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三课时)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2、聆听《彼得与狼》,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3、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1、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
2、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3、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设计意图(生成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白桦林好地方》;
2、歌词创作。
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2.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长音和短音的对比)
1.呼吸练习。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练习,首先两脚分开保持好站姿,双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腰部。在深吸气的时,你的腰两边会向两边撑开,然后再将气息又控制的,匀速吐出。好,我们来一起试试看。(调整学生的呼吸,并巩固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2.模唱老师的一组长音发声。其中包括哼鸣和“2”“6”两个音的音高。
3.模唱短音“2 22 2 2”,“6 66 6 6”。并分为两声部合作。(利用乐曲中的难点节奏来练习短音的发声,提前让学生模仿,有利于后面难点的突破)
三、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小螺号》,让我们看到了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大海边美丽的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地方使你印象深刻呢?
生:„„
四、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 1.初听 师:同学们去过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好地方——白桦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背景音乐——歌曲伴奏)生:(欣赏)2.第二次聆听
1)提问:说说你对白桦林的印象
2)聆听:让我们来听听当地的小朋友是如何来称赞白桦林的? 3.第三次聆听 师:白桦林这么好的地方,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你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找到答案吗?
生:自豪、高兴„„
(二)学习乐谱
师: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首歌曲的谱子了。1.认识拍号
师:我们先看歌曲的拍号是(2/2拍),也就是说(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回答括号里的 2.学生识谱(慢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慢慢的唱一遍谱子?(在唱谱子的过程中,依依找出问题,并随时解决)
生:慢慢识谱。
3.换气提醒: 师:你们唱的时候从哪里换气的呀?从那小节到哪小节唯一乐句?(请同学上来贴换气符号,划分乐句,随即告诉学生很多歌曲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但是结为处很特别,可以延长)
4.完整演唱旋律(原速)
(三)学唱歌词
1.师弹琴,生跟琴轻唱
师:刚才同学们谱子唱的非常准确。老师知道,„„班同学的声音是全年级里最好的听,你们能用最美丽的声音,加入歌词,试着用欢快的情绪唱这首歌曲吗? 生:(跟琴唱)2.提出问题并解决
A 6 — 6 | 5 3 1 — | 2 1 — | 3 — — — | 我的心 灵
在 呼 唤
北 方的山
峦 师慢速示范——生模仿、练习B 强弱记号
师: “蓬 得得 蓬蓬”是什么意思?是歌曲中的衬词,它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体现民歌的特点,一般民歌中都有衬词。再看谱子上面的mp力度记号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这里变渐弱呢?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请学生自由的说一说)
师:对,因为,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渐弱就是在慢慢回忆着自己的家乡。
师: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3.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演唱与即兴创编歌词
1.师: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歌曲。(可以做一些身体动作)
2.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自由回答。
3.师:你能试着把这首歌词改编成咱们你家乡的歌词吗?
生:想。
生:创编歌词表演唱。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加拿大民歌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了解。通过创编歌词,我想很多同学都能用这首歌曲唱出自己的家乡美,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的热爱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根据音乐创作连环画,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
二、温故而知新
师: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大家什么呢?请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森林中一片美丽的草地上„„
1.认识乐器:
师: 在这儿马上要举行一场器乐演奏会,参加演出的乐器有很多,你认识他们吗?
(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请说说它们的名称?属于哪一类乐器? 生回答„„
2.听赏七个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
师:演奏会开始了,同学们想先听听谁的演奏呢?听后,请说说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明快的还是暗淡的?(明快的把手举起,暗淡的把手放下)
生听赏、感受。
三、熟悉、选择不同音乐所代表的不同形象。
1.认识各角色。
师:七个乐器给我们演奏了七段精彩的音乐,这音乐分别代表着乐器主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主人分别是谁?
(多媒体出示角色)生回答„„
2.复听七段音乐:找一找 师:现在要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音乐分别代表谁?老师把七段音乐重播一遍,同学们在心中做好选择。听赏选择
3.选择乐器所代表的角色。
师:选择开始了!假如正确了,乐器在会奏响音乐;假如错误的,乐器会飞回原地等待!
--乐器们都找到主人了吗?
四、欣赏乐曲
1.导语: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听赏:(分段听赏)
师: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回答„„)
3.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4.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5.揭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整听赏乐曲的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故事,在这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五、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
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六、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
1.听一听、辩一辩。
方法:这里有5条旋律,老师弹奏其中的4条,每条弹奏2遍,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听一听,哪条旋律没有弹奏?然后出示你的手指表示你的答案。
2.听一听、连一连。
方法:教师将其中的2条旋律连起来弹奏,组成四小节一行的旋律,请学生听出是哪二条旋律的连接,以两个手的手指表示答案。
3.听一听——唱一唱。
方法:A 将听到的两条旋律各唱一唱,要求唱准音与节奏。
B 将两条旋律组合成一首曲子唱一唱,要求唱的连贯。
二、学唱歌曲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聆听要求:A 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B歌曲的情绪?
C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3.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
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三、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板书设计
2/2拍
(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作业设计
1、背唱歌曲 《红蜻蜓》、《白桦林好地方》
第二篇: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宁阳临邑小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1.把每首歌曲的节奏、音准唱好。
2.把每首歌曲里包含的乐理知识弄清楚。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教学时间:
本本课拟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6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6 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又似小麋鹿轻巧的脚步声,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通过听、唱、动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对歌曲有初步的体会;
3、在聆听、学唱歌曲中,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创编歌曲。
教学重点:能正确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难点: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歌曲的表演及创编。教学准备:课件、MP3音乐文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图片音乐,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
师:新疆有动人可口的葡萄,有美丽的舞蹈,蒙古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奔驰的骏马,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好地方,让人不禁有想提起旅行包去旅行去游玩的冲动。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师:好,今天何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走出中国的大门,走进枫叶之邦——加拿大,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
二、激趣铺垫,感受情绪:
1、师:要想进入这扇通往加拿大的大门,就必须先来玩一玩专门为游人准备的有趣的跳格子游戏,找对了,跳对了,你才能进去——
2∕2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
蓬 得得 蓬 蓬,蓬 得得 蓬 蓬,蓬 得得 蓬 蓬,X — — —
︳X — X — ︱X — — —︳X — — —‖ 蓬
蓬
蓬。
①、师示范;
②、学生试拍;
2、师:真棒!瞧,白桦林中的几棵音乐树,他们正列队欢迎我们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1=F 2∕2 6 — 6 —︱3 — 3 —︱6 — 6 —︱3 — 3 —︱(此句的6低八度)
— 5 —︱5 — 1 —︱2 — 1 —︱3 — — —︱
— 5 —︱5 — 1 —︱2 — 1 —︱3 — — —︱
①、师范唱;
②、学生唱谱;
3、师:听,音乐树后面还跟着几只可爱的小麋鹿,他们正踩着小枫叶,踏着轻快的步伐准备来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播放音乐,初听)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游览加拿大)
1、师:让我们跟上小麋鹿轻快的脚步,赶紧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的风光吧!
看看那都有哪些吸引人的景色?
(聆听录音范唱《白桦林好地方》,感知内容)
2、师:有海狸,大麋鹿,湖水,平原,草房,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歌声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范唱,学生感受情绪)
3、师:面对如此惬意的景象,如此美丽的白桦林,你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是什么呢?
(学生发自内心抒发情感,对白桦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师:同学们都由衷的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有句话说的好,当我们用言语无法表达时就用歌唱来表现吧!让我们用la 的音来唱一唱——
4、填词演唱:
5、歌曲处理: 1=F 2∕2 6 6 6
1︱6 6 6 6 1
︱6 6 6
1
︱ 蓬 得得 蓬 蓬
蓬 得得蓬 蓬
蓬 得得 蓬 蓬
— — — ︱ 6 — 1— ︱ 6 — — —︱ 6 — — —‖
蓬 蓬
蓬
师:小麋鹿伴着歌声越飘越远,我们应该怎么唱?(渐弱)
6、完整表演唱
7、师:又到了我们一决高低的时候,现在有情左右两边代表队的代表出场,以剪子包袱锤决定输赢。
(1)左右对抗比赛(师评价)(2)男女对抗比赛(师评价)
四、拓展延伸:
1、师:在每年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加拿大都会大肆庆祝一大盛节——枫糖节,这一天,加拿大人民会采摘枫叶、枫汁酿制成枫糖,大家聚在一起品尝,而除了酿制枫糖之外,他们还会载歌载舞,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人们就要排练《白桦林好地方》这个节目在枫糖节上表演,看到了我们动人的演绎,想让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当一回小导演,让他们的节目更
加精彩!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要怎么样创编《白桦林好地方》,才能更丰富多彩!看看比比谁是最佳导演!
(学生自由说一说:唱,跳……)加入课堂乐器并表演:
响板: X 0 X 0 | X
0 X 0 || 手铃: 0 X X 0 | 0 X X 0 || 铃鼓: X 0 0 0 | X 0 0 0 ||
2、创编歌词(填空):
师:帮他们排了个精彩的节目,那我们也总得出个节目啊!他们有赞美自己家乡的歌,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编一首赞美自己家乡歌曲呢?
宁阳(中国)好地方
()好地方,我们的家乡,那里有(),(),蓝色湖水 岩石岸,我将要 再回还。
3、出示教师创编歌词 宁阳好地方,美丽的广场 那里有五彩灯闪闪亮亮
蓝色湖水岩石岸,我将要在回还
蓬 得得 蓬 蓬
蓬 得得蓬 蓬
蓬 得得 蓬 蓬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加拿大风光,感受体验了那儿的音乐,并用自己 优美的歌声赞扬了白桦林,更为加拿大枫糖节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同时 老师也发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棒极了。就让我们把这种 创造和美带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吧!(学生随着歌曲旋律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讲故事)。
《彼得与狼》的故事: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
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三篇: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课童年的回忆第一课时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课童年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材分析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 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
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 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 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 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3.歌曲《红蜻蜓》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教 学 建 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四篇: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课童年的回忆第三课时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课童年的回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五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家乡美》 (三课时)
第三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从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三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通过三首作品的聆听,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的情感。
3、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设计意图(生成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教学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师:很高兴今天老师能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师: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师: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师: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师: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试练方言时就适当加入歌曲旋律)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提醒学生,“露珠在柳叶上”要轻轻的唱柔柔的唱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师: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温州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东方明珠》、《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三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三首作品的聆听,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歌曲的欣赏,知道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以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杨柳青》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1、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生:聆听思考——《故乡是北京》——戏歌。
小结: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四、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作业: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
(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六、布置作业:
除了今天学过的独唱、合唱,你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呢?回去找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大雁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2.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过程:
1、师问:“谁会跳舞?”“那么谁会跳蒙古舞呢?”
2、师说:“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献上一支蒙古舞,请大家仔细的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骑马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2、师:“舞蹈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 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动作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模仿骑马的动作 师:“还有什么动作吸引你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师:“现在我给你们两段音乐,分别把这两个动作给表现出来。”学生舞蹈 师:“这两段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启发学生说出旋律相同而速度不同。师:“旋律、节奏、速度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一个,效果就会发生很大改变,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师:“刚才大家跳了蒙古舞,那你们对蒙古有些什么了解呢?” ”生答:“蒙古”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茫茫的大草原和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一起欢歌起舞吧!”
欣赏课件幻灯片播放《大雁湖》音乐
3、师:“看完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
4、师:“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播放歌曲。学生说出歌词,师出示在黑板上。
5、师:这首歌曲非常短小,我想请大家来自学,如果给一首新歌你,你选择什么方法自学。“生答
6、请学生演唱,师:“大家听我来唱,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7、启发学生说出“啊哈嗬“ 贴字块板书“啊哈嗬”,在“啊”的下面划出拍号,表明唱两拍。师教读“啊哈嗬” 师:“还有什么地方比较难呢 ”学生提出切分音,请学生上台划拍,一起练习,在歌中找出有切分音的地方,按节奏朗读歌词
8、完整的演唱歌曲
9、师:“请大家看歌词,为什么会有高低起伏呢”生答师:“按照音的高低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旋律线,我们来看看与旋律线相对应的乐谱,一起来唱一唱。”
10、出示课件中的歌谱
11、师:“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大家找找看什么地方跨度比较大”学生找出来进行演唱。
12、师:“当你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在愉快而忙碌的生活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当耳边响起这悦耳的音乐时,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画面,学生演唱歌曲
13、师:“如果这就是你的故乡,这就是你的家园,你又会怎样来演唱呢”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伴奏音响,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14、师:“蒙古人民擅长摔跤、骑马和射箭,能不能把这些体育运动都唱进我们的歌里呢?来!让我们将原歌中的一句进行改编,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播放课件中的原唱开展讨论
15、改编后师提示:“骑马的速度怎么样?”
师快速弹奏《大雁湖》的音乐,学生演唱改编后的歌词
16、结束语:
师: “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答 师:“非常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有机会我们去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领略那大好的河山,去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些独特的文化,去品味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29、骑上你们的小马出教室吧。
板书设计
江苏民歌
“吴侬软语”
(实词与衬词)
独唱——女高音独唱
作业设计
1、背唱歌曲 《杨柳青》、《大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