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细菌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
《细菌》
说教材分析
细菌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处于最低级阶段。因此将《细菌》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前面来学习。本章用1课时完成。其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对细菌形态结构、生命活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所以本章首先安排了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生殖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特点。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从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这两方面来了解。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了解细菌分布广的特点。对于细菌对人类的关系从两方面来认识,主要是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并应用于实践。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年龄削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外知识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降低难度。还通过学生熟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难点:细菌的呼吸、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及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课下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课上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说教法过程
一节课应该有他的灵魂,也就是教学思想,本课的教学思想为“知识-方法-观念”层层递进,整体设计的主线为生活现象-探求新知-形成方法-情感认同-走入生活。具体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生活经验是生物课堂丰富资源库,所以我就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钉子逐渐放大倍数图片,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听讲细菌结构在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最后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结构,1 然后分小组讨论比较总结三种细胞的结构不同,并填写比较表格。通过图片来解决了细菌营养特点,通过阅读了解细菌呼吸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观察以及阅读能力,又突破了难点。
2、细菌的生殖:这里插入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分裂生殖速度快。接着完成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快及形成芽孢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我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细菌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细菌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和寄生)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
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
观察:展示芽孢的形成过程和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强调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从生殖特点和芽孢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它的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你的细菌的了解,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学生交流
2、视频播放:视觉强化,让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于弊。
• 学以致用:
• 某商家最近推出了一种能强力杀菌的品牌香皂,想请你对该香皂的杀菌效果做实验鉴定。你打算如何来设计这个探究实验? 提示:
1、你的假设
2、实验材料
3、你的探究方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处理、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细菌的突破,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3)德育目标
①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难点分析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用肉眼难以观察;细菌靠分裂生殖,快速反之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重点:①细菌形态和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2)难点:①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②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学生对细菌的发展史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有差距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慎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3)分组讨论,通过伙伴式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体现了新课标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要求.(4)对一些开放性的课题鼓励学生多从网上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四、教法过程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站等材料到如新课,设疑“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这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介绍时我分别使用了图片和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我再就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还对模式图中鞭毛和荚膜链接了视频,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我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书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在授课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出了些练习题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还设计了小竞赛让学生分组出题互考,另外安排一道开放性题目课后分组完成,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锻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六、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第四篇:《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处理、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关于细菌的突破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3)德育目标
①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难点分析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用肉眼难以观察;细菌靠分裂生殖,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重点:①细菌形态和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2)难点:①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②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学生对细菌的发展史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有差距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慎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3)分组讨论,通过伙伴式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体现了新课标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要求.(4)对一些开放性的课题鼓励学生多从网上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四、教法过程
(一)新课导入:细菌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人类还早,但我们对细菌的认识却很晚,设疑“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这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介绍时我分别使用了图片和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我再就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还对模式图中鞭毛和荚膜链接了视频,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了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书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在授课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出了些练习题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另外安排一道开放性题目课后分组完成,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锻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六、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第五篇:《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关于细菌的突破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3.德育目标
①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用肉眼难以观察;细菌靠分裂生殖,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
①细菌形态和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教学难点:
①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②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学生对细菌的发展史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有差距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慎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3)分组讨论,通过伙伴式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体现了新课标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要求.(4)对一些开放性的课题鼓励学生多从网上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细菌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人类还早,但我们对细菌的认识却很晚,设疑“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这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介绍时我分别使用了图片和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我再就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还对模式图中鞭毛和荚膜链接了视频,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了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书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在授课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出了些练习题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另外安排一道开放性题目课后分组完成,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锻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