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

第一篇: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家张晓风说:“读者阅读散文时候,希望读到如下东西

1、希望读到好的文笔。

2、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

3、希望读到隐隐如对作者,想知道作者的生活、见识和心境。

4、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

散文教学的内容确定依据:

1、要学会研究文本特性,确定教学内容。

2、要学会调查学情,了解学生阅读的需求。

3、要认真研究教法,细化落实教学内容。

目前散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随意性过大,常会犯如下毛病: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

3、散文教学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

散文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去解决“怎么教” 的问题。而散文“教什么”,并不是离开具体文章而总结出来的一种范式或者模式套路的东西。每一篇散文都有每一篇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研究:这一篇独特的文,具有怎样独特的体式,又将传达怎样的独特内容!

不过,对于散文的教学,还需要老师有一个教散文的功底。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会判断,会分析,会鉴赏,会享受;会玩味文字,会体悟情感,会领会思想。一个在散文教学上任意确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的老师,本身对文本解读的功力,就达不到。所以,这样第一要著就是教师修炼好个人的内功!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要立足对文字的品味赏析之外,适当的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就是教师感性的阅读,理性的讲解等个人魅力的参与,也很重要!

散文的教学,我以为要突出“个性”两个字。首先的就是文本个性:独特的作者,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情思,独特的思乡,独特的表达。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悟这种个性,把个性的文本上成共性的文本,就失掉了散文教学的本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其次是教师的个性,面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个性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有通过文本有了自己的个性阅读,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搬弄别人的理解或者参考书。教师可以吸纳别人的阅读体验,但是绝对不是人云亦云。第三是学生的个性。学生因为知识结构和阅历的不同,显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阅读个性。作为老师首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的这种阅读个性。然后平等地与其交流,潜移默化地进行引领。使学生的阅读个性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深化。任何强加于学生的意志的行为都属于“暴力教学”行为!

散文教学决不能再仅仅流于“形散神聚”等等外在形式或者模式范式的教学上了。散文的教学要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尝试着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以字入文,依文入情。让学生真正的受到感染和熏陶!

我对散文教学的一点心得

-——以《风筝》为例

在文学作品中,散文往往是作者内心的一种真实表达。所以它是有个性的,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往往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尝试着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以字入文,依文入情。让学生真正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把握了情感,才能深入领悟语言的魅力。

散文家张晓风说:“读者阅读散文时候,希望读到如下东西

1、希望读到好的文笔。

2、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

3、希望读到隐隐如对作者,想知道作者的生活、见识和心境。

4、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也希望读到“知性的深度”。

在教学《风筝》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鲁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我选择了从情感入手。具体就从文章最后一句入手,“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2、“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有哪些?

3、“无可把握的悲哀”指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结合原文来回答。

当时这三个问题确实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带着些问题开始阅读原文,他们逐渐从原文中找到了答案。

第二篇:散文定义及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语)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三、英美散文的特点

英国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唯其如此,才显得活泼强悍,有较强的可读性;英国的散文多少都带有某种教化的目的,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有的表现为直接,有的表现为间接,某些时代散文家的教化意识强些,有些则弱些,有的并不表现在每篇具体的文章中,而是多篇文章所形成的总体之中;英国散文一般都明白、清晰、简洁,华丽庄重的文体不是英国散文的主流;英国散文的语气亲切随和,笔调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英国散文总是流荡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因此是一种富有作者个性的体裁;最后,它的结构一般比较精巧,也许由于篇幅短小,写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精密的构思,并能有力地将其付诸实现的缘故。英国散文是有特色的,属于散文中的上乘。约翰逊的理性论辩、哈慈利特的隽言妙语、狄更斯的通俗写实、卡莱尔的历史写作、达尔文的科学论证、罗斯金的经济忧患、阿诺德的文学探讨、罗素的哲学见解、克拉克的电视讲座等等,共同描绘出英国散文作家多元面貌与英国历史语境交织出来的思想景观和散文图画。

美国散文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风格多元并存,思辨性突出,写实性很强,幽默感独特。爱默生、麦尔维尔、詹姆斯、弗罗斯特等人的散文让人感受到无比强撼的思想活力和冷峻的辩证思维,气度非凡。梭罗、克莱恩、杰克.伦敦、庞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考普兰、韦尔蒂等人文笔清新自然,简约洗练。马克.吐温、欧.亨利、瑟伯、佩雷尔曼、冯内古特等作家的散文犀利幽默,充满张力、辛辣与苦涩。门肯、爱德蒙.威尔逊、李普曼、怀特等在大众文化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中为保持散文的文学地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怀特,以博大的视野、精致的文笔、敏锐的观察、真朴的个性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家”。沃尔夫、塔利斯、麦克菲、狄迪恩等人的新闻主义手法也给散文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道格拉斯、鲍德温、马丁.路德.金、金凯德、汤亭亭等少数族裔作家的散文创作又给美国的散文的发展图景增添了有力而必需的一笔。

四、英美散文教学的一得之见讲授英美散文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所述纯属个人体会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首先应当注意英美散文的立论方法。英美散文家大都具有这样的本事,抓住一件事情,层层敷染,演化开去,讲得头头是道,在漫不经心中引出一番人生的道理来。要做到这一点,作者不仅需要见微知著的慧眼,而且要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思想的光芒向四处辐射,使文章显得丰富充实。然后再把这些光束聚集在题旨上,折射出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戈尔德.史密斯的“国家偏见”(National Prejudice)、米尔恩的“金色的果子”(Golden Fruit)、普里斯特莱的“反讽原则”(The Ironic Principle)都属于这类文章。发散性思维的运用还见诸于正式的评论或近乎于正式评论的散文,只不过采用的技巧不同罢了。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论点,然后或旁征博引,或如剥笋壳般层层剖析,或夹叙夹议,或举例说明,将文章加以铺陈,然后再慢慢收拢,自然地得出结论,与文章的开首相呼应。

第三篇:散文文体知识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

形式上(行散):

(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 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第四篇:散文文体简介

散文文体简介

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 1

第五篇:散文文体的要求

散文文体的要求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文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经讲过,“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我们说,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何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试以他对散文《海市》开头几句的加工修改为例:初稿是:我的故乡蓬莱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特别是城北丹崖山陡乱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只望见海天茫茫、那种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脏六腑洗得于干净净。

经过三次修改,(一、二两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从略),最后定稿发表时的文字是这样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

通过两稿比较,可以看出:两处较多的、重要的改动是:(1)将初稿中的文字:“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删去,改写成:“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由原来的十五个字,锤炼作七个字。文字减少了大半,而对蓬莱古城特点的描写,却更加准确而突出了。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散文文体应当是清新的美好的文体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的。就象郑振择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

如何得此清新之文体呢?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洗去陈词滥调。一篇散文,如果文字中夹杂一些陈词滥调,就象是皎洁的夜月被云彩遮掩,澄碧的湖面漂着一些纸屑、油垢,其皎月。碧湖给人的清新之感,便消失了。

二是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文体。郑振择在《新与旧》一文里,着重谈的就是新形式的创造。他说:我们称某某体的文艺为新的文艺,乃是说,这种文体是新鲜的,是尚待大作家去运用他的,他的声是清新的,他的形是特异的,可以使厌见厌闻陈腐文体的人,心神为之一爽,并不是说所有这种新的某某体的作品都是好的。

他的文章里,还批判了所谓“旧皮袋装新酒”的观点,他说:“我们要知道旧的形式既已弃敝而使人厌倦,即使有天才极高的人,有意境极高的想象,而一放在旧形式中,亦觉的拘束掣肘,蒙上了一层枯腐的灰色尘,把意境和文才都毁坏无遗”。

清新的文体,常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爽,具有引人人胜的魁力和长久的生命力。那些散文名字的文体,之所以使人“可爱”,甚至有不少人争相模仿,其原因就在它是“清新”的,不仅在语言文字上,务去陈词滥调,而且在构思上,结构上,描写手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当前,我们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文体上的进一步解放和创新。读者渴望读到文体清新的散文;作者应当在对于那些散文名家优秀文体认真研讨、借鉴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新文体。

散文文体应当是流动的散文的文体,应当象是一泓清泉那样的活泼流动的,而决不能如一潭死水那样的停滞和沉闷。

文体的流动,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中的有节奏的前进。我们正是伴随着这种有节奏的流动,感受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曲折、起伏的。使人有时人新地。时见新意之感。构成文体流动美的因素,主要是语句的变化。

短句的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象:卷地的狂风,爽利的冰雹,倾落的骤雨,震惊的疾雷,呵呵!千万铁甲中的金鼓的鸣声,无量数的健儿呐喊…… 这种急促的节奏,快速的流动,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急风暴雨、电闪雷呜、瞬息变幻的气氛。再如: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种流动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有力的,它简直象是一道急流,打着漩涡向前流去。

长而散的句式,给人的流动感是缓慢的。这种流动,是很适合于娓娓叙事和绵绵抒情的,如:进屋里来便见你的影子更显得黯淡了,我就取笔在你的影子周围描出一个轮廓,你的影子渐渐的模模糊糊地,朦朦胧胧地化为缕缕的青灰的雾痕袅移着,我凝目望那烟子直扯着一根线穿出了窗棂以后,才觉到有些什么失掉了。我惘然对着你遗留下的黑曲线的轮廓掉下一滴泪来。

这种缓慢的流动,好似一根扯不断的长丝那样袅娜、缠绵。

句子的省略,或倒置,又常常给人以跳动、闪烁感。如:“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作者在“我曾”后面使用了省略号;后面,不说“便坐在窗口下默默的想”,而将一个“想”字,分成两个层次,在第一个“想”字后,跟进一个“默默的想”,形成一种流动的跳荡和闪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作者独自默想时的思绪活动状态。再如: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

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

三、文体美之构成

如前所述,文体美乃是一个“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成功”的整体美,而不是一枝一节的美。约翰生在谈到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断章取义的赞扬莎士比亚,好比卖屋的人拿一块砖到市场上去做广告。研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能以一斑论金豹,须总观全局,看它所生的总印象如何。上乘的作品的佳胜处,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练。

文体的“佳胜处”,即“文体美”,也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炼”。比如前人评司马迁之文:“连山断岭,峰头参差”,“如画长江万里图”,“如大塘上打纤,千船万船,不相妨碍”;评韩非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且有“渊然之光,苍然之色”,评周作人文体,曰“舒徐自在”,“平和冲淡”;评冰心文体,曰“温柔隽丽”,“一清如水”,评朱自清文体,曰“真挚清幽”;评鲁迅文体,曰“简炼得象一把匕首”……,很显然,这些评语,都是文章给人的“总印象”,非就文章的“一章一句”而言。作为“总印象”的文体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是方法的:二是语言的,三是性格的。

一)方法的。每个散文家都有表现思想感情的习惯方法。这方法,包括构思、剪裁、结构、描写等具体特征。

一般来看:在构思上寻找意境,或找出“焦点”的构思方法,易使文体富有“诗画境”的精致美;反之,只牵着一缕情思,围绕一个中心(题旨)即兴发展的写法,易使文体显出“行云流水”般的舒徐美。

在剪裁上对材料,严格取舍,删繁就简,再三剪裁,其文体常如疏竹、瘦石,清朗、玲珑;反之,谈古论今,东拉西扯,旁征博引,其文体也自有一种潇洒劲儿,但弄不好,就会失之于支离、散漫。

在结构上布局精巧者,其文体显得谨严有致;大开大阖者,其文体显得气势磅礴;顺势行文者,其文体显得自由流动。

在描写上工笔细描,其文体有柔腻之美;夹叙夹议,其文体有朴素之味;冷嘲热讽,其文体必使人感到严峻刻峭;反语暗喻,其文体常使人觉得蔼然有趣。

总之,表现方法上的特征,都是构成散文之文体美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的。在文体美的构成上,语言的因素,似乎比方法的因素更重要。

周作人在《志摩纪念》一文里,谈到散文流派时,有这样一段话:……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确实,文体变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和标志,就是表现工具语言上的变化。

我们说,语言并非是构成文体美的唯一因素,但确是一个较“方法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因素。诸如:文字的精确、简炼,必然带来文体的明晰、简洁;词藻的丰富、华美,常使文体显得繁褥、浓丽;多用长句者,其文体自有一种浩瀚流转之势;而短句的排列,又使文体显得精悍、紧凑;古文成分稍多一些,其文体常有简古之风;而多用口语者,其文体自有活泼之趣。偶句,使文体凝炼。散句,使文体流动;排比,给文体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重复,给文体带来一唱三叹的节奏;……

还有,如字音的清浊,语调的低昂,节奏的快慢等等,所有这语言上的种种因素,都深刻、有力地影响着散文文体的特色。而一个作家的性格,他的文体美,也是通过他的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象徐志摩散文的那繁富而艳丽的词藻,那排比而自由的句式,那抑扬而变化的音调……,无疑正是徐志摩的自由华丽文体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个人主义、乍喜乍愁、热烈冲动的性格的具体体现。

(三)性格的。构成文体美的因素,不仅有“方法的”,“语言的”,还有“性格的”。有人说:文体“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的品性,却是一个人所有智识和道德的总集合,适如光之于别的集合住而成为日球”。这话是颇为中肯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文体美的构成上,作家的性格,乃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是因为:不论是“方法的”或“语言的”选择,无不受着作家性格的制约;同时,作家的性格,又无不暗暗透入“方法的”、“语言的”因素中去。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正是结合作家性格来分析其文体、风格的。他说,鲁迅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尽是诛心之论”,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两语,把主题道破,文字“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其文体“简炼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而周作人则性喜平和、中庸,作文追慕朴素自然,故其文体舒徐自在,平和冲淡。他评论冰心,曰:“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命,亦即是女土的文章之极致”。其它像:朱自清、丰子恺、叶绍钧、许地山……;其文体的特征,无不一一同其生平、性格有直接关系。

只不过作家的性格在文体构成上的作用,是暗中调合、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具体分析文体构成的诸种因素时,它常常被忽略,而不被单独拿出来加以论述。

下载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以下是散文的文体知识,欢迎阅读。散文分类(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1、记人散文。记叙人物的散文以......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摘要:近代一批散文作家将散文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了散文新的艺术特征,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散文作品以笔法细腻、情感丰富著称,美学特征明显。 散文,是近......

    散文教学

    2017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学科:语文 学校编码:10A 论文编号(学会填写): 题目:雾里看“花”花在语 内容摘要: 摘要: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

    散文的文体知识五篇范文

    散文的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一)韵文 1.诗 (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 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如:《诗经》、《楚......

    第九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 •第一节古文运动的背景与基础 • •一、“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 它是在复古的旗帜下,对......

    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研究

    摘 要:先秦诸子散文是先秦散文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们在文体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对研究先秦诸子散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先秦诸子散文的问题研究。从文体来说,历史......

    第三节 符合文体之其它文体

    第三节其它文体 【技法点拨】 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文体除了记叙类和议论类文体之外,还有其它实用类文体。其它文体包括说明文、书信、访谈录、日记、演讲稿甚或病历等等。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