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之案例
《今年中秋节》习作训练
--------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之教学设计
(八年级)
习作内容:《今年中秋节》
习作目标:1 从文章的立意、材料方面进行思考、选择,以突出自己的真情。习作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注意创新,与众不同。
注重细节的推敲刻画,把感动和思索带给别人。
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度,让读者的情感能够共鸣。
习作重点:1 从立意、材料、语言等方面以突出自己的内心真情。
材料的处理要与布局谋篇相统一。
3揣摩语言和细节的技巧。
习作难点:特定的情感与所用的语言之间如何构建
习作方式:思考----讨论----点拨----发现----提炼---总结---创造---点评---习作习作课时:至少两课时 指导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看过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今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部电影的感人之处。教师播放这部电影的几处感人情节,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认真品味。
二 学生自我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教师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达:情感方面。情节方面。
人物的动作、表情、内心等方面。人物对白,你认为有什么特色呢?
电影中的细节部分你是如何认识的?你认为它有什么作用?
在谈话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个性创造。教师在学生表达之后,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和启发,给他们灌以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他们思维的认识。这种方式的进行都是在以谈话为前提下施行的。教师不代替学生的个性认识,反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到和教师本身就未发现的地方。本环节设计理念:
因为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真情电影,我用这个例子,目标就是把学生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体味真情,去感触真情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明白抒发真情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在每一个方面具体如何去使用自己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 引入本次习作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谈了自己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也达成了一定的共
识,大家说的都非常有独到之处。那么现在,我们就去练练兵如何? 教师出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今年中秋节》。
教师说明:这是一个规定了的题目,因此大家就会受限制了,那么是不是完全都被限制着了呢?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重围?这个题目很普通,那么从哪方面着手能够写出你的不平凡之处呢?大家讨论,教师规定讨论思路: 确定什么主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真情主题又可以细分几个方面?(至亲至情
友情
与陌生人之间的情感
师生情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表现这个主旨?是否典型,是否新颖,是否不被别人所采用?你如何考虑这些问题?如何取舍这些材料?
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讲一讲在以上两方面是如何处理的,大家在一起共同去点评。
本环节设计理念:
目标是剔除大众化的主旨和材料,以寻求创新之路。尽量扩大立意和选材的范围与角度,以达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渠道。但是这一步是很难的,不可能委曲求全,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我认为可以基本完成目标。
四 处理材料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仔细地说一说材料该如何处理。教师以问题带入: 1 这篇文章根据题目的要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材料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你如何安排材料的分量?与主旨联系最紧密的材料该如何去写?写多少?怎样叙述?怎样剪接?什么地方要使用白描手法?什么地方要加入描写? 叙述与抒情之间的整合如何考虑?叙述是否也要留有余白?这个余白如何留?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共同评议。学生个人总结。
本环节设计理念:
叙述我认为就我校学生来说,仍然是亟须解决的作文问题的重中之重。主次不分,详略不明。与主旨联系出问题。枝叶地方处理不好。叙述与抒情缺乏有机融合。叙述占据文章分量过重,情感与个性被挤占。因此,结合我校我班实际,对学生的叙述问题,我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用概述、白描为主,具体的描写与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把最重要的问题留给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因此,看似淡化叙述,其实是为了整体文章的构想。这样的训练,在多次习作中学生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基本是成功的,学生的叙述并不是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反而会出现提高的局面。原因是要求学生进行概述和白描的训练的同时,他的叙述就在进行学习和创造,这种要求是有点高,但是,习作毕竟是学生的探索之路,没用现成的大路可供学生轻易的走。他能够把他的小路走好,就能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五 展示语言
规定了作文的大致路线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要用语言去组织了,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可以先写开头,可以写结尾,可以去叙述,也可以单独先去抒情。也可以去设计文章的几处细节。或者先把题记写好。
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发现。重点要在语言的表现力度上下功夫推敲锤炼。
教师放轻柔背景音乐,学生自主创造。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断:
有一位学生在开头是这样习作的:
幸福从远方带来天空的圆月,仅存的那点回忆是和家人的甜蜜,翻出来又是我暂时的安慰。
有一位学生在结尾写到:
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国家,“阴”终究会走向“晴”,“缺”也终究会走向“圆”。夜幕中那轮静静的满月终将辉映着人世间的一切:团圆、温馨、笑脸……
有一位学生在文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然而不幸的事总在人最幸福的时候出现。
六 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以上进行了本次习作的几个环节的训练,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你收获了什么,能不能系统地讲一讲你的感受和收获?
多指几名学生进行汇报和总结,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七 组织成文
具体要求:
抒情散文模式,或者能写成随笔或小品文更好。2 语言要求凝练,有意境,有表现力。3 叙述要有取舍,有细节,有留白。
情感要隐含在语句的叙述之中,用最少的语言容纳最大的内容。5 给读者以悠远的思索和想象空间。6 字数不少于800字。
学生自由习作,完成初稿。时间60分钟。
教师待批阅作文之后,在下一次习作课之前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分析成功和失败之处。
第二篇: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案例
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案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案例
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目标: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B思想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对百态人生的体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讨论法和演练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指出,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其实,现在世界中细节的力量又何尝可以小觑?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有可能导致比萨斜塔的倾覆;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细节描写对作文的影响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
二、明确定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
三、回顾我们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
1.(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鲁迅《阿Q正传》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这段文字作者通过一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和无私的疼爱。)
3.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豆腐西施”杨二嫂通过白描的手法塑造了“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俗不可耐的形象,描写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
请学生齐读课文片段,点明出处,并说出该语段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刻画的,有何表达效果。
三、明晰方法,感受细节
1、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材料展示(大屏幕):
(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电影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材料五:
(葛朗台快要死了)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的心目中,惟有金钱,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含。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思考:你还能在本册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如: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2、对比展示
即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鲜明对照。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思考:根据定义的范围,你能从学过到的课文中举出例子吗?
例子1:《范进中举》《范进中举》中中举前后胡屠户离开范家的情形
中举前: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中举后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例子2: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例子3:《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化的态度的对比,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
3:运用修辞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材料六:“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析: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想想:还能联想一些例子吗?
例子1:《变色龙》中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运用反复,把沙皇鹰犬的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例子2:《范进中举》中得的胡屠户“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想那只手隐隐的痛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该细节描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的把胡屠户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和迷信无知的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4:锤炼字词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例子:见“动态造型”的例子。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观察生活,捕捉细节
观看所提供的一组生活镜头。
想想:运用细节表现方法,说说你身边感人的事或滑稽可笑的场景。
五:体味生活,描写细节
集体构思,抓住细节,写片断作文
1、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一个人(老师或同学)
2、运用细节描写,展现生活中感人的场面或可笑的场面。
六:课堂小结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细节描写正如滴水树叶和花朵,它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因打了女婿而巴掌不能弯过来的胡屠户;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金钱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让我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都是细节的力量。
七、小结
写作文,我们缺乏的不是把故事叙述完整的能力,而是缺乏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希望大家今后在写作时充分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技巧,将身边的事和人写活了,让我们感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让我们看到作文就象生活一样精彩倍出。请大家感受细节,留住细节,刻画细节,让细节为你的作文添色增辉!
八、布置作业
是谁的一声叮咛让你深受感动,是谁的一声叮咛让你倍受鼓舞,是谁的一声叮咛让你陷入沉思,是谁的一声叮咛让你泪落如雨。
请以“轻轻的一声叮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细节描写照亮你的文章。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例1《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方法一:锤炼词语: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例2: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棋王》 方法二:细致白描
例3:《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方法三: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例4: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方法四: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实例: 豹子飞奔
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无数的观众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闪光灯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解说员在静静地等待着,夜空中的月亮在静静地等待着,孙海平教练也在静静地等待 着。
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
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第一个栏轻松过了„„
又是那凶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紧了牙,似乎用尽所有的劲,开始第二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第二个栏也过了!此时所有的中国观众,都紧跟着刘翔;孙海平教练,左手握紧药瓶,右手按住心跳早已超过120的胸膛,眼睛紧盯着刘翔。
第三个栏开始,依旧是那凶猛的表情,一步,两步,三步„„右脚稳健地落地,刘翔开始兴奋了,因为在他最弱的前三个栏,并未吃亏;孙海平平缓了„„
进入倒数第二个栏。依然是那双凶猛的豹眼,只不过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又轻松地过了。刘翔开始发狂,孙海平又握紧了药瓶,全场的中国观众屏住了呼吸。身旁的“法国”被刘翔的气势锁住了,倒下了!开始进入最后一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主持人嘴里喊着刘翔,刘翔快到终点,他不再死盯着前方,而是充满自信地左右各瞥一眼,一个狮子甩头„„无数的观众沸腾了,无数的闪光灯沸腾了,无数的解说员沸腾了,孙海平„„
完美的前三个栏,完美的后三个栏,过硬的栏上技术,充满自信的神情,将刘翔送上了世界之峰,豹子——飞奔!
优雅的凤头有力的豹尾,刘翔的飞翔是那么完美。这是一个成功的速度,这是新时代需要的速度。漂亮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强劲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豹子在加速!中国在飞奔!
本文的成功之处正体验了“生活即文章”、“语文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道理。作者在本文中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用“豹子飞奔”褒喻中国体育健儿刘翔,记叙了他跨栏的全过程,并且把刘翔预备“就位”、中途“跨栏”、最终“冲线”三个阶段类比为“凤头”、“猪肚”、“豹尾”,生动形象。细节的描写是本文的最大的特色。作者聚焦赛场上的刘翔,当起跑即将开始时“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这里“盯”、“拍打”、“扬”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描写出他的敏捷而神情集中的表现;跨栏中,作者采用特写镜头聚焦刘翔的“左脚”和“右脚”的起落架势。同时,每一次跨栏不断重复紧张局促的“一步,两步,三步……”的描写,有如战场上旗手冲向阵地,占领山头的情势。强化节奏,催人奋进。终点冲线结束时,刘翔“一个狮子甩头”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的自豪,也是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骄傲。接着用三个“无数的”排比句,高度赞颂中国第一飞人——刘翔的成功跨栏。文章结尾,再次点题,以诗句抒情议论作结,深化记叙内容,升华主题。
作文题目:以“那一刻,我很„„”(可填:感激、害怕、高兴、愤怒、羞愧„„)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只写一件事,有细节描写,800字以上。
第三篇:作文指导案例
作文指导案例:
《我的初中生活》
一、训练题目: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2、叙述清楚,文笔流畅。
(重点)
3、文字工整,文面整洁。
(重点)
三、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犹如美丽的花园,美好的回忆宛如朵朵鲜花,娇艳动人;三年的初中生活犹如滔滔的大海,美好的回忆宛如点点浪花,飞玉四溅;三年的初中生活犹如松软的沙滩,美好的回忆宛如颗颗珠贝,绚丽多彩。今天就让我一起去采撷这记忆的珍宝吧!
请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初中阶段的之最吧!你最高兴的事是—— 你最自豪的事是—— 你最得意的事是—— 你最开心的事是—— 你最难忘的事是—— 你最伤心的事是—— 你最后悔的事是—— ……学生交流。
四、范文引导,点拔章法。
师出示题目和教学目标后从写法上进行点拔:
1.从选材上来说,可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凡是与“我”有关的“初中生活”都可以在笔端流淌出来。初中三年是一个人人生历程中最难以忘怀的阶段,在这里大家结识了许多勤学善思的同学,结识了许多教导有方的老师;在这里我们参加了一个又一个活动,参加了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在这里有收获后的喜悦,也有失利的悲伤。总之初中“酸”“甜”“苦”“辣”“咸”的多味生活可成为选材主流。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这三年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之心,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有善于思考的大脑,生活中的零珠碎玉就会在文章中散发出璀璨的光泽。
2.从构思上来说,也可谓异彩纷呈。可以从个体着眼,写“我”的一次经历,成功的、失败的、难忘的、发人深思的,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可以从自我与他人的角度入手,写班级之内发生的一些趣人趣事,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你尽可以描绘得惟妙惟肖;可以写“我”眼中的初中生活,记叙初中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启发等。3.从创新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把文章“包装”得靓丽些。如果是写初中生活中的两三件事情,一大段下来就不如分成两三个方面,采用小标题或者镜头展示的形式来处理,这样会更加醒目;同一件事情,平铺直叙就不如以“独幕剧”的形式写出来更为吸引人;同是写个人的感受,单纯的心理描写就不如把心理描写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写,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等等。
出示范文:(见后面的附文)
五、交流构思,当堂训练。
课堂初始,学生已通过“回顾初中生活之最”之环节,对写作的内容有所梳理,此阶段的交流着重构思、布局方面。四人一组,集思广益。当堂训练。
六、多元批改,重点讲评。
先以学生之间互批为主,师后全体浏览,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把握得失。为重点讲评积累资料。
七、自我批改,总结提高。
学生再次自我批改,总结本次写作的得与失。
八、教学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作文对学生来说,他并不缺乏生活的体验,关键是如何调动他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情景体验是决定作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多读多写,更要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本节课我精心挑选了三篇例文,在写作技巧上各有所长。一篇是并列文段平行展开的,一篇是选取具体事例生动描摹,另一篇是采用日记体和小标题并用的,构思很新颖。力图真正起到导学作用。
3、批改作文尽量抓住本次作文的重点——具有真情实感,不应面面俱到地全面要求学生,多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附 出示范文
(一):
我的初中生活
我的初中生活,初一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闲适;初二像李白一样,相信“长风破浪会?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言败;初三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样,拥有雄心壮志。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我14岁生日。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的课桌上赫然摆着一个大大的蛋糕,在班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围着我唱起了生日祝福歌。我顿时感动得“一时竟无语凝咽”,泪眼盈盈。感动之余,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学校,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能在不经意时得到意外的惊喜,心灵能得到千百次的满足。” 这一年我在感动与淡然中度过,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晴
骄阳炙烤着大地,仿佛万物都失去了生机,路边的小草耷拉着脑袋,花儿也无精打采,树上的知了声嘶力竭地叫着,这一切更让我烦闷。
最近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成绩一落千丈,心中很是苦闷。这时好友发来短信:“要对症下药,方可见疗效,本医生给你开一副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日三次,含着吃,用心体会其中滋味。”好友的一副“药”,让我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抬头看天才发现,今天真是艳阳高照啊!天空中几片云彩在悠闲地漫步,鸟儿在自由地飞翔,知了在歌唱,小草和花儿也仿佛在窃窃私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晴
近来一段时间的学习不断退步,我心里越来越自卑。于是每天晚上我熬夜到12点,总是一副黑眼圈,成绩却还差强人意。失去往日的自信,与日俱增的却是自卑与烦闷。老师找我谈话说:“初三有种独特的浪漫,辛苦之后就会有甜蜜和收获。也许结果并不如你所愿,但只要你做到了就问心无愧。”并送给了我一本《简•爱》。书中的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时,我们都是一样的”让我豁然开朗。我顿时明白了许多,现在我用曹操的话激励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初中时光如白驹过隙,同昙花一现,却也摄人魂魄。只要绽放过,灿烂过,就再无遗憾。
点评:
1.精妙的“凤头”。文章一开始就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先后引用了三次诗词名句,准确地概括出自己三年初中生活的感受。三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排比中有引用,展现出扎实的写作功底。
2.丰富的“猪肚”。三则日记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记叙了初中生活中难忘的生活片断。第一则日记写了自己升入初中后同学们给我的生日祝福,让我“一时竟无语凝咽”;第二则日记写的是我是学习处于低谷时同学的帮助,景物的对比描写烘托出我不同的心情;第三则日记写我初三失去自信时老师的呵护。
3.精练的“豹尾”。结尾只有两句话组成,不可谓不精练。这两句话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出示范文
(二):
我的初中生活
站在清澈的快速“奔跑”的小溪跟前,我脑中便闪现出孔子的教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好比流水,一去不复返。我回忆起刚踏入中学的那一幕,不觉呀然一惊,原来时间真象古人,今人说的那样!
忆起第二次月考时的情景,我的心颤动着。
“你第一次的考试,科威特学的成绩很不理想,希望在第二次月考时给挽救回来!”班主任带点命令的口气对我说。我勉强得点点头,心里却这么想:诶--科学是我的克星,我是注定敌不过,胜不了它的!
回到家,我拿起科学书,正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我放下书本埋怨起来:“理科不行就文科嘛!班主任真是的,科学考不好压根没什么大事的!”于是,我烦闷的心结就被这几句不争气的话给硬生生地剪开了。我打开电脑,在虚拟的游戏中度过了本该紧张的一夜……
第二天,我犹如身经百战又屡战屡胜的大将军,昂着头,挺着胸,迈进了第一“战场”。
“开战”了,我手握利剑,奋勇杀敌,却无心照料我受了伤的“身”和我的战友“剑”。
战了三百回合的我最终败在一名叫“科学”的敌将手里。
等我醒来已是在家中。
考试后的第一天,我仍然像往常一般进入校园,班主任再一次把我叫如办公室。她生气地说:“你怎么搞的!最拿手的语文只有93分!还有科学,英语,数学都在退步!好好反省反省!”
我低头赤耳地走出办公室,心想:我一定要赶上去!可一回家,这个决心已到了九霄云外了,再也回不来了……
快第三次月考了,我便有苦恼起来:“怎么办啊!考不好的话又要挨批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
如今反悔还为时不晚。我再也不想以前那样了,说了就忘,忘了又说。
初中的苦恼我已尝够,我不想再尝了......从现在起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愿追求,去努力!相信我能行,我能办得到,不会再遗忘了老师和父母以及好朋友的心、祝福…… 出示范文
(三):
我的初中生活
转眼间,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将要结束了。回首往日岁月,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与险阻,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努力,拥有过太多的快乐和忧愁……面对这一切,我们不禁感叹: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在这三年里,我们编织出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让自己在梦想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行走。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激;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拥有了友谊、亲情、师生情,我们滋生了几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焦虑。于是,我们更加努力,为了美丽的人生而努力。我们不禁感叹: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在这三年里,我们像一条条小河,让自己流入江河,汇入班集体这个海洋。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奋斗;我们懂得了,我们所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我们这条小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会有石头的阻碍,会有水草的拦截。但是,任何的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热情追求的心,我们拥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坚忍不拔意志。于是,我们时刻都准备接受挑战,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努力。我们不禁感叹: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在这三年里,我们绘出了一道道晚霞,让自己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让自己在朦胧中散发出更美丽的光彩。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们学会了表白,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展望;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们知道了晚霞只有在夕阳西下时才能释放光彩。所以在这三年里,我们努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们明白人生之路遥远,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我们需要更努力,正如歌中所唱:“我才发现梦想与现实间的差别,迎着风让自己体验每一个感觉,就像是寓言流泪喜悦看过这一天。我想追,追寻完美的世界:我还要飞,飞得很高很远在我的世界”。于是,我们为了绘出更美的人生蓝图而努力。我们不禁感叹:岁月如歌!岁月如歌,它谱出了热情,唱出了喜悦……
我们在这三年的初中生活里感受到了美好,体会到了快乐,我们感叹:岁月如歌……
第四篇:考场作文指导之
考场作文指导之—(审题和拟题)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的写作,有这样一个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可见初中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在中考,大部分学生也是通过记叙文才能拿到高分。今天我就简单的谈一谈初中考场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审题和拟题。
一、命题作文: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即审视所给的文章题目,即通过题目本身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次内涵的思考,来准确把握写作方向。
如何才能做到审题准呢?
1、读懂题目,明确重点。作文题目不仅是作文的眼睛,更是作文的灵魂,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进而确定选材的范围。
2、深入分析、抓住题眼。细看题目,找准题眼,我们的作文就不会跑题,就能准确立意,有的放矢。
3、一篇作文写得是否成功,我们首先还要从题目中去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发现潜在的情感,价值观念,是非判断。这也是全面、准确而又深入理解文题的必然要求。
以《读书常乐》这篇给定题目的作文为例,审题时,从字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乐”和“书”,由此首先可以确定,文章必须围绕我和书展开,讲述其中的故事,再结合实际就不难发现,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读书和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自己的苦乐感受,就不愁写不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了。
又如《风雨中那把伞》,这个题目中,“风雨”和“伞”是关键词,可以确定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风雨中发生的故事,“伞”体现了一种关爱。也可以把“风雨”引申为“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那把伞”是指别人无私的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关爱。前者容易,后者却有表现力,但后者需要在开头和结尾扣题才可以。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有话可说了。
二、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力,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如何做到审题准呢?
“两个不忘”是审好题的必要条件:
一是不忘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考生审题的起点。这些提示语,只要认真阅读,就能开启我们的思维,进而去拟题、立意、选材、作文。在阅读时,我们要仔细揣摩,寻找与“话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联系中领悟题旨,然后筛选适合作文的最佳材料。
二是不忘“话题”,“话题”是题眼,相当于命题中的关键词。不管是拟题、立意、行文、开头、结尾,这个话题都要贯穿始终,并且也要挖掘这个题目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审题这一关忽略了,你就走错了一步关键棋,另外,话题作文在审题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分析,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有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给话题作文拟题呢?
紧扣话题做到两点:一是新颖别致。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衣衫但又不能落于俗套,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如《我的家》、《难忘的家》等标题就显得平淡,缺少新意,而用《家是一种岁月》、《家是我永远温馨的风景线》、《我的家庭王国》等就显得别致生动而又有文学味。二是要简洁凝练。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话题作文的拟题,常用的技法有:
一、巧添加。巧添加就是在话题关键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填补充实。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前后添加就可以拟出以下题目:
1、《追求幸福》,2、《追求幸福没有错》,3、《体味幸福》,4、《幸福是一种心情》,5、《幸福在哪里》,6、《为了幸福而努力》。
二、巧修辞,在拟题时巧妙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能使呆板枯燥的文
题变得生动形象、鲜活有趣。
1、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夸张);
2、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拟人);
3、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呼告);
4、以“家”为话题——《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比喻)等。
三、巧引用。
1、在拟题时巧妙的借用一些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会使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
2、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喜闻乐见也可以使人倍感亲切,引起共鸣。引用流行歌词:以“宽容”为话题——那英的《一笑而过》。
另外,为记叙文拟题,也可以用上故事发生的时间:《那个雨天》,地点:《田野里的快乐》,或者行文的线索为题。
总之,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新颖、有诗意,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一个好的标题所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我们既要重视标题的作用,也不可无限夸大它的作用,毕竟文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篇:作文《——而知之》指导
2013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
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思而知之
何为思?《菜根谭》有言:“静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由此可见,思并非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浅表的想法,从头脑中一闪即逝的只能是想,唯有深沉的挖掘才称得上“思”。深思而熟虑,深思而有所得,深思而知之。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学习机会,到处充斥的信息,或好或坏,总能轻易地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新闻,或真或假。资讯的快捷性将整个世界压缩成一个平板,扫一眼即是全部,省却了用手翻动的过程,也省却了思索辨别、判断真伪的能力,退化的人类大脑如机械,看见则记住,过目则忘却,恰恰没有“思”,更没有“思”后之“知”。而没有思索的过程,是行尸走肉般的生存方式,永远不是“知”的方法。
“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深思。有了思考、认识的过程,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来“知”的成果。因深入而发掘,因发掘才有求知欲,进而更深一步的思考。思是一种智慧的活动,是创造力的起源。
平沙莽莽,黄土弥散,枯萎死寂的黄土高坡上,残破苍凉的土地,看似毫无生命力,可是凭借着对生命的思考,路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那窑洞里,土坡旁,风沙中,因为思考的力量,让他看到了瑰丽的风景,得知了生的艰辛与幸福。这份思考,不仅是他个人的“知”,也是整个中国人心中的“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一个戴着眼睛,口吐莲花的儒者。一本残破的手记,一只不朽的笔,一个天生善于思索的头脑,正是他踏遍华夏土地,访尽中国历史遗迹,沉思着都江堰的奇伟,莫高窟的寂寞,仙女峰的灵秀,将一份深沉的眷恋植于骨髓。他知道的不是风景的绮丽多姿,而是风沙淹没了的千年古国的丰华。
有感慨,有叹息,有满腔怒火,也有收获和喜悦。一切的源头皆是思留下的善果。思而知之,唯思才知。这种巨大的收益不是平俗的现代化设备所能给予你的。打开电视,点看网站,翻阅报刊,满目的声名艳行,满耳的吴侬软语,架空虚构,不一而足,那些堆砌在印有老人头的钞票山上的形形色色的物品,到底给了你什么?
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才是整个世界;唯思,方可一览众山小,尽知天下事。(来源:中华语文网)
顿而知之
人生梦想的旅途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也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相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可是,是选择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进行教书育人?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是随便捡一个,只要是公务员就好?
梦虽同,道却异。若是不能停下来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道路,随波逐流,那么最终梦想只能是梦想,而不能成为那个让我们欣喜若狂的现实。
唯有停顿下来,让自己浮躁的思想慢慢宁静,将心灵处在一个平静的世界,直面 自己,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样的逐梦之旅。只有在停顿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剔除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都说,时间不多,奔跑的速度还嫌不够呢,怎么舍得浪费光阴稍事停留。
而在我看来,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会停顿思考就犹如行尸走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顺利会师吗?
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毁人毁己。因为,停不下来的人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前进的贪婪,而忘记了为何要前进。许多贪官在就职时高声阔论,誓要当上宰相为民做主,情意深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为民做主本该是他们的初衷,可却在追求宰相之位的征途中迷失了本性,无知无觉中让自己成为了权势的奴隶,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毒瘤。XXK]
因此,我的朋友,想要看到梦想实现的那道彩虹,就请先学会停顿吧!
惑而知之
这个世界包容了太多,佛家说众生平等,道家说众生轮回,然从未人有说过众生等同,因为众生有别。学则普遍适应众生,惑则属于人类特有,因为惑是思想与思想的矛盾集合。惑而知之,至难至善。
——题记世间惑·师贤
吾多惑,不解,思退之《师说》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乃循丘“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之引,寻解惑之师,以期可解。
久之,时不复始,所觅之师,凡精论于庠序者,诚谓数业有专攻者众,长于一目,薄于吾求,可解吾惑不善。更久之,依旧不得,惑终为惑。时下更闻有为师者,不以先贤为循,修身若耻,丧风败德,甘为流氓,如是,更添新惑。
思之复思之,昌黎之“师”,仲尼之“师”同为师,此师即彼师。世之大理:时分古今,师论千秋;古今时异,师以类同。然吾所遇,师分古今,时论千秋;古今师异,师以类统。惑之不解,皆于此。
退而知之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镜。
田里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农人的身前,好似它们很享受农人为它们做的规划,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匀如织。几个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他们的倒影,与青天白云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涟漪中,昔师非今师,昔师今师谁为贤?世间惑·民智
余闻民间有大智,天下秀慧于民。
民之所为,皆为生,生而后贤,贤而大智,自古皆然。民之智慧,蕴于其中。
古民为生,植槡以蚕,耕田以食,以期贤达。然吾惑:植槡以蚕,彼身锦秀,己身褴褛;耕田以食,朱门酒肉,寒家糠麸。劳而不获,无以为生,难于贤达;不劳而获,无为以生,亦难于贤达。失贤无大智,智缘于何?
凿壁偷光,囊萤以学,悬梁刺股„„皆贫寒以贤,修身为要。贤而不迫于生,生而不困于物,谓之大智。
今民为生,入学以资,谋职以薪,以望显达。然吾惑:童而习之,众科历历,及冠而毕,重凭轻识;谋职择业,仅重所得,得有所失,弃旧就新。前者不智,后者失义,岂今民生不如昔人者乎?
今民于市,遇行人唾,一人观,众人亦观,蔚为壮观;遇行人走,一人走,众人亦走,不敢不走,无究其因者,是为无惑?遇困者求,不屑于施,谓恐之欺,或本不欲为施?与人陌路,与物为亲,无视修身,古贤无能?
忙于作,急于行,慎于欺,困于物,休于思,失于贤,今人之通病,大惑之源也。久之,伦以为奴,失万物之灵气。祸为不惑,实不知惑,是为无智。
古人多贤,今人无惑,贤者多惑,无惑多智?世间惑·财恶
财者,劳而以价于形也。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是也。
初,劳而获物,人不识财而以其据,与人互易,生可足矣。久之,以物易物,有所不便,于是以等价之物代之,财之雏形也。及许,劳而产物以生有余,人便以余为裕,财遂为富之意,令人争相取之。
迫于生、困于物、痴于念,人取财之因。以生而取之,为本;以物而取之,为侈;以念而取之,为贪。
时论古今,凡人以财为先者多,以它为先者鲜。人皆劳作,劳而生价,作而产值,价值以财于形。众以财为先,初以价于身也,久,视价于身之外,置值于财之上,继而不思劳作,生财可通神之念。凡人力可为之事,智慧而生之物,皆谓神佑。悲夫,人以己之功,助神之长,犹念神德,感恩歌颂。及此,财之所义,价值不已,谄媚无度,神明临侮。
渊渊历史,涓涓流水,就百般人品,秀万千姿彩。„„昔工部寒,结庐而居,虽茅飞渡江,屋漏无干,仍思广夏千万,大庇天下寒士,其庐独破,受冻以死亦足矣。生而茅居,逝而草堂浩然以立,民或有所不解。以财为准,当不解,解之反以为惑!财之福兮,财之祸兮?太白虽不胜工部寒,亦视财如常,道千金散尽,存复来之时。视财以轻,而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独享美誉,后无来者。天下可有使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之财?然有其才。„„
财有所及,亦有所不及,世人皆以为及,遂以此为任,蒙而不觉,贪而无厌,庸而难贤,贻人害己。以居财而视其重,以施财而美其名,非善焉。
财不具人之智慧,而胜人之谋,趋人以行。人惑而不觉,皆谓财恶。如是焉?
构成自然的水墨作品。这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短短几行字,渗透着几分禅意。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试想一下,若是农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有那番境界吗?或许,刚插下的秧,因为急于向前,而被践踏于泥水之中。原来,就像插秧这样看似寻常简单的动作。背后竟然也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善男信女应该知道,寺院中都有一个规矩,在香客离开寺院时,不能阔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庙门,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净身回到生活中来。这个规矩,与农人倒退插秧竟如出一辙。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再看看这些插秧人,与其说农人是那些虔诚的香客,不如说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农人一次次地弯腰,一次次地后退。插出满田的碧绿,插出满心的希望。可想而知,当他们看到眼前的一片新绿,会是怎样舒朗的心境!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为名奔波劳累,为利碾转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间徘徊,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大步流星地前行着,可回头一看,不禁黯然发现,自己虽付出了许许多多,却还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经得到的,但猛然发现,这些都成过眼云烟,自己耕作的那片心田,此刻却凌乱不堪。
阳光洒满田野,心同时被照亮了。看着插秧的农人,我明白了,一切执念都是心魔,曾经过分看得很重的事,随着时光的逝去都会云烟俱散,唯有内心的那一片宁静是亘古不变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当我们被红尘俗世所扰时,不妨再去看农人插秧,看他们在退步之间,海阔天空的享受。
沉思间,又有几行秧苗,随农夫后退的脚步延伸开来„„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高考阅卷评分:内容20分,语言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1.关注生活,材料新鲜。如果不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就不能够在生活现象中去寻找适当的写作苏祠,在观察农人插秧时退步而行的现象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单从材料的新鲜角度来说,就是足够感染读者。
2.感悟准确,思想深刻。面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获得的感悟有角度的不同,也有程度的不同。这位考生的感悟,首先是令人叹服。对于一个未走出社会的中学生,能够从插秧农的身上,感悟出“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些,”进而感悟“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的道理。
3.善于观察,描写细腻。考生无论是对插秧人的插秧,还是对香客退出寺院时的观察都非常细致,并能抓住关键,对细节做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对插秧人“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的描写;如对香客“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的描写,无一不惟妙惟肖。
得分亮点:思想深刻,感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