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影子》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生:为什么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呢?
生:为什么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较暗的地方就看不见影子子呢?
生:为什么影子像小黑狗呢?是我的好朋友呢?
„„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一和影子做
游戏。请小朋友边做游戏边仔细观察影子,以上问题你就会明白了。
师生:一起和影子做游戏,边引导他们观察发现。
生:当我们面向灯光,影子就在后,背对灯光,影子就在前。
生:当灯光在我们的左边,影子就在我们的右边,当灯光在右边,影子
就在左边。
生:我们向前走,影子会跟着向前走,我们向后退,影子也会跟着后退,我们走到哪,它也会跟到哪,就像小狗常常跟着主人,好朋友常常
在一起玩一样,影子的颜色又是黑色,所以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因为光线照到我们时,我们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照不到我们挡到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影子。
„„
点评:
1、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倡导体验学习。
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创设“和影子做游戏”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游戏中玩耍,并在玩中亲身体验到影子有趣的不同特点,从而达到调节儿童单调、紧张、厌烦的学习情绪,又巩固知识。
2、注重自主发展,倡导探究学习。
新的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读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难,再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带着疑难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探究,发现问题,找到答案,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激发全体学生潜意识地形式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第二篇:《燕子》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众生:认识,您是宋老师。
师:在马路上能认识老师吗?(生点头)那么你们是怎么从这么多人之中认出老师的?
生:因为我看过您,您和别人长的不一样,我记住了您的样子。
师:对,因为你们平时观察过老师,并记住了我外貌特点所以不会认错了。我们平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抓特点。你们会抓特点观察事物吗?(生点头)我来来试试你们的眼力。老师带来一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看谁最先抢先说出来。(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众生:(抢答)春天。
师:好眼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幅画上画了刚刚发芽的柳树,所以我看出是春天。
生:另外,画上还有正盛开的桃花,草是谈绿色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也看出是春天。
师:观察事物一方面要抓特点。另外还好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这样才能看得细,品出其中美的神韵。这回同学们在仔细地按照一定顺序看一看,品品画中的美景。
(生观察讨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按你刚才看的顺序说一说。
生:春天到了,庄稼长出了小芽,小草变绿了,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柳树的枝条变绿了,桃树的枝头开满了红色的小花。蓝天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生:春天来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地更美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清清的河水泛起了波纹;小草也探出了绿色的头,田野里的庄稼发出了嫩芽,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你们看得真细,说得也好。同学们会观察欣赏美的事物,那么怎样把你感受的美与别人共享,也就是表达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这幅图学习一篇课文。
(师板书小燕子)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发现或疑惑?
生:我们今天看图学文是“燕子”可老师拿的画中没有燕子。
生;我也有同样的疑问,画上没有燕子,燕子到底什么样?
生:看了课题和图画我在想春天和燕子有什么关系?
(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
师:老师给同学们拿来的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老师觉得燕子太可爱、太有灵性了,怎么也画不好,一会你们参照课文内容和提供的图片帮老师画只小燕子好吗?我选几只最漂亮的帖在画上。
众生:(兴奋地)好!
师: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归纳成四个问题,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排排序。
(生议论教师在提出问题上标上序号)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读课文先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都不明白可以派代表写在黑板上,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自学、讨论、质疑)
„„
师:最漂亮的小燕子我们选出来了,可是他们应该在画中哪呢?按照书中的语句给他们找位置。
(生读书中语句,老师帖画:天空中、稻田上、柳树下、湖面上、电线上)
师:现在看看这幅画完美吗?
生:老师,我觉得现在这幅画是完整的的画了。
师:画是美的,可我觉得他是一幅没有生命的画,而文章写的是活生生的小燕子,我们也让画动起来好吗?
生:(兴奋地)我们来扮演燕子让他们动起来,我先扮演一只。
师:(示范)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生: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生: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评析:
1、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2、教师巧妙地引发了学生提出问题,但不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讨论、整理、归纳问题,使问题有价值,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自主解决。
3、注重了阅读的实践。通过角色的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体现了课程的人文精神。
第三篇:《猫》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点评:
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蹭”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在研读活动中,由于教师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使“蹭”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打火石”,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敲击出了妙悟的火花。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像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上述学生对“蹭”的多元解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第四篇:《古诗四首》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古诗四首》片断赏析之一 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 许金苗
【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就是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反复读诗,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景物进行扩充,联系自己进行想象,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
生a: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十分凄凉、恐怖。诗人孤零零地睡在舟中是多么孤独、哀愁啊!
生b:诗人心中充满哀愁,却没有人可以让他倾诉心中的哀愁。他望着渔船里的灯火,心想渔民今天夜里捕鱼大丰收,多高兴啊,自己什么也没有,就更愁了。
生c:漫天寒霜多么冷,诗人的心跟这寒霜一般冷。
„„
师:诗人彻夜难眠,他为什么而愁呢?
生a:诗人可能因为做生意亏本了,欠了一屁股债,怕债主逼债而愁。
生b:我查过资料,诗人因为赶考没考中而愁。
生c:诗人可能为觉得辜负了父母的希望而愁。]
师: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母亲会为他做些什么?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母亲会为他收拾好行李。
生b:母亲会嘱咐他早日回来。
„„
师:这让人想起孟郊的一首诗——
生:(会意,背《游子吟》)
„„
片段二:
师:从《山行》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来看,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
生:一样,也是悲秋。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a:我是从“寒山”上看出来的。“寒山”是树木叶子落了,光秃秃的山,看了让人觉得哀愁。
生b:我从“石径斜”中看出“愁”来的。石径弯弯曲曲,路一定很难走,怎么会不愁呢?
师:你们讲得有点道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路的红叶?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我们来欣赏一下。
(欣赏红叶图)
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说感受,诵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二月春花是怎样的,回忆一下以前课文中描写春花的句子。
生:(背《燕子》一文中的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背《春》一文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你觉得这二月春花怎么样?
生a:五彩缤纷。
生b:生机勃勃。
师:可是这霜叶却比“二月春花”更红、更美!那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
生a:有点不一样。开始他是愁的,后来看到了这么美的枫叶,就不愁了。
生b:枫叶不经受寒霜就不会这么红,人不经历困难也不会成熟。杜牧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不再忧愁了。
„„
片段三:
师:让我们来个异想天开,假如让杜牧遇到张继,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张兄,你不要太在意了。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其实,挫折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使你变得成熟。古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要坚信它,不要再伤心了,快从逆境中爬起来吧!乐观点,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记住,只有经历风风雨雨的打击,千锤百炼的磨练,人生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生b:兄台,你落榜了,可未必是件坏事。俗话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稳重。人生道路如果没有坎坷,而一帆风顺的话,摘到的果子未必甜哦。让我们重新开始,快乐地面对每一天。落榜没事,我们还可以去考,不相信每一次都考不中。
生c:兄台,我俩相遇便是有缘。我也劝你一句:遇到伤心事不要悲观,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在哪里。做事不要太鲁莽,否则后果难预料;也不要太伤心,命运不相信眼泪。
„„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教学古诗总是侧重于诗句的疏解,思想的分析,较少涉及诗歌意境的感悟,认为意境感悟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艰深的。因而,意境感受一度在诗歌教学中缺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诗歌意境教学渐渐被重视,而且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课例,如王自文的《古诗二首》、郑雪琴的《江雪》等。这一变化十分可喜,因为只有意境才能使诗歌发挥陶冶心灵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入到那优美而又深邃的诗歌意境中去呢?我以为对话就是一道通向诗意的桥梁。如何展开对话?以上课例使我深受启发。
1、以互文构建广阔的“对话场”。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现代解构主义互文读解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这些他文本有助于此文本的读解。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以互文构建“对话场”,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补充,如,课前秋词、秋诗的交流,“愁”字的分析,意在渲染一种气氛,与新授古诗构成一个“意境圈”,使诗意感受显得丰满;联系,如通过联系《燕子》一文中有关春色的句子以及《春》一文中有关春花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二月春花的美艳,从而体会到霜叶的绚丽,作者对它爱得深沉;整合,如将《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情感截然不同的诗歌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意境更加立体。
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联系经验,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在品味愁思时,让学生对景物进行扩展,然后切己体察,从而感悟诗人的情感:有的从“江枫”生发,扩展为隐隐约约的江枫,像妖魔鬼怪似的江枫,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忧愁;有的从“霜满天”入手,扩展为寒冷的霜,弥漫江天的霜,想到诗人冷得发抖,想到诗人心冷,从中悟到诗人的愁。
(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如展示红叶图片,唤起了学生心中“红叶似火”,“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等等形象,充分领略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景致,体验到了诗人对秋天热烈的歌颂与深沉的爱恋之情。
第五篇:《丑小鸭》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生:“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这里“除了„„都„„”意思是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大家都欺负他。
生:“哥哥、姐姐咬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养鸭的小姑娘本应照顾好每一只鸭子,可是她也讨厌丑小鸭,这使丑小鸭感到很难过,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呀?
生:“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孤单是说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谁也不理他,他只好一个人呆着,很可怜。
生:“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没办法,只能这样做,生活得一点也不好。
生:“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悄悄”说明他不敢随便出来,怕被人欺负,非常孤单。
生:“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冻僵“是说身体冻得发硬,马上就要死了,丑小鸭十分可怜。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丑小鸭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受尽了欺负,历经了磨难,虽然如此但他仍然憧憬着自己美好的理想,文中哪一句写了这个意思,读一读。
生:“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师:“惊奇”是什么意思?
生:“惊奇”是惊讶奇怪的意思。丑小鸭从未看过这么好的天鹅,他惊呆了。
师:说的真好。“羡慕”怎么理解呢?
生:“羡慕”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丑小鸭一定希望自己是只白天鹅,那样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师:丑小鸭这个梦想实现了吗?朗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部分,找出最能反映丑小鸭激动、高兴、兴奋的句子,把它读好。
生:(读)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是,性情怎样?
生:他一定非常高兴,会叫起来。
生;他会非常惊讶,简直不相信是真的。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那么谁愿意读这部分。
生:(读)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从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出示:
1、对丑小鸭哥哥姐姐说„„
2、对鸭妈妈说„„
3、对养鸭的小姑娘说„„
4、对小鸟及猎狗说„„
5、对农夫说„„
6、对丑小鸭说„„)
生:我想对鸭哥哥姐姐说:“你们是哥哥姐姐,不要欺负弟弟,要关心他们,瞧,你们的丑小鸭多漂亮呀。”
生;我想对鸭妈妈说:“谢谢你鸭妈妈,你费出那么多劲才孵出丑小鸭,而且疼爱他,不嫌弃他,你真是一位好妈妈。“
生:我想对养鸭的小姑娘说:“小姑娘,你以后不要以貌取人,应该真诚地去对待每个人。”
生:我想对小猎狗说:“希望你们尊重别人,和周围的小动物交朋友。”
生:我想对农夫说:“您真是一位好心人,谢谢您使我们拥有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生:我想对丑小鸭说:“丑小鸭我真佩服你,你那么坚强,同时希望你不要看不起自己,祝你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生: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师:你懂得真多。安徒生从小没受过正规的教育,14岁时,他来到了哥奔哈根一家皇家剧院,一边做杂役,一边学唱歌,后来得到别人的资助上了大学。安徒生有着丑小鸭一样的经历,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文明的童话大师。他一生发表了160多篇童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借读,然后同学们交流。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我设计了“采用词语突破法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了词语突破法,引导学生自悟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自悟,屏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2、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本教学设计强调了学生自主阅读实践。通过词语突破法,让学生自主的读和悟,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较好地体验了课文的深刻思想含义。
3、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如,你见到故事中的角色会说些什么?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新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抓住一切机会激发阅读兴趣,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