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

时间:2019-05-15 05:1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

第一篇: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

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

引言: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深感作文教学的难处,特别是当今虽提倡素质教育,但初中升学的应试份量仍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如何能够在应试教学中更体现素质教学,而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个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一种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的培养就是指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中的重要育人环节。说的重要一点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即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学知识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好人的道理。

初中学习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阶段特点,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和个性日益增强、突出,思想活泼、积极要求进步了解事物,但各种文化、生活、社会基础薄弱,虽然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对事物的看法认知还比较幼。而表现在初中作文中,往往就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造成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各种相应的题材,这种就能照葫芦画瓢,结果可想而知,作文的同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带到高中、大学或者带到了今后的人生。长此以往,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会不能被社会接受,会被社会淘汰。

面对作文教育的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多年,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多年来如何实现初中作文创新性个性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清当前形式,对症农村作文教学

当前农村基层条件贫乏,学生的生活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一般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象征性的指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要么出于应试教学的需要,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目前我们农村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融于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简单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二、夯实作文基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如何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再去谈创新思维。作为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这样的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在思想上真正得到启发和发挥,就能奠定写作基础。

1、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三令五申,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差事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

2、教会学生能够主动感知生活。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事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切忌让学生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美的世界。要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在文章绝句中让他们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的深情,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环境当中去作文,肯定能够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三、拓展个性思维,实现创新作文教学

在奠定好丰富的作文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激情得到了激发,个性化思维就能够充分展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拓展,思维得到了开发,作文教学更能够创新发展。

1、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正表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标准,自己的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多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点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更好地发展。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写《成长路上,你牵着我的手》,其中的“你”,既非父母,也非朋友兄长,而是《格林童话》,虽然文章内容不够具体,但是笔者首先肯定了她思维的独创性,在笔者的鼓励下,她进行了修改,最后创作了一篇新颖的佳作。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存在,是积极向上独特的思维方式方法要鼓励和激发,是偏激落后的东西要辩证的看待,反正作为教师要起关键作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作文的热情和质量也随之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放飞,创新的芽便会破土而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发散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创新,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多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句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阶段的语言其实很丰富和多彩,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出发点和一般的成人都不一样,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

农村作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要改变现状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累和个性激发,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语文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每一名教师的齐心努力,相信能够取得可喜的成果。

第二篇: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语文课外阅读中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然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显然杯水车薪,并且遏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达成对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培养的目的。【关 键 词】:

阅读思维

个性差异

个性化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对语文学科的思维本质,朱绍禹教授在《中学语文教学法》里有一段鞭辟入里的阐述: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们的听、说、读、写就是把感知到的语言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欣赏评论、遣词措句、谋篇布局以表现自己对生活静观默察的感悟,达到与人交流共享的目标。从这个意义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语文教育就是以语言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的学科体系。

然而我们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综合语文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方面常常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蕴,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奉为圭臬。这种“被动阅读”很大程度上遏制学生 的阅读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通过加大的阅读量来加强阅读训练。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想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显然杯水车薪,因此有必要给学生开辟一片洁净的阅读天地。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达成对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培养的目的。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受到某类特殊读者--文学大师和批评大家的人为规范显然大大减少,这就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文化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应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对高中生而言,阅读名著是课堂学习之外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大手段。

然而,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无疑在解放人们思想,扩大拓宽读写思维方面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语文教学对阅读与写作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普遍提高。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飞速发展为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更宽广的渠道,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虽然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增加了阅读的途径,学生的阅读环境受到的干扰与污染也日渐增加。

由于家庭和地区的差异,以及学校的教学差异,造成学生个体的阅读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阅读的书刊包括科幻、言情、名 著、武侠、读者、小说、漫画、杂志等。有些书刊能表现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现实,让我们了解社会。但更多的是一些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学素养的作品。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阅读的兴趣较浓厚,不喜欢的几乎没有。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好学上进,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阅读选择趋于低俗化,阅读环境复杂化是当前学生阅读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以外,调查中还暴露出课外阅读方面得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阅读方式失当: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指阅读书目的随意性,阅读的书籍大多为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对书籍的阅读标准多为有趣、刺激。过度追求趣味性而忽略知识性和文学性。这就出现了学生阅读内容的杂乱和低俗现象。

二是指阅读时间的随意性,有计划的仅 8人,只占18%,随意性的37人,占82%之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只有18%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方式的不当反映了阅读目的的模糊,这与缺乏阅读指导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二)阅读习惯不良: 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阅读方法不对,从调查看,读书只看轮廓,跳着读的分别为 16人(占36%)和10人(22%)两项相加竟达26人,占58%!而细细读的仅15人,占42%。大家知道,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维到语言的各方面综合全面的学习过程,如果是只图对情节的大致了解或某些内容的猎奇,就不能全面吸收书中的精华,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养成粗枝大叶,挂一漏万的坏习惯。

二是读过以后不加思索,不做笔记或卡片。特别是略读或跳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并且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因此通过阅读后基本上没有评价的占将近70%。由此发现,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知识的吸收也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同学忽视 了,孔子也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正是学与思必须结合。这也是缺乏指导的结果。

(三)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数量不足:

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固定,阅读量也得不到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阅读的质和量,决定着一个人倾听的水准,说话时发挥的水平,写作笔下灵机应变的能力。

以上现象,如果是出现在重点中学则可能不正常,但对于三星级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出现这种群体差异的原因不外乎家庭督促的不到位,学校教育中课外阅读方面的不力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阅读氛围的形成等。更多的学生个体关注的是一些情节 性较强,思想性较浅,文学性较低的通俗作品。即使是经典作品,范围也很狭隘,视野很局限。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教师在指导的时候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基础情况,适当引导:

(一)教师在认真筛选推荐作品的同时,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他们阅读。坚持博览与渐进的结合,让他们在对文学作品的生动感悟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要努力优化读书氛围,为学生的“大阅读”提供可靠的保证。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发挥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

(三)要积极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在保证各科充分的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多多争取课外阅读的机会。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需要全面、深入探索的课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妨多加尝试,比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根据名著编排话剧、参观作家故居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巨大艺术感染力。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对知识占有量的大小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现有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作出多元的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在语言和思维结合上发展着学生的语言,又发展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第三篇: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课程介绍

此文件属于商业秘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课程介绍

一、训练目标

 在快乐、轻松的游戏中感悟创新思维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对于处于变革期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为组织加速导入新文化、新战略、新制度。

 对于准备改变战略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打破组织中陈旧的观念、管理模式、组织文化、制度,为新战略打下基础。

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个人及团队的创新热情和战斗力,建立并运作高绩效创新团队。

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使团队感受如何通过协作沟通达成创新目标的成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创新思维基本训练

通过思维游戏等互动形式,使学员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思考方法。

训练项目例一:质疑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质疑

“人必有死”。质疑

“司马光砸缸”

先由A组对上述问题展开质疑,由B组对A组学员质疑的创新性进行打分评价。然后,由B组质疑A组学员提出质疑的理由。

训练项目例二:发散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用“吹”、“吸”的办法办成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由A组回答“吹”的办法,B组学员回答“吸”的办法,5分钟内有效回答办法最多的组胜出。再由两组学员分别评出对方组中最有创意的“吹”、“吸”的办法。

训练项目例三:联想思维训练

联想接龙游戏,“想到……就想到 ……”如:想到米饭,就想到碗。楼下的接:想到碗,就想到筷子。想到筷子,就想到......以此类推。A组和B组分别进行接龙游戏,时间最短的胜出。强制联想练习:

风——()——()——()——收音机

由第一个组员开始依次开始联想,到最后一个组员可以联想到收音机的组胜出。

训练项目例四:类比法训练

将衣服的各种特性类比成为手机的特性。

此文件属于商业秘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两组学员分别进行,10分钟内类比成功数量多的成功。

(二)团队创新思维拓展训练

训练项目例一: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 将学员分为组。每组8-10人。

一架飞机在沙漠中发生意外,组员们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事发在当天上午10点,飞机要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沙漠紧急著陆。著陆时,机师和副机师意外身亡,余下组员们。出事前,机师无法通知任何人有关飞机的位置。不过从指示器知道距离起飞的城市120公里;而距离最近的城镇,是西北偏北100公里,该处有个矿场。该处除仙人掌外,全是荒芜的沙漠,地势平坦。失事前,天气报告气温达华氏108度。你穿著简便:短袖恤衫、长裤、短袜和皮鞋。口袋中有十多元的辅币、五百多元纸币、香烟一包、打火机和原子笔各一支。

小组可以在以下物品做出选择:

§0.45口径手枪 §大砍刀

§每人4公升水 §薄纱布

§当地航空图 §化妆镜

§太阳眼镜 §塑料雨衣

§降落伞 §每人伏尔加酒4公升

§指南针 §长外套

§食盐片一瓶(1000克)§《沙漠可以食用动物》的书

§手电筒

1.请小组在30分钟内对上述物品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达成一致意见。2.请A组与B组代表分别陈述。

3.请A组和B组成员对对方组的排序进行质疑。

训练项目例二:头脑风暴训练

某火腿肠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你们作为研发项目组对该产品创新召开头脑风暴会议。请按照头脑风暴的原则与程序进行讨论,并拿出最优解决方案。A组和B组分别拿出后,进行比较。

训练项目例三:六顶思考帽训练

为6或者12名组分配六顶思考帽,每一个或两个人扮演戴不同颜色帽子的人。

讨论题目:北京汽车交通如何治理堵车。

求:每个人按照自己戴帽子的颜色进行思考,并发言。最后就治堵问题解决方案达成一致。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定制

训练所使用的题目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将管理层的新战略、新思路、新措施通过训练植入员工思想中,并通过思维训练收集员工对这些新战略、新思路、新措施的反馈意见。

第四篇:拓展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求知创新欲望教育论文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单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他们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欲望了。其实不然,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采用科学的即时评价,就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欲望,从而创造最好的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科学的即时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用真诚贴切的语言评价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用教师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用赏识性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还要用反思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教学。下面是我上《合并同类项》一课时的一个精彩片段。

师引:这里有八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一些式子,谁知道它的名称?

生答:单项式

师问:很好!那你能用归类的思想方法把它们分类吗?

生甲上黑板移动卡片。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组合?

生答:是按有没有字母来分。

师语:很不错!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请同学们再观察上面那些单项式,看看还能不能把它们再分一分?

生乙上黑板移动卡片。

生乙解释:将它们再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成三类。

师语:太好了!又将它们分细了一些,同学们再看看,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丙上黑板移动卡片并解释:将刚才同学的第一组再分一次,因为它们所含字母的指数不同。

师语:你真细心,这样的细节都被你发现了!好了,现在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前三组式子,找找它们的共同特点。

生一:它们的字母相同

生二:或者它们都没有字母

生三:前两组式子中相同的字母右上角的指数相等

师语:同学们的观察真的很仔细,回答问题也很到位。我们说,具备上述三个同学所讲特点的单项式就叫做同类项。

(教师板书概念,彩笔强调: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师语:知道了什么叫同类项,现在你能不能给剩余的两个单项式配上一个“同伴”呢?

(很多同学举手,而且回答得都很准确)

这是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我用真诚贴切的语言进行即时评价,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与轨迹就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就要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因人施评”,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意一些简单问题,让他能答得上来,老师及时肯定,让他感觉自己在进步,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他们多发言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轴对称》一课时,要求学生观察课文图12.1-2的图形中,找出图形的共同特点,我有意识的提问学习基础较差的生甲,性格内向的生乙和知识较全面的生丙。

生甲:我发现这些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图形可以完全重合。

师:非常好,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老师随后给出了“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吗?

生乙:有,我们的数学课本、五角星、飞机。

师:你很棒,能把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找出来,说明观察细致,继续努力!

师:在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谁能找出它的对称轴?

生丙:有,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还有圆,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师:请你再想一想,相信你能找到正确表述对称轴的方法。

生丙认真想了想,说: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

师:很好,你能把我们所学习过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几何图形找出来,很了不起!虽然开始在对称轴的表述上不准确,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错的,今后我们一定要细心。

三、拓展学生自评的空间

拓展评价的空间,通过同学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在这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导评的作用,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抓住特点,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思维空间的拓展、理性思维的升华,让他们体验求知创新的成功与喜悦。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一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给出二次函数()的一个常数项,使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观察学生,看看他们所填写的常数项都是哪些数?我发现的情况是这样的:

填写的常数项011516负数其他

学生人数统计12518216

在这个常数项的位置上,为什么多数学生填写的都是15或0?只有一人填写负数?有二个人填写16呢?适时点评: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分析问题。

先请填写15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配方,发现=16,当常数项为15时,b-4ac=64-60=4>0,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请填写0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乙:我的填写习惯就是从最特殊的数(如0,1,-1)开始,当常数项为0时,二次函数就是,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一个交点是(0,0),另一个交点是(8,0)。

那么借助学生的“自评”,在二次函数的常数项的位置上,填写一个负数,是不是更好呢?

教师的语言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进学生的心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即时评价,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求知、创新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第五篇:以创新思维拓展方志文化应用领域

以创新思维拓展方志文化应用领域——以常德市为例

周 波翦 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逐渐成为国家间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可以说,在我们身边的未来,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事实上,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力量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彰显民族文化张力,地方志有自己的担当和作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特别是背后的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西方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文化的发展正受到各种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绵延不息,长盛不衰。这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方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长期以来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需要经过人工开采、冶炼,在承继与发扬中不断与时俱进。从单纯的志书编纂到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把具有历史厚度的文化接续下来之后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自信是首要前提。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好,把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变成世界普遍认知和欣赏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从“内生”到“外溢”,促进文化相互借鉴。

我国保存至今的志书有8000余部,10万余卷,占古籍总量的十分之一,还不包括在战乱中流失海外的。如美日两国藏有我国明代方志孤本40多种,900多卷。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有我国地方志3000余种,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保存了我国5400余种地方志和数千种家谱。方志是如实全面记载一方史实,因而方志文化自存在之日便具有客观平和性,不对其他领域产生威胁、侵占。这项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显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兴趣,并对其进行研究,希图通过志书所记载的内容来了解中华传统的精髓。这对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效应。

二、方志文化的开发与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方志文化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

机遇。

方志文化建设理念日渐成熟。

近年来,方志文化建设的理念日渐成熟,特别是《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以后,方志领域逐渐发展完善了自身的理念与文化。各地大力发展地方志事业,树立“大方志”、“大事业”的观念,将其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实践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加深了地方文化的底蕴。方志绝不仅仅是指编修志书,方志文化的广义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层面,指地方志事业发展中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包括各类地方志书、年鉴以及经过深化加工开发整理所产生的附加信息资源产品。制度文化层面,指方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原则、规范、法规、制度等。精神文化层面,指方志工作者及研究者的精神,包括方志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品质等。方志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方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

时代的发展,要求方志的定位应由为官员服务的“官书”调整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明载体。充分发挥方志在对外文化交流协作的作用,通过方志文化产品的对外推广,进一步推动中国方志走向世界,扩大方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方志文化产品成为境内外了解中国国情、区域地情主流信息的主渠道,志书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同时,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使流散海外的旧志书回归本土,充实和丰富本土地 方志机构的方志文化积累,夯实地方志查阅利用的基础。

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方志文化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读书看报等文化生活方式,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许多城市积极发展旅游业等文化产业,也是市场经济需求所导向的。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010。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

方志部门可以主动积极作为,利用方志文化特别是通过对新旧志书和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天文、地理、气象、人文等资料,加以提炼,筛选出经典的有开发价值的内容,综合利用,比如石刻、雕塑、文化墙、主题场馆等形式,融合到公园、广场、街头、旅游景点中去,让人民群众、过往游客都能了解到我们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俗、人情特色。

方志文化与旅游事业、文艺创造有着极深的关系,在各地方志中,一般都载有本地的名胜和故迹、古城、园林及其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资料。唐代,韩愈南过韶州时,利 用当地图志导游山水,这是古人利用地方志记载的史实作为游览山水、观赏名胜的指南。直到今天,方志的这个功能仍然发挥着积极效用。

方志工作在为发掘历史名产、开发本地资源、规范地域边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订区域发展规划、进行投资项目论证等服务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是文化名城建设的题中之义。

常德是中华道德文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承荆楚文化余绪,下开湖湘文化新韵,历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文化魅力的地方。

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城”,发掘出了世界上目前最早的古稻田(6500年)。远古尧舜时期,善卷归隐枉山,善德积彰,山以人显,改名德山,从而有了“常德德山山有德”美称。2000多年前,屈原在这里行吟,“沧浪濯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桃花源,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神往......推动文化名城建设是推进常德发展的应有之义,开发与利用方志资源则是建设文化名城的题中之义。常德要提升形象,离不开自身的文化底蕴。要树立“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文化品牌形象,更需要深入发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质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

志书作为“一方全史”,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许多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需要通过方志来充分了解、研究,需要研究常德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常德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方志文化主动地,有机地融入文化名城系列工程建设,既是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以创新思维拓展方志文化应用领域

两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实践证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修用并重”,以至于用志成为方志文化建设中的短腿。因此,作为地方志工作机构,站位要高,要把方志文化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化形态加以利用。我们要就方志文化如何在信息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多加关照;要把地方志工作作为21世纪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方志文化的厚重积累,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地方文化服务;要注重方志文化对重塑民族文化、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智力支持上的巨大影响;要注重方志文化体系的自身建设与完善,使之更成熟、系统,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此,在方志文化建设中导入“创新思维”理念,从而拓展志书应用领域,真正实现“修志为用”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紧迫。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多种思维形态综合发挥作用,以致产生创新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以调查研究为实践基础。

近两年来,常德市正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从实现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带战略性、方向性的大课题、全局项目为抓手,自觉关注方志文化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围绕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格局,建设常德方志馆。

常德要建设文化名城,无疑也应有一座方志馆。这座方志馆不应只是一般的大楼,而应该建设成为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常德甚至湖南方志事业发展的标志。如清朝修成《四库全书》,又照本誊抄6部,特建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盛京故宫文溯阁(“北四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南三阁”)来收藏,以示尊崇。这“北四阁”“南三阁”就成为清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最近几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空前给力。先后上马了“三馆三中心”、“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等大的项目。2010年4月,市方志办提出建设常德方志馆的意见。7月,市委常委会议同意将该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2011年,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常德方志馆建设规模定为5000平方米。4月,市政府副市长刘进能带领市方志办、市规划局、市信息化办等单位负责人前往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方志馆建设经验,形成了常德方志馆建设方案。常德方志馆建成之后,设置成果展示、志书查阅、典籍收藏、办公 咨询、市场服务五大功能区,并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手段布馆。如此一来,有利于实现修志工作、志书产品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扩大其公众知晓度,必将极大的拓展方志文化应用平台。我们以方志馆建设为依托,充分开发利用方志馆的文化功能,使方志馆成为方志文化成果展示、普及、服务、方志与外界沟通联系、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也不断提升方志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是以旧志整理保护为核心,建设常德文库。常德文库规划50部,分10年完成,内容涵盖历代旧志、重要古代文献、稀有著作和名族家谱等。该课题已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列入“文化名城”系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境内古籍普查工作。下一阶段,将实施“古籍回家”工程,通过影印、复印、收购、交换等多种渠道,将遗存古籍归拢。既可以丰富常德方志馆馆藏,又为建设文库占有资源。2011年启动的《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是“常德文库”

系列工程的第一部项目,经标点、断句、正字、注音、辨讹、释义等工作已于2012年初正式出版发行。“常德文库”作为一个长期项目,一方面延展了我市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一方面增加了常德文化底蕴厚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智慧支撑。

三是以部门志书续修为推手,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力。2006年开始,经市政府同意,市方志办选择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常德电业局等单位进行部门志书续修工作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两办于2010年9月发出《关于做好部门志书编修工作的通知》,启动新一轮部门志书编修工作。2011年3月1日,全市部门志书编修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并成立了常德市部门志书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新一轮部门志书续修工作全面铺开。在部门志书续修工程中,各单位纷纷主动与市方志办联系,提出接受指导的意愿。方案、篇目制定后,都及时送市方志办审查。市方志办精心准备关于方志基础知识和志书编纂业务知识方面的讲课稿6课时50000余字,已经受邀讲课30余场次。市方志办退休的修志专家成了抢手货,各单位争着聘请他们进入本单位修志班子。通过开展大面积的部门志书续修,市方志办作为地方志工作专门机构的职能权威性进一步树立,修志专业人员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方志业务知识也得到了一次普及。真正达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志书编纂与读志用志是修志工程的双翼。编纂志书是读志用志的基础,读志用志是修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修志为用,是对史志工作深化和延伸的事业。正如李铁映同志所说,读志用志“是在新一轮修志基础上开始第二轮修志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承认,方志文化建设是层次相对高一点的精神活动,其受众有一定特殊性。不需要就不接触,不接触就不知晓。所以,方志文化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志工作机构应该主动作为,需要立足本职,以修志行为推动读志用志,从而确立机构权威性和志书影响力。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之

一。在坚守地方志公益性文化事业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发展方志文化产业的潜能,将方志文化事业与社会大文化产业相链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与延展空间,有利于市民人 文精神的培育,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提升,区域健康风貌的发扬。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史志办 邮编:415000)

摘自湖南地方志2012年第4期第3页至5页

下载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实现作文的创新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doc(合集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 作者:何香平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03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承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如何在作文......

    新时期如何实现作文创新教学

    新时期如何实现作文创新教学 摘 要 新时期,小学生作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把新的写作理念、新的写作方向和新的奋斗目标融入其中?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关键词 作文 创......

    创新思维与创新作文

    孟 华 作文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写作者需历经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写作是对思维的整理,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思维创新,作文才......

    《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教海扬帆 课题 创新思维训练 授课人 王秀英 课型 作文训练 授课方法 学生议议——谈谈、教师点一点 教具 苹果、模型、药、风筝、花、一张贴着三枚一角硬币的三角形纸片、多......

    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教学目的: 1、由“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创新思维实现房产管理大发展的思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普通党员干部,要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结合我局实际,我认为主要在着眼“五个理念”,做到“......

    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造物主是创造者,但他有许多未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接过来继续创造。”的确,人类是在创造中发展前进的,“创造”能力应该说是人类区别于......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