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5: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课时分配:

变花……………………………….1课时

变葫芦…………………………… 1课时

大变鸽子………………………….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29 序号 :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

学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

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用2+2+2呢?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3+3+3+3=15(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

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下棋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二)练习二:摆摆算算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

第二课时 信息窗1—— 变花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30 序号 :2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二、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2、小组讨论交流: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给爸爸妈妈讲小鸡种稻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31 序号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4+4+4=12(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所以要用4+4+4=12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3+3+3+3+3+3+3+3=24(个)

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乒乓球赛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

(二)练习二:填一填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第四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备课时间:2011、8、27 上课时间:2011、9、1 序号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汇报学习成果3 x 2 =6或2 x 3 =6分别说明理由。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5x4 或 4x5 2x3 或 3x2 2x3 或3x2)

2、练习第一题,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对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个()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x3=6 或3x2=6 3个4相加 3x4=12 或4x3=12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课时 信息窗3——变鸽子

备课时间:2011、8、28 上课时间:2011、9、5 序号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乘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 12()()()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老师补充大量的练习(小黑板),如: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0+0+0+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

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

第六课时 信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8、31 上课时间:2011、9、6 序号 :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了多幅情景图,结合题意和图中已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2、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答。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图上的内容看准确。

2、能熟练的列出乘法算式。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师: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2、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三、补充练习。

看图,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算式。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四、数学小知识。

(展台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第七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9、2 上课时间:2011、9、7 序号:7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八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9、7 上课时间:2011、9、8 序号:8 教学内容:讲解第一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1)第二题:填空。

看乘法、写加法。

如:3×4写两个加法算式:3+3+3+3 4+4+4有些同学只写了一个加法算式。

(2)第四题:看图填空。几个几有个别同学不会,出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二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1——5的乘法口诀。它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在学习口诀时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开始,提供了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 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出发认识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自己去体会,在情境中悟出口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1、3、4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儿歌学习1——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教材重难点: 1、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3、4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2和5的乘法口诀——————————3课时 3和4的乘法口诀——————————3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5 上课时间:2011、9、13 序号:9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杂技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好吗?(板书课题,课件演示教材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

1.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这是一场什么杂技表演? 2.再请小朋友用数学家的眼睛仔细观察自行车杂技表演,你能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吗?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发现: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有5辆自行车;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等等。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信息)

(三)提出问题

引导提问: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小朋友,请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列出的算式:5×5=)

(二)重温乘法的意义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5×5表示什么?

(三)学生尝试解答

要计算5×5得多少,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用以下方法:方法一:5+5+5+5+5=25;方法二:逐个数;方法三:五五二十五

(教师要充分表扬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和已经具有的学前知识基础)

(四)引导编儿歌 1.师生齐说儿歌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运用编儿歌的方法解答问题,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二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三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四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五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师生一齐说儿歌)2.引导续编儿歌 老师刚才发现,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不能一下推想出结果,怎么办呢?请你们利用学具,小棒表示人,圆片表示车轮,摆一摆,数一数,把上面的儿歌编出来,好吗?

(学生摆学具,续编儿歌,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五)编制乘法口诀

1.从儿歌中抽象乘法算式

通过编儿歌,我们知道了(出示课件:一辆小车有5个人

二辆小车有10个人 三辆小车有15个人 四辆小车有20个人 五辆小车有25个人)

你能根据每一句话写出数学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学生每列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用乘法计算的道理)2.编制乘法口诀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例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1×5=5,强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来概括(随说随板书)。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后面四句话和四个算式编出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中编制并交流、记录)

引导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并找不同的组进行再交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组织学生齐读两遍口诀)

3.发现规律

刚才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每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5乘5等于多少你们会计算了吗?用哪一句口诀?小朋友,学习数学,除了要探索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总结规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能从中发现规律吗?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能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5;5的乘法口诀的结果个位要么是0,要么是5;一共有五句口诀,前一个数按顺序分别是1,2,3,4,5,后一个数都是5。

(教师表扬学生的发现,并总结,从而得出记忆的规律,并随机组织相应练习,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翻手游戏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玩个翻手游戏好吗?请举起一只小手,当把手翻一下表示1个5,我们就说一五的口诀,再翻一下表示2个5,接着往下对。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你们又多了一身本领。请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你会计算吗?快快把算式写在本上,并想一想你用了哪句口诀?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2.拓展练习

应用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再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你还能用情境图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记录

学生给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车轮?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学过的乘法口诀)3.活学活用

除了课本上的问题以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课堂评价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你们小组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看 杂 技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辆自行车 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5×5=25 2×5=10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6 上课时间:2011、9、14 序号: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1和2的口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 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学具盒、电脑、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集体背诵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

师: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

(由儿歌中“1辆小车2个轮„„”的车轮个数问题直接切入到2的口诀的编制。因为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作基础,学生借助儿歌编制口诀已经不再困难)

生:我这样编。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三、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2×4=

口诀:二四得____

四、记忆口诀

这么多口诀,怎么记呢?

三五(),想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五是十五 5的口诀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5

五、编1的口诀

板书1×1,启发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交流。

六、总结 作业设计:

复习学过的口诀

1辆小车2个轮 1×2=

2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

4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3 上课时间:2011、9、19 序号: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

学生学习过程:

一、第3题

看口诀说算式

练习时,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

算式(“一一得一”除外),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二、第4题

是借助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学生独立地写出得数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第7题

估一估,数一数

这是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交流。

学生可能用3×5=15,15+6=21的方法;也可能用4×5=20,20+1=21的方法;还可能用5+5+5+6=21等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四、第8题

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在数数量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数,也可能根据图中物品的摆放规律用口诀计算。在画三角的时候,因为一个红三角表示2个物品的数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数学思想。练习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对思考方法灵活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想法,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用符号代换

图上共有()块滑板

图上共有()辆脚踏车

图上共有()双旱冰鞋

▢表示2,你会画吗?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5、6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第四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4 上课时间:2011、9、20 序号: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要看杂技表演首先要来回答小丑的问题。课件出示1、2的乘法口诀

练习题。

2、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在一起去看杂技表演,(课件出示信息窗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3、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分小组用喜欢的方法编出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问题。

自己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乘法口诀

学生汇报自己编的儿歌,选择同学们喜欢的儿歌补充完整。,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留一下吗?

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来记忆

2、活动二:解决第二个问题,用3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1)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练习3的乘法口诀。(2)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独立列算式,然后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巩固加深

1、用喜欢的方法背3的乘法口诀,并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

2、拍手对口令,教师说前半句同学们对下半句,再换过来练习。

3、出示卡片进行练习。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题,用展示台展示。

四、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一下。

补充完整儿歌

先在小组内 交流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交流记忆的方法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第五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4 上课时间:2011、9、21 序号: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7-18页,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吧,看,这里有首儿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咱们借助儿歌一起编3的乘法口诀吧!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填一填。全班进行交流。

2、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应用哪一句口诀的?

3、你能不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有能力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有多少个黄灯笼?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5、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

第六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5 上课时间:2011、9、22序号: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1、完成自主练习1: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填才会又对又快。(做完同桌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2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自己独立试一试。

4、完成自主练习4 天空中飞来了这么多的小鸟,谁能读一读这个儿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鸟儿飞?把相应的口诀写出来。

5、完成自主练习5 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说儿歌呢,他们是怎样说的?你们能像他们这样也来说一说吗?好,现在就在小组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又清楚。

6、完成自主练习6 请学生填出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

7、完成自主练习7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15个人能同时玩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8、完成自主练习8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这箱灯泡够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9、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先观察,积木是怎么摆的?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在全班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综合练习2、3、4题 板书设计:

观看杂技小丑顶碗

3×4=12(只)口诀:三四十二

第七课时:《表内乘法》复习课

备课时间:2011、9、15 上课时间:2011、9、22 序号: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21—22页,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并能运这些口诀计算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做各种题型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5以内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与学准备:课件,练习小卷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呢?请大家看这个算式:

出示加法算式:4+4+4+4+4板书 由这个算式大家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观察特点,引出“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小黑板出示] 6+6+6+6= 7+7+7+7+7+7+7+7= 学生反馈,核对。

3、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细心,奖励大家一些漂亮的花吧!看图列式

二、复习口诀

看起来,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啦。今天我们再来复习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板书]

1、哪位同学来展示下自己,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1)指名背

(2)同桌互相检查(3)帮口诀找家(出示小黑板、口诀)

2、大家对口诀背得真好,可是老师带来了一位淘淘同学的作业,他的作业却总是遇到困难,请大家分析下原因,并帮他改正(小黑板出示): 找原因,改错误

(四五)十二

三五(一十)

四四(六十)

3、真希望大家在做题时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来试一下吧!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四五()()十五 二四()()二十五 三三()()二十

反馈订正答案。

4、同学们做得真好,我们继续!看口诀,写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三、课中游戏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得非常熟练啦,我也看到有些同学有点累了,不如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我们来做一个绕口令的游戏。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每组推选三人,每组各限时半分钟。先让一个同学来说,其他同学认真听,若发现错误,则换人继续往下说。说得多者为胜。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不过大家可不能光顾了玩,我呀,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考考大家: 出示:

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在这句话中,各用了哪几句口诀?

四、课堂检测

1、挑战1分钟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么能用这些口诀熟练计算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一起挑战1分钟吧!先别着急写,先观察哪些算式需要格外小心,先把它圈起来。挑战1分钟:

5×3= 4×4= 2×5= 2×4= 5×5= 4×5= 5-2= 3×4= 3+3= 2×3= 3×3= 1+0= 2×2= 1+5= 4×2+3= 5×5-2=

2、()里最大能填几?

5×()<23 13>()×

3()×4<17 20>()×7

师:淘淘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题了,怎样保证()里填的是最大的呢?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我也回去教一个淘淘同学。订正核对。

3、精挑细选

(1)3个4相加写成算式是:

4×3 4+4+4 3+4 3×4

(2)结果小于20的乘法算式有: 4×3 30-20 3×5 5×5 以上两题请学生先仔细读题,把重点字或词找出来,再选择。

4、解决问题

(1)出示以下两道题,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区分不同,再列式解答:

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 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 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求4和5相加 求4个5相加

(2)生独立解答,核对。

(3)我和另外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

请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名同学,强调:“我和8个同学”表示9个人。

五、拓展延伸、结束课堂学习。(1)动脑筋:

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猜猜这条绳子打开后是多长?

(2)总结本节课收获。

第八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9、20 上课时间:2011、9、27 序号:17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九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9、27 上课时间:2011、9、28 序号:18 教学内容:讲解第二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2)第一题:填一填。

四()二十有个别同学把二十看成十二。教师提醒学生认真看题。

(2)解决问题中第(2)小题有个别同学没列算式,要求学生把步骤写完整,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3)智慧冲浪出错较多,提醒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三单元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课时分配:

共5课时: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 2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1课时

第一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1 上课时间:2011、9、28 序号:19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大小。难点: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二、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 手试试角的两条边。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

三、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五、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课件出示。

六、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

七、课后思考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八、教师总结。与小灵通再见。作业设计:

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第二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2 上课时间:2011、9、29 序号:20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

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

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第三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备课时间:2011、9、26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生:我认为是两条木条的长短不一样。

生:我认为是角的大小不一样。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四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备课时间:2011、9、27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2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备课时间:2011、9、28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3 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意识。教学目标:

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

二、实践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身上的哪些小秘密?

2.其实,除了这些小秘密,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秘密,你们了解吗? 3.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

明确测量的要求和方法。

4.师:有哪个小组能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一下?

教师跟着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先给一名学生测量出所有数据,在测量其他同学的。

三、拓展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发现规律。人拳头一周长度与脚长基本一致;身高与一庹的长度基本一致。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表内乘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的继续学习。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素材的选取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单元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课时分配:

共11课时: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3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0 上课时间:2011、10、17 序号:26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已有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齐背1~5的乘法口诀。

二、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5)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

四、自编口诀,解决问题。

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

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以下是学生回答的可能性:

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

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 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

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

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

4、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5、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6、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五、巩固练习: 游戏: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同位互相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1 上课时间:2011、10、18 序号:27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时间: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带领学生集体回顾6的乘法口诀。并在练习中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练习

1.请学生把儿歌补充完整。并写上相应的乘法口诀。

一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条腿,3只蚂蚁()条腿,4只蚂蚁()条腿

……

2.第二题是巩固6的口诀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先用比较活泼的对口令的方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男女生对练等,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初步流畅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书面练习。

3.请学生自主计算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4.第四题是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题目,使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性练习,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出示第五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

6.第六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再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

通过学习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实际生活中运用6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2 上课时间:2011、10、19 序号:28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口诀。

2、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

4、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看,今天凯蒂在和小伙伴们干什么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非常高兴。

他们每人叠了7个纸啪,两个人共叠了几个纸啪?

看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不能来编一下7的乘法口诀?

2、出示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3、请你看一看信息窗中还提供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玩老鹰捉小鸡的人有两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2×7=14或7×2=14 口诀:二七十四

(2)玩编花篮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多少人?

4×7=28或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回顾的习惯,把1——7的口诀整理背诵。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四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3 上课时间:2011、10、20 序号:29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带领学生回顾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请同学续编儿歌,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及口诀

一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两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三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

2.开火车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十四

()七四十九 六七()

()三十五 四()二十八 3.你能全算对吗?

7×3= 0×7= 7×1=

6×6= 7×2= 7×4=

7×5= 6×5= 4×5=

6×7= 4×6= 3×6=

4.第5题提供的是一种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合理分工,努力提高练习效率。5.第6题是填写1——7的乘法口诀练习表。练习时,可向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在寻找规律,独立填表,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6.第七题是7的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弄清说的是什么事,再想数与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计算。

7.第八题时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表中的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口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第五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7 上课时间:2011、10、24 序号:30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37—40页。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编儿歌

师: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做中国结,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咱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师:你能结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1.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2.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3.你们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4.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5.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6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8 上课时间:2011、10、25 序号:31 教学内容:

教科书39-4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带领学生回顾8的乘法口诀。并作相关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二、自主练习

1.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对口令练习。

2.第2题“对卡片、说口诀”的游戏。

3.请学生自主计算。

8×3 1×8 8×4 6×8 7×8 8×2 8×8 5×8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么?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5元的钱,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元吗? 5.第5题是综合运用6、7、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在单位辛辛苦苦的工作,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么?

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你能算一算爸爸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妈妈每天工作7小时,你能算一算妈妈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小时,你能算一算每周在校学习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6.第7题是填乘法算式中未知因数的问题。这些题目是用乘法口诀进行逆向思考。

7.第8题是一道乘法综合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来解决多个实际问题,练习内容有乘法、有加法、有开放性问题,第(1)(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小题要灵活处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二、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9 上课时间:2011、10、26 序号:32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画内容编儿歌。

3、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4、你们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

5、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6、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7、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0 上课时间:2011、10、27 序号:33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凯蒂又来跟同学们学艺了。她在学什么呀?

二、新课

1、师:哎呀,小朋友的剪纸可真漂亮呀。一个小朋友想考考我们,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找一找,他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问题: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红灯笼?

2、师: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想列一个表,让学生自己填表。

4、师:你们能根据求出的得数编出9的乘法口诀?

独立编9的乘法口诀。并且熟记口诀。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出其他问题。

(2)独立列出算式。小组讨论:用哪一句口诀。

6、师: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真是太棒了。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泥制小动物?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

7、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你们能猜想出乘法竖式怎样列吗?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猜想乘法的竖式的写法。

(2)讨论完后,集体交流。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乘法的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4)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可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让教师给予解答。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业设计:

背诵有关九的乘法口诀

第九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4 上课时间:2011、10、31 序号:34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口算。

开火车口算。

二、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把口诀填完整。

学生用抢答的形式完成此题,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要给予表扬鼓励。

2、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并用乘法意义解释。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师:9的口诀怎样记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2)学生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口诀。最后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4、完成自主练习的第6题。教师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个购物角。

(1)学生拿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购物活动。

(2)购完物后,先独立解决第1小题,列出算式。

(3)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第2小题。

“聪明小屋”是一道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用连线的形式,找出搭配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加深体验合理的思维方法。

第十课时

回顾与整理

备课时间:2011、10、25 上课时间:2011、11、1 序号:36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乘法口诀表。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游戏:对口诀。仔细看好了,老师拿的是什么数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口诀?

1、学生抢答这两个数字组成的口诀;

2、师生游戏进行4-5轮

3、同桌玩游戏。

二、回顾整理

1、整理口诀表

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学过的口诀吧!

(1)学生独立完成口诀表。

(2)班级内交流:指名将口诀贴到合适的表格当中,进行整理。

(4)齐读口诀表。

2、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班级内交流。学生可能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

3、记忆口诀

师:这么多的口诀,你想怎样记忆?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数学儿歌

(1)1个 6个角,2个 个()个角,3个……

(2)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3只……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四、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10、26 上课时间:2011、11、2 序号:37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知道这些球分别该往哪个球门踢吗?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班级集体校对。

2、综合练习第2题。

(1)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2)在小组内交流。

(3)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综合练习第3题。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懂图意。

(2)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4、综合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弄清题意,再填表;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5、综合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人板演;集体纠正。

三、我学会了吗

1、师:仔细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货架上有多少支中性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指名回答,说说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四、丰收园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十二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0、27 上课时间:2011、11、3、序号:38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三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0、31 上课时间:2011、11、7 序号:39 教学内容:讲解第四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3)第一题:填一填。

一班有三名同学没有背过口诀,二班有两名没有背过口诀,其他填错的同学是粗心出错,请同学独立改错。

(2)解决问题有些同学不认真看图,如:把7个萝卜数成6个,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看题,说一说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3)智慧冲浪出错较多,提醒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怎样算。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森林聚会 2课时

小猴子跳水 2课时

猴子捞月 2课时

水中救援 2课时

重建家园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11、1 上课时间:2011、11、8 序号:40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科书48—50页 教学目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 新授

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三 巩固练习

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认识平均分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2 上课时间:2011、11、9 序号:41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50页 教学目标: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昨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二 自主练习

(1)观察题图,说说两幅画,哪幅图是平均分?(指生交流)

(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分得几条?

(3)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4)指名回答。

(5)评析。(强调“平均分”)

2、第二题

(1)将石榴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分?

(2)先数数有几个石榴,说说怎样分。

(3)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活动结果。

3、第3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2)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学具分一分。

(3)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4)强调平均分。

4、第4题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人?

(2)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3)全班交流。

(4)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7)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理解平均分。

三、补充练习。

1、练习一

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

评析。(强调“平均分”)

2、练习二

将自己手中的花片或绢花平均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小结活动结果。

3、练习三

6人,每组3人,分成了()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

四、总结 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算式

备课时间:2011、11、3 上课时间:2011、11、10 序号:4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第52页,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

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 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

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

12÷□=□

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

你是怎样算的?

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 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

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30÷6=5

30÷5=6 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四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7 上课时间:2011、11、14 序号:43 教学内容:

52—53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你能根据图片写出算式吗?

2、每个花坛栽6朵花,3个花坛共栽几棵花?每个花坛栽6朵花,18棵花栽了几个花坛? 3、3个花坛载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载了几棵?

4、每盘4个苹果,2盘有多少个?

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几盘?

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开放题: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

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最多。

三、自主练习

1、看图列算。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1、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出发来计算。

2、分一分,记录下来

3、观察图画,再填空

6、摆一摆

7、计算

6×2= 12÷6= 12÷2= 4×4= 16÷4= 6×3= 8÷6= 18÷3=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6×2=12 12÷6=2 12÷2=6 4×4=16 16÷4=4 6×3=18 18÷6=3 18÷3=6

第五课时 认识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8 上课时间:2011、11、15 序号:44 教学内容:

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

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

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

二、练习

1、出示

▣▣▣ ▣▣ ▣▣▣ ▣▣▣

▣▣▣ ▣▣ ▣▣▣ ▣▣▣

你能说出下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

4、把8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0根小棒,每5根1份,可以分()份。

以上两题的分法相同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

5、根据图意列算式,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6、▣ ▣▣ ▣▣ ▣▣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练习2×4=8 4×2=8 8÷2=4 8÷4=2

第六课时 有关0的除法

备课时间:2011、11、9 上课时间:2011、11、16 序号:45 教学内容:

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你能用除法来解决哪些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引导学生举例,达到进一步理解。)

三、想想做做。

1、自主练习一:1-3

2、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题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4、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0的除法?写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5=0(个)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七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0 上课时间:2011、11、17 序号:46 教学内容:

56页信息窗4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快看动物朋友被困在小岛上了,我们快去救救他们吧!

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好吗?

仔细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活动一

1、根据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引导:先用小棒摆一摆,可以怎样平均分?

然后仔细观察我们的计算成果,看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

1、其他小动物该怎样营救呢?

2、看谁能想出好办法?

教师提示:山羊和小鹿的体重差不多,每条船能坐3只。

四、活动三

你能说出几道这样的题来考考你的同位吗?

五、游戏“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题,学生动脑思考并抢答,说的对的快的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8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个组有几人?

16根粉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数学问题吗?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会用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除法的局限性,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作业设计:

做数学口算。板书设计: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救援队员平均每组几只? 10÷3=

3……1(只)

第八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4 上课时间:2011、11、21 序号:47 教学内容:

58—59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

回忆整理: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编一道这样的题吗?)

二、活动二

1、自主练习1 老师有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现在请你们帮他们分果子吧,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水果,你能帮老师把它们装到盘子里吗?(老师说,学生摆,同桌交流摆的方法)

2、摆一摆,填一填: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然后小组内列算式。(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自主练习3 看,美丽的花园里盛开了鲜艳的花朵,你能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吗?

4、自主练习4 出示情境图

看,大卡车正在忙碌的工作。你能帮助司机叔叔把集装箱装到车上吗?

5、自主练习5 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们认识图上的人吗?没错。他们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呢!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现在发生了什么故事?

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跟你一起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10÷3=3……1(枝)

9÷4=

2……1(只)

第九课时 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5 上课时间:2011、11、22 序号:48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练习

1、根据要求摆图片,有15个小圆片,每5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教师板书算式。

2、师问:你能不能把这15个小圆片,平均摆成3行,每行应该摆几个?摆好后,相邻两个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仔细看,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要求?(仔细观察图)说题意(摆小棒。)

3、自己根据要求摆一摆。

4、第1题:摆2个三角形。

第2题:摆3个正方形。

5、师问:第1题,摆两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谁能列一道乘法算式?你能看图列两道除法算式吗?

第2题方法同第一题。

三、出示信息窗5的挂图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请谁进行列式解答

提问完毕后,待学生稍加思考指名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数学问题,并且列算式?

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

指名进行集体交流。

指名进行交流结果汇报。

四、巩固练习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2、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3、1)12个棉桃,每三个一份,分成了()份。

2)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除法的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第十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6 上课时间:2011、11、23 序号:50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课,都搞过哪些活动?今天的课外活动又开始了。瞧!“10个小同学来到乒乓室进行活动,他们每2人一组,能分成几组?”

2、一组两人,求分成了几组,怎样列式计算?

10÷2=?(让学生充分谈看法)

也可以这样想:5个2人是10人,分成了组。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想:二

(五)一十,商是十。

10÷2=5 分成了5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帮鸽子回家”。

2、让学生分析题意,并完成此题。

问:有6个窝,12只鸽子要回家,每个窝是几只鸽子的家?

3、兔妈妈带领一群小兔子拔了一堆萝卜,她要分给小兔们吃,现在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她解决吗?

引导学生分萝卜,出示课题。

引导观察,本题的两个条件,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

20个萝卜,平均4只兔子吃,每只兔子吃多少个?

(小组内讨论解答)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根据练习情况进行板书

第十一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1、17 上课时间:2011、11、24、序号:51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二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1、21 上课时间:2011、11、28 序号:52 教学内容:讲解第五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1)第一题:填一填。

第三小题看图填空,有六名同学没看懂图意,填错了。(2)用数学。

第三小题,有的同学只算了一问。教师请同学认真看题,说信息、问题,解决方法。

(3)智慧冲浪,请做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再出同类型题目加强练习,全班交流,进行巩固。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二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置疑

3.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指导学生如何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

2.课堂检测

3.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

1、2题。】

3.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5页

认识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2.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6——9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 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秤、生活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认识体秤,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教具准备

情境图、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 4

650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估一估

思考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四、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

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蔬菜?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时教案设计2-1-1 课题

信息窗1:出海归来

备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6——()30——×3——()——×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4)小练习:300×7×100(指名说算理)(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 练习1)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

56×6

3396×

2102×3

199×

47×8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时教案设计2-1-2 课题

信息窗1:出海归来

备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

使用修订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1 3

×

——————

6 ……3×2=6

2 0 ……10×2=20 2 6 ……6+20=26 ④简便写法:

1 3

×

——————

2 6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3×312=①估算

②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

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 60 90()()()111 222()()()666 学生独立完成 5.自主练习8 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648

6×()=666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 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课时教案设计2-2-1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

2 7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课时教案设计2-2-2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15

242

×

×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2 1 6

× 1 3

————

6 4 8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

4512×4

2×28

3316×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 解决。

6.在()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书上的练习比较少,在完成书上练习的基础上要加大练习的数量,使学生熟练掌握。

课时教案设计2-3-1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9 ×

————————

1 3(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比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课时教案设计2-3-2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5×4=

25×8=

125×8=

2、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

589×5

454×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142=

75×8=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自主练习10 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教学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较高,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课时教案设计2-4-1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33 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①学生估算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5 0 ×

3 ————————

1 0 5 0 可以这样写:

5 0 × 1

————————

0 5 0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1 6 0 2 0

× 4 × 7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25×

413×7 300×9

120×3

250×4

130×7(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5(2)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250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末尾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课时教案设计2-4-2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

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等于0。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必要的练习要跟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时教案设计3-1-1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五、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 ——位置 北

西北

东北

西

西南

东南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

课时教案设计3-1-2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4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

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

3、小练习,找朋友。

二、完成练习

1、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 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

2、请你当小导游

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

3、小组内介绍自己周围熟悉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4、乘车

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任选两个站点,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

5、填表

先读一读介绍文字,想一想,然后独立填写。

根据自己的填写,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全班进行评议。

6、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方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的练习。

课时教案设计3-2-1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3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

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

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

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单一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如电动门、电梯、风扇、车轮……但对于一些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容易造成误解,如:开门、翻书、跳绳等,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课时教案设计3-2-2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45(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完成不错,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

第四单元

风筝厂见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7――P4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

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49_50

教学目标:

1、巩固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1――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

384÷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52――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第三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步的估计意识。第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的方法,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第一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给熊猫画五官。

4、自主练习第6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有几只小鸟?看谁估的最准。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多要求。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根据给定的数涂出对应的圆圈个数,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字对应就可)再引导学生找出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

四、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2、3、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评价: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课时

快乐的校园

6—10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2、4、5题。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5题

借助碗和帽子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6题

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4、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三及自主练习1、2题。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3、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1)数一数(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

快乐的校园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页自主练习第3-6题及聪明小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七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信息窗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0的含义。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3、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教学重难点: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2)补充练习:

5()6

8()5

0()1

3、基数和序数(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男女)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师板书:东路队西路队)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三、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教具学具:

投影、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己?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红苹果绿桃子绿萝卜 绿苹果红萝卜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②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过这些知识?

1、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2、汇报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继续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情吗?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6课时。

第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信息窗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③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认识加号。(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成口算卡片,经常性地进行口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自主练习第3题

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4、自主练习4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自主练习第5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根据得数连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连其他的鼠标,屏幕上可以怎样更改?

6、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信息窗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3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3+4=7

4+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探索

1、教师以《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呢?(讨论)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得数是9,就一定能回家了。”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小白兔走的是哪一条路,你知道吗?

2、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小白兔回家的路线(教师可提供如下的算式,也可以适当补充算式)。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2+6=

4+3=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看图,并写出算式。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自主练习第4题:我踢哪些球?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3、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4、自主练习第6题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 页信息窗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

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刚才洞口有8只猴子,现在有3只了,有几只钻进洞里去了?

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7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9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个香蕉?。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7个香蕉,给小猴子吃掉4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7 – 4 = 3(个)

(2)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没住小鸡。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三、走进生活

1、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分桃图,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把分得过程用等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汇报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以及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具体过程如下:

(1)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2)师生一起摆学具(3)看学具列算式(4)同位交流

(5)师生一起把算式分类找规律

2、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图。其中有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是加减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3、课外延伸

聪明小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拿实物或学具摆摆看。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七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信息窗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个

四、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只蝴蝶?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教研组长签字:

第八课时

走进花果山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九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42页。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4页的自主练习。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6。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8-2+3

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做公交车”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出示53页图:

(1)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提出问题:3路车上一共有多少乘客?(2)合作解决:车上一共有几人?(3)汇报结果。适当渗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靠站停车时先下车后上车,尊老爱幼等。

4、出示小猫钓鱼图片。(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出示48页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探索规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隐含的规律,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注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探索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趣,比比看,谁学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

1、出示49页第1题

(1)3+2=5,那么2+3=几?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几个类似的但数很大的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2、出示49页第2题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下面的瓜应该是什么颜色?下面呢?下面呢?最后一个呢?让学生按要求完成题。

3、出示49页第3题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

4、出示49页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篱笆呢?再涂上颜色。

三、聪明小屋 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看你能发现什么?明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四、教学随笔:、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3页回顾整理。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准备:

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说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思维易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对大海无限喜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这一切即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谁想评评? 【说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探讨,完善探究规律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作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充分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模拟情境、在玩中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大家横着、竖着、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有几条小鱼也过来凑热闹。哦,怎么把我们的算式挡住了?那么大家能猜出这些鱼挡住的是什么样的算式吗?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游戏——比比谁最先走过桥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全猜对了!为了奖励大家,这些小鱼邀请大家到它们的海底龙宫玩一玩,想不想去?可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两座桥,才能到达!要想顺利通过,就要把其它的算式补充完整。大家有信心吗?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3、游戏——补阶梯算式,畅游海底龙宫

师:海底龙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是要想打开海底龙宫的大门,必须把通往大门的阶梯算式补充完整,大家还有自信吗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其它小组的同学跟你们组想的一样吗?(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教师注重组织丰富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采用猜一猜、比一比、补一补等游戏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四、活动欣赏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赏)

【说明:活动的欣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课的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教学随笔: 第十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际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数吗?在我们周围哪儿有数?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周围的数。板书:找找周围的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找身体上的数。

找找自己身体上有哪些数?(如:1个头,1个鼻子,1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脚,10个脚趾等。)

2、找找教室中的数。

教室中有数吗?请你找一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数?

公共场所、体育厂、电视上等。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找出哪些数?

2、你打算怎样去找你周围所熟悉的数?让学生讨论,制定出课外找找周围的数的活动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都找一找周围有哪些你熟悉的数,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交流。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信息窗。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谁的手儿巧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5、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除考察知识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数11—20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信息窗。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法。)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5页的第1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65页第2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1)从小到大(2)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65页第3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12+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海鸥还来了十几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5页5、7、及补充练习教学目的:

巩固练习十几加几的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1、课本65页第5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快速的看一眼,马上合上书,你看到了什么?(糖)几堆?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2)学生集体交流估计的数目,师:“究竟谁估的更接近一些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要想比一比谁估的更接近,必须先算出一共有几块糖。

(3)学生解答“一共有几块糖?”(4)比较谁估的对,请他谈谈心得。

2、教师出示两堆小棒

(1)学生先估计一共有几根小棒?(2)请学生数出两对小棒各有几根?(3)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盒没有用过的粉笔有几枝?全班有女生几人?男生几人?”

3、课本66页7题

(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学生集体交流图意,“说说通过看图你都明白了什么?”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表格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数一数,算一算。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选比较简便的方法,小组一二三 男生8 12

4、出示小黑板: 女生 10 7(1)通过看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2)一组有几人?

(3)你根据上述情况,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教师选出有关加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4)学生独立解决。

5、先计算,后找规律。

10+1

11+2

12+3

13+4

14+5 观察算式及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7、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1、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2个十是()2、18是()位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3、和15相邻的数是()和()。4、17是由1个()和()个一组成的。

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12,和是()。

6、减数是4,被减数是14,差是()。7、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8、14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17181716

9、?支

10、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11、12、B级

我们一共得了15个☆

13、小明得了多少个星星?

14、写一写。A级15、5元

1元

3元

8元

2元

10元

12元(1)买和一共多少钱?(2)买、和一共多少钱?

(3)明明有10元钱,买一个,还剩多少钱?(4)云云有15元,买和,还剩多少钱?(5)比贵多少钱?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用算式表示。

第四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4十几减几及减法算式的名称.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岩石上现有几只海鸥?”(17-4)(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19-8(1)学生独立解答。(2)同桌交流做法。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题口袋。

4、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再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自主练习第4、6、8、9,聪明的小屋及根据三个数写四个算式及找规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操作观察能力。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先摆小棒,再计算。

(1)师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6根,再从中去掉5根(2)学生说说怎么去的?(3)学生独立解答。

2、根据算式:19-2(1)学生自己摆小棒解答。(2)同桌交流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看图写算式:教师出示苹果图。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然后自己解答。

2、给学生三个数字,15、2、17写出四个算式。

3、先做题,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在教学此题时,要引导学生用被减数,减数,差这样的数学术语来讲述规律问题。

4、请你写出得数是15的减法算式 19-4

18-3 17-2 16-1

15-0 在教学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写既不遗漏,又不麻烦。

5、课本66页第8题(1)学生看图讲故事(2)根据故事列算式(3)集体交流意见。

6、课本66页第9题,综合练习。以组为单位由一人任选数字卡片,其它人分别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和得数是这个数的算式。依次轮流进行。

三、走进聪明小屋

找出与其它数不同的数,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第2组答案不唯一。

四、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1)13里面有1个一和3个十.()

(2)2个十是20.()

(3)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10个一是一个十。()

(5)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二、填空题(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11-20的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数位、数序、大小比较等。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两个两个地数,一共有()个.

2.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个.

3.填数.(1)16

(2)(16)()11()18 13 20 6 10 8 7()1 10 4()8 10()10()

B级

4.填空.

(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4)2和10合起来是().

(5)17和19中间的数是(). 13(6)18里面去掉()还剩10.

(7)2个十是().

(8)10加()得20.

(9)和15相邻的数是()和().

(10)比20少1的数是().

A级

5.在8,12,19,6,14,20这些数中

(1)左边数起,19在第()个.

(2)从右边数,14在第()个.

(3)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第六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教学内容:

第67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四、教学随笔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小朋友“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画面,引起学生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在自主练习中,借助“二人听口令击掌”的游戏画面,扩展到对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的学习。信息窗二,是利用几个小朋友一起看照片的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对汽车和小兔拍摄位置的讨论,开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知识的学习。在自主练习中利用小鸟和小猫从不同位置看房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巩固。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商店„„多种场合都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系统知识来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外,还可以设计多种情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本课的内容。这样做,可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习的空间,便于学生联想和交流。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初步建立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学会用简单的方位知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等内容,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使其身临其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用亲身体验唤起对经验的联想,从而学会本课有关内容。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学到有用的知识。由于是初步学习这些知识,只是积累直观经验,不宜作过高要求。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另外,此类知识很难通过几节课,几个例子,一下子学会,只有通过不断地辨认,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变为得心应手的知识。为此,教师除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学生能经常用简单的方位知识和辨认物体形状的知识解释和描述一些周围的事物,在应用中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4、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的其他游戏,进行教学,达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5、对本单元中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否正确地从上面、侧面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主动运用知识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信息窗1,及第69页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

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2)师生比赛。(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侧面前面后面

五、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图形位置——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六单元尤其是在游戏中,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

二、展示“我学会了吗?”

1、可以借助挂图或事物投影展示“我学会了吗?”

2、学生自己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并用学过的知识说说图意。教师要及时点评,说明个别答案不唯一。

3、完成“我学会了吗?”下面的3道题目。

(1)第1小题,用彩笔涂色,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检查。

(2)第2小题,把小蚂蚁前面第2只涂上红色,小蚂蚁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第二小题做完后可增加一些相关练习,如把从左边起第4只蚂蚁圈起来,把右边的4只蚂蚁圈起来等等。

(3)第3小题,乌龟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可能是小鸟,也有学生回答是太阳,都合理。

三、丰收园

丰收园里谈收获。

现在学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1)长本领了吗?你长哪些本领了?(2)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等为素材,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知识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教材只安排了9+6、6+9和16-

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把其余内容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的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教材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个信息窗是“参加运动会报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第二个信息窗是“领材料”,通过解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加法的口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第四个信息窗解决“赛跑分组”情景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有关问题,加强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第五个信息窗是“领奖”,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少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元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1、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五个主题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系的“情境串”。由情境引发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编排方式,加法不再分9加几、8加几------4、3、2加几,即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减法中也不再分十几减

9、十几减

8、-------十几减4、3、2,即先减大数,再减小数等琐碎的知识点,而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只安排了9+6、6+9和16-

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其余的内容全安排在自主练习中,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材把算式从实际问题里抽出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中,多处有意识地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让学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关系;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变化,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6、回顾整理的创意形式新颖。

回顾整理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取“营地式”的呈现方式。把全单元的内容相聚于“大本营”内,大本营共分为六个营区,以不同颜色的小旗为营区的标志。蓝、黄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绿、深蓝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黄、绿、深蓝营区分别对加减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为红、紫营区填写加法表和减法表作好了准备。

通过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完成对整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四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课时分配:

变花……………………………….1课时

变葫芦…………………………… 1课时

大变鸽子………………………….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

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用2+2+2呢?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3+3+3+3=15(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

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下棋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二)练习二:摆摆算算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

第二课时 信息窗1—— 变花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二、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2、小组讨论交流: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给爸爸妈妈讲小鸡种稻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4+4+4=12(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所以要用4+4+4=12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3+3+3+3+3+3+3+3=24(个)

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乒乓球赛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

(二)练习二:填一填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第四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汇报学习成果3 x 2 =6或2 x 3 =6分别说明理由。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5x4 或 4x5 2x3 或 3x2 2x3 或3x2)

2、练习第一题,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对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个()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x3=6 或3x2=6 3个4相加 3x4=12 或4x3=12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课时 信息窗3——变鸽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乘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老师补充大量的练习(小黑板),如: 1+1=()×()=()

1+1+1=()×()=()

1+1+1+1=()×()=()1+1+1+1+1=()×()=()

1+1+1+1+1+1=()×()=()1+1+1+1+1+1+1=()×()=()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0+0+0+0+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

第六课时 信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了多幅情景图,结合题意和图中已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2、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答。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图上的内容看准确。

2、能熟练的列出乘法算式。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师: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2、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三、补充练习。

看图,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算式。

①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8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四、数学小知识。

(展台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第七课时:单元测试。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八课时:讲解试卷。

第二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1——5的乘法口诀。它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在学习口诀时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开始,提供了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 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出发认识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自己去体会,在情境中悟出口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1、3、4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儿歌学习1——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教材重难点: 1、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3、4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2和5的乘法口诀——————————3课时

3和4的乘法口诀——————————3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5 上课时间:2011、9、13 序号:9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杂技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好吗?(板书课题,课件演示教材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

1.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这是一场什么杂技表演?

2.再请小朋友用数学家的眼睛仔细观察自行车杂技表演,你能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吗?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发现: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有5辆自行车;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等等。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信息)

(三)提出问题

引导提问: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小朋友,请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列出的算式:5×5=)

(二)重温乘法的意义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5×5表示什么?

(三)学生尝试解答

要计算5×5得多少,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用以下方法:方法一:5+5+5+5+5=25;方法二:逐个数;方法三:五五二十五

(教师要充分表扬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和已经具有的学前知识基础)

(四)引导编儿歌

1.师生齐说儿歌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运用编儿歌的方法解答问题,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二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三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四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五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师生一齐说儿歌)2.引导续编儿歌 老师刚才发现,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不能一下推想出结果,怎么办呢?请你们利用学具,小棒表示人,圆片表示车轮,摆一摆,数一数,把上面的儿歌编出来,好吗?

(学生摆学具,续编儿歌,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五)编制乘法口诀

1.从儿歌中抽象乘法算式

通过编儿歌,我们知道了(出示课件:一辆小车有5个人

二辆小车有10个人 三辆小车有15个人 四辆小车有20个人 五辆小车有25个人)

你能根据每一句话写出数学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学生每列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用乘法计算的道理)2.编制乘法口诀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例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1×5=5,强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来概括(随说随板书)。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后面四句话和四个算式编出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中编制并交流、记录)

引导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并找不同的组进行再交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组织学生齐读两遍口诀)

3.发现规律

刚才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每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5乘5等于多少你们会计算了吗?用哪一句口诀?小朋友,学习数学,除了要探索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总结规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能从中发现规律吗?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能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5;5的乘法口诀的结果个位要么是0,要么是5;一共有五句口诀,前一个数按顺序分别是1,2,3,4,5,后一个数都是5。

(教师表扬学生的发现,并总结,从而得出记忆的规律,并随机组织相应练习,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翻手游戏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玩个翻手游戏好吗?请举起一只小手,当把手翻一下表示1个5,我们就说一五的口诀,再翻一下表示2个5,接着往下对。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你们又多了一身本领。请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你会计算吗?快快把算式写在本上,并想一想你用了哪句口诀?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2.拓展练习

应用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再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你还能用情境图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记录

学生给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车轮?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学过的乘法口诀)3.活学活用

除了课本上的问题以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课堂评价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你们小组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看 杂 技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辆自行车 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5×5=25 2×5=10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6 上课时间:2011、9、14 序号: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1和2的口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 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学具盒、电脑、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集体背诵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

师: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

(由儿歌中“1辆小车2个轮„„”的车轮个数问题直接切入到2的口诀的编制。因为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作基础,学生借助儿歌编制口诀已经不再困难)

生:我这样编。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三、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2×4=

口诀:二四得____

四、记忆口诀

这么多口诀,怎么记呢?

三五(),想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五是十五 5的口诀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5

五、编1的口诀

板书1×1,启发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交流。

六、总结 作业设计:

复习学过的口诀

1辆小车2个轮 1×2=

2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

4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 学生学习过程:

一、第3题

看口诀说算式

练习时,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

算式(“一一得一”除外),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二、第4题

是借助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学生独立地写出得数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第7题

估一估,数一数

这是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交流。

学生可能用3×5=15,15+6=21的方法;也可能用4×5=20,20+1=21的方法;还可能用5+5+5+6=21等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四、第8题

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在数数量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数,也可能根据图中物品的摆放规律用口诀计算。在画三角的时候,因为一个红三角表示2个物品的数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数学思想。练习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对思考方法灵活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想法,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用符号代换

图上共有()块滑板

图上共有()辆脚踏车

图上共有()双旱冰鞋

▢表示2,你会画吗?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5、6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第四课时: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要看杂技表演首先要来回答小丑的问题。课件出示1、2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2、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在一起去看杂技表演,(课件出示信息窗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3、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分小组用喜欢的方法编出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问题。

自己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乘法口诀

学生汇报自己编的儿歌,选择同学们喜欢的儿歌补充完整。,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留一下吗?

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来记忆

2、活动二:解决第二个问题,用3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1)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练习3的乘法口诀。

(2)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独立列算式,然后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巩固加深

1、用喜欢的方法背3的乘法口诀,并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

2、拍手对口令,教师说前半句同学们对下半句,再换过来练习。

3、出示卡片进行练习。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题,用展示台展示。

四、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一下。

补充完整儿歌

先在小组内 交流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交流记忆的方法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第五课时: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17-18页,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吧,看,这里有首儿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咱们借助儿歌一起编3的乘法口诀吧!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填一填。全班进行交流。

2、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应用哪一句口诀的?

3、你能不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有能力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有多少个黄灯笼?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5、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

第六课时: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1、完成自主练习1: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填才会又对又快。(做完同桌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2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自己独立试一试。

4、完成自主练习4 天空中飞来了这么多的小鸟,谁能读一读这个儿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鸟儿飞?把相应的口诀写出来。

5、完成自主练习5 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说儿歌呢,他们是怎样说的?你们能像他们这样也来说一说吗?好,现在就在小组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又清楚。

6、完成自主练习6 请学生填出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

7、完成自主练习7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15个人能同时玩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8、完成自主练习8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这箱灯泡够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9、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先观察,积木是怎么摆的?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在全班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综合练习2、3、4题 板书设计:

观看杂技小丑顶碗

3×4=12(只)口诀:三四十二

第七课时:《表内乘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21—22页,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并能运这些口诀计算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做各种题型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5以内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与学准备:课件,练习小卷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呢?请大家看这个算式:

出示加法算式:4+4+4+4+4板书 由这个算式大家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观察特点,引出“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小黑板出示] 6+6+6+6= 7+7+7+7+7+7+7+7=

学生反馈,核对。

3、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细心,奖励大家一些漂亮的花吧!看图列式

二、复习口诀

看起来,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啦。今天我们再来复习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板书]

1、哪位同学来展示下自己,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1)指名背

(2)同桌互相检查(3)帮口诀找家(出示小黑板、口诀)

2、大家对口诀背得真好,可是老师带来了一位淘淘同学的作业,他的作业却总是遇到困难,请大家分析下原因,并帮他改正(小黑板出示): 找原因,改错误

(四五)十二

三五(一十)

四四(六十)

3、真希望大家在做题时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来试一下吧!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四五()()十五 二四()()二十五 三三()()二十

反馈订正答案。

4、同学们做得真好,我们继续!看口诀,写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三、课中游戏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得非常熟练啦,我也看到有些同学有点累了,不如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我们来做一个绕口令的游戏。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每组推选三人,每组各限时半分钟。先让一个同学来说,其他同学认真听,若发现错误,则换人继续往下说。说得多者为胜。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不过大家可不能光顾了玩,我呀,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考考大家: 出示:

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在这句话中,各用了哪几句口诀?

四、课堂检测

1、挑战1分钟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么能用这些口诀熟练计算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一起挑战1分钟吧!先别着急写,先观察哪些算式需要格外小心,先把它圈起来。挑战1分钟:

5×3= 4×4= 2×5= 2×4= 5×5= 4×5= 5-2= 3×4= 3+3= 2×3= 3×3= 1+0= 2×2= 1+5= 4×2+3= 5×5-2=

2、()里最大能填几?

5×()<23 13>()×

3()×4<17 20>()×7

师:淘淘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题了,怎样保证()里填的是最大的呢?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我也回去教一个淘淘同学。订正核对。

3、精挑细选

(1)3个4相加写成算式是:

4×3 4+4+4 3+4 3×4

(2)结果小于20的乘法算式有: 4×3 30-20 3×5 5×5 以上两题请学生先仔细读题,把重点字或词找出来,再选择。

4、解决问题

(1)出示以下两道题,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区分不同,再列式解答:

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 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 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求4和5相加 求4个5相加

(2)生独立解答,核对。

(3)我和另外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

请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名同学,强调:“我和8个同学”表示9个人。

五、拓展延伸、结束课堂学习。(1)动脑筋:

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猜猜这条绳子打开后是多长?

(2)总结本节课收获。

第八课时: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课时分配:

共5课时: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 2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1课时

第一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1 上课时间:2011、9、28 序号:19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大小。难点: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二、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 手试试角的两条边。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

三、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五、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课件出示。

六、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

七、课后思考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八、教师总结。与小灵通再见。作业设计:

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第二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2 上课时间:2011、9、29 序号:20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第三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生:我认为是两条木条的长短不一样。

生:我认为是角的大小不一样。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四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备课时间:2011、9、27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2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备课时间:2011、9、28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3 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意识。教学目标:

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

二、实践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身上的哪些小秘密?

2.其实,除了这些小秘密,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秘密,你们了解吗? 3.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

明确测量的要求和方法。

4.师:有哪个小组能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一下?

教师跟着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先给一名学生测量出所有数据,在测量其他同学的。

三、拓展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发现规律。人拳头一周长度与脚长基本一致;身高与一庹的长度基本一致。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表内乘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的继续学习。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素材的选取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单元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课时分配:

共11课时: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3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0 上课时间:2011、10、17 序号:26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已有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3.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齐背1~5的乘法口诀。

二、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5)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

四、自编口诀,解决问题。

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

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以下是学生回答的可能性:

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

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 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

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

4、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5、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6、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五、巩固练习: 游戏: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同位互相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1 上课时间:2011、10、18 序号:27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时间: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带领学生集体回顾6的乘法口诀。并在练习中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练习

1.请学生把儿歌补充完整。并写上相应的乘法口诀。

一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条腿,3只蚂蚁()条腿,4只蚂蚁()条腿

……

2.第二题是巩固6的口诀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先用比较活泼的对口令的方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男女生对练等,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初步流畅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

书面练习。

3.请学生自主计算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4.第四题是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题目,使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性练习,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出示第五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

6.第六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再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

通过学习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实际生活中运用6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2 上课时间:2011、10、19 序号:28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口诀。

2、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

4、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看,今天凯蒂在和小伙伴们干什么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非常高兴。

他们每人叠了7个纸啪,两个人共叠了几个纸啪?

看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不能来编一下7的乘法口诀?

2、出示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3、请你看一看信息窗中还提供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玩老鹰捉小鸡的人有两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2×7=14或7×2=14 口诀:二七十四

(2)玩编花篮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多少人?

4×7=28或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回顾的习惯,把1——7的口诀整理背诵。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四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3 上课时间:2011、10、20 序号:29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带领学生回顾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请同学续编儿歌,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及口诀

一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两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三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

2.开火车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十四

()七四十九 六七()

()三十五 四()二十八 3.你能全算对吗?

7×3= 0×7= 7×1=

6×6= 7×2= 7×4=

7×5= 6×5= 4×5=

6×7= 4×6= 3×6=

4.第5题提供的是一种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合理分工,努力提高练习效率。

5.第6题是填写1——7的乘法口诀练习表。练习时,可向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在寻找规律,独立填表,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6.第七题是7的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弄清说的是什么事,再想数与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计算。

7.第八题时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表中的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口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第五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7 上课时间:2011、10、24 序号:30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37—40页。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编儿歌

师: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做中国结,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咱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师:你能结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1.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2.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3.你们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4.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5.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6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8 上课时间:2011、10、25 序号:31 教学内容:

教科书39-4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带领学生回顾8的乘法口诀。并作相关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二、自主练习

1.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对口令练习。

2.第2题“对卡片、说口诀”的游戏。

3.请学生自主计算。

8×3 1×8 8×4 6×8 7×8 8×2 8×8 5×8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么?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5元的钱,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元吗? 5.第5题是综合运用6、7、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在单位辛辛苦苦的工作,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么?

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你能算一算爸爸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妈妈每天工作7小时,你能算一算妈妈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小时,你能算一算每周在校学习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6.第7题是填乘法算式中未知因数的问题。这些题目是用乘法口诀进行逆向思考。

7.第8题是一道乘法综合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来解决多个实际问题,练习内容有乘法、有加法、有开放性问题,第(1)(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小题要灵活处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二、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9 上课时间:2011、10、26 序号:32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画内容编儿歌。

3、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4、你们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

5、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6、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7、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0 上课时间:2011、10、27 序号:33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凯蒂又来跟同学们学艺了。她在学什么呀?

二、新课

1、师:哎呀,小朋友的剪纸可真漂亮呀。一个小朋友想考考我们,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找一找,他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问题: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红灯笼?

2、师: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想列一个表,让学生自己填表。

4、师:你们能根据求出的得数编出9的乘法口诀?

独立编9的乘法口诀。并且熟记口诀。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出其他问题。

(2)独立列出算式。小组讨论:用哪一句口诀。

6、师: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真是太棒了。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泥制小动物?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

7、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你们能猜想出乘法竖式怎样列吗?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猜想乘法的竖式的写法。

(2)讨论完后,集体交流。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乘法的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4)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可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让教师给予解答。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业设计:

背诵有关九的乘法口诀

第九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4 上课时间:2011、10、31 序号:34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口算。

开火车口算。

二、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把口诀填完整。

学生用抢答的形式完成此题,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要给予表扬鼓励。

2、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并用乘法意义解释。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师:9的口诀怎样记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2)学生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口诀。最后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4、完成自主练习的第6题。教师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个购物角。

(1)学生拿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购物活动。

(2)购完物后,先独立解决第1小题,列出算式。

(3)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第2小题。

“聪明小屋”是一道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用连线的形式,找出搭配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加深体验合理的思维方法。

第十课时

回顾与整理

备课时间:2011、10、25 上课时间:2011、11、1 序号:36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乘法口诀表。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游戏:对口诀。仔细看好了,老师拿的是什么数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口诀?

1、学生抢答这两个数字组成的口诀;

2、师生游戏进行4-5轮

3、同桌玩游戏。

二、回顾整理

1、整理口诀表

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学过的口诀吧!

(1)学生独立完成口诀表。

(2)班级内交流:指名将口诀贴到合适的表格当中,进行整理。

(4)齐读口诀表。

2、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班级内交流。学生可能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

3、记忆口诀

师:这么多的口诀,你想怎样记忆?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数学儿歌

(1)1个 6个角,2个 个()个角,3个……

(2)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3只……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四、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10、26 上课时间:2011、11、2 序号:37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知道这些球分别该往哪个球门踢吗?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班级集体校对。

2、综合练习第2题。

(1)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2)在小组内交流。

(3)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综合练习第3题。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懂图意。

(2)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4、综合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弄清题意,再填表;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5、综合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人板演;集体纠正。

三、我学会了吗

1、师:仔细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货架上有多少支中性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指名回答,说说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四、丰收园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十二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0、27 上课时间:2011、11、3、序号:38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三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0、31 上课时间:2011、11、7 序号:39 教学内容:讲解第四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1)第一题:填一填。

一班有三名同学没有背过口诀,二班有两名没有背过口诀,其他填错的同学是粗心出错,请同学独立改错。

(2)解决问题有些同学不认真看图,如:把7个萝卜数成6个,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看题,说一说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智慧冲浪出错较多,提醒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怎样算。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森林聚会 2课时

小猴子跳水 2课时

猴子捞月 2课时

水中救援 2课时

重建家园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11、1 上课时间:2011、11、8 序号:40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科书48—50页 教学目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 新授

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三 巩固练习

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认识平均分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2 上课时间:2011、11、9 序号:41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50页 教学目标: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昨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二 自主练习

(1)观察题图,说说两幅画,哪幅图是平均分?(指生交流)

(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分得几条?

(3)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4)指名回答。

(5)评析。(强调“平均分”)

2、第二题

(1)将石榴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分?

(2)先数数有几个石榴,说说怎样分。

(3)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活动结果。

3、第3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2)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学具分一分。

(3)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4)强调平均分。

4、第4题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人?

(2)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3)全班交流。

(4)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7)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理解平均分。

三、补充练习。

1、练习一

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

评析。(强调“平均分”)

2、练习二

将自己手中的花片或绢花平均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小结活动结果。

3、练习三

6人,每组3人,分成了()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

四、总结 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算式

备课时间:2011、11、3 上课时间:2011、11、10 序号:4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第52页,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

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 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

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

12÷□=□

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

你是怎样算的?

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 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

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30÷6=5

30÷5=6 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四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7 上课时间:2011、11、14 序号:43 教学内容:

52—53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你能根据图片写出算式吗?

2、每个花坛栽6朵花,3个花坛共栽几棵花?每个花坛栽6朵花,18棵花栽了几个花坛? 3、3个花坛载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载了几棵?

4、每盘4个苹果,2盘有多少个?

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几盘?

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开放题: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

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最多。

三、自主练习

1、看图列算。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1、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出发来计算。

2、分一分,记录下来

3、观察图画,再填空

6、摆一摆

7、计算

6×2= 12÷6= 12÷2= 4×4= 16÷4= 6×3= 8÷6= 18÷3=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6×2=12 12÷6=2 12÷2=6 4×4=16 16÷4=4 6×3=18 18÷6=3 18÷3=6

第五课时 认识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8 上课时间:2011、11、15 序号:44 教学内容:

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

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

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

二、练习

1、出示

▣▣▣ ▣▣ ▣▣▣ ▣▣▣

▣▣▣ ▣▣ ▣▣▣ ▣▣▣

你能说出下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

4、把8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0根小棒,每5根1份,可以分()份。

以上两题的分法相同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

5、根据图意列算式,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6、▣ ▣▣ ▣▣ ▣▣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练习2×4=8 4×2=8 8÷2=4 8÷4=2

第六课时 有关0的除法

备课时间:2011、11、9 上课时间:2011、11、16 序号:45 教学内容:

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你能用除法来解决哪些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引导学生举例,达到进一步理解。)

三、想想做做。

1、自主练习一:1-3

2、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题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4、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0的除法?写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5=0(个)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七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0 上课时间:2011、11、17 序号:46 教学内容:

56页信息窗4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快看动物朋友被困在小岛上了,我们快去救救他们吧!

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好吗?

仔细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活动一

1、根据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引导:先用小棒摆一摆,可以怎样平均分?

然后仔细观察我们的计算成果,看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

1、其他小动物该怎样营救呢?

2、看谁能想出好办法?

教师提示:山羊和小鹿的体重差不多,每条船能坐3只。

四、活动三

你能说出几道这样的题来考考你的同位吗?

五、游戏“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题,学生动脑思考并抢答,说的对的快的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8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个组有几人?

16根粉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数学问题吗?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会用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除法的局限性,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作业设计:

做数学口算。板书设计: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救援队员平均每组几只? 10÷3=

3……1(只)

第八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4 上课时间:2011、11、21 序号:47 教学内容:

58—59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

回忆整理: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编一道这样的题吗?)

二、活动二

1、自主练习1 老师有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现在请你们帮他们分果子吧,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水果,你能帮老师把它们装到盘子里吗?(老师说,学生摆,同桌交流摆的方法)

2、摆一摆,填一填: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然后小组内列算式。(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自主练习3 看,美丽的花园里盛开了鲜艳的花朵,你能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吗?

4、自主练习4 出示情境图

看,大卡车正在忙碌的工作。你能帮助司机叔叔把集装箱装到车上吗?

5、自主练习5 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们认识图上的人吗?没错。他们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呢!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现在发生了什么故事?

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跟你一起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10÷3=3……1(枝)

9÷4=

2……1(只)

第九课时 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5 上课时间:2011、11、22 序号:48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练习

1、根据要求摆图片,有15个小圆片,每5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教师板书算式。

2、师问:你能不能把这15个小圆片,平均摆成3行,每行应该摆几个?摆好后,相邻两个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仔细看,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要求?(仔细观察图)说题意(摆小棒。)

3、自己根据要求摆一摆。

4、第1题:摆2个三角形。

第2题:摆3个正方形。

5、师问:第1题,摆两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谁能列一道乘法算式?你能看图列两道除法算式吗?

第2题方法同第一题。

三、出示信息窗5的挂图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请谁进行列式解答

提问完毕后,待学生稍加思考指名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数学问题,并且列算式?

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

指名进行集体交流。

指名进行交流结果汇报。

四、巩固练习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2、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3、1)12个棉桃,每三个一份,分成了()份。

2)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除法的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第十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6 上课时间:2011、11、23 序号:50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课,都搞过哪些活动?今天的课外活动又开始了。瞧!“10个小同学来到乒乓室进行活动,他们每2人一组,能分成几组?”

2、一组两人,求分成了几组,怎样列式计算?

10÷2=?(让学生充分谈看法)

也可以这样想:5个2人是10人,分成了组。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想:二

(五)一十,商是十。

10÷2=5 分成了5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帮鸽子回家”。

2、让学生分析题意,并完成此题。

问:有6个窝,12只鸽子要回家,每个窝是几只鸽子的家?

3、兔妈妈带领一群小兔子拔了一堆萝卜,她要分给小兔们吃,现在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她解决吗?

引导学生分萝卜,出示课题。

引导观察,本题的两个条件,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

20个萝卜,平均4只兔子吃,每只兔子吃多少个?

(小组内讨论解答)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根据练习情况进行板书

第十一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1、17 上课时间:2011、11、24、序号:51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二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1、21 上课时间:2011、11、28 序号:52 教学内容:讲解第五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1)第一题:填一填。

第三小题看图填空,有六名同学没看懂图意,填错了。(2)用数学。

第三小题,有的同学只算了一问。教师请同学认真看题,说信息、问题,解决方法。(3)智慧冲浪,请做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再出同类型题目加强练习,全班交流,进行巩固。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六单元

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内容:

认识方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例如: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学生家的门牌号等。教材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以实践活动为主开展学习活动,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课时分配:

共4课时: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第一课时:信息窗1一探访桃花村

备课时间:2011、11、22 上课时间:2011、11、29 序号:5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3-P66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学会根据指定的东 西 南 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乐园

6×3 27+9 7×8 24÷8

9×2 49÷7

5×4 24-8

2、情景铺陈

今天我们导游班培训开始上课了。我是一名合格导游。

二、探究新知: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两项素质:

1、认识方向

2、会看地图

(一)认识方向

1、谁认识方向,你是怎样辨别方向?

2、请大家面向北方站好,你能说出你的左边、右边和后边分别是什么方向吗?面向北,大家能够很快地说出其它的三个方向。

三、新授:

校园的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现在我们要做一张学校的平面图,需要将学校的四个建筑物贴在这张图上,你认为贴在哪儿合适?示贴的结果,并说明你的理由。

四、练习巩固。

刚才,我们学会了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增长了本领.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助图上的小朋友判断一下到桃花村怎么走,好吗? 学校大致在你家的哪个方向?说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和老师一起表示在图上。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信息窗1一探访桃花村

备课时间:2011、11、23 上课时间:2011、11、30 序号:54 教学内容:

65—66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会根据指定的东 西 南 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难点:

经历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乐园

8×3 53+8 6×5 54÷9

7×3 36÷6

6×4 35-9

2、复习: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

说一说

1)面对南面,左面是(),右面是()2)面对东面,后面是(),右面是()3)面对北面,左面是(),右面是()

问一问

1)谁来说一说教学楼在操场的哪一面? 2)谁还能像老师一样问问你的朋友?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如面向东方,说出左、右、后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2、自主练习第二三四题: 我说你做。

根据提示,按给出的方向及步数行进.1)交通工具总动员。

小轿车头朝东,请小轿车向南走,大客车向北走,火车向东走,飞机向西飞。2)说一说。

说一说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目的地的过程。

3、自主练习第五题: 他们的家各在哪里? 本题是根据描述在图上找位置的题目,是一个看路线图的变式练习。

4、自主练习第六题: 综合题

本题是一个相对综合并且且有开放性的题目,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

第三课时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备课时间:2011、11、24上课时间:2011、12、1 序号:5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P70 观察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正面 上面 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课。

给桌上的小熊拍照。

出示拍好的照片,谁来说一说拍到了小熊的哪一面?

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摄的?

一只小熊,为什么会拍出不同的照片?

揭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你们想看吗?

图上的三个小朋友同时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看到的船的形状一样吗?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船模,你来试一试,从不同的方向来看它,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判断得也很正确。再来判断一下这几幅小船图画分别是谁看到的好吗?

对,从不同的方向观看物体所得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观察的方向来辨认物体的形状,而且也可以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来确定观察的方向。

例如(出示图),这两个图形你能判断出是谁看到的吗? 想想做做。

照下面的样子看茶壶,说说你看到的是右面的哪一幅图。

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杯子摆在桌子上看一看,每人说说杯子在热水瓶的哪边?

出示教学楼图,说说下面的图各是从楼房的哪一面看到的。

课时4 观察物体形状

备课时间:2011、11、28上课时间:2011、12、5 序号:56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自主练习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认识平面图的能力的需要。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认识平面图的能力的需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法)

指定4名学生在玩具车四周站好,其他学生猜:谁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然后4人变动位置,其他学生举起相应的照片。

自主练习第一题: 连一连。

本题是让学生辨认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钟表的形状, 自主练习第二三题: 1.下面的电脑图分别是在电脑的哪个位置看到的? 2.观察下列各图,说说各是谁看到的.二、想想做做。

1(1)、请学生观察钢琴实物。

(2)、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画线连一连。

2、出示挂图,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

连一连。

3、(1)、出示

(2)、出示

b.要看到

应该站在哪里?

4、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上面看,各看到什么图形?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第七单元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初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是理解倍的意义 课时分配:

共12课时: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信息窗5 2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

备课时间:2011、11、29 上课时间:2011、12、6 序号:5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带郊外去玩都参加什么活动?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15÷3=?你怎样计算?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用小棒摆;用乘法口诀

师:你喜欢用哪中方法来计算?

3、平均每人采了几朵花?

师:8÷2 =?怎样计算?

8-2-2-2-2=0;用乘法口诀

启发: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再交流

讨论:还可以写成竖式: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先观察图画,讨论交流后说说图意,再进行涂颜色,最后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自主练习第6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漂亮的图画,想不想看看?

2)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图。

3)师:两人和打一把伞,够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3、第2题。先完成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4、第4题。引导学生说说意思再计算。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第二课时: 表内除法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30 上课时间:2011、12、7 序号:58 教学内容:

教科书74—75页,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的基础上,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的基础上,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分配:

信息窗1—分食品 2课时

信息窗2——搭帐篷 2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1课时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4)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

5)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2碗,还余2碗;11瓶饮料平均分给4人,每人2瓶,还余1瓶;

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3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适当进行补充)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作业设计:

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课后反思:

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 2×9= 3×9= 34÷5=(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1)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2)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3)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4)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5)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16÷6=2(盒)„„4(个)课后反思:

课时3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6页信息窗2,第7页你问我答。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三、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

2、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2。(把竖式写完整)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特别注意商的位置)

3、出示自主练习5 25÷6=()„„()44÷()=()„„8 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做()件

鼓励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

4、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9÷2=()„„()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11÷4=()„„()

四、教师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2÷4=5(人)„„2(条)课后反思:

课时4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8、9页的练习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2、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14÷4=3„„2 8÷5=1„„3 16÷3=5„„1 10÷4=2„„2

3、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4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1)没有余数的算式

(2)余数是3的算式

(3)余数是1的算式

4、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1)小组里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3 4 5

四、小结。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一起分糖果,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

思考:一堆苹果,如果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那么3个3个地分,最后余几个?(鼓励学生回家先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与父母一起进行,最后再回答)板书设计: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课后反思:

课时5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

2、看图填算式。

(1)9÷4=(盘)„„(个)9÷2=(个)„„(个)20÷3=(个)„„(个)20÷6=(束)„„(个)

(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46人 每辆车限乘8人

46÷8=5(辆)„„6(人)需要6辆车。(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 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板书设计: 丰收园

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来到城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人数,停车场停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借助“一千是多少?”及“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师适时小结: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一] 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2)出示一堆方块(100)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课件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提问: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板书[百]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 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l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1)[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字?1000字有这样的几页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感知千以内的数。(4)生活中感知: 提问:

l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 l 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 l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1)从195数到204。(2)从407数到414。(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125。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练习写数。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有),在十位上应该写几?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1、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出示:温州大桥全长6977米,桥塔有50层楼那么高。184根钢索,把宽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399根双叉灯柱整整齐齐排列在两旁。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报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4、猜数游戏。(以“幸运52中猜价格”为形式)(1)吸尘器150元。

(提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生说100,师说少了,生说200,师说多了等,直到猜中为止。)(2)羽绒服789元。(方法如上。)(3)消毒柜999元。

(改题提示为:它的价格是一个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1000非常接近,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猜测。)

5、拓展游戏活动: 谈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学生交流结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2、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在运用的时候也不是说一根一根数完就两根两根数,十根十根数完就一百根一百根数,什么时候要一根根数,什么时候要十根十根数,什么时候需要一百根一百根数,每一种方法数的时机,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了,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数而且突破了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自主练习3)

谈话: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蝴蝶采蜜:(自主练习4)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5、我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5)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6、你说我写:(自主练习6)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7、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题的答案有: 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信你会更有收获的。【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在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各种数学游戏,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玩”与“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3、要在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

信,使

其更

好的发展。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5—17页。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难点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

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7)写一个最接近10000 的四位数。(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教师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阿拉伯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二课时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17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做完、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9799的下一个是(),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9989下一个是(),9999的下一个是(),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十组成的。(2)5316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的。(3)9998再数()个一就是10000。(4)9920再数()个十就是10000。(5)9800再数()个()就是10000。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教师宣布比赛开始,给有关组奖励。活动二: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a、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b、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摆出之后再读一读。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于是本节课就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如接力数数和抢答题都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信息窗三------走进农村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教材简析:

该图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城市学生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加工场的情境。借助“哪种果树多?”与“鹌鹑和鸽子谁多?”引入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教学目标:

1.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手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教学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动物彩蛋530个,脸谱彩蛋495个。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树真多,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哪种树多?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 „„

3、引导解决哪种果树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1)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2)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00 > 950。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00 > 950。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00 > 950。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00 > 950,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活动二

1、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养殖场有鹌鹑895只,鸽子806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 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接近900,806接近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此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谁还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活动三

1、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 „„

2、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3、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以连环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首先,本节课,将教学活动置于“手拉手”活动情境中,激趣引入“农村的小朋友也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观,让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的组成和数位等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活动一: 借助“哪种果树多?” 引入对万以内不同数位的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活动二:通过“鹌鹑和鸽子谁多?”你能介绍一下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吗?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得出正确估计近似数的方法,掌握相同数位的数之间比较大小的方法。

其次,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在活动三中: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如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等等。教师加以升华,进一步总结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及找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小于1000)2.手指裁判。(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活动二: 自主练习

第1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 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第2题: 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第3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第4题: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要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与接近的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连线。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800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的数,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第7题:是一道分析、应用统计数据的题目。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交流。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预测的结果只要有合理的根据就应给予肯定。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提出计算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设计意图] 这些练习题的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课后反思] 本节练习课,练习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题型设计富有趣味性。活动一:以数字王国摆擂台比大小,手指游戏当裁判的形式,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使原来枯燥的练习变得妙趣横生。活动二: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情境,广开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整节课气氛活跃,收到了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使整节练习课焕发出勃勃生机。信息窗四 估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教材简析: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苗圃、菜地的情境,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

(2)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场景二:白菜园。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有多少棵小树苗?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2)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6个人,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广阔的农村充满了好奇,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情境,扩大学生感受估计的空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体会估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本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数一数,亲身感受一下“数大数”的困难,体会到必须要寻找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估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30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了3个圈,大约是90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10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16竖行可以圈成8圈,大约是80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6人,10竖行是60人,再加上6竖行36人,一共是96人。

一半有8竖行,每行有6人,一半有48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96人。„„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还有不少同学用到了估算。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2、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下面思路:

先算出1畦白菜有多少棵(一畦白菜 有5行,每行6棵,共30棵),再推想8畦白菜大约有多少棵(2畦大约有60棵,4畦大约有80棵,8畦白菜大约有240棵。)

先估计2畦白菜有多少棵(2畦白菜 有10行,每行6棵,共60棵),8畦白菜4个两畦就是有4个60棵,大约有240棵。„„

(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2)交流估计经验。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平日已经断断续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寻找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体会估计要有一定的依据。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本环节最后还设计了“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的小竞赛,请比赛的前几名同学介绍估算经验,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合理的估计策略,优化估计策略。]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进行估计。„„

2、教材25页自主练习第2题。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26页自主练习第3题 大约还能再放多少盆花? “还能再放”是什么意思? 然后学生独立估计,全班订正。

4、教材26页第5题

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报告。

[设计意图:课堂中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回到生活得到应用,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给爷爷的一封信”,到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盆花、水果数量的估计,再到对操场距离的估计,本环节将估计的知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初步形成的估计的意识、能力、策略和方法在不断的应用中,使获得拓展与深化。] 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第二课时

活动

一、交流课外实践小报告:

1、谈话: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现在谁想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2、全班交流实践结果及估计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策略:

(1)先确定一步的长度,来推断100步的长度,进而推断几百步的长度。

(2)先确定10米或100米大约走几步,再看看总步数中有多少个10米或100米 „„

[设计意图: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进行一下实际估测一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活动

二、走进生活估一估。

1、课件出示运动场看台图片。

(1)教师引导:学校运动场有这样的四个看台,请你估计一下学校运动场看台大约能坐多少人?

(2)学生独立寻找估计策略。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估计策略。

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大约有多少人,再推断四个看台大约有大约有多少人。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人(估计一排和六排大约有30多人,二排和五排大约有30多人、三排和四排大约有30多人,所以每个看台大约有100人。)

2、课件出示三糖

大约()块 大约400块 大约()块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2、课件出示作业本情景图: 这一摞50本。

这一摞大约有多少本呢?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

    二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

    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篇)

    语文S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 陈云安 语文S版第三册 (二年级下册) 整体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本着“建华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编排原则,按......

    二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音乐》 教学设计 教 者:陈燕 2018年秋期 第一课 问 声 好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学习歌曲《早上好》,《小麻雀》体验歌曲变拍子的不同感受,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 一、通过营造贴近实际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进行《统计》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篇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