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时间:2019-05-15 05: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第一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及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则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享受愉快的动态课堂构建之旅呢?

一、以大多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渐进式发展动态课堂

例1:《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______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教者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勇于牺牲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乐于奉献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本应长在高出密林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忧愁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迎接朝阳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树

2.随后,教师请各位发言的同学记住自己所选用的词语,再读课文,来进行举证分析。

3.又经一番交流讨论后,有同学发现许多说法都可以合并,归类。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进行了归类。

这次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课堂生成,动态形式,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第二篇:课堂的动态生成

读书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促进“动态生成”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最近读了关于“动态生成”的两篇文章,《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和《构建生成课堂,打造生命教育》,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一、在自主提问中促进“动态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的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给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动态生成”

对小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要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剪拼出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究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态生成”。

三、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但看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马上在教室里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闰年、平年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四、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动态生成”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突出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注意综合把握各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即时做出判断、归纳、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随机动态生成。如对学生知道的角,引导归纳为图形的角、物体的角、动物的角等;学生第一次画角后,引导他们发现角的一些特点;学生第二次画角后,请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既有共同的看法:两条线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争议:两条线是否要一样长?张口处要不要再画一条线?这时投影书本上规范的角,请学生谈新的认识,学生不仅对争议问题有了清楚统一的认识,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观点:角的边是很直的,角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面对知识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角在认知上产生矛盾的冲突,在冲突中逐步建构角的概念。这时,学生对数学角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记忆、练习强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主动建构完成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心得体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三篇: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 余艳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即时跟进,将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找准知识起点,顺水推舟跟进生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顺水推舟生成新的课堂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老师问:“同学们知道‘9的乘法口诀’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已经会的口诀 板书出来,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只说了其中的几句口诀,教师接着问:“那‘9的乘法口诀’中,你还有哪些不知道呢?”学生:“‘五九’和‘六九’我老是记不住。”老师抓住学生这句话,顺水推舟展开教学:“那好,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两句口诀。”

从这个案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顺水推舟的生成跟进策略,对学生普遍存在疑惑或有异议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解,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采取略讲或不讲。这样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抓住错误信息,因势利导跟进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可以显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教师如果能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错误信息,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出示了课本里的一个分数,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把写成3,怎样求它的倒数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这时一位男生不假思索地说:“这简单,3的倒数就是3。”由于这位男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同意他的说法,剩下几位同

7272121221学有点犹豫,但不敢举手表态。看到这样,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对同学们说:“好,这位同学刚才的求出的倒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是对的?”学生马上回答:“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只要把这两个数相乘就行了。”我马上请学生进行板演,通过检验,121212213,那么该怎样求3的倒数呢?”,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得出了123×3≠1。这时,我乘机让学生展开讨论:“看来3的倒数不是正确的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求带分数的倒数本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产生的错误是学生真性的流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点拨或包办代替,而是因势利导,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利用突发资源,临时转舵跟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它不再是教师忠实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找规律》这一单元第二课时,我 原先的教学预案是先教学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知识,然后通过一组练习进行巩固,再教学另一种“组合”规律的知识。当教学完例题有关“排列”规律的问题时,让学生举例“我们还有没有见过像这样‘三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现象?”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像三个小朋友每2个打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他回答的是有关“组合”规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不是预设在这个环节来解决。这时,有一些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不对,这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而更多的同学是一脸茫然,他们都看着我,希望我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这时,我决定临时改变原有的教学预案,让刚才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这位同学通过画图,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同学听得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我把这两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取了个名字“排队现象”和“打电话现象”。接着,我再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两种现象相同的例子,这时,学生举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这一节课的难点就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中被突破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节课中,教师跳出设定的思路,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有意义的突发信息,灵活应变,顺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相互倾听和交流中,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 师的分析与讲解。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提升驾驭、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

内容提要:本论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动态生成的本质特征,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究阅读教学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和实现途径。旨在通过研究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思考,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获得成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视角走进我们的课堂,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前沿而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当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当前课堂教学时,也深刻认识到促进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动态生成”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它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或观点为契机,合理地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思考,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获得成功。

“动态生成”教学观念要求教师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要着眼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二、“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真实的课堂不会是预设不折不扣的执行和再现,而是充满变数的生成。捕捉生成的切入点很多,诸如以下几种:

(一)文本的意义空白点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发现文本的空白,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二)学生的质疑

“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化解,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三)学生有价值的错误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成性”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放过一处细小的但又有很大教学价值的“错误”,并立即把它作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为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惟其如此,才会逐渐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四)学生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倾听来自各个角落的声音,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展示才华,让个性化的阅读真正“生成”。

三、“动态生成”的实现途径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在动态生成中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要激发、捕捉和运用课堂上有价值的信息,使之成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对教学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以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一)充分尊重、相信学生

这是一切的前提。教师只有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相信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潜能的人,才会真正用心、精心地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交流、研讨、探究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反之,任何肤浅的“做秀”,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成”。

(二)适时引导、褒扬学生

新课程倡导生成,并不是片面的追求生成,不是漫无目的、脱离“文本”的生成,更不是一种什么都对“舍本求末” 的生成。教师作为生成教学的“引领者”,还应把握好动态生成的目标原则、文本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体验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发生认识上的偏差,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教师要相机引导,提升“生成”的价值,让课堂在生成中真正精彩起来。

还需注意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对于任何学生的任何一次新的发现、有益的探究,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对这种精神给予鼓励和赞扬,并努力在班中树立敢于发现、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超越的学风。

(三)深钻教材,海纳百川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的备课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备课是教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后的创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背景资源。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背后往往有丰富的背景资料作支撑。所以,教师要有储备意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有人问一位特级教师:“您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活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

(四)随机应变,推波助澜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蕴藏着生成。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教师要练就敏锐、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并能灵活、机智、巧妙地处理课堂生成的真本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个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其次,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奠基

“预设”是教师对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达成结果的预测,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

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预设的主体是教师。“生成”是建构与生长,是师生与具体的教育情景发生交互作用,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和对话中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生成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质是一种探究。

预设与生成不是一组矛盾,成功的课堂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统一。预设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动态的生成。教师在预案中要巧妙地设计“生成点”,促进课堂有效的生成。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生成资源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其实又何尝不是潜心钻研的结果!浙江省特级教师金明东老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如果没有对“抹”字独特感悟和精心预设,学生怎会有“抹出幸福生活”的创造性思维?李海达老师如果没有对《鸟的天堂》中树与鸟互为依存的关系的深入理解,也不会有学生对鸟和树的关系的精辟的辩论。生成缘于预设,但要使生成精彩起来,又不能拘泥于预设。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二)加强交往,在对话中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强调交往双方要“敞开与接纳”,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的高度融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教学《小珊迪》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我明明不要火柴,为什么还买了孩子的火柴?”老师设计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寻答案,没有料到有个小学生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非常感动,马上说:“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善待他人,珍爱所有的生命。”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成就了有价值的生成。

(三)留有思考空间,在自主感悟中生成

就像一幅好画要“留白”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能满堂灌,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感悟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鲜活起来,自主地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荷花》一文写道“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教师让学生想象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出:亭亭玉立、随风舞动、含羞低头、翘首期盼„„教师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听到、看到、想到些什么?”让学生走进文本自由充分的想象,从而达到深化课文内容的目的。

再以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中《军神》一课为例,在理解“手术中一声不吭”这一部分时,师生之间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疼痛在加剧,但他始终忍着,一声不吭。手术三个多小时,病人始终是一声不吭。什么是“一声不吭”。

学生:不出声,一句话都不说,一点声音也没有。

老师:三个小时的手术在拒绝使用麻醉的情况下,要把息肉一刀刀割掉,难道他就不疼吗?带着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读

老师:会读书的读到一个句子就会浮现出很多情节,假如我们就站在手术台旁,闭着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哪些情景?第一刀割下去,第二刀,第三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他咬紧牙关/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痛上加痛,更疼更痛„„

老师:当我们眼前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你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器械碰撞/沃克的汗滴下来的声音/咬紧牙关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声音/白垫单被抓破的声音。

老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学生:坚强/勇敢/什么痛苦都能忍受„„

老师:正如沃克医生所说,他就是一块 学生:会说话的钢板 老师:他就是一个 学生:真正的男子汉

老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从心底体会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四)创设情景,在体验中生成

语文课要有人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事实上,任何一篇传世之作,无不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凝聚。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必须不断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山东徐慧颖老师讲授的三年级的《给予树》(片断)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在圣诞节的前夕,她一无所有。(此时舒缓的音乐起)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了这棵挂满了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冲着一个学生说)来,金吉娅(把这个孩子引领到前面,让这个学生摘下挂在给予树上的心愿卡),读读小女孩写了什么?

生读: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师:哦,小女孩是在盼望一个洋娃娃啊,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一直盼望着;晚上,她面对黑漆漆的屋子,也一直盼望着;甚至连作梦啊,小女孩都在想着洋娃娃。金吉娅,(对拿心愿卡的学生说)看完小女孩的心愿卡,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老师接连问几个学生:那你呢?你呢?你呢? 众口一声: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你确定要给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

学生纷纷坚定地说:确定!想清楚了!我要帮她买到洋娃娃。(学生此时好像把自己真的当成了金吉娅。)

师:再带着理解读这句话。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还送给小女孩什么?你说,你说,你说„„

生1:仁爱

生2:关爱

生3:温暖、同情

生4:关怀、体贴

生5:真诚的心

师:是的,送给她真诚的心,送给她希望,生活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孩子!我感受到了她的,也感受到你们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徐老师讲得非常投入,此时,不仅听课学生融入了课文的情境,全场听课教师也被这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徐老师抓住重点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起学生与金吉娅的共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

(五)拓展延伸文本,在积累内化中生成

开放的语文课堂给了我们学习的开放空间,它所延伸的领域十分可观。我们可以在适度延伸的领域中寻找生成点。

教学《风姑娘送信》时,学生不光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还迫不及待地设想其他动物收到风姑娘的信时会有什么表现,还得意洋洋地进行表演,乃至说到自己也收到了风姑娘的信的心情。尽管学生的欲罢不能使课文不能在一教时中完成,但我们相信学生的收获肯定不会少。

学习了《长城》一文,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教师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到网上搜集资料,开一次“神奇伟大的古代建筑”的介绍交流会。学生搜集的资料从国内到国外:有的介绍了“阿房宫”,谈到了秦始皇的残暴;有的介绍了“圆明园”,谈到了八国联军的罪恶;还有的谈到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独立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必定融合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不仅拓展了课程资源,还为学生把握文本、学习语文、认识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大语文背景,学生在搜集、积累中不断内化、生成。

实现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既是思想观念问题,也是方法策略问题。只要我们从心底认可、尊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把它当作是宝贵的课堂教育资源,当作灌注出无边春色的“源头活水”,那么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小语课堂充满绚烂的生命情趣与浓郁的春天气息。只要我们充分地相信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定会如鱼得水,其主动性、创造性定能最大能量的发挥,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课堂也势必会愈发精彩迷人,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也必将会饱享教育的幸福!

第五篇: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

对话—促进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南关学校王娴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引领对话,善于捕捉对话信息,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

一、对话──生成预设目标的“弹性”

一般地,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如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时,我用故事引入,然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时,从教室的某处穿来学生轻轻的讨论声:“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因为妈妈说,我小时侯,奶奶从来没有抱过我……”声音虽小,但引起了我的关注,我马上让其他同学停止了讨论,我问这个学生:

“你的话刚才老师都听见了,那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没关系。”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会儿说:“因为我妈妈跟我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其实他奶奶对他挺好的。”马上有同学插上话来。我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其实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帮他吗?”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有的说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让妈妈明白……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虽然“怎样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这并不是我预设的目标,但这正是学生的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 于是笔者及时地调整了教学目标。我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而这种生成资源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对话──生成教学流程的“变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把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件正常的事。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把整堂课预设得满满的,生怕一不小心出现的“节外生枝”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出尽洋相,所以根本没时间去关注学生非同寻常的另类表现,导致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指定的路线,走入设定的圈套。且不知,学生课堂的“节外生枝”正是他们真实情感地流露,内心世界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这样教学的流程就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一位老师在上《校外探路》这一课时,结果学生在考察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却惊异地发现,在学校附近一条200米左右长的街道上,竟开了17家发廊。“这么多发廊都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为什么都选择在这条街道上开店?他们的生意是不是很好?”,对此,这位老师并未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地议一议,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没料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教材以外的“附加题”,他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我们的预设要凸显开放性,要留有发展的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促成生成,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试想,假如我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三、对话──生成教学内容的“扩充”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扩充教学内容的新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品德教师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听了《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生都互相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及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时,一个男生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太诚实也不好的。” 这是老师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有些同学还是不认可的。想想,现实当中也确

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空白的。于是,老师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学生说:“有一次,我和表弟一起拿了妈妈五元钱,后来我老实地交代了,被妈妈骂了一顿,表弟不敢说,没说,逃过了这一劫。”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与他产生了共鸣。老师马上问大家:“那么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更有甚者,在座位上争了起来。老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老师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正方观点的请坐到教室的南边,同意反方观点的坐到教室的后边,如果中途改变了想法,可以随时调换位置。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两队,认为诚实不好的足足有17人,约占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只插在其中做一些点播、解释,大部分的话由他们自己去争。终于在激烈的争论中,把那十几个同学给拉了回来,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是金”。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得以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得以碰撞,从而推动品德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机智,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焕发出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感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四、对话──生成学习方式的“更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理念,适时“更新”学习方式。有一位教

师在《校外探路》教学时这样做的:教师先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了学校和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图片播放完后,教师说:“你们天天来上学,可熟悉路了,现在你们再回忆一下学校在什么位置,几个人先讨论讨论一下,试画出路线图来。”于是学生分成了几组热烈地讨论着,但画的时候,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要是再到学校外面走走,仔细看看,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交代了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于是全班同学都走出教室,站在校门口,老师让学生以校大门为中心确定方向,分别找出学校大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小组,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实地探路。探路回来后,又叫同学们继续完成画路线图,这下,同学们很快就画了出来。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实践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后来安排的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了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五、对话──生成教学评价的“润剂”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如一位教师在《读懂

爸爸妈妈的心》这节课上,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教师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且真正顾及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便能引发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对话,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下载课堂动态生成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动态生成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捕捉动态生成,成就课堂精彩(模版)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国 73330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它要求我们关注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归......

    课堂生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精彩的课堂在于动态生成(小编整理)

    精彩的课堂在于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随时......

    如何将学生的插嘴演绎为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何将学生的插嘴演绎为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 要]课堂上学生的插嘴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真正获......

    生成课堂的教学价值

    生成课堂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孰轻孰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课堂是应该重教,还是重学,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联想到前几年方兴未艾的有效教学和近......

    动态课堂

    紧握抓手突破瓶颈 ——谈德育学分的实践 陆浩勤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管理难越来越成为困扰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各校都在努力探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我......

    关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要]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在整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崭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