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瓶宝宝做游戏
小班语言、科学活动:
我和瓶宝宝一起玩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活动的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于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切实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助于生成的氛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到的各式瓶子种类繁多,他们非常喜欢去摆弄、玩耍,那么如何把握这一废旧物品的利用,生成一堂有趣的教育活动呢?根据《纲要》精神,联系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生成本堂《我和瓶宝宝一起玩》的活动。本活动注重了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重在让孩子在玩一玩、说一说的游戏氛围中,自然习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
2、认识瓶子的基本结构,丰富词语“转”“滚”,初步感知“1”和“许多”。
3、尝试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活动准备:
1.各式瓶子人均1个;
2..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玉米、赤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给瓶宝宝戴帽子
随地摆放瓶子和瓶盖
(1)师:小朋友,今天来了很多客人,你们瞧,它们是谁呀?(拿出瓶宝宝)生:瓶宝宝。
(2)师:你们看,这些瓶宝宝头上都少了什么呀? 生:盖子(帽子)。
师: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得乱七八糟,天气冷了,不戴帽子会生病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幼儿用小手旋瓶盖,引导同伴间互相帮助。)
二、和瓶宝宝一起玩
师:瓶宝宝说,戴上帽子真暖和,它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1、幼儿探索玩法,鼓励孩子(如滚,转,抛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瓶宝宝是怎么玩的”。(丰富词语:滚、转)
三、喂瓶宝宝吃豆豆。
师:听,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摇摇试试!(不会)老师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让我们把瓶盖拧开来看一看。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小豆豆)原来瓶宝宝喜欢吃小豆豆呀。教师喂小石头:“瓶宝宝,吃豆豆,一口一口吃豆豆。”
1、认识瓶子结构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引导幼儿认识瓶口、瓶身、瓶底:“我握住瓶身,将豆豆从瓶口喂进去,豆豆掉到了瓶底。”
2、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 引导幼儿说一颗一颗,然后说许多颗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规则讲解:请你们也来喂喂瓶宝宝,要一颗一颗的喂,慢慢的吃!
(2)幼儿给瓶宝宝喂豆豆,教师指导: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给他戴上,拧紧。
四、听瓶宝宝唱歌
1、幼儿随意摇瓶宝宝,感受声音。
师: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请幼儿一起摇。(幼儿随意摇摇)
2、听口令唱歌,感受不同的声音。师:瓶宝宝还会听着老师口令唱歌呢。
教师讲要求:下小雨啦,幼儿轻轻摇;下大雨啦,幼儿用力摇;下暴雨啦,幼儿使劲摇;雨停了,幼儿停止摇。老师先示范两遍。幼儿听口令摇,让瓶宝宝唱起歌来。反复几遍。
小结:瓶宝宝唱的真好听,现在我们都明白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五、送瓶宝宝回家
师:“天快黑了,瓶宝宝要回家睡觉了。”师幼一起收拾场地,活动结束。
第二篇:我和瓶宝宝做游戏教案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课题:我和瓶宝宝做游戏 活动班级:中一班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目标
1在与瓶宝宝玩各种游戏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与物的一一对应的能力和颜色匹配的能力
2听辨声音的大小表现歌曲的轻响,并正确控制对瓶子用力的大小
3乐于参与操作 游戏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活动准备
各种透明的瓶子 豆子 音乐《大猫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二)通过喂豆豆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数与物的意义对应的能力。
1老师瓶宝宝有几颗纽扣,让幼儿观察。2有没有纽扣比老师瓶宝宝纽扣多的瓶宝宝? 3原来今天的瓶宝宝身上纽扣最多的有五颗。4开始喂豆豆的游戏
(三)给瓶宝宝戴帽子,巩固幼儿对一些基本颜色的认识并学会匹配。
(四)听辨声音的大小表现歌曲轻响,并正确控制对瓶子用力的大小。
(五)送瓶宝宝回家
第三篇:小班活动:我和花生宝宝做游戏
我和花生宝宝做游戏(小班感知5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地里的花生陆续收获了,连续两周周一谈话活动中幼儿都非常兴奋地谈起双休日回老家帮奶奶拾花生的事,没参与活动的幼儿也听的非常认真。当幼儿说到妈妈用花生给我做了一个花生娃娃,可漂亮了,好多幼儿投去羡慕的目光。面对孩子的兴趣,我及时捕捉了这一信息,组织了系列有关花生的活动。如:美工活动《花生皮的粘贴》、科学活动《花生的用途》《花生如何长大》、社会实践活动《采摘花生》、语言活动《花生的故事》等等,本次活动《我和花生宝宝做游戏》是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之一,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孩子在对花生的数数、看看、比比、排排中,提高对数的感知能力,比较和观察能力。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数中感知5以内的数并了解简单的排序方法。
2、通过剥一剥、摆一摆、串一串提高幼儿动手能力,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对数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多种能力
3、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活动准备:
1、每人三个花生(大小不一);5以内的红花点卡若干;一头是圆的牙签每人两个;剥好的新花生米每组一小盆;带数字的餐盘每组一个。
2、录音机,轻音乐磁带一盘。幼儿已有知识和原有经验分析
1、幼儿能从1数到5。
2、幼儿有剥花生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3、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进行过食物和点卡的配对。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五指歌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学习五指歌,幼儿能按顺序数出1~5的数,复习数字1——5)
二、出示花生,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花生问,这是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花生宝宝)你猜里面有几个花生宝宝?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花生,每个花生里面都有可爱的花生宝宝。
(评析:让幼儿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行第一次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让幼儿剥花生,数一数花生宝宝,感知5以内的数量 教师提出要求:请每个幼儿剥剥,看看里面有什么?再数一数里面有几个花生宝宝?它们长得一样吗?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花生宝宝剥出来,一边剥一边数有几个花生宝宝。提问幼儿:你剥到了几个花生宝宝?
教师小结:花生里的花生宝宝有多有少,有的幼儿剥出了2个,有的剥出了3个,还有能干的孩子剥出了4个呢,而且它们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评析:幼儿兴趣盎然的剥花生,在剥的过程中,他们还自然地数起来。同时还和边上的幼儿比一比,我的花生宝宝大,你的花生宝宝小。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数的感知能力、比较和观察能力)
3、实物与点卡匹配
幼儿剥完花生后,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剥出了几个花生宝宝,并对幼儿说,花生宝宝都很可爱,我们奖励它们一些小花给宝宝吧,每个宝宝一朵,看一看,数一数,你剥出了几个宝宝,应该找有几朵小花的卡片送给它。
幼儿尝试用点卡表示实物数量。
如:幼儿说我有4个花生宝宝,送四朵小花给它。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给每个宝宝送一朵小花,宝宝一定会谢谢你们。
(评析:通过此环节使幼儿了解了实物与点卡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举例锻炼幼儿思维灵活性)
4、串花生串,通过串串进一步感知数量的同时,幼儿初步尝试有序排列。
请幼儿将剥好的花生宝宝一颗颗串起来,做成花生串,串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边串边数一数。(在一定时间内,看谁串得又快又好)你串了几个宝宝。速度快的幼儿做好一串还可以再做一串。幼儿串好后请幼儿说说谁串的好看?最多?谁串的不好看?为什么?
幼儿:这一串好看,宝宝上面的最小,下面的大,象糖葫芦。这一串不好看,串的很乱,大小不一。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整齐的有序的,你们是不是很想按有序的再串一串,老师将这些花生宝宝投放到活动区,我们在区域活动时按有序串好吗?
(评析:幼儿通过串串对数又进行了复习,通过评比幼儿初步感知了有序排列,此环节锻炼幼儿动手点数及有序排列的能力。)
5、相同数量归类
请幼儿将串好的串按多少放到一个托盘中,托盘中提前贴好了相应的数字。
(分析:次环节培养幼儿数与实物配对和归类的能力:)
6、游戏“三轮车”,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数字2、3、4个小朋友拉手,游戏反复进行。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在感知数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数数、亲身体验再次对数字进行复习,在这环节中,教师的设计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活动评析
通过幼儿的兴趣,生成此次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然感知5以内的数。
1、教师要时常关注幼儿并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次活动《我和花生宝宝做游戏》就是这样产生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和喜欢花生,我们开展了一次有关的讨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2、充分利用身边材料,方便实用
科学的目标要求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本活动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喜欢的东西作为教具,幼儿操作起来方便,而且不需小心教具被损坏,幼儿操作起来放心。幼儿在对花生的数数、看看、比比、排排中,提高对数的感知能力,比较和观察能力。从操作材料来看,好的材料不一定是精致豪华的,有时幼儿在使用简单的材料时更能尽兴的“玩”,减少了幼儿的顾虑,更有利于积极操作。
3、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运用了幼儿动手拨开花生再将花生宝宝串起来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对幼儿的手部肌肉得以很好的锻炼.如:在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时,我没有让幼儿死记硬背,而是发给幼儿大小不同的花生宝宝,让幼儿在剥的过程中数数剥到了几个宝宝,在用串的形式让幼儿练习,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很自然的掌握5以内的数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排序能力,锻炼了幼儿手部及手指的小肌肉,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篇:《我和球宝宝做游戏》教学反思的
一、活动选材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
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滚球乐趣。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手臂肌肉的力量,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以游戏情节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滚接球的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幼儿能主动探索球的各种玩法,练习持物滚球的技能
2、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萌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三、活动效果围绕活动目标
我将活动分成了三个部分,即导入部分,幼儿自由玩球部分,我和球宝宝做游戏高潮部分。层次十分清晰,一环扣一环。一开始我以玩皮球大赛的形式导入,立刻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纷纷回答我说:“我是玩皮球大王。”引出活动主题。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自由玩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们发现了很多与球一起玩的方法。之后又以引导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玩皮球,孩子们能用一些辅助材料来玩球,兴致更加高涨。最后在结束部分。我又设计了“快乐滚球”的环节,让孩子们进行持物滚球的比赛,引起了活动的又一次高潮。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很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今天玩的真开心。”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四、活动中的不足与改进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活动难点不突出,我提供的辅助材料过多,导致活动的时间比较长,我觉得游戏活动应该是很轻松的,所以没有限制孩子的场地,让他们自由围在老师身边。可忽略了在后面的孩子,他们可能看不到我。可考虑让孩子围成半圆。
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第五篇:我和树叶做游戏
我和树叶做游戏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大树上的树叶一片片的落了下来,小朋友们在活动时都喜欢拿这些树叶来玩,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活动:我和树叶做游戏。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并且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活动目地:
1、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能大胆进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笔、胶水或双面胶、白板纸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音乐录音带;录音机;幼儿画册。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2、通过游戏使小朋友们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四、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拼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请幼儿打开画册,看看画册里由树叶拼贴的叶子画,我们可以根据叶子的不同形态及不同的颜色把他们拼贴在一起组成漂亮的叶子画,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幼儿动手做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根据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拼贴,幼儿之间可以合作进行。
3、展示幼儿作品,对有想像力的幼儿给予表扬。活动延伸:
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通过孩子们喜欢玩树叶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自然场地,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叶。孩子们从课堂中来到大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更容易引起幼儿兴趣。部分孩子其实在与同伴交流时就已经发现了叶子的很多常识,如:孩子们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也就是叶胫。
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拾的同时就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这时候老师则是作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在这个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如:苏博研小朋友,她拿着一大把叶子的叶柄,叶子散开得很像一朵花,她还将这地花作礼物送给我做礼物,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个环节,幼儿能积极的随音乐来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恰好,这天有一点点的风,树上的树叶随风飘落,幼儿能跟好的随音乐来模仿飘落的树叶。
第四个环节,我班是第一次制作叶子画,孩子们都觉得稀奇有趣,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捡回的叶子跃跃欲试,使得整个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别开生面的高潮。
整个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这整个活动有新鲜感,我之前并没有做任何铺垫,再加上这次活动的场地太广,导致场面有点乱,不过幸好到第三个环节时孩子们都已经能够安静地作画。
最后,说说我优点和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吧。我认为,这次活动,我的选材比较新颖,设计较大胆,能利用园内场地,从教室教学转而到大自然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活动准备仓促,不够充分。其次、场地中由于怕孩子乱,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时间较短,这时可以让孩子们坐下来慢慢仔细观察更好,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识经验的准备,使得孩子作画时虽然非常有兴趣但作业情况只有一部分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都能增长一定经验,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为日后的借鉴,也对自己是一个促进。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改进,从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