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动物(5篇)

时间:2019-05-15 05: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动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动物》。

第一篇:小学科学动物

第二单元

教学要求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物征、分类物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教学评价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以下观察小动物的经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活动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学生能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寻访调查活动中,能发现8种以上活动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比较顺利地寻访到他的小动物朋友。在寻访调查活动和观察研究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学生能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小动物的书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第一课时

寻访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的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孩子们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中会碰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考虑好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教学过程

1.引入。

1)研究动物活动开始了。先做个游戏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上,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 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4)在校园里,在校园附近,在家附近,这些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科学课的计划是:三年级同学用1~3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活动。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们大概能观察到多少各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地完成这项寻访小动物的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3.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到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2)观察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4.寻访活动的准备——注意事项。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作哪些规定? 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人生命。

3)保护观察调查的环境。5.作业。] 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第二课时

蜗牛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叶、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

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准备几个拓新的观察内容和关于蜗牛壳的问题。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2.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3.蜗牛壳的观察。

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的螺线的观察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分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 4.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怎样吃食物?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5.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说蜗牛怎样吃食物的。

第三课时

蜗牛(2)

教学准备

小组或者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2.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3.观察蜗牛的爬行。

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4.蜗牛爬行的痕迹。

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5.蜗牛赛跑。

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的办法吗?有其他比赛方法吗?„„

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6.小结。小结。

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开展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

第四课时

蜗牛和蝗虫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1.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

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描述蝗虫的身体特点。2.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比较蜗牛和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触角、嘴、足等不同;„„

3.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蚂蚁„„ 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 4.观察蝗虫的大小。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5.观察蜗牛的大小。

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6.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只鸟有多大吗?(比划出它的大小)

讨论:大象、长颈鹿、鱼„„,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的身体大小。

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7.小结。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第五课时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 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2.观察哪一只蚂蚁。

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3.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4.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5.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6.试一试。

看看瓶盖上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试一试。

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蚂蚁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7.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口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8.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第六课时

我的观察研究

教学准备

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个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做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2.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3.报告会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跟踪蚂蚁中的发现。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蚂蚁窝的观察描述。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4.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5.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解决的问题。6.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7.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第二篇:小学科学有趣的动物

第四单元

有趣的动物

1.寻访蚂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要点:

《寻访蚂蚁》由活动“跟踪蚂蚁”引入。由两个画面组成:一个是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第二个是“动”的过程,三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跟踪追击,由此进行探究的主题。后面安排了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小制作:“蚂蚁”→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比较:蚂蚁的“兄弟姐妹”,归纳昆虫的特征→展览厅:各种各样的昆虫,展示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拓展活动(查找动物准备过冬的资料)。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波特(George Porter 1920~)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这是因为,好奇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富想像力。这正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和必备的素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访蚂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1)引入活动:寻踪追击。

第1个画面:观察并提出问题。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奇奇、妙妙、探探、究究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面上的蚂蚁。“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咱们顺着长队去瞧瞧!”。

第2个画面,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四个小伙伴顺着蚂蚁长长的队伍追击。探探、奇奇跑的快一些,最先找到并趴在地上观看蚂蚁窝:“我找到了!蚂蚁住在花盆底下。”妙妙、究究闻声而来。

(2)做“蚂蚁”。“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在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最容易提出的问题。蚂蚁身体小,仅靠观察,学生不会对蚂蚁产生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因此,用制作蚂蚁模型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学生形态的了解,主要用意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强化知识点——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3)观察与交流:真正的蚂蚁什么样?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二级目标:多层次对蚂蚁的观察和提问。

根据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分为三个观察层次:“蚂蚁吃什么?”“蚂蚁在干什么?”“蚂蚁长得什么样子?”。活动的展开循序渐进,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探究主题。

观察由不同的形式和类型。一是定性的观察。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定量的观察。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等画面,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次上的观察。(4)蚂蚁的“兄弟姐妹”、各种各样的昆虫。这是由能力培养到内化知识的过程。通过观察与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提问的方法,知道了蚂蚁的形态特征。在这里,教材中呈现的语言不多,目的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对蚂蚁这一类昆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归纳出昆虫这一类动物的特征,拓展知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5)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拓展活动,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动物怎样过冬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教学要点:这一课安排了环环相扣的四个层面探究活动,即趣味阅读:小蚂蚁找朋友→观察与提问:提出问题,收集动物过冬的资料→汇报与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资料,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类:动物过冬的方式→游戏:卡片问答→角色扮演:我要准备过冬啦!。例如,讨论与交流,实际上是学生在阅读了《准备过冬的动物》这个故事后,将能力内化为知识过程。

教学过程:

1、阅读“小蚂蚁找朋友”。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动物过冬的方式为什么不同?”、“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通过查找资料的形式,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唤起对动物的家的回忆。

3、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进行搜集资料

4、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提问:给动物的过冬方式分类。教材中呈现的画面是从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中筛选出来的,有共性。

5、卡片竞答游戏我角色扮演。这是探究方式上的多层次,意在通过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力,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真正将能力内化为知识。

3.上夜班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探究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进一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4、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要点:

“寻找蚂蚁”和“动物怎样过冬”是对昼行性动物进行的探究活动。对许多夜行性动物怎样进行观察?还有什么问题?“上夜班的动物”就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有的动物在白天活动,还有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捕食和运动。为此,安排了趣味阅读:谁杀死了苇莺的宝宝?→观察与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上夜班?→搜集资料:动物夜间干什么?→活动:猫的研究→观察与讨论:动物怎样上夜班?→拓展活动:“动物夜间通行证”五个探究性活动。

教学过程:

1、趣味阅读。故事中安排了7种动物先后出场,其中5种是夜行性动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体会到夜行性动物的行为,对夜行性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知道夜行性动物的一些特征,并通过搜集资料进行验证。

2、猫的研究。由“一般”到“个别”,通过研究猫的行为,如夜行性以及适应夜行性的特点:眼睛和爪子等,拓展夜行性动物的特征。

3、观察与讨论:动物怎样上夜班?这里面主要是归纳探究到知识。

4、办一张“动物夜间通行证”,这用是“做中学”的形式对整个单元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篇:动物科学

认识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 认识实习 课程名称: 认识基本专业基础

学 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 业: 动物科学

年 级: 动科1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杨胜林 罗卫星 燕志宏 林家栋

2013年 01月 09日

目 录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3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任务„„„„„„„„„„„„„„„„„„„„„„„

3四、实习时间„„„„„„„„„„„„„„„„„„„„„„„4

五、实习地点„„„„„„„„„„„„„„„„„„„„„„„4

六、实习内容„„„„„„„„„„„„„„„„„„„„„„„

4七、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4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解说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动物生产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认识实习是为了让我们对所学的动物科学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

加深对畜牧职业与畜牧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畜牧职业,了解职业行业有很多方法,譬如阅读相关的文章,请教业内人士,但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亲自了解这份工作。在了解的过程中,你可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自己能否胜任。如果喜欢又胜任,以后毕业找工作,就可以把它作为目标职业;反之,就要寻找新的工作方向。所以认识实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进行校外的社会性的认识实习时,我们能参观到一些畜牧行业的工作环节,看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身为畜牧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某种程度上和食品有着不可逃脱的关系,所以提前做好一些心里上的准备,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不同性质与规模的企业侧重点有较大的不同,唯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所以,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大的优势。这次认识实习也许没有那么多实战经验,但是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经验和了解,对于走上职场也许有着一定的作用和优势。

二.实习要求:

实习期间应统一着装,进入基地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方能进入基地、以免实习过程中随身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进入基地对动物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实习期间一定要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不要擅自离队,不得迟到、早退、旷实习等,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达或不能去实习应向班长或带队老师请假。

实习期间仔细观察,认真听老师或师傅的讲解,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随时做笔记。

实习期间要严肃认真,禁止喧哗打闹。

三.实习任务: 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流程。

四.实习时间:

2012年12月28至2013年1月18日(17-20周)五.实习地点;

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校内猪场。

六实习内容:

2013年01月05日在燕志宏老师、罗卫星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猪场。2013年01月06日在杨胜林、罗卫星、燕志宏、林家栋四位老师指导下参观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

七.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

(1)本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天,但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首先在校内猪场认识实习中让我了解到猪生产的基本流程,当天早上我们冒着严寒来到校内猪场,在燕志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踏上了认识实习的第一站,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进入猪场前必须消毒方能进入,在以前我的印象中是没有这一环节的,我们统一服装后进入猪场,在燕志宏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母猪待配室,怀孕室、分娩室、保育室、育成室、燕志宏老师逐一给我们介绍各个室的作用和要求以及猪生产中每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温度,母猪的生理周期,猪的生产效率,要求我们作为一名生物工作者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必须做到细心再细心,当燕志宏老师提到福特公司生产流程完全来源于猪生产流程,让我们全体同学大吃一惊,让我明白了科学的博大精深,最后我们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第一天的认识实习。

(2)早上8点,我们准时上车进行我们最后一天的认识实习,在杨胜林、罗卫星、燕志宏、林家栋四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第一站是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和昨天一样进入牛场前必须消毒方能进入,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奶牛的挤奶区和介绍他们的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给我们介绍了挤奶装备和应注意的问题,和介绍了奶牛场的资源循环利用设施,另外还强调了奶牛场的防御,卫生等等情况,在最后快结束时,技术人员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从事畜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继续我们的下一次目的地,也是本次认识实习的最后一站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由于当天气温寒冷,影响了羊场的消毒设备,技术人员特别强调了这是严重不规范的,首先技术人员给我们介绍了羊场的发展历史,然后给我们介绍了建立一个羊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设施,特别强调了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卫生,防御等等,当来到羊圈是他给我们介绍了羊场中主要的羊品种以及下一步要引进的品种还介绍了贵州的羊品种情况,在参观羊场后我们穿过牧草区来到了养兔区,虽然天空还在飘着雪花,道路全是稀泥但我们大家的兴致不减,来到了羊场的鸡场,技术 4 人员耐心地给我们介绍了鸡的生活习性,和目前贵州的鸡品种,至此我们的认识实习圆满结束。

回顾本次认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从第一天的认识实习中让我粗略了解了猪的生产流程,知道了进入养殖场时必须要先消毒方能进入,知道了猪生产中应该掌握好温度,猪的生理周期与猪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让我理解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是万万不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作为一名学习动物科学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动物科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太强,不到生产一线是不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认识实习思考良多、感触良多、收获良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此次实习老师邀请了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为我们做了讲座同时我们也来到了三联乳业公司进行了参观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不仅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而且在知识上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减少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浮躁心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热情。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经历一定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首先是讲座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我想我会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比如说老师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对一个养殖场进行免疫,怎样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对待事物要细心再细心,我认为这个很必要。这次认识实习同时也让我思考良多、感触良多、收获良多。认识实习扫清了我们眼前的一些迷雾,让我们把现实看的更清楚一些。这次我们班级认识实习主要是以校外实习的方式为主,校内实习为辅其内容包括:参观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 校内猪场。

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耐心和细心,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实习的第一次,就是我们认真观看学习猪的生活环境和流程,“防止动物生病始终牢记在我们心中。通过我们的教诲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养殖场有一头动物生病了,这个养殖场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防御对一个养殖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好专业学好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若不谨记“预防”的原则,不仅会损坏个人财产,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学会思考细心,因为只有细心才能真正观察到动物的生长情况,也只有思考才可使自己进步快。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到省牧科所麦坪养羊场与三联乳业清镇奶牛场的参观实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我们参观学习的两位前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优秀畜牧工作者的风范。两位前辈带领我们感性认识动物生产的过个环节,介绍了奶牛生活,奶牛的生理周期,奶牛的产奶量,羊的品种,鸡品种,及分析讲解了羊生产和饲养奶牛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我从中受益匪浅。这次实习所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将是我们终生受用一笔财富。只要我们用心的发掘、勇敢地尝试、认真的去请教,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以后即将从事畜牧专业的我来说,这次认识实习不仅是我的一次经历也是为以后的大学两年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明白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畜牧业和以前的畜牧业完全不同,完全运用了高科技,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以后不仅要努力学习本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那位前辈给我们说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三不怕精神”。

总之在这一次的认识实习中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开阔眼界,不能把这次认识实习单纯的看作一次完成作业,拿到学分的一次普通作业,而要从中发现自己,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每一个人大学生涯以来第一次的认识实习,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了解我们专业以外的技术,见识,了解社会,这些对于我们今后踏上社会,走上职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形形色色的动物》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第五篇:科学《动物保护色》

动物保护色(大班)

一、背景及设计意图:

对于这次活动的设想主要源于上周的春游活动,我班春游去了上海动物园,在参观熊山时,有一群孩子七嘴八舌在讨论,我留意倾听,发现他们在谈论熊的颜色,他们觉得不同种类的熊,会有不同的颜色,如:黑熊、棕熊、白熊,真有意思。之后,在看到每一种动物时,他们都会对动物皮毛颜色进行一番讨论。看到这番情景,我感到这是引导幼儿探索动物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与讨论,可让他们获得动物具有保护色的认知经验。于是。春游后,我组织幼儿就“动物美丽的颜色”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并抛给他们两个问题:“你觉得动物身上的各种颜色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动物的颜色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是有关系?”讨论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可孩子争来争去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他们一致表示要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即查找资料、搜集信息)。

最近几天,孩子们陆续带来了自己找到的资料,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我打算在本周进行一次有关“动物保护色”的集体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较清楚地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知道许多动物是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2、对人类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信息。

在这环节,我将着力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求他们能注意倾听同伴的介绍,有不同意见的要学着轮流、补充,届时我会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进行引导、指导。

第二环节,观赏一段动物保护色的录像,拓展经验。

考虑到孩子们的呈现方式可能会比较单一,他们比较多的会以图片、照片展示介绍为主,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幼儿观看录像,让孩子们看看、找找:“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你容易发现它们吗?为什么?”

在观看与讨论中,我将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动物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很相似,不容易看出,从而让孩子们知道这就是“保护色”(丰富词语)。进而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幼儿讨论:“动物为什么要有保护色?为什么各种动物的保护色都不一样?”

幼儿充分讨论后,我会进行小结:动物的保护色与环境相似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让敌人轻易发现自己。通过小结,可以将孩子们原有的个别、零碎、表面的经验进行提升。至此,我想已经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加深了幼儿对动物保护色的理解。

第三环节,听赏故事,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故事大概是:有一次,英国人在非洲丛林打仗,英国的骑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军队都穿着绿色的军装。他们究竟谁能取胜,为什么?

讨论中,我要引导孩子由动物联想到人类,让孩子知道获胜的军队就是向动物学习,运用了保护色。活动至此,我将向幼儿抛出一个问题:我们人类能不能用动物保护色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我想,大部分幼儿是缺乏这方面经验,这可以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探索与研究。

三、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可以让幼儿认识迷彩服、进行迷彩服表演的游戏等。当然,以后的活动还只是在设想,教师应该捕捉集体活动中出现的有价值的生成内容来确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

下载小学科学动物(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动物(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动物的卵》及反思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很多动物靠卵繁殖后代,小动物是由胚发育而来;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和方法:......

    动物科学实习体会

    动物繁殖学实习总结 实习地点:清苑平陵惠农奶牛养殖基地 实习时间:2011-5-3——2011-5-8 动物科学0801班 刘红松 学号:2008084010114 动物繁殖学实习总结 动物科学0801班刘红......

    中班科学:动物找家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

    动物科学专业自荐信

    动物科学专业自荐信 动物科学专业自荐信1 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顾暇我的自荐信,也希望在这有限的交流机会中,我的自荐能给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本人现就读于XX......

    大班科学 动物过冬

    大班科学活动 动物过冬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尝试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其过冬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激发对大自然中的动物的探索兴趣,能......

    《动物科学》兴趣小组总结

    动物科学兴趣小组总结 本学期的动物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专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

    动物科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兰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甘肃凯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吐鲁沟森林公园的实地参观,不仅使我们对奶牛的生产养殖,青贮料的制......

    三年级上 科学 动物

    第二单元 《动物》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