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5: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第一篇: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没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就没有牛顿;没有十万个为什么,就没有自然科学时代千千万万的发明,鱼是不会思考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的存在的,可是人有坚强的内心,----我思故我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脑处理语言、逻辑、数学、秩序,即所谓的学术性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及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当今社会,人类极其重视对右脑的开发,而开发右脑,发挥创造力,主要是运用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他还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然而,谁能知道,这个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犹太人,在中小学时代竟然常常被斥为“智力迟钝”,甚至被断言将来“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童年时,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他认为,学生最可贵的动力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学校的最重要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能够启发创造性的心理能力。

文学,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完成从创造到符号再返回丰富的现实世界中来的过程,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想象获得大量间接的语文知识;想象还可以使学习者知识深化,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理解和丰富的感情熏陶;通过想象学习文学知识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励学习者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而这比获得文学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感情,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活化学生的“右脑”功能,优化学生的想象环境,强化学生想象的形式训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语文教学进入既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又发展学生能力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想象 想象力 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

一: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这里的表象是指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或者说是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人们关于物体的心理复现。这里的新形象是指人们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它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而人们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例如我们学习散文集《羊想云彩》中的《安塞腰鼓》,也许学生们从来没有去过黄土高原,但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幅黄土高原厚重而苍凉的雄奇的画面;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鼓声隆隆的壮阔豪放的场面,耳朵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肌肤感受到了惊魂动魄搏击的力量,亲眼目睹了那奇绝壮丽的舞姿......学习《愚公移山》,也可能同学们头脑中会出现是现实中从未见过的不存在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形象,如作品中塑造的大力神等形象等。想象创造的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而实现的,或者是从已有的表象中,把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然后再按一定的关系,把它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所以想象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与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想象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劳动之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后果,然后按照预想的目标,有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过程及行动要求达到的目的的预想,实际上就是想象。人们在各项实践领域里创造性的活动,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活动参与。在学校,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都离不开想象。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成效;同样,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总是在学习中凭借丰富、精确而又灵活的想象来理解空间、时间和事物的形象、数量、情境、分布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想象。关于想象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文字是干瘪的、枯燥的、乏味的、语文却是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人们生来就生活在语言文字的环境里,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狭小的生活圈子,大大地扩大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构思,从而形象地感知整个人类世界。这就是说,想象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补充的作用,通过想象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的知识。毫不夸张地说,通过想象间接获得知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活动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研究表明,人们对形象材料、图形信息较之抽象材料、词和符号,印象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更不容易遗忘,这是因为人们对形象材料和图形信息的感知是以具体形象为内容的,它主要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实践证明,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容易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往往使人们感到它比词或符号更清晰、直观、生动、有趣。所以,通过想象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而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人们的学习积极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学习知识时总是设法通过想象将词或符号转化为影像信息,把抽象材料转化为形象材料去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明确的、准确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化人们所学习的知识。例如,背诵和写作时语文学习的老大难,有的学生形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当我们循着教材中的文字叙述,从大脑的记忆闪烁的的影像、片段,人物......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重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我们不但会准确地理解、领会文章,而且对文章会有一个鲜明的认识,这种在“头脑中放电影”式的学习方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乐事。这也即是所谓的“画脑图。” 创造想象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只有当人们的想象力达到一定的境界,人们才有可能不必依据别人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多的是根据别人或著作中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各种自身的经历,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即属于再造想象的范畴。再造想象虽然不是想象者自己独创出来的,但仍含有创造性的因素,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常常使学习者饱尝想象和成功的喜悦,激励人们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以百倍的信心去参与各种文学创造活动。所以,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想象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不断地为学习者注入新的动力,使学习者永不疲倦,永不满足,学而不厌,而这比获得知识本身更有意义。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想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早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和钻研教育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借鉴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深入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尽上我们的绵薄之力。可是,悲哀的是:想象力是不能教的。甚至有误区,现在很多老师讲与时俱进,每逢上课必用课件,视频,音乐,影像,花里胡哨,异彩纷呈,上课惯用一套多媒体组合拳打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韩军曾说过:图画使文字的内涵变得单薄,扼杀想象力,朗读使文字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新语文讲新,不是除旧布新,而是返本归新,厚积而薄发,精讲多练,少讲多练,学陶渊明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填鸭式,追求讲深讲透讲全,反而误人子弟;有些人创新对举一反三极度迷信,韩军却极度恐惧。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韩军提倡以少胜多。“每期只教60篇 背100篇古文,200现代诗 300首古诗词,语文不必学了。”那么,特级教师的成就在哪里呢?数字之外,也许就是思考,是想象力。也许想象力等于新语文。我想,我自己可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需求。

当今语文教学,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整合教学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 能力,有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培育,都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质量如何,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求的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所以,新课标要求教师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比如《秋天》一诗,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秋天的景色和韵味,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初读前,可用“直入式”。开课后,直接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时的质疑特别要注意关照差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细读中,运用“诱导式”,如教学《赤壁之战》,在学生弄清了曹操和东吴的兵力对比后,问学生“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打败曹军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精读后,可用“询问式”,如“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有哪些地方没讲清楚,请你告诉我。”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进行信息反馈,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三)课外阅读教学使学生增长知识,宽阔视野,发展能力。

语文的课外阅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可以认识多种不熟悉的动物、植物、如大象、骆驼、松鼠、杨梅、蒲公英等等。可以增进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四季的变化的了解。可以欣赏草原、日月潭、桂林山水、小兴安岭等奇丽的自然景色。可以领略古今中外的伟大建筑,如长城、赵州桥、人民大会堂等。可以学习人民领袖、战斗英雄、科学家、发明家、的优秀品质。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懂得一些浅显的事理。总之,阅读教材在学生面前展示了大千世界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学生读后不但能够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大开眼界,而且有助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认识能力。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丰富的创造色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可以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每一偏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学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小摄影师》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那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结果会有两种,有的学生会说小男孩还会再来,有的可能会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这个时候老师要对这两种意见都予以肯定,只要孩子们能说出理由,这样就已经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了。

(四)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本,要使他们运用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果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很深,自己对于他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困惑所在加以以解答。都将感到恍然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的多。其故就在了一番心力,那一心力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我们今天读来,觉得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仍有现实的意义。自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背诵,并不急于理解,也可以 画画,编写课本剧,表演,写作,等等,要相信自学过程中你的学生自会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想象力的水平。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越肤浅,想象的内容也就越贫乏。表象越准确,想象就越合乎情理;表象越错误,想象也就越荒诞离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阅读、听读、背诵、绘画、等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采用录像、录音、投影、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学生头脑中记忆表象的数量,充分贮备有关的地理形象,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语文知识。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到野外参观、考察、游览,观看各种相关影视片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热爱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割裂脑的研究表明,大脑半球的右侧主要处理图形信息,具有形状知觉、空间综合的能力,并能将感觉信息译成表象。所以心理学家们认为,大脑右半球在想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言外之意,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去开发学生的“右脑”,活化学生“右脑”的功能,就会锻炼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右脑”的方法很多,例如:根据右脑支配人体左半部的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使用左手、左脚、左眼、左耳;根据右鼻孔获取的气味信息可以直接被送进右脑的道理,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用右鼻孔嗅觉;下棋时少去思谋招数,多去注意棋局上那犬牙交错的形状;闲暇时多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和绘画作品,或看看体育比赛,锻炼一下黑夜走路;每天学习之前独自静静地开动右脑,形象地构思一下自己学习的情景;学会随时预测并尽可能使用图形代替语言表达思想。所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右脑得到刺激和锻炼,促进学生右脑的活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从平面教育的方法中解脱出来,开展立体的、形象的教育,借鉴活动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引导学生走出二维世界,进入广阔的立体空间。如教《曹刿论战》或《核舟记》等,结合课文用“课本剧表演法”进行教学。由于表演具有鲜明、生动、真实性的特点,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新鲜、形象、生动、有立体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直观能力,活化学生的“右脑”功能,又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这样教学的结果是使上述教学内容不是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生动的形象信息储存进学生的大脑,形成鲜明牢固的记忆,为以后的语文想象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临床观察发现,下丘脑-----边缘系统受损伤的病人,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神经错乱,他们的动作常常是盲目的,不能按一定的程序和计划进行,也不能拟定简单的行动计划和预见行动的后果。另外,有人在研究了情绪对想象活动的影响后指出,在想象过程中,皮下中枢是活跃的。这说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想象更能积极地进行;相反,人们在受到惊吓和伤心苦恼时,他的想象就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现实的情景。这提醒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学会驾驭课堂,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注意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创造一种积极、轻松、愉快、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环境。大脑放松术,也即是脑部按摩。

丰富的想象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学生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唤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些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师应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准确地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通过自己的情绪、言语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感受,把学生带入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得到从理性到感性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的形式训练。如:在授课中,对课本中的插图、教学用的图片,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它们所隐含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描述性的材料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理解,试着让自己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描述的一切;对教材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图画或者语言描绘出来。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对静物作动态的想象,变无声为有声的想象,对抽象作具体形象的想象,对地理事物作拟人的想象,对无色事物作有色事物的想象,对个别事物作概括的想象。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训练,学生便能逐渐掌握静观默想、浮想联翩的本领。当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应当是学校各科教学活动共同的责任,而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这是勿庸置疑的。

想象力是一种能力,它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想象力,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既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又发展学生能力的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使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O”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如布置写这样一篇作文,内容是“我喜爱的小动物”,先让学生画出小动物,在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锻炼思维,酝酿语言,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在学生“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开拓作文思路。从一年级开始就可安排听儿歌表演,听故事补充结尾,中、高年级设计欣赏、分析、评论等练习,为学生创设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配乐故事表演《笨熊挑水》,为儿童展开想象翅膀创设了情境。和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惟妙惟肖表演起来,有趣的故事激起他们创作的热情,生动的表演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演得生动活泼。又如五年级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我先让大家听一位学生讲故事录音。根据内容,我设计了几幅投影图片,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听完进行评论。这样,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了想象,开拓了思路。

通过运用求异法,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拘于书本知识,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的思路往往会别出心裁。如教《司马光》一课,学习“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我问:“司马光为什么要使那么大的劲砸缸呢?”有人说:“缸又大又结实,不使劲,缸不会破。”这时,我趁势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有人又说:“司马光当时很着急,怕时间长了小朋友会淹死的,所以要使出最大的劲砸缸。”提问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从各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问:“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有人就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会马上搬来一把梯子,上去救小朋友。”这时,我又让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哪种办法好,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发挥他们的想象。

通过填补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如《赵州桥》一课,从课文中已看出三种龙的姿态美,学生对赵州桥的美有着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加以描述龙的其它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到抽象加以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词形容龙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想象力。

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命题作文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到:“狼说着往小羊身上扑去。”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把故事说下去,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正好走来,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知道不是狼的对手,就装出听放的样子来讨好狼,再想办法逃走。”又如《穷人》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续编故事: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怎样?西蒙的孩子和桑娜的孩子相处得怎样?在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

总之,学生的想象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堤高语言表达能力,堤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开拓想象 培养创新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在这世纪之初,站在科教兴国的历史高度,审视我们过去的教育,有识之士疾呼,陈旧过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现行的教材改变过去的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的学生能承担起来未来建设的重任,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就要坚持拓展想象,培养创新。

一、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想象力,要会想象,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问。

多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多看少儿节目,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门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即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方法。,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的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启发思维,还要求教师善于提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比如:第三册《太阳》,要让学生突破常规,就要善于提问、启发:

1、太阳的形状:圆圆的,半圆的(躲在山背后);

2、太阳的颜色:早上?中午?傍晚?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3、太阳的光芒,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光芒是五颜六色的,形状是多样的。了解太阳各部分后,让学生充分想象,把太阳拟人化:笑、哭、愁、悲、乐……把太阳画得生动、活泼、亲近。这时学生大大拓展,兴趣盎然,一幅幅无拘无束、变化自如的图画就诞生了,得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拓展想象,培养创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在一起,与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与科幻世界联系在一起。儿童时期直观力、想象力特别敏锐,可塑性特别强,是充分利用右脑有效地训练知觉,培养直觉、灵感,开拓想象,发展创造的关键期。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认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教学目的。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他们的生活中,伴随的是童话故事,去的是儿童乐园,迪斯尼乐园等,所以常常不自觉给万物赋予了灵性。假如你让学生画一个太阳,他们就好像无条件反射似的马上把人的五官画上去,在儿童的画中经常把事物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按照人物的生活、动作来描绘他们。两棵一大一小的树,他们就会认为:一棵是妈妈,一棵是儿子,画面马上就渗透着母与子的脉脉温情。童话对儿童影响力很大,学生在作画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第七册《鞋》的想象画,问到制作鞋的材料除了平常的布、皮之外,还有什么?他们马上想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使本来摸不到、看不着的想象立即变得具体形象,现在科幻故事科幻片的出现出深深影响到学生的创作。科幻世界变幻自如,现实与梦境,时空与空间,思想与感觉等主客观事物相混合,打破常规,任意安排,凭着自已的情感作画。那种“唯我的认识态度”和“无羁的想象能力”充分的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太阳,学生马上想到的是太阳的温度很高,基于这一点,学生会很奇特的构思:拿着灭火的笼头给太阳洗洗澡,拿着扇子给太阳扇扇风,使它凉快凉快,有的学生干脆给太阳家里装空调。这一幅幅画,充分表现了学生奇特的想象和意想不到的奇趣。

三、拓展想象,培养创新,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促使儿童生动活泼的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发人潜能的有效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1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肢体的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关键要能动情感人。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表演要适度,做到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做到恰好处。上课语言要有情感,如以表情丰富,肢体动作协调,来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唤起学生注意力的磁石。如:第一册《纸折鸟》有部分学生在最后一步时,往往都不能把翅膀折下来,老师在讲授时把双臂展开上举,来问学生,小鸟是这样飞的吗?学生显而易见地能够回答,明白翅膀还应往下再折一下。2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游戏,融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比如:第三册《拔萝卜》有些学生对此已经有些了解,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一个学生来讲故事,几个学生戴着头饰来表演。在此期间,教师适当板画加以引导。在全部学生对此了解后,教师启发他们思考。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可不可以用先进的工具呢?在适当的启发后,让《拔萝卜》的音乐缓缓响起,用音响、节奏、旋律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融洽,让学生在这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构思,大胆夸张的造型,随意地赋彩。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拓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丰富一代人的头脑,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与修养。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放射着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就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的脑海中随时会冒出奇异的想法:想到宇宙以外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动物的语言;他们想插翅飞向蓝天,他们想掘土探入蚁穴……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空间为“学习乐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续编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观看。许多童话寓意深刻,但是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却是孩子们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幻想着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在《狼与小羊》一文中,其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学生们万万没想到那么温和可爱的小羊竟会成为凶恶的大灰狼的餐点,他们对“向小羊扑去”这一结局存在着一丝憧憬。于是我就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让他们续编故事:“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来当当小作家续编故事。”一听可以当作家编故事他们乐开了花,小脑袋凑在一起,显然他们对小羊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小羊的命运就“诞生”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许多学生都为小羊想了好办法,逃离了狼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二、填补“空白”: 我们知道画中讲究“空白”艺术,就像给维纳斯“续臂”一样,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我们的课文教材中也留下了许多“空白”,让未来的“艺术家们”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开拓、创造。例如《荷花》这篇课文中写道:“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读到这儿我问:“那么美的白荷花到底会有哪些姿势呢?”真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竟是如此美妙:“有的好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大绿盘下”“瞧,这朵伸着脖子,仰着头,跟太阳公公聊天呢!”“那朵弯着腰正和小鱼说悄悄话呢!”“嘘,小声点,它正躺在大圆盘上睡午觉呢,别吵醒它!”……学生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了,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模仿课文,举一反三: 有效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了《山里的孩子》后,我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总分段式,用总分方法说一段话:“哪里的孩子,像什么一样怎么样”。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海边的孩子,像大海一样心胸宽阔……”;有的说“城里的孩子,像城市一样朝气蓬勃……”;也有的说“小村的孩子,像村口的古树一样淳朴……”等等。霎时间,课堂成为了“孩子的世界”。又如,学完了《春雨的色彩》,我让学生想想丰收的秋天,模仿课文说说《秋雨的色彩》。经过四人小组的激烈讨论,学生们为秋雨添上了丰富的色彩: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真是色彩分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的,我们的学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哪怕是对原著的“画蛇添足”。但他们的想象奇异而丰富,“添”出来的“足”,各具特色,出乎我的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对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设想,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的加工制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善于想象,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缺乏进一步扩展思维的想象力,因此,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1.抓住兴趣,启发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起孙悟空、葫芦娃、数码宝贝等动画片,小学生们大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就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一次,我提到孙悟空这一老少皆知的人物,有的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还时不时的做一些动作,于是我让同学们想象:“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做些什么?”同学们没有一个不积极思考的,每个人都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兴趣中得到了充分发挥。2.借助感官,展开想象

听一段动人的音乐,看一幅优美的图画,能激发人的灵感,展开无限的想象。一曲《闪闪的红星》让学生们想起了在红星指引下,沿着革命道路茁壮成长的同龄人潘冬子。“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当学生们跟着音乐放声歌唱时,他们平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热情。一幅“湛蓝的夜空下,繁星点点……”图,让学生们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天上的星星就好象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每当繁星闪烁的夜晚,我总爱拿个小凳子,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同学们透过图画静态的、直观的视觉形象,想象出了那些深层的、生动活泼的景象。

3.感悟生活,储备想象生活是人生的大课堂,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可能引起我们的种种遐想。有一次,一位调皮的同学用蓝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的比比皆是,我看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邓旭同学的画很有创意,看他选择的颜色多美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景色好吗?”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邓旭同学第一个举手说:“在蔚蓝的大海边,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沙滩上,面对胸怀宽广的大海,我们高喊:老师我们爱你!”同学们鼓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想象中同学们学会了关爱,体会了友情,感悟了生活,渐渐地的成熟起来。

我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使同学们能无拘无束的放飞想象。想象开动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头脑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储存知识,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随时都会闪耀智慧的光芒。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通过这些途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如何培养;教材启发;质疑发展;训练提高;课外丰富;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纵横驰骋,凌空翱翔;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1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有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本人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没有反弹琵琶的想法?”“假如„„”等句来思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如教《荔枝蜜》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尽管把蜜蜂的外形、动态描绘得很形像,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蜜蜂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蜜蜂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示出来。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训练时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太多,学生做起来困难,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培养思维想象力的目的。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他们的想象。教师不能因其想象离奇不合情理就横加指责,如果这样,想象力便永远不会提高。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对其不合理之处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思维想象力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惟其如此才会做出傲人的成绩。

只要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在训练中,可以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一条未走的路》一课,1、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文章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再别康桥》中“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句,平常人划船都是向没有水草或者没有阻碍的地方划船,而作者却为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的理由,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它啊是创造性的,属于这种创造性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此外,这种创造活动还要靠牢固的记忆力,能把这种多样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一般地说,卓越的人物总是有超乎寻常的广博的记忆。”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

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2007年广东省文科状元严俏华,她从小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读过许多中外名著,小说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情节、精巧的构思很好地丰富了她的想象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知识储备才丰富,知识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而课堂之外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知识,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学了《废墟的召唤》一课,我就带领学生参观珠海新圆明园,指导他们精心欣赏这形式优美的装饰斗拱,雕梁画栋的窗栏屋檐,以及雄伟壮丽的新圆明园全貌。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联想我国古代的建筑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结果发现,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的“我站在庄严雄伟的新圆明园里,踩着脚下的青砖,扶着楼台上的条石,感到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不由想起了古代修筑圆明园的劳动人民来。”“看着这古香古色的摆设,摸着这巧夺天工的雕刻,欣赏着这独具风格的建筑,望着这中西艺术的结晶,我不由感叹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伟大啊!”圆明园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代表,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经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多了。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不断地自己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柯,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思维想象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03年;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爱因斯坦;

3、《艺术原理》 科林伍德;

4、《故乡》 鲁迅;

5、《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二册 马克思;

6、《观书有感》 朱熹;

7、《文心雕龙·卷六 神思 第二十六》 刘勰;

8、《美学》 黑格尔;

2008.1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学了《听听,秋的声音》,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编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听听,秋的声音,柳树弯下腰脱下旧衣裳,“唰唰”、“唰唰”那是发给冬天的电报听听,秋的声音,小蚂蚁在搬家,“一二”、“一二”吹响了过冬的号角。听听,秋的声音,小麻雀站在电线上呼朋唤友,“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呱”是和夏天告别的歌韵。秋的声音,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树林里,在果园里,在农家的粮仓里,在每一个丰收的喜悦里!那是秋天的音符。教学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多么想有一对翅膀》《海底见闻》《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家》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师: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知道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它还会是谁的家呢?

生:蓝天是小鸟的家。

师:是啊,蓝天是一些会飞的小动物的家,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生:蓝天是蝴蝶的家。生;蓝天是蜻蜓的家。生:蓝天是小蜜蜂的家。

师:大家真聪明!那么,蓝天还会是谁的家呢?

生:蓝天是太阳的家。生:蓝天是月亮的家。生:蓝天是星星的家。

师:是啊,白天,蓝天是白云、太阳的家;夜晚,蓝天也是月亮、星星的家。

生:老师,蓝天也是乌云的家。生:蓝天是风儿的家 生:蓝天是雨点的家。生:蓝天是闪电的家。生:蓝天也是暴风雨的家。

师:对,蓝天的确是一些自然现象的家。大家再想一想,蓝天还会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飞机的家。生:蓝天是火箭的家。

师:大家思维真开阔,想象真丰富。那么,树林呢?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你们觉得它还是谁的家呢?

生:树林是青草的家。生:树林是鲜花的家。

师:是啊,青草、鲜花生长在树林里,树林就是它们的家。生:树林是松鼠的家。生:树林是小白兔的家。生:树林还是大老虎的家。

师:对,树林是许多动物的家。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好吗?

学生齐声回答:好——

师:小朋友们,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小河还是谁的家? 生:小河是螃蟹的家。生:小河是乌龟的家。生:小河是青蛙的家。生:小河是蝌蚪的家。

师:是的,小河里住着许多小动物。生:老师,小河也是水草的家。

师:是的,你们想的真多!小河里住着这么多小动物,不能让脏水污染它,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

师:那么泥土呢?

生:泥土是小草的家。生:泥土是鲜花的家。生:泥土是树林的家 生:泥土是玉米的家。

师:说的真好!泥土是所有植物的家。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吧!

开发语文课程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作为教师在拥有极为广阔的天空的同时,更要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语文课堂生活而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开拓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做好一名口语交际的开发者。

下载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训练学生语言、增强学生想象力” ;“训练学生写作、激发学生想象力” 三个方面论......

    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 朔城区第十小学 高美荣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爱......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教育论文

    摘要:笔者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训练写作,激发想象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学生......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浅谈《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摘要: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如电化教学、多媒体......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就不可能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江总书记用一句话点明了这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相攸关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全5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曲霞镇中心小学 王 龙 内容摘要:文学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内容摘要】想象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多角度、多......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张秀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重新认识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的重要。而想象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然而,纵观当今中学生的现状, 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