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

时间:2019-05-15 05: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

第一篇: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

一、力、弹力、重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

(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二、二力平衡、力的合成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 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F = F1 + F2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F = F1-F2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

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三、摩擦力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3)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

四、惯性与惯性定律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篇:力学概念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概念:

1、质点: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他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比如:象棋中的车马相士将之类的,我们下棋的时候只是考虑这个棋子在什么位置上,而不是这个车的轱辘是怎么转的,因为我们研究或者说在乎的是这个车在什么位置上。又比如:古代打仗将军排兵部将时候在沙盘上用的是一个点一个点代表一个兵或一个部队,为什么一个点可以代表一个兵,或一个部队呢?因为把1个兵,或一只部队当做一个作战单位来研究,这是研究战术,要是研究武术,那一个兵就不能当做一个点了。就想我们扔个笔去打那座的同学,我们去研究这笔能不能打中那个同学,就可以把它当做个点来研究,而不用研究这个比是什么形状的,是钢笔还是铅笔。

现在有几个问题:

1、地球绕太阳转,2、地球在绕太阳转的时候还自转,3、地球自转的时候,路上跑着个公共汽车,4、公共汽车里的的乘客在往后门走,5、走的时候胳膊在摆,6、胳膊上的表在走,7、表针里的原子在动。

2、参考系:对所研究物体的相对不动的“背景”。比如上面的12345673、坐标系:跟数学的坐标系是一样的,比如数轴,直角坐标系,立体坐标系,其中研究一个变量的关系的用数轴,数轴分为2个方向,太极生两仪;研究2个变量关系的用平面的直角坐标系,两仪生四象;立体坐标系是研究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四象生八卦;我们物理主要用的是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比如:甲和乙之间的距离是100米

4、时间和时刻:时刻是个点,比如有那种报时的电子表或广播整点报时都是现在时刻北京时间多少点整,没有说现在时间北京时间几点整吧,时间是个段,比如你从家到学校要多少时间啊?没有说多少时刻的。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指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指从运动开始到结束的位置变化,路程没有方向,注重的是过程;位移有方向注重的是结果。

比如在学校跑400米,跑到一圈就是400米,跑完了回到起跑线,你的路程就是400米,但是位移是0,因为你虽然跑了400米,但是看结果你就是没动。。

路程偏向于时间的计算,而位移偏向于能量的计算。

6、矢量和标量:矢量有方向和大小,而标量没有方向,只有大小

比如位移就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学过向量没,就是矢量。为什么叫矢量呢,“矢”就是箭矢的意识,你射箭不但要有多大的力量还得有方向吧,没方向不就瞎射呢么,所以矢量就必须有方向和大小;为什么叫标量呢标就是标尺,路标,只有大小,所以标量没方向只有大小。在不同方向上的矢量不能比较大小,比如一个人在那射箭,你在这看,他朝这边射你看是这么长,朝那边你看又是那么长,所以不能比较大小。而且呢,矢量可以用直角坐标系来解释,标量能用数轴来解释。

7、速度和速率:和路程和位移一样,路程对应速率,位移对应速度,速度有方向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是路程和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8、用图像表示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各量,比如表示时间,速度(速率),位移(路程)做个A,B,C的坐标图,分别表示横轴,纵轴和斜率,分别讲解ABC之间的关系,以及曲线下面积代表什么。比如,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面积代表位移。那么斜率代表什么呢,代表加速度。

9、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的时间的比值,(有方向,但不一定和速度的方向一致)。那么加速度不为0的S-T图像是什么呢,是二次函数图像。中间可以插入导数概念。

第三篇:初中力学教案

1、能描述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活动

教 学 过 程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小丽同学推门进教室,拉开椅子,提起书包放在桌子上,翻开书本准备学习

思考:

1、小丽同学在做以上这些动作时,手臂肌肉是否会感到紧张?

2、门、书包、椅子、课本的运动状态与原来相比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手臂肌肉感到紧张

2、门、书包、椅子、课本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说明:生活和生产中所见到的推、拉、提、压等过程中存在力的作用 板书:第一章第二节:力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阅读:课本P9图1、2、2,分组讨论上述例子中受力物体有哪些,施加力的物体有哪些? 实例 施加力的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 推土机 推土机 土

牵引车拖拉故障车 牵引车 故障车 起重机提升重物 起重机 重物 压路机压实路面 压路机 路面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板书: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思考:在有力作用时物体应该有几个以上?单独一个物体能否有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板书:

3、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用丝线悬挂起来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塑料小球,相互靠近是所发生的现象 提问:A、B两球是A排斥B还是B排斥A或相互排斥而分开? 备注

活动二:将相同形状的一块磁铁和一块铁块分别放在小车上,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两车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由静止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讨论:是磁铁吸引铁块,还是铁块吸引磁铁,还是相互吸引? 分析:

1、A、B两球是由于相互排斥而离开

2、磁铁和铁块是由于相互吸引而靠近板书: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对力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展示发生车祸时两车都被撞扁的情景,使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更为具体的认识,并请同学分析原因。

提问:你还看到哪些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讨论:既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任何一个力都涉及到两个物体,是否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演示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磁场中受力转动。)板书: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讲述: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讲述: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讲解:运动状态改变包括①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 物体的运动由慢变快 ③ 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 ④ 物体的运动由快变慢 ⑤ 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小结:

第四篇:常州文博教育语文教案

常州文博教育

文言文:2010年中考知识点常用虚词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

《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

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5.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第五篇:比一比文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勾)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反义词:我们学了很多反义词,现在我们来对对反义词歌。(课件出示)上对()远对()? 高对()? 黑对()? 有对()

2、? 游戏:请高的同学和矮的同学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高的同学和老师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

3、? 通过两次比较,我们发现,高矮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4、?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 第一课 比一比》。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比一比。

请注意看王老师是怎样书写比字的。一会儿我要让同学起来复述它的笔顺。

好,谁来复述?是的,汉字写法里有先横后竖的原则,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正确地书写它才能体现我们对祖先的尊重。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动物。今天,一个小朋友丁丁邀请我们去他乡下的家里做客,大家想去吗?瞧,这就是丁丁家的小院。看,都有哪些动物在欢迎我们?

2、认识水果。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欢迎我们,小院的小主人也是非常的热情啊,早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一些果子,有(生:苹果)师:有(生:红枣)师:有(生:桃子)师:还有(生:杏子)。

3、哇,丁丁家的小院里的东西真多啊,瞧,有(请生读词语)

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型说一句话吗?【句子训练:有...有...还有...】谁能连起来说一段话。小院里有很多水果,有...有...还有...三、自主识字

1、? 你们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 齐读词语。

3、? 老师来考考你们,我指到哪个你们就读哪个。

4、? 小朋友们读得真热闹,词语朋友也玩热了,瞧,它们把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认识它们吗?(生: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 王老师啊,有点粗心,把动物和水果都混起来了,这下小动物和水果们肯定不高兴了。你能把它们重新归类吗?动物有哪些?水果有哪些?

6、?为了奖励大家把水果和动物重新归类,丁丁送给我们一些聪明果。这些聪明果上有我们这一课需要认识的12个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听清老师的三个要求:

1、自己读一读,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黄

二十一块田露头,八月金灿灿。

稻谷黄又黄,丰收喜讯传。堆

土堆边像小主人,主人身上多一横。

冬天堆个雪娃娃,娃娃长得多迷人。

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还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自己编儿歌来记字。

(3)瞧,好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啊,气球上的生字宝宝比较孤独,你能给这些生字找好朋友,组组词吗?(4)强化记忆

好,下面我们来个比眼力的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厉害!下面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谁的小火车开起来?

四、学习儿歌,积累量词

1、? 生自读儿歌。小朋友们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跑到一首儿歌里去了,咱们去找一找吧,请同学们端起书来,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

2、? 儿歌读完了,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儿歌里有几句话吗?一句话的标志是什么?

3、? 细读儿歌,学习反义词及量词。(1)?? 指名读第一句。

(2)?? 一头黄牛和一只小猫。它们在一起比什么?(大小)(出示课件)(3)?? 大小是一组什么词?(反义词)

(4)?? 你帮它们比一比,一头黄牛和一只猫,那个大那个小?(5)?? 黄牛用头,花猫用只来形容,一头和一只都是数量词。

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个字,谁来拼一拼它们两个的拼音?xiao niao 发现了吗?他们的韵母都是谁?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朗朗上口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好,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男生读蓝色字,女生读红色字,共同读黑色字。读出朗朗上口的感觉。

(6)?? 指名读第二句。

(7)??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它们在一起比什么?(多少)(8)?? 你们想想,多少是一组什么词?

(9)?? 小朋友们找一找,找出这句中的两个数量词。

(10)?? 很多只鸭子合在一起我们就叫一群。三个以上的人或者动物聚在一起就叫做一群。比如:读一读(课件出示)这一句有没有押韵呢?谁来说一说?压哪个韵母?又是压ao音。那我们再来分开读一读吧!(11)?? 指名读第三句。

(12)??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哪个大哪个小?(13)?? 这句中的数量词小朋友能找出吗?颗作为一个数量词呢是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比如说(出示课件)还有一个量词也念棵,是一棵树,为什么树用这个棵字呢?(14)??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找出来了。押韵吗?齐读(15)?? 指名读第四句。

(16)?? 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哪边多哪边少?(17)?? 你能找出这句中的数量词吗?

(18)?? 很多杏子堆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堆形容。???

4、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从头到尾读一遍。

五、学写生字 牛 羊

下载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博教育初中力学教案5 概念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博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博文我们班的张淦腾平时的行为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不遵守......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5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和如何进行青春前期的保健,使学生们学会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五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将使物理教学过程产生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变化,主动探索,掌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改革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

    比一比文博教案新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勾)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

    文博教育初中物理教案12 压强浮力计算专题

    文博教育物理力学计算专题 开县天白初级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力学计算(一)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学号: 班级: 姓名: 1、漳州市东山岛东门外海滨的一个大石盘上,屹立......

    郑州博文教育电子商务网站营销师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

    增广贤文教案5

    第21课时 教学内容: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文学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博文学校2012年初中毕业生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实施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中学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深圳市综合素质评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