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指导之教师篇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第一讲 扣题写作篇
【中考凝眸】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它们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
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作法都是偏题离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
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下文离题的问题。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
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感悟升格】
下面是《充满活力的岁月》一文的开头: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就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样的开头,从形式上看,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抓住了题眼,即 “活力”。但是,撇开了题目的中心词 “岁月”——也就是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是不相符的,偏离了题目的要求。由于这样的语言处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引得全文离题。因此,修改本文的开头,一方面要保留对“活力”部分的表述,另一方面必须兼顾和落脚到“岁月”上来。下面是修改稿: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喔,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修改后,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并用一个“且看——”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使得结构变得顺畅与自然一些。
【精彩回放】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选自浙江舟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四季之乐》
2、流水伴着我回到了生活,生活在流水的荡漾中更加焕发出光泽。
我时常微笑着看流水无私地淌入桶中,开始了它的使命。它无怨无悔地洗去世俗中的污秽与疲惫,洗去了喧哗与忙碌,只留得人们对明亮居室的赞美与感叹。它默默地流着,很平凡,甚至总在我不经意间就化为蒸汽,悄然而逝。
——选自福建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流出生命的精彩》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3、“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轰轰烈烈的生命不在于完美。当我们在生活的大海里搏浪进击,发现自己的弱点并被它牵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我们切莫忧心忡忡,悲观失望,贸然地步人后尘去“吃草”。须知:竭尽全力地去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领略无限的风光,享受历史的喝彩!
——选自湖北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追求完美与发挥优点》
4、朋友,提到柳絮,你会想起什么?是它的柳絮儿满天飘的悠美浪漫,还是它毛绒绒的苦恼烦人?大概是后者吧,我们的眼睛从来注意过柳絮从村头飘落的轻盈舞姿,从未注视过杨絮在阳光下乘着春风的翅膀悠悠来临的脚步,从未用心去感受,相反的,我们只看到了它们扑面而来的厌恶与烦人。
——选自河北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正确,忽略错误吧!》
5、“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的流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地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更多的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
——选自江苏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暗香弥散》
6、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我要坚韧,学会承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炼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选自广东湛江市中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学会承受》
7、一段“方七百里,高万仞……”的文言文放到数学里,便成了一道复杂的几何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放到政治中,便成了华夏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屏除一切杂念,去参省,去内敛,去领悟,去践行……瞧,语文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实用技法】
我们都要明确,任何题目都有限制,扣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做到扣题写作,必须先要审清题意,围绕题意确定主旨,运用恰当的语言照应题旨。
一、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
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意,又要明确引伸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等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
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辞” 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起来,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了。
二、落实扣题
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
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
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这些做法,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人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第二讲 立意出众篇
【中考凝眸】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
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的。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
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剑走偏锋显消极。
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是贪多求全显盲目。
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感悟升格】
《礼物》一文在叙述一对农村父女(女儿是“我”妈妈的学生)给“我”家送来一篮子鸡蛋,“我”妈妈当即拒绝了对方的礼物之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从这段话来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划上等号,没有认识到寄托在鸡蛋里面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辨证看待是否收礼的行为,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
妈妈,我知道,您并不是嫌弃这礼物不值钱、不珍贵。但是,您知道那里渗透了那父女俩对您的几多感激之情吗?你知道他们走了多长的路程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冷漠的城市吗?你知道他们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举手敲击老师家的门吗?就是因为您的拒绝,他们心里会蒙上一层被人瞧不起的阴影,他们又该灰溜溜地将鸡蛋如数拿回去。他们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
妈妈,这不是用来行贿的礼物,这只是老百姓最朴实的真情表达。你为什么就不能高兴地收下来,然后回赠一些礼物给他们呢?——接受真情,体恤他人,原本也是一种修养啊。
修改之后,抓住父女俩送鸡蛋的本来意义,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新建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精彩回放】
1、哪怕有再多风雨不见彩虹,太久阴云霾不现群星,只要能够低头沉思、昂首前进与抬头 4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祈盼,总会绘出人生的彩虹,闪出人生的星辰……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2、知识的源头就是书籍,一条溪流要想长时间保持流动、清澈的状态,必须有源头不断地供水。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不沦落为一个无助的落后者,现代生活中的刘姥姥,就必须不断地从“源头”获取“活水”来滋润自己的身心,不断地接受知识的浇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跑着,才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成功者,而不会成为一条干涸的小溪,死亡的小溪!
——选自四川资阳市中考满分作文《知识的源头》
3、依然记得,利人之举,常常也是利己之事,付出的同时,也会收益很多。世事沧桑,人海茫茫,在崇尚道德文明、讲究法律秩序的社会,让我拍打美好的记忆,不要吝啬上天多余的赐予,为心头的灯加一滴油,拨亮希望的光。
——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灯》
4、从“头”说起,从“点头”做起,也从“摇头”做起!朋友们,当你们遇到事情时一定要用头脑好好思考一番,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你们一定要做到:该摇头时就摇头,该说“不”时就说“不”,该出手时说出手!
——选自山东莱西市中考满分作文《从摇头做起》
5、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了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扩大我的胸襟,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一些事关重要的大事,对于一些影响全局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让!
总之,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选自江苏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6、马克•吐温说过:“人为什么活着?也许就是为了樱桃馅饼散发出的香甜气息。”体验,也具备这样的力量,它赋予我们的对不同事物的真实认知,不但使我们感受到自己仍然活着,而且真切的享受到情感的动人,理性的魅力,生命的意义。
当然,首先你得拥有一颗敏锐、清澈、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全新的体验。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用心体验》
7、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贫穷赋予我的财富。是它让我懂得了“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也是它启示我一定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的结论。现在,我真想高声大喊,贫穷绝对是一种财富!
——选自湖南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实用技法】
对于作文来说,主题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要写好作文,必须要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在动笔之前就要努力确立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一是大处着眼。
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这并不就是决定了文章必然立意低下。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你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二是纵向开掘。
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三是挑战旧论。
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比如,对不顾自己身体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如此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第三讲 选用材料篇
【中考凝眸】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中考作文中,在选材用材方面,常见的失误之处有: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的想象必须合乎情理。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
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深度。
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
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
以“尝试”为题,有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
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感悟升格】
下面是片断练习作文《校园活力》:
我们学校要进行一场体育比赛。这场比赛各班都很重视,很早就做好了准备。各个同学呢,非常盼望。比赛开始,先是个人赛,比如有100米短跑、200米短跑、跳高、跳远、撑杆跳等,最后是精彩的4×100米接力跑。满场上掌声雷动,赛场沸腾。比赛结果出来,人们都向胜利者表示羡慕。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段话,完整的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文段的主旨:活力。也就是说,叙述过于讲究材料的完整性,却没有扣住重点、突出主题。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只写操场上的体育一次比赛,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导致过渡就很牵强。
修改本文,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现活力。还应该以“活力”为半径,扫描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
“加油!”A班方阵队一声“河东狮吼”。“坚持住,冲呀!”B班啦啦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 7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在教室、在考场,都留下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中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校园活力,就像反比例曲线图 ——跌宕起伏,色彩缤纷!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成分。通过叙写在教室里、在考场上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化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
【精彩回放】
1、第二天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我猛然醒悟:我的生命只有三天了,我不能再浪费每一分钟。于是,迎着太阳,我用力挺了腰杆。就是这一个动作,我由一粒绉绉的、扁扁的种子变成了一棵小小的芽儿。圆圆的腰杆上长满了绒绒的小手,嫩黄嫩黄的小手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细细的茎脉,痒痒的。我猛地想起了风姐姐的话,忙把脚插进了湿润的泥土。我对着太阳大声喊道:“太阳公公,早上好!”一整天,我努力地向上长,到与太阳公公道别的时候,已经有妈妈一半高了。
——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幸福原来在风雨中》
2、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山光水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选自湖北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
3、早晨,不安分的阳光总是透过窗帘的细纱,均匀地铺在地上,像一滩柔软的细沙。我打开窗帘,让和煦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刺眼,望着它,昨日的疲劳一扫而空,心灵瞬间平静下来,如一潭清澈的湖水。阳光温和的问候,告诉我新的一天已经开始,新的挑战,新的事情又会到来。不要停留在昨日的辉煌,脚步不要停歇,新的高峰等待攀爬。每当此时,心灵便会成为鲜艳的金黄,和着朝阳,不断向前。
——选自湖北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在窗前欣赏阳光》
4、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语文,是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鲁迅的彷徨呐喊;语文,是郭沫若的凤凰涅磐;语文,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寒冬;语文,是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5、怀着满腹悲凉,绕过方场,沿方场边的林阴道而行,路边法桐高而茂密,粗长的枝干竞相向高处及远处伸展。巴掌阔的树叶青翠欲滴,在天际张开了一张巨大的绿色的网。只有星星点点的阳光射到地面上,像一块块玛瑙的碎片。清风徐来,这张大网也微微地舞动,以“沙沙”的伴奏与风之歌和鸣,而地上的阳光也慢慢舞动起来了,像一个寂寞的影。
——选自山东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泉畔濯缨》
6、夕阳逝去,在那桥边卖米线的伙计们,骄傲而快乐地把衣领翻开。汗味、太阳味轰隆隆地弥散。那穿着扎染布衣的船娘,摇着橹,船在划开的水纹中,伴着吱呀呀的橹声,摇到远处的石桥洞里去了。那卖古玩意的商铺里不见了人,留下的古玩字画让人忘却今夕是何年。还有,那撑着油纸伞,身上散着丁香一般的女子立在桥头,凝眸着水道远处。犁春有一首小诗:“我站在桥头,看着流水,流水在看我,碎倒在它心上。”
——选自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
7、谁为我们送来了阳光?是他们,吴天祥几十年来为三镇有困难的居民送去了阳光;徐本禹为农村孩子们送去了阳光,任长霞为千千万万老百姓们送去了阳光。在我们心中,他们是阳光的源泉,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千千万万个在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才有阳光!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选自湖北孝感市中考满分作文《谁为我们送来阳光》
【实用技法】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五、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
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六、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
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七、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第四讲 安排结构篇
【中考凝眸】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感悟升格】
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但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本文段,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要顶风而行,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李白困窘,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这样,当利益之风围着你,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 10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现实生活中,攀比风、吃喝风、行贿受贿风、崇洋媚外风、卖国求荣风……当这些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朝我们涌过来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改后的文字以“议—叙—议”的思路行文,衔接自然,照应周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意清晰流畅,让读者在慨叹语言的雄辩之风的同时感受到思维严谨之美。
【精彩回放】
1、语文在哪里?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看古渡横斜,如血残阳,品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览四季更迭,赏花开花落,领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的襟怀;登泰山之巅,眺红日东升,吟诵“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与阗”的豪壮……不错的,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言词,不需要艳妆的浓抹,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是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神秘……一切景语皆情语。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2、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3、伴随着铁门开启的“隆隆”声,我走进了这座已经荒废很久的庭院,这个养育了我15年的地方。熟悉的老屋、熟悉的铁门,门前门后都留着我生活的足迹,记录着我儿时的故事。沉重的开门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十几年前,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选自浙江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想起了往事》
4、是阳光让四季活了起来,是爱让我们活了起来。是爱,使我们焕然一新;是爱,使我们多了理想,也多了惆怅;是爱,使我们与自己的根系缩短了距离;是爱,使我们为了未来的希望甘愿放弃生命;是爱……其实,世界上的爱就如阳光一样多,一样温暖。记住吧!记住四季的阳光,让心中充满爱。
——选自湖北武汉市课改区中考满分作文《四季的阳光》
5、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象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那一面利刃啊。
——选自浙江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长处是一把双刃剑》
6、生活是酒,体验就是尽情畅饮:潇洒不羁,激情澎湃。生活是茶,体验就是静心品味:怡然自得,旷远幽静。生活是水,体验就是努力感知:清新无奇,至净至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藏身于不为人知的角落,只有体验过个中滋味,才能发掘出人生最闪亮的一页。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人生极处是体验》
7、“嘀——!”裁判一声哨响。队长得球后旋即把它传给了阿×。对方先锋对员已经气势汹汹地过来逼抢了,阿×不慌不忙地把球传给了我。我是右前卫,担负着组织整个球队进攻的重任。我沉住气,缓缓带球前进,寻找着对方阵容的一丝漏洞。突然,对方的前锋对员回防,来抢我的球。“××,注意!快,后面有人!”队长和其他队友提醒我。我快速地往脑后瞟了一眼,哇噻,对方两名队员正猛地向我扑了过来。我来不及多想,用了一个转身动作,闪过了一名“刺客”,再用一个急刹车,躲开了另一名“刺客”。
——选自四川内江市中考满分作文《足球,让人感动》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实用技法】
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一线贯穿。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二、总分相映。
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抑扬转换。
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亦问亦答。
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五、三水并流。
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我们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方法运用的代表作。
六、回环反复。
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七、一波三折。
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八、首尾出彩。
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第五讲 表达协调篇
【中考凝眸】
文章的表达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写作时随意性很大,结果就带来了表达不协调的问题。
一、表达方式单调乏力。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在一种文体的文章里,当然应该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如果记叙文中从开头起,一直叙述到结尾;议论文中,从开头起,一直空讲道理到结尾;散文中,抒情不断;如此这般的作法,只会适得其反:带给人的是单调,乏味,表达效果差。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写记叙文,不用描写和适当的议论、抒情。即使用,也不注意与记叙中心保持一致;他们写议论文,不用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说理与举例两张皮;他们写散文,不写景,不叙事,结果文章毫无生气,呆板沉闷,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对于这些表达不够协调的文章,我们大多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依照惯性行事:写人,必定要先交待人名,叙写外貌,接着再概述事例来反映他(她)的性格或思想;写事,经常是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随后清起因、经过、结果。从表达方法上看,要么平铺直叙,要么空发议论,要么滥发感慨,让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表达,可能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但是,肯定存在表达乏力的问题。
二、体式要求不闻不问。
有些同学爱选用日记、书信、演讲稿、节目直播、人物访谈、寓言、童话、通讯报道、说明书或者实验报告等非常规形式,但是不顾这些文体的基本格式、基本表述方式:比如,标榜是书信,相关的格式却不到位;标榜是剧本,却没有戏剧冲突,等等。
三、写作顺序无序转换。
有些同学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感,一会儿采用倒叙,写回忆中的事情;一会儿又回到现实中来,写眼前的事情;一会儿又插叙,写不相干的往事。这样一来,一件事可能被写得支离破碎,读起来业很吃力。
四、语言风格随意变化。
有一篇文章,开头讲究风趣,用了戏谑性的语言,产生了很幽默的效果;中途转为深沉的语言,给人讲了一些哲理。文章的情节、感情基调本来没有什么改变,作者的语言风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别扭。
五、文题配合别扭生硬。
比如,面对《小议顶撞父母的现象》一文,你选用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背离了题目要求的议论性风格,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和题目不相协调的局面。
【感悟升格】
下面是《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一文中的一个片断:
反方主辩站起来说:“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但是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我们也会听到掌声,从掌声中我们不会听到什么。这样的掌声对我们并不重要。”一旁的反方队员都很得意。主辩接着大声说:“我方认为,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不要给掌声。”这时候,下面响起掌声一片。反方主鞭高兴地笑了起来,然后坐下了。辩论越来越精彩了。
上文采用一般的叙述方式,写出辩论场上人物发言的过程及其相关人员的表现,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标题是“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说明本文只能记录辩论会上的辩论交战双方的语言。至于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的内容,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应该尽量回避不提。至于作者自己对辩论会的评论,更是大可不必了。修改本文,一是应该删去其中的一般性非人物语言,留下来的非人物语言放在括号中以示附录;二是适当使用一些语气强烈的句式,以增强论辩的力度。下面就是修改稿: 13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反方主辩:诚如对方主辩所言,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但是请问,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演唱会上看到了让人倒胃口的节目时,我们也会听到掌声,从掌声中我们会听到什么呢?听到敷衍,听到起哄,听到倒喝彩。这样的掌声对被鼓掌者、对你自己也很重要吗?我方认为,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吝惜你的巴掌!
(掌声一片。反方主辩面露得意,笑,坐下)
修改之后,原文记录了反方主辩的话语,对相关情况的介绍安排在括号里作为附带说明,这样一来,突出了重点,也完全符合“实录”体文章的写法。在论辩语中,增加了一些论辩场上常用的反问句,增强了语气,强化了表达效果。
【精彩回放】
1、到接近放早学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耀下,雪更显得耀眼夺目。可是,雪似乎不适应南国的阳光和人们高昂的热情,竟羞涩地开始隐退了。山上的白色褪去了,屋顶的“白帽”不见了,树叶尖儿流下了滴滴“泪珠”,地上留下了一窝窝雪水。到了下午,背着阳光的阴凉处还有一些雪块顽强地“活着”,久久不肯离去。
——选自广西百色市中考满分作文《雪》
2、自信中成功之“头”。拥有了自信,也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基础。海伦〃凯勒说过: “自信是命运的主宰。”童年的爱因斯坦曾十分自信地交给老师一只非常粗糙的小凳,也骄傲地告诉老师:“这是第三只,比起前两只,要精致得多。”谁又能否认他们日后的成功与当初的自信有关呢?自信如风帆,为人生这艘驶向成功的船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3、如果你不是草儿,不能用绿色装点大地,那么你就做江河吧,用你的乳汁去哺育一方土地,那么你将是那里最美丽的风景;如果你不是江河,不能用乳汁哺育大地,那么你就做砖石吧,用你的身体去支撑一座大厦,那么你也会成为那里最美的风景。无论你是什么,只要你有所奉献,只要你走出他人的美丽,走进自己的世界,那么,你都可以成为你熟悉的地方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选自广西河池市课改区中考满分作文《云在青山月在天》
4、当那“刷刷刷”的扫地声消失的时候,我打开了阳台的木门,那温暖而柔和的阳光稳稳地落在了我的头上、脸上、身上。好惬意啊!我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便在阳光下做起了健身操。我呼吸着室外新鲜的空气,让胳膊、腿、腰尽量地伸展、放松。顿时,我感到一夜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个好习惯》
5、当你坐在云霄飞车上一冲而下,是否感觉到每一根神经都在疯狂叫嚣着的惊险与刺激?当你徜徉于山水之间,是否体会出那份宁静而舒心的恬淡?体验,不可强求,是当你完全融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并且其中的某些事物能够触动你的心弦,让你产生共鸣的一瞬间才能获得的心灵感悟。体验,是偶然的,总是和我们不期而遇,它到来时犹如灵光一闪,无比跳脱,而当我们真正获得它之后,又显得深刻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用心体验》
6、因为我想看脚下的碧水清流,感受那生命静静流过,让我懂得珍惜时间,奉献自我;我想看到你们在我脚下嬉戏,让我明白生活的欢乐与美好,感受生命的活力;我想看见我深深扎入泥土的根,让我了解我一身的翠绿来自默默无闻地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为我汲取养分的根系,为它的付出而换来我的幸福,报一颗感恩的心。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7、我是一撮黏土,在河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时候被一辆卡车装走,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我成了一个容器——一个普普通通的容器——甚至有些丑陋。我被安放在一个肃穆的礼堂里,一株白合花扎根于我的心中。
——选自浙江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沟通》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
执教:吉喜庆
【实用技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优秀文章大多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产物,单独运用某一种手法很难写出出众的作文。要实现表达协调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文章体裁
之所以要先把握未来文章的体裁,是因为一定的文章体裁是与相应的表达方式相配套的。比如,记叙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说明文必须以说明为主,等等。有时候,拟题者给出的文章题目具有鲜明的文体倾向,比如“××之我见”、“说××”、“××综述”等题目,就必须写成议论文。这时候,我们就要遵循这样的文体导向,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至于文体让我们自选的题目,写作前也要先明确自己准备写什么文体的文章,从而好恰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这么做,使得文章有景有物,有人有事,有情有理,能够收到形象感人、意趣盎然的良好效果。一般而言,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在说明文中,要通过增加议论抒情,适当以议点睛,以情着色。在议论文中辅以叙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济、形象生动的效果。对于
散文而言,更是要兼用多种表达方式,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启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抒发自己的情怀,做到各展其长。
具体到一篇文章里,到底该增加哪种表达方式,这没有定论。一般而言,这需要因文而异,因内容而异,因主题需要而异,因作者的认识而异。也就是说,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表达主题,更能显示你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你就增添哪种方式。同时,增加的表达方式在种类上应该多一些,在篇幅上应该少一些,做到简明扼要。
三、尝试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以记叙文而言,就有顺叙、倒叙、补叙或插叙等顺序;写议论文,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外,还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顺序。不同的顺序,使得文章的表达具有不同风韵,呈现变换迷人的风采。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错交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用过渡句,作出清楚的说明。
四、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
文章语言风格,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表达习惯、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一旦确定或者轻松活泼、或者形象生动、或者蕴含哲理的语言风格,就应该保持统一,而不要随意变化。
第二篇:初中作文指导之——立好意
初中作文指导之——立好意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
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四、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我们明确了立意的方向,那么,在初中记叙文中一般有哪些具体的立意内容呢?
一般来说:
1、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保、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和谐社会等等。
2、表达个人感情的。
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3、思考生活内涵的。
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4、追求个性表达的。
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例文1:
呵护
河水静静的流淌,静静地„„
门前月季拼命绽放着,似乎要把花蕾绽破似的。
门内院中种着花草,长得圆圆实实,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我的家,平凡而又恬静。
家是这样,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平凡而又老实。
爸爸妈妈是我生命旅程上的向导。
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我总喜欢端一张小凳放在院中,坐在小凳上,拿一本书,边欣赏院中的花,边漫游在书中,融入作者的思想里。而爸爸在厨房里做饭,妈妈在门前洗衣,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吃晚饭时,爸妈总喜欢问我学校里的事情,鼓励我在学习上多用心,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平静。
当别的同学为父母禁止看电视而苦恼时,我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理解我体贴我,他们从来不阻止我看电视,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玩物丧志。
相反,他们还会鼓励我看电视。爸爸妈妈都喜欢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主持的节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节目中提问的问题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于是每期节目,爸爸妈妈都陪我看,还让我记下一些有益于我学习的题目;有时,我不在家爸妈还会帮我记下题目,待我回家,他们来考我。这就丰富了我的历史、地理等到方面的知识。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
即将中考时,许多家长都来学校问班主任关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我了解父母,他们是不会来的,他们工作忙。
可是有一天我改变了看法,在无意中,我看见远处班主任正和我熟悉的两个身影在交谈,我认出了那是我的爸爸妈妈„„
一切都是那么无私。
爸爸妈妈是我生命旅程上的向导,他们为我创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任我自
在飞翔。
[简评]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常会赋予我们人生的启迪,社会、家庭中会处处闪现人性的光芒。本文作者的一家,很平凡:家,平凡而又恬静;爸爸妈妈,平凡而又老实;生活,平凡而又平静。然而平凡之中包孕着不平凡:花草簇拥的院落,和谐美好的家庭分工,这是平凡的、恬静的、平和的环境,却又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电视节目的巧用,关键时刻的访师,这是一个平凡家庭中的平凡事儿,却又是体现现代关爱意识的事儿。这一切都那么平凡、平和、平静。正是一个“平”字,把一个无私、无痕的爱心给了“我”,“为我创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任我自在飞翔”。文章前面暗写文末明点“我的一片天空”,很自然妥贴。
例文2:
墙的故事
我是一堵墙。
一堵深灰色并不古老却被人们遗弃的墙。
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存在和缄默„„
一群孩子在我的身上大肆涂鸦,胡写乱画,我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厌恶的情感。因为他们还小,还不懂事,当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是非对错。他们充满稚气的可爱的小脸上充盈着一种快乐,一种纯真。我喜欢这纯真的笑靥。
一棵槐树依附着我不断的生长,由我承受他的绝大部分重力,根深深地扎入墙基,侵犯着我的领地,一副根深蒂固、欲横空出世的模样。我没有拒绝他的依赖,更没有为他的侵占而争吵,因为我爱那一片翠绿,那一片鲜亮,那一片枝繁叶茂。
那不论有意还是无意的侵袭,我都没有吭声没有抗争,我并不了解基督教,更不领会“当别人打你左脸,把右脸也给他打”的座右铭。我仅仅是用自己的一点儿伤痛就换来了他人的快乐与满足,这不是脆弱,也不是胆怯,是忍耐吗?生活依旧如此,不算暗淡,但也并不多彩。
又是一群孩子,他们手拿大刷子和涂料,仿佛又要大干一场了。我坦然地面对他们,并不想发表任何评论,但是看他们那认真严肃地表情,我衷心的祝福他
们成为艺术家。而当他们离去,我才发现自己周身大变模样,原本沉闷的色彩被一片色彩斑斓极富想象力的色彩所代替„„
还是那棵老槐树。在风雨交加之中,我似乎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然而那宽大的枝叶为我遮蔽了风雨的打击,他用坚固的根系握住我,我可以安静的面对暴风骤雨„„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人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也不乏快乐、温馨。渐渐地,我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的故事里,有对人生的小小感悟。
【名师点评】
此文构思及行文皆有巧妙之处:
1.妙在用心用新。揭示景、物包含的意蕴,可谓“用心”;独辟蹊径,角度有创新,可谓“用新”。作者以“物”的视角来描写和感悟人生——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样构思和行文可谓精彩独到,既用心又用新。
2.妙在情采文采。在记叙文写作中,由谁来叙事是营造文采,传达情采的一个手段。考生运用第一人称,采用视角转换的方式,写“墙”的遭遇、“墙”的感悟。文采使此文具有可读性,吸引读者;情采使此文具有耐读性,可品味咀嚼。
第三篇:初中作文指导之——巧点题
初中作文指导之——巧点题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一、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
如《背影》。
3、结尾点题。
《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
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二、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例文1:
送你一轮明月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
“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
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
回家的路竟格外长。我该怎么办?
“小佳!怎样,这次考试?”小羽轻轻走了过来。对于“怎样”,我已无心回答。我停止了挪动的脚步,耷拉着头,只顾自言自语:“有什么用!?努力又怎样?什么考试!我„„我再也不会了!”我哽咽住了。小羽似乎觉察了什么,她一手用力握住我的手,一手搭在了我肩上。
“小佳,不是这样的„„你看!”她用搭在我肩上的左手划出了一道弧线,停滞在了半空中。
“看,这月亮多美啊!在这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在寥寥宇宙中,它放弃了么?它为何不同周围一样?它用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它不畏惧黑暗,因为有理想啊!”我猛地抬起头,她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光,双手揽我入怀:“小佳,一次考试又能说明什么?你就是那轮月亮,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
她温暖的胸膛包裹着我。风停了,雨住了,月亮出来了。我从她闪烁的双眼中看到了光明,似乎她就是天空的那轮明月。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失意的尘埃。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洗的清辉拂去伤痛的心痕,洒满人生的道路。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我们迎接下一轮的太阳。
【作文点评】
本文的成功在于着力渲染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起笔一句拟人手法的环境渲染,就让人物羞愧、绝望的内心呈现于读者眼前。继而让读者在体味“图钉”、“幽灵”、“黑墨汁”、“秋千”这些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涓涓流淌的文字沉浸于作者悲伤、黑暗的心灵世界。直到朋友小羽的出现,方才拨开云雾,见到那一轮“明月”。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明月”的意义含蓄而丰富,使人看到了朋友的热情帮助和友爱的心灵,使人感受到了作者重获的自信、坚强与执着。尤其是结尾用诗化的语言,给人启迪:漫漫人生,有知心朋友相伴、有自信坚强相随,此生足以灿烂辉煌。
例文2: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
风声、雨声、开考铃声,声声入耳;沉着、冷静、稳重下笔,牢记在心。
—— 题记
“记住,作答时要沉着、冷静,稳重下笔;不要浮躁,先易后难,慢慢把平日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另外,千万不要忘记填写姓名与准考证号,有什么事就举手找监考老师啊„„”
“哎呀,妈,您就放心吧!这些我都知道了,您还是回去吧,我马上就要进考场了„„”
“当当当——当当当——”开考的钟声响彻校园上空,我怀揣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朋友的祝福,迈进了中考考场。
考场里一片安静,三十个人从容不迫地迎接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重要考验,进行第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面对黑板上方那面庄严的五星红旗,仿佛觉得自己即将要开创出一番全新的天地,就要用喜人的成绩来报答对我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了,心里一种骄傲的感觉油然而生。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今天我也要好好表现。此时的我,心情十分激动,往昔的一幕幕又一一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了。
幼儿时期,我们孪生姐妹因为体质弱,免疫力差,爸爸妈妈一人一个走得最多的便是妇幼保健院的路,常常是一日一趟,甚至有时一日两趟三趟。
上小学以后,身体好些了,但是我们又总是不让父母省心,这时期父母走得最多的便是到老师家的路。
上了中学,每日接送便又成了爸爸妈妈必做之事。
临近中考了,父母做得最多的事,便是每天陪着我和妹妹复习,提示我们怎
样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整理零散的知识点,给我们鼓劲打气,以缓解我们的压力。
此时此刻,又是他们焦急地在考场外静静等待,等待他们两个宝贝女儿的凯旋。
这一切,都让我坚定要“为了那颗感恩的心”而努力的信念。
“妈妈,爸爸,我爱您!”这句话已经深深地藏在我的心底很久很久了,今天终于让我等到了表达的机会,我要痛痛快快地表达出这十几年来您们对我们的爱!
有时,我也会自己问自己:难道是上帝早已安排好了这一切,用这根牵挂之绳将我们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吗?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爸爸妈妈,“绿叶奉献给了大地,阳光奉献给了万物。”说着爸爸妈妈摸摸着我们的头说:“爸爸妈妈就奉献给了你们呀,小傻瓜!”
这使我想到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手中的笔不停地运转——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特色点评:
文章巧妙地化用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一幅名联作为题记,可谓独出心裁。而题记又来源于妈妈在“我”临考前的谆谆叮嘱,**的叮嘱真是“无微不至”,而正是这种叮嘱使小作者感受到**的那份爱的可贵。文章又从回忆往昔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种种关怀的画面展开来写,使“感恩的心”有了具体的交代,文章从考场写到往昔,从往昔又写回考场,“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好好表现,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回报,主题突出。
第四篇:高中作文指导之自然篇
高中作文指导之第一节 自然篇
金牌教练精讲
文题展示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师法自然。大自然虽然不声不响,却能给人超常的力量: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面对自然,我们要怀着尊敬、虔诚的态度去亲近它,学习它。
请以“师法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师法自然”,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其实人类的发展史何尝不是一部向自然学习的历史呢?三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向自然学习从来就是人类思考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肃问题。然而,到了现代,人类与自然却越加隔膜了,人们疏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间构筑自己越发虚幻怪异的幻梦。加之科技的进步,尝到甜头的人类失去了对天地自然的那份朦胧时代里的天然敬畏,嘲笑、轻视自然进而妄自尊大,以为天地间唯人类是第一。然而,面对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惩罚,人类终于收敛了对自然轻浮、贪婪的面孔,并由自发向自觉地认识到,自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浅薄,浅薄的倒是人类自己。于是,在当下,怀着尊敬、虔诚的态度重新来认识自然,学习自然,不光是一篇作文的小问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问题。高考命题的专家们当然不会忽视这一热点。
那么人到底应该向自然学习什么?我们在构思的过程中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首先,是自然对个人的智慧的启迪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比如,迎客松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间展示出的生命价值,小虫子经过艰难的蜕变终于化蛹成蝶的生命精彩,都给我们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以深深的启迪。其次,是自然对人类科学领域的发明创造的巨大推动力。比如,一个苹果的落地使牛顿开创了物理界的新纪元;小鸟的流线造型,使人类几经磨难终于通过飞机的模拟创造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最后,也是更高的一种智慧,是自然教会了人类如何把握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如何与万物和谐相处。如犀牛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它与犀牛是友非敌,相互依存,相互帮助。自然界的食物链不容破坏,人也只能是其中一环而不能独立超越,否则一毁俱毁,人类也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人向自然学习,必然涉及到态度问题。首先,应是尊重自然。人类在远古时代,由于能力有限,常常是屈从于自然,从一种近于绝望的屈从中生发出人类最早的崇拜,所以那时的先民只有崇拜自然而不会真正地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建立在人类对自己的力量和对自然的规律不存偏私的、理性的认识基础之上。其次,应是亲近自然。人类也曾和自然相处无间,天当被,地当床。但那是被动的接受。而当人类稍有能力时,他们便将自然——他们的“衣食父母”弃置一旁,躲入亲自营造的钢筋水泥的梦幻中不能自拔。然而,正像一棵植物必须在土地里扎下根才能健康生长一样,人如果离开自然,必定是要付出可怕的代价的。倘若这种对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续下去,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精神上的退化。最后,还要敬畏自然。学习自然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而不要过于相信人类自己的技术和信息,倘若对自己生命的来源和基础浑浑噩噩,那便是最大的蒙昧和无知。人类的聪明在于对自然,对人类以外的生命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了一个与自然既有联系又能使自己惬意的世界。
在文体的选择上,本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通过对历史、现实的梳理,表达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一个具体的自然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向自然学习的主旨;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议论的角度,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来说,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关注重点,加以分析。审题误区
本题话题明确,不易走题,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确实和自然接触极少,所以容易泛泛而谈,所谈内容不过是一些常识,而少有动心动人之处。其次,不能突出“师法”,而只突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就会使重点旁落。
文题展示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翻开语文课本,走进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发现古人的世界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诗词却遭遇到了现代尴尬: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远、何等难为的遥想啊!明明那“现场”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硬硬地“抒发”和“陶醉”一番。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就是:自然正在一步步地远离我们。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你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和认识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导引
首先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则材料的核心就是现代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材料中的文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是古典诗词中的自然,一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时代,人们所处的自然存在着天壤之别。清醒着的人类猛然发现,古诗中的自然正在一步步地远离我们。当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沉浸在古人为我们营造的优美意境中时,一种荒唐、悲怆的情感油然而生。
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现代人对自然的破坏。中国早就有自己的“环境文化”。四千年前的夏朝,就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两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鳖。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而现今人类在高速发展自己经济的同时,却在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根据材料中引用的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今人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正在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近些年来,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程度日趋严重,其原因与国人的环保生态意识差,有关方面对生态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施行不力有直接的关系。为了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不要破坏自然,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这个话题可以从大处着笔,从“人与自然”这个话题人手,它包含着人对自身与自然现象的关系的思考、对自身“反自然”行为的质疑以及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性探索等方面的内容。写此类话题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善待自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反思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表达“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写这类文章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让读者看清“非理性开发”的危害和实质。
2.调动联想、想象,描写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以艺术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构筑美丽的画面,将自己对话题的理性思考融入到艺术的画面之中。也可以小中见大,大到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的许多方面;小到某一方面,甚至一草一木。可以回顾过去,可以关注现在,还可以预示未来。
写议论文,可以从宏观上去阐述,也可以就某一件事展开论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求条理清楚,说理充分。可以分析破坏自然、爱护自然的原因,也可分析危害或好处,但必须结合实际,联系现状。写记叙文,可以写生活中的小事,一个饭盒、一棵小树、一块绿地、一方天空、一只小鸟,都可入题,或伤害破坏或爱护保护,小中见大,从行动中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也可以想象作文,从动物、植物的视角来展示内心,解读人类,呼唤人类。写散文,“形”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神”聚就可。
审题误区
“环保”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可以写人们在开发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可以写人们对自然的关心爱护,还可以议论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这个话题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太空泛,欠具体。所以切入点一定要小,要做到以点带面,升华主题。
文题展示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与自然是一对矛盾体,人类热爱自然、生存于自然之中,但同时,又不断地从自然中攫取生存所需的一切。“人定胜天”曾被当作一种人生信条,征服自然展示了人类的力量,一度成了人类最爱说的话。何谓“征服”?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难道这就是人类所谓的“征服”吗?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她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也不是在挑战自然,我只是做到了千方百计地顺应它,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人主张“征服”,也有人主张“顺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以“征服与顺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导引
综观材料,不难总结出,文章所要阐明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材料中的观点可分两种:一种是征服,一种是顺应。这是面临问题时的两难选择。征服,固然代表了一种精神;顺应,也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如果脱离材料看“征服”与“顺应”,二者都是一种美,但材料中的观点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赞同“顺应”,否定“征服”。所以,在作文中,我们也要把态度倾向于“顺应”方面。再者,话题“征服与顺应”是指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征服与顺应,不能离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谈征服与顺应。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征服还是顺应,你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材料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来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构思文章。有见闻可以以记叙文的形式形象地揭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思考可以以议论文的形式论证二者的辩证关系,当然也可以以其他形式表现。写这篇文章要先明确人类与自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然后再构思成文。
针对以上审题分析,文章的主题应该这样定位:人类要不断地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变自然,发展自然,从而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一切都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适应。改变自然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更好地顺应自然。唯有顺应,才能更好地发展。
提供参考的素材:1.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有大批生物因不顺应环境而绝迹,有的则顽强地活到了今天。可以写一则童话故事,写某一种动物(如长寿者乌龟)是怎样为顺应环境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2.人类对待自然界也有个征服与顺应的问题。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移山便是一种挑战,而搬家则是一种顺应。挑战固然精神可嘉,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在环保问题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选择顺应。3.冬天来临,人们就要穿棉衣,来顺应寒冷的气候。人类选择春天播种,是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也是对自然的一种顺应。夏天,万物生长蓬蓬勃勃;冬天,万物敛形遁迹,这都是顺应自然的结果。人类对自然的顺应,与其他动物不同,动物靠本能被动地顺应,而人类靠智慧,借外力积极地顺应。有些动物可以以丰满自己的毛发的方式顺应寒冷,有些则以藏入地下冬眠的方式顺应寒冷;而人类靠增加棉衣,靠空调,靠暖气顺应寒冷。从根本上说,无论动物,还是人类,对自然都是以顺应为主,只是顺应的方式不同而已。4.人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当沙漠蔓延,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领地的时候,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法和沙漠作斗争,最终可以做到把沙漠变成绿洲;当洪水泛滥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筑堤修坝等方法驾驭洪水,使之服务于人类。总而言之,人类应积极地顺应自然,在顺应的基础上尝试加以改变,使人类生活的家园更秀美。
审题误区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态度问题,所以话题“征服与顺应”应该是指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征服与顺应,而不能离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谈征服与顺应。比如说有些同学单纯地从话题人手,而忽略了材料,写面对生活工作日复一日的枯燥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该顺应这一切还是征服这一切。生活如此无奈,如何抉择。如此构思就有失偏颇。再者,话题“征服”与“顺应”二者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态度,但同学们在作文时切忌单从一个角度人手,只论述“征服”或只论述“顺应”,而应全面地分析,两个角度都要涉及到。
文题展示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颗敏感的心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李白在与敬亭山的对视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王维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导引
准确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要想立意不出现偏差,必须牢牢把握所给的材料及话题,明确写作重心。第一步,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被限定在“自然”中,是人的心灵在“黄昏”“细语”“秋菊”“流水”“浮云”“星空”等自然事物中的感悟。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悟”之间的关系,只写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第二步,要注意材料中的限定性因素,同时还要从所给材料中找出可以为我所用的提示性和非限定性因素。材料中的“黄昏”“细语”“秋菊”“星空”提示我们,可以选择大自然中的任何景物与事物,而“闲适淡远”“心灵慰藉”“精神归宿”“精神家园”“精神依托”等词语又提示我们,所选的自然景物不能是随意的,对所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感官方面,它必须是可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启示的,是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依托的。第三步,本着“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原则,在确定最终立意之前,我们还应注意,文章不能涉及太多方面的自然景物;泛泛而谈就会缺乏深意。我们应力求将话题集中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将话题写深刻,写透彻。
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成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如可以借王维、陶渊明等人的事例进行故事新编,或借自己与古人如谢灵运、李白等对话的方式写作。文章还可以写成带有议论性质的抒情散文,借对一种自然事物的描述,阐发一个或多个哲理;或者借对几种自然事物的描述,阐发一个或多个哲理。而材料中的“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则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的提示,即不同人的眼中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悟是不同的,同样的自然景物会折射出不同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如能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写“心灵”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就是较高层次的一种创新了。
审题误区
此话题是一个“关系”话题,如果缺乏认识穿透力,就不会看透这个“关系”的重点应是阐述“自然”与“人的感悟”之间的关系,从而泛泛而谈大自然景物而不谈人心灵的感悟,导致偏离话题的重心。不能全面把握材料,只抓住细枝末节、只言片语,就会导致偏离题意。如只抓住“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一句人手写成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就会偏离话题。选取自然景物过多,谈不出深刻性与哲理性,文章立意层次就难免低浅。
文题展示五
题目:与_______对话
要求:从“蓝天、大地、高山、大海、草原、沙漠、黄河、长江”中任意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组成一个完成的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对“与______对话”这个题目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对话”的理解。所谓“对话”,必然是双方的一种相互交流,单向的倾诉,显然不是“对话”的范畴。既然是“对话”就得有比较集中的话题(对话的主题),漫无目的的交流,也算不得“对话”。那么,以什么为话题呢?这就需要“细化”,就需要作者有思维视野的宽度。通过交谈互相了解,倾诉对对方的热爱和崇敬,或者表明自己的不满和斥责,自然是可以的,但终究是比较一般的写法。要是话题新鲜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必须跳出这个一般的角度。谈人生,谈世界,谈现在,谈未来,谈宇宙,应该化虚为实,定于一。当然,所谈的内容,必须和“对话”的对象有必然联系。再深一层想,“对话”就只是双方的谈话吗?能不能超越语言的“对话”这个层面呢?当然可以。思想的共鸣,共同相处之中互相了解,甚至一方对另一方的挑战、征服,何尝不也是“对话”的特殊方式呢?沿着这个思路考虑,就会发现可供写作的领域十分广阔。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选择最能表现个性的内容。
这个话题有较宽阔的写作空间。话题本身不带有命意上的倾向性,便于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话题中横线上的内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能否保证选材富有个性,能否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选择一个恰当的对话对象最为关键。“蓝天、大地、高山、大海、草原、沙漠、黄河、长江”等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自然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半命题作文就成了以“与自然对话”为话题的作文了。如选择与大海对话。可以写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感受“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境界。如选择“与高山对话”可以写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等。
这种话题,没有明显的思想倾向性和主题的指向性,人文素养不高的学生或无从下笔,或立意浅薄。但对人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而言,写作中会如鱼得水(其实,什么样的命题对他们都无大碍)。所以,个性化的选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文体的角度看,哪种文体最好写,这完全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写比较典型的议论文,难度比较大,因为对方的“语言”和反应很难表现。相对来讲,写“托物言志”的散文是最佳的选择,散文的结构比较灵活,选材自由,表现方法多样,能比较容易地写出对方的反应,以形成互相的交流;但写散文必须围绕一个相对集中的点,必须有一条明确的线索,否则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当然写记叙文也是可以选择的,写记叙文要有一个适宜的事件,这个事件必须能作为“对话”的一种形象的演绎,必须完整、集中而又能紧扣“对话”的双方展开。当然运用大胆的想象,写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故事也不是不可以。
无论用什么样的文体,无论是什么样的写法,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显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切忌空洞的叙述,更不可中途随便地转换对象。
审题误区
与自然对话,不能单为对话而对话,如果缺少“对话”的话题,或者“对话”的内容不够集中,只是漫无边际,浮光掠影,文章就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主旨;选择的对话对象的自然属性,要能够照应一种社会属性,即所托之物的“形”,一定要与所言之志的“神”有相通或相似之处,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所选择的自然之物的“神”一定要有新意,不能一味重复他人用得“俗滥”的内容;选定“对话”对象,不能中途变化,转变了对象,就严重背离了作文的要求。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2007年福建卷)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一年四季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我们会发现季节里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2.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可以以自然的季节喻人生季节,谈人生的感悟。
3.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比如写中学生和家长的代沟与交流的问题。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2005年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以花喻人,写个人现在和过去相比取得的进步、成绩。
2.以花喻国,写我们国家现在和过去相比取得的成就。
3.以花喻理,写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进步的规律。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5年浙江卷)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自然的一切语言中包含了无限向往,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自然界的启示,超越有限的生命个体,追寻无限的生命价值。
2.从一粒沙里看世界,从一片云想见天空,人生也是这样,从小见大,你会受益匪浅。
3.“一粒沙”“一片云”是大干世界的缩影,学而习小,成则大功。大成功孕于小积累,重视“一枝一叶”,成就你的“大世界”。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江苏卷)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以“山”的沉稳和“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喻父亲,表达父爱的无言伟大。
2.山和水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以此喻人,谈中学生“张扬个性,释放魅力”的主题。
3.由山水谈其中蕴涵的道理:事物具有多面性,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我们应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能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水的灵动、智慧。灵动表现在有些人坚守气节而避开繁杂;智慧表现在包容大度,百折不弯而并非懦弱,这是人走向成功的另一途径。
2.水的多变。能化云成雨的是水,这正是人适应环境,完善自我的智慧和境界。
3.水是柔弱的,但却能流过峡谷,一往无前。人是有缺点的,但是,如果把缺点转化为优点,你的柔弱也会使你无坚不摧。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草丛起了大火,蚂蚁四处逃窜,眼看蚂蚁将被大火吞噬。突然蚂蚁迅速积聚成团,开始朝不远处的溪边滚动。火焰烧死团表面的蚂蚁,但是蚁团丝毫没有减小,死的蚂蚁仍然紧紧依附,蚁团终于滚入水中,冒起一股轻烟。团中间的蚂蚁得救了。
材料二:煮鳝鱼时,一锅汤煮沸了,锅中的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
材料三:企鹅寿命长约十年,一个巢只住一对企鹅,一对企鹅在整个一生中彼此绝对忠诚。若一个遭遇不测,另一个即会异常悲伤,独守空巢,不再与其他异性接触,每天站在海岸上,不吃不喝,期望其归来,直到最后饿死。企鹅对爱情的坚贞,让人类为之感叹。
请以“动物是人类的榜样”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
1.针对人性的弱点,论证动物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人类学习。
2.斑羚飞渡,以牺牲自我的生命保护同类的安全。
3.老鹰将小鹰推出巢穴,训练其飞翔的本领,由此可联想到对子女的教育。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自古以来都是诗人和画家的挚爱。超凡脱俗的竹总能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一竿绿竹有着生机勃勃,顶天立地的气质。白居易的《养竹记》中认为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
请以“竹韵”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立意参考
1.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竹子可以高耸入云。
2.竹子的内心是空的,“虚心”是一种美德,对做人、做学问大有裨益。
3.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始终如一的人。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人类对动物的肆意捕杀,一方面造成了动物的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动物对人类的敌意不断增强。人类会失掉自己最好的伙伴。
2.在自然界里,人为因素破坏了环境,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会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统计,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距离蜂房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酿造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
1.甜蜜的生活来自于辛勤的劳动。
2.在学习、工作上,都要广泛求师,博采诸家技艺之长,锲而不舍地辛勤工作,这样才能一步步创造出成绩来。
3.只有广泛地吸收,才能够博大精深。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之物上。例如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于“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性寄寓于“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于“石灰”……
请你选取一种自然物,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抄袭。
立意参考
1.把虽然平凡、默默无闻,却甘愿无私奉献的精神寄托于铺路石。
2.选取禾穗,寄托对越是内涵丰富却越是谦虚谨慎的人的赞美。
3.把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心性寄托在白云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初中作文技巧之谋篇布局篇
初中作文技巧之谋篇布局篇
一篇初中的考场作文,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我想,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安排内容就是架设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学生必须遵循所给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写。也就是说,考场作文不允许考生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考生的发挥必须在固定的模式之下,这些文字展现在方方正正的格子里才会显得赏心悦目。而这就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夫。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或者,当同学们转变这个观念之后,一方面,分数确实会得到提高,因为我们的作文确实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点点完成的;而另一方面,确实能在这些限制颇多的写作框架中展现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仅仅属于自己,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从而仅仅表现自己的想法。考场作文,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