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课改中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在课堂上,学生一切都要以教师马首是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则在下面认真的听,拼命地记,学生完全沦落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什么发挥,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面窄小、零散,而所学的知识分散,历史时间跨度大,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轨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的问题:
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严守预案,应变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那样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惟教案为是,不敢超越一步,严格要求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扼杀。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且相持不下时,缺少当堂应变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已经消逝的历史现象。但我校多媒体运用不便,无法创造历史情境,不能展示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有时讲课感到很枯燥,有时变成“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
四.对历史学科的看法存在误区,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
一直以来,历史课都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副课”,历史课也往往被安排 成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这是历史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心知肚明的一个问题。所以,很多乡村学校也不重视历史专业老师的配备,很多历史老师,全是半路出家。我原来学校历史教师搭配就反映出这个现象,全校几个历史教师都是非历史专业的,因为本校历史教师紧缺,接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我就是这样的情况,有时感到很不如意,但平时我加紧学习掌握较多历史知识,但还是感到不能运用自如,这次培训会给我很好的机会,我会好好珍惜。可有的老师知道的历史知识少,于是上课就只有照本宣科了,下课就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堂不存在任何的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肯定是不喜欢。
五.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科在开展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来进行的。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公正、可控性强等优点,在教学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单一地依赖考试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例如,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教师过分强调考试重点,学生学习时总是盯着考试内容不放等等。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学好知识、培养能力是很难的。
针对以上这些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加以解决呢?
第二篇: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材是由两线贯穿而成。即以各阶段历史变迁的时间为纵线,以各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文化)为横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时间这条线往往把握不住,也就是记不牢。感觉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尝试过一些方法,但收效不理想。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一位化学教师把化合价用周杰伦的《青花瓷》的曲来演唱,很受启示。但由于本人不懂音律,故无法实施。期望有好的方法能够赐教。
二、历史中的地点名称与现在的地点名称相差甚远,有的没有标注现在的地理位置,这给学生学起来造成一定困难,感觉学起来有空中楼阁之感。我的方法是尽量与现在的地理位置相联系,实在无法联系的只能死记硬背。不知各位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三、提出以上两个问题,老师们会说,你是不是教历史的观点有问题。我也正想谈谈教历史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教历史是要教学生知识点,以丰富学生信息量,提升其人文素养。但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的分析其实质,形成学生自己独有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进而联系生活,关注生活,产生感悟,达到借鉴的功效。以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篇:调研考试历史学科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考试历史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研室 罗申佑
一、主要问题:
1、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主要表现为答题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概念混淆,基本观点偏差等。
2、审题能力差。主要表现为答非所问;审题不仔细,未抓住关键词;能准确把握题意的较少;能切入,但不能深入。
3、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不理解材料,不能准确地判断信息的主次,根据题意抓住有效信息;理解问题,迁移知识的能力较弱;不擅于找出分析问题的角度,并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入来解题;论证能力差,不擅于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4、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表达水平低,扣题不严,词不达意;答题时书写不规范,字迹了草;用语不当,不善于运用专业性术语答题;表达内容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不能很好地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二、对策与建议:
1、围绕考试大纲,回归教材,依托重点和典型题,进一步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审题能力。要过好审题关,使学生学会对信息筛选、明确要求,寻找试题与教材中知识的联系点,并初步理清答题思路。一般而言,正确地审题,第一步,应审题型,即分析命题的类型。题型往往决定着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格式要求。第二步,分析题目的基本结构,特别是要分清设问的解答方式提示语(如分析、比较、说明、简述等)、主干语(问题的主体部分)、条件限定语(主要有时间“断限”、地点、性质、范围等限定语)、答项语(如背景、原因、过程、变化、特点、实质、作用等)。第三步,抓住“历史概念”与关键词,进一步确定思维角度、答题内容和表达方式。审题时要养成细致、严谨,既快速又准确的良好习惯。
3、提高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试卷讲评应注意思路点拨和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学会解读材料,准确地判断信息的主次,根据题意抓住有效信息;针对问题、围绕主题,应用所学知识;要擅于找出分析问题的角度,并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入来解题;论证历史问题,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体现正确的史学思想;还应从内在联系上,关注重大时政问题和跨学科的问题,整合和用活所学知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4、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题时要紧扣题意;注重规范,要运用专业性术语答题;表达内容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应使答案序号化、层次化、条理化和段落化;体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统一的原则。
第四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对于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下面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数学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低。作为学校生命线的教学质量一向为全体教师所重视,数学成绩的下降更是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作了深入地分析、反思并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
学生的课堂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课堂常规把握能力欠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种种情况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势必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而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导致大量的后进生产生。
2、辅导后进生方法单一
对后进生的辅导目前只是停留在完成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的作业错误,缺乏对后进生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后进生的补差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认为是老是逼我学习,没有认识到应该是自己的积极进取。而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原因也无力做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导致较大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与学业水平的进一步的下滑。种种原因导致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正视问题,及时整改:
1.加强对后进生每单元学习情况的跟踪辅导.对每次考成绩后10%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与指导,尤其是让那些优秀生或组长多关注困难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多鼓励那些后进生他们增加自信。
3.对尖子生的辅导要找方法,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动”之前,要设计好问题,要有目的的让学生“动”。
5.新课程教学很重要,但也要把传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有些图形该往黑板上画时还要画,有些关键的步骤该往黑板上写的还要写,应该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是教学手段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还要通过种种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许多问题,但在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努力下,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
第五篇: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通常先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会计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填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逐渐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在进行实践训练时,难免又会忘记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影响了学习效果。1.2实践操作能力弱。
财务会计实训的资料不够真实,与实际经济业务相差较大,而且实践训练过于简单,通常是一些常规性的业务,缺少难处理的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弱,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1.3对学生的考评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学生学习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考评内容不够全面,考评结果不够客观,这不能更好地体现财务会计教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1.4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就需要依靠高质量的会计师资队伍,会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实际能够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师条件的人员并不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出的学生也同样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1.5培养方向比较单一,会计人员不能满足多岗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有调查显示很多会计毕业生不仅从事会计工作,而且他们还从事统计、文秘以及其它工作,但是学校对这种市场需求变化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还局限在单一专业培养方向上。这些都是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更强调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会计专业技能,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时,不但要教会学生会计的基本原理、技能和相关处理办法,并且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同时,财务会计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很强,因此,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并推动会计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