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成本与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与管理会计》教学大纲(part time)
课程名称: 成本与管理会计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参考教材:
1、管理会计,余恕莲、李相志、吴革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3版
2、管理会计,余绪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8月第1版
一、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将会计与管理巧妙结合,为会计管理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会计实务和具体应用方法,从而具备从事现代企业会计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了解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管理会计机构。【主要内容】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1)财务会计(2)管理会计
2、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职能(1)企业目标和管理职能(2)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3)管理会计的内容
3、管理会计特点与信息质量要求(1)主要特点
(2)信息质量要求
4、现代企业环境与管理会计发展(1)信息技术(2)代理人理论(3)作业成本管理(4)目标成本法(5)全面质量管理(6)适时生产系统(7)综合记分卡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1-p14,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一章至第五章,p3-p40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一章,p1-p14 思考题:
(1)会计信息有哪些主要特点?它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能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2)现代管理会计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应怎样认识其形成、发展统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3)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目标成本法 综合记分卡
第二章、产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熟悉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
1、产品成本概述(1)成本信息的使用(2)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3)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2、分批成本计算法
(1)分批成本计算的特点
(2)分批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流动
3、制造费用的分配(1)预定分配率
(2)分批成本计算法在服务行业的应用
4、作业成本计算
(1)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2)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3)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问题(4)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16-p40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七章,p51-p62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二章,p16-p40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2、3 思考题:
(1)什么是成本的积累和分配?(2)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成本对象 分批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三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重点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前提,尤其是变动成本法损益计算方法程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成本和收益确定上的区别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
1、成本和成本性态(1)成本的概念与分类(2)成本性态(3)相关范围
2、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估计(1)总成本函数模型(2)混合成本的分解(3)成本估计
3、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1)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2)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3)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收益计算的影响
(4)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5)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43-p71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九章,p75-p118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三章,p43-p71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2 思考题:
(1)什么是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为何要将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有何不同?
(3)混合成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又具体可分为哪几类?每种类型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4)何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相关范围”概念在成本性态分析中为何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什么是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完全成本计算法?试说明二者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6)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有何不同?试说明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完全成本计算法赞成或不赞成固定性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的理由。(7)变动成本计算法有何优缺点?
(8)为何说明变动成本计算法更便于分期业绩的评价?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计算法
第四章、本量利关系的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盈亏临界点及本量利分析的涵义,掌握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方法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了解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现实目标利润的影响。【主要内容】
1、本量利分析概述(1)本量利分析的假定(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3)贡献边际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2、保本分析
(1)保本点的含义及表现形式(2)单一产品保本点的确定方法(3)安全边际的含义(4)本量利分析图
(5)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计算
3、本量利关系分析
(1)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利润的影响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保本点和利润的影响
4、本量利分析的应用(1)保利分析
(2)利润敏感性分析(3)经营杠杆的应用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75-p104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章,p119-p161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四章,教材p75-p104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 思考题:
(1)什么是贡献边际?具有什么特殊性质?
(2)何谓安全边际?计算该指标有何意义?如何利用它计算销售利润额?(3)何谓盈亏临界图?绘制此图的目的何在?
(4)盈亏临界点图主要有哪些形式?如何绘制它们?对各种形式的盈亏临界图的特点进行评价。
(5)叙述单位售价、固定成本及单位变动成本队盈亏临界点及利润产生的影响。(6)品种结构变动为何会对盈亏临界点产生影响?如何计量这一影响?
(7)什么是“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测算它们的敏感程度?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贡献边际 安全边际 盈亏临界图 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
第五章、经营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决策的意义、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掌握经营决策分析中应考虑的一些特定的成本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 4 联系;掌握产品定价决策、接受定货的决策,零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生产的决策和开发新产品决策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
1、决策分析概述(1)决策分析的意义(2)决策分析的特点(3)决策分析的程序(4)决策分的分类
2、经营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1)相关成本概念(2)相关收入概念
3、生产决策(1)差量分析法(2)贡献边际法(3)本量利分析法
4、定价决策(1)定价目标
(2)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决策(3)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4)新产品的定价策略(5)目标成本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107-p143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一至第十五章,p163-p262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五章,教材p107-p143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2、3、思考题:
(1)举例说明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为什么要考虑机会成本?(2)举例说明边际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具体作用?
(3)举例说明相关成本、非相关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4)简要说明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定价决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何谓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说明其基本原理。(6)何谓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说明其原理。
(7)举例说明如何以差别成本分析为基础进行特定订货接受与否的决策。(8)举例说明机会成本在零件自制或外购决策中的应用。(9)有人认为,“为改变企业亏损状况,凡是亏损的产品都应停产”,这样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机会成本 沉落成本 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 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和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重点掌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和几种主要长期投资决策;能够运用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主要数量方法进行资本投资方案的对比与选优。【主要内容】
1、长期投资决策概述(1)长期投资决策的含义
(2)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和分类
2、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因素(1)货币时间价值(2)资本成本(3)现金流量
3、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1)非折现的现金流量法(2)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3)通货膨胀对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影响
4、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案例
(1)扩充型投资方案的决策分析(2)重置型投资方案的决策分析
5、长期投资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1)投资方案评价中的敏感分析(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风险估计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149-p179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六章,p263-p341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六章,教材p149-p179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现金流量与货币时间价值是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础?
(2)哪些是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静态指标?各应怎样进行具体折算?为什么?(3)哪些是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动态指标?各应怎样进行具体折算?为什么?(4)在进行资本支出决策时为什么必须慎重?
(5)货币时间价值具有什么经济意义?为什么说长期投资方案评价的动态指标通过引进货币时间价值概念在科学性方面比静态指标前进了一大步?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现金流量 货币时间价值 年金现值因子 投资回收期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第七章、全面预算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算体系的内容,编制程序;要求能重点掌握生产经营全面预算中一系列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具体应用。【主要内容】
1、预算管理概述(1)预算管理的演进
6(2)预算管理的特征(3)全面预算的内容
2、全面预算的编制(1)总预算编制的程序(2)编制原理(3)案例解析
3、弹性预算(1)固定预算(2)弹性预算
4、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功能(2)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3)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管控流程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183-p208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七章,p343-p369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七章,教材p183-p208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2 思考题:
(1)什么是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为什么要编制全面预算?
(2)生产经营全面预算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3)为什么说销售预算是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出发点?如何编制销售预算?(4)怎样编制现金预算?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全面预算 销售预算 现金预算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第八章、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内容】
1、作业成本与作业管理(1)价值链管理
(2)作业成本与作业管理(3)作业管理的环境
2、目标成本法
(1)成本与企业竞争(2)目标成本与价值分析
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1)产品生命周期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4、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1)适时生产系统(2)全面质量管理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213-p237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七章,p343-p369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八章,教材p213-p237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 思考题:
(1)什么是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有什么特点?(2)倒流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质量成本?它包含哪些内容?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价值链管理 目标成本法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适时生产系统 质量成本 全面质量管理
第九章、企业组织与责任会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责任会计的体系,责任中心的条件和划分各种中心的考核指标;一般掌握内部价格转移问题和责任报告。【主要内容】
1、企业环境与分权管理(1)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2)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2、责任中心与责任会计(1)责任中心(2)责任会计
3、责任中心业绩评价与报告(1)责任预算
(2)成本中心业绩考评与业绩报告(3)利润中心业绩考评与业绩报告(4)投资中心业绩考评与业绩报告
4、内部转移价格
(1)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作用(2)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213-p260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八章,p370-p404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九章,教材p213-p260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3 思考题:
(1)什么是责任会计?它和企业的管理体制关系如何?
(2)什么是成本(费用)中心?以这类责任中心为基础组织的责任会计有哪些主要特点?(3)什么是利润中心?什么是投资中心?以这类责任中心为基础组织的责任会计有哪些主要特点?
8(4)什么是内部转移价格?应怎样根据企业内外的环境、条件正确地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同需要?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责任成本 可控成本 利润中心 投资中心 投资利润率 剩余收益 双重价格 成本加成 协商的市场价格
第十章 综合记分卡和业绩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综合记分卡和业绩评价。【主要内容】
1、综合记分卡与企业战略规划(1)综合记分卡的产生(2)综合记分卡的概念
(3)综合记分卡与经营战略的计量
2、综合记分卡的实施与应用(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
(3)定期考察与完善阶段
3、经济增加值与业绩评价(1)经济增加值的产生和计算(2)基于业绩评价的EVA(3)EVA的应用
4、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
(1)衡量生产率的非财务性指标(2)衡量质量的非财务性指标(3)衡量时间的非财务性指标 教学总时数 3 参考资料:
1、教材p263-p279
2、参考书,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十八章,p370-p404 作业与练习:
阅读教材第十章,教材p263-p279 做余恕莲主编管理会计本章练习题1 思考题:
(1)综合记分卡业绩评价的四个战略方面是什么?(2)简述企业在不同阶段应采用的财务评价指标。(3)EVA与剩余收益的区别是什么?
(4)以EVA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工具,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里? 解释下列管理会计术语: 综合记分卡
EVA
附录:一个管理学教授的二十一条戒律
作者: 许德音,《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3月6日,第27页)
不要问我怎样管好你的公司。我是在给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学生讲管理课程,不是在给你个人做咨询顾问,不是为了解决你的具体问题。正相反,我还期待着你与其他人分享你 9 的经验,为课堂讨论做出贡献。让我讲的普适性理论和分析框架为你自己所用,是你份内的工作;能从同学所描述的案例中有所领悟,是你个人的造化。
不要抱怨管理课程代价高昂。要知道学管理是投资,请咨询却是消费。在商学院学到的理论思想、分析工具、管理技能,是别处无法替代的。我们唯一做不到的,是给你直接的管理经验(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制造模拟经验,比如通过案例),所以请你在有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来经受思想的洗礼。
要期望听了我的课,你就能马上发财。我所讲的要旨,是如何确立企业的长期定位和持久竞争优势。我的办学目标,是训练未来的领袖人物。你如果急功近利,只能失望而归。
不要指望不动脑筋,就能学到管理技能和思考方法。最不愿见到的是那些口口声声要教授多讲案例,自己却连案例内容都未熟读,更遑论仔细分析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你就是讲再多的案例,他也只当是在听故事。但听管理学课程却不同于听故事;它要求你在思想上参与挑战。
不要忘记商学院是大学的一部分,不是一个职业培训学校;MBA是一个学术性学位项目(academicdegreeprogram),不是社会上以讹传讹的什么职业项目(professionalprogram),中外皆然。如若不信,可以去看看象沃顿和伯克利—哈思这样的商学院主页。所以你不是有钱就能进来;你得参加入学考试;你有义务遵守一般的学术规范,包括不要写错别字、不要从网上抄袭;我们还要教你商业法律、伦理、和环保意识。
不要因为自己的管理经验而沾沾自喜,真正的领袖更需要思想与远见。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比美国政府更复杂庞大,但一个有了四年经验的在任总统却可能被一个毫无行政管理经验的新手所取代。我们正是要教会你跳出经验的盒子来思考。
不要真地以为自己很懂管理。我还很少碰到过真能搞得清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这类基本概念的中国企业家。
不要对我说因为我没有管理过企业,所以就没资格教你。一个好的导演不一定要自己会演戏。否则的话,小演员只能跟大明星学,而你只要做老板的跟班就行了,还来商学院做什么?
不要以为我们做教授的远离所谓的管理实践。我们那些真正在做理论性工作的同事,无不是基于最真实的企业数据和资料。如果你觉得我们所教的理论与你的具体实践不符,可能正是你应该学习理论的原因:就算你个人有四十年的工作经验,与人类至今的管理知识相比,也是十分有限。我们所做的,正是要把你没看到过、没想到过的教给你。
不要动不动把理论分为中国的和外国的——要知道竞争已经越来越不分国界了。
不要无端地指责我们没有创造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理论。好的理论都是基于好的企业实践。现代企业出现了好几十年之后,世界上才有了现代管理学理论。想一想你的企业才多少年,够不够我们写一本中国式的《基业长青》?
不要对管理学教授的学术水平说三道四。你可以告诉我你不爱听谁的课,你甚至可以宣称所有的管理学家(对你来说)都是废物,但是在这群“废物”里谁高谁低,却轮不到你发言——这份发言权是留给我们同行的。就好像作为社会学家的丁学良从学科角度批评整个经济学界,是完全“合法”的;但他却不敢说出谁是那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因为只有经济学家们自己的同行评议才有足够权威选出那五个人来。
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他们只会为政府出谋划策。在他们的眼里,只有GDP增长、行业政策,而且最好所有企业的利润都是平均的、“正常”的。作为企业家、经理人,你的作用在他们眼里渺小得微不足道。
不要称我为经济学家,那决不是恭维我。我很满足于管理学家这个头衔。让我来教你怎样使你的公司与众不同。
不要叫我许先生;正确的叫法是许教授、许博士。称呼别人的荣誉性头衔是一种美德。10 不管其他教授、博士如何,我却很珍惜自己这身羽毛。
不要想我会叫你张总或李总;这对我们双方都是一种贬低。
不要告诉我你是某某大学的名誉教授,甚至是个博导。只有我这样受过多年寒窗之苦和专业学术训练的人才真正有资格做教授。西谚云:若其状如鸭,声如鸭,行如鸭,则其必为鸭矣——披上什么外衣都没有用的。
不要胡说什么一气呵成的博士都是低智商的。迈克尔.波特也是一气呵成读到博士,却成了企业战略的教父。何况,你的公司要那么多博士做什么?如果是搞管理,管理学博士本来就不应该是做企业的,MBA就够了;如果是搞技术,你真觉得本科生比博士生强吗?只能是你的评估体系有问题。
不要妄言我们的MBA毕业生只值两千元一个月;问一问你的公司配不配我们的学生。
不要人云亦云地散布MBA无用论。中国还没有MBA的时候,国外就早有了这样的论调。但商学院却越办越成功。
不要轻信将来做企业也能像过去赚钱那样容易。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管理的时代即将来临。不管你过去有多成功,在你把公司交给儿子以前,让他先来念一个MBA。
第二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章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保险学与社会保障教育与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保险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批准,正式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以下简称“学社”)。英文名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Society of UIBE。简称RMIS。
第二条 学社是非盈利性专业学术机构,要求社团成员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与思想交流的开放性,以达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保险知识交流的目的。第三条 学社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二章 宗旨和任务
保险业是一国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移国民经济体系运行风险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四条 学社的宗旨:发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在保险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利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中外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资源和学术交流网络,学习研究保险市场和经营的实际现状,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并提供各种实习机会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保险业培养高层次保险专门人才;建立与国内外保险公司、高等学校、监管部门、学术团体等有关单位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推动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
第五条 学社的基本任务:学社面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有对风险管理和保险感兴趣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他们创造课堂外的学习机会,加强保险业界,保险学术界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
(一)增加学生对风险管理与保险的认识和兴趣
(二)加强学生与风险管理与保险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
(三)促进学生与专家的学术互动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提倡诚实学术精神
(六)熟悉和培训自己的职场社交礼仪
(七)加强与校友的交际与联系
(八)促进校际交流
第三章
活动范围 第六条 本学社的活动范围包括:
(一)不定期自主出版专业刊物,展示本校师生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美国知名保险公司信合集团资助的保险专业杂志和期刊,介绍国内外的保险市场和保险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二)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及研讨会,利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中外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资源和学术交流网络,提高社员的基本理论素养,增强其自主创新和理论研究的能力。
(三)建立学社自有的网站,为社员提供前沿学术理论与信息交流平台。
(四)鼓励社员自主进行科研立项,并聘请业内人士与保险系教师为学社顾问,指导社员进行理论研究。
(五)加强与各大保险公司的联系和合作,为社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六)经社团委员会决议通过的其他有利于社团发展的各项活动。
第四章 机 构 设 置
第七条 学社设全体社员大会和社团委员会。
全体社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全体社员大会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
社团委员会是学社的管理机构,对外代表学社,领导全社工作。全体社员大会闭会期间,社团委员会执行全体社员大会决议。第八条 全体社员大会是学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权责是:
(一)讨论和决定研究社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提案修改学社章程;
(三)听取和审议社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四)选举产生理事会、理论研究部及实践拓展部总负责人;
(五)对理事会、理论研究中心及实践拓展部的工作具有监督、建议、批评权;
(六)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集全体社员大会,或召开特别大会。
第九条 社团委员会包括社长一名、秘书长一名、理事四名。
(一)社团委员会负责学社主要活动提案及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运转。学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是学社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的主要代表,由社团委员社提名、全体社员大会选举产生。
(二)秘书长下设宣传部和办公室。宣传部负责学社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办公室负责社员资料管理和财务管理。
(三)四名理事中,两名指导下属的理论研讨部;其余两名指导下属的实践拓展部。理论研讨部主要负责社刊及学社网络建设;实践拓展部主要负责讲座、研讨会、科研立项及其他相关项目。
社团委员会的全体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以学社的持续发展和更好地服务社员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和共同目标。第十条 社团委员会的职责:
(一)召开全体社员大会;
(二)讨论和起草工作方针、计划和任务,并上报社员代表大会审批;
(三)根据社长提名任命副社长、理论研究部及实践拓展部总负责人;
(四)执行全体社员大会决议;
(五)调整学社机构设置;
(六)行使社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社长辞职须向全体社员大会或社团委员会议提出书面形式申请,获得半数通过后方生效。社长辞职后,由社团委员会推荐一名理事,暂代社长之职,直至选出新一届社长。
第十二条 理论研究部及实践拓展部负责人辞职须向社长提出书面申请,报经社团委员社批准。
第五章 社 员
第十三条 社员范围:
学社采取社员制,面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有在读研究生及本科生。凡承认学社章程,志愿加入学社,愿意在其中积极工作并执行学社决议的,不分民族、性别,经本人申请,均可成为本学社成员。第十四条 学社社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接受学社的教育和培训,在学社理论刊物上发表文章;
(二)参加学社的有关活动并自由发表见解,阅读学社的有关文件;
(三)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和监督权;
(四)监督学社各部工作,在学社会议上批评或要求撤换负责人,向本社揭发、检举社员的违反本章程行为,并要求处分违反学社章程的社员;
(五)当学社组织讨论决定对社员进行处分和做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辩护;
(六)社员有权提出退社申请。
第十五条 学社社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服从党的领导,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
(二)自学遵守本学社章程,坚决执行本学社的决议,完成学社委托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参加本学社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缴纳学社会费;
(四)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对本学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五)自觉维护学社声誉;
(六)申请加入学社的同学,入社时须向学社提出入社申请,经学社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社员。
第十六条 社团委员会成员除履行以上义务外,必须思想进步,学习良好,工作积极主动,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第十七条 学社社员处分纪律:
(一)对社员的社内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建议离社和取消社员资格四种;
(二)对于违反本社章程但无主观故意,且情节的较轻的给予警告和严重警告的社内处分;
(三)对于违反本社章程且情节较重的给予建议离社或取消社员资格的处分。
第六章
考核与奖励
第十八条 学社以为单位对全体社员进行考核。届时,学社随机挑选部分会员组成考核监督委员会,监督社团委员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全体社员进行考核。根据社员的实际表现,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并作出相应的奖惩。
第十九条 考核标准:
(一)遵守学会章程中规定的会员义务。
(二)讲座及研讨会出勤率。合格社员每年至少应参加两次学社举办的讲座或研讨会;
(三)对学社其他活动项目的参与情况;
(四)有理论研究成果(如在社刊上发表论文)。第二十条 奖惩办法
(一)优秀社员及合格社员将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二)优秀社员将获得学社授予的荣誉称号及物资奖励;
(三)不合格社员的惩罚办法参见第五章第十七条。
第七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一条 本社团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在核准的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二条 本社团按照校团委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标准为拾圆终身制,社员退社时不返还会费。
第二十三条 本社团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四条 本社团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五条 本社团具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变动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二十六条 本社团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校团委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专项资金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校团委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会员公布。
第二十七条 本社团换届或更换社团负责人之前必须接受校团委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八条 本社团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八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社团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之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社团执行机构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条 本社团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上报指导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一条 本社团终止前,须在校团委组织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本社团经校团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三十三条 本社团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校团委的监督下,按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四条 对本社团章程的修改程序,由校团委、校学生会、本社团执行机构或10名以下本社团成员联名提出,并交经本社团会员大会审议。
第三十五条 本社团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上通过后7日内,报校团委核准后生效。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解释权归于学社。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社团会员大会执行机构。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校团委核准之日起生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
2006年10月
第三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
太奇MBA:http://.cn/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年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
(全日制、在职分别招生,双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试笔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一、MPAcc专业硕士学位简介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与会计学科学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10年获准开始招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为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取向、本土植根的原则,以“创造管理新知,培养高素质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为使命。自1982年成立伊始,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和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物流等原版教材,融合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和中国企业的成功实践,创建了独具特色、贯通中西的工商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目前下设6个学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依托于国际商学院会计系及财务管理学雄厚的教学力量和一流的教育品质。
强大的师资阵容
国际商学院会计系与财务管理系合计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9人。其中,会计学系2008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学科、获国家级特色专业。1人入选长江学者,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2人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鲜明的教学特色
国际商学院始终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截止到目前,我院会计学系与财务管理学系合计已获得2门国家级精品课(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5门北京市精品课(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财务分析、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财务会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同时,国际商学院还积极进行国际化和精品化相结合的课程类探索,主要专业课坚持英语教学,目前已获得一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际财务管理)。
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课程体系
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科一直根据当代资本市场环境、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企业国际化经营
http://.cn/的实际需求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高级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运作,财务报表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程。
丰富的科研成果
国际商学院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力求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会计学科近5年来,已完成和正在承担进行的重要科研和教学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在《Accounting Review》、《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2007北京市立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获2009教育部立项。本学科现设有一个校级重点科研基地——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国际税务筹划研究中心和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为教师进行科研和交流提供了很好平台。
二、招生计划
全日制会计硕士学制二年,学校安排住宿。非全日制(在职不脱产)会计硕士学制三年,不转户档,授课时间为业余时间(大致为2-3个工作日晚及周末)学校不安排住宿。
研究方向由考生根据课程模块、个人兴趣和毕业论文选题确定。按规定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符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的相关条件者,颁发学历证书,并授予会计硕士学位。
招生规模:拟定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50人,非全日制(在职不脱产)会计硕士70人。
三、报考条件
全日制会计硕士招收条件同“2014年硕士生招生简章”中所列的报考条件一致。
非全日制(在职不脱产)会计硕士招收大学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从毕业之日至2014年9月1日)的人员。
四、报名
1.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先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然后凭网报编号、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到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和交费。详情请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院主页。
2.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考生的报名信息务必准确、翔实,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被取消考试成绩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3.考生可任选报考点报名,但必须在现场报名点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
4.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五、考试
(一)初试
1.MPAcc联考的初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2.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二)复试
4.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复试名单及具体复试要求将在我校研究生院主页上公布,请
考生自行查询并下载相关材料。
5.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招生计划和生源质量情况,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全日制会计硕士与在职会计硕士拟分别划线。
6.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复试方式以及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院系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确定。
7.拟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和在职会计硕士各一个班级,每班成班人数不少于40人。如因人数不足导致不能开班,将在征求考生意愿后安排学制间的转换。
8.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9.复试报到时进行报考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按教育部《关于违反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六、体检
体检复试期间统一进行,新生入学时复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的相关规定。
七、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综合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录取类别分为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两种类型,其中:
1.全日制录取考生须将人事档案等转入我校,可转户口(除北京地区散居户口外),毕业时按“双向选择”方式落实工作单位。
2.在职录取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不转户口,不参加统一派遣,不安排宿舍。
3.全日制会计硕士学费为6.8万元(2年共计),非全日制会计硕士学费为12万元(3年共计)),可一次性缴清,也可按缴纳。
八、培养和学位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九、其他
1.达到国家复试标准,但未达到我校复试线的考生,应联系调剂单位。
2.全日制和在职班要视生源情况和考生所选学习方式组班,不够组班人数的,视情况调整甚至取消组班。
3.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4.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5.本招生简章的最终解释权在研究生院。
十、招生咨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生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及有关注意事项可登录研究生院主页(
第四篇:成本与管理会计论述题
论述题一:王一军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总会计师,和他的许多同行一样,他一直认为,会计应该把费用分摊得更准确些,越精确越好,针对这一看法,请思考
1.这一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是否存在精确的分摊技术?
3.如果不存在精确的分摊技术,为什么还要进行分摊?费用分摊的重要性体现在那
些地方?
4.如果费用分摊技术达不到100%的精确,而不精确的分摊又有一些负面影响的话,此时,企业可不可以不进行分摊?
1、费用分摊的定义:费用分摊是指将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共同费用进行分摊,便
于各生产成本的科学计算。
2、费用分摊的原因在于:
1)现代化生产导致共同费用的出现,而高科技进一步提高了共同费用的比例,共同费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2)从科斯关于企业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既然企业仍然能节约交易成本,共同费用就不可避免。
3、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1)确定成本对象; 2)归集共同费用; 3)选择分摊标准;4)将共同费用分摊到成本对象中去;5)归集——分摊——再归集——再分摊,直到最终成本计算出来。
4、在理论上,费用分摊可能存在一个最佳标准。有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标准比较明确,如水电费按实际耗用量分摊;但是,更多的共同费用没有明确的分摊标准,因为共同往往就意味着没有标准,如品牌广告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摊,到底是按销量分摊更科学,还是按价格或市场份额进行分摊更科学。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费用分摊类似于内部税收,它是政策导向的,不同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如按人员为标准可能会促使某些部门尽量少雇佣人员,此外,还可以按实际耗用量为标准、按比例为标准、按协商标准等。因此,没有绝对完美的分摊标准
5、费用分摊的基本原则
(1)费用分摊与持续的成本降低:费用分摊应当能够促进内部形成持续的成本降低机制。例如,在水电费分摊中,如果辅助部门用电、用水“ 免费”,可能的后果会是什么?此时,为了降低成本,应当采取那些措施呢?
(2)费用分摊应当能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此时,要注意隔离成本分配与非隔离成本分配的问题。隔离成本分配可以使各部门各司其职,适用于各部门之间关系不紧密的情况,但是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合作;非隔离成本分配会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它鼓励必要的合作与相互监督,但是,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新的大锅饭。
6、关于费用分摊的讨论:高科技下成本比例的特点表现为:非生产部门不断增加、间接费用大幅度上升、需要分摊的费用种类增多、日益增长的研发支出等。在成本核算上,有些费用可以不分配,但会影响到产品定价策略,如日益增长的营销支出、重组支出、并购准备等。费用分摊的分配标准至关重要,选择不好的话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此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1)尽可能变间接为直接,如采用作业成本法等;2)控制日益增长的间接费,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外包和战略重组等。
论述题二,揭开PM公司产品线成本面纱
(1)PM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困境?相关的成本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有何作用?
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因此成本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出和重要。
(2)以PM公司的素材为例,从企业战略定位和产品盈利能力诊断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absolute inaccu2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即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后的半成品转入到第二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
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似的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环环相扣,衔接非常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业减少了存货带来的费用。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Control,简称TQC),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
(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5)适用条件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
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结论: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它不仅局限于多元分配基准,而且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这种量变和质变、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基础,由于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然而,作业成本法并不满足管理对成本信息需要的万灵妙药,与现行方法相似,它的价值也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需要牢记的是:作业成本法提供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仅间接地与管理决策相关,所以要想发挥决策方面的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此外,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未分配任意性的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的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的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完美无缺。综上所述,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运用到实务操作中不一定可以完全避免一些成本共性问题,以致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分配的色彩,这是作业成本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之处。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1、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 则不仅关注产品成本, 而且更多关注产品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 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 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而且把资源、作业、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对费用经济内容的认识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 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 对于组织、管理生产的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来处理。作业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 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 并按照作业类别设置成本项目。这种方法只强调费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而不论费用是否与生产产品有直接关联, 因此, 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合理、有效的费用(如: 采购人员工资、广告费、质量检验费、物料搬运费等), 也要计入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 也存在期间费用, 只不过, 此时的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 即所有作业中心的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资源价值。
3、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企业所产的产品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性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 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的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这种方法, 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只能算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 成本驱动因素论0。这种理论认为, 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价值并不是孤立产生的, 产品成本的形成是与各种资源的消耗密切相关的, 因此, 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 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 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 它从资源的消耗入手, 以多种资源动因(即资源成本的分配标准, 本文后一部分予以解释)为标准按作业中心收集成本, 并把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不同的作业动因(即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 本文后一部分予以解释)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作业成本法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进行间接费用分配, 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特别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固定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明细化, 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 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 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4、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只采用较为单一的标准(如: 机器工时、生产工时)将间接费用直接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中, 这就无法正确反映在生产过程中, 不同产品、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产生的不同影响。因此,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大一统的分配方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 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多标准、多步骤的分配方法。该方法的分配原理是: 资源耗用量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 它与各作业中心的消耗情况有着直接关系, 各作业中心决定着各项资源的耗用量的高低, 这种资源消耗量与各作业中心间的关系称为资源动因。而各作业中心成本的高低与其产出产品直接相关, 各种产品又决定着各作业中心成本的多少, 这种各作业中心成本与各种产品成本间的关系称为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了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 是将各项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标准;作业动因反映了产品对作业的消耗情况, 是将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的标准。作业成本法下, 首先, 依据资源动因, 把各项资源成本按多种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 并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 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成本。然后, 再依据作业动因, 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给各种产品, 汇总、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归根到底, 它是多次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是对不同的资源采用不同的资源动因、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因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 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 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 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 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会计的国际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将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资本市场将更加国际化。为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走向世界,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的要求而把本国会计惯例向国际会计惯例看齐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要求、目标和活动过程,是各国会计惯例通过沟通、协调的一种结果。
(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当今日益扩大和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国家和企业都不能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得以繁荣,各国在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生产、投资、贸易、潜在能力等经济和政治网络中的相互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众多跨国公司要从世界范围内的最优资源配置模式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以某种方式越过各国现存的会计差别。
(2)国际贸易发展要求会计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加。在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必然要对对方的财务状况作充分了解,而不同的会计语言是妨碍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
(3)国际资本流动的日益加强要求会计国际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与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国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这都要求在管理方面应有基本一致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以适应投资者决策的需要。
(4)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需要。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政府在境外所得的税收征管中,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政府、子公司所在国政府和母子公司间的经济利益协调中,以及国内企业在进行国际经贸活动中,都要求会计实务的统一和会计信息的可比。
(5)会计职业国际化也要求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随着日益多元化、全球化的国际经贸活动和国
际资本流动,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为降低跨国服务的成本,减少各种可能的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业务水平,促进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缩小各国会计差异或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体系都是很有利的。
(二)会计国际化的内容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修正和完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能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和使用;其二,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也应保持我国会计的特色。我国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会计应在努力实现国际化的同时,还应体现我国特色。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任何一个国有资本(即公有资本)的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适应这一要求,我国会计一方面要在强化核算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在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充分满足国家检查国有资本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涉及到会计协调,也涉及到与别国经济利益的协调。我国会计国际化可以分“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三步走。沟通是协调的基础,只有彼此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在一定基础之上达成共识才能达到协调。会计协调主要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主管会计事务的财政部门、国际性的会计组织或机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组织,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用性为目标,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进行会计信息与事务处理。规范与统一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一致的规则进行各项会计活动,也是会计发展的大方向。
二、会计发展新领域———网络会计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同外部能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而根植于Internet 之上的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又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与互享。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使用的信息网络时代,也产生了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并正引起整个社会组织结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网络会计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和网络经济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
(一)网络会计发展的必然性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Internet/ Intranet 的普及,在新环境下,计算机用户采用标准的接口技术克服异种设备和千差万别的软件障碍,采ODBC 数据技术互联,达到会计数据共享, 采用开放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如:SYBASE 公PB ,ORACLE 公司的Developer/2000),能透明访问各种数据源,它通过提供本地驱动程序直接与程大型数据通信,通过加入浏览器和Web 服务器,能使分布式计算体系扩展到N 个层次。些技术的应用与展势必会推动网络会计的发展。21 事项基础会计理论研究为网络会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事项基础会计在确认会计目标、计量经济活动,以及提供会计信息方面与现行会计有所不同。它认为会计目标是为各种信息用户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事项信息,而把事项信息运用到决策过程中去是信息用户自己的事情。所谓事项(events)是指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它与信息用户的决策相关。事项基础会计克服了现行会计货币计量单一的缺陷,除了货币计量以外,还采用其它的计量方法描述经济活动的多方面事项信息。事项信息不会因确认、计量、分配等造成的确认错误、计量不实、有意歪曲和重要决策信息缺失等问题而降低决策科学性。
(3)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是网络会计发展的外部动因
财务报告是会计流程的最后一环,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将
更趋多元化,投资渠道更趋多样化,并将出现更为广泛的产权国际流动,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客户、供应商、雇员、税务机关、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将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外部信息使用者与企业管理者总存在信息不对称,而拉平这种会计信息不对称,解决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便成了网络会计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的发展、事项基础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三者共同作用(参见图1),推动了网络
会计的发展。
(二)网络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地结合于一体.从信息管理方面来讲,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新的会计信息循环。这种会计信息循环即提供了对外财务报告,又更多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有关预测、决策和评价的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又有助于对各信息源(如财务、销售等部门)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与改善。21 网络会计报告内容将向多元化发展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告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会计报告内容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报告的内容不仅要报告现行报告的多种信息,还应报告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公允价值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
网络会计报告方式将向实时化、多样化、交互式发展
由于Internet/ Intranet 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能以实时方式完成,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随机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企业内、外部人员可以动态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像、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报告公司可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依据选择快速生多种定义的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也可以主动地提供信息需求,报告公司可针对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改进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这样财务报告提供者与财务报告使用者交互联系,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网络会计的整体框架
网络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通过企业内部网与生
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进行通信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在企业外部,则通过Internet 与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其它厂商等进行通信以求资源共享。
三、会计学将向综合化、细分化、边缘化发展.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1)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2)对一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等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会计学向细分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某些专门性的细化特点,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核算的需求,而形成的《质量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社会保险会计》《税务会计》《不确定性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各种部门会计;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决策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经济责任会计》和《控制会计》等。
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进入21 世纪,科学融合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可
能。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会计科学的融合即会计学的边缘化,是将其它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一是会计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会计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变化,如《计算机会计学》《会计数学》等。二是会计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某种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会计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变化,如《会计哲学》
做大做强,做强做大
追求和扩展市场份额曾经是企业经营战略和营销的经典模式。基于这一思维,许多人片面认为顾客就是上帝,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利润便会滚滚而来。其实,这种认识很片面。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市场份额是取得利润或价值的原动力,较大的市场份额会带来较大的利润或价值。从通常的意义上看,的确如此。因为市场份额达到某个规模的时候,便会产生规模经济,利润或价值也会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为此,许多企业孜孜以求地扩展市场份额,强调留住顾客,希望一直保有回头顾客。比如,顾客购物时赠送一定的购物券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发明。这个办法要比价格打折高明许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状态下,顾客享受打折之后,下次也许不会再光顾,属于一锤子买卖。然而一旦购物券在手,顾客就是不想回头也要回头了。如此,市场份额也就没有问题。
企业理财学认为,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或价值最大化。而市场营销学则认为企业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实践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般注重利润或价值,而市场营销人员一般注重市场份额,并因此而产生一些矛盾。毕竟,市场份额与利润或价值并非总是一致的。市场份额只是企业实现利润或价值的前提或手段,而不是利润或价值本身。利润或价值是企业的目的,市场份额只是手段。企业没有市场份额肯定没有利润或价值,但有了市场份额是否就意味着利润或价值滚滚而来呢?
任何企业想要获取长远的、出色的财务绩效,就必须创造出受顾客青睐的产品或服务。因此,顾客满意相当重要。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招揽、获得新顾客,留住老顾客,从而扩展市场份额。企业要扩展市场份额并不难。只要企业生产的是合格品,不计任何代价,以低廉的价格,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甚至将产品无偿或半送半卖地提供给顾客,顾客自然很满意,市场份额肯定很大。君不见,在公共场合一旦出现免费赠送或品尝,便场面火爆的情景吗?然而,市场份额与利润或价值的这种线性关系(即市场份额越大,利润或价值越大)相当脆弱。可以说,这样的市场份额越大,企业死得越快。在20世纪80年代,IBM、通用和柯达等世界顶尖企业,其市场份额都曾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令人兴奋的利润,相反,其利润开始下降。因此,盲目地扩展、片面地追求市场份额,很可能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破除这种对市场份额的迷思,我们必须关注“顾客给企业带来利润率”这个指标。因为市场份额只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而不是财务目标本身。庞大的市场份额未必能给企业创造价值或带来利润。只有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顾客所构造的市场份额,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带来利润。否则,市场份额越大,企业可能亏得越多。“顾客给企业带来利润率”这个指标既是检验市场份额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又是连接企业理财学与市场营销学的桥梁,更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市场营销人员沟通、对话的基础。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有价值的市场份额增长,企业也不能盲目乐观。企业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增长。假设有A、B两家公司,如果单独考察A公司的市场份额,发现其市场份额逐年增长,的确令人振奋。但如果进一步联系其竞争对手B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便可能发现A公司的增长幅度远不如B公司,这就说明A公司的竞争地位面临重大挑战。显然,单独对企业市场份额进行评价,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自我封闭状态,错失重塑企业竞争力的机会,使企业在“快乐之中死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顾客需求日益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更加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更加难以把握。由此,企业经营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经营理念,开始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战略的核心思想;“有价值顾客”的理念全面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之中。由此,我想起了多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笔者认为,“顾客是上帝”的观念可能误导企业。“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企业只能被动地、无条件地满足“上帝”的需要。然而,“上帝”的观念也会变化。有朝一日“上帝”的观念变了,不再需要企业的产品了,企业便会失去顾客,从而失去市场份额。
因此,在新的环境下,企业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单纯满足顾客需求的层面上,企业必须摒弃“顾客是上帝”的旧观念,树立“顾客是朋友”的新观念。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积极引导顾客的消费倾向,使得顾客的消费倾向与企业核心能力一致。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拥有永久的有价值的顾客。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价值或利润源于有价值的顾客及其形成的市场份额。对于没有价值的顾客,则用不着“最大限度”地使其满意。所以,企业一定要消除片面追求市场份额的旧观念,牢固树立开发有价值的高端顾客的新认识。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也是颇有启迪作用的。
第五篇:成本与管理会计-简答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是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理费用在经济上核算的废品。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记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的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的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约当产量法: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方法。
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将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还原为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资料。
酌量性固定成本: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管理当局确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剩余利润:剩余利润是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扣
减其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率后的余额。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成本随着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是按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算出的完工半成品成本合计数转出,下步骤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按半成品的综合成本,反映在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中。
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各自的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能考核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成本的含义:企业为产品的生产所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即生产耗费。废品损失: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由于生产原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分步法:以产品的生产步骤或各个步骤间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诡计生产费用,计算各个不中半成品和最后步骤产成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对于耗用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在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反映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两种方式。
由于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的工业生产,因而产品成本计算要按(生产步骤)在(产品品种)进行。
产品生产中发生的(直接计入)费用,根据费用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各该产品的成本;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应分配计入各该产品成本。
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一般划分为(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这些是产品成本项目,它们构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记录登记的(每一工人的产品产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求得的。
对于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列入(基本生产成本),厂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应列入(管理费用)的有关明细项目。成本费用的分类,最基本的是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工业企业期间成本是按会计结算期进行归集的成本,是由该结算期的收益直接负担的成本,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采用预提借款利息,实际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时,应记入(预提费用)科日借方,(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方。
辅助部门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
联产品是指使用相同的(原料),经过同一(工艺过程)同时生产出几种(质量)不同的产品。
企业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房屋和建筑物),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算折旧。
采用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账手续,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在分配和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如果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人库,在产品可按(完工产品计算法)计算。
根据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为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地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也可以按照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
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 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原材料“成本项目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费用。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为下一步骤直接领用,(半成品成本)就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不必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各种要素费用发生后,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应单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
采用预提借款利息,实际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时,应记入(预提费用)账户借方,(银行存款)账户贷方。
在辅助生产没有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的 企业中,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动力用电费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记入其明细账(水
电费)项目;该车间发生的照明用电费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记入其明细账(水电费)项目。
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产品(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应(直接)记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该车间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分批法适用于(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新产品的试制和机器设备的修理,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等。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等于(本月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之和。
分项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结转。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废品损失”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账户。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包括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为成本费用。
什么是品种法?其特点有哪些?
答: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并按品种进行分配。(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1·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述连环替代法及其分析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答:(1)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2)连环替代分析法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3)分析程序:逐次替代因素,确定影响结果。汇总影响结果。(4)应注意的问题:连环替代的顺序行:替代应速的连续性;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2.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怎样的 答:(1)按照产品的类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计算各类产品的的成本(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
可以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固定的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海菜用按标准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即按照系数将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产品的产量,据以分配同类产品的成本。
1什么是等级产品?什么样的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可以采用分类法?
答:(1)是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产品。不同质量的产品是由于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而产生的产品,这些产品应是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可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
2分类法下,在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那些?
答:分类法下,在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定额消费量、定额费用、售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什么是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它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