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
1.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可以在哪些方面促进你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2.你将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教学研究课题。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困惑,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疑难杂症,需要进行反思。这些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值得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应先从实践中挖掘值得研究的问题,再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逐步筛选出可供选择和研究的课题并融合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参与课题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进行研究性教学研究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需要。
2、进行研究性教学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进行研究性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以下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
1、培养教师合作能力,形成研究共同体。
教师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快速成长,避免走许多的弯路,只有成功的合作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学科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例研究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科研课题,逐步把教师引向研究的道路上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碰撞、思辨,然后互相磨合、消融,最后寻求平衡,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改进课堂的目的。
2、课题研究能够增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代伦理学对幸福的界定是:“幸福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的满足。而将教育的幸福释义为:教师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一种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状态和心理体验。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获得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存在于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获得职业认同,而教师职业认同,即职业自我形象与一系列教师认为他应该扮演的角色之间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使得教师在研究中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
3、捕捉生成资源、演绎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丰富多变的,难免会遇到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想法。教师应当善待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为学生打造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动态生成腾出一片广阔的空间,并因势利导,给与学生恰当的点拨和帮助,让数学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在《找规律》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结果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有一学生说出:“我发现第五行和第一行完全一样,第六行和第二行完全一样,第七行和第三行完全一样,第八行和第四行完全一样„„”
这让我当时非常的兴奋,我没有想到学生会继续“画”下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绚丽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点石成金的效果。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学科教师的角色参与课题研究。
第二篇:参与过的研究课题
以你参与过的研究课题为例,说说你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体会。
答:从参加工作至今也参加了不少课题研究,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虽然知道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来确立研究问题,但是,经常会出现选题或者确立主题过大的现象,给后期的研究带来方向性不强,或者针对性不强的障碍。
2、行动:在教育教学实际的工作中,繁杂事务很多,这些都是干扰行动研究的因素,有时候明明在计划中应该能够实施的工作,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推迟,甚至搁浅。这是在行动研究中必须克服的最大干扰因素,只有克服这个因素的干扰,研究结果才更客观、更科学、更有推广价值。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行动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我们的研究过程中观察会出现疏漏,不全面、不细致,有时候出现整理资料不是很及时等现象。
4、反思:由于前面三个环节中或多或少出现问题,在反思环节中需要弥补的也就比较多,反思一般都比较深刻、比较客观,并把前面积累的资料包括经验、教训等一并整理归档。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并为下一个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总之,经过一次一次的行动研究的进行,研究者会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提高,为后续的行动研究做的更好提供条件,是研究的结果更有推广性更有价值。
第三篇:谈一谈你职场最深的感悟
谈一谈你职场最深的感悟
陆丽雯: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我把失败当成功。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可能都是成功的,我们肯定要经历很多失败。平静地面对它,去提炼,这个时候你获得的要比成功的更多。
苑振翊:我是先做工程师,然后做项目,然后又做HR,现在年底了,第四季度开始又在管业务。HR是我工作里面的一条线。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做管理的事情,人力资源的部分就是你的专业部分,在一定时候专业就不要提了,专业是谋生的饭碗和手段。我听过一个说法,人是一个T字型的发展,开始是扎到很深的专业方向里,走着走着往横向发展。所以现在我又去管公司的DPO业务,也在管人才,可能过一段时期还会有调整,总的来说还是管理,管人、管事情。
陈云青:我非常欣赏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个和尚每天白天就是挑水,另外一个和尚除了挑水以外,还回家挖了一口井。如果做HR,有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管理者比有效的管理者在外部的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资源和经历。关于职业生涯,有一点我自己很清楚,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要靠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在四十岁的时候,这一口井是否能够打出水来。这是最关键的。
有人说,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经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做人的工作,后者是做事的工作。“事”是什么,就是机制、制度、体系。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局限于我做的就是流程、体系、制度,我们要想办法多做一点,比如说企业文化,比如说多捕捉一些员工的空间,多创造一些客户价值。我们可以自己问自己,比如最近一星期有没有推广企业的案例,最近一个月机制有没有完善,最近一个星期有没有创造让客户感动的事情。所有这样的事情,我感觉在职业生涯发展当中,自己能够往前多迈一步。
赵智通:根据最近中关村地区企业的调查,人员的发展规划有两个关键点,对年轻人非常有益。一个在27、28岁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从一个员工达到一个经理,对你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第二个年龄段在35岁,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进入到中层,以后就非常困难。达到高管在四十岁以上。这种年龄的发展变化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从HR自身工作来想,非常值得参考。本职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以为做HR首先体现的就是一种责任感。业余的时间作为志愿者参与一些社会的活动,与社会组织也好,与一些同行业好,一定是一种共同的思路,共同的趋势。
你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
陆丽雯:在五年之内,我希望能够从核心团队里,把公司标准化管理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因为我们公司是做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有自己的特性,尤其是随着八十年代的员工越来越多,甚至过几年之后九十年代的也要踏入社会,我希望在他们身上融入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够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黄治民: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比较俗气,第二是比较高雅。第一个目标,在五年之内要解决我对财富的感受,解决所有我的责任,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儿子、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头两天跟我老婆谈,她告诉了一个金额,过两天又跟老板谈这个问题,老板告诉我的那个数一定要大于等于老婆告诉我的数。高雅的目标是,五年之后自己对工作能够随心所欲,就一个概念,不要不得不做而做。
陈云青:我在上一家公司和在这一家公司,都在试着把人力资源资格体系搭建、落地、推广,逐步建立起品牌的案例、高等体系流程。这个一年两年完不成,我提到了五年的时间。这一点是需要我做的。
还有一点,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说做人力资源如果不做培训是可惜了,本身人力资源是走在一线,管理基本块,是跟人力资源模块的交流。任何一家公司,在管理训练方面,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发自己的东西,反过来掉过去充实案例。所以我想用五年的时间,让自己在管理的训练里,包括培训领域里,达到一个自己的个人品牌。
第三个事情,跟HR Bar相关,目前HR Bar是一万名会员,我们曾经想象明年有三到五万,五年以后不敢想这个数据,但是我敢想五年以后,HR Bar是一个非常大的组织。这点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什么是HR最重要的素质
赵智通:我认为就是坚持。人力资源这么一个体系都不可能是现有的,有可能长期投资。有的朋友说我们公司花四十万做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结果失败了,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做人力资源管理,永远没有失败这一说,只能说暂时没有成功,只能说我们这段时间的实践一定让我们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做最好的。
黄治民:我觉得是值得信赖。首先员工信赖你,老板信赖你。
陆丽雯:我体会比较深的就是自我激励。HR的工作跟做业务似的,业绩不是很显现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我们在工作当中一定要自我激励。我经常跟同事说,我做一个表格,我做完以后,我能把它编辑得特别精美,就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在工作当中才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感。
苑振翊:我觉得对数字要比较敏感。好多HR做薪酬,对数字并不敏感,我自己是工科出身,但是也差一点。我发现这个过程当中,做完它和业务相互结合,业务也是很多都是数字的,如果不明确,每次开会跟高管吵得一塌糊涂,如果你的东西用数字体现出来,效果非常好。对数字的敏感性,到现在我一直在努力。
汪漪:悟性。这个有很多例子。所有我工作的公司,所有我所汇报的老板都是我去了以后才跟他认识,全是陌生的工作关系开始建立起来的,而且大多数不是特别好伺候的,因为他们都是行业内非常知名的领军人物。人力资源的沟通的重要性,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跟老板沟通。你跟同级、下级沟通得再好,远远不如跟上级沟通得好,他给你信赖和资源,你才能确定地位。这个基础是悟性,因为老板跟老板不一样,他今天和明天想法也不一样,通常他们都特别忙,而且这种地位的人不可能把心里话、所有的背景都告诉你,你要通过他的表情、只言片语来理解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远的是怎么想的,近的是怎么想的,你做事才能贴近他的心理,才能逐渐建立信任、信赖,才能成为老板信服的人。以后才能给你开出一条路,我觉得悟性非常重要,对老板、上下级都是非常重要的。
陈云青:我想谈的就是沟通。企业当中大部分的问题是沟通造成的,HR尤其重要。沟通,一定要通,不能只沟不通。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特别是做HR的,我们沟通的目的,一定要以价值和结果为导向。把沟通做好了,其他的工作才能顺利思考,才能换位思考,才能够达到HR应尽的价值。
现场答疑
老板不花钱,HR怎么办
听众提问:现在管理问题中遇到的问题是,老板很黑,不舍得花钱,又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在这种情况下HR怎么做?
苑振翊: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老板都这么想,这个很正常。我觉得其实还是最后说的你的工作带来的收入。自私的人都会知道我付出一分钱要得到一毛钱、一块钱,这个付出到底有没有价值要让他了解。如果光是让老板从兜里掏钱,老板是不会做的,我也不会做。不管个体老板、合伙人,每个董事都是老板,其实都是一样的,企业里各个董事都不愿意花钱,没有人愿意花钱。所以必须要把花钱的收益讲清楚。
陆丽雯: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人力资源工作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的感悟就是老板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要求,你用最少的成本,为公司创造最高的利润。我们只要让老板知道,他现在的投入是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利润,他肯定会投入的。所以我觉得老板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其实有一部分是我们的事情。
编后:
“做HR真是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样,HR,如果你热爱这个事业的话,应该把这个事业进行到底。有时候资源是没有这么多,但是像《亮剑》里李云龙说的话,我要是有枪有炮,要你干什么。所以说,一场有效的论坛可以解决我们许多困惑,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以启发,给我们以动力。怎样在夹缝当中求生存并且茁壮成长,如何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并且灿烂辉煌,这仍然需要我们所有的HR认真学习、思考、总结和不断地开拓进取。祝愿各位HR的事业更加美好!”
——就用主持人苏进在论坛结束时的这段总结做这一期焦点的编后记吧,因为这同时也代表了我们编辑部对广大HR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
第四篇: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有人唱衰,有人赞美!
兼听则明?
不一定,但可以给我们多一些参考的角度。真正的结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思考。
————————————————
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2015-02-05 12:55
以下是张维为教授演讲的部分文字实录:
大家好,过去三十多年啊,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过去,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
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邀请我去他们演播室。这个主持人很有意思,他见到我坐下来,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张教授啊,你觉得中共还会有十九大吗?当时十八大还没有召开,即将召开。我笑了,我说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对中国的政治预测,那一次是对的?我说我都记不起来,我说我一个人的预测都比你们预测得准。有相当一部分的西方媒体人、西方学者,他的思想里还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只要你和我西方做的不一样,你就不对,你就要走衰,你最后要崩溃。
大家知道《历史终结论》的作者是福山先生,美籍日裔的学者,来跟我有过一场辩论。2011年时在上海,我说以我对美国的了解,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我说你的这个设计啊,政治制度设计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绝对不亚于中国,实际上我觉得比中国还要迫切。现在我们这个辩论已经将近四年过去了,我的观点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更加细化更加深化。但福山先生,最新的一期外交事务杂志,是美国的一个顶尖杂志,他发表了一篇长文,这个长文的标题就是“American in Decay”,“衰败中的美国”。我自己看了这篇文章,英文,还有中文的翻译,我说有百分之九十五不用任何修改,登在《人民日报》上没有问题。
我之所以谈问题比较自信,恐怕跟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我在中国最底层工作过,我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我非常荣幸,在八十年代中期时,有机会直接为当时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邓小平,我做了很多次的翻译。我接触过中国的最底层,也接触过中国的最高层。我第一次出国去的是泰国曼谷,我都不可思议,当时到的时候,觉得怎么这么发达,领先上海至少二十年。第一次看到超市,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九点钟商店还都开着。当然今天,去过曼谷的都知道,落后上海至少二十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在西方长期生活过,所以西方很多忽悠我是不会上当的。我在那儿用过律师,用过会计师,交过税,打过官司,买过地,建过房子等等。我总的感觉是,西方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客观存在。
纽约肯尼迪机场,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虽历经修葺,也已是“老态龙钟”
但现在,它体制中的短处,开始慢慢压倒它的长处。我走了一百多国家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觉,中国已经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我自己发觉我们相当大的一个人群,特别是我们知识界、媒体界,这些人不自信。总觉得还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彼岸世界,就西方,特别是美国。我说一次啊在上海一个大学里讲课,讲中国崛起。一个青年教师提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他说张老师啊,听完你的讲座,给人感觉好像中国人生活得都很幸福,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移民呢?你能不能劝他们不要移民,待在中国?我也笑了,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对人了,我说我不做这样的傻事情,我鼓励他移民。因为我做过个小小的研究,就是至少百分之七十的人,出国之后会变得更加爱国,不管他加不加入那个国家的国籍,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效果比党的教育还要好。而且我仔细查了有关移民的数据,我们现在移民还非常之少,就过去三年平均的这个移民,是十九万一年。十九万一年是什么概念?小小的波兰,还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人口四千多万,去年移民五十万。我们这个民主的台湾省,人口比上海还少,二千三百万,现在在中国大陆生活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多少人?一百五十万。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纽约市中心地铁站,与国内广泛运用的屏蔽门相比只有简陋的护栏
我说是围城现象啊。如果你想移民美国的话,我说我给你支个招,我对纽约还算熟悉,恐怕不亚于上海,我说这样吧,你可以从上海的浦东机场,到纽约任何一个机场,纽约有三个机场,现在跟上海联系比较多的是纽瓦克机场,我说你先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美国基础设施都是六十年代的,怎么跟中国比?我说如果你有胆量的话,如果你是八尺男子的话,试一试,敢不敢在纽瓦克这个镇,就像我们虹桥一样是个镇,住一夜,我住过,体验一下你晚上敢不敢出去。我一个朋友在纽瓦克一个医院,做过博士后,我问他了你这个医学院怎么样?他说不错的。我说你哪个专业是最好的?他说枪伤科,天天有火并,那枪伤科就发达了。美国,你只要稍微有点起码的对这个国家的知识、常识你就知道,这个国家三个世界组成: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美国的第三世界,对不起,我估计你的寿命和非洲人差不多,五十来岁。如果你像我们很多的留学生那样,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美国所谓的第二世界,变成一个中产阶级,你真的问问这些人,过去二十年,你的实际收入有没有增长?你买了房子的话,你的房子有没有增值?你对以后在美国的退休生活你有没有信心?我不是说美国什么都不好,美国有很多地方不错的,但是我说我们应该平视美国,平视西方,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这样可以防止被西方被美国忽悠。
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被西方被美国这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一手好牌,当时的好牌,怎么当时打成那个样子?我自己觉得中国的进步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到过的。我们脱贫的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八十,我们的成就恐怕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现在我们如果看经济总量,我讲超越美国,我讲总量最保守的估计,我看到的,十年之内,根据就是官方汇率计算的GDP,应该超过美国了。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这是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就是你的货币实际能够买到多少东西,这样来计算的话,中国经济规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今年2014年已经超过了美国。就是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有的人还是不自信,说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啊,即使你超过美国,你的人口比美国多四倍,对不对?你的人均GDP还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我说你换一个指标系统,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美国人高企的负债率和中国人超高的房产自有率,此消彼长,真正的“藏富于民”在哪里?
我自己用两个不同的指标来看世界各国,一个就是家庭净资产,也就是说你老百姓家底到底有多厚。你的房产,你的股票,你的债券,你的储蓄等等加在一起,去掉你所有的债务,你有多少净资产?我现在看到的美联储它每年都出报告的,2010年,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水平,百分之五十比这个高,百分之五十比这个低,是七万七千三百美金。有人说美国怎么就这么一点呢?实际上美国这个国家是个债务型的国家经济,个人老百姓消费也是债务型的消费,你把债务都去掉以后,资产还确实不是特别高,这个水平和中国今天的家庭净资产,差别已经不是很大了。而在中国的发达板块,我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和美国人口一样多的三亿多人的发达板块,坦率讲四十七万人民币(7.73万美元)的资产,属于弱势群体了,恐怕需要政府提供帮助的人群。第二个重要的指标系统就是人均预期寿命,可以活多久,中国现在是七十五岁,美国是七十八岁,就比中国多三岁,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而我们整个发达板块,北京上海都是八十二岁,纽约才七十九岁,而且七十九岁还是最近的,前两年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名义GDP、人均GDP美国比中国高相当多,但实际上家庭净资产和这个人均寿命这个差距不是很大,一种解释,我觉得邓小平当时讲过一句很好的话,就是我自己亲耳听他讲过,他说因为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人民得到的实惠可能会比较多。
第二种就是,最富的一百个中国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三十个美国人可以左右白宫。就这么简单。因为现在美国连这个竞选,公司竞选的献金就不封顶了,个人捐款也不封顶了。那就不是Democracy,是Monetocracy,不是民主是钱主,是钱主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老板姓怎么改善?
但是我们国内一些人还是不自信,西方还是天天在骂我们,他骂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什么:我们是民主国家,你是专制国家。叫民主与专制,西方一个主要的话语。所以我们讲超越美国,超越西方,不仅是经济总量,不仅是百姓财富,而且也是话语的超越。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今年三月,我们有一个小组去德国首都柏林开会,BBC正好在播一个电视节目,叫“Freedom2014”(自由2014),这里面一个退役的宇航员,拿着一张他冷战时期拍的照片,跟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冷战时期我从外太空拍的柏林的夜景。柏林,东柏林,你们看是黯淡无光的,西柏林非常明亮。这说明了什么,他说,一边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另外一边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但我们这些从上海到柏林的同事,一到柏林就觉得,这个机场怎么这么小啊,确实,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么简陋的机场了。这个街道里的商店空空荡荡没有人气,这个夜景比上海差太多了,一个天一个地,所以如果一定还是要套用这个宇航员的话语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今天中国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德国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
德国柏林夜景航拍
上海夜景航拍
实际上我想关键不是一个国家,德国中国民主还是专制,而是这个话语,民主与专制这个话语,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已经远远不能解决我们这个非常复杂有非常精彩的世界了。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新的话语来代替这个范式的话,我想就是,英文叫作GOOD GOVERNANCE,良政还是劣政,劣政叫BAD GOVERNANCE。就是国家治理的好坏,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西方制度下有一些国家治理的还可以,有些治理的非常糟糕。
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模式,非西方的制度。我把中国也放在这一类,虽然我们很多问题,但是可以经得起国际比较。关键是劣政BAD GOVERN ANCE,也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可以举出一百个例子,从最烂的阿富汗,伊拉克,海底,利比里亚到所谓的发达国家,已经破产的希腊,我倒希腊我就说了,我说我们可以从上海派个团队来帮你治理,因为治理水准太低了。冰岛也破产了,也所谓发达国家,我也去过,没有治理好。
我们讲超越,实际上还是一个政治制度的超越,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产生国家的领导人?十八大的时候,纽约时报的编辑给我来了一个邮件,说张教授,能不能写篇评论,我的这个文章的标题是,选贤任能挑战西方民主。我就和他说一个简单的故事,我说你看一下,中国十八大产生的最高执政团队,政治局常委,他们的履历,基本的要求:两任省委书记。也就是说,至少治理过一亿人口,而且要有政绩。我说你看一下习近平,他治理过三个省,当第一把手,福建、浙江、上海,这三个省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一亿两千万。这三个省的经济规模加在一起,接近印度的经济规模,我说治理过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经济板块之后才进入了政治局常委。然后又给他五年的时间熟悉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方方面面,最后再出任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说这个制度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我说你怎么能比,我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说中国现在的这个选贤任能制度虽然还可以完善,但我已经可以保证,绝对不会产生像美国小布什这么低能的领导人。
图中标题依次为《崩溃来临:中俄独裁者将面对的结局》《共产党还能在中国存在多久?》《北京的法老王》《共产主义中国已在崩溃边缘》《中国体制会崩溃吗?》„„
西方媒体很有意思,我对西方政治制度批评得比较尖锐,但是正因为你批评得比较到位,它有时候还不得不引用你。所以这个今年三月,自由主义的旗舰杂志,Economist经济学人发表一篇封面长文,标题就是《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它里边引用了我的一个观点,引用了我的一句话,说是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说,美国政治制度有太多的问题,老是选出二流的领导人,我是讲过这个意思的话,但它引用的不准确,我讲的是老是选出三流的领导人。
尽管中国明显地在赶超的路上做得相当不错,尽管有不少问题,但是西方和相信西方这些政治理论的人还是觉得,他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我们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举行了一场中国模式的研讨会,我还是介绍我理解的中国模式,他们得一些学者,英国的还是质疑,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等等都质疑。我说我们可以竞争,你坚持你的模式,我坚持我的模式,我的模式不管怎么样,它的逐步的演进,它的与时俱进,它不断地进行改革,它自我调整,我说你们一定要了解一个基本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每三年创造一个英国。说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竞争。一点都不害怕制度竞争,一点都不害怕模式竞争,特别不害怕政治制度竞争。
最后就是我的结论,很简单,七个字,中国人,你要自信。我们要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的们的对手,谢谢大家。
张维为(专栏),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思考中国三部曲”作者,《观察者网》特邀评论员,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第五篇:以一节《探索规律》具体内容为例,谈一谈你是如何教学的?
本科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为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为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本课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感知规律
3、发现,总结规律
4、应用规律
5、延伸规律。
“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应该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