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岭南版一年级第1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的方法。
二、教育方面
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发展方面
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教学重点:
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放大镜 作业要求:
用线条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2、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发挥主体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美在那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学习欣赏的方法(肉眼观察的“小蜜蜂”与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肥皂泡”)。
3、观察四季图片,从色彩、环境、特点分辨四季。
4、集体探秘——《海洋中的小生物》美在那里?《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三、发展主体
1、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发现。
2、绘画表现:要求每人画一种小生物。教学总结:
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美”无处不在,妙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环境教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保护大自然的美。
教学后记:一年级小朋友刚刚离开幼儿园,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在美术课上也是一样,因此,没有急着讲新课,而是重点训练他们怎么样上美术课,上课需要什么工具材料,有什么要求等等。本课适合一年级同学的审美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后能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第二课 壮观的大世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用简短的语言评述大世界的形与色。
二、教育方面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
1、在听觉、视觉的体验中发展想象力。
2、在观察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
3、在探究学习中学会思考与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感受“壮观”。教学难点:
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的美。教学准备:
欣赏图片、单色画笔。作业要求:
能用线条表现大世界的形与色。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课与第二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强调大与小的对比。
二、发挥主体
1、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说看到图片的感受。学会从形状、色彩等方面去欣赏,学会用庞大、壮观、神奇、千姿百态去形容大世界。A、大树 B、大象 C、大海 D、巨鲸 E、大沙漠
2、欣赏大师的作品,说说大师的画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向大师学些什么?
三、发展主体
1、想一想:我喜欢大世界吗?喜欢什么?大自然与我有什么关系?
2、画一画:运用线条和色彩,画出我心中的大世界。注意大与小的对比。课堂总结:
1、说说:我能观察、发现()种大动物、大植物;我能用()描述大世界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美。
2、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
教学后记:《美妙的小世界》与《壮观的大世界》这两节课是相通的,通过大与小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道理。在作业表现上面,学生能做到大胆表现,能体现出对比的效果。
第三课 手拉手,找朋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1、认识各种点、线、色,并能说出六种常用色的名称;
2、感知多种工具、材料性能,学习画点、勾线与色彩的平涂法;
3、感受具像画与抽象画艺术手法。
二、教育方面
爱护美术工具并乐意与他人分享
三、发展方面
1、在尝试探究中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并展开联想。
2、在想象创作中,表达自己对工具材料、造型元素的感受。教学重点:
感知美术用具与材料的特性;能用点、线、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 感受具象画与抽象画的艺术手法。教学准备:
各种工具媒才,有关点、线、色作品。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表现物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看看能说出多少种颜色。
二、发挥主体
1、播放多媒体课件,以美术课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关注、欣赏不同工具、材料和色彩,并尝试、感受其特征。
2、选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纸材,画一些自己认识的点、线与同学交流。
三、发展主体
让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点线色,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寻找点线色,加深学生对点线色的认识。
2、尝试用点线色进行具象表现。欣赏运用点线色表现的三张学生作品。
三、发展主体
画手的游戏,运用点线色画出美丽的小手。课堂总结:
总结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教学后记:
第四课 圆圆、方方和尖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
二、教育方面
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三、发展方面
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物象的乐趣。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三角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三角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教学准备:
欣赏图片、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实物 作业要求:
能用线绘的方法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物象。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表演激趣引入:今天请来了三位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引出圆圆、方方、尖尖,板书课题。)
二、发挥主体
1、讲圆圆方方的故事,让小朋友们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认识圆圆方方,并了解他们的作用与关系。
2、说一说你见过那些圆圆方方,分小组分角色看谁说得多。
3、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衣、食、住、行”中的形。
4、欣赏大师与小朋友的画,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画与大师的画比一比,美在哪里?
三、发展主体
做一做、画一画用圆圆方方尖尖组合成美丽的画面。教学总结:
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最喜欢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五课 变幻的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1、运用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
2、学习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二、教育方面
学会关注“美与科学结合的现象”。
三、发展方面
再欣赏和“玩”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的现象。教学重点:
正、反面物象的表达。教学难点:
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教学准备:
小范例,制作工具。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绘制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能进行粘合制作小动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小组轮流玩“变换画面小制作——孙悟空”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二、发挥主体
1、欣赏学生作品,你喜欢那一个制作为什么?
2、你准备设计一个怎样有趣的画面?正面主体物是什么?反面背景是什么?
3、提供“制作步骤图”小组讨论解决制作方法,师介绍。
三、发展主体
找找身边的材料,那些纸材、用具适合制作“小动画”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检查学习工具,预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发挥主体
1、提问:正反面有什么关系?方面为何要留白?用什么基本形表现物象?用什么点、线、色装饰花纹?
2、开始制作:画(主体、背景)——对折(卡纸直线折法和以剪切改变外形)——粘贴。
三、发展主体
引导学生结合作业欣赏关注环保主题的构思,如“老虎回家了”、“鱼儿回到海里的家”、“小企鹅与北极„„”。教学总结:
1、交换小制作,互相评价、赠送。
2、我学会了什么?师总结学习情况。教学后记:
第六课 哈哈镜,笑哈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法。
二、教育方面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三、发展方面
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
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教学难点:
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教学准备:
范例,制作工具,教学课件。作业要求:
用折纸添画的方法描绘一张会变化的人物画面。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拿出自己早餐用的不锈钢饭盒或勺子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我的脸有什么变化?拉长了,还是变宽了?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变化?”
二、发挥主体
1、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师播放教学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哈哈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观察图片的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欣赏范例与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请学生评价作品的美(美:点、线、色、图案;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3、示范制作步骤,学生开始创作:折叠——用线画——打开添加——打开添加——装饰成画。
三、发展主体
1、试试还有什么“折叠”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课堂总结:
挑选好的作品与一般的作品,请学生对比评价,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教学后记:
第七课 我爱我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运用“点、线、面、色”创作“我爱我家”的画面。
二、教育方面
从“关注自我”发展到“关心父母长辈、热爱家庭”。
三、发展方面
在欣赏评述过程中启发想象与创作思路。教学重点:
能运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教学难点:
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教学准备:
全家福照片、多种材料工具。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画出“一家亲”的画面。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说说自己和家人一起最开心的时候,激起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播放投影,欣赏小朋友收集的与家人的照片,感受一家亲的喜悦。通过互相介绍,激发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情感。
2、说说爸爸妈妈的特征(脸型、发型、表情、衣着等),引导学生抓特征,师示范不同脸型与发型、表情的画法。
3、学生开始创作,提醒构图与画面色彩的搭配,注意线条流畅。
三、发展主体
让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激发个性选择。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播放课件,欣赏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画面的优缺点,准备怎样修改。
2、给画面涂色,注意背景的表现与五官、动作的刻画。
3、学生接着完成作业,师指导。
三、发展主体 说说你画面的故事。课堂总结:
总结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教学后记:
第八课 快餐美食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巧妙运用橡皮泥,运用多种制作方法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
二、教育方面: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
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三、发展方面:
感受食品艺术之美,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制作方法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能制作出丰富的美食。教具准备:
食品图片及美食录像、厨师帽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二、发挥主体
1、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2、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3、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引导思考:你可以橡皮泥制作什么“食品”
4、小组分工合作,以小小美食店引导,设店长小厨师,播放音乐开始愉快的美食制作活动。
三、发展主体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教学总结: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
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色、事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教学后记:
第九课 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了解泥动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二、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三、发展方面
学习用泥塑造立体动物。教学重点:
用各种方法塑造生肖动物。
教学难点:
塑造出动物特征。
教具准备:
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动主体
1、说生肖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生肖。爸爸妈妈呢?
2、学生回答,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生肖动物大聚会
二、发挥主体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生肖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生肖动物。例如:猪 步骤:
(1)用一团泥搓成圆形做猪的头;(2)做出猪的鼻子、眼睛和耳朵(3)做出猪的身子和脚。
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生肖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发展主体 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2、集体欣赏、评价,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课堂总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课后延续:
①增强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②你还能讲出几种十二生肖的说法? ③你还能用什么材料表现十二生肖? 教学后记:
第十课 可爱的小虫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领会“对称”的形式美法则,学会用橡皮泥造型的方法,技巧。
二、能力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的意识;养成大胆创造、勇于表现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自然、艺术美、创造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小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制作出生动而富于审美趣味的昆虫形态。课学准备:
教师:各种昆虫的图片、有关昆虫的科学常识、故事等。学生:课前收集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图片、带橡皮泥、牙签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谜语导入:“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2、揭开谜底: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发挥主体
1、游戏:展示箱子,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从箱子里抽出昆虫的图片。带回本组讨论。
2、“你们小组的昆虫是什么呢?形状怎样?美丽吗?你能做它的动作吗?
3、故事:讲小鸟找昆虫吃的故事。展示枯叶虫的图片: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把自己装扮成这样呢?
4、示花纹奇特的毛毛虫:它夺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5、知道什么昆虫有些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展示萤火虫、甲虫、臭屁虫„„„
6、提示学生要知道更多知识就要多观察,多看课外书。
7、展示一大蝴蝶。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怎样的吗?——展示蝴蝶的生态过程图。
8、展示蝴蝶、蜻蜓、天牛等虫。它们是翅两边图相同吗?——引申出“对称”美法则,不对称好看吗?
三、发展主体
1、魔术表演——用“对称”的方法把基本形式的卡纸摆成一只
2、展示橡皮泥基本形:谁能搓出这些形状?
3、演示用橡皮泥的基本形摆成一贯昆虫,提示:怎才能牢固?——演示用牙签固定的技巧。
4、展示一没有花纹的橡皮泥昆虫:谁能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
5、会做昆虫了吗?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做出更特别的昆虫呢?看看这些同学做的是不是特别可爱:——展示各丰富创意的习作。(包括民间毛毛玩具)
6、展示“昆虫大会”的大板,请每组学合作做出昆虫钉在板上,看那组做得最多最好,优胜的组被放在“昆虫之王”的位置上。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节日的小彩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
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贴”技能。
二、教育方面
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发展方面
在“摆、拼”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教学重点:
小彩旗“形与色”的设计与剪裁制作。教学难点:
旗面色彩对比的搭配,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装饰旗面。教学准备:
制作范例,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彩旗,增加对彩旗的认识
二、发挥主体
1、出示基本形,师示范几种在基本形上加以变化,要学生自己尝试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骤,要学生摆一摆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装饰什么图案?
3、学生学会做一做:运用“剪、折、粘、贴”的制作技能;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设计方法。
三、发展主体
1、运用一连串的小彩旗装扮教室,感受“节日庆典”的气氛。
2、评一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面小彩旗进行自评:外形美、色彩美、装饰美;运用点、线、面、色和对称、不对称的审美原则。教学总结:
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有趣的吊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
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
二、教育方面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三、发展方面
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
能运用纸材和点、线、色表现物象。运用“剪、对折、粘贴”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有目的的排列。
教学准备:
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欣赏民间吊饰与范例作品,激发学生设计吊饰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说说民间吊饰与学生作业中的吊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说说它们美在那里?(形状、色彩、花纹)
2、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吊饰?小组讨论回答。
3、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4、小组合作创作。师指导,提醒注意教室卫生。
三、发展主体
想想做做耳环吊饰、门帘和窗帘吊饰等等,发挥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总结:
作业评价:造型美、色彩对比美、节奏美、整体设计美等
个人评价目标:我学会();我喜欢();我明白()。环境教育渗透点: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多变的纸拉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
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二、教育方面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三、发展方面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会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教师展示拉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发挥主体
1、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课件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拉花有什么用?可以美化什么?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分类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发展主体
1、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探究怎装饰拉花更美丽。
2、玩一玩: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课堂总结:
1、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他怎样美化了生活。
2、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3、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环境教育渗透点: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漂亮的小彩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让学生知道用各种方造型,漂亮的小彩灯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方面
体难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小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
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教学准备:
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作业要求:
制作一盏漂亮的小彩灯。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把小灯光放进圆纸筒内(不透光)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可以看课本后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漂亮的小彩灯
二、发挥主体
1、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马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交流:把自己带回来的彩灯与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体会分享的快乐。
2、构思: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3、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4、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5、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课堂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互评:看谁的彩灯最漂亮?
2、教育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做“垃圾虫 环保教育渗透点: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教育。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指偶真好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运用折、卷、剪、贴、画等平面与立体造型知识与技能创作指偶。
二、教育方面
体会合作创作、表演的快乐。
三、发展方面
在欣赏与发现活动中启发创作构想;在合作创作中学会交往、互助、资源共享。教学重点:
能依据表演内容设计指偶。色彩对比的搭配。教学难点:
根据表演内容涉及有关的人物、动物、景物形象的设计、绘画、制作。教学准备:
范例,制作工具,教学课件。作业要求:
能设计与制作指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用指偶表演故事,引起学生对指偶的注意与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观察、尝试制作的方法)他们是怎样设计和表现物象的?(剪、卷、粘贴、画等)
2、你最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你准备做个什么样的指偶,会不会编编故事呢?学生观察、想象回答问题。
3、师示范范例制作步骤,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创作。
三、发展主体
编故事,分角色,每人自选故事形象开始制作。注意环境卫生。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小节上节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二、发挥主体
1、继续完成指偶形象,师指导。
2、小组排练指偶表演的节目,体验与人合作,分享成果的喜悦。
三、发展主体
各小组进行指偶表演,评选优胜组。课堂总结:
1、指偶形象大展示。
2、他评、师评,小节各组的制作情况。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感知“太阳”的自然现象;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二、教育方面
体会合作创作、表演的快乐。
三、发展方面 了解太阳的文化 教学重点:
命题制作的构思方法及造型、构图知识。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力,表现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学准备:
范画,教学课件。作业要求: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我心中的太阳。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师: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个老公公,面孔红通通,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学生回答)
二、发挥主体
1、太阳的小故事
师:你们知道有关太阳的故事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早上一起来,晚上一起走。可是你想想,十个太阳一起在天空中,人们受得了吗?对了,他们快把大地都烤干了。后来就有一个英雄,叫做后翌,他找来了一把弓箭射掉了其中的九个太阳,留下现在的这个太阳。
2、太阳的表情
(1)师:虽然只剩下了一个太阳,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它们可能长什么样子。其中有个太阳宝宝,知道太阳宝宝长什么样子吗?猜猜看。(学生回答)
师总结:太阳宝宝长着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它可淘气了,喜欢把自己的身上的阳光扎成一条条小辫子,还扎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小辫子。
(2)太阳妈妈呢?她可能长什么样子呢?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太阳妈妈打扮打扮呢?(学生回答)
师启发:太阳妈妈找来了花姑姑,它把花瓣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瞧,现在她多漂亮啊。
(3)师:太阳爸爸呢?可能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回答)师总结:太阳爸爸它喜欢戴各种各样的手表,瞧,它一道道光茫就变成了一只只漂亮的手表。爸爸挺有学问的,戴了一幅深深的眼镜。(师示范绘画)
三、发展主体
1、启发想象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把太阳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讨论交流)
2、课堂练习: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课后总结:
1、我心中的太阳展。
2、给爸爸妈妈也猜个谜语。教学后记:
第十七课 月亮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育方面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表现。
三、发展方面
激励学生成为探索太空的有志者。教学重点:
体会天空的月亮。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教学准备:
录像,教学课件。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看录像,听音乐,创设情境观月亮。
2、讲故事,念童谣,激情涌动想月亮。
二、发挥主体
1、读一读: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地球的卫星。
2、月儿在云朵里穿行,她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也来说说,好吗?
3、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分小组议论、交流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儿歌、人类登月等。还可让学生上台讲讲人类与月亮之间的关系等。
三、发展主体
1、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及学生作品,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教师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2、可以个人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也可以几人合作画一幅《月亮的故事》。可采用拟人手法进行表现。
3、表现方法:可绘画,可剪贴,可手工制作等。
4、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的故事》。教学后记:
第十八课 雪孩子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认识雪的特性,体会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艺术手段表现“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美丽的雪景世界。
二、教育方面
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认识雪的特性,并通过与人合作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描绘美丽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
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的设计,展开美术教育活动,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主体,运用多种绘画造型工具和语言,尝试实践创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体验和认识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教学难点: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
1、彩笔、彩色卡纸、剪刀、收集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作业要求:
学生分组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屏示:动画片“雪景”,引入主题
教师启谈:寒冷的冬夜,当你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冬姑娘悄悄地提着花篮向人间撒下了洁白的雪花。清晨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屏示:动画片“下雪效果”,(2)屏示:图音并茂的《雪孩子》童话故事;(3)屏展:小组讨论议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雪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是怎样来的?
雪孩子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3)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以上论题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师引生表述“雪”的特点
(“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冷冷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雪”还可以用来堆雪人、玩雪雕、制作各种艺术品。如:在我国的东北哈尔滨市每逢冬季就举办大型的冰雕艺术展览,冰雕艺术品种、形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中外无数的游客。
2、师引生表述“雪孩子”的由来;
3、师引生议论:“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生自由表述,发表见解;
4、师引生议论: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体会。
5、了解“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1)、屏示:“雪”与“雪孩子”结构图片 师生议论“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2)、学生拼拼、摆摆、画画
2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用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工具为“小雪花”、“雪孩子”造型设计。
6、师引生创作:现在冬天又来了,在银白色雪的世界里,我们又可以与小雪人一起玩了,那么,我们分工合作,创作一幅 “美丽的雪景世界”,和小雪人一起快乐地玩,快乐地唱,快乐地跳吧!
(三)实践作业、创作体验
1、学生分组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2、每组选代表上黑板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3、屏示:作业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创作“美丽的雪景世界”;
(2)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画出自己对“雪”的认识、感想和希望;(4)对“雪”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5)能大胆创作,画出生动有趣的“美丽的雪景世界”
4、播放情景音乐,学生进入创作(1)播放《小雪花》或《雪孩子》音乐;(2)师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兴趣;(3)电脑屏示:《小雪花》动画背景
5、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个别针对性的记忆和想象。
(四)作品展示、享受体验
1、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简谈创作体会;
2、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作品;
(五)携手激励、回味体验
师引学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回味教学中的全程实践体验,引出:
(1)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冰雕等„„.因此,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精神。
环境教育渗透点: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后记:
第十九课 遥远的星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育方面
会用画(或制作)出的各种星球、遥远的星空星星装饰环境。
三、发展方面
了解有关的星空知识遥远的星空。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星球,想象表现它们遥远的星空。
教学难点:
对遥远星空的认识、理解。教学准备:
录像,教学课件。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遥远的星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太空的小电影。(或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太空„„)你们还知道宇宙中有什么吗?(太阳、月亮„„)
2、对了,在太空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便会看到天空中有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它们那么小,小朋友,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3、对,它们离我们确实非常遥远,今天我们就来表现遥远的星空。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星球形状。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B、其实,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球体的,它们在太空中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C、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地球、月亮、太阳、木星、海王星、火星„„等星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形状及运行轨迹。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出示地球仪,简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
B、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太空中的星球会是什么样的呢?遥远的星空(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气球,假如这是我们的星球。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花纹。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星球。
4、星空的点缀:
A、我们的星球这么美,如果再配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那就更美了。(教师随即剪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小星星)B、课件欣赏有各种星球及闪闪星星的太空图。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分成几人一小组共同完成,有的画星球、有的剪各种星星。
三、游戏表演:
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的作品作道具,和老师一同根据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节奏来表演。(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
四、作业评价:
1、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2、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教学后记:
第二篇:美术新教材第1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生活真快乐 课题名称:第1课 画画我的幼儿园 知识要素
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活动 技能要求:
体验工具材料的乐趣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回忆交流生活的乐趣 实践与创造:表现幼儿园印象最深的情境 欣赏与评议:用1-2句话表述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回忆幼儿园生活与交流,了解原有生活和绘画情况 教学难点
对某一项活动特点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交流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视觉心理,利用他们的表现欲、,好胜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如游泳池、荡秋千、玩滑梯、走吊桥、捉迷藏、睡午觉等活动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2.讨论的重点放在寻找不同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均予以肯定,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
3.分析教材中的作品,强调表现方法的夸张和童趣。
二.绘画与辅导
1.任选所提供的工具材料,表现各自在幼儿园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情景。2.了解学生原有绘画水平,强调生活的趣味性,对技巧方面不作严格规定。3.巡视时注意学生个案,鼓励所有学生的自信心。
三.欣赏与介绍
1.作业展示:以所描绘的内容分类,展示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1.创设情景,以人才交流会的形式引入课题并讨论情景。2.根据情境中的范作,分析作品的组成:照片、图案、文字。
3.图案部分可根据每个人的爱好设计,可以是简单的花边、动物、植物或色块,尽可能大胆想象。
二.制作与辅导 1.制作方法:
① 先贴照片,再画图案;
② 先画图案,再贴照片。
2.加深理解,通过游戏,强调照片与图案有机结合。3.巡视辅导时注意:
① 照片剪整齐,贴到位;
② 胶水的使用(得当);
③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图案(花边)设计。4.指导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欣赏与小结
1.针对情境,集体参与展览和交流。发表“我画的是……”,“这是我〤岁时的照片,我在干什么……”等语言来组织介绍。2.指导填写书上“我的感觉”。3.结合作品进行点评和课堂小结。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2.运用组合、添画的方法,使原有的花纹变成各种新的形象。
四.作业展评
展示完成作业,共同欣赏,并讨论,互相评论各自的成功与不足。1.什么纹理印得最清楚美观呢? 2.哪些作品变得有创意?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 奇妙的印迹 课题名称:第4课 印迹的联想 知识要素
想象补充形象 技能要求:
敲印形状、添加形象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不同材质,印出不同肌理效果 实践与创造:通过联想补充创造所印出的形象 欣赏与评议:欣赏印、添的形象,学会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
体验不同材料印出的奇妙形象 教学难点
观察联想,对印迹进行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 美丽的色彩 课题名称:第5课 认识颜色 知识要素
了解颜色规范名称 技能要求:
初步尝试涂色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引导观察发现生活中漂亮的颜色 实践与创造:用喜欢的颜色画出有创意的故事 欣赏与评议:欣赏并评论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颜色 教学难点
深色的用力均匀,有秩序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艳丽的画面,让他们感受一下各种颜色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2.教师出示一些色卡,介绍颜色小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说一说记忆中有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拓展思维。
二.尝试与描绘 1.创设情景。
2.让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来表现事物。3.把由颜色想到的事物大胆地画出来。
三.展示与评论 1.展示全班作业。2.分小组讨论和评论作品。3.请小组代表发表讨论意见。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3.欣赏米罗的作品,了解大师的线条和色彩,并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提高自信心。
单元主题:第四单元 会变的点线面 课题名称:第7课 流动的线条 知识要素
知道线条的变化 技能要求:
学习快慢轻重的运笔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游戏带来的乐趣,发现线条美 实践与创造:运用线条,使碰碰车跑起来 欣赏与评议:能表述自己与他人作品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和想象线条 教学难点
运用抽象路线设计各种线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四单元 会变的点线面 课题名称:第8课 小鸟喜欢的树 知识要素
知道线条的运用 技能要求:
练习不同方向的中短线条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自然景物中的线条 实践与创造:表现变化各异的树并添上故事。欣赏与评议:讲述作品内容与构思 教学重点
画出变化各异的树枝 教学难点
画面的组织,添上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1.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寻找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线条。
2.出示树枝造型特征的图片,引导发现树枝中的各种线条变化。3.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树木,发现树枝里与哪些形状的线。
二.个人尝试
1.让学生独立常识用不同形式的线来创作树枝形象。
方法之一:线与线相连(面的形成)
方法之二:两头不相接(单线的组合)
方法之三:综合变化(面与线的组合)2.学生可自由展示作品,讲述创作感受。
三.小组合作
1.启发学生“树上会发生哪些故事?”(学生讨论)例:小鸟妈妈生病了,小鸟给妈妈喂水吃药,小鸟爸爸在远处觅食……可结合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引导学生对不同纸面形状进行想象构思 教学难点
撕出不同形状的纸面 教学过程 一.引起发现
1.教师随意地撕纸,造成悬念,让学生讨论其用途。
2.请学生上来,随意地进行拼贴,一看,象什么?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撕纸能变成画的奥秘,进而揭示课题、再结合欣赏活动进一步感受撕纸带来的美感。
3.转变对“废纸”的传统认识,进行适当的环保教育。
二.体验与表现——与“碎纸”对话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撕出形状各异的碎纸。2.利用这些形状能拼贴成什么?(造型联想)。3.发现鼓励造型组合上有创意的作品。4.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撕贴过程与技巧的乐趣。
三.体验与表现——与“造型”对话
1.提出问题: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撕后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制作方法? 2.学生小组尝试。
3.前种方法是在无意识中发现造型,而后种方法是有意识地设计造型,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把“撕纸”变成了画。
四.欣赏与讨论
1.欣赏自己及他人合力完成的作品,体验撕纸变成画的乐趣。2.推荐有新意的小组来介绍制作方法与经验。3.对美术中的其他表现方法产生探索的欲望。4.指导填写“我的感觉”。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4.以小组为单位把纸筒串联起来。5.思考并表达纸筒再应用的个人见解。
单元主题:第五单元 有趣的形状 课题名称:第11课 快餐店 知识要素
了解不规则形体组合 技能要求:
练习团、捏、压、搓、窝、接、刺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亲近彩泥,体验用媒材造型的乐趣 实践与创造:尝试泥工造型的各种方法 欣赏与评议:能发表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泥工的几种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熟悉的快餐食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分析和比较快餐店与日常生活的饮食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纸对折,剪出圆弧线 教学难点
使半圆形能摇摆起来,并能联想到生活事物 教学过程 一.感觉主题
1.给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内容再出示能摇摆起来的形象,让学生比较。2.结合生活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摇摆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及情趣。3.教师要注意介绍纸质的性能,如纸太薄不能制作,太厚制作有困难。
二.制作与辅导
1.让学生讨论纸张站立的方法:把纸张对折剪,力求弧度圆滑流畅。2.讨论“摇啊摇”不能摇摆的原因以及重心与改善方法。3.师生之间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确立设计主题。4.依照主题在半圆形上添加形象。5.用胶水粘贴图形,以免摇摆脱落。
三.欣赏与讨论
1.学生将作品摆在桌上供大家赏玩。2.推荐优秀作品,进行讲评与分析。3.能分析并肯定他人作业的成功之处。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③ 勾线要流利,不要断断续续,尽量不擦改。2.要求画得较快、较好的同学想象,表现有关的故事。四.欣赏与评论
1.学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简洁语言自评。2.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讲述清楚。
单元主题:第六单元 我喜欢的动物 课题名称:第14课 美丽的鱼 知识要素
认识各种线条的组合 技能要求:
用线条、形状、色彩组合画面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不同形式的花纹,发现规律 实践与创造:能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 欣赏与评议:欣赏并描述花纹的色彩组合 教学重点
运用丰富的线条、形状美化事物 教学难点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元主题:第六单元 我喜欢的动物 课题名称:第15课 动物园里真好玩 知识要素
点、线、面综合想象 技能要求:
用线条、形状、色彩描绘动物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不同类型的动物的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动物特征,表现“好玩”的场景 欣赏与评议: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 教学重点
能抓住动物的特征,突出“好玩”的动物园场景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具有想象力、独创性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讨论
1.“动物园中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为什么要爱护、保护动物呢?”
3.出示前两课学生的优秀作业,请学生回忆动物的特征?
4.从动物的形体、大小、组合部分,如:耳朵、眼睛、嘴巴、尾巴,身上的花纹、色彩等寻找动物的特征。
5.在进行绘画时,还要选择最具表现力的动作。6.教师示范一种动物的绘画表现方法。
二.想象与设计
1.想象人类与动物之间愉快、友好的关系。
2.讨论动物园中好玩的场景,如:课本中长颈鹿的长头颈为小朋友做游戏提供了方便。
3.以学生的生活游戏为基础,想象与动物玩耍的活动。4.学生可以扩展到现实生活中未出现过的有趣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七单元 多彩的天空 课题名称:第16课 美丽的天空 知识要素
认识颜色排列顺序 技能要求:
用色彩、线条、形状表现形象
第一课时(学画彩虹):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彩虹自然现象,发现组成规律 实践与创造:发挥想象把彩虹融入绘画情境 欣赏与评议:自编小故事,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彩虹色彩的排列 教学难点
通过彩虹联想,发挥想象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用寓言故事和谜语,结合录象或VCD作铺垫,引出课题,使学生通过联想认识彩虹。
2.简介彩虹形成的原因,了解彩虹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通过自主分析,知道彩虹是由多种色彩组成。
二.想象与表现
1.出示同龄人作品,欣赏每幅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创作意境。2.引导联想“彩虹”,充分发挥想象,把彩虹融入各种绘画情境。
3.对三个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人人成功。
三.欣赏与评论
1.根据自编小故事,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二.想象与表现
1.体验歌词中所提及的太空事物。想象每幅作品中的故事,以开拓想象思维。2.出示拼图,利用拼图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大小重叠。3.引导联想,指导创作。结合太阳或月亮星星创设情境
三.欣赏与评论
1.组织“天空的故事”或“天空下的故事”创作稿进行小组交流。2.结合作品引导回忆本课重点、难点,完成书上“我的感觉”。3.引导发散:
① 天空下或太空中还会发生哪些故事?
② 太阳、月亮、星星还有哪些画法?
单元主题:第七单元 多彩的天空 课题名称:第17课 阴雨天 知识要素
体验色彩与情感 技能要求:
学习雨水和简单雨具的表现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知道下雨的原因和云彩的变化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八单元 让牙齿更健康 课题名称:第18课 牙蛀了 知识要素
了解五官变形 技能要求:
训练五官的夸张手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会蛀牙的痛苦,发现蛀牙的原因 实践与创造:夸张嘴巴及表情,创设嘴巴里的世界 欣赏与评议:欣赏作品,评论自己与他人作品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体会蛀牙的痛苦,掌握面部痛的夸张表现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画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观察
1.鼓励儿童演示,讨论牙痛时的表情。
2.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类型的牙痛面部表情。3.学生各自表演感受牙蛀疼痛时的表情。
二.构想与尝试
1.让学生欣赏有创意内容的参考资料。
2.启发学生想象拟人化的细菌在口腔中如何“猖狂的戏耍或大闹天宫”。3.自愿者在黑板上简易试画(教师从中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表现与辅导
1.让学生知道应该画多大,画面效果才好看。2.提示学生要突出主题,注意主题在画面的位置。3.注意拿笔的姿势和涂色方法。4.激励学生展示出想象的才能。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单元主题:第八单元 让牙齿更健康 课题名称:第19课 刷牙的好帮手 知识要素
利用纸的变化造型 技能要求:
纸的折、粘等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牙刷工具的作用,并发现造型美 实践与创造:设计新颖的杯子和牙刷造型 欣赏与评议:欣赏并表达他人作品及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杯子和牙刷的方法,懂得天天刷牙的道理 教学难点
折、粘的过程,有创意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引导
1.学生互相询问是否天天刷牙?
2.体会父母让自己刷牙的苦心和自己的态度。3.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杯子、牙刷及牙膏最适合儿童。
二.思考与观察
1.通过观察,讲一讲杯子、牙膏的主要特征。
2.讨论:动脑筋想想一张平面的纸,怎样才能拱起来?牙刷的刷毛部位怎样制作比较象?
3.准备好使用的工具,搭配好将要用的彩纸。
三.制作与辅导
1.可单独完成制作过程,也可双人合作完成。2.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并提醒胶水的清洁使用。
3.在制作中可以选择制作成套的杯子和牙刷,也可选择制作不同花色的杯子
一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游戏
1.教师用爱护牙齿的重要性作为导入。
2.试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配合教师在讲台前即兴发挥表演小品《母亲和孩子》(此孩子或扮演牙好的,或扮演蛀牙的),接着让同学之间扮演(其目的是提高兴趣,为 绘画创作提供思路)。
二.感受与想象
1.回想一下刚才有哪几个主要动作和情景是表现有一口好牙的得意状态(此时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此动作),同时教师可挑选一位学生让动作定格,大家共同观察,讨论怎样描绘(主要突出上半身)。2.欣赏有关作品和有趣的动物,感受里面的内容。
三.绘画与辅导
1.对学生说:我们也来露一手,每人画一幅《牙齿变白了》的作品吧!2.要求线条流畅,不要断断续续,尽量少擦改。3.要把人物的手臂动作,面部表情画清楚。4.涂色要干净、明快整齐。
四.自述与展评
1.完成作业,大家共同欣赏。
2.由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解说创作内容,再由作者补充。同时观察、比较、评论。
3.哪张作品的线条有力、流畅? 4.哪张作品的内容表现生动? 5.哪些作品的色彩好看?
第三篇:第1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第四篇: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_6
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
何洁仪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五)课题:昆虫王国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十)课题:七彩虹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说一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听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飞行世界的美;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探秘一——杨利伟叔叔真棒!
1、说一说:你知道杨利伟叔叔吗?
2、议一议:你知道他是怎么飞上太空的吗?
二、探秘二——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
1、说一说:你做过飞天的梦吗?
2、做一做:表演看看,怎么飞天的?
三、探秘三——鸟的特征
1、听一听:听,什么声音?(鸟、飞机„„)
2、说一说:鸟有什么特征?
3、想一想:鸟为什么会飞?
4、猜一猜:飞机为什么也会飞?
四、探秘四——鸟飞的动作
1、说一说:你能说出小鸟的样子吗?
2、做一做:你可以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
五、探秘五——渴望飞行
1、找一找:艺术家创造了哪些会飞的形象?
2、说一说: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像什么?(鸟)
3、想一想:为什么把它设计得像鸟?
4、猜一猜:你觉得它真的能飞起来吗?
六、探秘六——我想飞
1、想一想:我有一天能飞起来吗?
2、画一画:我飞起来了!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从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1、我发现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我会收集资料参与学习吗?我能与同学一起观察交流吗?
3、我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我有梦想吗?
4、我能画出心中的梦想吗?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⑵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段有关海底的小电影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海洋„„)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点、线与色表现作品。⑵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泡泡的造型与色彩变化;由泡泡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幻想与想象。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相互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泡泡水、铁线圈、彩笔或泡泡枪、颜料。教学过程:
(1)首先选择课室外一个场地,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师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作吹泡泡的游戏,然后老师选择三位学生作现场演示吹泡泡并向学生设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的色彩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和提示)
(2)接着让学生根据观察泡泡的形与色并拿起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大小的圆形,最后选出三张作业由学生自评:对作业的感受?优点缺点,为什么?作进行讲解,教师对重叠构成的疏密、色彩搭配作小结。
(3)教师出示有秩序重叠和无秩序重叠组合的几张范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有秩序重叠构成画面产生的美感。
(4)教师提示学生除了用彩色笔表现出圆形和色彩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教师出示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制成的范品让学生欣赏。
(5)教师对印、撕纸贴的制作方法作演示和讲解。
(6)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吹泡泡游戏得到的圆形及色彩启示,分四组以接力画游戏完成作业。利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选择一种方法表现一幅形与色组成的画面。画面形的组合应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美观有趣,可将造型和色彩进行适当夸张和变形。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乐曲和儿歌:泡泡大,泡泡圆,压印撕贴画圆圈。你来吹,我来吹,一二三四一齐吹。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动物形状的。像灯泡,像冰球,好像水果一串串。小朋友,快动手,别让泡泡都溜走。拿纸来,拿笔来,压印撕贴画下来。
(7)小结:学生互相欣赏观摩:
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观察与审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b、学生能在今后的创作绘画中获得启示。c、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d、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初步了解。最后再以吹泡泡游戏结束。
(8)自评要点:我能按要求作好课前准备吗?()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我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吗?()我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吗?()我在活动中有耐心吗?()
(9)课后拓展:从直观中获得形象思维,注重造型、色彩的观察、表现与联想。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表演(听、说、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本课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感受与激趣)
1、听一听: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有小鸟叫声)供学生欣赏,然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2、看一看:教师播放一段小鸟的录像片或展示图片,然后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小鸟?有什么不同的形态和花纹?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喜欢的小鸟的色彩和形态。
4、演一演:教师或全体学生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进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鸟的故事。活动安排:
1、活动一(学习与尝试):
(1)教师出示课题“快乐的小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小鸟的形态结构(头、眼、嘴、身体、翅膀、尾巴、脚、羽毛、色彩、花纹)。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探索小鸟的画法。分小组尝试小鸟接力画游戏。
2、活动二(欣赏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小鸟形态,同时启发学生可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现不同形态、色彩、花纹的小鸟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3、活动三(合作与表现):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大纸上画一群快乐的小鸟。
(2)教师协调各组之间的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扬个性探究型作业,同时鼓励学生添加上背景。
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1)各小组将作品摆放到展示区内,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的乐趣。
(2)学生谈感受体会: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有关小鸟的资料,讲一个小鸟的故事
(五)课题:昆虫王国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昆虫的色彩花纹及形体特征进行造型活动。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中探究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画、撕、摆的多种表现方法与体验合作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合作游戏与分享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以多种昆虫造型与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疏与密;把握“对称”的概念。教学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
2、收集昆虫活体、标本、照片或仿生昆虫的塑料玩具、树枝。
3、有关昆虫题材的美术作品。
4、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教室放置挂满昆虫(纸制成或仿生玩具)的树枝,以树枝为载体进行故事引入(有关昆虫王国的童话或传说)。
2、让学生寻找树枝中的秘密(昆虫),在活动中观察、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害虫和益虫。
二、课堂发展
1、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更加有趣的昆虫形态。
2、让学生模仿昆虫动作与造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昆虫的结构与特征)。
3、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活动。
4、教师巡视与辅导。
三、反思评价
组织评价活动:学生把作品(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挂到树枝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1、寻找更多的昆虫知识或图片。
2、和熟悉的人说一说有趣的昆虫故事。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⑵过程与方法
能与小朋友一起画鱼。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以鱼为主题的纸造型游戏。
教学重点:以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构成游戏,激发小朋友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学习画、摆、剪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1、准备鱼的照片或《海底总动员》动画片。
2、有关以鱼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如图片、邮票、民间图案等),有关音乐。
3、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学生刚进入美术室时,就开始播放《海底总动员》。
2、故事引入:上课铃敲响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影故事。
3、说一说:组织学生说说刚才看到了哪些鱼,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课堂发展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大鱼和小鱼(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头形、体形、尾形、颜色等,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鱼形。在画时注意构图。
2、启发学生注意鱼的画法(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
3、与学生交流各种以鱼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4、布置活动要求(活动具有选择性):
方案一:发挥想象,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鱼,也可以直接在纸上剪出鱼的形状,为它画上花纹,穿上漂亮的“外衣”;
方案二:按学生人数集体或分组直接在长卷纸上作画。
5、教师在黑板上勾画或布置出大海的图画,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6、组织美化大海的活动:组织参加方案一的学生剪出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组织参加方案二的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大画添加小鱼和水草等物。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互相的欣赏与交流。
2、教师做简短的评价与引导。
3、建议参与方案一的学生把作品互相交换。
4、师生一起扮演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地活动,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寻找更多有关鱼的知识或图片。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⑵过程与方法
在模拟动作的活动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自主探索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表达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一说《小动物和妈妈》的故事;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能大胆使用不同的线条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亲情的故事、图片。
2、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开始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录像,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由教师或学生简单描述录像的内容。
3、说一说:小蝌蚪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当小蝌蚪见到妈妈时,它会怎么做?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请学生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教师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小鸭、小牛、小熊„„)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你能模仿它们的动作吗?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的特征,同时想象一个故事,表演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
2、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得画家作品或优秀学生作业。
3、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内容、线条和色彩,启发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来作画。
4、布置美术学习活动(两种方式)。
5、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完成有主题的作品。
三、反思评价
与同学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⑵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欣赏中感受海螺奇特的形状变化;在想象画的花纹装饰中感受硬笔工具的性能。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海螺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螺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1、怎样画出海螺奇特的外形;
2、有耐心地画出海螺的花纹。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螺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螺的知识。
2、放大镜、VCD歌曲《小螺号》。
3、绘制几米长的海滩图。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是否发现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呢?有哪些呢?从而引出课题。
2、让学生吹一吹、看一看、说一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海螺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熟悉的海螺。
二、课堂发展
1、作品欣赏:在《小螺号》音乐中欣赏各种海螺的图片或作品,或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海螺实物与装饰绘画 异同。
2、与学生共同分析海螺的表面纹理特征,复习上学期“美妙的小世界”课题,演示用放大镜观察海螺,提示学生
以利用科技手段观察海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区画一画海螺。
3、运用美术教学的“再定义策略”,引导儿童构思、决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即在儿童创作前,要求儿童抑制习
性思维,思考利用海螺的外形发展成为别的新奇的作品。
4、组织美术游戏活动,布置活动要求:第一种:比一比,看谁画得最有趣、最独特。教师进行巡视与辅导。课堂
可以播放背景音乐;第二种:集体作画。组织学生在海滩图中画出各种各样的海螺。
三、反思评价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讲评。
4、组织表演,引导学生学唱 《小螺号》歌曲,做各种吹螺号的动作,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1、学唱《小螺号》歌曲。
2、听家人讲一个关于海螺、海星或海怪的故事。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星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难点: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
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或玩具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线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3、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吗?
5、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很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
6、教师巡视辅导。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
2、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3、教师照相,保存学生活动资料。
四、课后延伸
课后展览学生的作品。
(十)课题:七彩虹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彩虹的形状、色彩及其形成原理。学习用线条表现彩虹。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尝试、游戏体验活动中,认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积极参加创作活动。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彩虹;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感兴趣;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色彩想象画创作。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画出彩虹和心中的彩虹故事。
教学准备:有关彩虹的录像、图片、水粉颜料、画笔、七色卡纸。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发现(照片)
1、观察彩虹的形状与色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发现彩虹的形成及色彩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颜色的排列有规律吗?
二、欣赏与评述(画家作品)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这一幅画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没有清楚地画出来?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家是怎样画彩虹的?这幅画和照片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三、想象与创作
1、构思:如何创作?
2、创作: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四、体验与评价: 集体欣赏:
我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我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法与创意。
2、说一说:心中的彩虹故事。
3、自评(要点):
(1)我(知道/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我能画出()种颜色的彩虹。
(3)我(可以/不可以)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4)我(喜欢/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创作的快乐。(5)我(可以/不可以)说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怪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
教学重点:以大海怪的构想合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在收集到的资料中,综合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画一个大海怪。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展示数张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龙的构成。
3、提示:龙是由12种动物合成的,也就是具有12种动物的特征。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海洋生物的资料(如海马、海龙、海螺、海星等),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作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将数种海洋生物的特征,有选择地结合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提示:你想合成多少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合成的“海怪”能做什么?
3、使用学习卡,引导学生运用合成原理,创作出自己的大海怪。提示:以某以海洋生物的造型为主体。添加有特点的其他生物的大的结构,改变主体的头部、肢体与各部器官的造型。拟人也是一种创作的好方法,海怪会变得更神奇和有趣。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怪作品,互相欣赏。
四、课后延伸
1、与熟悉的人说一说海怪的故事。
2、展示学生的作品。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鞋子;
(2)运用剪贴等技法,用纸材设计、制作出鞋子。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传统特色的鞋子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美、构思巧等特征;(2)在讨论中探究设计鞋子的方法,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成果。教学重点:
(1)了解鞋的实用性与美的关系;(2)鞋的基本结构及色彩装饰性搭配。教学难点:创新的构思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
1、猜一猜:老虎鞋和大嘴狗鞋的用途。
2、比一比:老虎鞋与高筒靴的外形和花纹的异同点。
3、画一画:鞋的基本形状。
4、说一说:鞋的基本结构。
二、看一看、想一想:
1、看一看:学生范例作品是用哪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2、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双鞋子?为什么?(构思、造型、花纹、色彩)
三、做一做、评一评、玩一玩:
1、做一做:做一双你喜欢的鞋。
2、评一评:进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3、玩一玩:创设鞋子设计大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
1、我课前能认真准备工具材料()。
2、我明白()色与()色搭配更好看。
3、我会用()等方法做漂亮有趣的鞋子。
4、我知道可以用()种材料来制作鞋子。
5、我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第五篇: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这是学生心理的一大转折,在心理接受能力与学习方法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准备课
1、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的兴趣。
2、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养成学生的良好绘画习惯。常用绘画工具
一、师生问好,相互介绍。
二、启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1、师画一圆,问:①这是什么?
②你能把它变成什么?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美术吗? A、发现美B、创造美C、欣赏美
2、你发现生活中什么是美的?
3、你是如何创造美的?
4、你生活中的物体景物美在哪里?
三、明确目标:
1、自主阅读课本,寻找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
2、翻翻看,我们这学期共有几课?需要哪些用具,必须学会哪些知识? A、用画笔来表现的有哪些?
B用橡皮泥、剪刀、彩纸等表现的又有哪些?
四、创作活动:
1、学习绘画方法。
2、学画太阳和月亮(随时纠正不正确的作画习惯)
3、画好太阳或月亮,涂上喜欢的颜色。
4、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想说的话,或是一些建议、想法(不会写的也可以用拼音)
五、展评,小结。
第一单元
走进大自然
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微小的世界。
2、使学生应用手中已有的材料表现微小的世界。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发现细节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了解大自然的微小的世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小的世界。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树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和树上的叶子。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树叶的形状。
3、师出示树叶让学生观察,纠正绘画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观察。
4、亲亲大自然中有极其微小的世界,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用放大镜,还可以看到更多奇妙的小世界,学生们用放大镜寻找自已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观察。
三、寻找身边的颜色
1、问:苹果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观察:有许多的颜色。
3、观察春、夏、秋、冬四幅图,说说它的色彩。
4、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四、欣赏《蝈蝈黄花》
艺术家善于用。细腻的手法画出蝈蝈的神态。用大写意的手法画黄花,它画出了果园中的细小世界。
五、学生创作
1、你能观察到什么美妙的小世界,能把它画下来吗?
2、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展评
壮观的大世界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感受神奇壮观的场景,在对比中感受大的世界。
2、培养学生敢想、敢画,大胆表现的绘画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感受神奇壮观的大场。培养大胆表现的习惯。挂图范画等 教学用具:
一、导入新课
1、师展示小人偶,这是什么:人偶与老师比较,老师显得大,人偶就小多了!
2、师展示蚂蚁与树叶,树叶与蚂蚁比树叶就大多了。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观察课本中的图,看看你们发现了?通过什么可以看出?(物体大和小的对比)
2、重点欣赏:
巨鲸: 鲸大
人小 《长江颂》:
河大
人小
3、欣赏学生作品
山的大
人的小
三、启发想象
1、大然然中有哪些场景是壮观的?(风、楼、树)
2、如果让你把它画下来,你能画出来吗?能否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
四、指导创作
1、把你印像中最大的场景画下来。
2、注意把大与小画在同一个画面上,通过大小对比画出大的世界来。
五、作品展评
第二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
教学目标
手拉手 找朋友
1、认识美术用具,了解能够用来创和的各种材料工具。
2、指导学生保护爱护学习用具,养成作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展示由油画棒、国画工具、水彩笔等材料绘制的几幅美术品。
2、让学生上前触摸、看、闻等方式辨虽每幅画的材质。
3、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些作品都是由哪些工具绘制的?
二、看一看 认识各种美术材料用具。了解材质在绘画中的表现力。水彩笔民、油画棒、铅笔、剪刀、卡纸
1、师展示各种材料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看看、摸摸。
2、师对种材料进行具体介绍。
3、师在图画纸、卡纸上作简单的演示。
三、试一试
1、生说说对哪一种绘画工具较感兴趣,并说说为什么?
2、检查学生对工具的认识情况。
3、学生偿试各种材料进行作画,师巡视指导。
四、比一比
1、学生自由展示绘画好的作品,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材料及过程。
2、作品展示,由学生评选优秀作品,奖上不红花。
3、师小结
教学目标
圆圆、方方和尖尖
1、感知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
2、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三角形不同形状牲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
3、在合作竞赛中,浓度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感知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基本形,并能用于表现物体特征 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形象特征 各种材料、工具、有关实物;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个新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呢?
二、认识圆圆、方方和尖尖
1、出示圆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圆圆。
谁能说说你怎么记住它?
谁能给他找朋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2、出示方方: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谁来给他取个名字。那他又有什么朋友呢?
3、出示尖尖: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是根据什么来给他取名的?
大家给他找找朋友好吗?
三、造型表现
1、画:谁来把我们的三个朋友画出来?指名板演。
2、小组创作:小组把三个朋友画在同一张作业纸上,并给他穿上漂亮的外衣,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
四、评价:
1、作品展示:各组展示作品。
2、欣赏评价:学生自由评述,指出每幅作品的优缺点。
3、综合评价:师总评,生举手表决,选出优秀作品,评出小画家。
变幻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运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
2、学习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3、会与同学交流,探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能做到正反物象的表达。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卡纸、彩笔、小木棒、胶水
一、设疑导入:
1、小组轮流玩“变换画面小制作——孙悟空”。
2、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二、模仿制作(小组自主解决制作方法)
1、自由学习步骤图,思考:老虎为什么要回家?(激发保护生态环境)
2、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思考:正面与反面有什么关系?反面为何要留空白?用什么基本形表现物象?用什么点、线、色装饰花纹?
3、指导解决“画(主体、背景物象)——对折(卡纸直线折法和以剪切改变外形)——粘贴”的制作方法。
三、观察与分析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
1、你喜欢哪一个动画小制作?为什么?
2、你准备设计一个怎样有趣的画面?正面主体物是什么?反面背景是什么?运用什么基本形和造型元素。
3、找找身边的材料,哪些纸材、用具适合制作“小动画”?
四、分享与评价
1、交换小制作
2、互相评价、赠送
教学目标
哈哈镜,笑哈哈
1、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精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3、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与好奇心理及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法。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彩笔、彩纸等 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精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
一、观察思考,寻找规律
1、拿起自己准备的不锈钢勺子(或杯子)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我的脸有什么变化?拉长了,还是变宽了?为什么原因产和这样变化?”
2、他细观察课文中的“哈哈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小女孩哪些地方胖了,扁了?哪些地方细了、长了?为什么?
二、比较与欣赏。
1、比较两张小女孩头像作品及全身人物作品: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惊喜和奇怪的感觉?小作者用什么方法使脸部与嘴巴拉长了?小作者选择怎样“折叠”和“添画”使胖女孩更胖?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
(美:点、线、色、图案;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三、尝试制作
1、尝试与思考:(1)试一试,“折叠”还有什么方法?(2)怎样“添加与装饰”才好看?(3)用线描着色法,还是剪贴画表现?(4)先折后画,还是先画后折?
2、创作:(1)折叠(2)用线画(3)打开添加(4)装饰成画
3、生分组创作
四、欣赏展评
学生自由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运用“点、线、面、色”创作“我爱我家”的画面。
二、教育方面
从“关注自我”发展到“关心父母长辈、热爱家庭”。
三、发展方面
在欣赏评述过程中启发想象与创作思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能运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全家福照片、多种材料工具。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说说自己和家人一起最开心的时候,激起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播放投影,欣赏小朋友收集的与家人的照片,感受一家亲的喜悦。通过互相介绍,激发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情感。
2、说说爸爸妈妈的特征(脸型、发型、表情、衣着等),引导学生抓特征,师示范不同脸型与发型、表情的画法。
3、学生开始创作,提醒构图与画面色彩的搭配,注意线条流畅。
三、发展主体
让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激发个性选择。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播放课件,欣赏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画面的优缺点,准备怎样修改。
2、给画面涂色,注意背景的表现与五官、动作的刻画。
3、学生接着完成作业,师指导。
三、发展主体 说说你画面的故事。课堂总结:
总结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
第三单元
玩泥巴,好快活
教学目标
快餐美食店
一、教养方面:
巧妙运用橡皮泥,运用多种制作方法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
二、教育方面: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 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三、发展方面:
感受食品艺术之美,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运用多种制作方法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能制作出丰富的美食。食品图片及美食录像、厨师帽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 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二、发挥主体
1、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2、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3、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引导思考:你可以橡皮泥制作什么“食品”
4、小组分工合作,以小小美食店引导,设店长小厨师,播放音乐开始愉快的美食制作活动。
三、发展主体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教学总结: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
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色、事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了解泥动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二、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三、发展方面 学习用泥塑造立体动物。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用各种方法塑造生肖动物。塑造出动物特征。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
一、启发动主体
1、说生肖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生肖。爸爸妈妈呢?
2、学生回答,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生肖动物大聚会
二、发挥主体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生肖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 望。2.教师示范一个生肖动物。例如:猪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圆形做猪的头;(2)做出猪的鼻子、眼睛和耳朵(3)做出猪的身子和脚。
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生肖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发展主体
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2.集体欣赏、评价,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课堂总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可爱的小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领会“对称”的形式美法则,学会用橡皮泥造型的方法,技巧。
二、能力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的意识;养成大胆创造、勇于表现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自然、艺术美、创造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小虫。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制作出生动而富于审美趣味的昆虫形态。教师:各种昆虫的图片、有关昆虫的科学常识、故事等。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图片、带橡皮泥、牙签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谜语导入:“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2、揭开谜底: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发挥主体
1、游戏:展示箱子,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从箱子里抽出昆虫的图片。带回本组讨论。
2、“你们小组的昆虫是什么呢?形状怎样?美丽吗?你能做它的动作吗?
3、故事:讲小鸟找昆虫吃的故事。展示枯叶虫的图片: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把自己装扮成这样呢?
4、示花纹奇特的毛毛虫:它夺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5、知道什么昆虫有些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展示萤火虫、甲虫、臭屁虫„„„
6、提示学生要知道更多知识就要多观察,多看课外书。
7、展示一大蝴蝶。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怎样的吗?——展示蝴蝶的生态过程图。
8、展示蝴蝶、蜻蜓、天牛等虫。它们是翅两边图相同吗?——引申出“对称”美法则,不对称好看吗?
三、发展主体
1、魔术表演——用“对称”的方法把基本形式的卡纸摆成一只
2、展示橡皮泥基本形:谁能搓出这些形状?
3、演示用橡皮泥的基本形摆成一贯昆虫,提示:怎才能牢固?——演示用牙签固定的技巧。
4、展示一没有花纹的橡皮泥昆虫:谁能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
5、会做昆虫了吗?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做出更特别的昆虫呢?看看这些同学做的是不是特别可爱:——展示各丰富创意的习作。(包括民间毛毛玩具)
6、展示“昆虫大会”的大板,请每组学合作做出昆虫钉在板上,看那组做得最多最好,优胜的组被放在“昆虫之王”的位置上。
第四单元
五彩纸,变呀变
节日的小彩旗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贴”技能。
二、教育方面
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发展方面
在“摆、拼”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小彩旗“形与色”的设计与剪裁制作。
旗面色彩对比的搭配,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装饰旗面。制作范例,彩纸、剪刀、胶棒
一、启动主体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彩旗,增加对彩旗的认识
二、发挥主体
1、出示基本形,师示范几种在基本形上加以变化,要学生自己尝试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骤,要学生摆一摆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装饰什么图案?
3、学生学会做一做:运用“剪、折、粘、贴”的制作技能;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设计方法。
三、发展主体
1、运用一连串的小彩旗装扮教室,感受“节日庆典”的气氛。
2、评一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面小彩旗进行自评:外形美、色彩美、装饰 美;运用点、线、面、色和对称、不对称的审美原则。教学总结: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
有趣的吊饰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
二、教育方面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三、发展方面
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 方法。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有目的的排列。
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能运用纸材和点、线、色表现物象。运用“剪、对折、粘贴”的制作
一、启动主体
欣赏民间吊饰与范例作品,激发学生设计吊饰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说说民间吊饰与学生作业中的吊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说说它们美在那里?(形状、色彩、花纹)
2、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吊饰?小组讨论回答。
3、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4、小组合作创作。师指导,提醒注意教室卫生。
三、发展主体
想想做做耳环吊饰、门帘和窗帘吊饰等等,发挥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总结:
作业评价:造型美、色彩对比美、节奏美、整体设计美等 个人评价目标:我学会();我喜欢();我明白()。
第五单元
奇妙的天空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感知“太阳”的自然现象。
熟练运用多种材料工具、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在“比较”中认识不同艺术风格表现的“太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命题制作的构思方法及造型、构图知识。发挥想象力,表现自己心中的太阳。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
活动
(一):互相讲述有关太阳的故事。活动
(二):圆形的想象与变化。像什么?
太阳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象可以用什么造型元素表现太阳的“形和光芒”。活动
(三):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的太阳,引发联想。提供作品的比较。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作者想说什么?
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活动
(四):以“科学中的太阳”激发想象。寓言联想。图片联想。假设联想
活动
(五):以神话故事中的太阳激发想象。在同龄人的作品中,哪些是神话故事中的太阳? 幻想一下,太阳的故事、太阳的表情、太阳的外形。构思:我心中的太阳大怎样的? 活动
(六):以评价促进想象创作。在欣赏中提出评价目标。
作业评价标准:构思美、构图美、色彩美。
月亮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感知“月亮”的科学与神话故事。
2.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表现。
3.在交流“我的月亮”故事中,互相启发、构思画面内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围绕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创造性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进行抽象形装饰与表达。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
一.交流活动。二.探索活动。
1.画家笔下的“月亮的故事” 2.科学家眼里“月亮的故事”。3.小朋友心中的“月亮的故事”。三.合作制作
1.在小组里讲述自己编制的《月亮的故事》。2.在长幅画中,合作一幅《月亮的故事》。3.评价活动——自评、他评
四.合作学习评价:有分工合作,资料、材料共享互相帮助。作业评价:
1、大胆运用点线色。
2、想象力丰富。
雪孩子
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造型•表现
知识目标:认识冬季自然现象,体验冬天的季节特点。
技能目标:学会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表现雪花。情感目标:
1、感受雪花的线条纹样美。
2、通过合作添加的集体创作活动,学会合作学习。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冬天的季节特点,学会制作或绘画雪花。制作雪花 教学准备
1、准备许多手剪或手撕的雪花。
2、十二张黑卡,各色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体验•感知
1、你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吗?
引导学生从天气、风景、人物衣着、动作等方面谈冬天的特征。学生描述冬天的样子。
2、展示冬天的图景,感受冬天的气候,引导做天冷时的动作。表演天冷时的动作。二.欣赏•交流
1、你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吗?
师放大雪花,欣赏雪花的美。学生描述雪花的样子。大家一起观察雪花
2、你们能把雪花画下来吗?
学生观察雪花并用各色油画棒偿试画雪花
3、看了这么漂亮的雪花,你们想到北方去看雪吗?今天老师把冬天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雪的情景吧!
师向空中撒雪花。学生感受下雪时的情景,观察下雪时天空飘满雪花。
4、我们教室里下的雪漂亮吧,那就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雪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学生观察雪花 说制作方法。
5、请会做雪花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各组的同学制作雪花。学生自由走动当起小老师教小伙伴们。三.合作•表现·创作目标:
1、运用画剪撕贴等方法,创作表现漂亮的雪花。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创作表现 四.展示•评述
1、作品展示:各组自主展示图景,师生共同欣赏评述。幅雪景图。欣赏评述 2.拓展•延伸 在家看看如果在我们这幅画中添上打雪球的小朋友,画上银装素裹的房子和树,那有多漂亮啊!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吧!反思•评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与感受?
遥远的星空
教学目标 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大师的画。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阅读课本,了解一些星空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宇宙之美。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星空或设计星星并进行组合装饰,美化自己与生活。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座。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制作范例、欣赏作品纸材、剪刀、胶水。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设计与表现各种形状的星星、星座。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大师的作品和运用绘画与剪贴方法表现美丽的星教学方法:比较观察法、探究体验法、尝试表现法。活动方式:绘画添加比赛游泳、探秘活动、尝试比较活动。
教学程序: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自评、他评。评价活动:“说一说”我学会了什么?
探秘活动一:“看一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星星吗?它在宇宙中是什么色彩? 探秘活动二:“想一想”银河像什么?大师想说些什么?
探秘活动三:“试一试”哪些材料适合表现星座?哪些材料适合装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