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论介入
论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论介入
含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核心特征之一,含蓄的重要表现就是《文心雕龙》中提出的“言不尽意”。而情境式地启发学生创造性地体会作品中的言外之意,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这一点?老祖宗的理论是我们教学的指导,而西方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巧的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著名的文学理论流派“新批评”,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影响下,前继俄国形式主义,后开庞大的结构主义思潮,也将兴趣向内转至文学语言的本体上,提出了张力说、含混说等理论。这与我国的“言不尽意”论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致力于文学语言的美学追求。在体会跨国、隔代文论相通之妙的同时,也可进一步采撷该成熟理论的优势,结合传统理论,指导我们的诗词教学。
一.桥、墙与言不尽意
我国先秦时兴起的言意之辨于魏晋时期从哲学范畴下滑到文学理论中。这一转化对文学创作、文学语言的运用、文学鉴赏等都有巨大的影响。而完成这一论题从玄学向美学转化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刘勰。
“言不尽意”并不指刘勰片面的强调“言不尽意”。事实上,《文心雕龙》言尽意论与言不尽意论兼而有之。“言尽意”论如“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言,心声也”(《书记》),“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炼字》),“心生文辞”(《丽辞》)等,俱指语言是表现思想的产物,是作家创作的手段、表达的方式,起到物色尽的作用。而“言不尽意”论,诸如“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神思》),“言不尽意,圣人所难”(《序志》),“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夸饰》)等,更多是从美学特征上说明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思,产生的效果是情有余。这明显不同于老庄玄学中因言不尽意而要弃言弃声。“语言‘即是桥又是墙。之所谓是桥,因为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跨越差异的激流,达到某种意义的同一性;之所以是墙,因为它阻止人们毫无障碍的表达自己的内心,限制着这种表达的可能性。’语言的表达永远是既明确的,又不充分不完全的。因此,语言既敞开又遮蔽,与它相关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领域:意义敞开和意义隐蔽的领域,或曰显指域和隐指域,光明域和黑暗域。”[1]
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建好这座桥,打通这堵墙。
贺铸在《横塘路》一词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词人没有放弃也没有直接写丽人的孤独寂寞,而美就诞生在这言而欲止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层寂寞?建好桥的一问就是:“丽人住的地方好吗?”打通墙的引导就是:“‘只有春知处’中的‘只’这个范围副词有何意义?”至此为止,这堵墙还不够透明,光明还未完全照进黑暗的隐指域。
而当我们再往深处体味时,要从创作论的角度进行。词人把玩了语言,让情感“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语言也会“戏耍”词人,令内涵超出他的表达。所以,这“言为心声”的语言往往会因为创作是不可能毫无障碍地表达而出现成型后的多重接受。笔者在此处的教学尝试如下:
“词人不也知道丽人的住所吗?为什么说只有春知道?”
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很具有创造性。
1.词人是叙述者,旁观者,拍摄者,不参与其中。
2.词人将春天人格化,就是词人自己,表现两人的心灵相通。
3.词人在表现自己的孤独,“锦瑟华年谁与度”是对自己的发问,缺了丽人,再美的居住环境也只是樊笼,只有春天每年来探看一次。
4.其实词人写出了两个人的寂寞。丽人独居的寂寞,词人因只能设想丽人寂寞的寂寞。
„„
贺铸怕不会想到当初自己的一点闲愁,引发后人无限的联想,那是他含混语言的张力啊。
于是,这启发我们无论在欣赏时还是创作时,都要有庄子对“至言”理想的追求,就如刘勰的言意观,“不仅有着‘言尽意’论对于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由衷信任和热爱,而且也有‘言尽意’论、‘得意忘言’论对于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广阔空间”。[2]
二.外延、内涵与言近旨丰
艾伦?退特的张力说(tension)指出语言有其外延和内涵,与形式逻辑中的外延和内涵的定义不一样。这里的外延指词的词典意义,内涵指词暗示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表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3]中国古代创作论中有这样三个连续的范畴:陆机的物――意――言或刘勰的物(象)――情――言。这里的物象都是可用语词的辞典意义描述表达的。而产生的意情进而笔下流淌的言却是十分丰富的。西方用外延和内涵作为语词意义的两个极点,用张力统摄语词的完全意义。中国文论却解释了产生语言张力的原因,把这一原因绘成一个动态过程,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但无庸质疑,两种理论都在追求语言的丰富性。好诗“就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4]或者说是“所有意义的统一体,从最极端的外延意义到最极端的内涵意义。”[5]退特要求的就是精确的语词表现丰富的内涵,这正如我国文论中对语言美学追求的基本特征之一:言近旨丰。言近指刻画出完整的艺术形象,如在目前;旨丰指语言形象中包蕴深厚丰富的内容。如《物色》篇中“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托名白居易作的《金针诗格》中称“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虽然内外意与内外涵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形成的,不能简单等同。但对“文约而事丰”[6]“语近情遥”[7]的追求是一致的,即渴望内涵外延的结合,内意外意的俱有。
文人词中对美女的塑造笔法颇多、意义非凡。从形象的外延走到内涵,张力的大小几乎可以决定形象的成败。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中(韦庄《江南好》)江南女子的形象外延特征是肤如凝脂,以点带面,几乎可以肯定她是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而一个“似月”的比喻就将女子的形象带入她的内涵。
提问学生“似月”也在强调姑娘皮肤如月色清辉般,那与“皓腕凝霜雪”是否重复?一位在酒肆中沽酒的“似月”姑娘,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第二篇: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科目: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古有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古古典文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优美而动人的词汇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国,是家,是情,是恨,是爱,是愁等等。都是古诗词带给我的感受。
古诗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我们还是孩童时,父母老师就会教我们背诵它们。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在那时只是我学习的教材,要求的课程。有时还不禁说出“这些古人没事做啥诗啊,还要我们背!”的孩子气的话。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诗词的内涵我们需要慢慢体会。
诗词并不是单纯的我们背诵的课文。那些优美的语句通通包含了作者的心境。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诗句中表露无疑。在我们欣赏诗词时,可以充分的话体会到那份情感。有时会发出同样的感叹!因为我们会猛然发现那诗词的意境与我们有时一样。
对于诗词欣赏来说,其实并不困难。有时难以理解的词句,结合整的语句,我们就可以大概明白了。就算有非常深奥的词句。不要紧,我们可以先背下来。以后的某一天某一时刻,当我们发生什么时,回想起这个词句的语境,就会有同样的感触!从而也会懂了那句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古典诗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用那优美婉转得词汇点缀了生命,每种诗词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蕴含了不同的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的诗词欣赏也从诗经拉开序幕。
诗经分为风、雅、颂。诗经语句清楚明白,没有过多的隐晦。它可以用古朴的风格告诉我们作者的的思想。就像关雎和木瓜一样,用轻快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诗经可以澄清心灵。我们为什么会想起这些诗句。因为在我们心情不好时,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就会想到几千年前,在同一片天空下,有这么个古人和你有同样的遭遇,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共鸣,从而在心灵中出现了一偏净土,让我们的心灵静了许多,也让我们轻松了很多。诗经带给我们得也是最淳朴的人性感情。没有参入复杂的关系。很纯净。
到后面就到了唐诗!
说到唐诗,我们应该会想到一大堆的名人。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孟浩然、温庭筠、李商隐都代表着唐代的丰盛文化时期。
唐诗有四种的派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从诗派就可以看出唐诗的丰盛。
在唐诗中,因为用韵的原因,我们可以享受平仄平平仄的语言感受。在唐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兰露华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凤凰台上分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情怀。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感慨。唐朝是历史上最丰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商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唐代的历史因为它拥有了最鼎盛的时期,所以在这样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注定会不一样。人们的感情更加的丰富。也不比诗经得单纯。,在了解了这个历史的背景,使我们对唐诗的欣赏。对唐诗的欣赏要加上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就像是杜甫的诗一样,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历史之后,杜甫的诗表达了百姓的苦困,他的诗是悲愤的,带着这样的情感去品读杜甫的诗,才可以品读到他的诗的韵味。但是用这样的感情就不是品读李白的诗可以带的情感。李白身处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是行侠仗义,慷慨大志,豪放不羁的,所以唐代的诗是要带着背景去品读。
宋词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之后的宋词。它是文学和音乐的融合,对于宋词朗朗上口的便是一大堆的词牌名吧。“浣溪沙”、“破阵子”、“蝶恋花”都深深地应在人们心中。更不用说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优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都是宋词的代表。同其他诗词一样,它们同样需要感情的注入才可以品读好它的韵味与感情。
之后是元曲,对于我来说,元曲的欣赏较为陌生。但像“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词句也充实在我的生活中。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重要元素。它们都需要我们带着感情的去阅读,品读。每个诗句都有它的内涵所在,通过我们并不漫长的得人生感受去把这些古典的诗词解读成我们自己的人生。
作为诗歌欣赏,其实不是在乎别人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他独特的见解,对于诗词欣赏是个人的,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去有隐私的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我们个人对他的感受,就像我们喜欢音乐一样,有的人喜欢摇滚劲爆的,有的喜欢优美恬静的。你不可能去要求一个人去改变他的思想。诗词的欣赏也是这样。作为我,每当午日扇下我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夜幕降临,看着浩瀚的星空我回想起“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不开心想到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是我自己对诗词的独特感受,诗词可以让我跨越千年的时光,跨越空间的阻隔。使我沉浸在一个自己的世界,感受自己的心灵,澄净自我。
在诗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得到慰藉,不用在乎别人,因为它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对诗词的感悟,对诗词的并不是热情的,因为它无需热情,在我眼中它是恬静的,优美的,高尚的。它是的心灵鸡汤,所以不需要热情,只有喜欢、欣赏。
对诗词的欣赏,我会不断的继续,在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过程中,我夹杂了许多的情感,可正是有这份情感所在,所以诗词的欣赏才有价值。所以带着感情去解读,一切公式化的读书,并不会得到她的内涵。认真的去品读,他会给你不一样得收获。当然这份收获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感性些。
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欣赏,我们去欣赏它的魅力、它的内涵、它的情感。
第三篇:古典诗词
黍离 子衿
彼黍离离,彼黍之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 知我者谓我心忧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陌上桑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者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者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者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生中数千人,皆言夫婿姝。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为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木兰辞 可汗问所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之水鸣渐渐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旧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风 秋叶
轻烟拢蝶舞,薄暮锁清秋。夕阳随逝水,北雁携云收。漂泊亦如是,来去总关愁。素笺无痕冷,诗心枉凝眸。风叠风有迹,叶落叶幽幽。
秋叶知人意,人意却休休。
一树成三季,别恨再无期。
欲遣何以遣,醉语梦红楼!
第四篇: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摘要:古典诗词里的爱情,总会勾起人心中异样的情愫,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是古典诗词历来受人追捧的原因。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歌曲中对于爱情诗词的吸收越发明显,在歌曲意境创造以及情感传递上的超凡效果也使歌曲更加撩人心弦。这也启发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典诗词抒情隽永的特点并加以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歌曲;爱情
一、古典诗词里的爱情对流行歌曲创作角度的启发
古代诗词浩如烟海,爱情是诗词经久不衰甚至是历久弥新主旋律。不论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还是宋词“情”字贯穿其中,让人流连回味无穷。钟嵘《诗品》中“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更进一步说明诗歌浑然天成的感染力,它能穿透千年的云翳遇见未来的你。而现代歌曲在寻求打动听众上恰恰就需要诗歌这种感染力,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效果的表现出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感刻骨铭心才会弥足珍贵,梁山伯与祝英台爱之深;许仙与白素贞情之贞;陆游与唐婉失之痛,无不令人叹息。这也是文学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性。在层次的相互推进中达到情感的顶峰,这也即诗与歌曲共同的追求。
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古典”的继承
近年来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有很大的吸收跟发展,不少歌词是借用了古代诗词的内容,甚至有些歌词直接引用古代诗词原句。一方面古代诗词含义隽永,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将爱情化为绵绵相思之意,在欲说还休中将朦胧的情思与人的关系联系的更为密切,更能够勾起之大范围内听众的共鸣。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积极汲取古代爱情诗词内容较为含蓄蕴藉的方面,将歌曲情感与意境做最高层次融合,使之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且跟通俗歌曲的差别更加瞩目。接下来文章将从意境渲染与感情烘托两个方面介绍现代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
三、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发展
(一)变通趋时
诗从最初的言志,到后来的抒情都是跟人密切紧紧相连系的,或多或少都会有弦外之音。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相较于诗词现代歌曲在表情达意上更为热烈跟直接,即使是情感体验不强的人,也能懂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这也就是现代歌曲在引用古诗词时把它所要表达的内在完全挖掘出来,为歌曲表情达意服务,古典诗词要传达的东西与现代歌曲从中截取的相比就相当“川渎”之于“珠玉”。这是局部的扩大,与有意的运用,将情感更为直观强烈的表达出来。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将末路英雄的形象直观展现,个人能力与天时地利不相匹配境遇中血脉喷涌的慨歌夹杂无力回天怨愤,将他的壮志豪情抹地一干二净。而相同的事件,在杨赤和霍尊共同演唱版的《霸王别姬》中这首现代歌曲中表现出不一样的蕴意。“力拨山兮气盖世,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道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总是离人,泪千行。”在原诗的基础上,创造出具体的情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人物形象二次塑造还原,这也将情感在人们面前完全展露。爱、狠、情、愁、悲、欢、血、泪一起涌上心头,皆因我护不了你一世周全,这种痛来的太过惨烈,七尺男儿泪如雨下。这也将情感的抒发达到了极致,人人都知道他是英雄末路,可只有他一人知道那时的他是爱美人而不爱江山的一女之夫。白头偕老这样简单的事情,对于呼风就是雨的他来说此时变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梦幻破影。
(二)触类而长
“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涉及感情以爱情为主,这就使得二者在表达上就有相同的目的。这也就方便以诗词入歌词,或者化用诗词大意或个别关键词进入歌词。作词家在这方面可以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 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诗词在歌曲中的广泛应用,一是诗词本身在内容和功能上所具有的“民生而志向,歌咏所含。”二是因为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诗词资源的丰富。三是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给歌词创作提供灵感。就早先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唱经久不衰,打开了作词人创作的新方向。
四、结语
从诗词中窥见爱情的模样,从歌曲中感受爱情的伟大。这不仅会使我们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接受如发掘。爱久见人心,人心很小只能装下有限的事物。在爱与被爱的双方里没有弱者,只有不曾退却;在相逢与失去的过程里没有失望,只有不曾后悔;在思念与孤寂里没有害怕,只有我愿意。青山依旧,半生出走半生归程。在最美的诗词里遇见爱情,在最美的音乐里聆听爱情。“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在文学史的发展长河里古典诗词静待岁月,在一次次的绽放与凋谢中与人神交曼妙,发挥其与众不同的风采。随着《诗词大会》热播,古典诗词再度受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们的热爱,同时也更加受到音乐家、作词家的关注,将中国现代音乐乃至流行音乐融合古典诗词进行创作,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音乐类型,也即是古风音乐。这也将大大开拓音乐领域,作为一个新生的音乐领域,其潜力更是有无限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赵仲邑.钟嵘诗品译注[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1、6、7-8?
[2]曹旭.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诗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77、106页
作者简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彭家丽(1993.4―);女;安徽阜阳人;
第五篇:论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定稿)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
[摘要]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不管是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基本的还是应先把握诗词内容,否则,所谓的诗词鉴赏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语文教育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则暗示了内容。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是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二、赏“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鉴赏。
比如王维,他不仅能写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以写山水田园诗出名,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的由几幅画组成意境,但多数都是一个画面,有动景,也有静景。如果我们有了以上关于王维的知识储备,那么,结合中学课本上他的名篇《山居秋暝》,就能很快分析出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清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这首小诗格外清闲隽永,情趣盎然。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赏“意象”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读懂古代的诗词作品。
四、赏“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溶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
五、赏“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常言道:“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有着奇妙的艺术功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中的“咽”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因此,不难看出:“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六、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有些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点化前人语句、用神话故事、用历史故事等。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懊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此外,鉴赏古诗词还得抓住文本所透视出来的作者“情愫”及所给“注释”加以综合分析,变通运用,才能准确理解诗词,顺利解读。
参考文献: [1]李军民.鉴赏古诗词.作文周刊(教师版),2007,(8).[2]王小忠.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文学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