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能力导向的中职《商品知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能力导向的中职《商品知识》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课程考核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商品知识》教学的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商品知识技能导向
一、《商品知识》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在电子商务行业中不断开拓创新,再加上许多地方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形成巨大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中职作为培养初级电子商务人才的阵地,任务很艰巨。
但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暴露的问题日趋明显:目标定位模糊,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实际性;课程模式僵化,缺乏实践性;教学模式落后,缺乏驱动性。作为深耕在教育一线的电子商务教师,我就自己所教的《商品知识》课程进行研究,以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
教学中普遍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重视,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商品知识内容相对陈旧,知识结构虽然完整,但是比较繁杂琐碎。我们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缺少对学生相应技能的训练。
课程的实施过程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不合理。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以推动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商品知识》教学理念的转换
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问题,往往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至整个教育过程起到一种先入的决定作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所以首先要在观念上更新自己。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自身教学的切身感受和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我觉得中等职业教育中商品知识教学的理念可以确定在这几个层次上。
首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我们一直强调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中央也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实践得很少,在教学中依然照本宣科。所以要重视在教学中真正以能力为导向,训练学生技能。
其次,树立“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观念。在商品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大胆处理教材,改变课程中“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新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努力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商品知识》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中,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觉得可以很好地指导商品知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现在的商品知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和抽象,学校在制定商品知识的教学内容时,一般由任课教师依据课时、教材而定。我在教学中一般选择书本重要的一些知识,进行理论讲授,其他内容通过对各种商品的资料收集、整理、商品介绍资料的制作及学生展示等完成。这个也是考虑学生今后的所需,如果学生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则其中一项就是网页商品描述。所以结合这样一个工作任务和现在电子商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训练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训练这方面技能。
为了落实“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为了把枯燥的知识传授教学转化到有趣的案例、学生参与中,所以把课本内容进行大胆处理,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查找资料、制作材料、讲述商品的时间。主要是按照商品的分类,选择典型的商品,让学生能够整理,描述商品,通过软件一般是photoshop制作出商品描述的版块,并不定期地选择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阐述他们的制作。
四、《商品知识》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商品知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氛围,很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学方式。在商品知识教学中,主要使用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进行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和运用相应知识。商品知识课程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商品知识的收集,收集资料的整理,以及最终对这一商品进行介绍、鉴定和阐述等。这一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锻炼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资料,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还有就是在讲授的时候多运用案例教学,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案例,把教材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例子,经过研究从中得出某些结论和原理,还原到课本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商品知识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还能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增强他们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一定的思维。
五、《商品知识》课程评估考核的改进
商品知识课程评估考核,我觉得可以设立相应量化表格,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参与程度进行考核,并且不定时地公布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竞争欲望。
商品知识里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这些概念,需要笔试进行,但要尽量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问题中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进行量化,还要及时记录每次实践课学生的表现分,以供最终考核用。并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记录到量化表格,不定时公布。
最终的期末成绩也不是全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以考试、平时的量化考核综合测算。
六、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商品知识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怎么让这门课程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更有益于学生学习之后运用到实践中,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在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够用,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创新运用更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知识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2010-11-27.[3]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3.[4]国家教育委员会.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
第二篇:中职数学项目导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数学项目导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中职数学教学陷入困境。项目导向教学的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中职数学实施过程中的“短板”问题。项目导向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是以项目导向、实施策略和目标导引作为教学的总流程。项目导向开发要从专业课程的教材中提炼,要从生活媒体信息中提炼。项目导向教学是以项目带动,构建“三位一体”的数学课堂实施过程;是以评价引领,推进项目导向教学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中职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强化,同时教师业务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数学;项目导向;课堂教学;实践;职业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日趋深入与完善,中职学校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中职数学陷入困境,中职数学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创造性地解决中职数学实施过程中的“短板”问题,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学习方向的迷失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因而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他们将成为流水线上操作员工、门市部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生产生活一线的劳动工作者,与集合的运算、三角函数及解析几何没有什么联系,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操作或懂一些简单的基本运算就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他们更认为数学不重要了,甚至认为学数学无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许多中职生数学学习的方向性迷失,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的基本目的性和基本动机严重丧失。正是由于学习数学方向的迷失,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没有了自信。大多表现为意志力薄弱,遇挫折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容易被外界刺激所打扰;有些学生争强好胜,但自制力差,没有毅力并且耐心也不够,做每件事情不能够专心钻研,对于稍显繁杂的问题,常常选择“逃避”。
3基础薄弱与能力低的双重瓶颈
根据近四年宿州市中职学生中考数学成绩的统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中考数学成绩在30分以下的占到总体的278%,60分以下占到总体的499%,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的基础知识少,学习能力低。基础薄弱与能力低已成为中职生学习的瓶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虽有不少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但由于基础薄弱,根本听不懂数学课。即使在课堂上能听懂,但很多学生课后不做作业,考试总是一塌糊涂。于是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另外,知识缺漏严重,对知识的认识往往是片面孤立的,他们无法对原有的知识形成稳定的、有意义的认知结构,无法建立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难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学习方法大多停留在机械学习上。进入中职的学生,在知识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不仅不适应学习内容,也不适应学习方法。
3知识负积累与厌学情绪
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多未掌握的知识点,未能正确掌握与运用所学的技能与技巧,从而形成了数学知识的负积累。中职学生由于数学知识长期的负积累,造成数学基础知识严重贫乏。同时,中考失利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阻碍了学生学习,产生了焦虑、畏惧和厌烦的情绪。另外,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就对他们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以致家长与子女对立,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再加之有些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又脱离实际,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他们不可能接受的新知识,造成中职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对数学因厌恶而放弃。
4直觉感知与理性思维的失衡
中职学生的认识思维都是正常的,但无论是对当前事物各部分的整体反应,还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概括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直觉感知和理性思维水平较低,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主要表现为:多数中职生思维僵化,缺乏联想,他们更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中职数学教学实施提出严峻的挑战。本人为了解决与改善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项目导向教学。
二、项目导向教学的内涵与基本流程1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内涵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以“项目导向”为贯穿课堂主线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主要是针对某个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并且与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现实生活及数学文化紧密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主题。具体地说,项目导向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导向的开发是把专业课程与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核心素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活材料。
(2)项目导向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3)项目导向具有生成性,生成的问题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自然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是自然融合的。
(4)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具有关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兴奋点的作用。
(5)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是在学生实际认识能力范围内,并且能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对于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指导。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与人文教育思想为根本,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本质。在教育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始终体现了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是发现、激发、培养、提高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它是一种关注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突出道德,挖掘具有内在的人文教育。
数学学习过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要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与之相对应,关于数学教学活动则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职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以项目导向、实施策略与目标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总流程,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中,都应贯穿项目导向的思想。要设计具有专业文化底蕴,并顺应学生思维的方式的生成问题;在实施策略的过程,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目标导引的标准中,从学生的情感入手,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技能形成及能力提高同步进行。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流程如图所示。
三、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
(一)动态生成,构筑项目导向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开发贯穿课堂教学的项目导向,开发项目的方法一般是从专业课程、现实生活、媒体信息中寻找核心素材。如在机电专业中,可以把零件加工作为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项目导向;在建筑专业中,把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作为简单线性规划的项目导向;在旅游专业中,以解说喷泉作为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项目导向,等等。但是对于项目导向的开发,须具备项目导向的特征,使数学课堂教学顺应着项目导向生成与发展。
表1
专业课程素材解析几何内容机械基础斜垫块的斜度与锥度,形成直线的倾斜程度,引进直角坐标系,生成项目导向直线的斜率利用机械配件吊环的生产图纸,形成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计算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提出一个半圆键的配合尺寸图,给出半径与半圆键的直线长,要知道圆心到半圆键的直线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圆的方程机械基础的圆弧线的连结,从这节内容中,提炼一个关键要素,如何找到圆心与作出切线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2
生活媒体信息素材数学内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从地理方位上讲: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但是位移没有变向量的加法车祸的产生与事故的测定二次函数的应用照镜子与翻阅课本的日常生活偶函数中国移动通信的手机卡:神州大众卡、移动29卡、移动69卡的比较不等式(大小比较)函数的应用跳水的翻腾动作:向内翻腾与向外翻腾,左转与右转角的概念景区建设索道项目的公开招标:建设一条从山顶到河边的索道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从专业课程的素材中提炼
在中职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下,中职数学教学的两大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数学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思想。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中,结合专业课程素材,提炼项目导向成为了数学教师的努力方向。例如,机械零件的加工问题时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运用解析法不仅可以使这类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且有利于数控机床的操作。因而,在解析几何《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选择了机械零件吊环作为切入口,通过零件的图纸展示,给学生真实的背景,让学生看图、读图,然后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解决。这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真实氛围,使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不断激励学生对数学功能的认识。
结合机械专业课程素材,从解析几何的内容出发还可构筑如下项目导向(见表1)。
2从生活媒体信息素材中提炼
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是身边刚发生的事件或者经常看到又习以为常的现象。因为中职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很高,但自我的感悟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通过对事件或现象的剖析,使他们深受触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兴趣顺应着数学教学的方向不断递进,达到教学目标,并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方向。
在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宿州市为开发旅游产业,在大桥南岸规划旅游景区,现已进入招标阶段。以这一新闻要素入手,编制了一个现实建筑公司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目前有两个项目,分别是市区内的商业写字楼旅游基地,并出示地形的规划问题。基本类型为: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数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根据题意列出线性约束条件,确立目标函数;然后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最后在一组平行直线中,找出在可行域内到原点距离最远的直线,即可得最优解。在建筑专业班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以这一新闻切入,运用简单线性规划,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突出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理念,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要素。
结合生活媒体信息的素材,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譬如(见表2)。
构筑项目导向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把握项目导向的动态生成,找准方向,进行开发。譬如企业单位的实际生产中的招工安排、物资调配、产品设计等素材,日常生活中大包装与小包装的定价关系、跨楼梯的角度、生活安排问题等素材,都可以作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项目导向,从学生熟视无睹的事件与现象中提炼数学,结合教材的核心概念进行全面的渗透与挖掘。
(二)实施策略与目标导引
1实施策略的过程
实施策略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以提供大背景作为起始情境,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课堂。通过项目导向的问题生成,创设数学的活动情境、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究,展开数学思维;理解掌握项目生成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呈现多类型的应用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评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与深化,使学生的参与更有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最后的环节中,归纳与评价成为课堂参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关键因素,因而在问题的设计上,采用了分层法处理,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成绩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分析,更注重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体会与思索。
2目标导引的标准
目标导引的标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设置每一环节时,都在数学教学目标的导引下井然有序地展开。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序列,都紧紧围绕目标导引的标准。观察模型,背景分析是为了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及求实的品质;项目导向,问题生成作为教学转变过程,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问题,探索发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发展数学基础能力;提炼结论,发展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使不同学生充分发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项目,形成体系是学用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促进发展思维,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流程,形成了有效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与发展性的问题,并突出数学教学的功能。
(三)项目带动,构建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由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三位一体构成,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中,形成项目导向。项目导向引领着各个环节,构建起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导向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
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的制订是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项目导向在设计过程中,贯彻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数学教学要求相一致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在实施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紧扣以下八点:
(1)项目导向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导向设计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是否遵循了科学的原则。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又包括了项目导向生产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
(2)项目导向设计的教育性:项目导向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又包括了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3)项目导向设计的合理性:项目导向的设计是否遵循项目导向生成过程的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数学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项目导向的选定与教学内容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包括了项目导向的选定与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譬如,在建筑专业以房地产开发为项目导向,进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设计。
(4)项目导向设计的实践性:项目导向的选定是否遵循实践性,是关系到项目导向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又包括了教学目标中是否考虑到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机会。
(5)项目导向设计的趣味性:项目导向结合教学内容选定具有一定趣味性素材。这里的项目导向在安排上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趣味性,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项目导向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导向的选定要考虑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里根据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同时要求做到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以保证教学设计按计划开展。
(7)项目导向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项目导向的设计应贯彻系统化原则。不管是“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环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
(8)项目导向设计的现实性:项目导向的设计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2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考察项目导向的生成与发展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的特征有以下六个方面:
(1)项目导向生成的自主性:项目导向生成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指导是否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项目导向生成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职业能力要求,又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要浓厚、求知欲要强。
(2)项目导向生成的实践性:项目导向生成的实践性,体现了不仅要求整个教学指导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示范作用而不是代替包办;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求学生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
(3)项目导向生成的开放性:项目导向生成的开放性是教学中重要特征,不仅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要广泛、融洽,学生乐于交流;同时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要有弹性,尊重个体差异,并且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职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度。
(4)项目导向生成的整体性:项目导向生成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了项目导向生成与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状况,还要及时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进步。
(5)项目导向生成的创造性:项目导向生成体现了创造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项目导向内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指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还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乐于创新,敢于质疑,提出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
(6)项目导向生成的教育性:项目导向生成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活泼、务实、求真;同时整个生成过程能体现出团结友爱,和谐文明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效果:
(1)集体进步效果: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班集体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否达到项目导向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2)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与学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化。外显性效果用于数学学习的知识性评价,借助一定方法与手段,易于操作,可测性强。
(3)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内隐性效果是相对于外显性效果而言,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施,养成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坚强意志的培养等无一不渗透出内隐性特点。因此重视项目导向的文化背景内涵,加强项目导向问题生成的探究性,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师德榜样等对学生内隐性效果的实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评价引领,推进有效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维度出发,遵循教学评价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
1教学目标――可行?可用?可测
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符合数学课程的大纲。制订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兴趣等诸多方面,而非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二,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相适应,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第四,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反映学习的层次性,不同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和收获。
2教学方法――适合?适当?实用
教学有定势,教学又无定法。教学方法科学否,有无理论,有无事例支撑,贴不贴近学生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能否针对所教授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定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评价。第一,符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第二,符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注意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兴趣;第三,融合知识内容。注意程序性知识与逻辑性知识的区别,讲、练、探要有机的结合,充分考虑把知识迁移到应用方面。
3教师的表现――有智?有序?有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引路者,在课堂上要把事先想到的和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况巧妙地结合好,以情引思、以智激思、以趣促思。教师能否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培养和探索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
(1)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构建起整个教学的基底,一般从下面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教师语言。是否有条理,是否简洁规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启发性。第二,教师指导。是否得当,是否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第三,教师仪表。是否得体,肢体语言是否恰当。第四,教师安排。是否有序,对于细节处理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
(2)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能力,是教师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第一,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对于数学学科的内容、应用、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趋势有透彻的认识,切记一些基本的错误。第二,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处理科学、适量、难度合理,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充足,开展有利于学生观察、研究、猜测、推理、验证、讨论等教学活动。第四,指导的范围和有效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第五,教学过程调控。能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整合处理临时发现的各种情况。
(3)教师的态度与管理方式。教师的态度与管理方式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核心问题,没有教师正确的认识态度与科学的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教师态度。教师教学要投入,要有耐心,有热情,对学生不能冷漠,要关心学生。第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要融洽,教师是指导者,但切忌把自己认为是权威。第三,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只照顾少数同学。
4学生的学习――参与?收获?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建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若忽视和淡漠了学生,这个课堂注定是失败的。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参与、收获和发展更应受到关注。
(1)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有序、有利、有力实施的主要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度上进行把握:第一,参与活动态度。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关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参与活动深度。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实验,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观点,能与其他人合作,分析学习的兴趣。第三,参与活动广度。学生参与活动的人较多,方式多样,时间充足,学生有兴趣。
(2)师生互动程度。课堂深层次的挖掘在于深入学生的思维内核,而中间的纽带就是师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课堂气氛宽松度。学生受到尊重,讨论、质疑和回答受到鼓励,学习过程有张有弛。第二,课堂气氛活跃度。课堂有序,师生、生生交流频繁、融洽,问题讨论有序、开放。第三,师生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进一步学习的期望。
(3)学生发展程度。学生的发展程度是落实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线。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上进行观察:第一,主动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权由学生掌握。第二,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第三,学习习惯的发展。渗透学习方法,教授学习策略,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第四,学生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感悟,注重探索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项目导向教学的成果1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题
通过对实验班的调查,学生对数学教学总体评价较好以上为928%,对学校实施数学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0%。这充分表明了项目导向数学教学解决了中等职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向,弥补了学生基础差与能力低的缺陷,提高了数学知识掌握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强化,使“断点”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及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2非智力因素不断强化
随着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不断改进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学习品质比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与座谈交流,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在学习专业技能方面,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竞赛中,获得了重大突破;工科类与现代服务业类的应知应会成绩大大提高,竞赛成绩在学校同年段中遥遥领先。
3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从2006年到2013年的8年里高三实验班数学对口高考成绩斐然。在2006年所带的两个专业数学平均分分别居全县同专业之首,并且种植专业数学平均分居全县所有专业平均分第一;在2007年学生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数学仍考出了优异成绩,平均分96分;在2009年对口高考数学成绩十分出色,全班53人,140分以上有24人,其中9人满分(150分),平均分1305;在2010年对口高考中有4人满分;2013年对口高考又有8人满分。
4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中职数学项目导向教学实践,带动了数学教师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创新,并提出了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并从不同的侧面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充分把握了中职数学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发展观,对中职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转变了中职数学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施,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发生、体现与发展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曾继云主编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吴剑峰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看中职数学教学定位[J]福建中学数学,2008(08).[5]张心瑜项目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6]刘玉新论项目导向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及后续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山东省现行中职教材《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拓展的能力,所以要“学以致用”,“要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鼓励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学习和运用语文”。这套语文教材特别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各单元均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许更为迫切。目前,中职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学生的一半以上,然而教育科研存在“普高热烈、中职冷清”的偏向;文化课教学又是中职科研的弱项,中职科研存在“专业课热烈、文化课冷清”的偏向;而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职与普高一样存在“重条分缕析、轻实际应用”的偏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纠正以上三个“偏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日后学习拓展的能力,都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职业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为合格应用型人才,以及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它包括四个子课题: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实践性及其操作的研究 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形成的相互影响 几种现代社会实用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从2012年9月起在全校各班级开展研究,课题主持人通过语文科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中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为重点,针对职中学生的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课题研究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
第一个层面: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阵地。我们要求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广东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实践性特点,加强“读书方法”、“听说与社交”、“阅读与信息”、“阅读与创意”等多种现代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根据职高生理解分析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尽量减少“条分缕析”,增加听、说、读、写等方面课堂训练的份量,在训练中,提高其语文能力。让学生感到学语文不仅需要动脑子,也需要动口、动手,是可操作、可参与、可活动的,从而提高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并不试图推行“几步几式”之类的模式化教学,而是紧扣“一个核心”、“三个要点”,提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鼓励个性化教学。
一个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个要点:搜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相关信息的搜索、整理、加工;拓展——对教学内容作符合学生能力实际的、与专业关联的拓宽和展开;迁移——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尤其是与专业技能、社会生活对接的能力训练。
按照这样一个教改思路,全校语文教师都动了起来,进行了不少有新意、有个性、有成效的教学尝试;语文课堂渐渐地活了起来,出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课例。
老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口语表达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诵读、复述、概说、评议、讨论……,形式多样的“说”,提高了学生口语能力,学生从“厌烦说”到“愿意说”,从“要我说”到“我要说”。
王启民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创设“问题情境”为突破口,通过创设故事化、生活化、多变化、可延性的“问题情境”引发思维,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的实践性。
邹建辉、赖冬妮两位老师,注意沟通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尤其是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相互渗透,从而产生“1加1大于2”的良好效应。如邹老师在文秘班《论礼貌》一文的教学中,结合公关课程的实例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礼仪素养的训练,效果非同一般。
郑伟华、苏细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实践内涵。如她们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写荔枝生态观察笔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谭秀媚老师则时常用改编课本剧的方法激活课堂,如《鸿门宴》一课,她引导学生在人物语言上大胆创新,把具有时代感、个性化的语言引入课堂,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令人耳目一新。
高森老师的教学则注意选择典型课文,适时尝试探究性实践的教学,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他运用此方法上的公开课《我的空中楼阁》在科组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可以说,我校十几个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少老师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老师们围绕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三个要点”,各尽其能,各显神通,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初步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还值一提的是,为使课题研究更有成效,我们还同时组织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活动,既促了教学研究,又促了青年教师成长,在全校造成了较好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开展开放性语文实践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从学校实际从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先后开展了“走常平名胜、访常平名人”大型社会实践与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校外观摩作文、课本剧演出、电子语文报制作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语文能力突出的尖子。此外,中职学生虽然学科基础水平较差,但他们参与活动热情高、动手操作积极性高。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趣味性: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性:活动涉及多种知识技能,注意语文和其它学科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渗透,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操作性:注重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联系,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自主性: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符合学生的意愿,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
我们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概括为两种类型:
一是吸收性言语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为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学习需要搜集信息,积累知识。如阅读书报、浏览网络、听广播、看电视(录像、电影)等。还引导学生从群众口中搜集学习“活的语言”。每个学期我们都在全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开设一节阅览课,由老师带领并指导学生阅览文本图书和电子图书,要求每个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学期末学校对读书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并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的评比。
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运用现有的说、写能力来完成有关实际工作。主要形式有:
1、研究周围有关语言文字的问题。如对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调查、记录校内、外文字使用情况;又如调查某区域40—50岁的村民能听和会说普通话的人口各占多大比例。通过口头或书面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并参与问题的解决。
2、模仿有关职业活动。如模仿编剧、演员编演小话剧(课本剧),模仿记者采访校内外新闻,模仿编辑编书(作文集),办报(手抄报、语文电子报、文学社朝霞报),模仿教师、节目主持人、导游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
3、借助言语交际活动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通过写倡议书、口头动员为“希望工程”捐款;通过办墙报等方式宣传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来集思广益,研究某一问题解决方案。
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调查研究法。2002年10月,我校分别对高
一、高
二、高三各年级进行了语文能力测试和语文学情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倾向和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更为全面的掌握,以此作为实施教改、改进教学的依据。同时,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对任教班级选择2-3个典型学生,进行1-2年的跟踪调查,建立好学生的语文档案,为个案研究积累资料。2004年6月,我们对原高
一、高二年级的同学再次进行了语文能力测试和语文学情调查,并对两次测试调查进行了对比分析,使我们对课题研究效果及仍存的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2、资料与个案研究法。我们要求各班语文教师做好三方面的积累:一是从报刊书籍、网络上查找积累与课题相关资料,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二是积累教学案例,将典型课例进行笔录、拍照或录像;三是积累学生成长语文学习进步案例,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3、行为研究法。改变过去仅仅从卷面去考核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做法,力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并提高能力;让教师在实践中去观察学生,评价学生。我们尝试了在教学、测验、考试中增加行为性、操作性命题的作法,如作文的动作命题法(相关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杂志,见附件七);通过课本剧表演、成语故事表演、演讲等形式进行语文测试。
4、专题研究法。我们对语文科组十几位老师按照不同的教学经验和专长,编成了四个专题小组(子课题),各有侧重地进行研究。包括:现行三省市中职语文教材的实践性及其操作的研究、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形成的相关影响、几种现代社会实用之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操作等。各专题小组每阶段都有研究计划和研究总结,每学期交流两次,取长补短,切磋教艺。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每学期写出一篇相关论文或总结或课例、个案分析等。
四、课题研究案例
(一)、“走常平名胜、访常平名人”大型社会实践与语文实践活动
作为课题研究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国庆期间,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走常平名胜、访常平名人”大型社会实践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纷纷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访常平的名胜、名人。他们三五人一组,组成小分队,走访本镇对社会作出了贡献的长辈贤达,走访本镇风景名胜古迹。国庆假期回来后,学生把走访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访问记、访谈录或游记。我们还把33篇获奖佳作结集出版。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既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此项活动因为正值国庆长假,加上学校组织得力,学生积极参与,在常平造成了较好的影响,成为常平镇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技能节的精彩演出——语文课本剧比赛
我校每年都有一届技能节,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配合课题的实施,语文科组联合艺术科组,在2003年的技能节上,举办了一次语文剧本剧演出比赛,试图通过课本剧演出,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刚开始,老师们还心存疑虑:让高中生去演课本剧,而且是职业高中生,这行吗?没想到,刚布置下去同学们反响非常强烈,原本要求每个班报一个节目,结果不少班报了两个节目。从改编课文、编写剧本,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从节目排练到舞台布置、音响配置等,几乎都是学生自己操办,教师只从中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很多班出现了全班齐动手、人人都出力、师生共切磋的良好氛围。进入决赛的十个节目,校园电视台进行全程录像,尔后在校园网播出,结果在全校引起轰动。如今,课本剧不但走上了舞台,也走进了课堂,师生们都乐于采用课本剧这种形式来演绎课文,在轻松愉快的排练演出中得到文学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得到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练。
(三)、新颖的作文比赛——校外现场观摩作文
以往的作文比赛,大都命一个题或者给一个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现场观察并快速构思作文的能力,我们把作文比赛的现场搬到了校外。学校附近有一个景致幽雅的房地产花园——东田丽园,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我们带着几十个学生来到东田丽园观摩采访,学生们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一边细心观察,认真笔录,现场构思,限时写作。尽管从参观访问到作文交卷不过两个半小时,但学生们兴致勃勃,文思泉涌,很快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文笔生动的文章。学生们纷纷反映,这样的作文比赛,既比出了写作水平,也比出了观摩能力、反应能力,这样的作文比赛我们愿意参加。
(四)、专业技能与语文能力的有机结合——制作电子语文报
电脑运用是职业高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语文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各班成立了电子语文报编辑小组,每个学期出版2-3期,学期结束进行评比展览。制作电子语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习电脑技能的过程,同学们从报刊、书籍、网上积极查找资料,积极为语文报撰写习作;碰到技术问题,共同研讨,或请教老师;每编辑完一期,各班还要开展读报、评报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和读报体会。同学们都说,每制作一期电子语文报,语文知识和电脑知识都增长不少,收获真大!
(五)、《风景谈》课堂教学实例
课堂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紧扣“一个核心”、抓住“三个要点”,尽可能渗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在操作性、活动性教学中理解课文,培养语文能力。下面以邝志伟老师(本课题主持人)执教的《风景谈》为例。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描写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优秀散文。执教者以三个实践性课堂活动为主线串连本课的教学。
1、上课前,布置学生以“延安知多少”为主题搜寻资料,这是针对相当部分同学缺乏历史知识,通过这个活动为理解本文思想情感做铺垫,结果学生从报刊、书籍、网上搜寻到不少有关延安的文字和图片。上课时先花十分钟,教师选择其中较有意义、较典型的部分资料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把学生带入彼时彼地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
2、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大意、重点词句把握以后,第二课时进行现场征画、征名活动。把学生分成6个大组,分别对课文描写的六处风景通过想象画成素描(同桌的2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素描命一个切合文意的名字。素描及命名完成后,先在大组内进行评比,选出最好的一幅画、一个命名,然后在全班进行评比,并进行教师点评。通过此项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课时进行“成语生发”和“实例扩充”训练。(1)所谓“成语生发”,即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万籁俱静、贻笑大方、洋洋洒洒、百无聊赖、怡然自得),选择其中的一个,生发开去,发挥想象,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2)所谓“实例扩充”,即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选择自己所见所闻的实例(可以是身边的,也可以是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说明、例证。通过此次活动,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联想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思考能力。如有的学生举长江三峡为例,有的即以眼前的校园风景为例,说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有的反向思维,举出生态失衡的例子,说明人类的活动也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本课题研究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通过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杂志),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对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有了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概括起来就是:树立一个理念,贯穿两条主线,做到三个结合。
1、树立一个理念,就是树立“学生主体、学生为本”的理念。眼下有不少人包括老师有这样的偏见:职中生素质低,对他们往往启而不发,所以对他们的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包办,满堂灌。其实不然。诚然,由于职中生基础水平偏低,难度较大的理性思考问题可能对他们不很合适,但他们往往肯动手、动口,喜欢操作、实践,因而语文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这一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凡是学生能动手、动口、动脑解决的问题,都应交给学生来解决。在职业高中,教师讲到底是行不通的,不少学生十几分钟都坐不住。因此,应尽可能让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参与实践,唯有此,才谈得上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贯穿两条主线,就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语文课外活动要轰轰烈烈,课堂教学更要扎扎实实。那种以为只要把课上好了学生就学好了,或者只要把课外活动搞好了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两手抓。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大有文章可做,其难度和效果都不会亚于语文课外活动。对此,本文第二部分已有所述。
3、做到三个结合,就是语文教学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要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全方位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激活语文教学的思路,丰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习语文的态度与倾向也有了明显改善。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由于全校语文教师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改,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整体上有了提高,主要表现为:语文尖子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优,据估计,仅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在镇级以上发表习作或在征文、演讲、辩论等项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近60人次,04年举行的全镇中学生演讲比赛,我校学生第一次战胜普通高中的选手,获得第一名;以学生为骨干的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校报质量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我校校刊《犊声》被评为首届全国校刊一等奖、文学社社刊《朝霞》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社刊;喜欢语文的同学越来越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据我们对高二高三两个年级10个班100位同学的抽样调查,在“最喜欢的文化课”一项中选择“语文”的同学从课题实施初的33%上升到结题时的46%,在所有文化课中排第一。
(三)、促使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课题研究促使全体语文教师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出现了“三多三少”:固守已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少了,自觉参与教改、革新教学方法的多了;教师包办一讲到底的少了,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实践的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的少了,主动“做”的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越来越为教师所接受并得到实施。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一边大胆实践,一边积极总结教改经验,撰写论文。两年来,共撰写论文、课例、个案、调查报告等40余篇,其中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达17篇次,教师科研能力得以普遍提高。
第四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
电气组 黄载渊
自从11年开始“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为主线开展师资培训的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我的课堂带来了生机。我所有的课堂都导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讨论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
1.强调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
2.强调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职业学校毕业,一般来说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艺实施员,一线的管理人员等。
3.规定毕业生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上应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4.要求同21世纪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和现代建设相适应。这就要求人们终身学习。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有健康的身心、丰富的个性、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堂融入教学特点
1.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者。
2.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3.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4.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5.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6.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7.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就顺着教师的意思去完成实验,最后教师看学生是否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完成实验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学生在教学中很少有创新或合作的机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变化,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变化。要想上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展示专业能力,而是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要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控制学习内容。
3、不是小组的领导,而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辅助者。
4、不需讲很多话,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
5、是整个活动的发起者、促进者、引导者并掌握活动全过程。
6、要学会处理意外结果以免破坏活动环境或气氛。
7、必须正确描述问题,明确工作指令。
8、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中讲课的分量明显减少了,但是加大了教师备课量,没有充分的备课及准备工作学生上课时能感觉到课堂压力少、学习内容不明确、讨论不激烈、不用合作自己单干也能完成实验等等一系列偏差。
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课堂中少了批评和两极分化,增多了不少和谐和融洽。
第五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孝茂
[摘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各个职业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的变迁加以实践研究,从而探索有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考核评价
一、背景
职业中学教育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是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关于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新时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记得教育部部长早在2004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讲话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服务功能,对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给中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要实现职业教育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试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这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源不断的萎缩,而且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会导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据笔者调查某校2008届的一个计算机专业班,毕业生48人,考入高职10人,能基本就业的学生17人,能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4人,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毕业生能从事并胜任本行工作的不到10%。,许多计算机专业考试门门优秀的学生不会自己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更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拿到计算机网络中级工的学生不会自己家里的宽带安装与连接,更不会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难怪社会上会出现月薪三千难觅一个“技师”!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应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混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计算机专业学科有别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的更新非常的快,计算机的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 1
时间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学科的教学。所以,在现实中计算机专业教师们往往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钻研远大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钻研,这样必然导致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或者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为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只是教师讲授而学生不接受局面,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听,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听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学了知识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知道将来跟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胜任工作岗位,如何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宗旨。
2、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缺陷
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考核评价方法缺陷。除了计算机基础与VB有市里的统考外,其他的专业技能课几乎没有考核评价,比如教计算机网络方向“中小型网络的构建与管理”、“网页制作与设计”该怎么考核;教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的“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课该怎么考,现实中多数计算机老师在教完了这门课程后期末随便出一个题目考试形式一下。并且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考试、考证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难怪也会出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就业的工作岗位其实什么都不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探索
鉴于以上的背景分析,针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研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好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好就业、优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以行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法,它是将这门专业学科知识结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个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它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
1、开发项目教材。开发项目教材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开发校本项目教学材料。从事一线计算机专业老师都很明白,想找一本真正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很难,如果按现有教材一章节一章节的内容上,学生学习根本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去正确实施项目教学。但是开发校本教材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如何使开发的校本项目教学材料适合学生的学习并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
研组中分备课组来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开发工作,由教同一课程内容的几个老师讨论分工共同来完成;其次让老师进入社会行业上调查,让项目的内容新并与社会行业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了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用上。比如我们在开发平面设计PHTOSHOP、CORELDRAW教学材料时,基本上是结合平阳当地的礼品工艺设计、商标设计、包装封面设计,而不是根据教材中现有材料或上网随便找一个,这样学生学了以后实习就业都能很快上手。第三,在上课实践中仿佛的实践并不断完善修改,尽量做到项目能综合学科的知识,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项目教学中降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先会技能后掌握理解理论原则。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是越来越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讲太多的理论都是空话,学生基本不听或者根本就听不懂。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上课睡大觉、打游戏,也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项目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项目内容要轻理论知识重实践操作的探索。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网络涉及到的知识相当的多而且抽象难理解,教材上基本上按照网络相关基础知识分章节介绍。如果教学按教材从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OSI参考模型七层的作用、IP地址、网络安全来教,中职学生一定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今天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设置几个大项目如:构建小型网络,将构建小型网络这个大项目分成几个更小的项目包括构建家庭小网络、构建办公局域网络。在学生完成构建小型网络项目时会碰到网络的布线、网络的拓扑结构、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使用及工作原理。如果你纯理论上给学生讲功能原理,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什么是广播域什么是冲突域等等,学生根本没法接受理解。我在项目教学中尽量对难理解的理论不做太多的解释,尽量把理论知识的程度降到最底。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开始不理解或不完全明白的理论问题随着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理解掌握。所以项目教学中先实践探索研究后理论体会升华,对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探索能力、适应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计算机教学中改变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原来的计算机专业课考核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考核的内容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陈旧的知识技能,考试方式传统单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在项目教学法下考核方法形式多样,不去追求统一的模式,不在一味看中学生的考核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体验到什么、学习到什么。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考试考核方法。
1、“企业岗位测试法”。这种考核测试方法是让学生走出普通考场到企业中去参加考核,是通过某个
具体岗位来测试他是否基本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如:学习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时,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到网络公司去打“义工”,参与现场布线、组网、调试网络等;学习图象处理Photoshop时,让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一些摄影楼去学习图片、相片处理、色彩搭配等等。学习以后考核在企业里进行,由学校老师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项目成果全程开放测试考核法”。这种测试法我所谓的全程开放是指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限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差异。比如在考“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专业课程,我们不是让学生在1个半小时按给定素材考核完成一个网页制作。而是给学生一个网站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材料设计版面完成一个主题网站项目的制作。学生完全可以将考题带出考场,带回家中完成。
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中笔者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考核,注重学生对项目总结报告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考核。实践中发现,改变传统考核方法,灵活应用多中考核机制的结合,对培训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们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要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考核评价机制,还要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不断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我们也坚信在平常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崛起,为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6.6
[2] 陈嵩、李炳伟,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2008.6
[3] 蓝红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9.9
[4] 赵希斌,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教育和科研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