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
2001年至201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纲要、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途径和各项工作的建设标准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推进。目前,几乎所有高等学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少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必选或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当然,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如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等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定位更值得商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优化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和社会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发展与锻炼成才、人际交往与恋爱情感、求职就业与创业创新、情绪调节与人格健全,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纲要发现,2002年的纲要没有把“潜能开发”这个目标纳入其中。有学者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适应环境、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促进潜能的开发。“潜能开发”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可喜的是,教育部于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经把“潜能开发”纳入其中,并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尽管大学生的《纲要》暂未公布修订稿,但把“潜能开发”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成为趋势。
潜能和潜能开发的定义、内涵等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界定,通常认为潜能是指个体存在的潜在的能量或能力。托尼·巴赞在著作《大脑第一》中说,我们当中隐藏着达·芬奇式的人物,通过训练,有人会具有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他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潜能、社会潜能、艺术潜能等九个方面的潜能。潜能开发,是指通过训练把这些潜在的能量或能力变成显性的能量或能力的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潜能开发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有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带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并找到自己的天赋属性,充分发展自身特有的潜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和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要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各种能量,让人的天赋能够自由发展。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大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天赋和潜在的能力,并提供各种锻炼与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完善自己的人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常规教育措施,不仅要正常开展,更应该发挥其潜能开发的功能。比如,个别心理咨询不仅仅只是解决部分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团体心理辅导也不仅仅只是让部分参加的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更不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与平台,让每个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发展潜能,并通过锻炼来开发这些潜能。同时,使其不仅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也在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及具有天赋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使人生意义和价值都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大学具备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的各种条件。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原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遗憾的是,当下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没有能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甚至有人说,从小学学习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都没有能很好地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才从成功的事业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中小学教育没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甚至遏制了学生的潜能,是因现有的中考、高考政策和学生评价体系所致,且这些政策和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改变的。尽管教育行政机构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推进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因此,期望中小学教育通过快速的改革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教育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式,及搭建各种学生锻炼发展的平台,为开发学生发展潜能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具备学生潜能开发的各种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对潜能开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大学和教育行政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随着所谓“最难就业季”现象的出现,不少大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不够扎实、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等能力素质的欠缺问题暴露无遗。大学生不仅就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学生自上大学之后,没把学习和发展当回事。在中国,能考上本科层次高校的大学生其智商毋庸置疑,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学生自身不够努力有关,更多的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等密切相关。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些模式和理念确实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甚至阻抑学生的发展。比如,有些课程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差强人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水平较低;实践育人的理念没能很充分的执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等。所有的这些现象,严重阻抑了大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幸的是,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及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想方设法地进行改革。因此,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所要求的。
充分认识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并探寻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的成效。同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了有效实施对大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澄清功能认识,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级行政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从业教师应澄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明确意识到潜能开发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些专家和从业者的呼吁下,教育部已经修订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把潜能开发纳入了新的纲要之中。从教育行政机构的角度,相关机构应尽快组织修订大学生的指导纲要,把潜能开发目标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中,并引导各高校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机制中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当然,开展此项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程序。
从各个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潜能开发立即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并尽快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整合各种师资力量,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功效。近年来,由于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实践工作的,也包括理论研究或经验总结的。从专家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荣的背后,存在实效性的欠缺,大量的宣传讲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等并不能让学生满意,没有能达到期待的功效。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尽管辅导员也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事实上离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引进更多的、具有深厚理论背景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学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充实,可以为深入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当然,要实现有效开发大学生潜能的目标,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充分结合,基本上还属两个系统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等完成,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不一定熟悉;专业发展教育一般由专业教师开展,而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了解。因此,各高校应整合教育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综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由心理学专家团队、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辅导员等共同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统领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由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发展教育与潜能开发的具体工作。当然,要对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与特点、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有效认知自己与专业特点、了解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学习、锻炼和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卓越人才。
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为一体。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培养质量并没有随之达到最高水平,就业难、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各高校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问题探索的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随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关键,只有推进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实践锻炼才能有更好的平台,大学生才能看到自身发展的潜力,树立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受这一案例启发,全国60所重点高校已经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显然,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有效开发。
总之,只有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敬丹萤:《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S4期。
2、胡莉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经验重构”的意义、问题与策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3、欧阳文等:《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4、徐辉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本文来源学术堂论文网 http://
第二篇: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1
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
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申请,经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珠心算教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对比实验测试研究”课题,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央教科所)承担。经过课题组4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研究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会于2009年1月8日在中央教科所举行。鉴定会专家组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名誉理事长邵宗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人教社总编吕达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博士5人组成,柳斌同志任组长。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博士、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研究员和课题组成员蒋志峰副研究员等人。中珠协在京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列席了会议。鉴定会由吴霓研究员主持。首先由田慧生副所长和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蒋志峰副研究员介绍了课题工作情况和研究报告。课题实验研究的结论是:“1.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生智商的提高、记忆力的提高、注意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2.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各学年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作用;3.珠心算教育对提高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成绩的作用显著;4.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幼儿园儿童注意力的提高、智商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5.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各学年幼儿园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逐渐提高的作用,但较明显的作用是体现在第二学年的儿童身上。”
实验结果还表明:“珠心算有别于其他教育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培养使儿童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算珠表象并通过看算和听算两种主要方式来进行相应的脑算能力,反映出珠心算教育干预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特有的清晰的算珠表象和表象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 基于以上结论,课题组建议主管部门行文规定“珠心算应设置为地方课程、支持幼儿园开展以开发儿童智力为目标的珠心算教育实验、重视并推动珠心算师资培养、成立珠心算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开展持续研究。”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关于课题研究的汇报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点评,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设计规范,实验科学,方法严谨,体现了认真、中立的研究态度。而且,研究实事求是,对于在幼儿园一年级实验不明显的研究结论,没有遮掩,体现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研究结论与研究实验匹配,数据统计分析和图例加强了说明的效果,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实证研究报告。” 最后,“专家们一致同意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建议通过鉴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珠心算研究和开发,将祖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摘自《世界珠心算网》)
第三篇:试论企业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
试论企业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_企业文化论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生产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企业更是举步为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其出路何在?我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要练好内功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激励教育机制,强化对职工的潜能开发。
一、大力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资源方方面面,管理内容繁多,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才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发队伍是企业产品开发、适应市场的重要环节。
企业发展离不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无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生存发展要靠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来赢得市场,确保优势,就需有一支具备持久的创新能力,拥有丰富想象力、观察力的技术开发队伍。目前,我省大多数国有企业均已从组织形式上设立了各类新产品开发机构,然而许多机构存在技术开发人员士气不足,产品开发水平低,科技含量小的现象,这与这些企业缺乏对科技人员的潜能开发有密切关系。
二、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从提高员工自信心开始。艾科卡说过:“我们使全体人员与我一样相信自已是在世界上最好的机构中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会创造奇迹”。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组织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自信一这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批饱含热情、充满激情、拥有自信,富于创新的优良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的内心世界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资料研究表明,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无能,并且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员工只能在较低层面上从事难有作为的简单劳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良影响,大锅饭思想严重,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企业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开展员工自信心教育培养,造成了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使企业管理的各种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当前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心像,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企业组织和个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三、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教育体系。激励理论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开始,给员工激励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绩效。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企业应告诉每个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产品开发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基层组织,直至员工个人,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企业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能被组织或社会所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然而,现阶段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这些情况的发展,在一事实上程序上损害了那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企业精英的个性发展。可见企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建立绩效评价系统的程序和步骤是:
第一,帮助职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职工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企业人事决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使那些优秀人才得以重用和提拔,让他们成为骨干和先锋,从物质条件和精神荣誉方面,让他们与碌碌无为者拉开档次和差距。
再次,绩效评估体系应当是具体可衡量的,应将评估标准用各种参数加以数量化,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一目了然,知道应怎样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要求。比如,对科研部门进行考核评估时,可以用计划期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市场价值来加以评估。对办事人员,可以用处理文件的份数,所用时间长短、发生错误的次数等做出具体数量指标规定。
五、强化激励教育,促进
第四篇:论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
论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
翼城公路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生产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低的企业更是举步为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其出路何在?我认为关键在于要练好内功,强化对职工的潜能开发。
一、大力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资源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才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适应市场的重要环节。
二、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从提高员工自信心开始。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的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单位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自信,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帮助员工建立自信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无能,并且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员工只能在较低层面上从事难有作为的简单劳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锅饭思想严重,平均主义思潮泛滥,造成了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使企业管理的各种
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当前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形象,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三、运用现代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给员工激励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绩效。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企业应告诉每个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产品开发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基层单位,直至员工个人,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企业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能被企业或社会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然而,现阶段有的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这些情况的存在,在事实上、程序上损害了那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企业精英的个性发展。可见企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何等的重要。
五、强化激励教育,促进潜能开发。许多成功企业一般均已建立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经营理念、奋斗目标的完整激励教育体系。通过培训会、成果分享会、成功心态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成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训练和磨炼。过去,我门不重视个体心理对其行为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强调用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提高
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原有的说教方法已难以在员工内心产生振荡。因此,应在现代心理学、行为学、成功学的基础上借签国内外企业成功的潜能开发经验,形成具有中国恃色的励志教育体系,使员工充分认识潜能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尽快构建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教育体系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那些没有活力,无法在新时代成长壮大的企业,往往都是从员工以消极心态对待工作开始的,所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成为推动国企走向新世纪的可靠动力。
二OO七年七月五日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绪论
1.2 走进心理学
1.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2.心理学是在(通约)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3.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4.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1.3 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行为)、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2.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美国人养大狗,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多选)
3.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4.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1.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2.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3.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4.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1.5 古典心理学
1.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苏格拉底)
2.下面哪句话可以说是促进了古典心理学的长足发展。感觉到的是真实的吗
3.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的是 中前提
4.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唯物学说创始人之一
5.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关系可以解释世界的存在 1.6 古典到现代
1.被称为“天使博士”的是(阿奎那)。2.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3.西方伦理学倡导在不影响别人前提下的自由意志。1.7 现代心理学
1.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温暖)
2.美国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动物)实验 3.“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 皮亚杰
4.()第一个提出生命周期的理论。埃里克森
5.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创立了心理学的一套词汇和言语系统,并且由于他的贡献使得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被社会重视,能够生存下去。
二、90后与心理学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1.在新生刚入学缓冲期发生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坚持作息)来改变。2.新生进入大学一年进入(稳定期),如果仍存在不适应感,焦虑、抑郁、人际恐惧等问题,那么需要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获得正式的心里面谈。
3.大学中的人际环境中的两个因素是寝室里的同学关系和学校里的人际氛围。4.新生进入大学前三个月属于缓冲期,可能存在一种自我晕轮效应。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1.《同一性危机》作者是? 艾瑞克森
2.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 尊重
3.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 物质需求
4.“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这句话出自(科胡特)5.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1.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局面。2.关注自己本身每天的进步,比较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3.六七十年代的人从小被教育向榜样学习,成为别人;而90年代的人从小在思想中根植了要“成为自己”的想法。
4.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容易有逆反情绪,是因为在童年阶段他们的自恋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压抑过。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1.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人格成熟)。
2.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
3.大学生需要有社会意识,应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1.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焦虑)、存在的价值。
2.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3.12-16岁是人友情发展阶段,人的知心朋友大多是这个阶段获得的,这些友谊会维持终身。
4.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在大学有效的学习的四个要素: 努力发展人际关系
2.大学之前的学习侧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3.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国际心理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体现在(4)个方面。2.通俗地说,心理健康是指在同等环境下、(活得更久)的人。3.4.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2.哪一项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周期节律性)3.在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暗示性)4.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2.“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对立的双方。×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5.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不正常。×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含“接纳自我”。×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
3.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浅灰状态时,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加以解决。× 4.好学乐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5.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纯黑状态时,必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3.5 大学生环境的变化
1.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3.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容易造成心理困惑。
4.大学生不需要学会适应角色定位而产生的心理偏差。× 3.6 按例分析
1.大学生必须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2.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认识没有变化。× 3.大学生需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4.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适应自我认识的变化。3.7 压力的定义
1.压力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情感性,防御性)的应对过程。(多选)2.压力也叫应激
3.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4.压力感不可控制×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1.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提出:“孤独是致命的毒药,(对话)是生命的良药。”
2.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3.4.5.承受压力不一定总是坏事 3.9 积极面对压力
1.压力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2.如果产生压力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压力永远都是个问题。×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1.一个人和家人的关系越好,朋友越多,(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就越多。(多选)2.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效。3.一个人如果只有
一、两个知心朋友,必定有心理问题。× 4.我们无法通过心理测试检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1.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 海马
2.下列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空间关系,欣赏音乐,艺术,情绪 3.人类大脑主要由水构成。
4.把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割断的手术称为“割裂脑”手术。4.2 记忆的概念
1.记忆就是记忆力。×
2.能拥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因为这样的人掌握了非常科学的记忆方法。3.记忆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4.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组块
2.按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不同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可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4.内隐记忆也需要有意识的回忆。×
5.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识记的过程。× 4.4 遗忘
1.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艾宾浩斯)发现的。2.创伤性失忆术语神经心理学病例。
3.短时记忆遗忘不属于神经心理学病例。× 4.遗忘在任何记忆过程之中都有可能发生。
5.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遗忘速度会缓慢下来。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1.如何提高记忆力(合理组织知识,复习,逐个击破,重复记忆)?(多选)2.将知识进行组块有助于提高记忆。
3.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对知识要进行及时复习。
4.记忆时着重记忆中间的知识点,是利用了艾宾浩斯的记忆原理。×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1.下列属于联结理论的是(尝试-错误学习,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多选)2.下列属于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的是(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多选)
3.带来行为改变的一定是学习。×
4.“尝试-错误”学习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 5.科勒提出的学习顿悟说属于学习的认知理论。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1.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有(学习动机,归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情绪和情感,性格)(多选)
2.关于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属于内归因的是(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多选)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4.8 培养创造力
1.下列属于“脑力激荡法”的原则是(严禁批评,自由奔放,追求数量,融合改善)(多选)2.“脑力激荡法”强调延缓评价,即发言者提出想法时其他人当时不予以评价。3.奥斯本1957年提出的 “脑力激荡法”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1.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明确任务,合理定位,掌握方法,保持积极心态)(多选)2.大学阶段的学习考虑的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全面素质。3.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
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1.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这一心理效应属于(接近)效应
2.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有(自我价值寻找的需要,安全感确立的需要,交往需要,独处需要)(多选)
3.人际沟通就是人际交往。×
4.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1.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赫伦)设计实施的。
2.下列属于人际交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的是(个性及社会发展,信息获取,身心健康,安全感,自我价值寻求)(多选)
3.感觉剥夺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必要的。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1.社交距离应该保持在(1.22-3.66米)2.个人距离应该保持在(46-122厘米)
3.语言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多选)
4.下列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目光,表情,动作、姿态,触摸,副语言)(多选)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1.在人际交往的形式中,与口头交往相对应的是(书面交往)
2.人际交往的形式有(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直接交往,间接交往)
3.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信息来源,信息,信息渠道,反馈,译码和编码)4.干扰存在于人际沟通的各个阶段中。5.文化背景对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社会角色差异)(多选)
2.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主要是指(层次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网络复杂造成的失真)(多选)
3.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指(知觉的选择需要偏差造成的交往障碍,情绪失控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多选)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1.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是(光环效应)的心理效应。
2.印象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3.光环效应是一种简单地根据原有经验进行判断的特殊社会推理模式。× 4.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下列属于人际交往的原则的有(真诚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多选)
2.下列属于人际交往的技巧的有(正确认识自我,以诚相待,学会倾听,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同理心)(多选)3.下列属于人际交往中的交往障碍的有(自我封闭,自我否定,腼腆害羞,盛气凌人)(多选)
4.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地聆听,用心和脑来倾听并做出反应,以理解讲话的内容、目的和情感。
六、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6.1 体味爱情
1.“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是(不成熟)的爱。2.“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是(成熟)的爱。3.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自己的理解。6.2 爱情三角形
1.只有承诺是(空洞)的爱情 2.亲密+承诺是(同伴)的爱情 3.激情+承诺是(愚昧)的爱情 4.“爱情三角形”包括:(亲密,激情,承诺)(多选)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1.一见钟情属于(激情式)爱情
2.占有式爱情中的“占有”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心态。3.逻辑式爱情是指选择一位与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相爱。
4.爱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不需要有底线、有原则、有自我。×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1.我们需要学会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2.我们解决恋爱问题的方式与原生家庭完全无关。× 3.视频中的案例表明恋爱双方解决冲突的方式是不同的。4.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就分手。× 6.5 倾听与表达
1.“我信息”的表达顺序是:(行为-感觉-愿望)2.倾听需要听:(对方的问题,对方的看法,对方的感受)(多选)3.沟通不畅与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有关。4.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1.为了让分手更多平静,更少伤害,当事人应该做到:(尊重情感,态度明朗,场合适宜,言辞坦诚)(多选)
2.被抛弃与被抛弃感是一回事。×
3.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一定没有被抛弃感。×
4.真诚的态度对于减少分手所造成的伤害尤为重要。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1.哪些因素可以促成性别角色认同? 家庭教养方式,成长环境,重要他人的评价
2.性别角色认同就是把自己看成男性或女性。
3.性别角色认同是潜意识活动。
4.男女性别角色无法互为参照。×
5.男女性别角色并非相对存在。× 6.8 健康的性心理
1.健康的性心理包括:(健康的性动机,健康的性意识,健康的性情感,正确的性观念)
2.健康的性心理包括:(正确的性别认同,正确的性对象,正确的性行为意识)
3.性心理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4.互爱并非唯一健康的性动机或性需求。×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1.自慰的罪恶感不属于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2.青春期的性态度影响以后的性态度,进而影响未来的生活。
3.遗精恐惧和经期烦恼都是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4.青春期是性的印刻期。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1.性行为紊乱实质上只是一般心理的紊乱状态在性行为方面的表现。
2.性心理障碍患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性行为失调并非偶尔发生。×
4.婚前性行为有可能导致性罪错感。
5.性行为不当可能带来身体健康的问题。
七、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7.1 情绪的定义
1.下列属于情绪的是(考试得满分高兴,遭到别人攻击愤怒,失去亲人而悲伤,面临危险而恐惧)
2.喜怒哀乐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3.表情传达情绪。
4.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1.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多选)
2.情绪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3.外在的情绪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下列属于情绪的成分的是(身体变化,行动潜能,有意识的体验,认知成分)
2.情绪涉及的认知的成分包括(注意、知觉、记忆,刺激的意义,情绪信息在大脑中的解释,情绪的认知表态)
3.情绪和情感都与人的先天生理需要相联系。×
4.情感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5.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属于高级心理现象。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1.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兴趣,惊奇,悲伤,害羞,厌恶)
2.下列属于情绪的状态的是(心境,激情,应激)
3.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
4.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7.5 情绪的功能
1.情绪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属于情绪的(动力功能)功能
2.下列属于情绪的功能的是(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的信号功能主要通过表情传递的。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1.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沙赫特两因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多选)
2.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是由詹姆斯提出来的。×
3.情绪的外周理论是指坎农—巴德学说。×
4.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是坎农-巴德学说的观点。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1.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有(抑郁,焦虑,自卑,自负,愤怒)(多选)
2.影响青少年情绪的主观因素有(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矛盾,期望值偏高和现实中的矛盾,恋爱问题,生命中的丧失)(多选)
3.下列属于青少年的情绪特点的是(丰富性与复杂性,波动性与两极性,冲动性与爆发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多选)
4.人际交往受挫对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重要的影响。7.8 理性情绪疗法
1.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ABC疗法,其中B指的是(对诱发事件的态度、解释)
2.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
3.理性情绪疗法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
4.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疗法。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1.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2.不合理信念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3.合理信念是主观的、没有事实依据的。
4.一些固有的不合理信念无法转化为合理信念。×
5.合理信念就是积极化的想法。× 7.10 应对负面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1.下列属于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的有(爱和温暖,感恩,好奇心,毅力,热情)
2.付出和给予是培养积极情绪的重要方法。
八、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8.1 何为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包括哪些层次:(知,情,意)(多选)
2.存在状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多选)
3.除了人之外,没有任何动物具有自我意识。×
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1.“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镜我)
2.婴儿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是在:(1岁左右)
3.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是:(自我意识,自我觉知,自我认识,自我概念)(多选)
4.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
5.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1.自不知,且他不知的“我”,属于(未知的我)
2.自我认同感有(4)种状态。
3.自我认同感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时期)
4.我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我也想当老师”,属于:(认同感早闭)
5.乔哈瑞窗的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1.人格是一个人成长历史的缩影。
2.人格是本质是差异。
3.运用人的投射心理,可以编制人格测验。
4.人格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超我强或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父母的教育)
2.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3.(自我)强的人,遵循现实原则,懂得如何适应现实环境。
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多选)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创立个体心理学。
2.阿德勒从小就受到自卑感的困扰。
3.阿德勒认为,并非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自卑感。×
4.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1.健全的自我意识包括:(接纳,行动,情感,成就)
2.“自己眼中的我”不属于自我探索的内容。×
3.“老师眼中的我”和“朋友眼中的我”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4.“父亲眼中的我”和“母亲眼中的我”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5.“自己理想中的我”不属于自我探索的内容。×
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9.1 变态人格
1.“变态”这个词来源于(生物学)。
2.当你认为身体出了状况,应该立刻上网搜索相关病症或立刻就医。×
3.人类的变态现象主要发生在精神,性格、情志与行为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学问题的识别 医院就医
2.下列哪一条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的标准? 他的过去是否有阴影
3.心理学把情绪分为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具有正当性,取决于(内心对情绪的接纳度)。
4.受制于观察者的动机,经验,拥有的知识系统,爱憎所影响,没有人可以做到客观的观察
5.当头脑中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不会被这些想法控制,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1.案例中,导致小张现在心理状态的原因不可能是以下哪一项(过于内向)?
2.“家庭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模式,个体习得性的形成相应的行为与情绪。”叫做(家庭系统理论)。
3.社会结构理论:一个社会如果对个体压力太大,会增进个体心理障碍的风险。
4.心理障碍的社会学理论认为:“人是个体的人,不是社会的人”×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1.有意无意的赞美她,凡事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觉被需要,感觉自己重要。这样有利于与(抑郁型)人格的人交往。
2.“自我评价过高,强调客观理由,拒绝接受批评,受到质疑好争论,好斗,甚至有冲动攻击行为。”属于哪类人格。偏执型
3.“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在强烈的依从与敌意的双向冲突中,难以平衡。”可能是(攻击型)人格。
4.与(分裂型)人格的人交流时比较困难,由于他经常陷入沉思,你对他说话常常答非所问,有时还会被你侵扰而出现惊吓。
5.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认为心理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是人体基本体液失衡所致。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1.下列哪一项不是大学校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 纠结型分裂症
2.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3.进食障碍属于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9.6 大学的危机干预与识别
1.当发现你的室友,同学长久处在情绪痛苦中,甚至有自伤行为,这时你可以适度的帮助她处理一些人际与生活需要,避免遭受其他同学的不良对待
2.一个具有人性关怀的大学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和谐取代分歧、协作取代竞争、团结取代隔离。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1.下列哪项不属于预防自杀的关键点 关怀家庭氛围
2.和谐的人际,关怀弱势人群与受困同学是每个人的意识与自觉责任。
3.对于想轻生的人,外界预先干预也没有多大用。×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1.下列哪项不属于危机干预的要点? 给有可能自杀行为的人私人空间,使之保持冷静
2.危机事件后的处理原则:关心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对逝去生命的告慰。
3.当学校发生自杀事件时,预防维特效应的发生,学校应当及时给与确切的信息,不让自杀信息被误传与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