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咕咚 教案设计2
咕 咚 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 在森林里住着一位可爱的一只小兔子,他和朋友们正在开音乐会呢,听 这是什么声音......呱呱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嗡嗡嗡,嗡嗡嗡。生:蜜蜂飞
哗哗哗,哗哗哗。生:大雨下
听!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声音?生:咕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读了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4.让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2.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猜读他的读音。
出示: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师强调:
(1)翘舌音:熟shú。(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生字宝宝把帽子去了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读了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咕 咚 吓 拦 领(生:都是形声字,而且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5..生字宝宝把他的词语朋友请来了,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和小青蛙来闯关,读词组。6.出示句子:词语躲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正好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渡:小朋友们太棒了,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其实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请看大屏幕。(出示4幅图),谁来说说每幅图上说的是说是什么?(学生说)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给它们排排序。看看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自然段呢?
2.出示填空:全文共有(7)自然段,讲了(兔子)听了咕咚的声音,没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也跟着跑,只有(野牛)没跟着跑,帮助大家弄清了真相。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过渡:出示第一幅图:1.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2.出示: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这个句子比较长,听老师读。虽然中间没有标点,也要读出停顿。师:好请你来读,你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让我感受到这棵树,对,高高的。指导朗读。
2.正因为这棵树是高高的,所以木瓜掉进湖里,才发出(指课题)“咕咚”的声音。说明?对声音很大。好,请你读读这个词。还不够大,你再读。假如你听到这种声音,会怎么做?兔子呢?
3.请读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兔子的话:指名朗读。谁给他一点朗读的建议:你想提醒他,这是带感叹号的句子。请你来读。还不够可怕。谁在来读,真是可怕极了。你有没有遇到可怕的事?(是呀,这样的事情当然可怕。)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读)发自内心的恐惧就是“怕”呀,所以它是,对竖心旁。你能记住这个字吗?伸出手,我们把“怕”写空中。板书:怕
4.正因为他觉得可怕,所以它——对,拔腿就跑,还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板书:一边……一边……
5.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吗?
6.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下。
五、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这咕咚的声音多可怕呀!兔子拔腿就跑,带的大家都跟着跑起来。(出示第二幅图)就连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了(大象)象是本课生字,你如何记住他呢?你来说,猜字谜: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你真了不起!用猜字谜方式记字。
2.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的演变过程。
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字,请看,出示
3.请你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说说怎样写好它。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4.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5.课文中还有一个撇画多的字,对是——家。你又怎样记住他?——在古代,宝盖头是房子的意思,下面这个字读“豕”是猪的意思,有住的,有吃的就是家,指导写家。
6.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7.学生展示、师生评议。8.再写一个。
六、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借助图画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那么这篇课文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借助图画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咕 咚 象 羊 家
怕
一边……一边……
第二篇:20咕咚 教案设计
咕 咚 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 小朋友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他是谁呢?(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他和朋友们正在开音乐会呢,听 这是什么声音......呱呱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嗡嗡嗡,嗡嗡嗡。生:蜜蜂飞
哗哗哗,哗哗哗。生:大雨下 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吗?
听!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声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大家看小兔子听到这声音时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让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6.生字宝宝把他的词语朋友请来了,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和小青蛙来闯关,读词组。指导理解“热闹”,并练习说话。
7.词语宝宝们有躲进课文中,你还会读吗?生读课文。8.出示句子:
(1)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2)正好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过渡:小朋友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请小朋友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咕咚”到底是什么?课文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都是谁?读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位代表汇报。
2.生汇报。(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一)渲染气氛
1.以读代讲学第一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师:咕咚(轻)是吗? 生:不对。师:为什么? 生:理由:
(1)因 我 得木瓜成熟了,会很重,所以掉下来的声音会很响。(2)因 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很重。
3.你真会思考,指导朗读。(反复练读:还不够高,还不够重...(二)扶着学第二自然段
1.小兔子听到这么大的动静,会有什么反应呢?在第二自然段中找。读 出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是呀,小兔子吓得都—学生接:拔腿就跑。
3.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兔子的害怕读出来 ?指名读。4.还有同学补充吗?兔子除了逃跑,他还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5.圈动词:小朋友,你能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吗? 用笔将它圈出来。(“跑”“叫”)
6.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想象着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害怕的样子。7.再读,谁再来试一试,读出可怕极了。8.是呀,课文文就是用一个词语将两个动词连在了一起。(出示 :一边……一边……)板书:一边……一边……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吗?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生字宝宝都想大家了,赶快来打声招呼吧!1.出示:吓 怕 跟 都 家 羊 象 指名读
2.观察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如何记他们呢?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④组词,说话。
(2)象 羊
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5.范写,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书写
6.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7.学生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 “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6.用生字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板书设计 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第三篇:教案设计2
怎样的水可以运(小班)活动目标
1、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玩水工具若干,单反数码相机,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揭去遮盖物,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好吗?卷起袖子,我们一起来玩吧!(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拿块毛巾,擦干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教师动作示范,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学习说完整的话,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引导孩子猜测,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喜欢模仿和跟风,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请你们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并将工具分类,提升总结经验
师(播放照片)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即时情景,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学习说完整的话,“××能运水”或“××不能运水,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或不能够)运水的东西的家。请你把它送回家。(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请你想一想、试一试。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到家里再找找看,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延伸
1、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能运水的工具,并探究变更的方法,使部分不能运水的工具能运水。
2、如果孩子们意犹未尽,提出了继续玩的要求,可组织孩子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距离运水。例如让孩子将水运往室外,使孩子的学习经验得以运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乐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解放了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身体力行,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价值”,就是“结果”。
此外,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总结提升经验,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肖菊红)
种花(小班)一.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二.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讨论活动
1.导入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认识花园
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
1.认识标记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
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评价: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以“一份神秘的礼物”来紧紧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当他们打开礼盒,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花都兴奋不已,我就设计了让幼儿尽情讨论的环节。不仅让幼儿与伙伴之间有了交往,还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大家都收到了这么多花,该怎么办呢?”为了让幼儿有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我就设计了种花的这种形式。
整个活动环节都环环相扣,有联系性,幼儿之间有了比较好的交流,师幼能够互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以及观察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体验了种花的乐趣,大部分幼儿能根据颜色、点数对应种花,有少数幼儿由于事先没有观察花的数量就直接种花而出现了不能和点数对应的现象以及颜色弄错的现象,在小朋友赏花时发现了,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
叭叭叭车来了(小班)活动目标:初步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车辆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声音,并模访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尝试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车(公交车、骄车、自行车)的图片及录音
儿歌:车轮骨碌碌 一张印有各种车的图片、一支笔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
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利用谈话的内容引导幼儿说出几种常见的车 1. 介绍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 如果是坐车来,说说坐的是什么车。
3.谈论车子怎么跑得快。车身下都装着什么。
师小结:噢原来啊小朋友们都是做不同的车来的呀有公交车、有轿车、有自行车
二、基本部分
1. 帮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车的声音
老师先放出公交车喇叭的声音让小朋友们听听猜一猜 生答:是公交车
师说:对是公交车然后将公交车的图片挂在墙上
师继续播放骄车喇叭的声音让有小朋友们猜
生答:是公车、小骄车 师说:请小朋友们再听一次然后再放一遍 师说:对是小骄车
然后将小骄车的图片挂在墙上
师继续播放自行车的喇叭声音让小朋友们猜
生答:是自行车
师夸小朋友们耳朵真灵可以听出是自行车的声音并将自行车的图片挂在墙上
师总结:原来公交车的喇叭发出声音是叭叭叭、小骄车发出的声音是嘀嘀嘀,自行车发出的声音是叮铃铃。
师:请小朋友们模访一下做个游戏,老师说公交车小朋友们就发出叭叭叭的声音,老师说小骄车就发出嘀嘀嘀的声音,自车行就发出叮铃铃的声音重复两三遍 2. 了解三种车子的外形特征
老师:小朋友们刚才啊我们知道了公交车、骄车、自行车的喇叭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片看一下他们的外形一样吗?生回答:不一样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告诉一下老师有哪些地方不同?(颜色、大小、车身上有什么、车的用途来回答
师小结:对了原来公交车是大大的长长的高高的有4个轮子、2个大的车门
小骄车是小小的矮矮的有4个轮子有4个车门
自行车是2个轮子没有车门的
删选游戏:请小朋友找出自己图纸上每排上不属于同类车的是哪辆把他用笔圈出来老师巡视
1.学念儿歌
欣赏儿歌车轮骨碌骨碌转
说一说儿歌里出现的是什么车,发出怎样的声音。
老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边绕着椅子行驶边念儿歌
请幼儿跟着老师念几遍后,老师做停车状说幼儿园到了。
三、延伸活动:请小朋友们回去看一下身边还有哪些车子他们是什么样的?
认识苹果(小班)
活动目标:
1、能区分颜色和大小,知道苹果的组成2、品尝苹果,感知苹果的味道 活动准备:
竹篮、苹果若干(黄焦、蛇果、红富士、国光)、布一块、水果刀一把盘子若干、抱一抱的音乐
苹果图片、切好的苹果若干份(三种不同的苹果切开后的数量同小朋友的数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拿着盖着布的竹篮请每个小朋友都摸一摸,摸完后告诉老师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名称
二、基部部分
1、区分苹果的颜色、大小
师:现在啊小朋友们每人都拿了一个什么呀?
生:苹果
师: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
生:红的(举起来看看)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嘛?
生:黄的、绿的等等(举起来看看)
师总结:苹果的颜色原来不同有红的、绿的和黄的
师:那我们噢现在就来为自己的苹果找一下好朋友好吗?
听指令:找朋友
放《抱一抱》的音乐,幼儿边听边自由走动寻找自己同色的朋友,音乐停后,朋友互相抱一抱。
师:小朋友再看看苹果除了颜色不同以外还有哪里不同,老师拿起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引导小朋友说出有大小的区别
师:现在啊我们再来玩一次找朋友的游戏这次啊我们要按大小来找朋友噢
放《抱一抱》的音乐,幼儿边听边自由走动寻找自己同大小的朋友,音乐停后,朋友互相抱一抱。师总结:原来苹果除了颜色不同以外大小也不一样 2.知道苹果的组成
师:现在啊我们来看看苹果噢有哪些东西组成
师:放苹果的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苹果除了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外还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生:长的一个黑黑的杆子屁股小面还有一个凹进去的孔
师:夸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原来啊苹果的头上长了一个细细的黑杆子,小面还有一个凹进去的孔那小朋友们知道里面的肉肉是什么颜色的吗?除了果肉外还有什么吗?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一下
师:现在老师就把苹果切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噢请小朋友回答
师:小结:原来里面有白白的果肉,苹果核里有黑黑的籽,老师问:籽可以吃吗?生答:不可以 3.品尝苹果
师:现在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吃一下各种苹果来尝一尝不同颜色的水果吃起来味道一样吗? 老师发4种不同的苹果给每味小朋友尝一下让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吃到的味道和感觉。
师总结:原来不同品种的苹果味道是不同的红的苹果是脆甜的,黄的苹果是甜的,绿的苹果是脆甜的。
三、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苹果知道了苹果有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及他们的味道回家后我们看看别的水果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吃上去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妈妈我爱你(小班)
活动目的:
1、跟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2、尝试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大红花人手一朵、PPT妈妈照片及妈妈关心宝宝的一些照片、录音
活动内容:
一、导入(照片导入)
师:播放妈妈的照片,让每个幼儿都来找一下妈妈,介绍一下妈妈的名字
二、基本部分
1.体验妈妈爱宝宝的情感
师提问:你们的妈妈对你们好吗?生答: 好,师: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妈妈,能说说妈妈好在哪里吗?
(幼儿根据实际经验来回答问题)老师放一些照片来引导孩子总结一些妈妈爱我们的表现
师: 夸小朋友噢原来啊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都很爱我们的宝宝的噢,那现在小朋友来听听是谁的声音噢(播放妈妈说的一些爱孩子的简单话语的录音)师(提问):小朋友是谁在说话呀?小朋友答(妈妈),师:恩原来啊是妈妈在和小朋友说话呀,妈妈说了什么呀?小朋友说(妈妈爱宝宝)师小结: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真好真关心,那我们怎么对妈妈好? “红花送给好妈妈”,唱唱好听的歌。
2.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播放歌曲,让幼儿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一遍 生:说说小朋友是怎么关心妈妈的 自由讨论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关心妈妈的 3.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1.再听歌曲2-3遍 2.边跟读歌词边做动作
我的好妈妈”(听听、唱唱、简单的跟着老师做些动作),激发幼儿情感兴趣。
师总结:今天啊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我的好妈妈这首歌学会了怎样关心和爱妈妈那今天回家呀一定把老师发给小朋友的小红花送给妈妈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一下告诉妈妈你们很爱她。最后和老师一起学说一句话:“妈妈我爱你”
三、交流延伸部分:小朋友的爸爸也很爱自己的,看看爸爸平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哦。
大家一起玩(小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
2.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3.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活动准备:
挂图、磁带、录音机、积木、玩具轮胎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宝宝们,我们一起听音乐做动作吧,(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做各种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我们做动作真开心呀。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看兰兰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幼儿观看。
图
一、这个小朋友叫兰兰,你们看她在干什么?(搭积木),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兰兰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看下图。
图
二、兰兰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她快乐起来呢?(幼儿说自己的办法)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让我们看看兰兰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
三、小伙伴哄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兰兰听到小伙伴的道歉还生气么?对,不生气了。那后来会怎么样呢?宝宝们,你们猜一下?(幼儿自己说)下面我们看一下你们猜的对不对?
图
四、兰兰和小伙伴一起玩,真快乐呀!
2.老师提问:
你们觉得兰兰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大家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搭好的积木时,你该怎么办呢?(个别幼儿回答)对了,要说对不起,要向别人道歉,这样别人就不生气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呢?
3.幼儿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如发现一个人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和大家一起玩。
4.请小朋友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玩具的?大家一起玩快乐吗?大家一起玩玩具真快乐,以后大家有好吃的也要大家一块吃,现在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了,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全班幼儿站成圆圈,幼儿面向圆心,邀请者听音乐找朋友,被找到的朋友一定要告诉对方姓名。
放音带,老师充当邀请者找朋友,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充当邀请者找朋友。
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后,老师多请几名幼儿充当邀请者,以减少大部分幼儿等待的时间,让幼儿集体参与。
三、活动结束: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和好朋友手拉手一块出去做游戏吧。
第四篇: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0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年级 语文 鲁俊锋
【设计理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但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巧用图文、动画、音响、色彩,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元化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美丽的小路》文字多,篇幅长,有些句子含义深,难理解,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很难走进文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充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构成一种虚拟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对文本真切的感知,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揭题导入
1、师:小朋友们都很熟悉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你可曾留意过脚下的路什么样?
2、师:老师让学生描述小路,如路面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是花草树木,你觉得这条小路怎么样?
3、师:美丽的小路(板书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文本,认识生字
1、师:我们前面学过了前面几段,知道了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三个人物,他们是——(生回答)
师:那就快把书翻到。页吧!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标出自然段序号,别忘了标记生字。
2、(板书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师: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这几个字,自己先观察一下,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指导正确书写,学生描临。(重点)
3我们先来听听前面学过的几个段落?看你所读的汉字读准确了没有?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再边读边想: 教师范读,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6.分角色读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读完后比一比哪个同学扮演的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2)我们接着学习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思考:“这都怪我!”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指名说)教师相机进行引导。
(3)学生个人思考问题:鸭先生是怎样把美丽小路找回来的? 老师这儿有一张美丽的小路:我们一起来欣赏小路的美(道具准备:一张美丽的小路的图画)
⑴ 师:听说鸭先生非常能干,他把自己家门前的小路打扮得特别漂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小路美美的欣赏一番。
⑵ 师:小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提问)向我们介绍了这条美丽的小路?指名说(出示第1自然段)
⑶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词为修饰小路的词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再试着把它读好。(抓住“长长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板书)
{4} 师:是呀!这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这一路上都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还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似火的玫瑰、白如雪的梨花、还有黄如金的菊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多美的小路呀!小动物们路过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8、想象提问,请同学们构想小路的脏图,激发学生的联想:
⑴ 师:是啊,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 可是有一天,花儿不再鲜艳,草儿不再翠绿,小路也不再美丽。你们知道小路为什么哭吗?请你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帮我找找原因吧!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⑵ 师:读了这一部分,亲爱的动物朋友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表阅读感受)
⑶(课件出示小路被污染后的脏兮兮的画面)师:亲爱的动物朋友们,看到现在的小路,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小动物”觉得难过、伤心)
⑷ 师:那就请你们伤心地读读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句子“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指名读,齐读)
(5)这时候的小路,你来帮它取个名字,好吗?
(丑陋的小路,肮脏的小路,讨厌的小路,臭烘烘地小路,不洗澡的小路)师:亲爱的小动物们,现在你们从小路身上走过时你还高兴吗?
(生:不高兴!)
(6)师:小路无比伤心、难过,原来,大家不停地夸奖它,可现在呢?请你们赶快读读课文的第5、6、7、8这四段,看看小动物们的表现吧。读的时候还可以做动作。
① 师:兔姑娘,这次你看到我,是什么样子呀?说了什么?
生:(加动作读第7自然段)
② 师:现在的我变了样儿,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③ 师:请你带着很奇怪的语气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读好“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④ 师:鹿先生,你从我身上走过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
(生做捂鼻子状)
⑤ 师:我的主人,鸭先生,现在的我变了样儿,你不想说点什么吗?(生读7、8自然段)我变成这样,能全怪鸭先生吗?
(“小动物”根据生活体验,认识到自己也有错)
⑥ 师:你们真想把原来的小路找回来吗?
⑦ 师:鸭先生们,请你们把这种决心告诉其他的动物朋友吧!
(出示:“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鸭先生”大声齐读)
(7)师:谢谢鸭先生的决心,没过多久,小路又变得开心啦!(重贴笑脸图)是你们,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用自己的双手让小路回到了从前,请小声读读 第9自然段,看看你们为小路做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做动作。分别指名“小动物”说出自己为“小路”所做的事,边说边做动作)
师:我好开心啊!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快乐,可以吗?我们来分角色读读最后的3个自然段。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10~12自然段)
三、设计环保广告,言行教育
1、师:小朋友们,要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让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明白要爱护小路,你一定想为它做点什么吧?
2、师:刚才大家的想法和鸭先生想到一块儿去了,鸭先生也想设计一块广告牌,你能帮帮他们吗?(四人小组合作设计)
第五篇:中国建筑的特点教案设计0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 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
本文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一)
(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2、(三)至
(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3、(六)至
(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总结: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