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多一些等待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多一些等待
贵州省岑巩县岑巩中学 向磊
(此文于2008年10月10日发表在考试报第509期)
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做“例行公事”,置学生于课堂以外,教学就成了演译、完成教案的过程。化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化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1、等一等,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教学时为避免学生出错,教师常会亲自上阵,尽可能的扫清路障,确保学生解决问题的畅通无阻。
如讲《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节内容时,教师示范“写”、“拆”、“删”、“查”四个关键的步骤,再让学生跟着练习,就这样,学习难题轻松地突破了。应该说,教师这样的处理,确实让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可是,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吗?其实,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等一等,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在碰壁中引发思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又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总是牵制着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其实,大胆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障碍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这样的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记忆最为深刻的。
2、等一等,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时空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想法正符合教师所需要的想法,教师马上“鸣锣收兵”,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
如学习<< 钠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创设一个“疑”境:首先展示钠的试剂瓶,让学生闻一闻液体的气味,并观察钠是处于液面上,还是液面下? 问题1: 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什么能保存在煤油里? 其次,用滤纸擦去煤油,用小刀切去表面,露出钠的”庐山真面目”让学生观察。
.问题2: 钠为什么可用小刀切?切开后钠的真面目与表面有何不同?为什么?最后将钠投入预先滴有酚酞的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出“浮”、“游”、“熔”、“红”等主要现象。
问题3:为什么钠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反应时能熔成小球? 为什么钠球能四处游动?溶液为什么能变红? 通过一连串的展示或实验,学生不断地观察现象,不断地产生问题,也不断积极思考,联系物理学知识和原来的化学知识由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地归纳出钠的性质。教师在实验时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然能够掌握钠的性质,从而更积极地投入下面的学习中。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教师就应该耐心地等一等,允许学生暂且保留这种差异,给他们交流、讨论的机会。他们在和同学交流过程中,思维不断被激活,经验不断被唤醒,不断冲突、碰撞中,自然会消除困惑,豁然开朗。
3、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经常担心学生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于是,当学生突然冒出新想法时,教师便想方设法遏止他。
例如在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学生回答“有气体产生”。教学中经常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说“这种气体是氧气”,这是直接告诉学生;另一种情况是:“请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种气体”,这样的讲授也是“告诉”学生,因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学生已经知道这是检验氧气的方法。因此,这也是一种间接告诉。如果采用告诉的方法,学生的才能便无法展示,教学的探究程度就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等一等,对学生进行追问:“只有产生氧气的一种可能性吗?”,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相信课堂会更加精彩,师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4、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
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差错时,教师不要急于修改、更正他们的错误,不要急着地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把完善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没有经历新实践探究体验的无意识状态下,其所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不够透彻的,是很容易淡忘、不够可靠的。停一停,等一等,给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认识,同化、重构新的知识。
课堂上,我们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经验,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会等待,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上每一位学生;学会等待,课堂才能充满灵动与活力。
2008年8月28日
第二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从其规模、速度等许多量的规定性来看,的确是令人鼓舞的局面。而要进一步深层次思考教育的质量,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高分低能”、“高分数、低质量”的浮肿现象令人担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普遍较差,个性泯灭,缺乏特长。《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培养新世纪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迎接新革命技术的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主阵地在课堂。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人才是从课堂中走出来的。因此,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目的:针对中学生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反映课堂教
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作出有意义的调
查报告。
意义: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根据十五计划提出的稳定发
展原则,结合当地的实践课堂教育中的不足,探究适合当地形式的特有课堂教学方法,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目标:通过调查资料,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结合当
地的教育发展形式,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三、活动主要流程:
1、准备阶段
4月29日---5月1日
修改和完善调查内容,采取以听课、问卷、咨询的调查形式,将四个成员分为两组(龚岳和吴青青、刘浪和黄文娟)、复印好调查问卷、申请系部证明
2、行动阶段
5月2号---5月20日
以岳阳地区十所有代表性中学为研究对象,在不影响
正常学习情况下做好调查工作、收集调查资料、资料要准确、有效、工整,统一材料纸。
3、整理阶段
5月21---5月24日
根据调查材料和课题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经反复核对后,上交系部
四、经费:
此活动中所消耗的经费暂由个人支出(包括车费和稿费等)。待活动完后,凭收据统计总支出。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带队老师:许怡学
学生成员:刘浪、龚岳、黄文娟、吴青青
2007年4月28日
第三篇: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312353
朱钧祥
在我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驾御课堂的能力不够,不自觉的采取了我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对于课堂教学只求讲的全面就行,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习题求多,没有过多的方法教学,结果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生的能力较差。进行了强化之后虽然短期效果不错,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通过这几年的磨砺,特别是2001年参加了绍兴市优质课并取得第一名,以及参加了浙江省及全国优质课比赛与观摩等。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概念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积极参与等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造就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主体式教学模式,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要尽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应一改以前教学中我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其自主学习。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导入、导阅、导思、导创、效果反馈等几个过程。导入时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阅前要选择确定好阅读提纲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后教师展示出导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导创是导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效果反馈是教师通过提问、出示达标练习题,举出生活事例让学生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的知识,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下面我具体以高二化学教材中《苯》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展示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苯的发现史: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却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苯——一一种无色油状液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展示一瓶纯净的苯)
二、导阅,依据以下阅读提纲阅读课文。(1)苯的物理性质(2)苯的组成(3)苯的结构
三、导思,要求学生看书后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苯蒸气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气体密度的3倍,如何确定苯的分子式?
(2)苯可能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试一一写出。(3)这些结构合理吗?如何验证其是否合理?(4)苯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四、导创,利用已有知识,学生可轻松解决“导思”当中的第一个问题,确定其分子式为C6H6。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局限,根据苯发现当时仅存的“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写出可能的多种结构简式。
第四篇:中学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盐城市泽夫中学
吴金国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式教学的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分层递进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逐步提高和发展。今年,我校初中化学学科也开始了此项模式的探讨。
二.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该模式包含的六个环节:分层摸底补偿-分层明确目标-分层教学新知-分层练习测评-回授小结递进-分层布置作业。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列课堂教学模式只表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不表示它们先后的必然顺序,实际上,有些环节(如分层明确目标、分层练习测评)是可以在整节课反复出现的。
(二)各环节的含义、操作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分层摸底补偿。
即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节课新知识必备的基础知识、情感状态进行诊断,并针对各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缺陷给予补偿,为新课搭桥铺路。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
(1)既要对认知领域进行摸底补偿,又要对情感领域进行摸底补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果老师能使每位学生都满怀激情地奔向目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缺陷不一定是在本节课内进行。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批改作业等都可获得信息;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补偿可以在课堂内教学新知前进行,也可以利用上课前的课外时间进行。
(3)对学生前期知识进行摸底在课堂上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问低、中、高层学生也可以用难度不同的题目进行小测验。可以是一上课就进行,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进行。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对各层学生表现出来的缺陷都要给予补偿。全班性的问题全班集中进行,对于高、中、低各层的问题分层进行,必要时个别进行。
2.分层明确目标。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及班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
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将这些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师生都明确学什么和各层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
例如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是: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中层目标是:不仅要记住内容,还要能说明其实质,能进行一般的应用;高层目标是: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复杂、综合应用。
3.分层教学新知。即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应用多种教法,精讲、讲深、讲透课文中的新知识。
(1)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实施这一环节应遵循几个原则:
①主导、主体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者,要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不代学生讲,不代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主导、主体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
②跨步适当原则。跨步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不仅听懂而且会做为目的。
③变式教学原则。针对学困生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以及优等生需自我表现的特点,分层递进教学应严格执行老师讲解与学生活动交替进行形式。学生活动的形式有练习、讨论、竞赛、实验、回答问题等。
4.分层练习测评。即老师在讲解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做分层练习、分层测试题等,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与原定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对照,矫正教和学的误差。
实施这一环节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反馈原则。采取经常的练习和检测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否则,“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情形下,重复次数与学习的结果无关。”
②经常激励原则。心理学表明:“95%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学困生更为严重。心理学同时还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了”。因此,要经常给各层次的学生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的成功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望。
③练、测与评是不可分割的。不论是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检测题或动手做实验,都要尽量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提练,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矫正方案。
④布置练习、检测题的难度要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⑤布置分层练习、检测题时应注意其艺术性。例如可以说:“在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后,还有时间也可以向高一层次的题‘挑战“。这样一来,对低、中层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实践中发现,低、中层学生中有一些是能完成部分较高层次的练习或检测题的,这就使“递进”向前迈了一步。
5.回授小结递进。即对原来老师没讲清楚,学生普遍没掌握的地方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授,将某几个知识点或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6.分层布置作业,即在下课前将各层次学生课后所要完成的巩固性练习、预习的问题交待清楚。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
(1)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初步实践,又是老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应用好,不能可有可无。
(2)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有层次,量要适当。
(3)作业的批改方式也要分层次。课堂作业要每一本及时批改,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教师每次可抽改若干本不同层次的,其余由科代表负责检查批改并向老师汇报,让学生主动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第五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信息时代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颠覆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电教手段 中学化学 优化改革 1前言
电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性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如:投影仪、幻灯、网络课程、微视频以及电视和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进行更直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传播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它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非常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观测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的选择电教手段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2电教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视觉距离优势
利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不仅可以有效代替传统板书教学,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与化学反应过程实现近距离接触,并开拓思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选择投影演示,可以使实验可见度成倍放大,体现视觉的距离优势。例如:在电解CuCl2 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实验过程选择为投影演示,那么实验过程中阴极的碳棒出现红色的铜,以及阳极的碳棒上出现气泡的实验现象,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相反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演示,班级后排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具体实验现象都很难看清。2.2视觉效果优势
在化学试验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大大增强演示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后,就“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投影演示进一步得出结论,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具体顺序为:F>Cl>Br>I,这一章节的内容其实相对枯燥过于抽象,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就拜托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2.3教学实验反复性优势
实验视频是现如今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由于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一般学生在课后很难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复盘”,复习仅凭记忆回顾,效果欠佳。利用电教手段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采集,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这不仅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演示”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对于看过实验过程还想再看的学生也提供了平台。
3电教手段在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摄像机可变焦距的实际运用
摄像机由于镜头具有可变焦功能,因此一些化学反应不明显、现象不清晰的实验过程需要运用摄像机进行微距录制。在摄像机微距的视角下,教师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都会相对清晰地呈现在屏幕前。例如:在 “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中,巧妙的运用摄像机微距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托盘天平的指针太小影响可见度的问题。3.2微视频的实际运用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变化的课程,由于缺少直观表象,因此内容相对枯燥。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身体又感知不到,所以仅凭假想来认知的过程,时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微视频的出现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介绍“分子”的概念时,首先通过一段微视频的演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演示为“画面出现一只蜜蜂,它奔向花丛去采花蜜„„”。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蜜蜂要奔向花丛呢?”伴随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增加,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3.3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具有三维图形处理能力,它可以把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或危险系数较高,不便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制作,最终以3D动态视频的形式在大屏幕或投影终端输出。其中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静态变为动态,微观过程宏观化等都是3D技术的极大体现。例如,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知识点中,如果运用传统教授法,则讲授过程抽象、枯燥、概念模糊,学生理解难度大,但是如果运用3D技术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会相对直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有清楚的表示,学习过程不再抽象、乏味。3.4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电教手段中,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网络课程对于需要借助实验演示以及动作模拟的课程非常有效。化学网络课程包括:课程演示、实验演示、习题以及拓展资源四部分。其中课程演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摘要演示;实验演示是实验课全貌的重现;习题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察,通过网络习题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最后拓展资源是与本章节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补充,是现有知识体系外的内容拓展。网络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展知识面上都有不错的表现。4.结束语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而恰当地选择电教资源,切忌一刀切。中学化学课程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资源,让教育技术更好的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敬元.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浅析叶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王克丰.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几点建议田.学周刊,2011,(19).[3]刘艳翠.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