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05:5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形象化的具体化的让学生理解生物内容,而有些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理变化仅靠教师的语言表述,学生很难弄透彻,也使得生物课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集于一体,动态、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生物结构及各种复杂的生理变化,将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达到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甚至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由于它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比其他的课程有更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图片、音像等多媒体的方式去体现。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这门课程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应用多媒体,创设生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教学光靠教师的口说模仿以及简单的挂图和模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成绩低。生物教学是关于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如果将相关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图片及文字说明,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体系。教师除了自己收集材料,也可以发动学生或者从网上收集,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比如,多数家庭拥有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可以鼓励学生去拍摄相关生物的图片,录制某种生物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小组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知识和品德双方面得到提升。应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教师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部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边板书,一边口若悬河,常常是累得声嘶力竭,学生仍蔫蔫不懂。即便出示几张挂图或模型,学生仍似懂非懂,学习状态长期低迷。而使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声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睁大眼睛,细心观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多媒体缩短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多媒体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各种与上课重点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学校在几个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购置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VCD光盘,生物科是得益最多的,因为自然、生物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没有国界的、语言的障碍。就像《动物世界》这个众所周知的节目,笔者把它搬进课堂,讲生物的多样性,可把介绍非洲草原的片段放出来;讲生物的适应性,可以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极”,让学生了解南极,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什么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应用多媒体,增加演示实验可视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生物教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而限于课堂所处位置,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致使演示实验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 很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障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实物或演示实验,全体学生就能通过屏幕观察到整个演示实验,观察效果明显增强。教师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提前做好课件,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随时调控实验进度,随时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把握重点知识要领,避免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更加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课件到多个班级进行放映,既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

就像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笔者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笔者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的难题,可以有目的地突出教材的重点知识,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概念。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想象理解的,可以借助多媒体,也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工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噬菌体侵染过程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透彻,效果特别好。因为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辅助教学软件,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应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运动,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强的能力,利用这个特有的强大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再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染色体一节可以说是非常抽象,如果制作成Flash动画,就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关系,利于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各有千秋,相互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既要看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又应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把它们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明确多媒体在行形势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在练习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的随着学生走,并能够通过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放迈克的歌曲,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呀?想了解一下?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杰克逊的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杰克逊音乐视频片段时,已经出现所要学的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又如在欣赏《夜莺》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清唱与有伴奏及视频的演唱中逐渐导入:选择的是《童年》这首歌,同学们也喜欢唱,本身这节课就是讲电声乐对,同学们兴趣极高,友欣赏了五月天的视频表演,整节课学生的精神及高,同样账务了很多的知识,不用死记,就都能够记住。

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音乐其实就是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既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1.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学习半音、全音。用夹心饼干来做例子,中间有夹心的就称之为夹心饼干,没有的当然就不算,所以称不上全音。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七子之歌》时用a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会利用一些小游戏的形式,小猫钓鱼等,坚持联系过不了多久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教学体会及感受,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共同努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吧!

第三篇: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正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其作用简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利用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点,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展示,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增强直观、降低难度的作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高中生物学科中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及其合成过程,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再如,象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动物的个体发育》,它既微观,又不易理解,我们模拟了一个池塘中蛙卵的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多媒体可以再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教学目的,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教师的板书、板画占据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有时一堂课只能讲几道题。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板画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率

及教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成为可能。目前,通过我校远程教育办公室下载的资源非常丰富,有些资源可以称得上是精品,当然,通过网络将会搜索到更多有效资源,而这些资源大都以课件或课件素材的形式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资源综合利用,不但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而且会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认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篇:在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总结3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谈几点体会,以期为生物课程改革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关键词:生物新课程改革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我校于2002年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为了做好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我结合本校实情,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生物教学工作中。因此,在工作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以往学生认为生物是副科,不参加中考,期末考试也是开卷考试,加上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学生根本不把这种所谓的“豆芽科”放在眼里,高兴时学一点,大部分时间则把生物课当休息课。面对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结合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好动,但是自控能力差,耐挫力弱,故往往有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热情高涨,但中途则因缺乏毅力、最后失去兴趣而坚持不下去。对此,切忌盲目批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即使有不良情绪,也应面带微笑,以防师生情绪对立。教师应经常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而对学生在探究中的大胆质疑、创新的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应及时表扬;即使有的学生因知识或其它原因所致使探究失败了,教师仍应肯定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收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在有关章节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生物科学的尚待攻破的难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生命知识的欲望,调动其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观点,力求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不仅仅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书本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到知识,怎样将旧知识合成新的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解决实验材料等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各项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种子的结构》一章节时,我曾让每位同学自己回家用绿豆或黄豆发芽,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并与课本中的图比较,学会看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平时吃的豆芽是哪一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豆子发芽有几种方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这样大家对种子结构印象就很深了。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更灵活地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矛盾,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克服“满堂灌”,做到“少讲、精讲”,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生物教学往往仅拘于课堂,应强化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不断的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不只是简单的应付。例如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我布置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把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带到学校,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探究实验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并要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们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新发现新见解说出来,并给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和辩驳的机会。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的结论,他的印象将更深刻,以后学习的激情更强烈。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的

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流向社会,即当地农村。这些新增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除了使学生学到初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文化知识外,还增加一些回乡务农就业的实用技术。如花卉、观赏植物、果树、蔬菜等植物的栽培和养殖,让他们在离开学校时掌握一定实用技术,有较强的务农意识。应重视生物学知识及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如积极进行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关注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对于一些热点问题,诸如当前旱涝灾害洪水灾害的生物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途径,人口、农业、资源、粮食问题等,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当地的实际问题如校园垃圾处理,思考如何变废物为宝?或是提出治理麦架河的建设方案等等。

五、改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促进新课程改革前进步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要相应的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学生知识日益增加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凭借教材走近学生,才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总之,新课改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学习生物学当作负担,认为生物课可有可无的思想也大有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担任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使自己从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上退下来,将这个广阔的天地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体会陈鹏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郭 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82 更新时间:2009-5-9 22:35:56

兴义七中:郭 娅

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化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由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过程。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占有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能力为指导思想。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是一个问题,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在真实、生动、鲜明、直观化学实验中,让学生认识物质,理解化学概念

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对事物感性认识。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如果老师自己拿一瓶收集好的氧气放在学生面前,学生以为没有什么东西,但是,让学生自己收集一瓶氧气,再让学生检验它的存在,学生就能深刻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有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化学实验这门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断的升华,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分组实验中,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的合作精神。实验过程中分工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同时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为此,实验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尽量安排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观察能力强或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的学生。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老师提供给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有试管、广口瓶,有的有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有单孔橡皮塞,有的有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同学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介绍该组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热情。实验过程中通过上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三、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

以前,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只是实验操作的机械化重复。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无须太多的思维活动,只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一步步做下去就结束了,甚至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每一步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更不会分析实验出错时的问题所在,只是将实验结果按照理论上的照本宣科,实验结束了也不知所以然,达不到实验的更深意义,也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 “ 照方抓药 ” 式的实验操作 , 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 , 停留在表观层面 , 缺乏足够的思维。针对上述现状 , 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 , 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同时 , 对教学过程中建议了多个设计实验的题目 , 例如 : 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推断孔雀石分解产物等。实验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 , 例如 : 设计简易灭火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 也增设了相应的设计实验题目 , 例如 :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等一系列实验 , 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样在实验器材很简单的情况下也能设计多个实验题目,例如:蜡烛燃烧实验探究.㈠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㈡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㈢蜡烛燃烧后的产物?㈣蜡焰各部分温度是否一致?㈤蜡烛熄灭后的遗留问题?这些是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处理 “ 有用 ” 与 “ 有趣 ” 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同一事物,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四、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如实不苟地记录。谁认真谁就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反之将得到错误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严谨的基本品格。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的实验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地去重复实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寻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不要直接地将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再进行验证。我在进行教学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并且分析排除另外几种的原因所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和争论之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更重要的是有了探究的成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实验的经过,让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一般通过 : 化学实验问题 → 猜想与假设(或化学实验事实)→ 实验验证假说(或科学抽象)→ 科学结论 →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实验教材中关于 “ 质量守恒定律 ” 和 “ 燃烧的条件 ” 的探究就是典型范例。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 , 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 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教学要不拘泥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的原则就是让学生主动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关于在于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只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明确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核心,才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

下载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成......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电教论文——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姓 名:单 位:遂平县和兴乡刘桥学校 王 春 中 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摘要: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精选合集]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内容提要:用好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使微观世界宏观化,使课本知识能化难为易、化繁......

    在新课程改革中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能单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白莲岩中心学校 徐 浒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严伟刚 【摘要】 随着以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突破了“黑板加粉笔”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信息的到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的信息平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知识空间,也促使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新的变革,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