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六、表内乘法
(二)学习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难点:7--9的乘法口诀。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2页。学习目标:
1、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学习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2、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5×7
2×7
6×4
7×3
7×5
7×6
7×4
7×7
7×2
3、游戏:邮递员送信。
7×5
7×6
5×7
4×7
3×7
7×4 4、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5.: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4-75页。学习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三十五
六七()
()七四十九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3.开放题:第15题.四、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6页。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7页。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学习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师画图形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
5×2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9页。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学习难点: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
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3)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1、(),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2、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三、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80页。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习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
()十二
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条腿,三只螃蟹()条腿,四只螃蟹()条腿,五只螃蟹()条腿,六只螃蟹()条腿,七只螃蟹()条腿,八只螃蟹()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4=32
8×()=56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要好好学字》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展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梅兰芳学艺》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孔繁森》一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这几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4、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要好好学字》——2课时 《朱德的扁担》——2课时《梅兰芳学艺》——2课时 《大禹治水》——2课时 《练习六》————2课时
12.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反思:
13朱德的扁担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三)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五)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六)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 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B 男女生分节朗读。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兰、芳、艺、紧、或、者、灵”(1)交流识记的方法,终于成为世界闻18)(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 1、练读生字词。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 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 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教学反思:
15、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16.孔 繁 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教法学法:
小组探究学习,师生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
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反思
练习6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提天气(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习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2)动手画图标(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菜、算”(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2)动手画这些标志
(3)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4)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2)教师范读(3)学生自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2)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 指名试读 ② 教师范读 ③ 解释意思 ④ 学生练读、背诵(2)学生读第二句 方法同上
(3)学生读第三句 方法同上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2)指明读(3)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有事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么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单元小结: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
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
“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总结课文。
2、指导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板书设计:
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连连点头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课堂作业设计:
一、组词。
席()定()到()
度()宝()道()
二、填上合适的词。
()地听讲
()地写字
()地点头
()地看书
()地回答
()地喊叫
三、把句子写具体。
1、小明扫地。→
2、花儿开放。→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
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练习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迎”。
(2)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指名读。
a.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出示卡片“答应”。
(3)“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指名读三组词。
(2)齐读。
4. 反馈。
(1)指名认读词语。
(2)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
(2)指名读。
(3)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孔繁森是()。
梅兰芳是()。
居里夫人是()。
(2)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第四篇: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语文二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huā bìng qiě nán hái guó wáng
()()()()
rèn hé yāo qiú zhuō ná gǎn dng
()()()()
tiāo xuǎn fēn fu qiān ēn wàn xiè
()()()
jiàn lì wàng yì wàng ēn fù yì
()()
sǐ wáng xià lìng yú shì zhī bù
()()()()
yǎn lèi gǎi zhèng niàn shū fā dāi
()()()()
zǐ xì píng bǐ bān zhǎng bái zhǐ
()()()()
cān jiā bù yóu de shí hou cái zhǔ
()()()()
cí yǔ tè bié yíng jiē
()()()
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d m ng m áo f ù j ch x
等 闷 弄 妙 逃 愤 怒 继 承 宣 布
三、比一比,再组词。
球()义()并()晚()
求()议()开()兔()
评()纸()特()差()
坪()低()等()着()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
虫:
鸟: 五、五、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鲜()盆()道()却()念()拿()班()
六、照样子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鸟在天上飞。
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
鱼在水里游。
3.公园里开满了鲜花。
七、把对子歌填完整。
天对(),(),()对风,晚霞红,大陆对(),()对云横,()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灯下草虫鸣。
八、排列句子。
()最后撒上一点儿红辣椒粉,用筷子拌匀。
()回家后,我首先将黄瓜清洗干净,接着把它放到菜板上切成小方块儿,装入大盘中。
()然后切点儿葱花、姜末和蒜末放入盘中,再撒上盐和味精,倒上醋,滴上几滴酱油和麻油。
()我忍不住夹上一块儿,放入口中,啊!香喷喷、脆生生、凉冰冰,吃下去,心里好爽快。
()凉拌黄瓜做好了,盘中的黄瓜绿中透着黄,黄中带着红,不要说吃上一口,就是看看那颜色,闻闻那清香味儿,也叫人胃口大开。
九、看图写话。
第五篇:六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学难点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 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唯一
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教后反思:
—————————————————————————————————————————————
—————————————————————————————————————————————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14* 鹿和狼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教后反思:
—————————————————————————————————————————————
—————————————————————————————————————————————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个别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将你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教师补充。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后反思:
—————————————————————————————————————————————
—————————————————————————————————————————————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2、反馈交流:
⑴ 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⑶ 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 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 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⑵ 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⑶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
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教后反思: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通过写建议书和看漫画写感受,进一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四、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金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金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五、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修改评议)
一、佳作引路,赏析“下水作文”。
经过老师的采访,得知家乡的那个池塘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让池塘再美起来,恢复原貌,便给村委会提了个建议。(课件演示教师“下水作文”《建议书》)请同学认真阅读、评点、提建议,谈观点。
二、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三、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七、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八、延伸课外,实践运用。1.办小报,出专栏。
2.选择有价值的建议书,调查报告递交有关部门。下水作文
建 议 书
XXX村委会:
经过采访,我知道家乡的那个池塘过去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成群,池塘草木葱绿,莺歌燕舞,是多么的可爱。现在我们去实地观察,发现那里的水臭气熏天,鱼虾绝迹,岸上的树木被砍尽,池边满是垃圾。原因是人们砍树开荒,泥沙被冲入池中,排水不善,工厂的废水和居民厕所的粪便外溢,混合着垃圾冲入池中。为了保护家乡那个池塘,让它恢复原貌,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发布通告,严禁乱砍乱伐,重新栽树绿化。
二、通知食品加工厂,豆制品厂,屠宰场,要把废水净化后再排入池中,对违反的要令其停产,治理好后再恢复生产。
三、召开居民大会,告诉居民们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倒在规定的地方,定期运走。居民的厕所要建沼气池,要密封净化处理,不能让粪水外流。
四、组织居民和村民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自觉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我相信,村委会有关领导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村时不会忘记保护环境,留给下一代的会是一个更加美丽可爱的家乡。
XX小学教师
XXX
2013年10月12日 教后反思: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年 月 日)班级: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 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教后反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