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发表日期:2011-10-26 14:23:00 出处:未知 作者:未知 发布人:lgqxxy 已被访问 9428 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2、书后:(P80 1、2、3、4、5)
四、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12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83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P821、2.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
35×4○13842×5○2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153÷51300÷74293÷31294÷42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五、作业:86页2、3、4。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929、10。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题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第95页5、6、思考题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
578÷60≈507÷80≈289÷50≈455÷7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280÷40=85÷5=640÷80=81÷3=360÷90=96÷4=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816÷51=1826÷83=3672÷18=1584÷48=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2、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第八课时
1、本单元教材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商一位数
商两位数
商的变化规律
用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例1。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例2—例5。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例6。
例7。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5、课时划分
8课时
(1)口算除法
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4课时左右
(3)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1、学习12个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多的认识。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搜集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调动情感。
板书:读书。师述: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开始正式地读书学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交流提示课文中要注意的字词。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作业: 1区别组词。
贫()
振()
欺()
获()奉()贪()
震()期()
惑()奏()2抄写生字。
崛起:突起。喝彩:大声叫好。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抱负:远大的理想。
品学兼优:品德和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人受到洋人的欺侮,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你能想象少年周恩来在沉思什么?你能感受在平静的外表下他内心的波澜吗?
3、全班交流。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在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他思考中华民族贫弱不振的原因,他在寻求改变中华落后挨打现状的途径。他的内心充满着屈辱、悲愤。他的内心充满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4、指导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1伯父带他下火车时,„„中华不振哪!中:“奇怪”说明少年周恩来的疑惑不解,“沉重”写出了伯父内心的无奈与悲痛。2他常常站在窗前,想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与先文第一次看到租借地照应,“常常”“沉思”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心里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心中酝酿着远大的志向。3“响亮而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明少年周恩来的决心坚定和远大志向。这些都不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的现状后,经过深思熟虑后立下的远大志向。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第十三课的作业。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啊!
振兴中华
教学后记:小萝卜头的故事
学习目的: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难”的读音。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囚歌》。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导入激趣:
1、读题后审课题:从题目看本文是写谁的?
2、看到题目后,你还能想些什么吗?(“小萝卜头”长得什么样?有多大年纪?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及词语。
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质疑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说一说,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萝卜头”的句子,了解他的特点。
3、熟读深思:弟弟在牢房里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4、小组讨论交流
5、集体交流
要求:把你们小组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尽量把书中的语言变成你自己的语言。
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席地而坐:古人在地上铺设席子等物为座,后泛指就地坐下。来之不易:来得很不容易。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自告奋勇:主动的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眼中的“小萝卜头”是什么样的?
二、想象画面,体会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精神。
1、自由读12自然段。
2、你能想象在有火炉之称的重庆,酷暑中的牢房是怎样的情景?小萝卜头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
3、读小萝卜头跟妈妈背诵囚歌的句子。将狱中学习的艰苦与小萝卜头学到新知识的兴奋与快乐进行对比。谈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4、感情朗读。
三、和同学交流课前你收集的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
四、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1、了解了“小萝卜头”,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想一想,(1)我的学习条件和“小萝卜头”有什么不同?(2)我打算怎样向“小萝卜头”学习?
2、学生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
4、总结:“小萝卜头”和同学们的年龄差不多,但他生活在敌人的监狱中,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学习条件极差,但他能想尽办法刻苦学习。咱们要以“小萝卜头”为榜样,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为建设四化——刻苦学习!
五、课外拓展
1、课下自己收看电影《红岩》,阅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
2、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内容。引号的作用: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的故事
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学会了背《囚歌》
克服困难
跟罗伯伯和车伯伯 跟随黄显声将军学习
教学后记:
刻苦学习
童年读《水浒传》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7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⒉同桌交流讨论。⒊全班交流讨论。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⒈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⒉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⒊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⒋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⒈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⒉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2
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3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15 童年读《水浒传》
想读——受读——受益匪浅 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教学后记:
古诗诵读五
子夜吴歌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述: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共同呼声: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消除战争,结束动荡分离的生活。这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和平的呼唤。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过上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诗文解释:
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词语解释: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良人:指丈夫。罢:结束。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前四句里,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加具有社会意义,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清新,意味深长。
语文乐园五
学习目标:
1、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汉字,特别是区别易错字的方法。
2、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3、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看图推理的能力。5、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词语,指名认读词语。2、想一想,带点的字容易写错的地方是哪里?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琴”字与“饶”字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刺”的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横折钩中间没有封口,“害”字的中间是“丰”,“拔”的第四笔是横不是竖折。
4、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我们应该如何避免?
二、读一读、猜一猜 1、出示谜语。2、小组讨论,猜猜谜底 3、你还知道哪些谜语,说一说。4、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短文,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目的是永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在行动以前一定要先定好目标。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书中的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应该怎样修改呢? 3、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4、教师小结,强调修改符号的用法。
三、口语交际。1、观察图片
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修改、整理自己的语言)3、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第三、四课时习作5
桥
一、善于观察,建观察之桥
同学门,大家仔细看看书中的桥,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示并小结:
1、外观越来越漂亮、2、材料越来越结实、3、工艺越来越复杂、4、用途越来越广泛。
二、移情体验,筑生活之桥
1、创设情景,引导练说 结合桥的特点说 联系生活体验说 运用资料说
2、小结:生活有多宽广,我们的作文就有多宽广。
三、展开联想,拓思维之桥
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桥让四面八方通畅,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向桥一样,连接着彼此,沟通着心灵。还有什么东西具有桥一样的特点呢? 从学校生活展开联想 从时事展开联想 从世界性活动展开联想
四、自主拟题,造个性之桥
生活中不能没有桥,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美好。假如你是设计师,你准备造出什么样的桥更好的造福人类?
从使用价值展开联想 从审美价值展开联想 从桥的神奇性展开
五、学会欣赏,走欣赏之桥
读范文,边听边思考,引导欣赏。
六、合作修改,过修改之桥
同桌提修改意见 学生自改 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本单元可用8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 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61页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57“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画垂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58页“做一做”
2、思考: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3页11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教具: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0“做一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具: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66页“做一做”。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2)小组交流汇报。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1、67页4题,在点子图上画三个不同的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量出上底、下底和高。2、67页6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8、11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难点: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教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组内分工测量68页10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汇总填表。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69页 12、1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重点: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 两个面)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这样接起来纸条就成了一个环(圈)。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师投影:两条边 两个面 像这样有两条边 两个面的纸环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 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学生看师做)
(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大家看看老师怎么做? 师:好 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现在同学们请拿出2号纸条出来开始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
师: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又回来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它只有一个面.
师: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显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老师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现在老师拿出一号纸条出来剪,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一)1/2剪莫比乌斯带
1、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启发学生想象力)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生2:...........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因为莫比乌斯带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学到了这里,你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太神奇了
师: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二)1/3剪莫比乌斯带(师剪,学生不用操作)
师: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3号纸条,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带。
师:这个莫比乌斯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猜
剪 汇报)生: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下面有情一个同学上台剪。师:大家看看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呢? 师:(你来说)
生: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比乌斯带的?和1∕3 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比乌斯的神奇。现在我们回到开课的那个故事,哪位同学能根据“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帮那个执事官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想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投影)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现实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却很好地反映出“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四、生活中应用
师:莫比乌斯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他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1、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投影)
3、三叶扭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投影)师: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莫比乌斯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比乌斯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五、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莫比乌斯带充满了奥秘呢?有的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诉大家,数学中有一门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叫《拓扑学》(板书)。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九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检测与试卷分析 试卷附后 单元小结: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五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21观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过程与方法:
.借助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根据整体推进,立体发展的教学思路,在读中学,在读中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重难点分析: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这种孩子们不太熟悉的情景,要充分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潮来时的壮观和潮来后的水涨江面。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去想象画面,如本设计中让孩子们想象,充分利用此处进行说话的训练。在过程中的渗透远远胜于最后的升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在说的过程中领悟。
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2.教师播放录像,并介绍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展示。
3.请学生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4.过渡: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这一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展示自读提示。
2.检查自学结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展示介绍一下你的记字方法。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默读课文,谈感受。
.谈谈钱塘江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边读边想,作者在描写这个奇观时,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完成填空。(展示)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板书)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勾画语句。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指导朗读。展示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语句。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然后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指导读好这句话。
(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读大潮过后的语句。
5.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展示。
(2)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四、课后延展。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利用自己手中所收集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时可用上书中好词佳句。
22龙卷风
教材分析: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本篇课文围绕着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运用列举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谈虎
色变、特异、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解词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体会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龙卷风。
3.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继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感悟,体会龙卷风的形态和气势。
正确的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和图片。
2.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
.检查生字。展示。
(1)哪些字较难记?
(2)有什么记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读了这篇课文,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交流。
4.哪个词体现了人们的感受?
三、学文。
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展开教学。
体会“谈虎色变”“久久不能平静”等词语,指导朗读。
四、作业。
.把课后的生字一个字写两遍,并给每个字组一个词。
2.关于龙卷风,你还知道哪些,课下和同学交流以下。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龙卷风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二、合作学习。
(一)组内交流:
.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
2.学生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班内交流,理清脉络。学生可能这样总结:
龙卷风的种类和多发地;
陆龙卷和海龙卷;
龙卷风的速度;
人们的愿望……
(三)重点理解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第三段:出示句子“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爆炸似的响个不停”、“这个怪物摇摇晃晃……皮肉”,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感受来读。
理解“肆虐”。展示
2.第四段:指导学生对“高一千多米、直径有一百米”等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海龙卷形态的理解。(指导朗读)展示
3.文中运用说明方法,让学生联系课文体会。
三、课后延展。
从电视、广播或人们的交谈中,你知道近一周发生了哪些新闻事件吗?请以“新闻要述”的形式把一周的重要新闻总结一下。展示。
24琥珀
教材分析:
本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推想了一块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把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融入一个描写生动传神、情节引人入胜、想象丰富合理的故事之中,使读者既可以体会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又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的八个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
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色,自主积累词句。
4.通过阅读,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的想象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媒体能够直观地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于琥珀和化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2.简单介绍什么是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请大家欣赏一些老师搜集到的琥珀。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展示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生字。展示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4.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展示
2.集体交流。
故事发生的时间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科学价值
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出示问题。
.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
5.出示。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四、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25准时的登陆表演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澳大利亚菲利浦岛上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的奇特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神奇大自然的赞叹之情,点出仙企鹅的准时登陆表演是体内生物钟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六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
3.了解仙企鹅能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通过阅读体会,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感悟边想象,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懂得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领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重复现象中找出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重难点分析:
建立起仙企鹅登陆的表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仙企鹅不是很熟悉,通过观看视频,对仙企鹅登陆表演有了形象的了解。
了解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物钟有规律地安排着我们地生活。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于企鹅、生物钟的资料、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企鹅、有关生物钟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澳大利亚,了解它的地理特点(四面环海、在南半球、气候温和)。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学生通读课文。
学生提示: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回答:你喜欢仙企鹅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关于仙企鹅的材料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谈。引导学生体会仙企鹅可爱的三个原因:小巧玲珑的形态。(2)很雅的名字。(3)准时地登陆表演。
2.教师小结: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书时注意几个词语:“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发号时令”等。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刚才那些词语连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课文,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一)学生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这是怎样的一场登陆表演?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展示
(二)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引导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厌其烦、如期而至”来体会、感悟仙企鹅登陆的准时。展示
2.汇报交流第四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秩序井然、步履蹒跚、赞叹不已”来体会、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奇趣。体会作者抓住仙企鹅的外形、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放录像,展示
(1)勾画出课文中描写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动词来并反复读一读,谈感受。指导朗读。
(2)在这段课文中“奇迹”和“奇观”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内容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3.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生物钟的材料。然后从课文中的两个设问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鼓励学生在平时能恰当的应用这种形式。展示
(1)仙企鹅能这么准时的进行登陆表演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请结合你课前搜集到的材料来谈一谈。
(2)仔细读文中的问句看你能发现什么?展示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出示海报资料。展示
2.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给“仙企鹅准时登陆”这一奇观,设计一张海报。
第五篇:鲁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Weather
【单元教材分析】
功能:谈论现在和将来的天气状况。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子“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sunny.”
“It’s cold.Put on your jacket.” “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 “It will snow.”等,并能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语言知识谈论天气状况,“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的回答句:“It will rain.”与 “It will be windy”等句子的准确使用。【单元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会写单词:sunny, cloudy, windy, snow, weather, rain, sorry, dad, tomorrow;能听懂、会说、认读单词:climb, hill, put on, raincoat, will, Hong Kong, shall。
2.能够听懂、会说、认读表达天气状况的句型:“It’s cloudy.” “It will snow.” “It will be cold.” “How’s the weather today/ tomorrow?”。
3.能运用所学句型表达天气状况,描述在某种天气状况下的活动和所穿衣物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子“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sunny.”
“It’s cold.Put on your jacket.” “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 “It will snow.”等,并能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语言知识谈论天气状况,“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的回答句:“It will rain.”与 “It will be windy”等句子的准确使用。【教学准备】
T: word cards, tape recorder, PPT.Ss: English books and exercise books.【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注意问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如何谈论现在以及以后的天气情况。各种天气情况可以借助天气符号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但现在及以后的天气情况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现在的天气情况,只有正在下雨才可以说下雨,因此rain 要用现在进行时raining,snow 要用现在进行时snowing.而问明天的天气情况,因为明天是将来,要用将来时will。Snow 和rain是原型,其它的前面要加上be。
另外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小小播报员”的形式,让学生对现在或明天的天气进行播报。这样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又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Lesson 1 It is sunny(2、请学生朗读
—Let go skating.—It is sunny.It is hot.—Let us go swimming.—It is windy.It is cool.—Let us go to the park.3、组织学生进行天气和衣服的配对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天气的图画或者天气标志的简笔画,让学生说出天气情况,并说出在这种天气适合穿的衣服。如:“It is hot.Put on your T-shirt,please.”等。
四、运用(Production)
1、完成Let us do部分。
此活动是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几个学生先各自画各种天气符号和在该天气状况下的活动,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复习学过的天气情况,并适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准确运用语言。如:S1:It is hot.S2:We can go swimming.S3:Put on your T-shirt,please.S4:Put on your cap,please.S5:...2、完成配套练习。
五、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
1、听课文录音,模仿跟读。
2、与同学或家长交流当天的天气情况及适合穿的衣服,适合做的事情等。
Lesson 2 It is snowing
(
hot,warm,cool,sunny,windy,cloudy等,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子说出上课当天的天气情况。
二、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张下雪图,教学单词snow和句子“It is snowing”,同样方式教学单词rain和句子“It is raining”。
教师也可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教学单词snow和句子“It is snowing”,同样方式教学单词rain和句子“It is raining”。
2、教师出示Listen and say部分的挂图,或者请学生看课本插图,介绍课文情境:Jenny的爸爸在哈尔滨出差,早上他看到哪儿下雪了,就给Jenny打电话询问北京的天气情况。请学生自习观察图片,说出北京的天气。
3、教师播放录音或教学光盘,提示学生Jenny注意的爸爸是怎样询问天气情况的,边听边找出问句“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教授单词和这个句子,教师出示下雨和下雪的图画问:“How is the weather?”引导学生回答:“It is snowing/raining”再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4、教师请学生观察Listen and say部分
跟读,然后让学生进行其他活动练习。图画代表的城市名称是:shanghai,Beijing,Harbin,Sanya,Lhasa,问答的句子可以是: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Harbin/Sanya?
—It is sunny/snowing/windy/cloudy.四、运用(Production)
1、完成Let us do部分。
有条件的班级,教师可打开网上的即时天气预报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记录部分城市的天气情况,然后两人一组展示表演。教师也可以讲清楚这部分活动的做法,请学生课下看电视或上网查询这些城市的天气情况,然后课堂上汇报。
2、完成配套练习。
五、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
1、听本课录音,模仿跟读。
2、查询一些城市当天的天气状况并与同学交流。
Lesson 3 It is snow(师接着问:“How is the weather tomorrow?”教师教授单词tomorrow和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morrow?”引导学生回答:“It will be sunny.”或“It will rain.”呈现并学习单词will和这两个句子,教师可以简单提示学生,这两个句子是表达将来天气的不同说法。
2、出示Listen and say部分的挂图,或者请学生看课本插图,介绍课文情境:Li Ming和妈妈在看电视的天气预报。
3、播放录音或教学光盘,请学生边听边找出文中几个城市的天气状况,“It will snow in Shenyang.”“It will rain in Hong Kong.”“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句子。
提示学生自习阅读Listen and say部分的
tomorrow?”其他学生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所了解的信息来猜测回答明天的天气情况,准确运用句型“It will......”或“It will be......”
四、运用(Production)
1、举行“最佳天气预报员”评选活动,请学生结合课本和练习册的信息,设计一份天气预报稿,并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现场播报。给学生准备的时间,然后找几组学生展示,评选出最佳播报员,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完成。如: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is the weather tomorrow? Do you know? It will snow in Shenyang.It will rain in Hong Kong.It will be windy in Shanghai.It will be sunny in Beijing.You can go to the park.等。
2、完成配套练习。
五、单词书写(Let us copy)
1、教师出示rain,snow,sunny,windy四个单词,请学生认读,并熟记单词的正确发音。
2、教师规范板书以上单词,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书写。
3、让学生描写课本上的四个虚线单词。
六、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
1、听本课录音,模仿跟读。
2、回家看天气预报,记录一些城市
二、练习(Practice)
1.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插图,介绍课文情境:早上,Li Ming和Danny在讨论天气。
2.请学生仔细听课文录音或看教学光盘,然后提问:“How is the weather today?”“How is the weather tomorrow?”引导学生回答:“It is raining today.”“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
3.再次播放Let us talk部分的课文录音或教学光盘,学生看课本插图并模仿跟读,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
4.组织学生小组演练对话,并带上头饰到讲台前表演。
5.学习Let us read部分。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跟读,感知语音。引导学生找出每组单词中字母S,L,U的发音规律。然后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找出与本例词语中所含字母S,L,U发音相同的其他学过的单词并朗读。
三、运用(Production)1.完成Let us do部分。
本活动是让学生查阅资料(可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了解下一周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并用所学语音进行描述。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当堂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该活动,没有条件的班级,教师需要提前布置课外作业,请学生完成后再课堂上进行展示。表格中可以填写天气情况的单词,也可以画出天气的标志图。2.完成Fun time部分。
教师播放Let us sing部分的录音或教学光盘,请学生模仿跟唱。歌词中windy,sunny等单词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其他表达天气状况的单词进行
替换,改编后再唱。3.完成配套练习。
四、课外活动(After-school Activities)1.听本课录音,模仿跟读。
2.小组创作对话,询问和描述天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