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是认识世界、发现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尤其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代表语文水平的高低,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乎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通过阅读教学的好坏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来体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并积极寻找科学、正确教学方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进行过多次改革,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在这一系列改革中,我国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
纵观当今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阅读教学中的重讲析而轻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上,单纯的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比如很多教师单纯的要学生注意难词、难句的分析,却很少让学生真正去读去理解全文,有时甚至忽略了教授学生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尤其不注意结合语境的阅读方法培养。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只注重一些外显方式的指导,如教学生怎样朗诵、怎样分层、怎样概况段意、怎样提炼中心思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是教师在讲重点、难点,而学生则丧失了阅读本身的过程和独特体会,并且缺乏更高层次的、人 文的、高屋建瓴的策略指导。
(二)对语文课文内容理解的单一化。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一般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对课文的分析也照搬教学参考上,教师自己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文和提出自己的新解,也很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学生一般则照抄或照背参考书的解释,长此下去,学生主体自主思考能力下降,想象力,判断能力也会跟着下降,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而淡化。
(三)其他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除了上述所述的那些问题,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低,阅读面狭窄,阅读效率低、阅读应试性较高、学生阅读重视程度不高、阅读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承担的任务最重,所解决的问题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教师应该以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为基础,在广泛阅读语文教学理论的前提下,提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新方法。(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高,阅读教学就会取得至少一半的成功。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方法。一般而言,教师在学习每一篇新课文时,首先应当设计一段精美而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应会灵活运用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 学辅助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上课语言应当具有优美性、趣味性、科学性。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初中生自尊心很强、表现欲望很强,如果教师口气强硬,可能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甚至这个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现在的学生学习能力很高,喜欢形象动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来感染学生,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并适当的运用体态语言辅助授课。
(二)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主动获得文本信息的能力,要努力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稳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等级分阶段有目的的训练,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传授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并且让学生对老师形成依赖思想。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埋没,不会被激发,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很难达到。
(三)阅读教学设计的循序渐进
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阅读准备——还原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修改性阅读——品评性阅读。每一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其中 的差别,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整体的循序渐进。
在阅读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主选择情况,成立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听读、说读、联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激发起兴趣的基础上参加阅读小组,并在小组互相帮助下参与教师策划的各种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还原性阅读阶段,教师要基于原文指导学生阅读,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先读原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有序展开训练,之后指导学生多方面了解文本和作者。第三阶段创新性阅读,是教师确定学生已经把前两个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在这一阶段,要由易到难,分层训练。对文中含蓄、抽象的概括性语句,要鼓励学生参照个人知识、阅历、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最终做具体化、个性化的阐释。在第四阶段修改性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前面几个阶段的训练,总结出文本的妙处,教师要善于总结并利用新旧知识的重组强化学生记忆,还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并且强化“增、删、调、换、改”五方面的修改训练。最后一个阶段品评式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突破原文语言的限制,进入深层次的启示,并且注重字词的理解,了解原文作者用此字此词的深意,并且画出经典句段,指导学生领悟其中精妙。
当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除了上述所说的三种方法,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注重阅读文本的选择、综合利用各种阅读教学模式等。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当今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及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
夏小庆)
第二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反思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写作是学生进行自主、真实、创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多数写作课只是把作文题一布置,等着收上作文本,挑出分数较高的习作一念就算完了。这是很明显的不适应素质教学的写作方法。在体现素质教学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是不是通过写作展示了自我的个性和创造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做分析阐述,并从教学实践中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快的提高。但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斥着中学课堂,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学写作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1、作文教学中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应试作文教学 在一般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虽然能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它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在写作课上,教师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让不少学生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知识掌握了,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这样,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维高度。
2、作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中学写作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写作理论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忽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更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思维活跃,敏感自信,易激动也易漠视,易亢奋也易消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调动他们的情感,或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引导他们满腔热情地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体验身边的事物。命题时,可以努力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从而使他们在浓郁的写作欲望的催动下进行心灵激情的燃烧。关于写作前的指导,宜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式。总之要有启发性,要能营造一种急于倾诉的情境,来开启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闸门,使之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和灵感的兴奋。只要我们善于敏锐地把握写作动情点,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抒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总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作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现实生活
写作教学要关注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是无源之水。现在写作教学却面临着生活缺失的危机,一篇篇作文只能在狭小而有序的空间——教室里,精心打造,只要没跑题、只要符合一系列要求,一篇所谓的好作文就出炉了。按照课本编排的写作教程亦步亦趋地完成操作、守着课内的那点阅读材料精讲细练、捧着几篇范文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视学生作文中不符合课堂学习的思想为洪水猛兽等等不一而足。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让学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把握时代强劲的脉搏;同时把写作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写作教学体系,从而使语言文字的封闭教学变为生活化的开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写作教学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少老师习惯于在写作课上朗读一篇或几篇范文作为写作指导。老师推荐这样那样的范文,也说明你老师很喜欢这样的作文,那就是让学生学它,学生能不不遗余力地学习仿效吗?所以结果只能落入范文模式,写出来的文章机械生硬,毫无灵气和创意,更不见独特个性和思想。
不少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作文交上来,赶紧埋头苦改,给个分数,缀些评语,然后匆匆发下去,在迎候第二篇作文的“洗礼”。对于老师来说,写作教学就是完成每学期六次或七次的大作文的批阅就行了。至于学生作文的横向对比或纵向分析,每次作文是不是都有闪光点,就无暇顾及了。
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写作教学,很明显抛却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学生为中心教学观,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更不能达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独立自主、和谐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客观的外在环境的干扰,同时更要看到主观的内在因素的影响。1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集中体现的不足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全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以教师的认识作为评价标准,以教师的态度作为价值取向,而学生只是不得不完成一篇莫名其妙的作文而已。即使有学生的活动,也只是恭听指导、突击作文和愧对讲评。而下一回作文,还不知道老师会从哪里抓一个题目来,再来一次临阵交锋。这样的教学模式,置学生的主观体验、个人感情及自身积累于不顾,完全忽视了主体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价值,最终只能算是老师完成一学期若干次的大作文任务而已,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价值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2 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不健全
以取得高分为能的写作教学中,必然会使教师更注重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生命创造和价值升华的尊重;也必然会使教师更强调大众化的或中考的要求,而漠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思维独创;甚至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课内和基础,而忽视对写作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基础和课文掌握不了说不过;而作文,只要写了,差不离都能得上些分,何况功夫下得多也不见得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3 教师自身素质制约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人类文化的代表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但在中学语文老师中,的确存在着不少的素质不高者。很多的教师一旦工作稳定、业务熟悉了,就满足于现状,不再去关注、学习新的事物、不再去充实自己那“一桶水”的容量和提高那“一桶水”的质量,满足于在课堂上能勉强“浇灌”就行,只抱着那点已日益老化的知识对学生粗暴指责。再比如批改,宜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学生互批、共批相结合,可以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写作效果好,评改质量高,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4教师无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
如果查教学计划,哪一个单元哪一课什么时候讲、几课时,肯定在计划上写得清清楚楚,但如果要看写作教学计划,一学期下来该怎么安排写作,却很少见有陈述者。因为课文一篇一篇在课本上,有目共睹,而写作,只要完成那几篇作文就行了。就像有的老师说的:“课文是硬任务,作文是软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一个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能力提高的梯度。有的采取走马观花式,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写什么体裁的文章。有的老师甚至靠“临场发挥”。我就见过一个语文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往教室跑,边跑边说:“这次写什么呢?写什么呢?”可以想见其“灵感”会来得有多快,因为不久学生们就在那“写什么”中抓耳挠腮地构思了。6学生生活面窄
学生的生活范围只在那两点一线(住校生就几乎只有一个圆点了),他们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生活非常有限。而我们知道,“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对于要达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目标的写作活动而言,更离不开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只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才能真正体现写作的初衷。
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广阔,那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走进家庭、走近社会,体验生活。如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洗脚”、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名著人物评说、民间采风、记者调查活动等等,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活动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从而不断的过滤和积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7学生阅读不足
老师和家长经常慨叹:学生写作水平怎么那么难以提高?其实学习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写作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个积累既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包括阅读感悟的积累。即如杜甫所言,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可见,作文能力低下,关键在于平时缺乏积累。老师和家长只是让孩子对着作文本,每周写,天天写,却忽视了原始积累,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杂志,并利用阅读课与自习课让学生相互推荐好的文章,也鼓励他们课间交流,交换阅读体验。
如果说生活是作文之源,那么阅读就是作文之流,欲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就应该把生活和阅读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
三、对农村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标对“人”与“文”离合问题的正确解答。所以,我们要突破“为作文而作文”的传统模式,纠正片面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忽视培养人、发展人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意识。毕竟写作只是手段,发展健康和谐的个性人格、促进生命体的良性变化和改革才是最终的目标。1.鼓励思维内容上的创新。这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独立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体系,力克盲目从众;需要教师毫无保留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敢于怀疑既成定论。如果没有这种对学生精神品格和文化心理的重构,作文的创新性就失去了逻辑起点。其次,要鼓励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将会获得不同感受和体验,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摆脱了思维惯性和惰性,才能极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生命深处的创造性能量,发展创造性思维。
思维内容的“标准化”必将外化为语言表达的标准化。这就是作文为什么会有“学生腔”、为什么会“千篇一律”。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呼唤“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就是呼唤真实的个体活生生的语言,而不是俗语、套话、人云亦云。我们知道,真实的个体生命之间是充满着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只要是“属于自己”的,属于个体生命的语言就会闪烁着个性色彩,就是最具有个性的别致的语言。归根到底,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为人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2.提倡作文评价开放化
传统的写作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显然,这种教师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学原则。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吹毛求疵→玉中指瑕→多找缺点;精批细改,老师全批全改,学生不改。这样既耗时间,又难出成效,还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民主开放的写作教学评价观是:沙里淘金→多找闪光点;多评少改,评而不改;全体评议全体改,教师指导学生改。
提倡作文评价开放化,首先要对每一篇作文,都要挖掘它的亮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词语用得好,我们也要给予表扬。通过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我能写好”的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其次,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允许学生想评什么就评什么,想怎样评就怎样评,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去评,多鼓励地评。3.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生活应用,写作更是如此。只有把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写作教学获得本质意义上的返璞归真。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做一个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的、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4.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
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却常常被忽略。教学中即使有此内容,也未被列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常是轻描淡写地走过场。因此,我们应该重点扩大实用性文章的写作范围,作文依托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写作教学必须要向社会性、应用性、实践性发展,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实践中吸取大量的适合日后发展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培养生存和竞争的本领,以便能对付将来生活的挑战。
最后,要说的是,写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做人的真切甚至强烈的体验中生发出自生命本体的写作需要,才可能吸引和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之中,使写作可能真正同教师育人学生做人相交融。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写作对于自己生存的必要性,感受到了写作中自我表现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乐趣,他就会乐于写作。如此,写作也就成了学生内在的主动的需要,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地基的作用,也是获得情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殊不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应付了考试却丢掉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多年来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和压力。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被广大教师抛之脑后。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也紧紧锁定在考试中。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但是,目前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而简单,最后的量性评价一锤定音,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安排顺序被肆意打乱。
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的模式基本在农村初级中学通用,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结束后,又开始两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最后才是散文。我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讲,文言文难、枯燥,拿文言文开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一次性把它们讲完,留有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背诵。宏观的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再者,就算你讲的再生动,再有启发性,也逃不了背诵记忆的套路,一开始就强调学生背诵的能力,反而会弱化学生动脑动手的探索实践能力。
3.挑拣重点篇目讲解,非重点只讲生字词而忽略文章内容。
为了在短时间内最高效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给他们留有复习的时间,很多老师学期伊始就圈定了本学期要重点、花大力气讲解的篇目,大致一个单元一到两篇。挑拣重点篇目而忽略自读篇目不仅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失去了很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学生上几堂多媒体课,带他们走进石拱桥的匠心独运、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天成、体味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精髓、感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蕴含的古人的思想结晶。不要小看这一次次的积累,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感官知识的积累恰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照搬照抄教参,缺乏创造性。
参考教参固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经之路,可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照搬照抄来得更有效。拿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来说,绝大部分的教参上都只说了一条线索——父亲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反映了父亲对“我”深挚的爱。其实,细细参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文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儿子的眼泪。通过儿子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对少不知事的儿子深挚的爱,还一步步表现了这个从小没吃过苦被父亲宠坏了的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固然是想要学生知道父亲的爱,可我以为当下的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被爱,而是缺乏理解这种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另外,朱老先生在文章最后还暗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处处有亮点,句句有智慧。我们又怎能局限于教参中那一点东西呢?结合当下学生实际,给学生来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无非是这一课能够达到的效果。
5.模式化教学严重。
对应试教育的精深研究,不仅书店里出现了很多各种题型答题套路的书,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也乐此不彼地总结着每一种知识点的“公式”。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背答题模式,背着背着,做题的时候如履薄冰,不敢想不敢发散,我们的语文,不仅没有成为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反而成了限制思维的刽子手。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
1.解决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
现行的终结性量化性评价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革评价制度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通过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评价制度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就要从改革评价的手段上入手。
2.新课标要求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语文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把培训的面积铺开,让广大语文老师都能亲自体会好课堂的魅力。其次,试着改变语文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分数显然是导致老师们模式化教学的罪魁祸首,把语文这门课从分数的牢笼里解脱出来,采取语文知识竞赛、口头表达测试、写作能力考验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
在树立高尚教育理念的同时,语文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在自己构建的知识王国里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我们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领头人。阅读、上网、多接触社会、多实践生活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方法。由于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局限,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敞开心扉,多与外面世界交流了。
语文在教学中纵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我们的教师能摒弃一切杂念,冲破考试的牢笼,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一定能带领学生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飞翔。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识字写字问题的解决)
宝泉山镇中学
张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学生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
实质,一味反旧,只求“形似”!课堂教学在误区里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一、识字写字教学被淡化,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字别字现象比较严重。积累不够,作文语言匮乏。
(一)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学过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字词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1、教师不够重视,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不检查,不评价。
2、在预习环节或阅读准备环节中轻描淡写地带过。读一读,屏显一下,学生只动口不动手。只会认读,不会写。
3、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错别字较多。
4、作文中错字成串。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
5、识字量不够,词语积累不多,写作时词语匮乏。
识字写字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因而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侧重不同,我们固然不能把整个教学内容定位在字词教学上,但识字写字也不应被忽略和轻视。
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第四学段识字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是这样阐述的“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担任语文教师的任课经验,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前言: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需要完成的重任,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为了杜绝教学误区,在新时期下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探讨的话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中学新课标改革以来,现代教学技术被普遍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但是,不容乐观的是,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大多依赖黑板板书、参考书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较少。笔者曾经就掉入一个固定教学“圈套”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直接安排下背诵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一旦沿用从前教学模式,则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禁锢和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只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让学生增添厌学情绪,严重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脱轨。
2.应试目的严重
在多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是中考成绩的上线率,成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证明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筹码。虽然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新课标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扩大招生,不得不依然采取应试教育。教师作为学校的员工,为了在短期内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使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好坏”进行评价,对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分关照,可是对班上的成绩较差的则不管不顾。
3.教师水平急需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急需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语文教师整体趋向于老龄化。毋庸置疑,教龄越长,教学经验越丰富,教学质量一般相对比较高。但是也存在问题,在新课标改革后,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更新的教学内容使这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难以接受;第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落后。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深入,虽然国家和学校投入巨资,在一般地区普及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教师,无论是年纪较大的还是刚工作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运用都还不够充分,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得不到改善;第三,教师自身的素质欠缺,部分教师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是缺乏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一些老师缺乏责任感,忽视了备课的作用,没有花时间和精力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二、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教师要合理的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课堂;第二,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教学意境,化抽象为具体;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角色互换,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魏书生提出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其中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出课本的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重难点,并且做好笔记记录,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之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来进行自测。此法创造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长期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娃娃抓起。首先,师生之间要营造良好和谐的 人际关系,一般来讲,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带的科目教学效果较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第一的教学思想,不仅在语文学习上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丰富教学手段,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重视小组之间学习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在讨论中发现语文的魅力。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课程我只做引导,而课程的教授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评,充当“临时老师”,之后再对学生的“授课”进行总结,对于授课不完整部分再进行补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并且学生做了“老师”自身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4.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语文教师队伍中,在老青教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经验;第二,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分几次,达不到学校标准的教师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请来初中语文教学领域资深的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第三,注重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水平,组织统一的培训,建立现代教学技术的咨询中心;第四,在教师之间展开优秀语文教师的评比活动,定期让教师进行听课测评,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力。
结语:
作为长期坚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刻的意识到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所提出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的研究,希望给同行业者以及相关人士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秋菊.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5,27:86.[2]翟张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