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新课程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
郑大附中道德课堂论文
—探究新课程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
作者:程玉玺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施,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始终是老师们思考的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稳步推进新课程,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证。长期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而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注意。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教师主导作用的过于弱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教师不再纯粹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但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所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教师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应该体验教师的讲授的内容,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情感的升华。二 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出现这种情况,这固然与我们教师的理念没有及时的转变有关以外,还与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对教师评价机制、标准、方式仍然是以考试分数、高考实绩为标准有关。这样,新课程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三 学生活动的形式化、泛滥化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要注重活动教学。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有的教师容易将其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完全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活动泛滥。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教学方法都很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不适应当前教育的模式,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适合时代要求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方式,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而高中政治这门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和时代性的要求下,它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延伸和培养,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这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在个人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因此,当前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不再局限于仅仅教会学生知识和理论,而更加应该侧重于教会学生一中崭新而又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学会解决问题。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比特殊性很大,它枯燥,它的内容既显得容易但是实质上却是抽象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索显得有为的迫切。
一、以学生熟知的材料为素材,使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材料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作用”时,我讲了“鲶鱼效应”的例子:以前挪威人一种叫沙丁鱼的海鱼,常常满仓的鱼要死上大半,主要是憋死。于是他们就自创了一种办法:把一种好动的鲶鱼放几条在船舱里,他就会不停的游来由去,带动了沙丁鱼游动,从而使水中的溶氧量大增,沙丁鱼便很少死掉。通过这个材料,学生很快明白就白了在当前的国情下如果我们国家只存在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一家独大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就比满仓的沙丁鱼一样没有生机与活力。如果有了其他经济成分的竞争,公有制就有了竞争对手,整个国家的经济就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在选择的材料时要注意筛选,可以是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故事、寓言等。但一定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教学形式生动化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例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周洋在2010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实况),马上引起学生的惊呼,精神大振,在一阵欢呼声中我交给大家讨论的题目——“谁缔造了周洋!”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周洋本人的艰苦训练,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教练的科学训练方法等等,从而理解了内外因辩证关系的道理。同时通过看竞技体育的精彩片段,能够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塑造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在讲授“人生价值的贡献与索取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索取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了个人的合法索取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的结论军,我进而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升华,我认为,个人的个合法索取是他贡献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合法索取,那么他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所以我们要为那些有能力取得更多合法索取的人而喝彩。其次我又向学生分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很自然得出了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这样的结论。这样就升华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和疑点问题。
四、小组讨论法 彰显合作交流与共享的理念
这种方法是将学生三至八位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它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提供每位成员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害羞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比如可以将基本观点结合时事设置成有争议性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和兴趣,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让他们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正确的见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去解决他们认为深奥的问题,从中并获取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则是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强大动力。
五、角色扮演与戏剧法 把知识回归生活
角色扮演并不需要课前作任何繁琐的准备;而戏剧则需要充份的预备。这两种生动的教学方法皆着重于给学生们发表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政治教学当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沉闷的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但是教师要注意整个表演的过程是否清楚地传达了课程的目标,各角色是否安排得当,有否明确地提出重要的思考问题等。比如各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插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实施毕竟由人,而人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风格和能力,因此,就经常出现在上政治课时,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效果却具有差异性。因此就必须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在新课程标准下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或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被动,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或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从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起组织者,帮助者和建议者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在通过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出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都积极主动发言,并且思维更加广阔,能联想到了生活中生物都在不断地消耗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能维持相对的平衡,就是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缘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在这些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想要了解的某一事件或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或Internet等,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懂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某些事件。
(2)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以课文的“资料分析”为基础,开展“关注艾滋病”专题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发表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原理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而且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例如在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在学习了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溶液培养法来研究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首先设计实验小组:(1)完全营养液培养某种植物(三个实验小组均使用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2)缺N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3)缺P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营养液;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让学生理解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让学生自己管理及观察实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实验小组。经过此实验,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实验方法去研究问题,并了解到科学地设计实验的重要性,并从中理解什么叫无土栽培。学生还能从此实验中,总结出:时间长了要更换营养液,并且营养液浓度高植物容易出现失水现象。为以后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提供了经验。有了实验操作经验后,在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中,要求学生自行拟题、进行实验设计、选取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并自己观察及总结实验。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使学生懂得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应具有的科研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专题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研究性活动课题的选择,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生命科学的各种技术,或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实验问题。选择课题后,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实验研究。如学习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提醒学生定期观察小蝌蚪外形变化,四肢等各种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完后,做出实验报告。学生对一些生物学上的先进技术都十分感兴趣,例如克隆技术。这样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去理解克隆技术。指导学生分组研究收集资料:(1)克隆技术是一项怎样的技术。(2)克隆技术已应用于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例子。(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社会上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通过专题性实践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新课标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一些方法的尝试,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起到为知识拓路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毅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落实了素质教育。但探究性学习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没可能每节课都实施,所以本人多数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或演示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学习。
赵荧朗 2013-3-20
第三篇:中小学唱歌教学方法探究学科论文
唱歌教学是属于表现领域的内容之一,这是实际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歌唱是最动人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歌喉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得天独厚的乐器,唱歌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但是唱歌教学却是中学音乐教学的软助。
以往我们的歌唱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按照练声、朗诵歌词、视唱歌谱、歌曲分句教唱的环节进行唱歌教学,这种方式往往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歌唱兴趣,加大了歌曲的学习难点,特别是在唱词之前的歌谱视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扼杀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运用各种方式多渠道地拓宽唱歌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影响唱歌教学的原因:
1、变声期以前的儿童: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完全,音域狭窄,音量不大;但为了在众人前有表现自己,经常大声叫喊,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的状况,;加上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音准把握不够好,唱歌时声音不稳。
2、变声期:
3、开课方式,缺乏歌唱学习的连续性
4、声乐艺术多种流派的争奇斗艳
通俗唱法:门坎低、轻声加话筒技术、个性化表现美声
美声唱法:门坎高、要训练有素、表现相对单一
二、中小学歌唱教学方法
学习一首新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反复地听,根据听觉把歌曲学会、记住;或者通过乐谱和各种记号,用读谱的方法把歌曲学会,前者被称为听唱法,后者被称为视唱法。
(一)听唱法:
采用这方法学习新歌,是一种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仅凭听觉学习歌唱的方法。它有利于发展音乐句子感,获得对音乐的完整感受。
1、从拍子入手的方法。
2、采用句子游戏的方法
3、听辨乐句数目和形式
4、听辨歌曲节奏型
(二)视唱法
在使用视唱法之前用听唱法充分满足学生的歌唱欲望,通过听觉来感受、学习歌曲,再让他们使用视唱法。
1、从歌曲的节奏谱开始。
2、将歌曲节奏谱改成节奏合奏谱。
3、使用节奏卡农。
4、使用摆放曲调卡片的方法
5、从听音开始的视唱方法。
6、各乐句一并从音高开始的方法。
7、试着用唱名或乐器把握歌曲旋律。
(三)、采取依曲填词的方式,(四)、从歌曲歌词节奏练习入手,(五)、创设不同意境,让学生熟唱歌曲
(六)、边唱边对歌曲进行表演
(七)、从赏、说、画导入,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八)、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学习歌曲。
(九)、分角色、接龙式、对答式演唱,(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分组自学一句歌词,再采用交换互学的方式学习其他乐句。
2、分组分句学唱,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突破。
(十一)、默唱
(十二)、乐器参与歌曲伴奏
(十三)、改变歌曲的拍子
(十四)歌曲重组,变化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我们在边听边看音乐演奏时,所获得的感受、所受到的感动,在多数情况下都回产生参与表现音乐活动的欲望,只是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活动,因受到感动的程度和音乐表现的技能所限而有所不同。(比如说,当孩子在看电视、听唱片或观看音乐演奏实况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啊,真棒”“哇,真美啊”的感叹,这就是在情感上的一种感动,于是就产生进一步听音乐的欲望,或者进而产生亲自参与一起演唱、演奏的感动。)由此可见,对于教科书上的歌曲,学生们所受到的感受、感动是各不相同的,动情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的,这些都应该让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唱歌教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会孩子唱唱歌,而应该是每个孩子产生不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感动、动情,这才是对音乐教育的正确理解。
教学缺乏创造性,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形式化的指导,教学缺乏多样性,就不可能发挥儿童、学生丰富的个性,不可能适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多样的指导。所谓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就是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创造性是现代教学指导繁荣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教无定式,学无定法。高中地理课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参考,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观念;环境;资源;手段;能动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改的新要求使高中地理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进一步突显。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吸引学生选择地理学科是摆在地理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目前,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们在各科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大量的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我作为一名地理课教师在认真学习来自各地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想法。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地理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地理技能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地理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地理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地理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地理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教师要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
在地理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择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来讲,比如,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环节教学法,由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按顺序发言,这种全体参与、代表发言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随意采访、自由阐述,运用一切方法去提倡学生参与教学,力求把那些不喜欢学政治的学生吸引过来。虽然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强,方方面面很多,但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一定得学好地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把那些生硬的理论形象化,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多样化,用鲜活的情境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学无止境,整合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经典,为权威,教学时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材上的知识与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学习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众多的资源中的一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时我们要以教材为主,以其他资源为主,要将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话题和国际时事引入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身在课堂,心系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教师要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现代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上述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五、平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微笑、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现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和共同学习进步着。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前提就是学会尊重学生。那种长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师道尊严”思想,必须彻底摒弃。所以我们应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民主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地理课堂的教学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学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的教学活动是个人无法完成的,比如一些调研活动,需要集体的团结合作,这就需要有人去组织协调,教师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具体活动学生自行组织,在组织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地理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地理课教学是每一个地理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第五篇:兴趣教学方法探究
兴趣教学方法探究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小学科学课程中生物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伊始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积极性,他们愿意主动地投入到新鲜知?R领域的探索和认知过程中来。然而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化和进一步开展,学生也将主动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开辟一些新鲜的方法,在不同的阶段都能体现出初中生物课程的趣味性,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生物学习中来。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善
课堂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部分,是学生接受、认知、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的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方式和认知状态,进而对接下来的习题训练和深入思考产生情绪上的影响,因此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
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信息技术不仅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容早已被网络、手机、电脑等物品填充,因而他们对这种现代化的形式内容会产生习惯性的亲切感,那么进行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落实就会收到很明显的成效。比如“人体的呼吸”这一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将知识内容以视觉化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制作动画、视频或者摄取网络资源等方式将人体的呼吸过程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过程进行直观展现,不仅能使学生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深入的认知,同时在形式上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把课堂学习过程当作平时上网休闲的过程,重新唤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二.习题训练状态的改进
习题训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培养解题能力和技巧、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过程,但对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而言,也是最为枯燥、乏味的过程,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大量机械化的习题训练而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
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正处于活力四射、精力旺盛的年纪,一方面需要在生活内容中获得激情和刺激,另一方面需要张扬个性、彰显自我价值,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展开思考。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班级内定期举办习题经验分享会,将那些在习题训练中总结出优质的解题技巧的同学请到台上去分享自己的心得,类似于演讲,也可以就某道具体的习题去展开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全面的实现,内心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其他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站在台上的人,从而在习题训练中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一举措类似于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是通过榜样去感染群体,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如果一个班级的整体积极性都不高,那么这一举措就很难顺利开展下去,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个别问题就像特殊解决。
三.实际应用可能的挖掘
初中生物课程中包含大量的知识性、理论性内容,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生物教学脱离了现实,进而导致学生意识不到所学知识对自己有哪些帮助。这是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挖掘知识内容的实用可能性。比如“人体的呼吸”这一章,呼吸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行为,教材内容对这一生理行为进行了理论上的讲解,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基本了解呼吸过程的运行原理,但却并不能发掘学习这部分知识能真正对自己带来什么帮助。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挖掘一些实用可能,比如:同学们都跑过步,有人擅长短跑,有人擅长长跑,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这两种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有所不同?短跑时我们一气呵成,只追求速度,不会觉得累,而在长跑中就要经历漫长的运动过程,有些体质差的同学还会晕倒,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跑步过程对呼吸方法是有一定要求的。通过这种讲述将体育和生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平时的运动状态联系起来,发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融入到生物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意愿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在生物学习中以主动地姿态去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俎永田《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30
[2]范开贵《小议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资讯》,2015-08-01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