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地球教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5: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善教地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善教地球教案》。

第一篇:善教地球教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

《生命.生活与安全》四年级上册

善待地球的教案

震东希望小学

许成琼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探寻原因。

2、感受不断恶化的环境及其给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3、树立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行为。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收集环保资料。学生准备:收集环保资料、做环保小调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关于地球的谜语,板书:地球。

2、展示美丽的的地球图片,问:你们觉得地球怎么样?

二、达标教学(1)为地球妈妈看病

1、出示地球生病了的图片,问:地球怎么了? 让学生当小医生,为它找找病因。

2、看《别让地球再流泪了》的视频,说一说:你们心情沉重吗?为什么?

3、看《伦敦烟雾事件》视频,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你的周围有没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5、交流汇报。

6、小结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解决“是谁破坏了环境”这个问题。

7、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的内容。

出示荒漠图片并问学生:你们希望地球在将来的某一天变成这个样子吗?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完善板书:善待地球。(2)给地球妈妈“疗伤“

1、课件出示并让学生齐读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相关资料。问: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了吗?为什么要专门制定这一天为世界地球日呢?

2、同桌交流:保护地球家园,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呢?

3、汇报。

4、学生设计环保标语。

三、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善待地球

(学生设计的环保标语)

第二篇:小学部“善教”课程总结

“善教”课程总结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善教”课程的开发,探索老师“善教”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建设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库,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探索新课程下的“善教”课程开发设计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创新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念,使教师真正成长为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料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善教”课程开发,要求实验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观念,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资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教学的空间,扩展教学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

三、研究途径与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教师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善教”课程开发的相关资源。(2)实验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课题组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一个领域,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反思。

(3)文献研究法:认真钻研新课改文集,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观察法:由于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中,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情况,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情况等。这些情况变化的数据或资料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就比较合适。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变化,从中直接获取动态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5)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6)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各总结阶段对实践中搜集的各种资料、积累的经验反思等

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归纳、提炼、论证,以期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有价值的结论。

四、典型案例及分析 1.语文教学方面:

李燕老师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具体做法: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晋小艳老师采用“编字谜”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她班的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敏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拼字游戏”,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孩子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1)仿写

如在《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所收获的写作方法,把我市世纪广场上的铜像图片融入到课堂上,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接着,重点紧扣一幅小女孩铜像图,让学生运用“小女孩铜像(身高、体形)。她(衣着),左手(动作),右手,(神态),好像(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再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的内容是发现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而习作内容是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

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这四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大量的形式多样的对话描写,这一点是和“我的发现”的内容是暗合的。理清了这组教材之间的关系,处理教材的时候,就可以把学习对话描写的形式作为本单元读写结合的主要训练点。从《灰雀》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设计认知对话描写形式的环节,并练写其中一种;在《小摄影师》这一课中继续认知,再加练其中一种……以此类推,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不断巩固认知、重复练习。那么,本组教材学完,学生大部分都可以掌握对话描写的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省略提示语。学生掌握了对话描写的形式,那么在本组的习作中,就可以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对话来写熟悉人的一件事。

(2)续写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文章以小钱得救了为结尾,为续编故事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老师就引导孩子在原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小钱得救了之后,他和台湾青年如果相遇了,后来会发生一些怎样的故事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文章续写故事。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有着许许多多可爱的丰富的想法,而且对这个书面表达的作业充满了创作激情。并能在他们的作品中,闪现出智慧与人性的光芒,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高效地实现了本课的能力与情感目标,也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拓展。

我觉得续写是仿写基础上的一次创新,更是仿写基础上的一次提高。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进行小练笔,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我们还必须重方法,学生的读写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2.数学教学方面

张彩霞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计算》一课时,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喜欢的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这里”,然后非常自信地举着图形指给大家看。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后,他们对自己求周长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到动脑筋的快乐,使得他们对后面知识的探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讨论求圆、月牙形、特别是阶梯形的图形时,学生们

更是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我觉得课本下节课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了。

李淑娟老师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李老师就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忙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课堂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操作.实验,让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五、取得效果

(一)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资源,还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即一切与小学语文课程相关的资源,具体说就是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顺利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1.开发了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作为精心挑选的文本材料,其本身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我们通过研究,认为采取以下方法能让学生利用教材举一反三,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

一是“增”,即在原有文体提供的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及不同特点,增加一些与所学文本类似的文章,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和补充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二是“扩”,即通过对某一篇目的具体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或写作训练,从而得到不同方面的提升,让学生由教材而生发出与之相关联的更多的内容。

三是“链”,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引入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是“并”,即将课本内同一类的文本有效结合,进行归并,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借”,小学语文课本,有大量生动的插图,对理解文本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我们认为也可以借用这些现成的资源进行说写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表达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2.丰富了实践活动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小天地,社会乃是大课堂。我们充分利用农村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走进三国”、“我爱汉字”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想写就写,想画就画,将所学知识、技能,适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要提供合适的机会,学生的潜力都会发挥出来,都能成才。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特别是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语文空间得到了更广泛的拓展,我们坚持做到了“五个一”,即:每天读课外书报一小时;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业为课外阅读课;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学期每生拥有一本读书笔记本;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读书比赛。教师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方法指导、读书笔记辅导、课外读物推荐、阅读欣赏、读书心得交流汇报等,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教给孩子读书方法。慢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读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的广泛阅读,使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3.发挥了“教师”资源

无论课程资源多么丰富,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课程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在不经意间为学生创造教育资源;善于发现身边常见而熟识无睹的东西,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

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们……都是高素质教师的具体表现。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特别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份教育心得、一份教育叙事,并相互交流学习。同时,课题组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施展才华,为课题研究提供活动资料。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实验,课题各小组负责人所带班的学生成绩无论是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还是实验班本身的纵向比较,其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为了配合课题研究,我们在培训中增加了《小学学科教程与教学论》、《儿童教育心理学》、《解读语文》、《诗意语文课谱》等理论学习课程,使教师们首先能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交流探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再次学习理论,请教教育专家,再次实践反思等方式研究、探讨,这样使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各到不断提高。同时,课题组在校内以优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校教师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使其他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课题研究方面知识,如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如何表述等,从而提高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

阳村中心校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

主备人:柴翠红 审阅者:六年级语文组 备课时间:10月11日 学 校:西小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习说明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自主学习】

①自学提纲

学法提示: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反复读文,运用学过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梳理课文内容。

②自我检测

我要用多种读法反复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并且完成下列各题:

1、我通过读课文会认这几个词并给带点的字标音: 遨.()游 渺.()小 璀璨..()慷慨..()恩赐..()

2、我要抄写下列词语,争取会听写。

遥望 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合作交流】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我知道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1、我知道地球的可爱表现在以下方面: 外在美丽: 内在美丽:

描写地球的可爱,作者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2、我还知道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 A、感悟地球的渺小。(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我认为有道理,小组讨论原因。此处,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B、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①我明白矿物资源是()资源; ②我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③我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①我理解了“本来”在句中的作用。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我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 C、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理解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①通过交流,我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

【拓展训练】 能力拓展题:

我构思的保护地球的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和全校的少先队员共同做到:________________ 【学后记】

第四篇:教案认识地球

认识地球

教材简析:

本节课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初步认识地球仪三部分内容。“地球的形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有3个阅读部分和一个活动部分,并配有相应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他们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要求学生认识地心、赤道、赤道半径、极半径,并重点掌握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初步认识地球仪这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经纬网、认识海陆分布等内容的前提条件,教材中配有图片以及一个活动部分,要求学生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用途,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

2、能根据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地理现象,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3、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用途,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

教学方法:

1、学生活动,分组交流,让学生思考、讨论,谈看法。

2、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3、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观察图片、课件及地球仪,让学生学会描述相关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展示图片:地球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盖天说”与“浑天说”)(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根据教材的阅读部分和自己的认知情况谈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活动:(看图回答:)

A.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那些大洋?

B.麦哲伦船队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什么形状?(注意让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平面、立体))

2、证据: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能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说其他反映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事例吗?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启发、解释。)

典型事例: A、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课件)

B、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使我们确认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课件)

C、地球仪卫星照片。

3、真实形状: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阅读课本,说出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经过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勤思考,常体验,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

二、地球有多大

承转:有哪些具体的数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到底有多大?

展示图片:地球的基本数据图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地心、赤道、赤道半径、极半径,读出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注意: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

三、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

1、地球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

3、地球仪与真的地球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积极回答)如: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B、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C、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D、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和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课堂练习:(课件)

板书设计: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2、证据

3、真实形状

二、地球有多大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定义及作用

2、地轴、南北极等

3、与地球的不同点

反思:

对于“根据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这一内容,由于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说不出来,因此在教学时需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并注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第五篇:地球信箱教案

课题:12 地球信箱 第 1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炽、佛“10个生字。

2、流利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把朗读与体会结合起来

2、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讨论交流、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我们探晓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改造大自然的决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注意课文第2~5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了解多少?我们又要对地球说些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信箱》。

1、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2)注意字形比较认读:箱 相 腹 复(3)读懂词语。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文上标注出来。

2、交流、整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出来吧!

课题:12 地球信箱 第 2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目标:体会情感,了解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就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写作方法。

二、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巧设问题,品读理解。

(1)、地球这个大自然信箱都有些什么爱的信件,都是谁写给谁的?

(2)、你最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

(3)、这些多情的信件给作者和读者怎样的启迪?

2、情理交融,诵读吟咏。

(1)、指导朗读:

(2)、学生朗读,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5)、自由朗读。

3、体会写法。

三、拓展延伸

学生写一封“爱的信件”,写给“荒山”“污河”“沙漠”„„模仿第2~5段的写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品读,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了作者的情感,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增强了环保意识。同学们总结一下吧!

下载善教地球教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善教地球教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运动教案

    1.3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的运动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目的是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2017河北教资面试《地球的自转》 教案

    2017河北教资面试《地球的自转》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观察得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得出昼夜交替、晨昏线、地方时等......

    “善教”与“乐学”专题

    “善教”与“乐学” 李淑君 (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河北 邢台 054600)摘要: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如何“善......

    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

    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 ——记......

    善交益友教案

    «善交益友»教案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黄倩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判断益友,分清交友的误区,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 能力:学生反思日常的交友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

    求知善读教案

    求知善读教学目的: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多层面进行论证的方法。 ②体会并学习运用名言和事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③积累关于读书求知的名言,认识读书的......

    多思善想 教案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任炎珠 【教学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