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汉字承载着6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如何让这一中华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通过对庆城县农村小学教师的识字教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00名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能掌握1 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 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负担过重 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6.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7.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学生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比较熟悉。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8.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用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齐陵中心小学 付金凤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
在教学识字过程中 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二、林夕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三、发现规律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四、从玩中学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图片资料:
第二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课外读物时造成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了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即错过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今,识字教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章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最佳时期 基础能力 语言障碍 课外读物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标准》指出:“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近几年,我国进行了教材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实施以来,在识字教学上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识字任务加重。低年级的识字量就从课改前的950个提高到了2000—2500个。识字量的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教师觉得识字量大教不完,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样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有一些负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巩固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许多学生头一天教的生字等第二天来听写时出错率就比较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不在家因此没人监督他们做作业,对当天学的生字没有及时的巩固这就造成了学生生字回生率的增高。在教学识字过程中许多老师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新教材中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因此我们提倡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识字方法特别的多,但相对来说,老师应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有效的识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强调最优化呢还是强调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因为最优化还有一个嫌疑,就是怕变老师牵着孩子走,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来在表扬一个学生的
同时会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定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兴趣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出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根据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我觉得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加上工具书运用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对常用的检字法也很陌生。虽然识字教学占了小学语文课的不少的时间,可许多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的悲剧。这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 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尚有一定距离。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 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行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汉字时的回生率较高。
4、忽视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指导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很方便,写字用不着老师示范,用电教手段出现,写生仿照写就行了,再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还有多少文字是需要手写呢?我认为这是人们对汉字认识的一个误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能更好的掌握汉字的结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二、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下面介绍 象形、指事两种结构汉字的教学方式。①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山。笔画稍多一点 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哪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 很乐意学,学起来又很有趣。②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符号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论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2.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 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①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小 ”,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②降低识记难度。心理研究表明,刚入学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期,意义记忆进步迅速。在识字教学中,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学生识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字形识记这个难点,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也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
3、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写字训练。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但是一定的书写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加强对汉字的认识,还应该重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在写字的过程中,注重汉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安排,写出来的字才美观,这是师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应该探究的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美,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理解,甚至触类旁通。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此外,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书写过程示范是尤其重要的。教师的书写示范不仅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写字技巧,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缩短学习进程,而且也会对儿童的写字兴趣和书写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经常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
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其实这就是造成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生字的书写必须得在课堂上完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不了解这一点,只是口头要求学生写字,一个字写多少遍,学生盲目、机械地抄写,写不好,还要挨老师的训斥,老师气急,学生也十分委屈,丧失了学习写字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基本功,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指导、书写时间。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一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要指导的细致,像这一笔的笔画怎么写,这个字的笔顺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笔的占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都要强调指导到位;二年级的写字指导就不同于一年级,就可以有轻重之分,和识字教学一样,简单一些的字可以略放手,字形复杂的字可作为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能帮助认识汉字的规律,如在上《日月潭》一课,其中要我们识十二个生字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同结构: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半包围结构。同偏旁:纱、绕、约
新旧联系:岛—鸟、纱—沙、绕—烧、浇 偏旁比较:建—迈、迷、迹、追
让孩子找找生字规律,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能自主的认识生字。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识字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更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4、从玩中学。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啥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我出了两个字谜:“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看是猜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主动的要求给其他生字也来编字谜。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如学习了“田”字,我说字谜:横看三,竖看三,写出来,不是三;学习了“雷”字,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字,编成“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在写“非”字时有个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说了几遍还是错,我灵机一动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那学生一听有趣极了,连说记住了,此后那孩子再也没写错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
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的“团”字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我们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对生字的印
5、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把班里31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贴在宣传栏上,这样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识字教学规律,拓宽识字教学渠道,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
6、注重有机整合、培养语文能力:识字与书面语言的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规律。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整节阅读课都是进行识字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识字教学的任务,还担负着积累语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应该将识字、阅读积累语言有机融合,倡导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什么,充分估计学生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奋点,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识字、阅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要体现在每篇课文教学的不同课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课文能力的训练不是平均使力,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而灵活实施方法。
7、依据课标教材、创新命题形式:新课标要求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
趣。有些试卷对识字试题的设计还不能摆脱传统窠臼,让孩子们做一些板着面孔的试题。诸如“给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其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用字组词”、“给加点字的字义选项”等等。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考试命题,首先应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分清两类字教学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创新命题形式,改进设题方法。诸如,将一类字编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写的字(即未学过的二类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问老师。考查二类字可设计成“听写生字”、“听写词语”、“加偏旁组成新字”、“换偏旁组成新字”、“选偏旁部首组成新字”、“选字组词”、等题型。考查字典识字法,可举出例字,让学生写出查字方法、读音、页码,组词。考查自创识字法,可让学生写出几条平时最喜欢的识字方法等。同时还要使这些题目的编排、呈现方式带有儿童情趣。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很多,只有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愿意做一个探索者!
第三篇:目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生聪明识字起”。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就是沙上的建筑。在学习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课外读物时造成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了阅读兴趣的下降。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即错过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今,识字教学已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问题一】识字教学枯燥单一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3》时的片段: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学习一组有趣的汉字。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条小船。
师:在小船的边上,有一个古文字“舟”,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一条小船。
师:古文字旁边还有一个我们现在要学习的汉字“舟”字,谁会读? 生读汉字。
师:谁来记一记它?
学生分析生字的笔顺,然后书空。
教师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石”“燕”“川”等字。一节课下来,学生哈欠直打,学得无精打采。
【反思及对策】遵循规律
形象识字
激发识字兴趣
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得没劲、心不在焉。长期下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将会被扼杀,在学习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也无法提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去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变枯燥的识字教学为充满趣味的识字游戏,使识字教学与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呢?我们可以采用拼一拼、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等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是这么做的:
第一步先游戏引入,初识象形字:(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再让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自己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然后请一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第二步引入新课:想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记录这些事物的吗?(出示象形字)。让小朋友们猜猜看,这些古代字符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接着(出示现代汉字)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
第三步识读字、词、儿歌。通过刚才的画、说、猜,学生对生字的字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使学生巧妙地将生字的字形与图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识记字形。我先让学生带上拼音读一读词语(有了拼音的帮助读好词语根本不难),接着提高难度:让他们去掉拼音后再读一读生字,并且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生字宝宝戴上帽子,小朋友认识它们太容易了,可是去掉了帽子,你们怎么还会认识它们吗?有什么诀窍,能告诉老师吗?”问题一提出来,小朋友们说得可热闹了:“我只要记住小燕子的外形,就能记住这个字。我还能编首小儿歌来记‘燕’:燕头莫忘横,心口在中央,北字两边飞,燕尾是四点。”“我刚才画了一叶小舟,‘舟’字和小舟的样子可像啦!”„„一个小小的问题巧妙地将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识字课不再是单调的看图记字课,而是一顿丰富多彩的识字大餐。【问题二】识字教学面面俱到
【案例】曾听到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3》时的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组词:“竹篮
箩筐
筷子” 学习这组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箩筐”的“筐”是后鼻音。生:“竹篮”的“竹”要读翘舌音。
生:“箩筐”的“筐”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可千万不能加点。生:“竹”写的时候要注意:右边的第二笔横不能加钩。生:我还知道“箩筐”“竹篮”“筷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相信你们一定能记住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了!下课前,笔者报了这几个词语给学生默写,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一„„ 【反思及对策】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
注重识字效果
识字教学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教师任由学生自己分析汉字,课堂上看似热闹,然而实效却很差。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篇课文,十来个生字,音、形、义各有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擅长根据每个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抓住音、形、义中的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我在教学这课时,抓住生词中音形义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先出示词语:竹篮
箩筐
筷子
茶叶
菠萝
兰花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再请他们来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小朋友来读准这些词语,并提出了要求:遇到难读的词语要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大家。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兴趣很浓,他们不仅把每个词语读得很正确,而且还把需要注意的地方说得很清楚,如:“竹、茶”是翘舌音、“筷子”要读成轻声音节、“篮、兰”两字的声母都是“l”„„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方言中学生易混淆的读音,我把易读错的字“竹、茶”、“兰、篮”放在一起,反复认读,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读准为止。
“篮、茶、菠、萝”这四个字是生字,字形都比较简单,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利用熟字来加一加、减一减来记住生字的字形。关键是在运用的时候,一些音形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如“萝”和“箩”这两个字,学生在运用时经常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字,我先让学生观察字形:比一比,这两个字不同在哪里?(“箩”是竹字头,“萝”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系?竹字头的字呢?学生通过刚才读词、看偏旁的演变,知道:草头字大多与花草植物有关,竹字头的字大多与竹子有关。接着提问:现在你能分清这两个字了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箩筐是用竹子编成的,是竹制品,因此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菠萝是一种水果,也就与植物有关,因此两个字都是草字头。明白了偏旁为什么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字形,学生在书写时也就不容易发生错误了。汉字的音、形、义总有难掌握的一部分,识字教学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使识字教学目标明确,取得好的效果。【问题三】识字教学“学”“用”分离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识字1》学习“饼”时的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欢度中秋节的啊? 生:我们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师:“饼”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打算怎么记住它? 学生分析生字的字形。
师:月饼能吃,所以“饼”是食字旁,小朋友们记住了吗?今后可不要写错了。你能给“饼”组词吗? 生:饼干。生:把柄。
师:“把柄”能吃吗?错了!其余同学则哄堂大笑。
【反思及对策】联系生活
自主识字
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为什么会在组词时出错?关键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饼”的意思。许多低年级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把目光只盯在了分析字形上,只要把这个字教会就行了,而其他的却没有过多考虑。长期以往,学生对一些读音相近的字不能正确分辨,写话时便错别字连天。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分析字形,应培养学生“生活识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同样是教学“饼”字,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生字卡片,一个大大的“饼”字,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很多识记字形的方法,他们用“部件法”、“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了“饼”的字形。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饼”的偏旁:“这是我们新学的一个偏旁,想知道它是由哪个字变来的吗?”说着,在旁边写下了个“食”字,“为什么饼是‘食字旁’呢?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饼’字?”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家门口有个小店,小店的门上写着‘烧饼’,我可喜欢吃那儿的烧饼了!”“我在超市里见到过‘饼干’。”“对了,‘旺旺雪饼’上也有‘饼’字。”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为什么‘饼’是‘食字旁’了,‘饼’一般表示的是事物,所以它是‘食字旁’!”“老师,我还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传说呢!”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这样的教学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在老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已经认识的熟字和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不仅既快又牢地识字,而且使新信息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和加强了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的积累,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拓宽了识字途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生字的字形、字义的记忆就更深刻了,书写时的错误便会大大减少。【问题四】识字教学“识”“写”分离
【案例】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识字4》时的片段: 师:用你喜爱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学生或同桌读、或自由读,读时兴趣高涨。师:你们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吗?
生:“海、河、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生:“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学生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足以看出这位教师平时在字形教学方面花费了功夫。师:让我们一起认识我们祖国的两大河流吧!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及黄河,教师配乐饱含深情地介绍了第一大河长江及母亲河黄河,还让学生了解了东海。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呢!教师范写生字:
瞄
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字写得非常好,可是当他把字写完时,下课铃声就响了,学生压根就没时间欣赏这优美的字,更不用说在课堂上练习写两个了。
师(看时间掐得很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来不及写我们回到教室继续写。【反思及对策】紧扣字形
关注文化
讲究识写结合 当前的识字教学,尤其是识字公开课教学,很多老师总是把写字这个环节安排为随机环节。课堂上有时间就写几个,没有时间就课外再写。其实,学生当堂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说不写或过后再写,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无法真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开学初,一次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上,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也是执教这一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她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新词生字的音形义的教学仅仅用了二十五分钟,后面的十五分钟的时间花在了写字、当堂巩固生字上。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时,给每位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指导学生写“瞄”字时:她先出示“瞄”字,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瞄'由几部分组成,是什么结构?”学生回答:“‘瞄’由两部分组成,是左右结构。”教师立刻在旁边板书独体字的“苗”,然后让学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立刻回答:“苗是独体字时,写在田字格的当中,当它变成瞄时,苗要写得瘦一些,要让点位置给旁边的目字旁。”教师一边范写一边笑着说:“是啊,‘苗’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它怕占了‘目’的位置,宁愿自己挤一些。我们今天写的左右结构的字都是这样,都要让点位置给旁边的偏旁哦!如果你是偏旁宝宝,你会对旁边的字说什么呢?”学生笑着说:“我会对它说‘谢谢你让个地方给我!’”“我们俩人在田字格中位置恰当,才能使小主人的字越写越好看。”教师趁热打铁说:“同学们记住‘瞄’的写法了吗?那就快写一写吧!”学生欣然执笔,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写下了一个“瞄”字。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默写生字,同桌互批,正确率高达98.3%,仅有一个学生写错。这位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让位给指导学生写字,不仅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和方法,更注重结合字形字义的特点恰当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互相谦让,与人合作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范写后,学生立刻写,下课前再默写,这样的教学充分遵循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规律,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识字教学既教写字,又教做人,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特点。
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识字教学规律,拓宽识字教学渠道,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了专家的讨论,感觉很精彩,也很深刻,现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重应试,轻素质。考试的指挥棒还是束缚着我们教师,语文教师的实用性强或是说功利性强。对于要考到的内容重视的较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朗读感悟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扎扎实实的语文素养难以形成。
2、公开课与常态课脱节,公开课中表演成分居多,教师展示个人的环节较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常态课中教师的的新课程理念没有落实到位,还是以应试为目的。常态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师在上公开课时生搬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生疏之感。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课中学生读得太少,我们常见的公开课学生的读书时间很短,一般读上一遍,甚至一遍也未地读完老师便匆匆的进入下一环节,如不是公开课提前让学生熟读课文,教学恐怕不能顺利进行。在常态课中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给与学生的读书时间较多,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几遍几遍,这几遍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师缺乏指导,即使是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的效果并不好。阅读教学应试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忽视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在读前提出明确要求,读中教师给予充分的指导,读后及时进行评价,使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阅读教学中。公开课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发言的、朗读的就是那么几个熟悉的声音,他们的朗读水平高、发言到位,一节课仅仅是那么少数几个同学在和教师对话交流,多数同学都是在听课,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在充当听众的角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3、阅读教学中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前大班额也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个因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阅读情况,制约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4、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素质高,语言生动幽默,充满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享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爱上语文,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高效的成功的。反之教师语言乏味,缺乏激情,就很难使学生中获得激情,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教师的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对教学充满激情。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成因
教育部新课程小学语文远程教育研修活动的开展,使我了解到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的课堂教学又出现了四个变:“教学内容由胖变瘦了,教学环节由碎变整了,读书训练由浮变实了,教学的形式由花变朴了。” 这四个变,从不同角度说了现在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当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影响阅读教学有效发展。
一、老师重视了主体而忽视了主导作用
一些教师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只管让学生尽情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或是不评价,生怕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至于学生误认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夸大并异化,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而失去原有的韵味
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教师总是喜欢将文章分析得“透透彻彻”的,生怕挂一漏万。好端端的课文总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经过此番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一堂课下来,这些“精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差。
三、活动过多,避重就轻
由于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学习的注重,小学语文阅读课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画、唱、跳、演等等,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好的语文课被整得像表演似的,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四、课堂中切切实实进行语文训练的量少,课外增加了课业负担
如今的学生普遍感到作业成堆、学业负担重。看看时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一节课40分钟,教师为学生留下了几分钟动笔作业的时间?阅读课常常是满打满算,可唯独没将学生的作业时间算在内。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便开始布置作业。这作业便成了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死对头”,它占去了孩子许多休息玩耍的好时光。虽然孩子们人在教室中拼命写作业,可心早已飞到了操场上。由于语文作业常被挤在课堂外,学生的作业常常是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不能很好地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五、多媒体的滥用而影响了阅读教学
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许多教师都错认为不用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地方赛课,不用课件就评不上奖。有些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只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充场面、讲排场的手段。
阅读教学虽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要分析原因克服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有质有量,效率要高。四十分钟应该是师生紧张脑力劳动的四十分钟,是积极思维的四十分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四十分钟,应该是学生获得丰收的四十分钟。
第五篇: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冷静反思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在“改革”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充当了知识的“传递者”还是知识的“引路人”?学生的学习是真的“主动”了吗?我们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收获”成正比了吗?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改变,教学设计中“定”的东西太多,它成了我们课堂改革中的累赘和束缚。现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问题设计中问题太“固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根本反应不过来,一副茫然失措的样子,或者是应答如流;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在教师教学设计之外,教师就不断地引导、纠正学生的思维,让他回到自己的设计上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当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问题时,我们大多以“今后会讲、高学才学”等语言来搪塞过去。诸如此类的现象还很多,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太“固定”,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在教学中去发现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并加以解决。其实我们不也如此吗? 我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最基础的基础是博览丛书,至少与该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必须掌握,这不至于总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设计更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但注意弹性把握,太难学生会茫然,太简单学生学生应答如流也没意义。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过多引导,要给足够的时间。不要老想牵着学生鼻子走,可放手让她们去驰骋。
2.教学设计中方法太单一,不新颖。
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太单一,如老都是讲授,讲练结合,实验,学生讨论,小组竞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方法更该多样化。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因此我可多法同时应用。如提出一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多组竞赛,再全班探究问题所在。使课堂轻松愉快。3.教学步骤不多样化
教学步骤不多样化,特别我们学校,教案本学校固定,必须按学校模式书写。开始一定是学情分析,然后三维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引言,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辅导。无聊。
我认为应放手给老师让我们教学设计多样化,不是为应付学校而准备。我认为针对不同课题步骤可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