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盆和瓶 教学反思
《盆和瓶》教学反思
绕口令在幼儿教学中,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绕口令:《盆和瓶》,中间容易混淆的音很多。例如:ping,pen,peng,ping,pang,很难读清楚。为了是学生学得轻松,这节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1、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以神秘的口吻,让学生猜想我袋子里装的物品?在学生猜不到的情况下,拿出瓶和盆的实物,让学生重复读准“pen”“ping”,然后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ping peng pen”和“pen peng ping ”
2、以展示图片、听声音才故事、看动作猜意思的形式让学生猜想、描述绕口令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又不是教学的严谨性,还为培养幼儿完整表达一句话提供了平台,有在无形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3、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绕口令,我把绕口令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又结合形体语言,逐句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做,这样一来,枯燥的绕口令教学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表演方式,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的高。
4、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为了检测孩子们的学习效果,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学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只做好口型小声发音,孩子们个个瞪着小眼睛,个个争先恐后猜出我检测的内容。一番表扬之后,他们把头抬的高高的,像一个个凯旋而归的小将军。后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肢体语言,表演这首好听的绕口令。这样一来,绕口令又变成了一种表演。他们动作轻盈,看上去真是美极了。
5、为了使所有的孩子感受绕口令的语言风格,书记绕口令的内容,也为了使幼儿都学有所获。我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绕口令变成跳皮筋时的儿歌、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字一拍,由慢到快)让孩子在玩中轻松的学。孩子们学的非常开心。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不仅渗透了语言教学,而且艺术的表演和绘画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快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下次学习的渴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的效果。我在这里想说,幼儿教育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是一门综合艺术,只要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求知需要,作为教师,要多思考,多挖掘,多准备,变枯燥为快乐教学,受益的不仅是可爱的孩子们,欣慰的也是自己愉悦的心啊!
《盆 和 瓶》 教 学 反 思
百 良 镇 中 心 幼 儿 园
2012.11
《盆 和 瓶》 说 课 稿
百良镇中心幼儿园
2012.11
第二篇:盆和瓶说课稿
绕口令《盆和瓶》说课教案
一、分析学情与教材
本次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儿童,年龄均在5—6岁左右。教育心理研究表明:5—6岁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训练普通话,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任务。语言作为儿童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指导训练其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又乃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难点。因此,本次教学活动我选择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大班语言活动课程的绕口令《盆和瓶》。
这首叙事性的绕口令儿歌《盆和瓶》以生动形象的情节故事为主线,写出了盆和瓶相撞时的趣事。
二、确定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的目标定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练习“盆”“瓶”和“碰”的正确发音。
2、熟悉绕口令内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通过盆和瓶的不同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教学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三、设计原则与教法
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考虑设计主要以图画演示、朗读示范与表演、游戏活动展示等形式,通过听说结合、动静交替、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原则,达到预设的目标。
图画演示——教师将教材上不动的整体图画进行分解,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需要相结合,以内容表达时前后需要,逐一展示,引导帮助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朗读示范与表演——在孩子们经“图画演示”之后对绕口令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欣赏听读绕口令后,教师引领幼儿采用做游戏(黑白颠倒)、为绕口令编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进一步学习掌握绕口令内容。
游戏活动展示——通过跳皮筋读绕口令的的形式,帮助幼儿快速准确的掌握绕口令的内容,更加熟练地读准重难点字的发音,同时,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绕口令的韵味。
拍打节奏
----幼儿在熟练掌握内容后,为了使全体幼儿感受绕口令的语言风格,也为了使幼儿都学有所获。教师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字一拍,由慢到快)让孩子在玩中轻松的学。
四、实施方法与过程
遵循已设计到的原则与教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程序展开。
一、激趣引入(1分钟)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说道: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你们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从而营造悬念,集中孩子们注意,尽快进入教学主题,其目的,为教学作好铺垫。
二、学习读音(2—3分钟)
师独白:“一、二、三,我来了”(出示盆和瓶的实物)(并请孩子们重复说出“盆和瓶”)。
师说:刚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请小朋友认真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教师小声说出:盆碰瓶 和 瓶碰盆,让学生大声说出
师说: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 “盆”“瓶”“碰”“瓶碰盆”“盆碰瓶”片段学习重难点字的发音,初步完成目标1。
三、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内容(4-5分钟)
师1:出示图片1(桌子上有个瓶子)谁能告诉老师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黑板上贴图片1】
师2:出示图片2(盆子里面有个瓶子)同上【黑板上贴图片2】 师3:让学生闭眼睛听,师将瓶子和盆子相互撞击,发出声。让学生描述(“乒乓”一声响)【黑板上贴图片3】
师4:师示范动作,学生猜语义。(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动作一:不知道
动作二:瓶碰盆
动作三:还是
动作四:盆碰瓶)【黑板上贴图片4、5】
四、学习绕口令(2分钟)
1、播放绕口令《盆和瓶》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学生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学生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五、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以跳皮筋的方式读绕口令。
3、让学生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六、结束部分
要求:请孩子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欣赏。
第三篇:《魔术瓶》教学反思
艺术活动《魔术瓶》是让孩子在玩色的过程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并让幼儿对颜色变化产生好奇,乐于探索颜色变化的秘密。
在活动中,我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发现瓶子里的水颜色变化了,孩子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观察。我也让孩子们进行了尝试,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变魔术”真的很神奇的,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都感到非常有趣,也非常听话地认为魔法不能一直用,会消失的。整个活动孩子们注意力非常集中,也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没有预先准备更多的瓶盖,因此,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减少了更换瓶盖,变颜色的环节,这个目标没有实施。我让孩子准备的瓶子中,水不是很多,所以我请“每个孩子看看自己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之后,让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将两瓶水变成一瓶水,看看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找到好朋友,开始变颜色了,他们也惊奇地发现有绿色了,有桔黄色了,还有黑不溜秋的颜色。只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在倒水过程中会将水倒出,因此,这个环节过后,教室里一片狼藉。我想,虽然只是一节常规课,但还是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让孩子们既能发展得很好,又玩得开心!
第四篇:瓶花教学反思 设计
《剪贴瓶花》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一瓶花》并和孩子们一起发现这其中的美,还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了美,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功感。
1.欣赏,引导幼儿感受美。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们首先欣赏了幼儿用书上表现“一瓶花”的范画。在欣赏的时候,我问小朋友:“这几瓶花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你觉得它美在什么地方?”抛出这几个问题后,就留给孩子们一些欣赏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欣赏完后说:“我喜欢最上面那一瓶,因为上面的花有的杆杆很直,有的是弯的,很漂亮!”我马上肯定了他的说法说:“你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可以用形态各异来形容这瓶花。”有的孩子说:“我喜欢中间那一瓶画,因为它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孩子们分别从形态、颜色、花的方向上欣赏,感受到每瓶花不同的美。
2.动手,鼓励幼儿创造美。将自己心中最美丽的花画下来。孩子们都是喜欢创造并且是有着很强的创造力,他们画出来的花形态各异、数量不同,而且在颜色上也有着他们独特的见解。3.评价,引导幼儿发现美。
我也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一个纵向评价,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孩子不仅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对于自己的不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不足: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虽然在之前已经学过花瓶的画法,但是这次因为我的疏忽,孩子们在画花瓶的时候形态、结构上还有所欠缺。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会更加注意作品欣赏的整体性的。
《剪贴瓶花》教学反思
学校:王官营小学班级:姓名:
五年级
王得珍
《剪贴瓶花》教学设计
学校:王官营小学班级:姓名:
五年级
王得珍
剪贴画《瓶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花和枝的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观察和表现能力。
2.制作瓶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3.本课通过直观认识及旧知识的复习,使学生从剪插方法和粘贴技法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瓶花。并且制作瓶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观察和表现能力。教学用具:剪刀,胶水,各种彩纸,彩色笔等。
一、导入
1.猜谜语进入课情。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花衣裳,飘彩霞,圆圆角角还有方,小朋友,都爱它,花猫也去抓,小鸟叫喳喳,春夏秋冬都在家,经常坐在窗台上。
生:(积极回答)花盘。花瓶。
师: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今天我们就来插瓶花。(板书课题)
2.请学生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瓶花。
师:(举起一只瓶花,并把花和瓶分离,单独将花束举起。)这是什么?
生:一束花。
师:(单独举起花瓶)这是什么?
生:花瓶。
3.认识各种花及其生长规律、特点和颜色。
二、新课
1.板书:剪贴画《瓶花》
师:今天学习用彩纸剪纸花,并且用粘贴的方法插瓶花。
师:同学们,我们剪纸花时有各种各样的花瓣,画盆花时有大小、高矮、前后位置和颜色不同的美丽的花。
(一边演示一边讲述剪的方法,包括花瓣、花枝、花蕊、花叶。)
(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插贴的方法:先大后小,先高后矮,先后后前,先花枝后花朵再花心花叶。)
2.学生动手剪贴瓶花(放音乐《鸟之声》)。
3.展评作品。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插瓶花,同学们认识了各种花不同的颜色,并且掌握了剪贴的方法。大家活动时又都讲团结,互相配合,不甘落后,争取第一,表现得非常好!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本领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把我们的爱献给同学、亲人,好不好?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花
剪贴瓶花
瓶
第五篇: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耀华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三、探究方案设计,突破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始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 ”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行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仿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
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
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
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
这就我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怎样让学生“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一个案例。
篇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准备材料很感兴趣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我布置了学生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
(二)生态瓶生物很和谐
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基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安逸,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这些小生命不知能够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开始我担心学生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不仅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经过学生制作以后,发现有的组还很有经验。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学生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
(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 建造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全封闭型的生态瓶制作,因为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真正的生态瓶是要全封闭的,有的学生还对制作全封闭型的生态瓶感兴趣。我就在课外与学生制作了全封闭型的生态,还选择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比较开放型的生态瓶与封闭型的生态瓶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篇三: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在《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中,这节课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
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学生对生态瓶感兴趣了,能够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至于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生态瓶的好坏,这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我想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就是学生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
篇四: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教科版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三、探究方案设计,突破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始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 ”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行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仿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
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
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
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这就我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怎样让学生“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的一个案例。
篇五: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 《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物群落。
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观察和管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观察和管理。难点:坚持长期的观察和管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师生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水,水桶、小石子、沙、标签、记录纸等。教学过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初步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初步了解某一区域中食物能量交换的关系。本课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某一个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很感兴趣,对动手实际活动更是积极参与,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在材料准备方面,有些同学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对活动的开展有很大影响。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得到几点体会如下: 成功之处:
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参与,这节课成功了一半。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倾听能力。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知道动植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片树林、一块草地等我们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想要动手的愿望强,所以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没有认真倾听,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活动中有些牵强附会,比如做一个小池塘的,由于本地不方便找到水草,所以乱放了有些其他植物。
活动后的评价时间有些仓促。
总之,教学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这看师生是否用心投入。如果用心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其他的再看看课堂上老师的一些临时处理能力和操控能力,当然这与教师平时的学习与训练密切相关,也与教师基本功密切相关。所以,一线教师更需要加强平时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自己,从而发展学生。: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自然界里的生物群落,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相互依存,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中组成动态平衡系统,叫生态系统。
2、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对草原上生态平衡的关系和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对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沙尘暴的危害”资料 教学过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反思
《维护生态平衡》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8课。本节课基本上按教学计划完成。在学生研究“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基本上能展开讨论,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本课主要收获: 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什么是沙尘暴及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的危害。
了解到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为家乡献良策”活动较大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改进之处:
可补充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
可多放手让学生有机会拓展自己。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果实和种子的结构适应于繁殖的特性
果实是由开花植物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果皮三层,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 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果皮负责在 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娇弱而未成熟的种子,并在种子发育完全后协助其传播。、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 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 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 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风仙花、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这一类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荚里面的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
自体传播种子的散播距离有限,但部分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动物传播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粘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钩刺等。像苍耳,它的果实和油菜的果实明显不同,除外形、大小不同之外,更加显著的是苍耳的果实外表上布满了带钩的刺。具有类似结构的还有鬼针草、蒺藜等的果实。因此,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动物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当动物在吃它们的果实时,无意中就帮助这些植物传播了种子。
篇六:《做一个生态瓶》教学案例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案例
柳江县壮校附小 韦仕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
1、师:(师生问好)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走进自然,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可爱的池塘。
2、欣赏录像。像这样的池塘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吗?在我们的池塘中,有哪些水生的生物?(小鱼、田螺 蝌蚪 水草??)除了这些水生的生物之外,还有哪些?(小石子、泥、沙子、水)
评析:
1、这个问题就隐含地帮助、指导学生从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去关注、考虑像池塘这样一个生态群落的组成成分。
2、把动物写在了第一行,把水草写在了第二行,把非生物写在了第三行,目的是把生物和非生物,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分别罗列。为学生成功制作一个生态瓶编好的制作提纲。
3、如果池塘中的水草要生活下去,需要些什么?(泥土 水分 鱼儿 水里的动物把植物的种子埋在土里,还需要阳光、沙子)
4、水草生活在这里,对池塘里的动物有帮助吗?(氧气、栖息的环境、食物、动物避难所)
评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认识了在一个生态群落中植物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明白了做一个生态瓶的要素以及背后的原因。
5、这些植物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就像生活在一个家一样,相互依存在一起,那大家想不想来观察一下,做一个缩小的池塘——做一个生态瓶(板书课题)
二、实验展开
1、做一个生态瓶,你觉得我们需要考虑一些什么?
(1)要有鱼儿、水草、还要有一个大的瓶子(教师出示即将使用的瓶子)
(2)适当泥和水
评析:强调“适当”。(3)适当的小石子
4、我觉得尽可能模拟出自然界的环境,并注意每个生态瓶里鱼儿、水草、泥土的比例。
评析:注意到一个比例的问题,因为生态瓶中各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是一个直接影响到生态瓶质量的问题,是一个学生不容易把握的问题。
2、那这样,刚才其实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为了把这个生态瓶做成功,让我们先把这个计划画下来,(投影记录单)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做?准备放那些生物?非生物是哪些?制作方式是怎样的?并吧你们要制作的生态瓶画下来,等会儿交流。拿到记录单的小组可以开始了。
生态瓶建造方案设计记录表
组长 成员 日期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领取记录单,小组讨论、记录。师巡回指导。
(1)大鱼还是小鱼,鱼的数量
(2)水草的数量 你觉得可以加几根就写几个
(3)小石子 你觉得可以写占油桶的几分之几 多高 几厘米
(4)水加多少厘米?
4、指名学生组
(一)上台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向其他小组做介绍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
(1)我不同意把吧生态瓶的盖子盖上,这样会没有氧气的。
(2)水草太多,影响鱼儿生活的空间。??
5、师:那金鱼、蝌蚪、田螺的数量呢?你们有意见吗?而且金鱼到底是怎样的金鱼也没有说清。
6、学生组(2)??学生都在水草的数量上纠缠。
7、学生组(3)(“呆会儿,做了之后就知道了”)
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组刚才说先放水草再放鱼,为什么不是先放鱼后放水草呢?
(学生:先放鱼的话,在放水草时会让鱼儿受惊;教师:鱼儿需要氧气,先放水草就可以为鱼儿提供氧气,让鱼儿生活得更好)
8、师:刚才几个小组都出现了过分拥挤的问题,那么现在请你们先修改一下自己的实验记录单。
9、学生修改。
10、师要求按计划制作生态瓶,师介绍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需来取。并提出制作生态瓶时的注意点(演示倒水的方式)。(水草种植顺序)
11、学生领取材料,制作生态瓶。
三、总结延伸
1、整理器材。
2、展示生态瓶,说说自己小组的生态瓶做得怎么样?
3、生态瓶已经做好了,那我们怎么来管理生态瓶?观察生态瓶呢? 课后评析:
这个班级的学生是非常优秀,孩子们的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很强,能积极参与,气氛非常活跃。课的结构也比较合理,能让学生从大自然到实验室,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从讨论设计到动手实践等等,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篇七:《做一个生态瓶》的课后随笔 《做一个生态瓶》的课后随笔
陈佳斌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准备材料很感兴趣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3月7日,我布置了学生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我为四大组的学生提供了6个网兜。对学生强调了一些安全问题。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上午布置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领学生去抓水生小动物了。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买来了金鱼、卵石等。这样的区别是这些学生失去了一次仔细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情况的机会。学生的安全问题使我很担心。因为布置这个任务带来任何一点差错都会给学校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希望科学课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不然老师不敢布置这些是必须的却又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活动。对上好科学课有很大的阻力。
(二)生态瓶生物很和谐
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基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安逸,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这些小生命不知能够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开始我担心学生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不仅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有的组找来了很多的蝌蚪。经过学生制作以后,发现有的组还很有经验。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学生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
(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
建造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全
封闭型的生态瓶制作,因为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真正的生态瓶是要全封闭的,有的学生还对制作全封闭型的生态瓶感兴趣。我就在课外与学生制作了全封闭型的生态,还选择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比较开放型的生态瓶与封闭型的生态瓶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对老师来说,做一个投入型的教师最要紧。但是,同样一节课,投入与不投入区别很大。如果投入了,还要冒学生安全问题的风险,这是很多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很多科学教师不敢让学生去捉鱼和虾等水生小动物。他们怕万一出了什么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的名誉。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学生对生态瓶感兴趣了,能够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至于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生态瓶的好坏,这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我想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就是学生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有机会去研究这样的课题。2007年3月19日
篇八:(教案)做一个生态瓶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2)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2.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态瓶中放置生物的情况,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池塘的图片;水;托盘;小铲子;鹅软石;泥沙;标签纸。
2.学生准备:做生态瓶需要的容器(洗净的大可乐瓶或色拉油桶);适合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鱼、虾、乌龟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一节课中,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蔷薇花丛,清楚的知道了蔷薇花丛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水田中的食物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这节课呢,就让我们用研究蔷薇花丛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池塘.首先请各位同学观看大屏幕。同时把书本翻到第14页,在这个池塘里边有哪些水生生物呢?
生:学生一一例举,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生物与非生物”。
师:这就是我们池塘中很多很多的生物。那我现在问一个小问题:我们池塘中的植物它们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水、阳光和空气、温度、泥土(植物长在泥土里面)、养分(养分从哪里来呢,泥土里来),鱼和动物的排泄物会为水草提供营养(水草的生长除了与许多水、阳光和空气、温度、泥土等非生物因素有关系,还与动物有关系)师:那水草对动物有没有帮助呢?
生:提供氧气、净水功能、食物、保护动物、栖息地
师:看来我们池塘里的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就像一个“家”一样对不对?
那么,池塘里生物间的食物链又是怎样的呢?
生:水草—>小鱼—>鸭子;荷花—>小鱼—>鸭子?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靠,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同学们可以例举一下,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生态系统呢? 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 师:没错,我们自然界中有很多很多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一块菜地,也可以是一个湖泊。
为了更好的观察自然界中的池塘生态系统,那今天这节课呢,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个生态瓶。
在做生态瓶之前,首先要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制作生态瓶的因素,你想要放哪些东西在你的生态瓶中呢?
生:植物、动物(动物怎么选择)、非生物(水、泥沙等),瓶子(大小需要控制)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多啊,已经很想尝试了啊。但是不要着急,我想先请大家填写一张“生态瓶建造方案设计记录表”,给大家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将这个表格完善起来。(说明选择该种植物或动物的理由)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大家交流一下。
生:数量的多少、种类的多少讨论,原因是什么?
讨论结束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但是我准备的东西还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同学们考虑的那么的周到。你们能够用上就用上,缺少的东西下课后在进行补充,好不好?现在有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有序的来领材料。
各个小组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好了生态瓶。但是生态瓶做好之后,后续的观察室非常重要的。书本第16页有一个观察活动记录表,到底这些动植物能不能适应我们给它们建造的这个“家”呢,这就需要我们每天的记录以及观察了。那今天我们的研究就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鱼、田螺、蝌蚪
水草、浮萍
浮游生物、微生物
水、泥沙、石头
池塘中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
六.教学反思
1.教学重难点偏移:对于池塘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未进行说明。
2.教学过程中对于全体学生未进行公平的关注,尤其是处于教室后面位置的学生,未给他们一定的发言机会。
3.上课过程中,教学语言要精简,以免影响上课进度。4.上课的纪律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