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王利敏
学情分析: 《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诗歌形式,但诗歌涉及种族的平等与尊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熟悉,尤其对种族歧视缺乏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丰富学生认知。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录象(介绍世界人种的短片),丰富学生感知。
3、同学们,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例如,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国诗人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最美的花束。
4、指名读课题,指导把课题读得很美。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检查自学情况:请五名同学分节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板书生字:漆、冠。
除了说“漆黑的头发”,还能说漆黑的什么?引导学生用漆黑说句子。
“冠”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吗?学生给它注音组词。
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注意互相评价。
男女生合作读课文,男生朗读一、二节,女生朗读三、四节,第五节齐读。
(四)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觉得最美的花束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2、练习用句式说话,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评评:你最喜欢老师读的哪个地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四、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图上画着什么?生:图上画着一群孩子。师:很好,你说出了自己看到的,要是能说出你想到的,就更好了。
生: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孩,他们好象在唱歌。
师:有进步。
生:美国的、外国的和中国的小朋友手拉手地围在一起唱歌跳舞。
师:外国就包括美国,可以不用在重复美国,你能把刚才那句话再说一遍吗?
生:外国的和中国的小朋友手拉手地围在一起唱歌跳舞。
师:不错,马上改过来了,谁接着说?
生:图上画了黑人、白人小朋友在一起游戏,很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例如,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还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种人,卷曲黑发、黑眼睛的黑种人„„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向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国诗人就写了这样一首诗——最美的花束。
师:谁愿意读读课题?
生:朗读课题。
师:能读得更美些吗?生面带微笑,美美地朗读。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呢?
生:它为什么是最美的呢?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你们想读读这首诗吗?
(二)自学课文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
师:诗歌一共有五节,请五个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儿评一评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生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学课文,认识了哪些字?
生:漆黑的“漆”。
师:板书“漆”,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怎么写这个字。你发现漆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生:最后一笔是一点。学生书空写字。
师:课文中说漆黑的什么?
生:漆黑的头发。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也可以用“漆黑”形容?
生:漆黑的黑板。
生:漆黑的夜晚,什么也看不见。师:你能说一句话,不错。
生:漆黑的燕子。
师:燕子这么黑,主要是因为它的——羽毛都是黑的,怎么说,更合适?
生:漆黑的羽毛。
师:还有什么字是本课的生字呢?生:花冠的“冠”。
生:我知道它是一个多音字,一个是读第一声,还可以读第四声。
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用他们组词吗?生:多音字组词。
师: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生字,很多同学还想读读课文,对吗?
学生同桌读课文,可以同桌齐读,或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评。
男女生合作读课文。男生朗读一、二节,女生朗读三、四节,第五节齐读。
(三)理解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世界上有的人的眼睛是蓝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灰色的。
生:我知道世界上人们的头发颜色也不一样,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金色的。
生:世界上的人不管眼睛是什么颜色,都能看到太阳。
生:我知道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平等。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尊重与平等”,所以我知道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师:不错,你很会读书。
生:我读懂了最美的花束就是指全世界的小朋友。师:你从哪读懂的?
生:课文第五节写了:孩子们像鲜花一样漂亮,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淡,像最美的花束一样。因为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全世界的小朋友在一起就是最美的花束。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节,好吗?生朗读。
师:你们像鲜花一样漂亮,高兴吗?生:高兴。
师:那要读得——生:高兴、神气。
师:好,咱们再试试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明白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句式,咱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好吗?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漂亮。生: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亮晶晶。
生: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能看到美丽的太阳。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生:黑头发和金黄头发一样漂亮。
生:黑头发和金黄头发一样像花冠一样美丽。
生: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一样都是人。
生:美国小朋友、中国小朋友、法国小朋友都很可爱。
生:穷孩子和富孩子一样爱读书。生:穷孩子和富孩子一样爱读书。
师:看来你是个很爱读书的孩子。
生: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的小朋友都像鲜花一样美丽。
师:同学们,大家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但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师:老师想读读这首诗,好吗?请大家认真听,待会儿请你说说你最喜欢老师读哪个地方?(师范读,学生听得很投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最喜欢听老师读哪个地方?
生:老师,你最后一节读错了一个字,应该是颜色淡,你读成了浅。
师:谢谢你提醒我。
生:我最喜欢老师读第二节,“黄或蓝,灰或黑”读得很轻,很有感觉。
师:你也来读读,好吗?(学生朗读)
生:老师第四节读得很好,我好象能看到花园里的鲜花,很美丽。
生:老师,你第一节读得最好,我感觉眼睛很亮很亮,真有意思。„„
师:同学们也美美地读一读,好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段音乐,我们来配乐朗读吧!
《让世界充满爱》做背景音乐,学生朗读课文。下课。课后作业:收集表现各国儿童的生活状况的图片,以“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童年”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
种族平等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个话题,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关心国际时事,他又成为学生认识新的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学生了解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又听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的声音,有和平的呼唤,有痛苦的呻吟,有欢快的舞曲,有无声的哭泣。学生在充斥着歧视、等级的世界更深切地体会到尊重与平等的珍贵,愿世界永远充满爱!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愿望。诗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教学时,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美好愿望不容易理解,我要在课堂的叫许饿中多注重引导,及时点拨,发现学生思想活动的状态,更好的突破叫许饿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许多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领悟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扎实的做好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认的5个生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词句的训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美好愿望。
4.学习背诵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六一就要到了,有一些好朋友在一间漂亮的房子里庆祝节日,看……
课件演示:有一群不同颜色的眼睛,不同颜色头发的孩子在一起联欢。
猜猜他们从哪里来?那里什么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自己的联想。)
课件演示:猜到哪个小朋友,放大头像并注明来自国家。
2.他们有的来自富有的国家,也有的来自贫穷的国家,但是他们今天都平等的相聚在一起联欢,是多么的高兴!他们要和你们一起庆祝节日,你们愿意吗?
3.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今天,你们欢聚在一起,就是全世界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课件岩石:土中小朋友变成一朵朵花,扎成一束。
4.你能把“最美”的换个词语,使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从色彩图示入手,用学生感兴趣的鲜明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暗示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就像最美的花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联想空间,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同义词的训练,使学生不断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小组内读文
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把新发现告诉小组同学。(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新字)
想想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学生会联想到课件的演示,找到答案)
2.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冠”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组内交流中相互学习,优补差,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由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全文,找找哪节的内容有联系。
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所得。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把文章的结构,从这项练习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也能初步把握文章脉络。]
3.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喜欢的原因,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连好习惯,自由表达也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自我组织语言的能力,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
4.根据学生汇报不同部分,相应进行课文的理解,并引导读。
(1)汇报读第一部分(1、2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比喻句:把人们的眼睛比作星星亮晶晶。
训练:星星——亮晶晶太阳——()()——()
用“…像…一样…”说一句话。
(2)汇报读第二部分(3、4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花冠用来比喻什么?
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什么意思?
“各色各样的花,开满可爱的花园”怎样理解?
课件演示:照样子:各色各样——各()各()
试着按课文说一说:你的(),他的(),不管(),都是()。
背诵指导:记注重点词语和他们的大致顺序背诵会轻松一点!
[设计意图: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逐步理解课文铺好阶梯,培养学生连续思维的能力。]
(3)汇报读第三部分(5小节)并说明喜欢原因。
理解:比喻句:把孩子比作鲜花和花束。
孩子们是谁?课文中的你我他是谁?
作者为什么把这么多不同颜色眼睛和头发的孩子们比作花束?
作者有什么愿望?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升华。]
(4)小结:今天,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小朋友团结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上的所有孩子们都是平等的,理解作者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思维扩展
假如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同学或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回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道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反思】
种族平等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个话题,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关心国际时事,他有成为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学生了解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又听到了不同国家不同的声音,有和平的呼唤,有痛苦的呻吟,有欢快的舞曲,有无声的哭泣。学生在充斥着歧视,等级的世界更深切地体会到尊重与平等的珍贵。
本节课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我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能友好相处,没有歧视,使学生更能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从中受到情感的感悟、理的启迪。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的培养,从文本中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如自学识字的能力、比喻句的用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加以体现。
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关爱。通过孩子体验身边的生活与对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的关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开放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把课堂引向校外广阔的空间,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通过文本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让友爱的阳光洒向课堂,洒向孩子们的心田。
第三篇:《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学会与人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二、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
三、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学会与人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位新朋友,同学们想认识他们吗?(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播放视频,欣赏。
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小朋友,他们的皮肤、头发、眼睛等有什么特点?
2、师:正如同学们所看到的那样,在我们广大的世界上,生活着不同的人种,课前我们查找了有关世界人种的资料,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
(指名回答)
3、师:是啊,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课件出示三大人种)这些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就像是那最美的花束一样,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美国诗人艾迪斯·西格尔的诗歌——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诗歌,要求:给诗歌标上小节序号,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自读反馈:说一说诗歌共有几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朗读,我们知道“最美的花束”指的是(孩子们)。(板书)
3、师:那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不懂的字词要向同学请教呢?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觉得文中有哪些生字在读音或写法上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请拿出生字卡片,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
同桌互相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4、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教教这些字、词?学生拿字卡上台领读,提醒同学注意生字词语要点,教师相机点拔。掌握以下词语:亮晶晶、颜色、睁开、花冠、深浅、淡淡、漆黑、各色各样。知道 “冠”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齐读,积累词语。
5、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下面咱们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诗歌中,再来读读诗歌吧。
指名读第一、二小节,领读第三小节,指名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并评议,指导学生流利、初具感情地朗读诗歌。
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像 “太阳”的“阳”要读轻声,“漂亮”的“亮”也应读轻声。
(三)再读诗歌,品读感悟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更加喜欢上了这首诗歌,同学们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在你最喜欢的小节旁做上记号,读给同桌听,并把你喜欢的原因及感受告诉同桌。
1、学生自主品读。
2、交流汇报,品悟诗歌。教师相机板书。
如读一、二小节
师:你们从这两个小节里还读懂了什么?
人的眼睛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像我们黄种人,眼睛就是黑的,而白种人眼睛有的是黄的,有的是蓝的,还有的是灰的。但尽管每个人眼睛颜色不同,但它们都像星星一样亮晶晶,都一样能看到太阳。试一试把“黄或蓝,灰或黑,到底有什么两样?”改为陈述句。
师:当睁开眼睛看到太阳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小节。
生读生评。
读第三小节
师:“花冠”什么意思?这里的“花冠”指的是什么?
师:谁能像课文这样也用“不管……都……”说一句话?
师小结:尽管头发的颜色不同,但都一样是漂亮的花冠。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你能不能读一读?(生评)
读第四小节
师:从这一小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
师小结:是啊,各色各样的花儿,开满可爱的花园意思就是不同肤色的孩子就像五颜六色的鲜花,遍布世界各地。
出示第五小节。
师:最美的花束指的是什么?
师:为什么说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
师小结: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园中的不同颜色的花朵,合在一起就像最美的花束。
3、指导朗读,引读诗歌。女生读一、二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师生齐读第四、五小节。(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明白了诗歌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吗?(全世界的小朋友)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论眼睛、头发颜色怎样,肤色怎样,全世界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互相尊重!(板书)
(四)拓展训练,情感升华
1、拓展训练:
老师想说,全世界的小朋友,人人平等,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明亮。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能不能围绕诗歌内容或结合学了诗歌的体会根据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2、讨论:诗歌中的“花”、“花束”、“花园”分别指的是什么?(写法学习)
3、拓展延伸:
师:我们班33名同学,每一位都是一朵漂亮的鲜花,组在一起就是一束最美的花束。我们应该怎样相处?学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可是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比如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黑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他们住在贫困、破旧的黑人区,黑人孩子甚至很少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诗人在这里发出了呼吁,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吧,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爱。
师: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中,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我们对平等,对尊重的期盼,能背诵下来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1、同学们,不论眼睛、头发颜色怎样,不论什么肤色,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我们共同沐浴在这同一片阳光下,我们就是这最美的花束!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吧!
2、课后请大家工整地抄写课后生字,并收集表现各国儿童的生活状况的图片,以“同在蓝天下”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第四篇:《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2
《最美的花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意,体会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虽然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不同,但是都像最美丽的花束一样。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的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现象最美的花束,从而告诉孩子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花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想看吗?谁能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美吗?就是这样的一幅画,美国诗人写了一首特别优美的诗,表达自己对花的情感,题目是《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课题,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得最美,体现在那个词上(读两遍)
2、从题目中你想到什么?能不能告诉老师?
三、初读课文
过渡想知道答案让我们读读诗歌,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的,1、学生轻声地读
2、齐读
四、拼读课文
1、学习课文1、2小节
①谁愿意展示以下自己的朗读水平,给大家读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颜色?
②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③课件出示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④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那些词应该重音读)⑤齐读1、2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过渡:
1、2小节写了孩子的眼睛,那么我们看第三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头发)(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3)课件出示()和()一样(4)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5)再齐读课文。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为什么?(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过渡: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你都知道都有哪些?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1)谁能用最美 的语言给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2)交流
(3)汇报(老师相机把孩子图覆盖在花图上)
(4)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你们高兴吗?怎样读呢?
五、再读课文
同学们要想模仿得像,要想评议得住,就要把书读进我们的心里去,就要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里去,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花的美丽,语言的优美。
六、总结
1、请同学们看看图上都有那些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课文中 “你”、“我”、“ 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七、拓展 1、2008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正在整装待发,来到我们中国北京,你想给他们说上什么话?(课件出示想说的话,请同学们读一读,选一句说给他们)
2、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每位都是漂亮的鲜花,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束最美丽的鲜花。
同学们你们班有没有在学习上最困难的同学或残疾的孩子吗?你们平时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今后如何对待他们?
4、课件出示诗歌《太阳是大家的》读一读
八、总结
1、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出示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生长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要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2、边看图边总结
同学们,尽管大家肤色不同,但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生活中与所有的人互相尊重,平等互助,世界将因我们更美丽。
九、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世界各国的孩子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薛林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谦逊、尊敬师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认识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板书:孔子。(子的读音3声,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师: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指名生介绍)
师:看!这就是孔子的画像,(投影出示孔子画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中国人民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的课文要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课题(生说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拜师。)“拜”字的右边是4道横,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相距 止境 长进 敬重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用红色标注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谁来读一读,(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分别范写:尘、迎。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1遍。
三、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这个问题;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来读读课文?(请4名同学,每人读1段)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学习课文第一段
4、师:那谁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标注 :渊博、远近闻名)这里有2个词语,我们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5、理解:远近闻名
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从远近闻名看出)。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7、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生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四段,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品德,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教学过程:学习第二段
8、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同学们用笔画一画,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出示地图)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出示:不畏艰辛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这个句子中特别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9、师: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11、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去,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读读,读出孔子不畏艰辛的拜师的决心。
13、接着读后面的部分。
14、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画像及资料)
15、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的师呢?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什么印象?(生说,板书 谦逊有礼)
16、老子知道孔子要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迎候)
17、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让3个生读)。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18、(出示说的话,表演读),掌声鼓励。重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出示:学无止境
(2)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生: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19、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20、听了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生说)
学习第三段
21、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的?
生朗读此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随时请教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那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板书:毫无保留
22、现在你一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生说)师出示他们特点的课件课件。
23、出示对联。
24、再深情地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升华
1、师;课文读到这里,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深深印进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板书:敬重
2、穿越时空,此时孔子、老子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我想对您说„„)
3、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向他们学习,把他们记在心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4同学们,今天这么多家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他的名言,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出示名言)
五.课下作业;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赶紧写一些吧!
《孔子拜师》说课稿
薛林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 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 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 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 清晰。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三、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 ,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围绕中心 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 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 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 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 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 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