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2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党的基本路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过程与方法:关注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与归纳、总结的能力;注意将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习,将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有关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二、新课导入
建国以来,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指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它是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些差距表明中国从发展程度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教学过程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活动一】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实现答: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5)、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答: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活动二】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E、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方针政策。(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如何(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四、板书设计
党的基本路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探讨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核心内容以及为何及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基本路线。
六、作业 本课同步训练
七、导学后记
第二篇: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教学设想: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授课过程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继往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要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活动1(p32):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经济上:中国进出口强劲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希望。政治上:朝核六方会谈;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峰会等。文体上: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29届奥运会等。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活动2(p33):(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答:人口素质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等。)
※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①取得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
②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平、合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存在的差距:我中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④面临形势: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活动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见33页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让学生阅读p34上材料,同时让学生从自己家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这种变化。让一学生朗读p34下中的相关链接)
1、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1950-2050),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4、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初级阶段的特征:不发达。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各个方面。③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④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⑤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⑥初级阶段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板书)
活动4:阅读p35下中的图片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七大:200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重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共产党的成立到十七大的召开,我们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都是与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凝结了几代中共领导人民实践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师简单介绍:(1)三个代表的含义: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②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③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问题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原因:a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b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列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当今世界和我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小结:略。课后作业:
1、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见高效速练》p7第二课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2、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那些差距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1、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家的根本任务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板书)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够理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改革、发展与稳定和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树立坚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本路线及的核心内容(重点)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重、难点)
教学方法:图表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春联作为国粹,它融人了百姓的真情实感。下面是部分春联的内容: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富国强民小康社会开盛世,指路导航党的路线照中华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活动1(p37):讨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教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
(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共正确领导和好方针政策;只有社会主义国、才能发展中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板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认栩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问题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核心内容各是什么?
(答:①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②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问题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认栩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活动2:阅读教材p38中的材料,思考:(1)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民生活好起来之后,看到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党的艰苦奋斗史及蕴涵其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族精神也有了更为自觉和深刻的理解,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之情。)(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请结合红色旅游的作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p38下上;②从不断发展的红色旅游中,可以体会出广大群众对党史,党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等的深刻领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更好地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改革开放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
问题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1)原因: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 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 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 党的基本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板书)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问题6: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必,才能总全局,保证经济的蓬勃发展。)课后作业: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核心内容各是什么?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4、如何理改革开放和重要性?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 板书设计: 党的基本路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历史、时事中有关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民族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pt课件:
1、收集并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生活情感。
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3、分小组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分小组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活动1(p41):少数民族歌曲和少数民族舞蹈导入新课。还可以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答:①邮票上的民族分别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汉、蒙古、回,峨、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服、仇、舍、高山、拉枯、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化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南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路巴、基诺。③例如,朝鲜族,风俗习惯等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活动2(p4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活动4: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答:它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由此可感受到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是每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课后练习: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三篇:九年级思想品德总结(配人教)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表现、来源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有关常见角色的主要责任与责任来源是什么?
(1)父母亲: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责任来源:
(2)学生:责任是认真学习。责任来源:
(3)警察: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责任来源:
(4)医生:责任是治病救人。责任来源:
4.作为中学生,我们时常扮演的角色与责任分别有哪些?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作为陌生人,扶危济困;作为普通公民,遵守法纪,爱国忧民;作为社会成员,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5.谁在对我负责?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意义及表现?
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表现:(1)做好自己的事情;(2)约定守时;(3)信守诚信;(4)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6.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不言代价与回报
1.责任=代价+回报,其中,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分别是什么?
回报: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这种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代价:承担责任还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的责备,甚至收到处罚。
2.承担责任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选择?而对于不能选择的责任,我们又该如何办?
对于我们可以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义无反顾的承担。
对于非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我承担,我无悔。
4.在我们周围总有许多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集中表现为什么精神?他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集中表现为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奉献就意味着付出代价,有人付出金钱;有人以辛苦为代价;有人付出智慧;有人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他们这样的意义是: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意义(原因)?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体积,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3.关爱集体的表现?如何承担集体的责任?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你打算为班集体做哪些贡献?(具体做法)
例如:我跑步快,积极参加校运动会,为班级赢得荣誉;我写字好,为班集体办黑板报;我力气大,动手能力强,为班集体修桌椅;我成绩好,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等。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公民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要主动为国分忧,为社会奉献吗?这些举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作为公民如何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1)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2)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3)中学生肩负着民族辉煌的使命。
3.中学生如何肩负起民族辉煌的重任?
(1)我们对祖国尽责应该体现在好好学习上;(2)体现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垃圾;关掉教室里的灯;关掉水龙头等具体细节上。
4.中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1)参加义务植树;(2)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3)去福利院或老年社区做义工;(4)向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5)参加五月助残月活动;(6)做车站排队引导员等。
5.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原因: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在奉献的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意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用自己的行动和倡议带动更多的人,社会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6.结合自身谈谈中学生应怎样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作为学生,我们就是要尽到做学生的责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我们应认真学习,互帮互助,尊重老师,爱护校园。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逐渐体会自己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奉献我么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1.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3)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4)不断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2.什么叫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各两例。
经济: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GDP总量世界第四;
政治:解决朝核问题,港澳回归;
文化:申办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俄互办国家年;
科技: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说明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原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3.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变化的趋向: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4.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
我们青少年:认清国情,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列举我们生活中近几年的变化:餐桌上鸡鸭肉鱼不用说,营养结构有讲究;着装亮丽,品位高雅;住的宽敞明亮,个性化、舒适化;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国内外旅游经常化。
6.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有哪些?或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2)实行改革开放;(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4)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表现)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8.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时间
含义: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9.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一个重要的关系: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
12.回顾我党历史,四件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是什么?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新纪元。(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4)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道路。
13.这四件大事说明了什么?
(1)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都有新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
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8.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基本路线
1.我们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呢?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基本路线提出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3.基本路线提出的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2)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我党优良传统作风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缅怀党的革命历史。(3)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深刻的爱国情怀。(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8.请结合红色旅游的作用谈谈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的理解。
(1)“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2)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才获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国家和民族的曙光,从此中国人民过上了民主自由的生活,建立了美好幸福的家园。所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3)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牢记自己神圣的使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9.假如你将要参加集体组织的一次红色旅游你会建议去哪里?为什么?在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延安。因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或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毛泽东开辟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红色旅游”中应注意的事项:文明旅游,注意安全,环境保护,团结合作等。
10.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1.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2.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4.谈起今天的美好生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
15.如今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有:(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4)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5)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3)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18.如何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教材P40)
(1)改革是动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2)发展是目的。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3)稳定是前提。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所以稳定是是发展的前提,当然也是改革的前提。
总之,改革、发展和稳定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经过了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我国是怎样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或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3.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5.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它共同政治基础是什么?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政治基础: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6.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简述具体涵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7.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用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想赚钱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8.我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处理台湾方面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法律:《反分裂国家法》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
加入世贸的有利面:(1)有利于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并提高竞争力;(2)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3)入世可以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受歧视的状况,享受最惠国待遇;(3)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和劳务;(4)可借助世界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外贸易争端,有利于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5更好的国际环境,可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入世贸的弊端: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与外国竞争,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国外强手压境下,难以招架。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
总之,中国入世的利大于弊,对外开放水平将不断提高。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越来越开放。在开放的世界中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2)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经济方面:进出口贸易,我国纺织品、家用电器等为世界许多国家人民所使用;
政治方面:国家领导人互访,举行朝核六方会谈,非洲发展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文化方面:中俄互办文化年,美国好莱坞大片深受青少年喜爱,举办韩国歌友会;
教育方面:我国许多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许多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
体育方面:我国成功的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锦赛;
4.什么是对外开放?有什么意义?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意义: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5.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看?
(1)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2)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对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
6.我国应该如何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2)我们社会主义大国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义?
日益增多的世界人口已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联合国确定“世界人口日”,就是提醒世界各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口的具体国情是什么?
我国人口的总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1)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增加就业困难;(3)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等等。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问题。
4.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据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政策。
5.我国在处理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上,有法可依。这部法律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6.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具体要求、意义是什么?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意义:实践证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的长期坚持下去。
7.面对着我国人口国情,中学生该怎么做?
(1)关注人口发展,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现状;(2)自觉宣传我国人口政策;(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8.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河水水质反复受污染;河水水质恶化趋势长期存在;个别农产品有农药残留;部分街道污水横流,垃圾乱放等。
9.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10.我国的环境现状有什么特点?我国环境的具体国情是什么?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环境问题有么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什么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臵。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3.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
14.面对着我国环境国情,中学生该怎么做?
(1)学习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2)自觉宣传我国环保的相关法律与政策;(3)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创建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4)同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斗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有什么特点?我国资源的具体国情是什么?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不能随心所以的向它发号施令;人类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无所作为,止步不前;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3.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1)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3)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4)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色融融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我国资源的现状:见1。(2)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树立一个观念: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处理好一个关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3)认准一条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7.我们青少年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些什么?或: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1)我们青少年学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自觉宣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政策与法律;(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如废纸、塑料瓶的回收,一水多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消费等。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科技有重大作用?
(1)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你知道我国的哪些科技成就?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龙芯一号”研制成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国新型战机歼—10和支线客机ARJ21,“翔凤”下线。
3.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为什么我国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加快技术的发展,才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5.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6.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授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7.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大战略提出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树立人才资源的观念,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8.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9.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10.青少年应当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或:面对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报效祖国。(2)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争取早日成才。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懂得)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原因(懂得)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的组成。(教材P65)
4.中华文化的特点(体会)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5.中华文化的地位(体会)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5.中华文化的影响(体会)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6.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教材P67)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知道)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懂得)
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考验,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神强敌与苦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容(了解)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有哪些丰富和发展(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5.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哪些新的内涵?(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6.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会)
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2)面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了解)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知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知道)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了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5.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如何行使它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监督的(了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并要求他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6.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知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知道)
依法治国。
9.依法治国的含义(了解)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10.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懂得)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了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怎样理解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理解)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13.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知道)
依法行政。
14.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15.建设法治国家对公民的要求(了解)
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二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知道)
依宪治国。
2.宪法的作用(懂得)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4.怎样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体会)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5.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理解)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6.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表现(理解)
表现在:(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同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道)
8.你能说出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吗?
是“母子”关系。即: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B、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第三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政治权利(知道)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懂得)
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了解)
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4.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懂得)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5.国家安全的含义: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6.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7.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应怎样保守国家秘密?)
①保守国家秘密。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了解)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是在哪一年、哪一战略目标实现之后达到的?(了解)
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了解)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怎样理解国有经济?(理解)
国有经济可以有很多实现形式。但是,无论表现为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
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7.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理解)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集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8.怎样理解集体经济(知道)
集体经济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9.为什么说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具有重大意义(理解)
在我国,集体经济广泛存在于城乡各行业中。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10.在我国,发展公有制经济应采取什么态度(知道)
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1.我们对待个体、私营经济的态度(知道)
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什么作用(理解)
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知道)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应注意哪些问题?(理解)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注意,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知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4.怎样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理解)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怎样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理解)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6.作为个人,应该怎样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有利条件实现自我价值(体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框
学会合理消费
1.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表现:①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②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我们应当树立的正确消费观念(体会、运用)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避免非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物有所值、经济适用的商品;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在消费的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应该适度消费,提倡节俭。
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3.我们应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A、要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障自身健康;B、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C、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D、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E、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灾难等等。
第八课
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三个文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①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发展先进文化的特点(了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道)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了解)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了解)这两个方面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如何(知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6.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怎样的?(了解)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7.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懂得)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了解)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如何理解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材P104)
第二框
灿烂的文明之花
1.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及表现(知道)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①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
A、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了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面对不健康的文化传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运用)
A、要弘扬社会正气,就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B、要发扬先进文化,就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C、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D、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
第九课
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1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知道)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最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特点?(了解)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3.我们的最高理想(知道)
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③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6.现阶段我国的小康水平处于何种程度(理解)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8.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9.和谐社会的提出
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1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样的?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我们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指挥者,负有重大责任。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只要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变为美好的现实。
12.你认为社会中还有哪些方面反映了社会的不和谐?(举两例)请你例举我国政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做的努力。(举两例)
(1)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有:A、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同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的矛盾;B、城乡差距;C、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等。(2)举措:①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②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⑤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等。
13.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革命战争年代发扬的一种精神。但是,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因此不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了。这种想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这种想法不对。因为:(1)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继续发扬光大。(2)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3)艰苦创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二框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1.怎样理解艰苦奋斗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懂得)
中华民族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2.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什么?(知道)
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 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新时期为什么还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体会)
艰苦创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4.你能说说新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勇于攀登、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等。
5.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②勤奋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并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③勤奋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④勤劳俭朴、自强不息、勇于进取、迎难而上。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第一框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含义是什么?(懂得)
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懂得)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
3.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体会)
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第二框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P128
2.如何缓解学习压力?
A、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B、了解学习压力,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P129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A、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B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P129
4.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我们要克服过度的焦虑,从容对面对考试。P130
5.怎样才能从容面对考试?P131
A、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B、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C、要增强自身实力。
第三框
未来道路我选择
1.我们的生活充满选择,选择越来越多,选择机会越来越多,选择面越来越大。对影响我们人生较大的人生岔路口和关键点,要认真对待和慎重选择。
2.如何学会最佳的选择?
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A、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B、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C、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3.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在选择中通往不同的道路。不管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都有各自的理由。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4.学会自己选择的意义
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第四框
拥抱美好未来
1.为什么说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体会)
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因此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怎样理解创新精神?(理解)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3.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2)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3)敢于质疑,善于质疑;(4)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5)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7)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4.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5.一个人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临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2)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6.终身学习对中学生的要求
①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②初中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终身学习,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人人学习,成就祖国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初二思想品德教案-第三课
第三课
公共设施
情系大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公共设施对于社会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公共设施是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了解国家保护公共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懂得依法保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阅读、讨论,操作实践,了解上海公共设施的发展状况,学习利用公共设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学会正确分辨现实生活中对待公共设施的不同态度,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设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依法制止破坏公共设施的违反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感受公共设施与社会生活,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设施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明确对公共设施的态度是社会成员文明程度的表现,确立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道德意识,并从法制层面上确立维护公共设施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框
我们周围的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统计学校有哪些教育设施,最好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摄相关的使用情景。
2、完成P50操作平台
3、小调查:上海公共设施20年间的变迁(可以让学生选择某一个方面,如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医疗设施„„进行调查)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每天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
生:略。
师归纳:公共汽车、地铁给我们提供了出行的方便,而骑自行车的同学又能发现马路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的隔离栏杆、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像那些交通设施一样给我们公共生活提供实用和享用的设施有很多,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公共设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我们周围的公共设施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公共设施,带给我们很多的便利,你能列举吗?生:略。(多媒体画面:路旁的候车亭及座椅、公园的路灯、社区的垃圾桶„„)请学生完成P47操作平台。
师:从这些公共设施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共同的特点?(提示:公共设施是由谁建造和提供的?派什么用?)
1、什么是公共设施:p46 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城市道路、桥梁、港口、城市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公园等等。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公共设施,会怎样?
生:略。
师:一团糟,没有交通设施外出不方便,交通事故频繁;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垃圾桶,垃圾到处是,城市脏乱不堪„„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生活的紊乱或瘫痪。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天地P47 师:读完这两段材料后,我们应该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 2. 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 正如书上所描述的一样,城市的道路好比城乡交通的血管,通讯系统好比社会联系的神经,公共照明好比城市的眼睛,自来水管好比灌溉农田的动脉,田园、绿地好比城市的“绿肺,环卫设施好比城市健康肌肤的守护神,文化设施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工程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系统”。(1)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
师:同样,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公共设施和我们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拍摄我们学校的教学设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学校中有哪些设施?
学生展示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室及教室里的课桌椅、日光灯、电风扇、门窗、电教室的电脑设施、图书馆、实验室„„
师:除了学校的教育设施以外,还有很多的公共设施与我们青少年有密切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绘制一张你从出生到现在所接触的公共设施并标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意义。(学生交流展示)
如:医院-迎接我们的出生,为我们治病,保障我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学校(小学、中学、大学)-提供我们教育,使我们增长知识。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我们学习艺术和其他特长,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场所。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所、博物馆-都是丰富我们业余生活、学习本领的好去处。(可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场景)
展示2007年7月《文汇报》刊登的“社区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调查表。师归纳:从调查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利用社区的硬件设施开展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可见,我们同学的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的公共设施。
(2)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公共设施
师: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过程,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做“上海公共设施20年间的变迁”的小调查,下面我们来看看调查的结果怎样?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略。
师归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共设施在迅速增加,这些公共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一个社会的公共设施越多越齐全,表明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公共设施的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比如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上海外滩十年的变化、徐家汇十年的变化等等都向世界展示了现代中国的风采。所以,(3)公共设施的发展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P50操作平台,学生交流略。
师小结: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我们社会的公共设施将会变得更多更美,并且进一步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我们要很好地使用它们,要学会利用公共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2、学会利用公共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师:在生活中,你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在使用了一些公共设施后,你有何感受? 生:略。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完成P51操作平台。讨论:我们在课余时间利用较多的公共设施有哪些?你希望再增加一些什么样的公共设施?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
(朗读)公共设施是为公众服务的,是社会公共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道路交通好比社会联系的神经,公共照明好比城市的眼睛┈┈p46 操作平台:请学生讲讲熟悉的公共设施: 教育设施:松江大学城、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 医疗卫生设施: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各种医疗器械 市政公共设施:煤气管道、路灯、供水供电网络 文化娱乐设施:大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影剧院 a、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和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从一出生就在医院,长大了到幼儿园,再到学校等等
请同学们讲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常接触的公共设施有哪些? b、公共设施的发展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
一个社会的公共设施越多越齐全,表明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公共设施的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比如上海外滩十年的变化、徐家汇十年的变化等等
操作平台:上海黄浦江的越江隧道有哪几条?
延安东路隧道、打浦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黄浦江跨江大桥有哪几条?
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奉浦大桥 上海的轨道交通5条线
一号莘庄----人民广场------新客站----共富新村
二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人民广场-----浦西中山公园 三号上海南站—上海火车站---宝山路
四号环线浦东蓝村路------浦西大木桥路,和三号线有9站路重合 五号线是一号的延伸,莘庄-----闵行
4、学会利用公共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讲讲盲道、残疾人道、节日聚餐等等 讨论:我们在课余时间利用较多的公共设施有哪些?你希望再增加一些什么样的公共设施? 和学生讲讲以前的活动设施:摸高、秋千、荡桥等等
第二框
爱护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德 课前准备:
1、请学生设计一张公民爱护公共设施意识和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并在课前进行调查。
2、请同学们检查学校的教育设施相关的使用情况,并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
3、完成P55操作平台。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公共设施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对待公共设施应有怎样的态度呢?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公民爱护公共设施和公共设施使用的情况调查表,下面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调查的情况和大家汇报一下。生:展示调查结果。
师:根据同学们调查的结果,分析调查结果。
师:老师要请同学们看几张照片,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多媒体展示)
生:略。师归纳:对,公共设施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是我们社会的公共财产,公共设施是国家的公物,我们有权使用;但同时,我们又有保护公共设施的义务。
指导阅读天地,思考:如何认识借树练“绝招”这种现象?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会怎么对待?
生:略。
师归纳:借树锻炼身体的现象既是破坏绿化的行为,更是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这种现象是我们的社会公德所不容的。公共设施是属于公共财物,而公共财物是属于所有人的财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意识,那么完好的公共设施将会越来越多,人们将更好地享受公共设施提供的更多优质服务。
1、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物的表现
师:我国《宪法》规定,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之一,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完成P55操作平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公共设施的投资数额。那么,你知道国家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经费是从何而来的吗?(见P54知识窗)
师:来自政府的税收或社会集资。一般来说,政府通过专门税种来支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费用,甚至通过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之类专门项目来筹集支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通过刚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升我们城市的形象,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了这么多的公共设施。国家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纳税人,公共设施里面有我们每个人的血汗。爱护公共设施,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2、爱护公共设施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 老师介绍知识窗: 《知识窗》:中国古代是私有制社会,即使是国家也是皇帝自己的,因而没有爱护公共设施等公物之说,更难见到“爱护公物”词语。南北朝时期出现“爱护”,如北齐人颜士推作《颜氏家训∙治家》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礼记∙礼运》篇中有“天下为公”,意即皇帝的位置应是大家的,而不是私人所有。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广泛题词应用,是一种很好的政治;理念。看到天下为公应联想到公物,应想到爱护之。“国集财物,倍应爱护;盗抢破坏,罪该惩处;折损刻涂,实属可恶。”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段文字的?
生:略。
师归纳:在古代时,由于是私有制社会,皇帝历来是“家天下”,也就无从什么公共设施,更谈不上爱护公共设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才逐渐地有了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的转变。所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共设施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同时,对公共设施的爱护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统计了我校所拥有的教学设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教学设施的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展示:学生出示所拍的照片或录像。
师:在刚才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有许多的课桌被刻画、涂写,有些同学还美其名曰“课桌文化”,那么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现象的?
学生讨论:略。请看一段材料:
拒绝课桌文化
中学课桌尴尬“穿衣服”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旺)不少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课桌文化”成了校园一景。江汉区天门墩中学初三(1)班却出现新风景:所有课桌椅都“穿”上了“衣服”,并由学生自己动手清洗。
昨日,记者在天门墩中学看到,整个教室一片浅蓝色,学生的课桌,凳子都套上了蓝色的桌罩和椅罩,两个学生共一张课桌布。
记者掀开几张桌布看到,课桌上有的写着“I LOVE YOU(我爱你)”,还有的学生用涂改液画了一个白色的小屋,上面悬着一个心形,表示对“爱情小屋的畅想,还有的写着一些抒情诗句。
班主任杨伶俐说,不少桌面因学生图画已显得伤痕累累,全校就只有他们一个班级给桌子穿上了衣服。去年,经学生提议、家长会通过,每名学生花10元钱买回了一套布罩,每个周末学生将布罩带回家清洗,现在很少有学生在上面乱画。
该校胡校长说,学校每年给桌子刷漆,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而初三(1)班自蒙上课桌布以后,桌面比原来干净很多。
师:你认为课桌穿衣服好吗?为什么?
生:略。
师归纳:用桌罩拒绝课桌文化,既是创新之作,也是无奈之举。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小学生要学会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桌罩才会退出教室。
师:爱护公共设施对我们很重要,那么对我们学生来说应该有怎样的行动呢? 阅读材料:
爱护公物——拥有一颗文明的公德心
当你侥幸地避过没有井盖的下水道时,当你目不忍睹被践踏得奄奄一息时,当你看到被纸片堵住插卡口的IC公用电话时,必然会谴责那些可恶的破坏者。然而,此时此刻有没有同学检查自己在爱护公物方面的作为呢?
且不说校外如何,就论我校公物保护情况。在教学楼和宿舍的通道里,在洁白的墙面上,有人用脚乱踏、用圆珠笔随意乱画,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不少教室后面放着被破坏的桌椅,我不禁要问:这是中学生的所作所为吗?可偏偏就有公德心缺失者如此做了!
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学校是我家,人人都要爱它——真不知那些破坏者究竟要干什么,究竟在想什么?在墙上题字,便能成为王羲之吗?在桌上刻画,便能成为达∙芬奇吗?对门或黑板一顿莫名的暴力,便能成为拳王泰森吗?对公物造成破坏,在物质或精神上又有何收获呢?难道在墙上刻字会提高艺术修养吗?难道随意乱刻造成桌面凹凸不平会提高学习效率吗?难道门的呻吟能令人感到惬意吗?这一切的一切恰恰相反,这只会令我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更加糟糕。公物方便大家,损坏公物就是自找麻烦,自毁名誉,损人不利己,同时也让集体为此蒙羞。我国宪法液也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国家公用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这种可鄙的违法破坏行为!
尽管有些人置集体利益于不顾,尽管在爱护公物方面有不尽人意之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前不久过去的“学雷锋精神,树文明新风”的活动里,涌现出一大批爱护公物的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他们或主动清洁楼道,或自愿修复班级损坏桌椅„„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是他们那自豪的微笑,绽放着校园之春;是他们辛勤的汗水,给文明以真切的诠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亲爱的同学们,爱护桌椅、轻开轻关门窗等等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长久地将爱护公物坚持下去,也并非易事。请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心去爱护所有的公物,并向爱护公物的同学看齐,让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的公德心,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中学生!师:这是一位中学生的倡议书,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略。
布置回家作业:请你在分析了我们学校在使用公共设施情况后,也写一份倡议书或开展“公共设施小卫士”的活动,为自己在学校或社区找一个岗位。
3、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师小结本课:公共设施需要公众维护。市民既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享受者,也应是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因此,我们每一位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都应肩负起建设城市和保护城市的责任和义务,从自己的点滴行为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好社会的基础设施,共同打造文明城市。同时,我们也要尽自己的所能要宣传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
第三框
依法保护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
1、准备案例:“打电话少女”失踪案
2、让学生上网查找、收集有关保护公共设施的相关法律
3、收集有关公众自发保护公共设施的事例 教学过程:
师:爱护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德,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自觉的,对于那些不自觉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介绍《“打电话少女”失踪案》(见书P61阅读天地)
师:盗窃“打电话的少女”的三个犯罪分子最后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三、依法保护公共设施
1、公共设施受法律保护 师:刚才那三个犯罪分子被判刑,是依据了哪一部法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法律保护着我们的公共设施,同学们还能不能列举一下? 生:《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海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条例》、《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试行)》等等。
师:很好,请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阅读P59知识窗。
师:从盗窃“打电话少女”的三个犯罪分子的被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违反分子我们将依法惩处,2、依法惩处破坏公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师: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师:那么,面对这些现象是不是我们就坐等有关的执法部门、政府部门来处理呢? 生:略。师:在《“打电话少女”失踪案》中,当广大的市民发现铜像失踪后,表现出极大的关切之情并对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许许多多的市民自发为警方提供线索,为此案的侦破立下了大功,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说明了我们每个公民面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都应该怎样?
3、依法制止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师:前不久,我看到了这样一封信:一位《文汇报》读者的来信。
根治城市“牛皮癣”
难道没啥好办法吗 编辑同志:
在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我去香港旅游了一次,不禁被香港的繁华所打动,对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更是赞叹。我还特意留心了一些“细节”,在这样一个大都市中,很少看到乱涂鸦、乱张贴小广告这类现象。
在上海,似乎这类城市“顽症”还难以清除,你只要稍稍留意就可以发现有的公共汽车站牌上贴着或写有小广告,公用电话亭的玻璃门上、马路旁边的灯柱上、有不少用黑色水笔写的“办证”之类的涂鸦,还有什么“钻孔”的非法广告涂鸦在居民区雪白的墙上。
有时,我也看见城管人员拿着工具耐心地铲去灯柱上粘得牢牢的小广告,也遇见有些工人在重新粉刷被涂鸦过的墙壁。但我想,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难道相关部门就真的没什么根治措施吗?听说以前采用过“呼死你”之类的办法,可惜实际效果不怎么样。我想,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不积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的话,小广告发布者的行为只会越来越有恃无恐。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届时会有大批海内外游客到上海观光,难道我们就以这样“满城尽带小广告”的市容去迎接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吗?我觉得,有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读者
江敏敏 师:这位热心读者所关注的上海乱涂乱贴小广告的问题的确比较棘手,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就解决这个“顽症”,出出主意?
生讨论:略。提示:
1、增强市民防范和参与意识,可以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提高发现小广告散发、涂刷的能力,及时予以打击。特别是涂刷小广告一般都在夜间进行,如果能发挥夜间出行的出租车司机及市民的举报积极性,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整治街头小广告要堵疏结合。堵,就是对随意在街头张贴、涂写小广告的行为要加大治理的力度,对情节严重的解决予以处罚。疏,就是给一些服务性的小广告的发布者搭建平台,可在社区或街头人流密集处设置广告发布栏,引导这类广告规范张贴到发布栏上,不让其随意到处张贴。3、1997年4月30日上海市政府就发布了《上海市禁止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暂行规定》,并于当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七条规定:市、区(县)市容管理部门可对乱张贴、乱涂写的,给予警告或者按每处10元处以罚款;乱刻画的,给予警告或者按每处20元处以罚款。就全国性的法律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也有相关条款。既然有法律的规定,就应该加大处罚的力度,采取强硬的措施。
师归纳:正像这位热心市民所说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往来我们上海的国内外人士越来越多,城市的公共设施也成了我们上海、乃至我们国家形象的缩影,破落不堪的公共设施无疑会给我们城市的形象抹黑。因此,爱护公共设施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我们有责任去制止,当然也可以依靠法律来予以严惩。师:《“打电话少女”失踪案》侦破后,有市民提请市政府和法制部门,考虑修改《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行政法规,提出了依法保护城市雕塑、加强废品回收站的管理,严格废旧金属的回收等建议。对此,你有何感想?
师:想一想,在保护公共设施方面,我们还可以制定哪些法令、法规?还有哪些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公共设施是不是只有使用法律手段这一种途径?为防止公共设施受损,你有哪些好建议?
提示:保护公共设施,新的解决思路:
1、从抓到的破坏、偷盗和销赃者的重罚中拿出一部分钱或另外拨款重奖给举报人,以提高群众保护公共设施安全的积极性,形成群众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2、加大技术投入,使用高新技术,利用废旧材料,降低公共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被“二次利用”的价值。比如一些城市已经更换了新型井盖,这种用废旧材料制成的井盖,具有强抗压性,但在废品收购站老板的眼里没有任何回收价值,偷盗者也就失去了销赃的市场。
3、公共设施应以实用和安全为主,在实用和安的基础上,才讲究美观问题。如国外不少地方的公共电话亭都做得非常笨重,没有三两个壮汉难以移动。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为了让它不容易被破坏。这看似很浪费资源,但却实用,又不易损坏,从整体和长远看,反而更为经济。
师归纳:同学们的建议和设想都很好,要使公共设施真正受到保护,不被破坏,关键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社会的公共设施,为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公共设施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的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从认识提高到形成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保护社会公共设施既需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还需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公共设施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刑法》规定:p59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p59 《中学生守则》:
(八)爱护公物,不私自拆换公共设施,损坏公物要主动赔偿。爱护花草树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惜粮食,节约水电。
依法制止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小区健身器遭破坏、小区的坐椅遭践踏或晒被子、同学乱涂课桌椅、公园里乱摘花朵、有同学乱涂图书
依法惩处破坏公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偷投币电话机里的钱。
偷机场的电缆。区别于偷厂里的电缆
公共设施升级呼唤大众素质提高
标志着泉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的“景点厕所革命”,现在正进行中。然而,笔者在大明湖景区某景点目睹的一幕,却让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日前的一个上午,一位在公园内游览的女外宾到园区内如厕方便,却顷刻间捂着鼻子跑出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原来是有个别不自觉的游客如厕后未把大便冲洗掉,熏得人家这位“老外”实在难以忍受,来不及方便便逃之夭夭了。据观察,类似公共厕所中的洗手液被人偷灌走,烘手机内电池不翼而飞,大小便不冲洗的现象屡见不鲜。
公共场所设施的更新,是为公众出游提供舒适与方便的利民之举,也是彰显泉城对外形象的“脸面”,同时也是标明景区服务档次的一个重要方面。爱护这些设施和周围环境,有效使用这些公共设施,每一个公民都责无旁贷。我们时常在媒体上得知公园内的荷花被人“热情”采摘;广场的自动饮水机、售货亭遭到损坏。这些行为都与我们这座美丽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更为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基调掺杂了不和谐的音符。“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应当成为我们做人的最根本的原则,因而,公共设施的升级亟待呼唤公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学校周围的公用电话设施状况做一次调查,提出改进与保护措施的建议。
分组选择答案
第一组 1.当心触电2.当心吊物3.火警电话4.禁止燃放鞭炮.5.禁止通行6.易滑路面7.禁止转动8 小心火车9.禁止靠近10.禁止饮用
第二组 1必须加锁2.禁止合闸3.禁止跨越4.禁止入内5.禁止攀登6.禁止抛物7禁止启动 8.禁止跳下9.当心片帮滑落10...禁止用水灭火
第三组 1当心坠落.2.发声警报3.击碎板面4.禁止停车5.禁止乘坐6.禁带烟火7.紧急停车8.禁止堆放9.干路先行10.注意儿童
第四组 1.当心扎脚2.直行右转3.当心感染4.滚动开门5.当心微波6 当心电缆7.必须系安全带8..必须穿防护服9.当心氧化物10.限制重量
第五组 1.必须穿防护鞋2.必须戴防尘口罩3.禁止超车4.当心火区5.消防水带6.当心矿车驶入7.小心塌方8.当心操作9.严禁攀登线缆10.当心烫伤
第六组 1.必须穿救生衣2..必须戴防护帽3.必须戴护耳器4当心瓦斯5.当心车辆6.当心中毒 7.紧急出口8.当心爆炸9..当心弯道 10当心电离辐射
第七组 1.必须戴防毒面具2.当心绊倒3.当心坑洞4.当心冒顶5.禁止车间乘入6..禁止触摸7.禁止穿带钉鞋8.禁止穿化纤物9.禁止停留10.连续拐弯
第八组 1.当心易燃物质2.必须戴防护眼镜3.避险处4.严禁酒后入井5.当心滑跌6..当心机械伤人7.当心有毒气体中毒8.禁止放易燃物9.必须携带矿灯10.注意隧道
第九组 1.禁止进入2..必须戴安全帽3.禁止乘人登钩4.禁止跨输送带5必须带自救器 6.灭火设备7.注意安全 8.限制宽度9禁止摩托车通行.10.机动车道
第十组 1.当心交叉道口2.当心水灾3.严禁扒乘矿车4.禁止载手套5.禁止调头6.消防手动启动器 7.限制高度8.疏散通道9.严禁乘输送带10.地下消防栓
第五篇:专家解析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
专家解析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一)本单元的地位
课件37第二单元的地位
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内在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起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起这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既要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看到我们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处处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单元有意识地突出了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等内容,以落实课程标准有关“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要求。
可以看出,这一单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课件38第二单元结构图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组成。
补结构图
(三)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课件39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目的与操作建议 1.设计目的
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交流,增强他们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感性认识,培养其调查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平时的吃、穿、住、行、用,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图片材料,收集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学生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收集、总结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走出校园,分组了解有关工业、农业和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统一起来。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特别是通过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学生能从许多平常看似耳熟能详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例如,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停留在用牛耕地、许多农民还只有初中或小学水平,就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一道理,等等。2.操作建议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负责人,明确收集图片的主题及活动结束的期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报刊杂志、网络等多渠道收集材料。
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路线、时间及要达到的目的。
收集、整理各小组的图片资料,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写出精彩的旁白,办一期壁报。
在适当的机会邀请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参观壁报。3.应注意的问题 收集材料的全面性。一是范围要广,既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也要包括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等方面的材料;既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也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
收集材料的渠道宜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课件40第三课对应课程标准 课件41第三课结构图
(一)本课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内容安排的依据
课程标准依据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引言
本课引言从《走进新时代》这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句歌词,形象而又凝炼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导入,开门见山,契合学生的心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一句歌词,寓意当代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内容。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分三目,即“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目“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通过让学生感受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力量这一活动,让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体会中国日益增强的力量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从世界舞台这一大的视角来看中国,让学生看到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富起来的中国、强起来的中国。接着,教材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迈耶说:“这是19世纪末的美国,只不过它的发展速度更快、势头更猛。这是中国天定的命运。”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指出,美国不应也无力阻止中国崛起,接着,从我国人口素质还比较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这方面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导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处,从而清醒地认识到:(1)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2)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差距,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3)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可以看出,这一目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压力、不进则退的世界形势三个方面粗略地勾画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引导学生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为后面讲述中国的国情作了铺垫。教材进一步从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角度指出:“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就是说,我们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有丝毫懈怠,而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目。
第二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件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陆;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的进展; ……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四大报告重申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五大在高度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同志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长期性,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话说满,而是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接着,教材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起始时间、含义等作了说明。从总体上看,(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是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走了许多弯路,特别是有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失误,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一以贯之的认识。
课件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邓小平
课件42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长期探索得出来的成果。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逻辑地讲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这一个,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我们党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已经基本解决了。“八大”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总的精神看,这一论断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基本正确的认识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被否定了。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纠正了长期以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坚定地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说:“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未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以历史决议的形式肯定了邓小平的正确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作了理论上的发挥,指出:“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有什么样的主要矛盾,就有什么样的根本任务。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应该干什么事的问题。
第三目“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始终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考验。
课件
重视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和发展,是我国宪法的一个显著特色和优势。第一部临时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鉴于当时条件,虽然仅只载入了‚新民主主义‛,但实际上已经内在地规定了新的国家指导思想。后来历次制宪和修宪,都明确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实现了新时期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继邓小平理论入宪后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充分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各种考验,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使中国号巨*劈波斩浪、高歌向前,我们就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历史经验的昭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应该说,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让初中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学生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现实国情和当今世界复杂的形势也有所了解,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的。
教材从展现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经验的角度设计了一个活动。中共一大、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这几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党的指导思想都作了历史性的决定,表明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昭示我们,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中国*之所以能中流砥柱、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这也同时昭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考验,要夺取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是我们党的先进性所要求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品质所决定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一点,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宜展开,所以,教材用“相关链接”的形式加以呈现。在讲述的过程中,请注意让学生感受到两点,一是中国*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指导思想;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讲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与党的先进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孜孜以求并努力实践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行改革开放等,都是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领导全国人民荡涤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请教师多从这些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要从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三个方面全面理解,二是要明确中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明确了这两点,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讲清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先进性的内在关系之后,教材进一步明确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首尾呼应。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该框共设二目,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课件4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目采用从总到分的方式,首先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含义,然后分别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目从活动导入。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自己的父母亲或其他亲朋好友对于未来生活有哪些想法?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何才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如何才能实现?从这一活动出发引出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教材主要讲了这样几点,一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也就逻辑地告诉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二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告诉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是基本路线的具体内涵。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了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两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两个基本点而不是一个基本点);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四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课件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等极其复杂的形势,我们党和国家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自己,从而经受了各种考验,最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过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造成的失误,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这方面的教训。事实告诉我们,离开了这个中心,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无从谈起。
课件44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
列宁说过:“一个阶级如果不能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他还说过:“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毛泽东强调:“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邓小平一贯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政治是无足轻重的。历史证明,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吃亏;历史同样证明,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削弱党的坚强领导,也要走弯路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邓小平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经济与政治这种内在关系集中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在联系上。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教材一是明确地指出其含义: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突出其重要地位: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课件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
我们讲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前提下的改革,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实质决定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件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的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两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对外开放的,不过那时只能对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起来说没有多大发展。
―― 邓小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长期以来,我们就吃了闭关自守这个苦头。“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正是在总结这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基本路线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基本点,党和国家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鉴于第四课专门讲述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此处着力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引用了马克思和*的两段话,然后指出“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目也是从活动导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老百姓享受到社会稳定、和谐和国家政策稳定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得到的实惠最多。关于这些,学生和家长有切身的感受。从这一角度立意,通过小青一家对话的方式设置情境、展现过程、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那么,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呢?第一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用相关链接的方式对此作了补充说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第二是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我国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快速发展的经验,也有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和谐需要稳定,稳定保证和谐。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当今世界很不平静,会有这样那样的磨擦;国内改革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什么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最后,教材从总的方面指出,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件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框共分三目,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团结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这一逻辑出发,本框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讲,以求贯通。
第一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课件45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
第一目的导入活动,是从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人物立意的。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都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几千年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是从与汉族相比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这一点而言的。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经济发展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志用简明的语言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引导学生了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中国*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这一切必然会对我国民族关系发生深刻影响。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和内乱。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然相当活跃,它们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课件46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概要性地讲了其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容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道,确立为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十五大精神,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从法律上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上的一次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国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关系,教材引用了*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同志的这个概括,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课件47“三个离不开”
第二目“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第二目首先是一个活动导入。活动过程重在让学生体会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活动的落脚点在于引起下文。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确立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并从宪法和法律上作了明确的规定,充分保证各民族人民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我国,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维护民族团结这一点上,我们党和国家从宪法、法律和基本政治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公民而言,就要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做到“三个尊重”,要落实到行动上。
课件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胡锦涛
课件48五十六朵花
第三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第三目主要讲了四方面的意思:一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二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三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四是台湾回归祖国的最佳方式。
与前两目的编写风格一致,第三目也是活动导入。活动通过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让学生一同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同时体会到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从而进入教学情境。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政治基础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课件49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党和政府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方针能不能变成现实?是不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极为关注的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生动而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教材中特别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教材指出:“„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这两方面的意思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说,这一自然段与上一自然段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
理论的生命力固然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但是,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动人心弦的情景往往能更好地彰显理论的内在魅力。教材在注意理论说明的同时,引用了一组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特别安排了一个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情景作为相关链接,意在把理与情、理论的科学性与审美的崇高性交融起来,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接着,以《乡愁》这首情牵华夏儿女的诗引出下文。“血统与历史文化”纽带把台湾人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在哪里,举头望明月,看到的是玉兔;低头思故乡,仍是李白的韵。
关于台湾问题,教材明确了这样几点:一是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二是„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三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方面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但是,“台独”分裂势力却逆历史潮流而动。他们打着“认同台湾”和“民主”、“改革”等旗号,竭力进行“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台湾正名”等“渐进式台独”活动。他们误导台湾民意,搅乱台湾社会,煽动仇视大陆。他们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破坏两岸谈判的基础。他们整军备战,企图以武谋“独”。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最具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是,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也就是妄图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破坏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现实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