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

时间:2019-05-15 05: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

第一篇:“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

中国教师报2018502

校长点睛

“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

王 珏

格致初中学生喜爱“数码动漫”课程,但是在课程开始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不理想。虽说是在上海,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学生会出现不熟悉电脑、不能熟练掌握图形编辑等困难。

这个现象让项老师认识到,精心准备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课程实施应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由此,项老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倾听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全面了解和分析学情后,调整了教学策略,情况大有改观。

学为中心、生为中心,这不仅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印刻在脑海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课堂上、影响到教师的每一次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学习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教师是学生探险的导师,陪伴和引导、支持和帮助才能让他们储蓄力量,走向心中的目标。

(作者系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校长)

课程故事

靠近探索的“大门”

项臻宇

“老师,我的电脑死机了。”刚上课就有学生向我求助,原来是学生点击了另一台电脑的鼠标。这段插曲发生在我的“数码动漫”课程上。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艺术体验,“数码动漫”课程结合Flash动画,以学生喜欢的动漫画为教学切入点。

开设“数码动漫”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尝试,对学生来说也是新奇的体验。都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对“数码动漫”课程充满兴趣,我也认真备课、精心教学,但学习过程并不顺利,学生作品也不尽如人意。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学生认识事物需要一个体验过程,如果缺少这个过程,学生所获知识就是不真实、不全面的。不仅是教学方式,学生对电脑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班级中有50%以上的学生经常提出“绘画的图形不能编辑”“图层不见了”“图形缺了一块”等简单问题。

于是在后续教学中,我改变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并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老师,我选择的是椭圆工具,可是拖拉出来的是正方形,为什么会变形?”一次上课学生向我求助。调整教学策略后,学生开始犯“高级”错误:选按“绘制对象”图标后,文件“成组”形成矩形蓝色边框,由于学生选择的白色填充色与背景颜色一致,所以看不到原本的图形形状。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电脑绘图知识和观察能力的学生来说,现在正是开动脑筋、自主体验的最佳时机。我提问学生:“谁能帮助他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立刻开始讨论,头脑风暴出真正的原因。

在感受到自主式体验的优势后,我决定在课程中继续增加学生的体验。

以“海阔任鱼游”教学为例。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赏“海底总动员”片段,他们惊叹于海洋中绚烂的景致,也了解了一些海洋物种。正式进入教学环节,学生开始自主探索,并在观察中想办法让“小鱼”自然游动,发现“变形点设置”的妙用。最后,学生分别尝试设置不同位置的变形中心点后创建“传统补间动画”,比较哪一种更接近鱼儿游动的真实样态。

观察、比较与操作式体验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记忆知识,靠近探索的“大门”。

在掌握引导层动画后,我提出“巧用引导层动画”的任务。这个环节是开放性练习,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尝试探索引导层动画的个性化应用。我从旁辅导,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共同讨论、完善想法,再由学生实践。创作过程中学生打破固有思维,认真思考,创作出许多独具匠心的“引导层动画”。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体验式教学”卓有成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开始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与我一起头脑风暴,迸发出一些新奇的鬼点子、好创意。

哥伦布曾说:“除非你有勇气到达看不到岸边的地方,否则你永远不可能跨越大洋。”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第二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

您了解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您有反思过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吗? 您会备课了吗?您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吗? 当您拿到一个课题准备备课时,您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您应如何思考,按照怎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 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这几年,笔者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课堂观察,梳理出了教学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经过多轮实践论证,提炼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现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供一线教师

交流、参考和反思。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结构层面问题

(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机械填充已有教案结构。(2)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没有内在逻辑。

(3)教学设计看上去很美,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2.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确定问题

(1)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2)唯教材是论,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

(3)没有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或整合。

(4)对本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不明确,导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发生偏离。(5)三维目标层次不清晰,文字描述抽象、泛泛而谈。3.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问题(1)没有真正理解“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的本质涵义,只是觉得这些方法“理念新”、“时尚”,具体在课堂实施时却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4)个别教师根本没有思考过“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教师就撒手不管,让学生“自生自灭”。

4.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1)教学设计关注了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对学生思考、体验、自我认知设计得不够。

(2)对一些操作想当然,没有精心备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教师自己并没有认真操作,从而缺少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精细。(3)教学导入如同“鸡肋”,可有可无,没能引发认天口冲突、激发学习动机。(4)教学环节连接生硬,没有“软着陆”过渡,也没有形成知识逻辑。(5)忽略对教学细节和课堂管理等的考虑和设计。5.课件问题

(1)课件设计华而不实、喧宾夺主。

(2)PPT代替学生思考,留白-的空间和生成性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没有清晰的课堂逻辑和执教思路,教师教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糊里糊涂。(2)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实质并没有真正建构知识。

(3)课堂中学生并没有获得持续性学习支架,也没有学习方法的自然形成过程。

(4)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成被不断灌输的容器,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教学没有取合,没有生成,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还在拼命讲。

(5)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懒得思考,体验和实践时间过少。(6)追求教学形式,忽视实效。

(7)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率低下。(8)“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9)教师无效语言太多,问题表述、课堂语言不够清晰简洁,无针对性,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10)教师成为一个PPT播放者。(11)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到底该如何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下的实施流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笔者建议教师们按照实施流程中的十二个步骤认真开展您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实施时也许您会觉得烦琐,或者当您遇到问题时,您试图略过一些步骤。这时,请您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经历痛苦又丰富的思考和科学的实施过程,您才能真正感受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实质,体会到学生发展的幸福感。

当然,您在具体备课时不一定要把每一步的推进过程都写下来,您可以用这样的思考路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当然,这十二个步骤不是完全顺序执行,在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往复、综合起来统筹考虑,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推敲、反复论证、多重积累,最终理清思路,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

第三篇:学为中心

学为中心,先学后教

作者:沈雅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4 8:06:35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沈雅飞

痛苦困惑的一年

去年我经历了教学生涯中很痛苦的一年:8个班每周16课时的工作量。每天除了忙碌地备课上课,下午课上完回到办公室,四五个班的作业本已经竞相候在我的办公桌上。本着日事日清的理念,等我清掉当天的作业本,也往往成了全校最后几个离校的老师了。我把每天的这份工作戏称为愚公移山。

因为无法忍受长期高负荷的作业批改量。更是发现了由于课堂作业时间的无法保证,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中存在的隐患。我也为此作了差不多一年的努力。我制订的学期教学目标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重点是要做到作业的当堂做、当堂改、当堂清。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几堂课能真正做到作业的当堂清、当堂改。有时候甚至连作业都交不起来。无论我如何充分备课,课堂上如何争分夺妙,想要挤出5-10分钟来让孩子们完成作业及批改,总是那么地拮据。这个问题也着实困惑了我一年。

邂逅先学后教

暑假,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蔡林森校长苦难的经历,高昂的斗志,让我泪流不止。而他的“先学后教”却让我恍惚大悟、茅塞顿开。原来我的低效课堂症结就在于:我始终没有走出“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也就是教学的中心问题,教学究竟以谁为中心,“师为中心”还是“生为中心”。

蔡林森校长倡导的“先学后教”,就是在“生为中心”、“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的核心观念在于: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要紧张地学习;二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一开始当眼睛触碰到“紧张地学习”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还有一些疑惑甚至是怀疑。当前我们正大力提倡要给学生减负,要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要让课堂充满欢乐。怎么能是紧张地学习呢?

但通过深入地看书和理解,蔡校长所说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这种紧张其实就是一种高效学习。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是每一位学生。蔡校长的“先学后教”,是把课堂的主动权和学习权交还给了学生,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学习的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争那样地当堂完成作业,学习效率当然特别地高。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当堂准确地检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便于老师下课后及时批发作业,准确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堂堂清。如果不能当堂达标,学习任务还要拖到课外去完成,学习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因为没有学生先学中暴露显现出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有教师非常有针对性地教学。课堂上如果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

反观自己的教学课堂,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生为中心的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践行的所谓的生为中心的教学,也极有可能是表面的浅层的不深刻的。备课更多在备教学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备学生这个中心,备让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学得更好。课堂上尽管也会精彩分层,但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不在状态。茶馆喝茶听大书者大有人在。学生没有紧张高效地学习,教师也无从针对性地教学,何谈高效课堂呢!

关键是,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学生本身不想参与,而是我们老师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与热情,教师要么一言堂,要么低效互动。学生只能一味地做个听众,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更没有多向互动。自然没有了参与的机会和热情。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知识的内化都是在互动学习中获得的。没有互动的学习,学到的知识也是死的。就算孩子暂时记住了,但时间一长必定会遗忘。因为这些知识还没有内化成它自己的东西。更可怕的是,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所以,一言以蔽之,教学以谁为中心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难怪乎课堂面貌始终难以改观了!

再悟素质教育

冯卫东写的案例中说到教师一言堂、课堂话语霸权的情况,如果从“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角度来审视,那就是在剥夺学生课堂学习的权力。而老师在课堂 2

上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随便应付,甚至等于是在犯罪。

老师们都说,我们的学生很忙。忙着完成作业,忙着参加这个那个社团。老师们也经常抱怨,一些孩子连完成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有时间参加社团呢?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孩子们能在课堂40分钟就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他们的课外生活就应该是既丰富又轻松的。他们就完全可以去参加这个那个社团,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那么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然而反过来讲,我们老师不能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甚至拖堂,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外又布置大量的作业,不仅增加了孩子课业负担,也挤占了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就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在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那罪过就大了!

追求轻负高质

几年前开始,教育界就在推评“轻负高质”教师。我觉得所有教师类的荣誉中,这个荣誉是最实在也最有份量的。这不仅是我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我觉得也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教育理想和追求。而实现轻负高质,“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终南捷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应该有它的适应性。作为小学科学,应该与自身学科特点及教育实践结合,创生出一种切合学生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要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不能只成为口号和理念,需要我们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影响,要有一种挑战传统的勇气和力量,要有一种凤凰涅磐的气势。

第四篇:指南针教学设计

指南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作简易指南针(2)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3)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研究磁化现象,培养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2)能倾听他人意见,积极表述个人见解.(3)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

1、指南针、磁铁、铁钉、薄泡沫塑料片、水、水槽、指南针的课件。

2、每组1只磁性实验盒(内有指南针、各种磁铁、顶针等)。

3、剪刀、卡纸、钢针、线、胶水、透明胶带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有一天,彬彬、妍妍、波波、琪琪去旅游。走着走着,他们迷路了。彬彬看了看指南针,说道:“往南面走。”琪琪好奇地问:“为什么指南针能告诉我们方向呢?”同学们,你们也想知道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指南针(板书课题)

二、小磁船的探究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手中的这块是什么东西吗?那你们知道磁铁上这个字母N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磁铁仔细观察。磁铁上的这个字母S表示什么意思吗?(板书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师讲究实验操作。

1、师做“小磁船”演示实验:准备三个水槽,按照课本的方法,在每个水槽里分别把磁铁放在水槽里的泡沫块上,成为一艘艘“磁铁船”。

2、我们用手轻轻的拨动磁船。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这个实验。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水槽里的磁铁。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每块磁铁两极所指的方向都是一样的。(板书)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观察发现写在课本59页上。

3、认识磁铁所指的方向 师取出一个指南针,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指南针。你们知道怎样看指南针吗?”生回答:“白色箭头指向的是南方,红色箭头指向的是北方。” 师:请大家比较指南针内小磁针与磁船上磁铁磁极所只的方向,你发现有什么的规律?

生:它们所指的方向是一致的。(板书)

生:磁铁与指南针指向南方的都是南极(S),指向北方的都是北极(N)。请将你们的发现写在课本上。师: “请同学们将水槽里的磁铁拿出来,然后放上铁条,然后轻轻的拨动泡沫。”师巡视,看到同学们基本做好了。

师:“我们来看看:会不会出现跟刚才磁铁同样的现象?” 师:“这说明了普通的铁能够指示方向吗?”

磁铁能够指示方向,普通的铁不能指示方向。(板书)

三、制作指南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磁铁可以指示方向,那么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做指南针。以后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就可以用我们做出的指南针来指示方向,就不怕迷路了。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指南针吗?”

师:“让我来教你们怎样做指南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师介绍材料。师:“我们就用这个缝衣针来做指南针。但是我们的缝衣针是铁做的。普通的铁是不能指示方向的。怎么办呢?”

师:指导学生把缝衣针磁化方法并强调学生磁铁或缝衣针必须沿着一个方向摩擦,可以使缝衣针磁性更强。

师讲述如何做成指南针。(强调注意剪刀不要剪到手,而且铁钉不能扎伤手)

3、学生按照课本那样自制指南针。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5、介绍指南针

四、全课总结:请同学们说说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指南针教学反思

指南针教学反思

指南针>教学反思

(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视频资料中学到知识,解决了学生对指南针的发明过程了解不完整的问题。

学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地玩指南针,自己从中发现指南针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真正做到玩中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自主探究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较好地解决了重难点。

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在指南针的发展历史部分,开始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上课时汇报。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工具有限。就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布置资料的搜集,而是采用制作关于指南针发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中总结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解决重点。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不能较好地吸收,还应事先开展预习。指南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课件中尽量采取简单明了的画面和语言来进行叙述,课件虽然从开始的13分钟压缩到4分多钟。但时间也稍显过长。在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的活动中,教材安排的第2个活动是站在学校操场的不同位置,观察国旗和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由于本节课的特殊情况,不可能安排学生到操场观察,就将这个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将参照物换成教师本人,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同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体在观察者的什么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

在指南针制作完成后,展示的环节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但是制作的种类上没有预设的好,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提高。

指南针教学反思

(二)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地选择了上《指南针》这一课,想着平时上课你是不能选择要上哪一课,不上哪一课的,只要深入思考,认真准备,应该上哪一课都一样,也就欣然面对着。谁知准备起来才知这一课对我的难度,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对各个部分有精准的把握,看来我是“高攀”这节课了,幸好一路走来,还是能>收获一些教训和同事们的帮助、曾老师的好建议,还是值了的。

一开始,我花一个半天写了教案,感觉还比较满意。谁知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我完全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便到处寻找可以节省时间的地方。导入更直接了,指南针的发展史部分也试着把它提到前面和结构稍微进行融合,学生笔记也不让做了,把用指南针判断物体的朝向和什么东西在你的什么方向等稍显简单的内容放到了课后。到最后一次上课,时间是刚好了,但总觉得为了赶时间牺牲的太多。现在,经过反思、讨论,和曾定焕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在40分钟里把这节课上得更好的方法。比如曾老师说我的导入可以更加直接,在复习了指南针能指示南北这一性质以后,直接问学生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做什么?引出指南针。曾老师还说,按我的思路,指南针的发展史应该放后面教。听到这句话我很后悔,我不应该为了赶时间而强制把两个不太衔接的内容拼在一起,节约时间要在各个部分的有效性上花功夫,不能顾此失彼。我还发现,开课的时候,有些教学方式会变得和平时不一样,比如大部分时间,我都容易一开始设计得面面俱到,但是时间想当然会不够,我以后备课要注意取舍,抓住重难点花功夫,别的内容则不必大费周章。还有关于提问,上最后一次时,我突然想道:我不能什么都自己说,要引导学生说,结果被批了。老师们说,上课要有最关键的问题,不能什么都问。真不知道为什么,平时也没那么会问,一开课就变了。也说明我的教学理论还不是很充足,不够扎实,本来想认真点,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结果反倒帮了倒忙。

唉,再接再厉吧!

指南针教学反思

(三)本课结束后,我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下面我就这节课做反思如下:

1、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新理念,环节设计不错。尤其是导入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但是整堂课不足之处很多。

2、本节课在对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用途、构造组成、使用方法的学生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想利用学习要点提示,更好的去挖掘他们的潜力,结果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感觉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学生了解不足,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出现为难情绪时,没有很好的转变这种情绪为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在这个环节后,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第二,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以这里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教师下面没能全部指导各组学生的学习。

3、因为一直想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关注全体学生上做的不好,学生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应每组都走过去看看的,这样学生便全部能掌握。

4、我觉得在本节课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上,如果利用到实物投影,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全部都能掌握。

一节课结束留给我的很多很多,让我有了更加努力的决心,我一定会再下学期继续新课堂类型的研究。

下载“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为中心”是教学“指南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作者:曾海波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5期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学做一个指南针》

    《做一个指南针》教学设计 [教材]:教育科学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第7课《做一个指南针》 [教材分析] 《做一个指南针》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按照实......

    以学为中心理论学习资料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1.p37-43 1.教学观的混乱 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处在兴盛状态。日本文......

    做一个指南针教学反思

    首先我想说公开课是积淀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方式,虽然它的过程有点漫长与痛苦,但课后细细回味,还是能品尝到丝丝甜味。上个学期末接到了要承担公开课的任务,于是在期末的时候就......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说明《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删节。原来曾入选过初中语文教材。文章用意在于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贫者至而富者不至的原因,从而得出世事无难易,重在立志地去为的道理。[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