五、汉语韵母教学法 1.舌面单元音韵母(1)高元音和低元音(2)前元音和后元音(3)圆唇元音和展唇元音(4)舌面单元音的描述 2.特殊元音韵母(1)舌尖元音(2)卷舌元音
3.普通话韵母的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1)复元音(2)二合元音(3)三合元音
4.前响、后响和中响复元音韵母(1)复合元音的响度(2)前响复元音韵母(3)后响复元音韵母(4)中响复元音韵母 5.鼻韵母
(1)鼻音尾韵母(2)前鼻音韵母(3)后鼻音韵母
6.普通话韵母发音重点及其教学方法(1)
i 和 ü(2)o和 e(3)发音不同的三个 i(4)鼻音韵尾 n(5)ou 和 uo(6)ui、iu 和 un(7)u 和 ü(8)ao 和 iao(9)ong 和 iong(10)e、ei、ie 和 en、eng(11)a、an、ian 和 ang
六、汉语声调教学法 1.普通话声调的表示法(1)普通话的声调
(2)普通话声调的表示方法:调类、调号、调值、调型(3)五度标调法 2.普通话的声调(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 3.普通话声调教学方法(1)唱四声(2)一声(3)二声(4)三声(5)四声 4.普通话的变调(1)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 2)上声+非上声
3)上声+轻声(2)去声的变调
(3)“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2)“不”的变调
七、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综合教学方法 1.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1)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
(2)韵母的四呼
1)开口呼 2)齐齿呼 3)合口呼 4)撮口呼
(3)拼音的方法
1)两拼法
2)三拼法
3)声介合拼法
4)直呼法
2.轻声
(1)轻声(2)轻声音节调值(3)轻声的作用(4)何时读轻声
3.儿化
(1)儿化(2)儿化的发音
1)音节末尾是 a、o、e、ê、2)音节韵尾是 i、n
3)音节韵母是 i、ü
4)音节韵母是舌尖元音时
5)音节韵尾是 ng
时
u(3)儿化的作用
1)辨别词义
2)区别词性
3)表示小、可爱、喜欢、亲切或轻蔑、鄙视等多种感情色彩(4)儿化的运用
4.普通话语音教学方法与技巧
(1)模仿练习(2)四声唱练(3)声韵指辩(4)填空练习(5)读卡听写(6)辨音填空(7)拼音擂台(8)绕口令
八、针对不同国别留学生的汉语普通话语音教学
1、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
(1)日语语音特点
(2)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
1)汉语声母难点
2)汉语韵母难点
3)汉语声调难点
(3)对日本学生汉语语音的教学方法
2、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
(1)韩语语音特点
(2)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
1)汉语声母难点
2)汉语韵母难点
3)汉语声调难点
(3)对韩国学生汉语语音的教学方法
3、对欧美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以英语为例)
(1)英语语音特点(2)英美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
1)汉语声母难点
2)汉语韵母难点
3)汉语声调难点
(3)对欧美学生汉语语音的教学方法
4、对东南亚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以泰语为例)
(1)泰语语音特点
(2)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难点
1)汉语声母难点
2)汉语韵母难点
3)汉语声调难点
(3)对东南亚学生汉语语音的教学方法
第六部分
词汇及词汇教学
一、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能力
1.对外汉语教学以词汇教学为基础
(1)词汇教学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始终
(2)词汇教学集多种形式的教学于一体
1)词汇是语音、语义和语法的体裁
2)词汇是文化和语法的载体
(3)词汇教学不是护士虚词教学 2.词汇教学的基本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
(2)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的基本能力
二、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1.词汇教学的课堂操练环节
(1)旧词语的复习巩固
1)问答交流
2)听写词句
3)造句复述
(2)新词语的学习操练
1)听写检查
2)领读纠音
3)朗读纠错I
4)词语释义
5)搭配扩展
(3)新词语的总结归纳
1)重点难点词语
2)句法相关词语 2.词汇教学中的词语释义
(1)词汇教学中的“量”与“度”
(2)词汇释义中的“繁”与“简” 3.词汇教学中的搭配扩展
(1)词语搭配教学
(2)词语扩展教学
1)词语的横向扩展教学
语素扩展
同义扩展
反义扩展
综合扩展
2)词语的纵向扩展教学
4.词汇教学中的语用对比
(1)词汇的概念义与语境义的对比教学
1)词语的语用色彩对比
2)词语的语义轻重对比
3)词语的适用范围对比
4)词语的适用对象对比
(2)词语在具体语言应用中的对比教学
1)近义词句的语用对比
2)词句的语义指向对比
5.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1)词素换位
(2)同音替换
(3)形音义错位
(4)词语顺序颠倒
(5)动宾关系混乱
(6)近义词语混淆
第七部分
语法及语法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师与语法教学 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1)语法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原则
(2)语法教学中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原则
(3)语法教学中的对比教学原则 2.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
(1)单课语法点的导入与操练
(2)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技巧(1)(2)(3)(4)(5)(6)(7)(8)(9)句型展示解释 句型对比分析 特殊辅助符号 综合对比教学 词语对比教学 关联对比教学 情景设置教学 启发想象教学 总结归纳教学
二、对外汉语句型与教学 1.汉语的蛀牙句型与教学(1)(2)(3)按句子结构分成的两种句型 按语法性质分成的四种句型 按功能意义分成的四种句型 2.汉语的语序与教学
(1)定语的语序及其教学
(2)状语的语序及其教学 3.汉语的结构助词与教学
(1)“的”与定语及其教学
(2)“地”与状语及其教学
(3)“得”与补语及其教学 4.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教学
(1)“了”的用法及其教学
(2)“着”的用法及其教学
(3)“过”的用法及其教学 5.汉语的语气助词与教学
(1)“吗”的用法及其教学
(2)“吧”的用法及其教学
(3)“呢”的用法及其教学 6.汉语的各种补语与教学(1)(2)(3)(4)(5)(6)(7)(8)(1)(2)(3)(4)结果补语及其教学 趋向补语及其教学 可能补语及其教学 程度补语及其教学 介宾补语及其教学 时量补语及其教学 动量补语及其教学 数量补语及其教学 “是”字句及其教学 “是…的”格式及其教学
“是…的”句与“是”字句的对比教学 “有”字句及其教学 7.汉语“是”字句、“有”字句与教学
8.汉语“把”字句、被动句与教学(1)“把”字句及其教学(2)被动句及其教学
(3)“把”字句与被动句的对比教学 9.汉语兼语句、连动句存现句与教学
(1)兼语句及其教学
(2)连动句及其教学
(3)兼语句与连动句的对比教学
(4)存现句及其教学 10.汉语各种比较句与教学(1)(2)(3)(4)“比”字句及其教学 “有”字句及其教学 “跟….一样”及其教学
“一天/年/个/次…比一天/年/个/次…”及其教学
11.汉语反问句、疑问代词活用与教学
(1)反问句及其教学
(2)疑问代词活用及其教学 12.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与教学(1)(2)(3)(4)(5)(6)“V/A+起来”的教学 “V/A+下来”的教学 “V/A+下去”的教学 “V/A+出来”的教学 “V+过来/过去”的教学 “上来”的教学
三、对外汉语实词、虚词与教学 1.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教学(1)(2)(3)名词的教学 动词的教学 形容词的教学
2.汉语各种代词及其短语与教学
(1)指示代词的教学
(2)人称代词的教学 3.汉语的数量词语与教学(1)(2)(3)(4)(5)(6)(7)(1)(2)(3)(4)(5)(6)(7)(1)(2)(3)(4)(5)(6)(7)(8)名量词的教学 动量词的教学 数量词语重叠的教学 省略数词“一”的用法与教学 数词“二”与“两”的区别与教学 汉语概数的表达与“多、几、来”及其教学 “数+量+多+名”与“数+多+量+名”的对比教学 指出时间的介词及其教学 指出处所的介词及其教学 指出对象的介词及其教学 指出依据的介词及其教学 指出原因目的的介词及其教学
“除/除了……(以外),都/还/也……”的教学 “在……中/上/下”的教学 程度副词的教学 时间副词的教学 范围副词的教学 重复副词的教学 否定副词的教学 估计副词的教学 语气副词的教学 其他副词的教学 4.汉语的介词与教学
5.汉语的副词与教学
6.汉语的特殊词语与教学(1)7.汉语的特殊词语与教学(2)8.汉语的固定格式与教学
四、对外汉语复句结构与教学 1.汉语中联合关系复句的教学(1)(2)并列复句的教学 选择复句的教学(3)(4)(1)(2)(3)(4)(5)(6)
承接复句的教学 递进复句的教学 因果复句的教学 假设复句的教学 转折复句的教学 条件复句的教学 让步复句的教学 目的复句的教学 2.汉语中偏正关系复句的教学
3.汉语中紧缩句的教学
第八部分 汉字及汉字教学
一、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1.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1)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3)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
(4)长期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汉字教学法的研究比较薄弱,处于滞
后状态
2.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1)
语和文先分后合(2)
强化汉字教学
(3)
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4)
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5)
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对形近字和同音字进行结构和字义的比较
二、汉字的相关知识 1.汉字的性质、历史和现状 2.汉字的特点 3.汉字书体的演变
(1)隶变、楷变、简化
(2)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六书说” 4.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1)语言与文字(2)汉字与汉语(3)汉字如何记录汉语 5.汉字规范化与繁简体
(1)新中国(1949)以前的汉字改革(2)新中国的汉字简化与整理(3)汉字规范化的内容
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4)汉字的繁简体
三、汉字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1.教学内容 2.教学策略
(1)字形策略
1)衍生字群,即把有一定字形关联的字群系列放在一起教学
2)形近字对比策略
笔画增减
笔画变化
位置变化
部件改变
3)同形规律字
4)部件组合策略
5)偏旁部首提示音义策略(2)义符系联策略
部首识字策略(3)字义系联策略
1)字义系联策略指的是吧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放在一起教
2)同义系联
3)反义系联
4)同类联想系联(4)音符系联策略(5)会意字分析策略(6)汉字标音策略(7)识字顺序策略
四、汉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汉字识字卡片
2.汉字以旧带新
(1)用旧笔画引出汉字
(2)用旧部件引出汉字
(3)用旧结构引出汉字
(4)用旧字音引出汉字
(5)用旧字义引出汉字
3.汉字形音义联系
4.部件拆分与组装
(1)汉字部件拆分
(2)汉字部件识字
(3)通过部件组装
(4)汉字部件拼字卡
(5)填部件字
5.同旁汉字聚合6.汉字同音字练习
7.汉字多音字辨析
8.汉字形近字辨析
9.推测汉字音义 10.按形声字结构归类 11.正字训练 12.汉字游戏 13.汉字字源及其相关文化知识
五、外国人学习汉字的特殊性
1.非汉字圈学习者学习汉字的障碍
2.汉字圈学习者学习汉字的特点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 分:4分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
二、发展时期
三、成熟时期
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
第一节 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三节 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
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 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 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
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第四章 学习理论及其流派(10学时)
第一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观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二、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共同点 第五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境因素(6学时)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自我效能能
四、成就动机论
五、归因论 第三节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条件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
二、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六章 认知结构与迁移(3学时)
第一节 迁移的概述
一、迁移的定义
二、迁移的分类
三、迁移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二、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 三、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第三节 当代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二、产生式迁移及其教学含义
三、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第四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二、客观因素 第五节 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
第七章 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3学时)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
二、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一、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3学时)第一节 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二、技能的心理实质
三、技能与程序性知识分类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与条件
一、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二、三种基本智慧技能的习得与条件
第三节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概述
二、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三、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第九章 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3学时)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科学定义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一、奥苏贝尔问题解决模型中的知识类型
二、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二、创造性的评估
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4学时)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一、态度的性质
二、品德的性质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二、认知失调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
二、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两类学习
三、观察学习的效应
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2学时)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
一、设计者
二、指导者和信息源
三、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四、伙伴
五、反思者和研究者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二、情感投入
三、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四、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
六、教师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三、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教师的评定
一、教师评定的角度
二、评定的方式 第五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一、观摩与分析
二、微型教学
三、教学决策训练
四、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五、教师参与研究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原来为64学时,修订后改为48学时,所以这个学期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二学年下学期。
五、教学参考书
1、《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张春兴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主编,龚浩然、刘华山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7、《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8、《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9、《认知心理学研究》李维 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教育概论》叶澜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美] D.P.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冯忠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五篇:北师大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范文)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
二、课程目标
1.认识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理解教育在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2)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3)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中的地位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师参与研究
二、常用的研究方法
三、行动研究: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发展的阶段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以及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的理念。2)把握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3)掌握学生个别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特别是智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在因材施教中的实际意义。
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第二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各派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吸取的趋势;2)理解和把握各派别的学习原理及其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三、学习的分类
四、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论观点
四、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
第四章
学习动机(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3 1)把握学习动机的作用。2)理解不同的动机理论的意义,特别是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作用;3)了解学习需要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习需要的方法;4)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措施以便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概念
二、学习动机分类
三、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动机归因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五、成就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指导学习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第五章
知识的建构(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知识的涵义与作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知识的表征存储,理解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2)把握概念定义,概念学习的方式,概念教学的几个问题。3)掌握学习迁移的定义与分类,影响迁移的条件,知识的深化。
第一节 知识获得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与作用
二、知识是怎样存储在头脑中的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第二节 理解的生成
一、理解的生成过程
二、影响理解的因素
第三节 错误观念及其转变
一、学习者的错误观念
二、观念转变的过程与条件
三、观念转变的教学
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与学习的迁移
一、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的深化
二、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技能的分类及不同技能的涵义。2)注意运用各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高原现象、练习曲线等理论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3)掌握心智技能的概念和涵义并根据其形成的五个阶段进行训练。
第一节 技能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
二、技能的分类
三、技能和习惯
四、技能和个性
第二节 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运动技能的结构
二、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
四、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第三节 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二、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第七章
品德的学习(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品德是一个具有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复杂概念,对学生也不能以偏概全,要综合观察一个学生的行为。2)理解不同的品德发展过程的学说及其特点。3)从影响品德形成的各个因素考虑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并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案。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涵义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三、品德的发展
第二节 品德形成及其培养
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二、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三、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
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问题解决的含义,能区分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主动采用一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使用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对学生解决一般和特殊领域问题的能力进行训 6 练。能使用一定的策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发展。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一、问题解决及其分类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技能的深化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训练
三、具体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第九章
学习策略(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资源管理策略的不同作用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几种不同策略的使用并训练学生发展这些策略,尤其是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这对于学生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非常重要。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第二节 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精细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及其结构
二、元认知计划策略
三、元认知监视策略
四、元认知调节策略
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二、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三、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十章
教学设计原理(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和每一目标内部的具体层次,并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分类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组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并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任务分析
第二节 设计教学过程
一、教学事项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媒体
四、课堂教学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指导教学
二、发现教学
三、情境教学
四、合作学习
五、个别化教学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而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2)了解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区分一般性的问题行为于教严重的问题行为,掌握矫正问题行为的不同策略;4)了解教师的领导风格,合理利用教师的积极期望的意义;调整师生沟通的策略方式。
第一节 课堂规范的建立与维持
一、课堂管理的目标
二、课堂规范的设计与维持
三、课堂管理策略
第二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一、课堂一般问题行为的处理
二、课堂严重问题行为的矫正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与人际沟通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与课堂气氛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三、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增进沟通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如何应用,行为训练:教学技能地培训。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按3:7的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专升本).(1版).出版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参考书:[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2]伍春新,高等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1版).出版地: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5]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1版).出版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6]吴庆麟,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7]张大钧.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8]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1版).出版地: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4月.[9]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1版).出版地: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七、其他(特色、必要的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