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5: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元帅的故事 教案

《元帅的故事》教案

(一)班语文刘育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扁担、异常、满头大汗、敬爱”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革命先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

3、学习朱德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革命先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朱德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主题下的第二篇课文《元帅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幅图片拍摄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图片中的这根扁担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元帅的故事》的第一篇《朱德的扁担》。

二、整体感知,词语学习;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述说 博物馆 扁担 担心削 艰苦奋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且能在词语中发现本文的两个多音字: 担、削,会注音组词。

2、自读课文,思考:

战士们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了几次?朱德同志又重新削了几次?

三、了解课文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的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以后,又对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走入课文,分析内容: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红军战士们在挑粮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山高路险

(学生从文中找对应句子: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多媒体展示当年红军挑粮小道的图片,展示路况,让学生感受挑粮的困难。)情景想象:

烈日炎炎时,红军战士挑粮会?? 刮风下雨时,红军战士挑粮会??

2、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普通战士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你从文中的那些橘子可以看出来?

年龄大(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繁忙(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

你从文中那个词可以知道朱德军长挑粮不是偶然的?他是怎说的?

总是,他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啊!”

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朱德认为自己和战士是平等的,就应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就可以享有特权。

3、(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看朱德准备挑粮了,看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朱德在扁担上写字,原因是战士们藏他的扁担。

①读课文的4—7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从这个“藏”字你能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怎么样的感情?

“藏”体现了战士们对他的关心、爱护;“不藏”体现了对他的敬爱。②从文中你可以感受到朱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五、延伸拓展:

1、你从朱德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2、分析本文的文体和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为以后写作打下 基础。

六、作业: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注的的故事,请下去之后看《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

七、板书设计:

起因 生活艰苦下山挑粮

经过 藏(关心)——削——再削

结果 不藏(敬爱)

《元帅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班语文刘育

《朱德的扁担》的课文,它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劳动工具写出朱德的故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喜

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山高路险”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 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将文章学习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个是我在听了张娟老师的课之后,受到的启发,因为之前我一直在想,光是单纯的课文分析是不行的,所以在最后讲文章的结构时,刚好可以和以前的习作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组织。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感觉学生好像有点疲惫,也或许是我课前对纪律强调的太多,所以上课气氛没有以前那样好。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讲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点到,使学生不能全方位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太过繁琐,是此次课堂教学的最大失误,原来我总担心写的太少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故事情节并不难,即使让他们复述都可以。在听了白老师的意见后,我如醍醐灌顶,恍然醒悟,原本简洁明了的几个重点字的板书却硬是让我花花绿绿的写了半黑板,以后应该在这个方面注意。

五、多媒体的使用。可能是我以前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次数不是很多,在课件上不能吸引学生,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展示课文的画面。而我这次的课件很简单,远不能和其他老师的相比,我觉得以后还要向别的老师学习,加强这方面的技能训练。篇二:元帅的故事_教案

《元帅的故事》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扁担、异常、满头大汗、敬爱”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革命先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

3、学习朱德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革命先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朱德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主题下的第二篇课文《元帅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幅图片拍摄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图片中的这根扁担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元帅的故事》的第一篇《朱德的扁担》。

二、整体感知,词语学习;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述说 博物馆 扁担 担心削 艰苦奋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且能在词语中发现本文的两个多音字: 担、削,会注音组词。

2、自读课文,思考:

战士们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了几次?朱德同志又重新削了几次?

三、了解课文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的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以后,又对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走入课文,分析内容: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红军战士们在挑粮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山高路险

(学生从文中找对应句子: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多媒体展示当年红军挑粮小道的图片,展示路况,让学生感受挑粮的困难。)情景想象:

烈日炎炎时,红军战士挑粮会?? 刮风下雨时,红军战士挑粮会??

2、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普通战士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你从文中的那些橘子可以看出来?

年龄大(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繁忙(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

你从文中那个词可以知道朱德军长挑粮不是偶然的?他是怎说的?

总是,他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啊!”

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朱德认为自己和战士是平等的,就应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就可以享有特权。

3、(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看朱德准备挑粮了,看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朱德在扁担上写字,原因是战士们藏他的扁担。①读课文的4—7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从这个“藏”字你能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怎么样的感情?

“藏”体现了战士们对他的关心、爱护;“不藏”体现了对他的敬爱。

②从文中你可以感受到朱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五、延伸拓展:

1、你从朱德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2、分析本文的文体和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六、作业: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注的的故事,请下去之后看《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

七、板书设计:

起因 生活艰苦下山挑粮

经过 藏(关心)——削——再削

结果 不藏(敬爱)

《元帅的故事》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的课文,它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劳动工具写出朱德的故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喜

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山高路险”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将文章学习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个是我在听了张娟老师的课之后,受到的启发,因为之前我一直在想,光是单纯的课文分析是不行的,所以在最后讲文章的结构时,刚好可以和以前的习作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组织。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感觉学生好像有点疲惫,也或许是我课前对纪律强调的太多,所以上课气氛没有以前那样好。忧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讲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点到,使学生不能全方位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太过繁琐,是此次课堂教学的最大失误,原来我总担心写的太少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故事情节并不难,即使让他们复述都可以。在听了白老师的意见后,我如醍醐灌顶,恍然醒悟,原本简洁明了的几个重点字的板书却硬是让我花花绿绿的写了半黑板,以后应该在这个方面注意。

五、多媒体的使用。可能是我以前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次数不是很多,在课件上不能吸引学生,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展示课文的画面。而我这次的课件很简单,远不能和其他老师的相比,我觉得以后还要向别的老师学习,加强这方面的技能训练。篇三:元帅的故事_教案

《元帅的故事》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

一、介绍十大元帅,简介朱德,导入新课。

1、出示ppt,师介绍十大元帅。板书“元帅的故事”。

2、简介朱德。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3、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挑东西、抬东西?? 4:以前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运送一些物品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幅图片拍摄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图片中的这根扁担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元帅的故事》的第一篇《朱德的扁担》。再读课题

了解课文背景:

1928年4月,朱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后,国民党就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的想拔掉它。他们在两次围剿失败以后,又对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这时,从山下秘密挑粮上山就成了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整体感知,词语学习;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自读课文,思考:

战士们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了几次?朱德同志又重新削了几次?

走入课文,分析内容:

战士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在挑粮时遇到了那些困难?山高路险

(从文中找对应句子: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想象情景: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____________;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_____________;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普通战士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你从文中的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年龄大(已经四十多岁了)

工作繁忙(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战士纷纷劝他不要挑粮,但他是怎说的?怎么做?

(“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啊!”第二天又出现在队伍中)

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朱德认为自己和战士是平等的,就应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就可以享有特权。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看朱德准备挑粮了,看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朱德在扁担上写字,为什么?原因是战士们藏他的扁担。

不听劝告,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这个“妙计”是什么?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这个个“藏”字,让你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怎么样的感情?(板书:关心朱德的身体)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不藏”体现了对他的敬爱。)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

尊重战士,与战士平等相处。(板书单元主题:尊重与平等)

你认为朱德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五、总结:

通过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有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作业: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注的的故事,请回去之后看《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一位革命前辈的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读题目。

相信很多同学都预习了这篇文章,你们说说这篇文章是关于那位革命前辈的故事。学生:彭德怀。

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那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介绍彭德怀?

引导学生观察本课的课题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 学生:这是彭德怀说的一句话。

看到题目有什么疑问

他对谁说了这句话? “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相信同学们学习完课文后就会明白的。

二、初步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3.出示生字,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读。

细读感悟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彭德怀是个什么人呢?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警卫员在怎么做的?(按有关规定首长出行的规定报告有关部门部门)彭总又是怎样做的(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他为什么要这样?(不愿意让别人认出来,不愿意打扰群众。)

如果他穿着军装,坐着汽车到公园门口,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过渡:警卫员赶紧通知有关部门,让他们知道安排接待首长,彭总生怕惊动了任何人,早早下车,走路到公园,但结果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园写着休息,彭总离开了公园。)

彭总高高兴兴地来到公园,结果却是愤怒地离开了公园,从哪儿看出他的愤怒,找出相应句子。

1、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搞鬼是什么意思?(暗中做手脚。))边读边想象一下彭总的动作,再来读这句话。从这句话我们看得出彭总他??(不高兴了。)

2、“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彭总的愤怒?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看看这句话用了几个问号?他是要工作人员回答他的问题吗?(不是,是在批评人。)这种说话方式叫“质问”,也叫责问,板书“质问。”看似在问,其实是在批评。

(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想想,当时彭总的声音大不大,可以把这个“说”换成什么?(叫、喊、吼??)相机让学生冲着所有人叫喊叫喊,冲着所有人吼一吼。再来看原句:我们知道彭总非常生气,但课文却没有用“吼”,“喊”等词语,而是用“说”,为什么?为了注意影响,彭总没有大喊大叫,但并不代表他不生气,他的声音不大,但平静中透着威严,读??;彭总的声音不大,但平静中透着愤怒,再读??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除了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彭总的愤怒,彭总的哪个行为也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所以,我们把这句话加上。

阅读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能更好地体会,加深理解,现在,你就是彭总,自己试试怎么读这段话。

你生怕就打扰了群众游园,现在却发现他们赶跑了群众,只接待你一个人,你生气-----(生读。)

你多么希望能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和人民群众一起游园啊,他们却赶跑了群众,闭园接待你,你愤怒------(生读。)

那么这个规矩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那些工作人员把群众赶跑了接待彭总。)文中有一句更简单的话说了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板书:闭园接待首长。)把这个意思加到题目中读,生读:闭园接待首长这个规矩不能有。

那工作人员为什么要闭园接待首长?

(为了彭总的安全,为了彭总游园游得高兴,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等。)

由此看来,闭园接待彭总也是应该的,是符合规定的,但彭总却说---------生读:“这个规矩不能有”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公园是大家的,不是彭总来了,别人就不能来等。)相机板书:不搞特殊化。

是啊,在彭总看来,虽然他是个大官,但他和人民群众是平等的,不能搞特殊化,所以,他说------生读:这个规矩不能有。

3.工作人员奉上级通知,闭园接待首长,却遭到了彭总严厉的批评。从中我们感受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集体反馈:公私分明,关心群众,不搞特殊,待人平等)多么朴实的彭总,把自己放在和百姓平等的位置上,不搞特殊化,如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难怪那么多人都亲切称呼他为彭总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不能有——不搞特殊化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的事,赞扬了朱德()的高尚品质。“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故事颂扬了彭德怀()的品质。

第二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第三篇:《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精选)

元帅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到山下挑粮。课文以小见大,以“朱德的扁担”为题,围绕“挑粮”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突出了“扁担”的故事,生动刻画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战争故事,缺乏感性认识,在讲解《朱德的扁担》的时候要适当渗透革命教育。《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只有了解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由于年代相隔久远,朱德这个人物对于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在上课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有关朱德的故事、图片,了解他的事迹,对他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学习课文来进一步了解这一形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十大元帅,简介朱德,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师介绍十大元帅。板书“元帅的故事”。

2、简介朱德。板书“朱德”。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3、补全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4、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学生:扁担

板书“扁担”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挑东西、抬东西„„

老师:以前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运送一些物品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

5、齐读课题。

6、简介背景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壮大革命力量。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获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上山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正音:

zhūdébiǎndanliángshiyībǎiláijīnduìwǔ

朱德扁担粮食一百来斤队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一)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板书:关心朱德的身体)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学生看书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出示)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二)体会“同甘共苦”

1、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路,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跳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1)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会有多远?(相当于从学校到市区要走一个来回)

(2)山高路险:什么是山高路险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险”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____________;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_____________;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战士们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军长的朱德,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可每次挑粮他总是跟大家一起去。

2、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军长,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

(课件出示):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3、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4、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三)体会“劝”

1、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战士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是怎样说的呢?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交流)

课件出示: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军长和战士是平等的)

(四)体会“削扁担”

1、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2、大家为什么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3、战士们的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一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指名回答,(齐读)没过几天„„

所以(引读):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4、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

尊重战士,与战士平等相处。(板书单元主题:尊重与平等)

5、你认为朱德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

五、总结:

通过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我们一样受到教育,和我们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十大元帅的故事,把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板书设计:

尊重与平等

元帅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

藏削

战士扁担朱德关心朱德的身体同甘共苦,以身作则

第四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第五篇:关于《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 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 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 本3、4两题。

下载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布衣元帅》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重难点: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教......

    元帅的故事教案

    《元帅的故事》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 一、介绍十大元帅,简介朱德,导入新课。 1、出示ppt,师介绍十大元帅。板书“元帅的故事”。 2、简介朱德。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3、......

    元帅的故事5篇

    《元帅的故事》导学案 学段:小学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单元: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课题:《 元帅的故事》 课型:新授课主备学校:内官中心小学 主备人:凌巧红 初审人:白彦斌 冯玉红......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本文要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一方面体会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另......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努力去做,有耐心,不断地鼓......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休斯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抓住关健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

    《布衣元帅》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布衣元帅》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