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讲座材料:以说明文为例浅谈小学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
“文体”引路:开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新征程
——以说明文为例浅谈小学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是《“文体”引路:开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新征程》。群文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单枪匹马”式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化的阅读理念,其本质就是语文课程内文本整合的教学。基于我校课程整合改革和汉堡课程的建设,我对群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就以说明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从目标定位、内容构建、策略探究三方面谈谈自己对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的想法:
一、聚焦“文•生”,定位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是多文本整合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有别于单篇文本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文本整合后的总目标,它既要达到群文教学的大局目标,又要兼顾单篇课文的个性目标。那在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准确定位其目标呢?
第一,要以群文为基,关注文体特征定位目标。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要立足于说明文文本的语言,紧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力求通过群文的求同整合,达到点面结合的教学目标。
如《鲸》、《松鼠》和苏教版第十册的《麋鹿》组成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以文本为基,定位以下两点目标:(1)群文共学中品读文本内容,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性,并领悟文章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2)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在比较阅读中悟得三篇说明文表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要以学生为本,着眼能力发展定位目标。群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而,在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中,要以学 1
生阅读能力发展为教学本位,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制高点。
如《鲸》、《松鼠》和《麋鹿》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定位以下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了解动物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2.通过群文阅读,尝试比较的阅读品析方式,领会不同描写对象的异同。
二、锁定“言•法”,构建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内容
群文选材的合理性能使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在选文时,我们要看准整合点,把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整合为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知识链。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构建,要以说明文“文体”为主线,关注语言表达和结构方式,串联一组相同文体的文本展开群文阅读教学,省去了许多不必的教学重复,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第一点:大“局”为重,关注说明文的“谋篇布局”进行群文整合。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勾勒了整篇文章的轮廓。在说明文群文构建中,我们要统筹于篇章,领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心运思,把谋篇布局相同或者相似的文本进行群文组合。
如《鲸》、《松鼠》和《麋鹿》三篇课文,它们的谋篇布局相似,都是以介绍动物的外型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把这三篇课文组建群文有助于学生共同探索动物类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的奥妙。
第二点:“言”以类聚,着眼说明文的“言语形式”进行群文整合。如果说“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那言语表达就是文章的血肉。说明文语言“天性”平实、简洁,选词讲究,表意准确。因此,在群文阅读的选文中,要把言语表达形式相似的文本紧密结合,以便教学中充分挖掘其言语独特的魅力。
如人教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和苏教版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都是描写星球的文章,三篇文章都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星球的特点。我们在选文时以文体为主线,跨越版本的界限进行组合,把同一 2
类型的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组合,使阅读效益大大提高。
第三点:以“法”会文,紧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进行群文整合。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文体最显性的特征,因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也可关注说明方法来整合群文阅读内容,让群文阅读教学有“法”可依,有“法”可教。
如《鲸》、《只有一个地球》和《太阳》,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多大的联系,但这三课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很集中。因此,可将这三篇文本整合群文共读,一次性把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教透,多篇文本学习一步到位,加深印象。
三、立足“学•用”,探索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点:文体引领,举一反三,说明文单篇教学走向多篇阅读。文体引领下举一反三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完单篇文本后,习得本课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再在所习方法的指导下,学习另外一组相同文体的文本。这种以单篇带多篇的教学,既有方法地指导,也有自主地探究,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授生以“渔”,做足“一”的文章。在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中,“一”就是群文阅读中的“领头羊”,它的教学是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立足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教给说明文阅读方法五要素:明说明对象,理说明结构,抓说明特点,析说明方法,品说明语言。学生掌握了“五要素”的阅读方法,对下面“三”的群文阅读有着示范性的引领作用。
如《鲸》、《松鼠》和《麋鹿》的群文阅读中,我们把《鲸》作为“一”的教学,在整体把握中,学生要领会《鲸》的结构方式、言语特点以及说明方法,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共学中学会阅读动物类的说明文该抓住样子、生活习性、生长方式等去整体把握阅读。这对学习《松鼠》和《麋鹿》等动物类说明文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2)合作共学,迁移“三”的阅读。学生在“一”的指导性阅读中获得说明文阅读方法后,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共学,找出与“一”相同的地方,探究与“一”
不同的地方,并从中得出同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能,提升阅读质量。
如《鲸》、《松鼠》和麋鹿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鲸》作为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明确了《鲸》的结构方式、言语特点以及说明方法。《松鼠》和《麋鹿》同样是描写动物类的说明文,文本结构十分相似,教学中教学生迁移《鲸》的阅读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学,学生很快地悟得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阅读学习的效率。
第二点:文体聚文,举三归一,说明文多篇共读提炼阅读方法。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于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说明文群文阅读立足于本文体特点,学会统整梳理群文,明确说明对象;学会比较品析群文,纵横比较中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会解密群文得法,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水平。
(1)高屋建瓴——统整梳理,厘清思路。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要从群文整体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从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间的联系。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还理清了事物间的关系,从中发展 学生统整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人教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和苏教版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群文阅读的教学,首先要进行顶层问题设计,以问题串读两篇课文:“三篇课文都介绍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奥秘?”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出发,将三篇文本紧紧联系在一起,突显了整体性。有了一定学习能力的高段学生会很快梳理出群文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2)纵横交错——比较品析,解密文本。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故教学说明文要充分发挥文本优势,引导学生在横向比较品读,达到共性求同中拓展广度;在纵向比较品读,以达到个性求异中加强深度,比较的阅读方法深入生心。
如人教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和苏教版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设计了共学表格,引导学生在深入文本学习中明确文本大意,获取阅读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得出共性后,挖掘文本的个性亮点,明确说明方法,悟得阅读说明文群文的方法。
(3)破密得法——总结概括,得法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方法。说明文群文阅读后,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梳理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得出的共性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中梳理文脉;比较品读中探寻群文的共性和个性等阅读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的速度和效率。
如人教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和苏教版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群文阅读的教学,阅读时该关注文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用哪种方法阅读等阅读技能,这些阅读技能是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得出来的。而且在阅读品析中学会横向和纵向的阅读比较,养成了比较的阅读习惯。
第三点:文体迁移,追根求源,说明文一课教学到一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高要求,单篇文章的阅读只能作辅佐,为整本书阅读服务。那说明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又该如何做到由一篇文章的教学到一本书的阅读呢?
第一点要做好“一课教学”,兴趣引路,做好“导航”。一课教学不同于“单篇”阅读教学,它的教学是为一本书的阅读服务的,是整本书阅读的“导航”。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是“一课”教学的重点,学生根据这课的教学走进整本书的阅读,做到有能力读,有兴趣读。
如《松鼠》选自布丰的著作《自然史》,在《松鼠》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能读懂松鼠的可爱、以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等等,要把阅读的触角指向《自然史》的阅读,这对孩子们阅读《自然史》是方法的潜移默化地指导。
第二点要做好“一本书阅读”,读思并重,交流“至上”。整本书的群文阅读在“一课教学”的引领下,以文体为导向,激发学生挖掘语言的魅力,做到读思结合,更要要做到阅读后交流“读后感”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力
如教完布封的《松鼠》后可追根求源,牵出布丰的《自然史》,《自然史》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读思并进,并在阅读后开展隆重的“读后感”交流课,颁发阅读之星,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说明文群文阅读教学是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的冰山一角。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是一块新领地,它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小学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群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文体式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扬帆起航,让我们一起开启群文阅读教学的新征程吧!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有感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王正芳
李瑛
摘 要: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以有效教学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文章组教学为方法,以学生主体为指导,希望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理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修养。本文分析了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体验,讲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感受。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在进行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教研组与其他老师的探讨获得经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首先,我们老师必须弄清楚,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抛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其次,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走马观花。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母之爱”群文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学会看病》,这些文章情感较浓,难度较深。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求同品读、最后的求异对比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
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就拿上一段提到的这四篇群文阅读的文章,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这组文章内容而言,4篇课文用不同的故事表现了父母之爱,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平凡的爱、伟大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是爱,但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一个是慈祥的母爱,一个是严厉的父爱。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爱”的不同。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把群文阅读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3]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周刊,2014(2)
[6]朱庆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例谈.语文学刊,2012(16)..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模式,其以教材的单元划分为核心,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进行整合,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在目标、过程、方式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质。着力打造群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核心目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特点的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在执教“英雄”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英雄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武松》《灯光》《真正的英雄》《颁奖词三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文章语言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语言特点;文章表现手法上,有写人记事类、有演讲辞、有议论类;文章深度上,涵盖了5、6年级不同深度的文章。这样的选择,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英雄,了解表现英雄的多种手法,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二、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群文阅读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所以,他们对于外物的关注度层次较浅。教师利用多种直观的形式将课文的情境进行再现。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群文阅读,单元整合的策略,将该单元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还有《同步教材》的《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等文章集合在一块,用“童年”作为该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感悟自己童年的美好和童趣,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点点滴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的投入到“童年”课堂氛围中去,我首先带领学生唱了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响起的时候,瞬间把孩子们拉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当我再将本单元的这个主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他们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对于这些充满童趣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他们最为快乐的事情。这些点点滴滴却都是他们曾经成长的经历,都是他们快乐的“童年”时代。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所有文章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迨隆币灰徽瓜指?大家,课堂上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将整个课堂进行了一次升华,让学生以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自己的快乐,感悟自己的童年。其实,这种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感悟了自己的童年,并且也掌握了自己的童年这类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并且通过这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训练,让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实践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点点滴滴的将自己的童年记述下来。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学生也因之而养成了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
三、“群文阅读”的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计理由,展开自学。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
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讲座
杨文忠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
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实践证明,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同步指导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8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四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刘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孔子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林海》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是确定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根据适合的议题萃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怎样选取文本,多个文本怎样组合在一起呢?我觉得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有效搭建学生生活与文本沟通的平台,把群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其次,选取群文要有线索及议题,就像“珍珠项链”那根丝绳,那根丝绳可以各式各样。基于教材的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议题。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从而围绕议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如把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读了课文,你的感悟和启示是什么?”为主要议题。以第一篇教学带后两篇,这样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例:以成长教育为议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等。(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如: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要议题。在“议题”的确定上,应尽可能开放,涉及的面广一些,大一些,并且“议题”最好不出现倾向性的观点指向,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给学生以最大的发挥空间。
2.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建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实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3)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3.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拓展教学时空 群文阅读教学所呈现的文本多,同时又倡导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自我反思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如果仅用4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觉得宜推行60~70分钟的大课,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的效果。综上所述,饶有趣味的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我想群文阅读的价值绝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思考和理念的自动更新,相信这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会带给学生真实的惊喜,让学生成为有阅读情怀的鲜活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崔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解读》
3.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4.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