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风雅韵品戏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古风雅韵品戏曲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戏曲的学习,学生们学习戏曲的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戏曲的特点,感受戏曲的唱腔优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大部分同学能够字正腔圆地唱戏曲,并能声情并茂的表现戏曲丰富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2010年秋季开始,作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的人民路小学开展了全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指导思想,坚持课改“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综合省、市、校区的课程资源,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展了研发工作,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从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学习到确立目标,全体课改小组成员达成共识。课程开发中,大胆解放思想,不局限于校内资源,走出校门,依托开发社会资源,结合国情、省情开设陶笛入门、书法教程、礼仪、葫芦丝、戏曲等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需要编写出色彩绚丽、图文并茂、情趣盎然适合学生的戏剧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后,学生怀着陌生、新奇、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校本课堂,用他们稚嫩的表演和声音字正腔圆地演唱出一段段国粹艺术的精华,校本课程开设几年来,作为省级示范学校已有2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校本课程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县领导和教育有关部门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大力协助,成为市、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人民路小学利用《戏剧》教育渗透、贯穿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无疑在巨野县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人民路小学作为第一个探索实践的开拓者,所做的尝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实中,对加强青少年教育,让青少年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有积极的影响”。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任王佐民:“戏剧进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学的改革和填补,既是全社会的需求,也是戏剧专业的要求”。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们尝到了课改甜头,学生说:“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十分好玩的„游戏‟,它能把你带入当时的那种虚拟环境,让你沉醉其中…”。教师说“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不仅仅使学生欣赏到外在美。而且重在理解深刻内涵,从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这些课程重视美育入手,以美辅德,以美益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离不开社会、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学校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菏泽市、县电视台、报纸多次详尽的报导、座谈,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同时收到了很大的社会效益。2010年9月由山东省戏曲表演艺术家刘桂松专程来我校进行演出,并自愿承担我校戏剧课辅导员。名家的关心和指导使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获得很大帮助,也增强了我们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入,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戏曲教师所选定的经典唱段,帮助学生扩大学生戏曲知识面。
2、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戏曲唱腔、戏曲表现形式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戏曲艺术的表达形式,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戏曲,热爱戏曲。
6、每一段经典戏曲片段学习后,能及时归纳、总结,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戏曲学习情况登记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能从戏曲艺术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戏曲片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戏曲表演活动
4、定期评选出“戏曲小博士”、“戏曲小精灵”、“戏曲王子”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片段为二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知道怎么办时,教师应该怎么做?
第二篇:戏曲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舞台艺术表演——戏曲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为了弘扬我国的国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从这学期开设了新校本课程——戏曲,这几个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使我收获很大:
我们开展的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始终本着以“熟悉戏曲、尊重艺术、传承文化、提高修养”为目的,并在音乐课中渗透,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戏曲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在学习戏曲的课程当中,学生潜移默化的知道历史知识、人物和背景,使他们感兴趣,产生浓厚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
开设戏曲这一校本课程,不仅是弘扬和传承我国的国粹,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戏曲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戏曲的表演也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戏曲教学工作。音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豫剧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探索戏曲教学模式,研究开发戏曲教育的校本课程,推动艺术学科的课改进程。二是突出学唱重点。根据学生情况,学生学习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红灯记》、《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京剧娃娃》通过校本课程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少年儿童对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戏曲热”。
今后,我们还继续深入开展戏曲活动。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而努力。
第三篇:古风雅韵——工艺美术精品展
四川省博物馆——
《古风雅韵》语音导览本
(特别注释:语音导览,凡红字可不用读。)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四川省博物馆《古风雅韵——工艺美术精品展》展览厅。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欣赏,孕育在千年古蜀大地上的工艺美术品的锦秀华章。展品仅为本馆收藏的一部分工艺美术珍品文物。
本展览的工艺美术厅共分十一个大类,每一件造型精美、玲珑剔透的器物,都放臵于这些恒温恒湿的展柜中。
中国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展柜中,那些凝聚了先民们智慧结晶的器物,闪烁着华夏文明的光芒,隽刻着炎黄子孙的烙印。它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灿烂结晶。观看这些器物,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一种永恒的文化凝聚力。我们还能从古蜀祖先绵绵不绝,代代相传的精巧手工艺中,接触到先民们勤劳和智慧的气息。
第一单元 玉器(11件)
下面请随我们一起来参观玉器。我们有必要先对玉器作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 1001(章节简评)5000年前,人类还处在远古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代制玉文明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根据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在江南一带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出土发现的玉钺等大量玉器,有专家推断,在新石器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中国应当有一个“玉器时代”。它们把史前玉文化带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发现,古代玉器几乎无一例外,出土在最高等级的墓葬中。这些墓葬的主人,远古时代则为大巫师、部落首领,后来就是帝王君主。
远古时代,人们把主宰世间的力量视为冥冥之中上天的告示。当时人们认为,稀有而珍贵的天然玉石,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神秘的“通灵”神性。因此,在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人们总是簇拥在象征上天意志的玉器面前,祈求神灵把福祉降临,在巫师的召唤下,光洁的玉器一次次走向神圣祭坛,所以说史前玉器,无可阻拦的成就了“玉器文明”初期最辉煌的祭祀文明。
1002(指周代青玉大牙璋)请看,这是一件周代的“青玉大牙璋”,它是多么吸引人的目光。淡青黑色,古朴素纹,自然造化,大气从容,尽现巴蜀风采。据《周礼〃考工记》又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这说明,古代玉璋还是天子巡狩时候的祭祀器物。祭祀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要将玉璋投到河里。《周礼〃考工记》中还有“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的记载。《周礼〃典端》还记载:“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可见,璋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礼器。
1003(指三星堆商代玉器)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震惊世界的文物,其中也有大量玉器。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发现了商代大墓,墓中出土了100多件精美的玉器。这两次同属于8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商代玉器文明的认识,它们的面世,证实了在中原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在今天的四川盆地和南方地区同样拥有杰出的“玉器文明”,它们共同传承了史前玉器文明的衣钵,并把这种文明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王权时代。
1004(章节简评)进入王权统治的时代,“玉器文明”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史前玉器神秘的光芒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王权的彰显,玉器不再是原始祭祀中的神器,而变成王室贵族的专属品。
玉器与王室贵族之间的关系,从3000年前的商周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就再也不曾被割裂过。周代,进一步赋予了玉器等级森严的礼仪观念。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身份。
1005(指玉琮等文物)汉代、唐宋时期,玉器的制作工匠们有了很高的造诣。制作过程,已经是相当高难度。从展出的展品中的玉琮、玉环、玉大带等展品,你可以看到,它们达到了什么样的精雕细工。
下面请观众朋友,仔细地来看我馆的“镇馆之宝”,国家级文物——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里出土的玉大带。它是迄今所知,唐五代时期惟一的一件完整的能够确定为帝王本人所使用过的玉大带。
1006(指五代前蜀玉大带)请看玉大带,玉质洁白莹澈,色泽温柔光润,为玉石中的上品。玉大带的铊尾上有一段珍贵的铭文,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据铭文记载:当年蜀宫遇到了一场大火。大火将蜀王宫珍藏的无数稀世之宝化为灰烬,似乎预示着前蜀的国运由昌盛走向衰落。奇怪的是,唯有这一块宝玉,经烈火焚烧仍然完好如初。这一块劫后无恙的玉石,带给皇帝王建莫大的安慰。他认为,玉石就是自己的化身。因为“天生神物,人为的灾祸是无法摧毁它的。”于是,王建命玉工把这块玉石精心雕制成了玉大带,随身佩带。最后玉大带随自己葬入九泉之下,就连墓内的王建石雕像上也原样刻有这条玉带。
1007(指五代前蜀諡宝)我们再看这一件永陵王建墓中出土的稀世之珍——諡宝。何谓諡宝?简言之,就是帝王在阴宅地祗使用的印玺。在陵墓中放臵它,象征帝王死后在阴间继续享有人间的地位和权威。中国历代帝王陵墓都要埋藏諡宝,在已出土的諡宝中,永陵出土的这一方,显得最为奇特怪异。
古代帝王印玺的铊,通常都雕刻为龙形,龙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四灵之首,汉以后渐成为封建天子的专用象征,就像“龙袍”,“龙座”,都是天下至尊的标志。然而,永陵的諡宝铊的造型却不是标准龙形,而是奇怪地雕成了兔头龙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建,出生于847年,按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法计算,这一年为丁卯年,属兔。王建出身贫寒,早年为生活所迫,投军从戎,经几十年南征北战,终于在60岁时成为前蜀国的开国皇帝。而这一年恰好也是丁卯年,整整一个甲子。属兔的皇帝兔年登基,成为“真龙天子”,这就使兔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王建諡宝铊的造型也就采用了不一般的兔头龙身。
1008(章节简评)纵览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古代先人曾经崇尚的玉文明,至今依然在我们的手中传承。汉语中与玉器相关的词语,无不代表着高贵、圣洁、美好。
古人赋予玉以君子气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执身如玉”。直到现在,人们形容女人美貌有:如花似玉之说;比喻高贵的品德是冰清玉洁、温润如玉;就连美味的佳肴也称为锦衣玉食,美酒称之为琼浆玉液。今天,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身上佩戴一件小玉饰,寓意吉祥和幸福的愿望。
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玉只不过是一种天然的石头,它是地球上众多矿物质中的一种,它的产地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丰富的玉矿产,比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010(指玉环)玉环,1942年四川成都市王建墓出土,五代前蜀,直径9.5厘米,厚0.9厘米,外径3.9 厘米,内径2.7厘米。
观众朋友,下面请参观本次展览的第二部分内容:金银器,同时并了解一下金银器的发展沿革。
第二单元 金银器(10件)
2001(章节简评)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些金光和银光交织的金银器皿。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是最稀少最美的东西,往往是被帝王垄断专用。在中国古代,帝王大典的礼器,都是用金银器和玉器制作的。
古代的金银器作为贵重的工艺品,古往今来一直受到珍视和宠爱,因为黄金和白银曾经充当货币流通。用它来制作工艺品,非一般普通百姓能享用的。
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已出现小件的金制品。说明古代的冶炼技术和金器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商代金器已开始向装饰艺术的方向发展。大家都知道,代表当代旅游标志的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蜀太阳神鸟金箔等金饰品,图案制作就已经十分精美。(可否用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在形式和花纹上受到当时青铜器的深刻影响,器物上常见纹饰有蟋螭纹、龙凤纹、几何线纹等,更显繁缛富丽。金银器在品类上也扩大到日常用品。比如湖北曾侯公墓出土的金盏,就是金器品的早期代表。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的银带钩,运用了浮雕和包金技术,特别是镶嵌技法的运用,使用得黄金和翠玉,琉璃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可否用图片?)
到了两汉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向细工方向发展,掐丝,焊接,镶嵌等金银细工都已较为成熟。金银器的制作已从青铜器制作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种类。
2002(指五代〃镀银铜猪等)金银器在唐代进入繁荣时期。建国以来,唐代金银器考古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1973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金器酒杯等,体现了金器的生活化发展趋势。成都金银花丝品种,也具有古老的历史,前蜀王建墓中就出土了精美的花丝银器。请看本展展出的王建墓出土的镀银铜猪,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003(指宋代〃芙蓉花瓣纹金碗等)到了宋代,金银器不光是王公贵族享用的物品了。它在造型和纹饰上体现了与宋代瓷器相同的一些风格,典雅素雅大方。
2004(指文物)请看我们展品。于195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出土的一批北宋细工银器:宋压花银盒、银瓜形壶、银花薰、守口压花银瓶……都继承和发扬了唐代细工的优秀传统,呈现宋代素雅的风格。其中一件出土银杯上面刻有:“庞家造德隅子昌”七字铭文。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金银花丝工艺早在唐代则具有结构严谨,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纹饰富丽等特点。它运用了不同精细的金银丝,以平填花丝为主,银片錾花为副,采用炭丝,搓丝,累丝,填丝穿丝等不同工艺制成各种器皿,图案主要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
接下来请参观本展览的第三部分,漆器类。
第三单元 漆 器(4件)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批漆器文物。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书法家和收藏家李一氓捐赠给我们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李一氓,生于1903-1990年,四川彭州人,他的著作《李一氓书缘》包含了很高的史料价值,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品趣盎然,颇得读书人喜爱。
3001(章节简评)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从发现出土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面。
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炝金、描金等工艺对日本等国家与地区都有深远影响。
四川漆器,早在汉唐时期,就被誉为“蜀中之宝”。蜀中气候温和,盛产生漆和丹朱,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早在西汉初,成都就已经成为我国漆器生产的中心,以“雕花填彩”见长。我国出土的大量漆器中都能见到刻有成都制造的字样。
两汉时,四川漆器已具有不裂口,不变形,光泽明亮,抗腐蚀性能强的优点,这些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充分证实。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各种漆器上逐步出现了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成都漆器采用了木胎,麻布脱胎,竹蔑纺织胎等,技法上以雕填见长。艺人们运刀如笔,刀法流畅。建国以来,又创造了暗花漆下彩,银片雕填,透明漆隐花等工艺,推动了漆器的发展。重庆漆器则以研究彩绘发展著称,此外还有蛋壳镶嵌螺细,镶嵌,堆嵌,漆笼金等各种装饰方法。
漆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明代漆艺家黄成所著《休饰录》为中国现存古代唯一的一部漆艺专著,书分理处集18章,对制漆的工具,材料,色漆的制配、装饰方法等作了详细的叙述。
(展品标牌不读)雕漆人物方盒 木胎 清代 卢葵生作 长27.3厘米,高7.3厘米——1988年李一氓捐赠
3002(指展品)雕漆人物方盒为木胎。器物为方形,抹角。里为黑漆。侧面漆雕填金锦地花卉图;盒面漆雕仙人、仙鹿及彩云图;盒背黑漆,有四乳足,正中钤“卢葵生製”篆书一方。
(展品标牌不读)梅花纹仿紫砂漆壶 木胎 清代 卢葵生作 底径14.3厘米,高8.5厘米,口径12厘米——1988年李一氓
3003(指展品)梅花纹仿紫砂漆壶,壶形矮扁,其形制色泽均仿紫砂器。壶身刻梅花纹,上有行书阴识“竹叶浅斟,梅花细嚼,一夕清淡,几回小坐”。署“葵生”,下有“栋”字小方印。
(展品标牌不读)雕漆八仙庆寿果蝠八宝如意 木胎 清代 长36厘米 1957年四川省博物馆藏
3004(指展品)雕漆八仙庆寿果蝠八宝如意,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深珠色,上浮雕仙人,松石,蝙蝠、花果等图案。下坠流苏。
(展品标牌不读)紫漆描金缠枝莲多穆壶 木胎 清代 壶高58.2厘米 1957年四川省博物馆藏
3005(指展品)紫漆描金缠枝莲多穆壶,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多穆”原意为盛酥油的桶。口沿加僧帽状边,又添把和嘴,遂成为壶。此壶为深绛色漆底上描金缠枝莲。壶柄间及壶盖为铜链连系,铜链中间有一铜球。
接下来,我们介绍本展厅的第四部分古琴——
第四单元 古琴(3件)
4001(章节简评)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古代文人讲求琴棋书画,而琴居首位,实在耐人寻味。古人意在让琴韵和山水,诗意,风景相交融,与儒道释宗法相贯通。因而,古琴已深深浸淫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2004年4月,古琴艺术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在古代,与文人士大夫关系极为密切,乃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通古琴者,多为知天文,识地理,通经史,明格物,达哲理,博艺事的智者贤达,如孔子,屈原,司马相如,蔡文姬,李白,耶律楚材等,他们个个无不精通古琴。
古琴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民众基础。古代出现过的许多乐器至今都失传,而古琴却以其完整、丰实的琴谱和理论资料流传不衰。就是在当今,流行音乐、现代音乐风行的时代,古琴,这个千年古乐器仍然继续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和欣赏。
古琴在千百年的流行中,逐渐形成了各种流派。四川的蜀派古琴,在古琴界中别具一格。4002(指文物)请看我们展柜里陈列的三张古琴,代表了不同时代。
这是一件“石涧高点冰”七弦琴,为我们四川博物馆馆藏的古琴珍品。这一件古琴,有它特殊的历史经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馆收藏时,特请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琴专家郑珉中先生鉴定,此琴曾为元代的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所收藏。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酷爱古琴,他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别墅居住时,曾用过此琴,故名“玉泉”。玉泉琴,形制浑厚、古朴、凝重,声音纯正圆润,为典型的唐琴风韵。传世当代的唐琴,现在为数不多,珍品更为稀少。这张“玉泉”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唐琴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料。
在古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还产生了精湛的造琴工艺和造琴名家。唐代造琴以四川雷氏家族、郭亮及江南张越为一代名家。而雷氏家族中以雷威的制琴技术最高,雷威所斫之琴,以“春雷”为最尊贵。雷氏斫琴,显赫名声沿续了几代,历经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原因是雷威制琴用材,有它的独特之点。元代小说《琅环记》讲述了雷威制琴的过程:“雷威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独自往峨嵋,酣饮著蓑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涟延修杨者伐之,斲(斫)为琴,妙过于桐。”
4003(指文物)古琴有与其它乐器的不同,在于绝大部分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许多琴上还刻有各种铭文。在琴的命名与铭文上,最能窥见古琴的文化韵味。优良的琴,基本上都有诗词刻在琴北,并根据琴的特点,造型和制作者的忌辰命名,例如我们展出的这三张琴。
有古琴必有流芳百世的历代古琴名曲,定有抚琴高手,也是他们,让琴音成为千古绝响。早在先秦时期便产生了写内心情感的《雉朝飞》(清代程允基的《诚一堂琴谱》中写道:“奇音妙趣,《雉朝飞》为最”),著名的古琴曲还有《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等。
唐宋以来,琴家就有派别之分,都有自己的特点。浓厚的地方人文色彩,形成了不同的鲜明琴操风格。唐代著名琴家赵耶利曾经这样评价蜀派古琴的艺术特色:“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近代蜀派琴家代表张孔山的琴谱中就有《流水》一曲,成为人们熟悉的蜀派古琴曲目中最典型的代表。古琴艺术的活泼气韵,现于“妙指”下的“吟、猱、绰、注”,所谓“妙指希声,嗒然丧我”的妙境,表现出“丧我”“忘我”“无我”的心态,也就是心指合一的古琴艺术哲学。
古琴之道,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而释、道两家思想也是琴道的重要内容。佛、道、儒三大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是,格物,致知,正心,养性。反映在古琴文化中就是“琴道”。可见,古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这也是古琴被视为家珍国宝的原由。
第五单元 竹雕(5件)
5001(章节简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有句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人们从认识竹,种竹,用竹,再到升化成文字,绘画,文艺作品,人格力量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竹文化的发展源地。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臶的中国文化遗风,广为流传。正如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经断言: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古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歌唱。竹子,被广泛利于人们的生活。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竹墙残迹。在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5300-4200年)中,有竹箩、篮、簸箕、簟等出土文物。兴建于2200多年前,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就是把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竹,用于交通(竹筏)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用于军事(竹管制成的火药枪)是在南宋以后,用竹子造纸始于晋代。
于是,古代竹雕当之无愧地成为工艺品的一绝。竹雕工艺,分阴雕、阳雕、线雕、留青雕、浅刻、浮雕、镂空雕、圆雕等。
据史料上记载,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而且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为时人所赏识。因此,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中期。
明朝嘉定南翔人叫朱鹤,擅长书画,精于篆刻,他首创了浮雕、圆雕竹刻技术。朱鹤的作品有《朱鹤笔筒》、《无量寿佛》等。朱鹤之子朱缨,也长书画,师承父亲,以刀代笔,善刻古代佛像及山川树木,传世作品有《“归去来辞”笔筒》。朱鹤之孙,朱缨之子朱稚征,技艺更为精湛娴熟,题材更加宽广,传世作品为《仕女笔筒》、《残花筒》等,祖孙三代并称为嘉定“三朱”。
自“三朱”以后,嘉定竹刻人才辈出。清代康熙时的吴之璠在继承技法的基础上,另创一种薄地阳文刻法,传世作品有《滚马图笔筒》、《牧牛笔筒》等。后又出了以深雕竹根人物闻名于世的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三兄弟以及周灏,周笠等竹刻家。清代前期是嘉定竹刻的鼎盛时期,以技法齐驰名,作品精绝而称誉遐迩,嘉定被人们誉为“竹刻之乡”。
(文物标牌)竹雕瑶池献寿笔筒
竹 清代 口径12.7厘米,高15.5厘米 1988年李一氓捐赠 5002(指文物解说)笔筒为圆形,中空底平。周壁圆雕瑶池献寿、张果老倒骑毛驴、吕洞宾、张果老对弈图。层次分明,雕刻精细,无款。
观众朋友,接下来请继续参观我们的展览。下面介绍皮影——
第六章 皮影(14件)
6001(章节简评)皮影戏,属于民间传统影戏的一种。影戏,即影子戏。中国的影戏包括手影戏、纸影戏、皮影戏三大类。手影戏,是凭人的十指借光弄影,表演各色人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甚至简单的寓言故事等。最原始的影戏是指:纸影戏和皮影戏,它是用纸或兽皮雕镂成人物的平面偶像,以灯光映于帏幕上表演,是较复杂的影戏。
影戏,是中国一项传统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戏剧之一。她和中国广大农民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习俗、信仰血肉相连,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作用。而今全国各个流派的皮影戏都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保护。
6002(章节简评)近代中国影戏有北影和南影之分,北影以滦州皮影戏为代表,南影以四川皮影戏为魁首。四川皮影戏主要分成都灯影戏和川北皮影(川北“渭南影子”)两大类型。“渭南影子”的造型源自陕西,其雕刻方法自然与之相同,所以谈到四川皮影的雕刻技艺,则以“成都灯影”为代表性特征。(指文物)
成都灯影,雕刻的脸谱、髯口、摆设、道具,一般是按照川剧设计,同时吸取了蜀锦刺绣,蓝印花布,四川年画等民间美术的艺术成份,形成了浓郁的四川地方风味。成都灯影,使用厚质牛皮,因此制作少用雕刀刻镂,多用铁工具錾,四川人叫“錾灯影”,制作相当考究。
成都灯影的影偶分大、中、小三型:大灯影身高60一80厘米,皮厚达0〃2厘米,个别影人高达1米。中灯影身高40—60厘米,皮厚0〃1厘米。小灯影身高24—30厘米。成都灯影,全身共分十四个关节,比北方皮影关节多,一是多在头帽分离,取其能甲乙互易,交替使用;二是多在手掌与手指分离,这种有关节的手可以作比较多的表情姿势,显得柔和自然,也便于抓拿灵活,操纵自如。成都灯影脸谱造型有“空脸”和“满脸”之分,所谓“空脸”,主要借助于线条的组合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多出现于生旦角色。在处理上一般文生的眉毛是向上挑起,再缓缓地向下弯入鬓角。旦角的眉毛,则是挑起至眼角呈弧形向下延伸至鬓角,在眉梢之间,连结以花草纹样,整个线条匀称,纤细而柔和,给人以俊俏秀丽的艺术魅力。武生、武旦的眉、眼步向上斜挑,线条流畅,洒脱。“满脸”用镂空或雕花、敷彩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多用于净(花脸)丑一类角色。此外成都灯影的道具、摆设刻制特别讲究,拿坐椅来说,就有金蛟椅、虎皮椅、太师椅、木椅、竹椅、藤椅等,比川戏舞台用的椅子多得多。
成都灯影班的构成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实际上往往多达十二三人,灯影艺人是多面手,不是单打一,自提自唱,易使感情结合,也能细致地准确地表现角色。成都灯影戏的唱腔和剧目与川剧大致相同,尤其擅长表演神仙道化剧。因为表演人少价廉,轻装灵活,在民间求神还愿、祭祀报赛、人生礼仪的民俗活动中,皮影戏最能发挥它娱神又娱人的功能。请大家仔细来看皮影展品——
6003小旦(文物号101):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镂空雕刻小旦脸部,线条简洁,眉目清秀。发髻上卷,是典型女性形象。
6004花旦(文物号479):脸部镂空雕刻,头戴花结,耳带耳环,线条简洁,眉目清秀。典型的花旦形象。
6005花脸(文物号158)::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的花脸,脸部雕刻满脸,怒目圆睁,口张大开。鹰钩鼻,形象凶狠。
6006老旦(文物号142):清代,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老旦脸部雕刻镂空,头戴凤冠,一脸哀愁。
6007唐僧:脸部镂空,头带金刚上师帽,红色袈裟,相貌慈眉善目,形象极为端庄。6008孙悟空:清代,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火眼金睛,头戴紧箍咒,满脸威猛,身穿虎皮僧衣,足穿草鞋。西游记护持唐僧西天取经的护法神。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牲佛。
6009猪八戒 :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尺钉耙,护持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对师傅忠心耿耿,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由黄牛皮革雕刻猪头形象。袒胸、大肚、黑僧衣、皮鞋。
6010沙和尚: 法名悟净,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满脸、短胡、袒胸、身装僧衣,草鞋。
6011唐明皇: 清代,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脸部镂空,长青髯,头戴皇冠,身着华丽皇袍,栩栩如生的帝王形象。6012杨贵妃:清代,由黄牛皮革雕刻而成,脸部镂空,线条简洁。脸部柔和,头戴花结,身装凤袍。造型生动活泼。
6013梁山伯:清代,由黄牛皮革着色雕刻而成,脸部镂空,眉目清秀,头戴秀才帽,衣饰雕刻花纹。
6014祝英台:清代,由黄牛皮革着色雕刻而成,脸部镂空雕刻,线条柔和简洁,头戴秀才帽,衣饰雕刻花纹。
第七单元 蜀 绣(2件)
7001(章节简评)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杨雄《蜀都赋》:“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后来他又作《绣补》一诗,体现出杨雄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 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物产,称蜀中之宝。
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种养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已经驰名天下。蜀国把它作为珍稀而昂贵的物品,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掠走蜀锦蜀绣的工匠,蜀绣工匠也被视为奇珍异物。
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到了宋代,文献称蜀绣的技法“穷工极巧”,此时,蜀锦蜀绣之名已“冠于天下“。
蜀绣,主要流传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至清朝中期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笠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了刺绣科。蜀绣在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装、彩帐和条屏等。
7002(指展品)工艺特点: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
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身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单面、双面手工刺绣,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都是当代蜀绣中的精品代表作。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蜀绣,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观众朋友,下面我们继续参观本展厅的第八部分——蜀锦部分。
第八单元 蜀锦(5件)
8001(章节简评)蜀锦,与“宋锦”、“云锦”、“壮锦”并称为“四大名锦”,其中蜀锦又为“四大名锦”之首。它是本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著名的传统工艺。早在1908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7年,蜀锦又在美国纽约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东方美人奖”。
蜀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蜀锦华丽精美,色调明艳,图案文饰古朴典雅,“图义有意,意义吉祥”、“中华一绝”,在唐宋多为宫廷御用供品,其高超的技艺成就达到了古代织锦工艺的顶峰。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四川发展桑蚕丝绸业很早,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聚集在岷江上游河谷的蜀山始知养蚕。故称“蚕丛古国”。
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并由此开辟了一条经成都、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到中亚的国际贸易交流通道,即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汉代就有巴蜀“丝锦布锦之饶,衣覆天下”之誉,蜀锦蜀绣被誉为技艺的“双璧”。因蜀汉臵“锦官”,成都又称“锦官城”。
四川的蚕丝业,在唐代步入鼎盛时期。名贵的蜀锦“其价如斤” 畅销全国,有中国之锦“成都独称妙。”之誉。作为贡品的“兰亭序”文字锦,被作为“异物”入藏宫中。唐朝安乐公主定制的蜀锦单丝碧罗笼裙,飘似云烟,灿若朝霞,“更是天下绝品”。
8002(指展品)明清时期,蜀锦就被作为朝廷的国礼赠送国外嘉宾,“方方”,“雨丝”、“月华三闪”等名品,在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锦史上称之为“晚清三绝”。
近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蜀锦手工织机逐渐为现代织机所取代,呈现出萎缩和衰退的趋势。蜀锦在治袭传统工艺基础上虽有发展,但规模远不及从前。所以,拯救蜀锦这样一批优秀的文化遗产,著力于对蜀锦传统的整理和发掘,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有所作为。成都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锦闻名,更显示出特有的文化风韵。蜀锦,历数千载而不衰。相信今天改革开放的推动与发展,必将使蜀锦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第九单元 象牙雕(5件)
下面我们观看的牙雕,也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象牙雕,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石媲美。
9001(章节简评)象牙雕工艺在我国有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有记载:二纣始为象簪。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明清都有专门为皇宫制作的象牙作坊。清乾隆年间的牙雕名作《月曼清游》就是皇宫作坊的产品。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艺术类别。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等,有的还会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
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
清代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牙雕与竹、木、角、金石等小件雕刻一样,成为几案上陈设珍玩。清代早期,象牙雕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象牙雕刻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锁堆饰。
清代的象牙雕刻,基本形成了江南与广东两个艺术流派。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立意清新典雅的作品不断出现。一大批文人、画家,不仅设计构图,还直接参与雕刻,使牙雕风格出现新的变化。
总体而言,象牙雕刻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趋势发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见。主要以文玩,装饰品为主。
9002(指文物)象牙笔筒、笔架、砚台、墨盒、印盒、画托等都比较常见。这些象牙小件,写以文人的故事,花鸟,吉祥图案为装饰,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是文人士大夫以及官宦人士的案头把玩。
清代象牙雕刻,技法完备,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等,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早在古代,象牙雕刻普遍使用透雕技法。透雕,即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用结合浮雕手法进行雕刻,有剔透玲珑之美。透雕的成熟,又为镂雕的重现奠定了基础。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乾隆时期,象牙球雕已发展到非常复杂的十三层镂空雕了。至清代,镂空雕不仅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它牙雕摆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是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请继续参观——
第十单元 犀角雕(3)
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利用动物的牙、角、骨等制作器物,牙、角、骨都是动物躯体的最坚实部分,用其制成器具,既美观,又耐用。
10001(章节简评)犀角雕,顾名思义就是用犀牛角雕刻而成的器物。犀角是非常名贵的牙角料之一,在中国古代犀角与夜光杯、明月珠、碧玉等相提并论,专属帝王享用的物品。
《汉书》有记载:“尉佗献文帝犀角十”。由此可见,犀角在古代非常珍贵。当时中国不产犀角,犀角大多依靠进口。另外,犀角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所以常被用来制成杯子,盛放在犀角杯里的酒,能吸收犀角本身的药性,达到强身护体的功效。
犀角主要分为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对犀角材料的鉴别,早在明代就有精确的认识,明代曹明仲所著《格古要论》记载:“犀角出南蔷,西蔷,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儿者好,及正透者价高。成株瘦小分两栏花儿者不好,但可入药用。”一般来说,犀角杯圆形的是非洲黑犀,椭圆的是亚洲犀。亚洲犀有较阔的裙,也雕成阔长犀角杯的柄。明成祖朱棣,先后几次派郑和出使南洋、东非等地,犀角正是从这些地方源源不断地大量进入中国的。
10002目前留存于本馆的犀角雕刻制品,基本为明清两代所制。
犀角雕刻艺术在明代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雅士们时常设计一些标新立异的作品,使其摆在几案上成为和文房四宝一起陈设的赏供、珍玩。当时出现了很多治犀高手,鲍天成、濮仲谦、李中甫、方柱石、龙侃等,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牙角雕艺术家。
下面介绍本展厅最后一个单元——鼻烟壶
第十一单元 鼻烟壶(15件)
11001(章节简评)鼻烟壶在我国的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嗅鼻烟的起源,据清赵之谦的《勇卢闲话》载:“鼻烟来自大西洋。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文中。赵之谦记录了鼻烟在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后的情况,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搀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或玫瑰等香草类植物,经过精细加工,经密封蜡丸中陈化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后而成。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气味醇厚、辛辣,以鼻吸食的方法使用。鼻烟,对解除疲劳有一定的作用。它最初是美洲古印地安人用来解除疲劳、疗伤的物品,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探险旅行家发现,带回了欧洲,很快流行一时。
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游牧民族。为了野外吸闻方便,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游民们用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据史籍记载,鼻烟在当时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虽然鼻烟和鼻烟壶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宫内盛行。
最初到中国的外国鼻烟壶,均是玻璃制品。清代王士禛的《香祖笔记》中这样写道:“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的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清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以象齿为是匕,就象鼻之,运纳于瓶。
后来,聪明的中国工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包括翡翠、宝石、象牙、玉石、滑器、漆器、金属等材料。18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通过欧洲商人、各国使节、传教士逐渐地流传远行到国外,成为外国人的新宠。
清代产生了许多制壶名家和作坊。形成三个主要流派:京派内画鼻烟壶,鲁派内画鼻烟壶,冀派内画鼻烟壶。产生了四大内画艺人: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
内画鼻烟壶的起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未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等了很长时间,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史,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间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瘾,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让一个聪明的和尚看见了。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之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11002请看展品——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就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成的艺术精品。
在此特别介绍在清末极富盛名的“京派”内画高手马少宣。他以“一面诗一面画”的内画技艺见长。马少宣创作的内画壶,正面以人物肖像画居多,也有花卉鸟兽,画工极为精湛。在内画壶的背面,他成功地将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再现出来,字体工整、严谨。
马少宣的作品多用墨彩,画面栩栩如生宛如照片。1915年马少宣创作的内画鼻烟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名誉奖。
曾有人这样高度地评价中国清代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能集中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未,欧美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收藏。1992年4月,香港太古佳士德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金胎掐丝王法琅仙鹤纹鼻烟壶,以104.5万港元的拍价,被台湾收藏家收藏,创下鼻烟壶拍卖最高纪录。
11003结束语:观众朋友们,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是集中华民族文化之大成的文化精粹,希望我们的展览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古风雅韵——工艺美术精品展》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
第四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主线安排
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所以,我们选用《弟子规》为媒介,在向学生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美术课堂主要以弟子规为媒介,继续进行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淡化画种,以造型要术为基础,鼓励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造型要术及其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造型要素与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法来重新组合或进行创造的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欣赏、表现、应用为一体,注重美术学科与德育的相互渗透。
三、教学技法与时间安排:
1、2周加强油画棒的画法,学会渐变色和对比色的画法。
2、4周加强线条的练习。
5、6周制作简单的泥工模型。
7、8周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9、10周对四格漫画进行系统的学习
11、12周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制作。
13、14周用撕或剪等方法制作动物、画框、帽子等。
15、16周撕纸贴画的学习。
17、18周学习剪纸。
19、20周水粉画动物
四、工具准备:
1、油画棒
2、黏土
3、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生宣纸、毛毡
4、剪刀、彩纸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我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经典诗词赏析读本《书香小筠》综合实践活动教程《我动手我快乐》心理健康教程《聆听花开的声音》《淡墨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设立了以下各学段校本课程内容安排:一至二年级是《书香小筠》三至四年级是《我动手我快乐》五年级是《聆听花开的.声音》
今后我们将在这基础上陆续开发《文明礼仪》、《爱我梨乡》、《数学与生活》等系列校本课程。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文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2、任课教师边工作边培养有经验的老师、骨干带新教师;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
3、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校本课程案例、论文。
4、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两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5、校本课程小组及教导处将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
6、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有记录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本学年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召开校本课程评估会议,不断完善我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3
暑假里,校领导针对我校学校实际,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国学经典阅读》。并将在本学期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本事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从小积淀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文素养,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
三、课程实施的提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性: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资料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非单纯地讲教材;儿童更多地经过实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仅贴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
1、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
宁少勿多,宁易勿难;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3、先做后知,重在实践。
好习惯是养(天天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能够不明白,但必须去做。
2、严格要求,坚持就是胜利
严格要求:养成贵在严格,没有严格就难养成,所以,身教为先,耐心细致;绝不姑息纵容,决不敷衍。坚持就是胜利:不断重复,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重复,好习惯不在难,能够从简单的开始,但要不断地重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五、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校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教师必须按照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按照学校对各科的课时要求之规定,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师大赛及评价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校本课程教师的教学展示课活动,经过大赛的评比,使每位教师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课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提升教师的研究本事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教师考核评价
(1)定期查阅教案,听课评价,作出意见反馈,给予指导。
(2)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善教学。
(3)任课教师交流感受,互补互学,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总结。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一样年级所学校本课程资料的不一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考核评价
(1)检测对良好行为习惯知识的掌握,以试卷答问形式进行。
(2)日常行为举止的观察检测,以此为重点,学校定期讲评,及时鼓励,加以强化。
(3)学生自我检测,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4)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习知识与培养行为密切结合,重在行为培养。
(5)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等级评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评定。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4
本学期,根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的主题为《速算巧算与实践应用》。本课程是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的,每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继续进行的课程改革。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3、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技巧和计算的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措施:
1、以校本课程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挖掘数学教学资源。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四、课时内容:
校本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思维热身操;
第二版块:智力快车(速算、巧算、相遇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倍数问题);
第三版块:数学大视野(数学阅读、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游戏、数学写作)
五、具体活动内容安排
次数内容
第一次速算(一)
第二次速算(二)
第三次速算(三)
第四次巧算(一)
第五次巧算(二)
第六次巧算(三)
第七次相遇问题(一)
第八次相遇问题(二)
第九次植树问题(一)
第十次植树问题(二)
第十一次鸡兔同笼(一)
第十二次鸡兔同笼(二)
第十三次倍数问题(一)
第十四次倍数问题(二)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温州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温州乡镇的农村孩子对温州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温州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温州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温州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温州、温州是我家”的新温州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温州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温州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温州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温州话。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温州”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温州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温州话”和“温州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温州,我爱温州,了解温州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习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温州童谣。体会温州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温州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温州、温州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温州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然而,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或从小在温州长大。温州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温州的地形地貌,了解温州的历史,培养孩子爱温州的情感。
2、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温州童谣及温州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温州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温州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温州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温州方言。
2、初步体会温州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温州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4亲属称谓(二)
5童谣《梅梅你真早》
6职业称谓(一)
8职业称谓(二)
9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13数字(二)
14时间(一)
15时间《十二月令》(二)
16时间(三)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共安排有十四个单元,本学期将完成前十个单元的教学。各单元话题灵活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被动语态,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定语从句等。同时每个单元都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分与语篇输入,提供了一篇具有跨文化内容的阅读文章及相关的练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太扎实,英语学习成绩普遍不高,这让领导和我们任课老师都很忧心。提高这届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七、八年级的单词都还不会,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九年级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同时做题时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部分得分率也不高。(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惰性。学生不善于做英语笔记,当堂会的内容,接下来会很快忘记,再则,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背诵英语课文的习惯,学过就忘。(三)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那些偏科和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总是觉得英语太难,索性就不学了,甚至课堂上就不听老师讲授。(四)不用心。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师反复讲解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下次出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然。综上所述,我认为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加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管理,肯投入时间与精力,相信本学期学生的成绩会有很大的突破的。
四、教学目标
本册出现单词和固定短语很多,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词、句型及语法,适当复习七八年级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优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技能。
并提高本册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观意识,结合课外学习,达到教学的最优秀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培养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及要求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因材实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力争让不同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
a类学生:课堂上要求能回答较难提问,思考问题积极,教学任务能当堂完成,课后要求阅读一定量课外读物,考试时要求失分不大。
b类学生:加强双基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爱好英语,并且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他们时时有危机感。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回答上课提出的稍难问题。
c类学生:教学中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平时与他们多进行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但要求不过高。
2、采用“任务型”活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与交流,让学生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落实,强化所学,让每位学生皆有所获。
3、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利用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精心备课,明确每堂课的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情,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利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分析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 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 日北至” 和“ 日南至” ,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 分” 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 暑” 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 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2、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一些节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认识节气对农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8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校园礼仪: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家庭礼仪: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 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二)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外实践: (1)调查走访:走访商场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3)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4)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建议和要求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20xx年3月,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学校家庭礼仪、校园礼仪 “社会礼仪”教育要形成高潮。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培训学生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广泛,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将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各班级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4、大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知识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文明使者、制作文明礼仪手册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又进一步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数学观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将数学观更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有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数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关于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处理好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与突出教师组织和引导作用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素质,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与可能。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而不能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要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要牢记两条,一是除了知识传授之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标解读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在旬阳中学阶梯教室参加了20__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会,感触颇多;特别是师训中心老师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
《课程标准(__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合理,灵活。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许多理论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引发数学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件事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愧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1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2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4
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武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种植、国防教育、手工制作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石海未
副组长:张丽丽刘腾
成员:郭爱宾赵天亮陈书魁
郝振川梁洪敏石立华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太极拳》校本课程具体由张晓锋负责;《书法》具体由张华东负责;《大棚菜》具体由刘腾火负责;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它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7人,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对校本课程学习感兴趣,少数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三、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分为二大版块,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2
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古诗词歌赋中汲取养料,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文化素质。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幼稚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引领他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发现美,欣赏美。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尽情吟诵中,追求真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质量,激发文学的兴趣。
开展古诗吟诵的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初步掌握一些诗律等简单结构以及古体诗的对仗、压韵等。
3、掌握几种古诗吟诵的方法
4、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5、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词。
6、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古诗的乐趣和愿望。
具体措施:
1、“读故事学古诗”。因为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是与诗句一一对应的,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重吟诵增积累”。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3、“做比较深感悟”。通过比较吟诵,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进行知识牵引,拓展视野,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4、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诗境的美,陶冶情操。
5、在黑板一角上,开辟“古诗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吟诵,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
6、通过丰富多采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主线安排
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所以,我们选用《弟子规》为媒介,在向学生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美术课堂主要以弟子规为媒介,继续进行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淡化画种,以造型要术为基础,鼓励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造型要术及其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造型要素与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法来重新组合或进行创造的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欣赏、表现、应用为一体,注重美术学科与德育的相互渗透。
三、教学技法与时间安排:
1、2周加强油画棒的画法,学会渐变色和对比色的画法。
2、4周加强线条的练习。
5、6制作简单的泥工模型。
7、8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9、10对四格漫画进行系统的学习
11、12、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制作。
13、14用撕或剪等方法制作动物、画框、帽子等。
15、16撕纸贴画的学习。
17、18学习剪纸。
19、20水粉画动物
四、工具准备:
1、油画棒
2、黏土
3、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生宣纸、毛毡
4、剪刀、彩纸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4
第一,加强英语学科群建设,做好名师、
根据英语学科组年轻教师的特点,上学期我们加强了学科组的建设
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学科群建设,配合学校和院系首批学术带头人选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实践教学基本功,做好名师工作。
1.狠抓教学套路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英语组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规律的制度,使学科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然而,这些常规系统还没有得到彻底实施。这学期要利用学校工作重心向基础学科教学转移的契机,狠抓这些教学套路的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科带头人精心组织学科组每周例会,既进行专业学习和教学研究,又交流思想,力求让所有老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认真执行《英语小组教学规则》、《英语早晚阅读规则》、《英语小组奖金考核规则》,采用量化考核方式,每周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使考核真正起到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
其次,进一步加强备课小组建设,学科带头人要加强对各备课小组工作的监督。根据学科组的统一要求,各年级备课领导每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一次,每次备课都要有书面记录。每周五上午,备课组长对全组教师的教案、作业、教课书进行检查,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课堂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并书面记录检查情况,提交学科组长检查;学科带头人每两周随机抽查全组教师的教案、作业、教课书,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在学科组例会上公布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与当月奖励工资挂钩。
最后,严格执行“双率”合规责任制。根据我系的工作计划和英语教学实际,本学期各年级的“双率”指标为:优秀班的“双率”为100%;MYP班的“双率”是100%;平行班通过率97%以上,优秀率85%以上。为了达到“双率”指标,我们采取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组长负责制,将班级、年级、学科的“双率”是否达标分别与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组长的奖励工资挂钩,这是对其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改革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进一步发展“优化输入,分层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通过第3-5周的理论学习和“轻负担、高质量”模式教师的经验介绍,新教师可以掌握“优化输入、分层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高质量的示范课。然后,通过观察第6-8周的“轻量、高质量”示范课,结合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相关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力求让全体教师熟练灵活地运用“优化输入、分层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朝着“轻量、高质量”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些“优化投入”的有效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我们在“分层输出”的讨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学期我们重点研究如何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优化输入,分层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期中考试结束后,小组中的每个老师都会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总结、心得或论文。
上学期我们以个别课实验的形式学习英语活动课。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教委今年发布的初中英语教学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活动课中,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只说英语而忘记母语的空间。在各种英语活动中,周围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驱使着每一个学生说英语。这种以英语口语为中心的英语活动课可以使学生尽快培养用英语思考和表达思想的交际能力。这学期,我们继续学习英语活动课,重点是MYP课。每两周举行一次英语活动课,由彭老师带领,徐健老师协助。初一初二也在努力,由蒋红梅老师和李东华老师负责,所有老师都参加了。
二、大力推进“258”双语教学计划,在我系营造英语环境
根据廖校长的工作报告,“258”双语教学计划必须强制推行,以实现双语教学
版画计划的重点是,非英语科目可以用英语授课,非英语科目可以用英语授课
刻字的关键是老师,不是学生。因此,为了大力推进“258”双语教学计划,
策划,深入创造我们的英语环境,这学期,我们要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在做好以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上一段楼梯来打造我们的英语环境。
1.积极做好教师英语培训
这学期初中教师的英语培训还是要以IBO班主任的英语培训为主。培训工作由老师主持,一名外教协助,彭、、雕刻师参加培训。对其他非英语教师的英语培训仍然是自学的形式。英语学科组负责编写课堂教学术语和专业相关术语,每两周发布一次。每个年级组办公室的英语老师负责每月一次的培训和考核。一年级组由李东华老师负责,二年级组由薛玲玲老师负责,老师负责二年级组,三年级A组由刘老师负责,三年级B组由毛万玲老师负责,德育部由陈老师负责,老师负责教学部。各年级组办公室英语教师在负责人的安排下,做好非英语教师的英语培训工作。
2.进一步尝试非英语教师用英语授课。
这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尝试用英语教非英语教师。每个学科组推荐一两个英语基础好的老师参加。教务处统一安排,英语学科组老师积极协助。首先,申请英语授课的老师要汇报教学内容,确定授课班级。其次,英语组指派一名英语老师对老师进行英语培训,并在第八周之前将教学内容翻译成英语,发给学生学习,以消除词汇障碍。最后,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讲师设计了整个英语教学计划,进行了一次试讲,并在第16周IBO被授权参观时启动了演示课。
各课题组推荐参加全英语教学示范班的.老师有、、张、吴、、、熊旭辉等。英语课题组安排的培训教师有陈、许建之、、、、。
3.做好初中英语课外读物的试编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第一册已经初步完成。打印和装订任务将在本学期第二周完成,第三周投入使用。所有英语老师,在各备考组的相同要求下,认真引导学生有计划的阅读,并注意收集意见以便下学期复习。与此同时,我们开始编写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第一、二、三册,争取在下学期完成并试用。霍建华负责这项工作,毛万玲、薛玲玲和李东华协助。
2.英语学科竞赛和升旗仪式。
根据廖校长的学期工作报告,本学期的英语口语听力大赛仍然由各部门举办,这是我们校本学期的六大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学校创造英语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做好这项活动,每个班的英语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进行选择,并对选择的学生进行培训。然后每个年级会进行一次试讲比赛,选出的优胜者会进行强化训练。外教和一个老师会负责辅导。最后,教育部将在周四下午举行为期15周的英语口语听力比赛。所有英语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场比赛,每个备课组都要精心组织选拔,争取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保证我们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水平竞赛中的优势,我们必须及早做好准备。为此,本学期初一成立了全国中学生英语水平竞赛辅导小组,由周先生负责辅导。辅导时间安排在每周二、四综合能力班竞赛班和第七班。一级备考组要检查落实这项工作,学科组要定期抽查。
推广仪式中的英语环境展示是我系向全体师生展示英语环境的重要窗口。这学期我们继续以上学期校园广播的形式展示,努力让我们的英语环境通过上一段楼梯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此,我们设立了校园英语广播,由学生会每天下午课前组织,每个班的学生轮流主持广播。英语老师指导和检查广播草稿,罗晓的老师负责。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教师介绍的这些家乡风情的知识十分感兴趣。校本课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爱我家乡、具有保护海洋,从我做起的职责心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景,自主教学,教学资料以海洋生物环境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海洋知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必须的卫生常识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的生活情趣,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海洋常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忙,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
每两周一课时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校长为课题组长,由课程教科研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组成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编写的,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而编写了《书香童年》系列读本,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一册教材使用一学年。
五年级以《书香幽径》为主题,六年级以《梦寻书香》为主题。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包括经典古诗文、美文选读、儿童名著选读、洞头文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以及随着学校图书室藏书的丰富,发现本书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了,如古诗词,学生都已经学习过了,就不必要再教学了。因而,本学期另外推荐学习三首诗词和一些新进的童书,对五六两册校本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通过综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地处海岛农村,与温州深水港相邻,学生来源素质较差,家长一般为普通海岛渔民的子女,一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席的`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更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个别有藏书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有组织的上好《书香童年》校本教材。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坚持谢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3、结合学校“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挖掘、展示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诗词教学
3课时
美文欣赏
5课时
童书阅读
4课时
研究性学习
3课时
洞头文学
1课时
机动
1课时总计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8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小学生的心灵、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语文活动课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特别强调直接体验,特别注意潜能发挥,特别注重个性养成,这就能使学生能体会实践的'愉快,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三、阅读速度及内容:
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
3、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
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五、课程计划
第一课时:提前布置参观音乐书吧,然后再参观音乐书吧,了解音乐书吧的布置,环境。
第二课时:从书的封面、目录、扉页、出版日期、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具体地分析了解一本书。
第三课时:学会给图书分类
第四课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第五课时:寓言故事朗读
第六课时:童话故事朗读
第七课时:讲自己喜爱的故事
第八课时:读书笔记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9
一、一般内容
1、主讲教师:魏茂艳
2、教学材料:十字绣
3、课程类型:动手操作类
4、授课时间: 2课时/2周,授课18课时,评价与学分认定2课时
5、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了解十字绣编织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绣编织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能力。工艺造型除了美学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3、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技巧,训练
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学生通过熟悉材料性质,学习使用工具,到成功制成工艺品,会变的心灵手巧。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十字绣的方法、图片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审美方法。
5、人格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艺术的思想品德教育,培
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毅力的优良品质,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
(二) 课程内容
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四世纪,十字绣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至爱,现如今再度受到瞩目,为大众所喜爱,是因为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艺,受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的喜爱。
校本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而十字绣这一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提高对事物的欣赏能力和辨别能力。十字绣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尤其重视操作训练。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审美上的冲击力,更是培养人具有耐心、细心、恒心等优良品质的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性特点要求对任何主题有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应当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人健全发展。而十字绣正是具备了这种整合的条件,所以我校开设十字绣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耐心细致的处事方式和奥运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十字绣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实践课,尤其重视操作训练,所以我们安排了让学生合作,以自己喜欢的组合形式进行练习、交流、展示,培养实践、合作、想象的能力,发展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买材料
(2)讲解
(3)教师师范
(4)学生实践
2、实施形式
(1)分组训练、实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实践
(2)教师设计、讲解。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3)学生操作。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四) 课程要求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运用激励性语言。
6、学习、训练的过程应成为学生社交口语能力发展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 学生参与的态度。
(2) 学生动手的能力。
(3) 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评价形式
(1)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作品,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5) 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的评价。
(6)本校本课程将学生的参与过程与态度情感作为评价首位,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第。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温州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温州乡镇的农村孩子对温州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温州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温州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温州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温州、温州是我家”的新温州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温州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温州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温州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温州话。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温州”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温州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温州话”和“温州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温州,我爱温州,了解温州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习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温州童谣。体会温州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温州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温州、温州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温州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然而,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温州人,或从小在温州长大。温州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温州的地形地貌,了解温州的历史,培养孩子爱温州的情感。
2、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温州话的特点上,学说温州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温州童谣及温州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温州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温州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温州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温州方言。
2、初步体会温州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温州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4亲属称谓(二)
5童谣《梅梅你真早》
6职业称谓(一)
8职业称谓(二)
9童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13数字(二)
14时间(一)
15时间《十二月令》(二)
16时间(三)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给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取和资料选取,体现教育资料的多元性和选取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我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校园,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校园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潜力,个性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资料: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经典诗词赏析读本《书香小筠》综合实践活动教程《我动手我快乐》心理健康教程《聆听花开的声音》《淡墨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校园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设立了以下各学段校本课程资料安排:一至二年级是《书香小筠》三至四年级是《我动手我快乐》五年级是《聆听花开的声音》
今后我们将在这基础上陆续开发《礼貌礼仪》、《爱我梨乡》、《数学与生活》等系列校本课程。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用心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用心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好处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校园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文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状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校园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用心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校园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校园的各部门、各条线用心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带给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校园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2、任课教师边工作边培养有经验的老师、骨干带新教师;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
3、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校本课程案例、论文。
4、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两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5、校本课程小组及教导处将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
6、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有记录。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本学年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召开校本课程评估会议,不断完善我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合作交流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二、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在熟练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的跳法和敲竹竿的节奏的基础上,能创编出本年级特色的跳法,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视频、音乐让孩子感受竹竿舞的魅力及节奏特点、动作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
三、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不受场地限制,通过开发和利用竹子作为体育器材和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四、学情分析
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各年级的学生均能较好的完成本年级竹竿舞的'跳法,无论是对竹竿舞的起源还是基本跳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学期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实践,不仅完成上学期的创编跳法,更要鼓励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编、自创、自演、自导新颖的竹竿舞跳法,达到动与美的完美结合。
五、预期效果
1、学生能打出最基本的节奏,并在竹竿上进行基本步的跳跃,并能在跳跃的过程中,熟练的唱歌;
2、学生可以在四杆中熟练的进行各种跳法的练习,还能加上各种不同的上肢动作。
六、教学进度
教学时间为每周二的下午体艺2+1,进度安排如下:
1、竹竿舞的文化特色及影响。(2课时)
2、多样的竹竿舞的节奏及跳法。(2课时)
3、根据节奏创编肢体动作。(2课时)
4、创编多副杆的花样跳法。(2课时)
5、快乐实践。(2课时)
6、自我评价。(1课时)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3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
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时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上课
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依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径,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新课标的理念,这学期我们将开展英语校本课程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二、活动目的:
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外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拓展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
三、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为四项:歌曲,歌谣,字母发音规则,课本剧。教师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确定了各项的具体内容。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歌曲与歌谣教学
1. 在每节课中渗透。在每节课的课前欣赏或演唱,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用反复欣赏、略讲主要词意、逐步跟唱的自然习得形式进行。
2. 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
3. 唱演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用旧谱编新歌唱,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字母发音规则
通过口诀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则,进而进行拼读、拼写单词的训练,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单词难背诵的问题。
五、教学模式及方法: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努力提供选择空间、交流机会;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教师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服务角色,交流共享;将“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