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

桐城市嬉子湖镇曹岗小学

王 琼

阅读内容:《我们上路了》 阅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体会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带不同感情读课题,为后面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打下铺垫。】

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许多美景。绿树、轻风、红旗”……

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地读,读出意境美。)

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板书:“上路品美”。)

2.诗歌第二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但他们有心理准备。”

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

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板书:“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读“我们的脚步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

⑸句式练习:“也许……也许……也许……”

(师: 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吗?试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

3.诗歌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⑵小组合作自学。

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挑战风雨”)

⑷指导书写“售”。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

1.配乐朗读诗歌。

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空话”。)

3.指导朗读。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

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

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

四、拓展交流。

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总结结题。

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第二篇: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课题

1、读书与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书与我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读书是为了运用的道理。

2、实践体验运用的方法,培养多种阅读本领。课前准备 资料 图书

步骤

一、学习名言

1、出示名人名言,说说其中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学生说出名言的意思,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读书都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一、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生

二、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生

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3小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说明了读书与运用的关系,我们只有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们的学习,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

二、了解关系 指导方法

⒈组织学生说说你的生活和学习中哪些需要用读书来解决的?小组交流、。⒉让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3、小结,①学习参考书指导我们学习;②读优秀作文可借鉴别人的经验;③读烹饪书可改善生活。„„

三、出示资料实践练习。

让学生阅读有关“胡萝卜怎么吃最有营养”的资料,限时5分钟介绍给大家。看看你从材料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学生读资料。

2、交流。

四、从课外书中选择一篇你喜欢的书来读,看看你可以从书中得到哪些收获?

1、学生读课外书。

2、交流自己的收获。

3、写读书笔记。

2、小结:今天知道了读书与运用的关系,经历了一次应急读书,体会了读书带来的好处,今后我们一定要做到读书不忘运用。

胡萝卜怎么吃最有营养

胡萝卜营养丰富。有治疗夜盲症、保护呼吸道和促进儿童生长等功能。此外还含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生食或熟食均可,还可腌制、酱制、制干或作饲料。胡萝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但如烹调不当或搭配不当,可影响其营养素的吸收。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

胡萝卜可以预防疾病。胡萝卜炒蛋,可助预防卵巢癌。

家常菜胡萝卜炒蛋做法:胡萝卜切丝,葱切葱花。鸡蛋加少许盐,打匀。锅中放油,稍稍多一些,放入胡萝卜丝轻轻拌炒,这时候锅里的油就会变的胡萝卜色。将胡萝卜盛出,油一半盛出,一半留在锅中,放入鸡蛋液。鸡蛋开始成形立即放入胡萝卜丝,拌炒,撒葱花。将剩余的一半胡萝卜油倒入即可。

胡萝卜可以健康减肥。胡萝卜瘦身最给力,水煮胡萝卜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水煮胡萝卜的做法:

1、把胡萝卜洗净、切片。

2、在锅中倒入两碗水,然后放入胡萝卜片以中火煮到胡萝卜片变软为止。瘦身吃法:每天早上空腹将胡萝卜连汤一起喝下去,中饭和晚饭照常吃。如果要继续减肥,隔一个星期再服用,定能达到您预期的目标。

胡萝卜生熟食用效果不一。

生吃:润肠但吸收不了胡萝卜素。生吃胡萝卜容易让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被人体吸收,所以喝鲜榨的胡萝卜汁,可以起到润肠通便、排毒的作用。但是生吃却不是胡萝卜素的最佳吸收方式。

熟吃:用油炒才能发挥最大功效。熟吃:能够充分吸收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和西红柿里的番茄红素一样,只有在烹调时适当多放油才会大大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率。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

第1课 疏密相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书法中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

2.掌握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疏密变化的美感。

3.通过王義之《以书换鹅》的故事,感悟书法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疏密相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书法家故事”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上密下疏、左密右疏等形式书写汉字,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疏密变化。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疏密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疏密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如何处理书法中的“疏”和“密”,尝试分析并运用。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五个米字格,分別在米字格中写一到五个长横。教师河:随着格子中的横线越来越多,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笔画越少,间距越大,感觉疏朗;笔画越多,间距越小,感觉紧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汉字中的疏密关系。(板书疏朗、紧密)学习新知

1.感知疏密。

(1)课件出示“在、囊”两字。

教师问:比较这两个字,哪个字笔画密,哪个字笔画疏? 学生答:“在”字笔画少,疏朗。“囊”字笔画多,紧密。教师再问:“囊”字中是所有笔画都密吗? 学生交流:上密下疏。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字中,笔画少的字,笔画间要疏朗;笔画多的字,笔画间要紧密。在同一个字中,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密,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疏朗。硫密相间,巧妙安排。(板书疏密相间)(2)试一试。

学生临写“在、囊”两字,在写的过程中观察字的疏密变化。教师评价,表扬临写优秀的学生。2.深入感知疏密形式。

(1)出示例字“门、团”,请学生谈谈例字中的疏密关系是 怎样巧妙安排的。教师小结:"门、团”上部分笔画多,上收紧下舒展,呈“上 密下疏”的疏密形式。

(2)出示例字“动、诵”和“界、夜”,分小组讨论它们的 疏密形式又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总结:上密下疏,内部紧密;左密右疏 横细竖粗;上紧下松,捺画舒展。(板书)3.学生临写“门、团、动、通、界、夜”。4.展示评价。

重点讲评作业中密的排列匀称和硫的空间布白是否合理。教师小结:疏密变化在书法结构中非常重要,要“密而不挤,疏而不散”。(板书)学生再次临 拓展延使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体会相同字的不同疏密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疏密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的多种疏密形式组合。

3.书法家故事《以书换鹅》。体会书法的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书写之前,观察尤为重要。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书写疏密相间的汉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疏密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2课 集字临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2.了解作品创作形式条幅和横幅。

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一)》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疏密相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横幅和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临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诗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难点:创作完整的横幅或条幅作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一、异入新课

1.出示唐代诗人杜甫五言律诗《月》,配乐朗读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2.简单介绍诗文。757年,杜甫目睹安史之乱中刀兵四起,人们流离失所,下了这首优国忧民的诗。其中第一联,是描写秋夜景色:秋天快要到来,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加清明澄静。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这两句诗。

二、学习新知

条幅和横幅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条幅和横幅作品,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条幅和横幅字的排布方式不同。同一个内容可以书写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2)学生讨论:要写好一幅作品,有哪些要求?

教师小结作品要求:用笔到位、结构合理、大小匀称、章法多美观。(板书)2.临习指导。

(1)分析典型例字。

课件出示“天、期、间、清”

四个字,复习结字的疏密相间关系。

教师:用上节课学习的疏密相间原则,说一说这四个字的疏密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天”笔画少,显得疏,“期、间、清”笔画多显得密。“天、期、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左疏右密。(板书)(2)其他注意事项。

教师:除了疏密变化外,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天”字两横一短一长,且向右上扬,上密下疏。

“期”字左宽右窄、上密下疏,横画间布白匀称,左右错位。间”字上密下疏,横竖间距匀称,横细竖粗。

“清”字左疏右密,右边上密下疏,横画间距匀称,第三横最长。(3)临写“天、期、间、清”。

(4)小组评比。每小组自主选择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评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

3.自主练习其余六字。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上”字短横位置偏上,两横注意俯仰;

“秋”字左右穿插,右边“火”字注意两撇距离和呼应关系 “近”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的倾斜方向; “人”字捺画舒展,撇细捺粗;

“月”字横折钩的转折提按,外形修长;

“影”字左宽右窄、左密右疏,注意横画的俯仰和间距。4.集字作品创作。

学生自由选择横幅或条幅形式,按照书写要点,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同样内容、不同形式的作品,如扇面作品、对联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章法美,鼓励学生课后学试不同形式的创作。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疏密相间的原则有哪些?

教师问:同一内容的作品,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清洁、整理学具。

第3课 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圆、门”两字初步了解书法结构的向背有致原则并能在书写中有所体现。

2.学习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向背变化,并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向背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欣赏赵孟频妙严寺记》,感受“赵体”楷书的端庄飘逸之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向背有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通过例字分析,理解向背有致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汉字结构中的向背关系。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分析、临写“圆、门、妙”等字,理解向背有致原则,并能书写表现。难点:准确表现汉字中的向背关系,在实际书写中做到向背有致、和谐统一。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异入新课

1.了解向背的含义。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做面对面和背靠背姿势教师把这两种姿势用符号“()”表示出来,给这两种姿势取个名字“相向”“相背”。

2.教师小结:像这样两个人面对面和背对背的姿势,在汉字中也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字中的这种向背关系。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笔画间的“向背”。

(1)课件出示“圆、门”两字,请学生找一找其中的向背关系。“圆”字外框两竖如面对面两人,呈相向状。门”字外框两竖如背对背两人,呈相背状。(2)临写上述两字,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评价。选取优劣作业,对比点评。重点评析向背的笔画,弧度是否合理。小结。(板书课题:向背有致)2.深入理解不同结构中的向背。

课件出示“妙、行、肩、我、浮、施”。思考

(1)请学生想一想:向背是不是只存在于汉字外框纵向的竖笔呢?(2)教师提问:这些字哪些笔画作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

学生讨论。明确:“妙”字左右两部分相向,顶端靠近。“行”字两竖外拱,左右相向。“肩”字“月”左向右弯曲,右竖钧挺直而势向左,呈相背之势。“我”字竖钩和斜钩相背。“浮”字左三点与右竖钩相向。“施”字“方”横折钩右拱,“也”竖弯钩左拱,背而不离。

数师小结:向背变化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都会存在。有的体现在两个笔画间,有的体现在两个部分间。在左右结构、包圆结物的字中表现较为明显。(板书两个笔画间的向背,两个部分间的向背)

(3)学生临写“妙,行、肩我,得、施” 师视指导,师生互动评价 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体会相同汉字中的笔画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行、顺、雅”这三个字中哪些笔画做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分析字中的向背关系。

3.欣赏《妙严寺记》。《妙严寺记》由南宋牟巘撰文,记载了湖州妙严寺建寺及刻印佛经的情况,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频(公元1254-1322年)50多岁时所写,字迹匀称,用笔灵活,点画精妙结构开张舒展,端庄秀美,于庄严规整中见潇酒俊逸,是学习“赵体”书法的优秀范本。

四、整理反思

1.思考并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清洁、整理学具。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海、底、月、,将汉字结构的向背原用到实际书写中。2.学习斗方的书写形式,掌握斗方的章法处理。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二)》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斗方作品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临写《绝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向背有致结构原则。难点:创作完整的斗方作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形式特別的书法作品,大家想看吗?

课件出示斗方作品《绝句》。请学生说一说“特别”体现在哪里。教师:像这样张正方形的字幅就是斗方,最常见的是69cm×69cm(2市尺见方)的尺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书写出这样一件特别的斗方作品。(板书斗方作品)学习新知读内容,了解诗文背景。请学生齐读作品上的内容。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教师简单介绍诗文:这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海上美丽的月色一一海面上明月的倒影比天上的一轮圆月更显得明净可爱。这一点点美好的月色,便可胜过干万的春色。2.看形式,了解斗方章法。

思考讨论:这件作品是怎样安排正文和落款章法的?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每行五字,共四行正文,加一行落款,行距略大于字距。(板书作品图示)

3.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临习典型例字。(1)字例解读。

教师:要写好这样的斗方作品,除了章法安排合理外,最重要的是写好其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这几个字。出示“海、底、月、于”。小组讨论,用所学的疏密和向青原则分析四个字。明确:“海”字左疏右密,三点呈弧形,中间略向左曲;“每”中间略向右曲,左右两部分相向底”字上密下疏,左撇与斜钩呈相背之势,中间竖提与斜钩也呈相背之势。

“月”字上密下疏,左撤中间曲向右,右横折钩的竖中间路向左曲,两个笔画之间呈相背之势。

“于”字左疏右密,左部中间向右曲,右部中间向左靠,左右两部分呈相背之势(2)学试临写。

学生临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评价。

重点点评作业中的字是否“向背有致”,各曲线笔画弧度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到位。

4.试一试,创作斗方作品。

请学生按照斗方作品的要求,尝试创作斗方作品《绝句》。创作前,提示学生观察每一个字的字形变化。如:第三行“得”字字形长,“之”字稍扁呈三角形,“一”字长伸,“寸”字字形小呈倒三角形,“光”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在课外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曹操《观沧海》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并思考:哪种形式比较适合这个内容。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教师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种形式的作品?书写过程中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哪些方面? 教师问:绝句》除了写成斗方作品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去书写?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5课 伸缩自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伸和缩,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2.掌握伸缩得当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伸缩变化的美感。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作品,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感悟书法结字伸缩自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伸缩自如》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伸左缩右、上缩下伸、缩捺为点等方式书写汉字,做到伸缩恰当自如的变化。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伸缩自如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伸缩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书写时做到伸缩恰当自如。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异入新课

1.回忆复习“主笔”概念。

2.找一找这些字中的主笔分别是哪一笔:业、武、都、多、取、童、佛、色。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真棒!其实,要写好一个字,不但要看伸长的笔 画,还要注意收缩的笔画,做到“伸缩自如”。(板书课题)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伸缩。

(1)出示“业、武”,请学生找找伸缩的部位。

教师问:在这两个字中,哪些笔画伸长了,哪些笔画收缩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业”字首横左右长伸,其他横画收缩。“武”字斜钩向右下伸长,其他笔画收缩。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伸缩的变化。学生临写“业、武”,要求表现出笔画的伸缩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伸缩要得当。教师选取一张伸缩得当、重心平稳的作业与一张伸缩幅度不恰当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伸长一个笔画后,如何让字做到重心平衡。

师生讨论,明确:“业”横向左低右高,左右开张,竖应粗壮位置居中,以达到平衡。“武”横画向右上取势,斜钩向右下伸长,使字平正,重心平稳。(板书得当一一平衡)

(4)学生再次临写“业、武”。2.自主练习,体会伸缩。

(1)出示“都、多、取、童、佛、色”,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字中的伸缩关系。明确:“都”字中,“者”部伸左缩右,“阝”部上缩下伸; “多”字上缩下伸,撤画上短下长;

“取”字左伸右缩,“又”部缩捺为长点; “童”字上伸下缩,第二横伸长为主笔 “佛”字左缩右伸,右竖伸长为主笔; “色”字上缩下伸,竖弯钩伸展为主笔;

师小结:伸缩变化的形式有很多,如上缩下伸、左伸右缩、上伸下缩”等。有的字中还包含了两种伸缩,如“都”字。大家定要仔细观察,尽量在作业中表现出来

(2)学生临写“都、多”等六字。(3)展示张贴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体会相同字的不同伸缩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伸缩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伸缩恰当所带来的美感。

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认识到书法结字时伸缩自如的重要性。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带领学生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要做到伸缩自如,必须注意伸缩得当,使字保持平衡。同时,我们可以用上缩下伸、上伸下缩、左伸右缩等形式使字达到伸缩自如,宽绰又精神。2.清洁、整理学具。

第6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落、木、远、明”等字,复习巩固伸缩自如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落木》条幅,了解条幅形式作品的特征。3.尝试创作条幅作品,从书法创作中体会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三)》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伸缩自如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复习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并熟练运用到条幅集字临摹之中。难点:合理安排条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教具准备

笔、墨、纸、矾、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登快阁》,请学生朗读。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2.简单介绍诗文

这首七律是黄庭坚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任太和县知县时登快阁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多之情。其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以这一句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ニ、学习新知

1.欣赏条幅作品,学习章法布局。

(1)教师出示作品落木》条幅,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件条幅作品与第一单元集字临摹练习

(一)》中的条幅,在章法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得出:这件作品正文有十四个字,尺幅较原来大了。分三行,前两行每行六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款文随其下与之前落款在作品左側不同。(3)教师小结:看来,条幅作品的章法,可以根据内容的字数和纸张的大小安排得有所不同。(板书作品图示)2.讨论作品要求,临习典型例字。

教师问:要写好这样一件作品,除了章法布局美观之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在这些要求中,有一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作品中的文字写到位、写美观。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观察其中较难把提的几个汉字的写法。

(1)出示“落、木、远、明”四个字,复习结字的伸缩关系。请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类型请学生从“伸缩自如”的角度,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特征同桌讨论回答。明确

“落”字为上下结构,上缩下伸。下部分左缩右伸,撤捺舒展,撇轻捺重; “木”字撇捺舒展,撇轻捺重,竖为主笔起支撑作用 “远”字左缩右伸,以下承上,捺笔最重;

“明”字为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左缩右伸,撤、钩脚平重心稳。(2)学生临写“落、木、远、明”,教师巡视指导。(3)展评作业。重点评析伸缩是否得当,重心是否平稳(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

3.自主练习其余十字,尝试作品创作。

(1)按作品展示板块中《落木》条幅的章法,尝试创作条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邻两个字造型的不同处,然后下笔。(2)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心得体会。

拓展延伸

请学生从颜真卿《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诸葛亮《诚子书》句: “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思考:

用条幅的形式书写这个内容,如何进行章法布局?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教师问:本节课中,你碰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心得。清洁、整理学具

第7课 高低相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左右结构汉字各部分间宜高了解合理安排高低变化可使字的结构更加生动

2.观察分析左右结构中不同形式的高低错落,体验字构的变化美。

3.欣赏董其昌《岳阳楼记》作品,了解行书的特征,受行书作品的流畅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高低相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左右高纸造落的方法使字的结构变得更加生动。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高低相顾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左右高低落方法书写汉字。难点:书写时能准确表达高低相顾的特征。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回忆复习钢笔字课程中左右结构汉字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教师提问:在钢笔字学习中,我们知道的左右结构类型有哪些? 学生回答: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左宽右窄,左低右高等 教师引导:这些结构特征,其实也适用于毛笔字的学习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左右结构特征一一高低相顾。(板书课题)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高低错落。

(1)出示“彼、印”两字,观察各部分间位置的高低变化。

教师问:“彼”和“印”两字的左右两部分在外形和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彼”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印”字左右等宽左高右低。教师小结:看来,要写好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需要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变化。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高低错落的变化。学生临写“彼、印”,要求写出字里的宽窄、高低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高低错落要巧妙。教师选取一张高低错落有序的作业与一张高低错落过度夸张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左右高低错落准确地表现?请写得较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师小结:画出适当的辅助线,可以清晰地看出左右高低变化。(板书比较左右相临笔画)

(4)学生再次临写“彼、印”

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高低变化的处理方法。(1)请学生仔细观察“检、卿、场、释、初、使”等字,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它们的高低变化,并在一旁空白处,画一画汉字的结构图示。(2)分享讨论结果。

明确

“检”字下部左低右高,上部齐平;

“卿”字左高右低,中间部分比左边短,上下错位; “场”字下部左高右低,上部齐平;

“释”字左高右低,右部分长横起笔于点下,上下错位 “初”字上部左高右低,下部齐平使”字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教师板书提示,并小结:高低变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同样结构的汉字书写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变化之美。

(3)学生临写“检、卿、场、释、初、使”,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业 拓展延伸

单钩比对。请学生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体会相同偏旁汉字的不同高低处理方法和不同书法家对相同汉字的不同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坤、弘、精”三字中的高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继续体会高低错落带来的变化美。

3.欣赏明代大书法家其昌行书长巻《岳阳楼记》,读一书中有关作品的介绍,学试用钢笔临一临作品局部,体会其成熟的笔法和流畅的气息。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字中的高低变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多种多样,才成就了我们中国汉字干变万化的造型美。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书写中,能做个有心人,把汉字中的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2.清洁、整理学具。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如、珍、读・神”等字,复习巩固高低相顾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退笔读书”对联,了解对联形式作品的特征。3.尝试创作对联作品,从对联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蔡练习

(四)》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高低相顾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对联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现固复习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对联集字 临摹之中。

难点:掌握对联作品的章法布局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则? 2.高低相顾有哪些变化形式?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知识,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学习新知

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范字“如、珍、读、神”,请学生用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明确

“如”字上部分左高右低,下部分左低右高; “珍”字左右相当,左低右高;

“读、神”两字上部分左低右高,下部分左高右低。

教师小结:左右结构的字,上下不能完全齐平。左右两部分相差较大的,上下部位应高低错落。这样才能将汉字写得更加生动。

(2)学生临写“如、珍、读、神”,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重点评价左右宽窄和高低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到位。(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学以致用,尝试创作。

(1)“退笔读书”对联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退笔读书”对联

教师引导:刚オ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取自于一副对联。(板书对联)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北宋诗人苏轼と绝句《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两首》之一的开头两句。诗人给我们述了写字的道理:写字时,即使用坏的笔堆成山,也不值得骄做只有读万巻书,积累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写出来的字オ会有神采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把这样对仗工整的联句,写成对联形式的书法作品。

(2)“退笔读书”对联章法赏析。

请学生观察对联章法,说一说对联章法特征 明确: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联字数相同,大小匀,位置统一,落款居左上,整体力求匀整均衡。(板书)

(3)“退笔读书”对联集字创作。

书写前,教师提示:上联“如、山、未、足”笔画很少意用笔不能太轻;下联每个字的笔画都较多,注意大小适度。(4)优秀作业展示。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外尝试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明四家之一祝允明联“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对联作品的要求有哪几点?

教师问:本节课中,你碰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心得。2.清洁、整理学具。

第9课 开合有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的开与合,了解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

2.掌握恰当运用笔画或部分间收紧和伸开的方法,使字姿态生动,体验汉字开合有度的美感。3.了解秦汉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体验不同字体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开合关系书写汉字。难点:一字中存在多组开合关系,如何做到开合有度。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黑板上书写几个开合夸张的汉字,请几位同学来勾画这些字的外轮廓。2.请学生讨论回答,这些勾画出来的外轮廓是否是规则的方形?不是的话,请讨论分析这些外轮廓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中的开合有度结构原则。(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字,感知开合有度原则。

(1)解释“开合”:有些字的横向、纵向笔画或部分之间一收紧,一端伸开,称为开合。

(2)课件出示“成、兴”两字,分析结构特点。教师问:这两个字中,哪里是开,哪里是合? 学生讨论,明确: “咸”字上合下开;

“兴”字上部分上开下合,下部分上合下开。

师小结:有的字只有一组开合关系、但有的字存在多组开合关系。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

(3)教师范写“成、兴”(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4)展示评价。重点讲评“成”的左撤与斜钩的角度,“兴” 上部分的倒梯形的斜度和八字底的角度。强调“度”的重要性。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开合有度的方法

(1)出示例字“南、每、城界、遂、验”。请学生思考:例字中的开合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哪几个字是由多种开合关系组合而成?

小组讨论,分享结果。明确:

“南”字两侧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

每”字左合右开,四条横向笔画向右散射; “城”字竖与斜钩上端靠拢,呈上合下开;

“界”字有三组开合变化,上部分呈上开下合,中、下部分呈上合下开;

“遂”字左合右开,“㒸”三撤左开右合; “验”字中,“马”部重心偏右下,“金”部重心偏左,整字呈上开下合;“金”的“口”与“马”紧靠,造成合势。其中“界、遂”两字中的开合关系不止一组。(2)教师示范难字“界、遂”,学生临写六个字。(3)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请学生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 是如何处理开合关系的,感受同一字不同的开合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和同桌说一说“外、兼、灵”三字哪些笔画作了开合处理。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课件出示《峰山碑》《泰山刻石》《张迁碑》《乙瑛碑》等图片,了解秦汉书法的基本情况,并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开合形式?

教师小结:开合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察分析,然后沉着下笔,真正做到“细致入微,开合有度。2.清洁、整理学具。

第10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五)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山、德、水、知”等字,复习巩固开合有度 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因山观水”对联,尝试创作对联作品,把握对联作品的特征。

3.了解对联中字与字间的统一和变化,感受书法的丰富性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现固复习开合有度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集字作品临摹之中。难点:掌握对联作品的章法布局。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对联形式作品的要求。师问:在上一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退笔读书”对联作品的书写,谁来说一说,写好一副作品,有哪些要求呢? 学生回答。

师引导:对联作品的要求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挑战,创作一副漂亮的对联作品。

二、学习新知

1、“因山观水”对联作品欣赏。(1)生读一读这时对联(2)数介对联内容。

这两句诗出自元代周砥五言律诗《孝常移居南楼》。临习指导

(1)分析典型例字

出示范字“山、德、水、知”,复习结构的开合有度原则。请学生用所学的开合有度原则,说一说这四个字中的开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山”字中竖直,左竖向右下斜,右竖向左下斜、上部分开而下部分合,三竖参差不齐;“德”字左部分向左下斜,右部分向右下斜,上部分合拢下部分分开“水”字横、竖、撤、捺相交于中间,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知”字左右两部分向下靠紧,上开下合;字的外观造型左大右小,呈左开右合之势,整个字开合有度。(2)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3)展示评价。评价重点:部分笔画的斜度是否合理,“德”字的右半部笔画较多,排列是否均匀。3.对联创作。

(1)书写前,教师提示要点 上联开头三个字笔画较少,用笔宜粗壮,外形则分别用长、方、扁来处理。“崇”字上下结构,字形不可过长;“德”字左右结构字形不可过宽。下联五字笔画多与少互相交替,疏密相间。(2)优秀作品展示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课外尝试用对联的形式,书写《多宝塔碑》中的“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四、整理反思

1.谈话小结。请学生说一说:今天书写的对联和上一次书写的对联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小结:古人的诗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联句,我们可以用对联的形式书写这类作品。不同字数的内容,章法略有不同。大家在书写作品时要注意因字布形,灵活应对。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1课 避就相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避和就,了解避就的结构原则。2.掌握避就相让的一般方法,体验汉字各部分间和语线的美感。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感受碑与帖的不同形质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避就关系书写。难点:准确临写存在多组避就关系的生字。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去、刀两字。教师提问:这两个字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如果把这两个正方形的汉字组合成“劫”字,这两部分还是正方形吗?不是的话,那其中哪些部分应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怎么处理的。

二、学习新知

观察例字,感知避就相让原则。

(1)课件出示“劫”,教师讲解“劫”字中的避就关系。

“劫”字中,“去”伸左缩右避免与“刀”相互拥挤,这种避开的方式,我们称它为“避”;同时,为了使字不松散,把“刀”的撤伸向“去”的下方,我们称它为“就”。这样避就相让,使字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板书课题:避就相让)(2)请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持”字中的避就关系。学生讨论,明确: 提手旁伸左缩右,“寺”伸右缩左相互避让;左右横画高低错落以避让;右部分竖画一左一右,一斜一正,以避让;同时,“寺”的长横伸向“持”的内部,以迎合。最终形成避就相让、和谐统的整体。

教师小结:“避”为了不拥挤,“就”为了不散乱。处理好避就关系オ能使字各部分和谐统一。一般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3)教师示范(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劫、持”(4)展示评价。重点评价避就关系是否准确表现。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形式避就相让的方法。

(1)自主观察书中例字“额、蕤、辉、既、塔、如”。思考:例字中的避就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小组讨论,分享结果。明确:

“额”字左边捺改长点以避右,“页”第一横与横钩既紧读又

“如”字左右横画上下错开避让,点长伸以就“口”,点长伸以就“口”。(2)学生临写“额、蕤、辉、既、塔、如”,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比较避让关系的不同处理 方法,与同桌分享。

2.拓展思考。请学生说一说,“疾、废、逢”三字中,相近的笔画分别作了哪些避就处理。了解半包围结构汉字中的避就关系,体验避就关系在汉字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读一读书中有关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介绍;课件出示《宣示表》《兰亭序》等相关作品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请学生说一说碑与帖的区别。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思考小结

(1)汉字中为什么要避就相让?(2)避就相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2课 集字临摹练习

(六)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灯、知、发、勤”等字,复习巩固避就相让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劝学》,学习七言绝句和七言对联作品的书写方法。3.尝试创作条幅或对联作品,从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巩固复习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条幅和对 联的集字临摹之中。

难点: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书法形式。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则?(2)避就相让原则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书法学习。

二、学习新知

1.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灯、知、发、勤”,请学生用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明确:

“灯”字左让右,“火”靠上,左高右低。“知”字右让左。“口”偏下。

“发”字左边的第四横不与右边的横抵触,上下错开。“勤”字右撇伸向左下。

教师小结:字的左右两部分有大小之分,一般小让大。两部分都有长笔画,则采用相互错位或穿插的方法巧妙避让。

(2)学生临写“灯、知、发、勤”,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重点评价左右避就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到位。(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2.学以致用,尝试创作。(1)《劝学》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劝学》诗文。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七言绝句《劝学》。请学生朗诵诗文,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教师小结: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给我们阐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尤其是后两句,成为读书人的至理名言。这首诗也常被书法家创作成作品,悬挂厅堂,以作自省。

(2)展示以《劝学》为内容的两种书法作品形式请学生观察两种作品形貌和整体章法,讨论为什么写四句和两句,要用不同的形式? 两种作品形式里,落款的格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七言绝句更适合写成条幅作品。用四尺三开的条幅写七言诗,可以安排成正文四行,每行七个字,落款一行。对仗的两句诗句,写成对联的形式,更显整齐统一。教师小结:在创作作品时,应根据作品内容的多少选择适合的作品形式(3)学生尝试书写作品。选择条幅或对联,进行集字创作(4)展示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课外尝试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李斯《用笔论》句“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师问:创作作品前,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构思?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3课 虚实相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中的虚和实,了解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2.观察汉字中的虚和实,学习表现虚实关系,体验汉字虚实相生的美感

3.了解唐宋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书法的丰富性,激发探究书法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虚实关系书写汉字。难点:在书写中,能准确地表现出汉字的虚实关系。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字“以、荷”。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疏密关系是么样的。

教师引导:“以、荷”两字从笔画的排列讲,是左密右疏、上密下疏。从空间布白上讲,我们还可以说“左实右虚、上实下”。(板书左实右虚、上实下虚)

二、学习新知 1.探求新知。

(1)理解建实的概念。

教师讲授:安排字的结构时,笔画多、空白少的的部分称“实”,笔画少,空白多的部分称“虚”。以“以”字为例,左部分紧实,作实处理;左右两部分之间空白较大,作虚处理。虚实变化,相得益彰。

“荷”字结构上紧下松,上部分空白较小,下部分空白较大,虚实对比明显。有有实,实结合,相生相发,结构才合理。(板书虚实相生)(2)教师示范“以、荷”(或播放相应视频),学生临写。(3))展示评价。重点讲评“虚”的部分是否大胆明显表现。(4)学生再次练习,体会虚实相生关系。

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虚实相生的结构布白。出示“盛、河、畚、动、穷、脱”请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分小组讨论,并用色笔画出“虚”的空间,记录下来。分享讨论结果。明确:

“盛”字上部分字内空白相对较大,"皿”收紧上移,上虚下实; 河”字左右两部分紧靠,竖钩斜撑,左上实,中下虚; “畚”字中间虚;

“动”字左边空白较少,右边空白较大,呈左实右虚; 穷”字下部“身”笔画多,“弓”笔画少,左实右虚; 脱”字左部分笔画雄健壮实,右部分线条瘦硬清虚;

教师小结:虚实关系存在于所有结构的字中,它比疏密包含的范围更广泛。3.学生临写“盛、河、畚、动、穷、脱”,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优秀作业。小组推荐组内写得最好的作业,小组间比比。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用钢笔单钩例字,说一说虚实关系处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拓展思考。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昏、断、只”三字中的虚实关系。

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了解唐宋书法的基本情况。思考唐宋书法如此兴盛的原因。

课件出示唐宋代表书作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小结:字中有疏密,字间存虚实,虚实关系因字天同、而形式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察分析,然后沉着下笔、美 做到疏密相间、虚实相生。2.清洁、整理学具。

第14课集字临摹练习

(七)教学目标:

1.临写“学、问、得、来”,复习现固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2.分析楷书作品中的章法布局,感知章法中的虚实变化。

3.欣赏三种形式的集字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掌握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创作方法,学试集字创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集字创作作品,注意每个字内部虚实关系 巩固复习虚实相生的结构原则。

难点:作品章法布局中虚实关系的表现。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何绍基练字的故事,学生讨论何绍基练字的窍门。教师小结:练好书法除了要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方法要正确。就像何绍基年轻的时候那样,要多临帖,还要懂得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要将临写与创作相结合,逐步由临向创作过渡,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由临摹到创作的过程。

二、学习新知

出示作品,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集字斗方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师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品。

请学生朗读内容:“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作简单介绍: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古人学习知识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不会偷懒的,少年时下的工

六、龄大了オ会有所成就。书上读来的都是感受很浅的间接知 果想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实践。” 2.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教师引导:要写好这件作品,首先要学会运用已学的方法把字写好。(1)分析例字的虚实关系。

出示“学、问、得、来”,请学生用已学的知识,从虚实根生的角度,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学生讨论,明确:

“学”字上部分笔画多而密、空间小显得实,下部分笔画少,疏朗而显得虚,上下实虚相生;

“问”字上部分紧密而实,下部分“ロ”靠上,上实下虚; “得”字左虚右实,上实下虚;

“来”字上部分实而,下部分虚而宽。

(2)示范虚实关系如何表现。教师示范边写(放)边重复要点。(3)学生临写。

(4)展示评价。重点点评字中的虚实是否有所体现。3.作品赏析,尝试创作。

(1)分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斗方作品章法布局。

教师讲解:将七言诗写成斗方,每行六个字,共五行,行距稍大于字距,正好成方形。一行中有虚有实,如“人”字笔画少而显得空虚,“学”字笔画多而显得坚实。整体布局上也一样,如字距略小而实,行距就要稍大而虚,讲求虚实对比。(2)学生尝试书写作品。

(3)学生作品展评。选取几张学生作品悬挂,让学生和范本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字间距不均匀、字形大小不统一等)。教师小结:集字作品因按新的内容重新组合,在重组过程中存在字与字之间搭配关系的变化,比一般的临帖难度要大一些。重组时要根据新的搭配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冬夜读书示子聿》横幅和条幅作品,说一说它们在章法上与斗方作品有什么不同,章法中的虚实又是怎样体现的。

三、拓展延使

1.欣赏《冬夜读书示子聿》横幅和条幅作品,说一说它们在章法上与斗方作品有什么不同,章法中的虚实又是怎样体现的

2.课外拓展。请学生用集字的方法,将《冬夜读书示子》 写成扇面

四、整理反思

1.谈话小结:今天的书写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样解决? 2.清洁、整理学具。

第15课 纵横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各部分间存在纵横取势、了解纵横变化的结构原贝则。2.观察汉字中的纵势和横势的组合关系,学习表现纷横关系,体验汉字纵横变化的美感。

3.了解元明清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书法的丰富性,激发探究书法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纵横关系书写汉字。难点:在书写中,能准确地表现出汉字的纵横关系。教具准备

笔、墨、纸、矾、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贝、直、也、立”,请几位同学上台勾画出汉字的外轮廓。请学生观察这些轮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像“贝、直”这样,外形窄长的字,它是上下伸展,我们称它为“纵势”。相反,“立、也”形态宽扁,左右舒展,称之为“横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中的“纵横变化。(板书纵横变化)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字,感知纵横变化原则。

(1)观察“集、贤”两字,体会纵横交错。课件出示两字。

教师问:窄长是纵势,宽扁是横势,那么“集”字取的是什么势呢? 学生观察,讨论。明确:

“集”字上部分“住”收缩横画,取纵势;下部分“木”则伸展横画,稍收竖画,改撤、捺为两点,呈横势。一纵一横,纵横交错。(边说边描出两部分的框架)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贤”字的纵横关系。明确:

“贤”字上部分压缩呈横势,下部分竖长横短呈鉄势,上下结合,重心平稳。教师小结:汉字中有单独取纵势或横势的,也有的汉字一字中纵横交错变化,如“集”的上纵下横,“贤”的上横下。在临写时,要有意表现出来。(2)书写“集、贤”两字,表现纵横交错。

教师范字写例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边强调纵横取势的要点。学生跟临。

随堂点评,纠错再写。

2.自主分析,体验纵横变化的不同形式。(1)教师明确任务:观察教材中的“是、置、资、地、批、音

等字,同桌讨论这些字的纵横关系是怎样的,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

(2)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明确:

“是”字上下结构,上纵下横,上部分紧缩,下部分撇捺伸为横势。

“置”字上横下纵,上部分扁平,下部分呈纵势,末横长伸,以承载上部分; “资”字上下结构,上部分“次”上下收缩取横势,下部分“贝”,呈纵势; “地”字左右结构,左纵右横,左边横短竖长呈纵势、右边竖短钩长作横势; “批”字左右结构,左纵右横,提手旁竖钩长伸;

“音”字上下结构,立”上下收缩取横势,“日”略长作纵势。

(3)教师板书记录。小结:每个字的纵横取势都有所不同,我们在临与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字的自然取势,争取准确表现。(4)学生临写六个字。

(5)展示评价。重点讲评纵横是否表现到位,纵横两部分之间位置是否合理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纵横关系的。明确:不同的纵横变化,会使字的结构发生变化,如疏密、开合都有不同,所以オ呈现出不同书法家自己独特的风格。

2.拓展思考。请学生观察“荤、贤、检”三个字,说一说它们有怎样的纵横变化。学以致用,再次巩固纵横变化要点。

3.请学生读一读书中的介绍,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时代表书家的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元明清书法的基本情况、了元明清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由他们的志趣而造就的时代特征。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纵横变化形式?

教师小结:纵横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写时,要仔细观 察分析,然后下笔表现。2.清洁、整理学具。

第16课集字临摹练习

(八)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知、高、岂、归”、复习现固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2.欣赏集字作品《澡布联句》,感知作品字与字间的纵横变化。

3.学习条幅作品的书写方法,从集字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巩固复习纵横变化的结构原则,并运用于集字作品书。难点:处理字与字间的纵横变化。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墊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什么结构原刚?(2)纵横变化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新知

1.例字分析,临习指导。

(1)出示“知、高、岂、归”,请学生用纵横变化的结构原 则说一说它们的特征。明确:知高 “知”左长有,左织右横

“高”字上部分呈纵势,下部分取横势; “岂”字中,“山”的三竖取斜势

“归”字左右各分上下两部分,左部分上鉄下横,右部分则上横下纵。

(2)教师范写四字(或播放相应视频),边写(放)范边强调特征。学生跟临。(3)反馈评价,讲评不足。重点讲评作业中的纵横变化有没有准确表现。(4)再次书写。

2.学以致用,尝试创作。《瀑布联句》内容赏析

课件出示《瀑布联句》诗文。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所写的四个字,出自唐代的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润岂能留得使?终归大海作波涛。请学生朗诵诗文,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一道瀑布历经很多山峰、沟壑,一路艰辛而来,站到远处 才能看到它来自很高的地方。它岂是山润小溪所能留得住的?它 终归要奔向远方的大海,化作惊涛骇浪。)教师小结:《瀑布联句》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鸽以高翔。

(2)《瀑布联句》条幅章法解析。

出示教材中的集字条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的章法是怎么安排的。请学生思考:能不能每行写八个字?那样的形式与教材上的条幅会有什么不同? 师生一起画一面作品

教师小结:创作时,同样的内容,可以写成不同章法的作品。但在写之前,必须先进行计算,统等安排,再落笔书写。(3)《瀑布联句》集字作品书写。

教师提示要点:书写时,要注意单字中的纵横变化,还应注意字与字之的纵横取势。并举例:“万”字字形长呈纵势、“壑”字字形宽呈横势。“知”字呈横势,“出”字则取纵势。书写时应仔细观察。(4)优秀作品展示。拓展延伸

课外尝试用条幅的形式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黄庭坚《院书》句:“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家非传者妄也。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集字创作一幅作品时,一般有哪些步骤? 教师问:以黄庭坚《论书》句为例,说一说你在章法上的构思。2.清洁、整理学具。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民风民俗,美在特色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教学时数】 3课时

说明:本课设计为教学指导课(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感受民风民俗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展示图片,班级交流。

A、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传统节日。B、交流我们当地某种风俗习惯。

3、展示自己喜欢的描写节日的成语与诗句,二、教师指导学生作文。

(一)摸石过河

A、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方法?。B、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C、说说你准备怎样写?

(二)思路集结

1、可写节日习俗

2、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3、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4、可以结合外地旅游的经历,回忆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点石成金

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要写好此类文章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收集材料

2、叙述条理清楚

3、展开丰富联想

4、写出特点特色

以写节日事件为例具体指导。A、重观察。

要注意观察节日的活动。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

节。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要有条不紊地观察节日的场面。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B、重提纲。

结构:开头→节日事件→结尾

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即写什么节日,要在开头交待清楚明白。

节日事件:又可称为节日活动过程。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要具体地来叙述。结尾:收束要自然。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C、重语言

(四)佳作引路:

课件展示同龄佳作《赛龙舟》、《正月十五秧歌会》学生谈听读感受(启示、困惑)。

三、布置作文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

一、动作描写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描绘出来。

二、动作描写概念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还常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在浓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独具一格的人物动作,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动作置于尖锐的冲突、斗争的漩涡之中来进行刻划,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

1、把爆竹放在地上

2、伸长胳膊往前凑

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例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那一节,通过劈下来,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在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 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习作训练:

(一)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2、中心句: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写具体: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起胳膊,踮起 脚,向雨中奔去。

3、中心句: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写具体: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一只手拿着竹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小试身手:

1、妈妈开始做饭啦。

2、弟弟在打乒乓球。

3、奶奶在给花浇水。

4、小明认真写作业。

5、小芳低头画图画。

(二)读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三)徐新踢足球的连贯动作是按哪三个环节叙述的?划出描写徐新踢球的动词,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放学后,操场上沸腾起来了。我跑去一看,啊!一场小足球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哩,只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带球左闪右躲,直奔对方球门。突然一个队员冲过去阻拦,只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猛地一停,又用脚把球往左轻轻一拨晃过对方。然后飞起一脚,小足球飞进对方的球门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划出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的青草时,心里真美极了。常常情不自禁地蹲在兔笼边看个不停。有时甚至把兔子抱在怀里,一手喂草,一手给它捋毛,有时还把脸贴在兔子身上。

二、外貌神态描写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3、掌握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学习重点

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人物描写的三个方面”会告诉你一些可行的办法。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个方面。

1.第一方面、抓住特征

(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2)、举例说明。

客人男性,年过半百、瘦削、白净、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足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

点评: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沧桑。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似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手提双板斧,人称铁牛儿。提问:你能猜出这段话描写的是谁么? 2.第二方面善用比喻(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2)、借鉴实例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点评: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写出他的可恶。3.第三方面侧面衬托(1)、以上我们所用的都是直接描写的手法,抓住了特点让人感到贴切逼真,比喻的点缀则让人遐思无限,各有独到之处。但我们能否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呢?(2)、借鉴实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 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提问:选段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罗敷的美丽的?

四、结束语

总结:写好一个人的肖像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五、字词、句段积累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2)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3)句段

1、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似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2、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相称。

3、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4、我的表弟明明,今年已经五岁了,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而又幼稚,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神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些天真的问题,有时问得稀奇古怪,使别人无从回答。高兴的时候他总是“咯咯咯” 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候多。

5、小妹五岁了,长得可漂亮呢,好那盛开的玫瑰花一般的小脸。秋水一般的大眼睛,仿佛有许多小问号藏在里边。她那红红的小嘴微微向上翘,像个小月牙儿,好像总是在微笑。那双葱白般的小手上还嵌着五个浅浅的小窝窝。她的脑后还高高地翘起个马尾辫。唉,我简直无法形容,不管谁见了都说“瞧这小姑娘多漂亮”。

6、请你也试一试,写一写身边的人的外貌

三、语言描写------学习目标

1、人物的语言描写。

2、语言的描写要精炼。

3、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重点难点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裴多菲智辩庄园主》故事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出游时经过一个庄园,正好碰到了庄园主。这个庄园主对裴多菲说“我是这里最有钱的,这里的人见到我要低头行礼,不然我就打他,你也要向我行礼”裴多菲说“我不认识你,不能向你行礼。”这时围观的人很多,庄园主怕下不来台,便低声对裴多菲说“我口袋里有100元钱,只要你向我行礼,这钱归你。”裴多菲拿到钱后说“现在我有钱了,而你却分文都没有了,你应该向有钱的我行礼呀。”

提问:故事里裴多菲利用什么作为武器战胜了庄园主?

复习一下写人的五种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语言描写”。(1)、提问“什么是语言描写呢?”

指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2)、语言描写有几种形式?

一种是个人独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言自语。如“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第二种是一个人对别人说话。如老马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第三种是对话。第四种是几个人议论或交谈。

(3)、语言有什么作用?

这天,小明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五保户李奶奶正背着一小袋米,艰难地慢慢往前走着,小明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夺过李奶奶肩上的袋子,急急地往前走,李奶奶着急了,迈着小碎步跟在后面边追边喊“哎,小孩你这是干啥啊„„”李奶奶追到自家门口上气不接下气的,小明已经把那袋大米稳稳地放在了门口,微笑地看着李奶奶„„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段文字,想想这一件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答:小明应该跟李奶奶说清楚,要帮助她而不应该什么都不说就把李奶奶的那袋米拿过来背走,这样李奶奶会误会,会以为小明抢她的米。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语言。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可以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语言的作用妙不可言,所以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作文当中,语言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2.再看下面的小故事

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明确:这段话虽然有的地方不雅,但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

秀才读书人,用了个比喻“大雪落地似鹅毛”来形容;县官“满天下皇家瑞气。”不忘为皇 帝歌功颂德;财主“下它三年又何妨?”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我们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知道,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曾指出,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是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而“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3.提问:那么如何才能写活人物的语言,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呢?(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即作者笔下的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特别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例子1 这天小明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五保户李奶奶正背着一小袋米,艰难地慢慢往前走着小明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夺过李奶奶肩上的袋子,急急地往前走,李奶奶着急了,迈着小碎步跟在后面边追边喊“哎小孩,你这是干啥啊„„”李奶奶追到自家门口上气不接下气的,小明已经把那袋大米稳稳地放在了门口,微笑地看着李奶奶„„ 李奶奶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激动地对旁边围看的人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思考:李奶奶说的这番话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段话中,李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五保户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

例子2 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一个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一个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一个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另一个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思考:从文中你能看出先后说话的都是谁吗?你知道厨师的媳妇是干什么的吗?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个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读者根据人物语言去判断这几个人的身份。明确:这说明这些人物的语言能够表现鲜明的个性特征。“锅了碗了”“针过去线过去”“前有车后有辙”这些极具职业特点的用语显示出它们的使用者分别是厨师、裁缝、车把式和船老大。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透露出厨师媳妇的身份—商人。因此我们要写好人物,必须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努力做到“话到人到”。

(2)、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所谓场合,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如果在有感情的因素掺在其中,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同一人物的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3)、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请看下面一位小学生的作文片断。例子1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没看见。”李星说。这一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改动后的例子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班长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改动后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4、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子2

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吃过早饭了吗?”小云一见我就问。我说“吃过了。”小云说“吃的什么?”我说“吃的油条、稀饭。你吃了吗?”小云说“我们家的燃气灶坏了,爸爸去修了,现在还没回来呢,到哪儿吃早饭呀”我说“在我家吃吧”小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我问“什么‘学习棋’呀?”“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这段对话虽然写得很通顺,可很多却是不必要的废话。你看文章是写小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想让我去看一看。可小作者却在对话中写了“吃的什么早饭”、“小云家的燃气灶坏了”、“小云爸爸修了大半天还没有回来”这些与“学习棋”无关的对话。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另外小云发明了“学习棋”急切地想让“我”去看一看。这段对话显然也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景。可见作者是为了对话而写对话,完全是画蛇添足。可能 小作者要说,当时我和小云真是这样说的呀,即使真的这样说了,也要根据文章需要进行取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说的话既多又杂,写文章不是生活实录,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生活。写进文章里的语言一定要经过提炼加工跟中心密切相关的话,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话,再多也是必要的,反之与中心无关,对刻画人物毫无作用的话哪怕是半句也是多余的。改动后的例子

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一见面小云就满面笑容地对我说。“看你高兴的,什么‘学习棋’?”我问。“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修改后的对话简洁明了没有废话,把小云设计出“学习棋”的兴奋、想让“我”快去看看的急切心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下面的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就干净利落。例子3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能行吗?”“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 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我又听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寒气吧”“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哎你这个人真是„„”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全文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二、教师小结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不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和个性不同的人说出的话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思想感情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内容也不会是相同的,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符合这些原则。成功的语言描写要求作者使用的语言必须具体、生动、形象必须精确而凝炼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 使人物语言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

三、练习

写一段语言描写。

放学后,高老师留下了正在值日的小新,询问他最近的学习情况。请你根据这一情况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四、有关语言描写的好词

二字词

讲话 谈话 演说 报告 叙述 说明 讲解 哭叫 辩论 恶言 流言 巧言 发言

赞颂 怒吼 大喊 真话 假话 商量 四字词

能言善辩 对答如流 添枝加叶 引经据典 津津乐道 出口成章

巧言好句 心直口快

再三表白 语无伦次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吐字清楚 难以启齿 声嘶力竭理屈词穷

口齿伶俐 脱口而出闭口不言 口干舌燥 声音圆润 支支吾吾 口快心直 默然不语

【埋怨】我十分委屈地叫了起来“都怪你,都怪你,要是你到教室门口来接我,我就会安心就不会考不好”不争气的眼泪从我脸颊上流了下来。

【责备】我终于对姥姥发火了“姥姥,我做作业,他抢我的笔,你不管,说让他玩一会儿,东东打别的小朋友,你不批评他还说厉害点不受人欺负,东东摔玩具你说值不了几个钱,再买新的„„你这样宠他偏爱他,那是害他呀姥姥,对东东你千万不要再这样了„„”

【鼓励】我对爸爸说“爸现代人的经济观念都更新了,什么第三产业、第二职业、下海、打工„„咱家可不能落后呀您和我妈也‘下海’游游吧”。

【争吵】我不知哪儿来的力量,大声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不要破坏公共财物”几个中学生没搭话,都指着我哈哈大笑起来。看着他们眼里露出的轻蔑的目光,我瞪圆了愤怒的眼睛说“做得不对,谁都可以管”。

下载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总结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

    《詹天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继续训练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能用“阻挠”、“主持”造句;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注意当时当地......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爱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请同学们......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B、为什么喜欢? 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读文感悟,领会姥姥技艺高超 1、人们对姥姥的剪纸手艺有何评价?她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2、指名读2、3节 板书:心灵......

    六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