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5: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

第一篇: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

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

《平阳少艺校教导处》 作者:陈碎林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第三次全教人开幕式上,江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把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使命,任务交给了教育。在这之前,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直截了当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制度。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创新,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大家知道,我国的学生在校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非常强,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的各项比赛中,成绩都非常出色,同样一类题目,中国学生已经做过成百上千道了,而外国学生才只知道一些皮毛。但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不同之时,也曾发现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种现象在我们温州地区的学生中,也常有发现,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对于我们小学常识课上的手工制作,科技制作小组等等活动中,如果老师没有讲到的,学生不知如何入手,主动学习,实践的能力不强,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针对实际,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组成课题组,集中了我校的精兵强将,对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前提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探索,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影响。美国科学家认为,有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的人才的新发现、新发现、新成果,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C?W?Taylor)提出,创造的劳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的创造性(creatirity),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具有21世纪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我们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存着重大的意义。最后,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实验目的

1、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假设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亦有帮助。

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创新性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独创性)与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结合起来,综合培养才能凑效。

3、创设民主、安全、和谐及温暖的氛围是进行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

4、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差异(认知的、情感的)采取不同创新教育策略,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普遍的提高。

(二)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的教师要提高“为创造而教”的自觉性,发挥好主导作用。

2、基础性原则 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3、渗透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活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

四、实验对象:

从小学的五年级两个班中,选定五年(1)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由于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各只有一个班,只能分为实验前和实验后班进行比较。

五、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将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培养集中表述为:“四爱”、“六会”。“三爱”指爱观察、爱发问、爱思考、爱拼搏;“六会”指会观察、分发现、会提问、会想象、会解答、会活动。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林崇德认为,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是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要条件;二是教学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质;三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形式和个别差异。所以,在诸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无疑成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当然,这是就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或者途径而言。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既可以成为培育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窒息创新的坟墓。所以,我们为搞好这项实验开展了以下工作: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向实验教师印发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首先,我们搞清两个基本概念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它是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它又不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但有创新意识中的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还要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冒险精神。实践能力,它并不是单单指的行动操作的能力,还指它对知识自学探求、综合迁移的能力。其次,努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在学生观上,我们鼓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主张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又要大力发展个性。再次,在实验教师自学基础上,进一步将学习引向备课、评课,促进实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最后,大力倡导教师勇于改革,认真总结创新教育的教学经验。

2、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教师把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对办法或答案正确与否不必考虑,教师也不作任何评价,但要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想法中寻找启迪,一直到再也提不出新想法为止。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修改、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因此,对于意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过程,我们也将其分为了以下5个阶段:引导唤起、自学探求、多项求解、突破创新、综合迁移。从学生的活动情况和教师的辅助要求两方面来反映。具体见下表:

阶 段 学生的活动情况 教师的活动情况

引导唤起 在感性接触教学材料的同时,引发质疑、探索求解的兴趣和冲动。促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引疑。自学探求 跃跃欲试的情绪高涨,探索答案的激发,通过自学探求答案 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出自学提纲,提导学生方法,不断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引发、引深、引升。

多项求解 充分动脑,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条途径多方面、多角度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多项求解的机会,师生通过讨论,争疑,引导好学生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综合运用。

突破创新 克服思维定势,总结前一段的经验教训,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纳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图式,优化认知结构。综合迁移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并延伸到课外,强化知识,形成简单的独到见解。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放到整个体系中,肯定学生的探求结果,让学生在成功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3、创新作业法

创新作业应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可在校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延伸、展开),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迁移、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教学、教材服务,帮助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可全员参与。二类是由教材中得到启发引伸的问题,通过课后解决,得出结论,它不是对教材的解释、重复,可学生个别参与。例如:我们在五年级课文《滥竽充数》教学后,学生纷纷写出了作文《南郭后传》,作文的大意是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终是被斩,然而南郭之妻教他的儿子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最终成了当时最有名的吹竽高手。有的学生还把他取名为《南郭学艺记》写出了南郭总结教训,下定决心学到了真本事,齐溟王看见他这么有长进,不但免了他,还奖赏了他。这样的创新作业,不但学生乐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随堂表扬或橱窗展览,对具有独创性质的作品,我总是“小题大做”多加赞扬、鼓励。这不仅为日后创造新形象作好铺垫,而且,他那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也会使班级中的同学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出众的新形象。

4、诱导质疑法

诱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向权威挑战,去“疑人之所疑,疑人之所不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发问、爱思考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形象直观法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音像、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的能力。

6、想象引导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7、鼓励表扬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如: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音乐老师放了一段音乐,问学生: 音乐里的节奏型模仿了什么动物奔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马”。然而混杂其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教师的警觉,;因为那个学生'刚才是说的是牛。此时,教室学生一片哄笑。在这哄笑声中,学生在低声嘟哝:'笑什么?牛急了也是会奔跑的。”如果此时,教师说:“我看你倒像是一头牛,不动脑子!”很显然这个学生以后绝对不会举手,然而我们的音乐老师还表扬了他,实践证明,这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提问时,表现的相当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表扬鼓励法是我们经常要用的方法,我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不但能让回答得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也让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能受到老师的称赞。

8、组织讨论法: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完善的解决;或者提出多种解答方案而后通过集中思维,腮选出最佳的答案。

9、竞赛激励法: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过程中适当穿插“对抗比赛”“抢红花”夺金牌”等学习竞赛活动,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与潜力。

(二)以校园活动为阵地

通过自己的实践,人们往往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他所需要的知识,使他学会主动地、创造性的在实践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这是激发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方法。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是要等到到先把头脑“装满”知识后才开始,而是一种掌握知识的积极的方法和必以之路。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很大胆地利用了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一切活动,以校园活动为阵地。开设了第二课堂,开展了科技教育,每周专设一节科技课。还专门开放活动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常规竞赛,如“七巧板”“小发明制作”多媒体广告设计”以及新厂品设计,等等。之后,为学生专门举办集体或个人展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乐于创造,乐于实践。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功,乐此不彼,长期坚持,不能说不是一个好方法。营造一种环境,让大家在这种创新活动下,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人尊重,并像一个慈爱的妈妈保护婴儿一样去保护他。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的一些文化布置,让其自己设计黑板报。我们还鼓励孩子创造出课间更趋向文明的玩法。我想,只要我们,长此以往,及时表扬鼓励,不失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以社会实践为课堂

1、走进大自然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它本身也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如:一天,我带着孩子上九凰山,观察秋天,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作业:“为什么一些树九月落叶,一些树十月落叶?”之后,学生就亲自去进行观察找答案,问老师问同学问爷爷,最后,他终于告诉我,那是跟季节和天气等客观因素有关的。

2、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动口,非常有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我们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可实践性的课题,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我们叫了一个学生,要他研究,“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于是,这个学生就自己先跑步、记录心率,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等到那天的晚自修,在登台演讲,他很高兴地在讲台上汇报自己的一大研究成果,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此外,我们还允许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来让其在教室外观察,我们还大胆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不用那么过份地讲究谦虚谨慎。

六、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小学校五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的结果如下: 表1: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班 27 21 100% 77.7% 提升了17% 对比班 28 18 96% 60.7% 我们对小学一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2: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23 22 100% 95.6% 提升了8.7% 实验前 23 20 100% 86.9% 我们对小学二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3: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28 28 100% 100% 提升了21.5% 实验前 28 23 85.7% 78.5% 我们对小学三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4: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37 35 100% 92.5% 提升了8.8% 实验前 37 31 100% 83.7% 我们对小学四年(1)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测定结果如下: 表5:

人数 优秀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提升值 实验后 38 36 97.3% 92.1% 提升了5.3% 实验前 38 34 97.3% 86.8%

从表1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宾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

从表2、表3、表4、表5来看,合格率都提升了,虽表5中实验前与实验后差距不大,合格率也未提升,但也可以说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大大优于实验前。

七、结论:

教师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从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年来教育实验突出的成果之一,这表现在:

1、加深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创造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教学的认识,创新教育不再是外在的东西了。

2、许多教师能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工作,研讨创新教育。有些老师还发挥创新精神,自己编一些训练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11月16日,泰顺县龟湖镇中心校教师来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时,我校教师还以一个创新的课堂,开放式的教学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备课、评课中不可或缺的思考和评价要素。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此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与提高,他们乐于动手、动脑了,大大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实验,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摸索逐渐积累经验。

八、讨论:

一年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首先,我校是一所寄宿性的学校,有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开展起来因安全因素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时间较紧:由于学生学得文化与艺术方面知识和技能较多,留下能够从事一些大难度的创新作业时间较少。

九、参考文献及附录:

1、陈至立,《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荐2001年3月

2、《创新教育理论新编》温洲市教育研究所 3、张景焕《创新课堂教学百例》山东出版社

4、赵丽敏、罗玲玲等〈〈创造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毅红〈〈创造力的培养〉〉北京大学出版社 6、赵宏〈〈人的思维与创造〉〉解放军出版社

7、温寒江〈〈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浙江省出版社

课题组组长:陈碎林

课题组成员:詹珍珍 周贤水

徐海清 林素芬 报告撰写人:陈碎林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 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 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由此可见,只有继承的好,才能有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石。同时 也对教师有了更好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也就是说要 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知识创新上来。以下是我通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 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 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 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 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刚刚给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生生之间的 差异也较大,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 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大学生们 制作的植物、种子、树叶等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 “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 “老 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 “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 “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 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 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 课我知道了蟋蟀是靠煽动翅膀发声的。“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鹅卵石。” ”每当看 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课下 能够制作出一株株精美的植物标本,我更是高兴万分,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帮助他们塑封起来,好好的保存。

二、敢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 进步而更新和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

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 鼓励。例如:在讲述“反冲”一课时,教学中设计的瓶子喷水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当水 从瓶底喷出时的方向和瓶子转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教师提出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时,大多数学生会先说,水倒的越多瓶子转动的越快,虽然这不是教师期望得到的实验目 的,但也要对他的看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观察的现象仔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当瓶 子转动的快时,水喷出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准确地说出实验结 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多表扬的 态度,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 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 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对不同的知识的看法只有经 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功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培 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三、敢让学生提出我自己来 刚刚从事科学教学,课堂上要做的实验我总是不敢放手 让学生自己操作,怕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事故,刚开始,大部分实验我都是作演示,但是,上过一两次之后,我发觉这样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 时间集中,教师也不能把精力完全放在组织教学和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上,所以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深刻。于是我先找些学生在课下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问问他们想怎样

上实验课,了解班里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学生们大都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或者 分组实验。于是我在课下把各个年级每节课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具都事先整理和分配好。把 每种仪器的使用说明都仔细阅读并认真研究。恐怕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在每节课实验前,我先介绍每一样实验仪器,然后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 后讲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既能按要 求操作还能显而易见的得出实验结论,教学效果极其明显。渐渐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 作技能和技巧。我也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了。

四、敢向学生学习新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它要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应 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向学生虚心地请教。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 充分施展才华,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传

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 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这往往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 疑为特征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 创新。例如:在“摔不碎的鸡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万分高涨,为了能成功地表演鸡蛋 从三层高的楼顶上往下扔但摔不碎,他们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 料,精心设计,细心制作。当我把一个个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往下扔的时候,孩子们在下面 欢呼、跳跃,他们的心仿佛也随着他们的作品从空中落到地面。结果,在四十多份作品中有 五个成功的杰作。鸡蛋没有被摔碎。比赛结果令孩子们惊喜,令老师们感叹,更令我既骄傲 又惭愧,骄傲于这个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广大教师的支持,惭愧于孩子们的杰作比我 事先预想的方法要科学、新颖的多。后来我召集了一部分学生对这次活动作了一次讨论,他 们讲自己的制作思路,同学们谈他们对活动看法,不论是谈到怎样使鸡蛋固定还是怎样使鸡 蛋着陆时避免摩擦,他们说得都是那样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当时我给予了他们大力的表扬 并适当地给予了物质奖励,我由衷地佩服他们有如此深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 力。我体会到,教师真的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 欣赏者。

五、敢打破各种条条框框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 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 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 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 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于是我们在期末考核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传统的考核 方式是教师出卷子,学生笔答题。改革后,我们把考核成绩的 60%放在学生的实验、小制作的实践能力上,20%放在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的态度和效果上,只有 20%是学生期 末的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表现出了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孩子的赞同。

六、充分认识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 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 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 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由此可见,只有继承的好,才能有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石。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好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也就是说要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知识创新上来。以下是我通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刚刚给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生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大学生们制作的植物、种子、树叶等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知道了蟋蟀是靠煽动翅膀发声的。”“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鹅卵石。”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课下能够制作出一株株精美的植物标本,我更是高兴万分,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帮助他们塑封起来,好好的保存。

二、敢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述“反冲”一课时,教学中设计的瓶子喷水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当水从瓶底喷出时的方向和瓶子转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教师提出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时,大多数学生会先说,水倒的越多瓶子转动的越快,虽然这不是教师期望得到的实验目的,但也要对他的看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观察的现象仔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当瓶子转动的快时,水喷出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准确地说出实验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多表扬的态度,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对不同的知识的看法只有经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功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三、敢让学生提出我自己来

刚刚从事科学教学,课堂上要做的实验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怕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事故,刚开始,大部分实验我都是作演示,但是,上过一两次之后,我发觉这样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也不能把精力完全放在组织教学和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上,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深刻。于是我先找些学生在课下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问问他们想怎样上实验课,了解班里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学生们大都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或者分组实验。于是我在课下把各个年级每节课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具都事先整理和分配好。把每种仪器的使用说明都仔细阅读并认真研究。恐怕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在每节课实验前,我先介绍每一样实验仪器,然后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既能按要求操作还能显而易见的得出实验结论,教学效果极其明显。渐渐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我也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了。

四、敢向学生学习

新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它要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应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向学生虚心地请教。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这往往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在“摔不碎的鸡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万分高涨,为了能成功地表演鸡蛋从三层高的楼顶上往下扔但摔不碎,他们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精心设计,细心制作。当我把一个个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往下扔的时候,孩子们在下面欢呼、跳跃,他们的心仿佛也随着他们的作品从空中落到地面。结果,在四十多份作品中有五个成功的杰作。鸡蛋没有被摔碎。比赛结果令孩子们惊喜,令老师们感叹,更令我既骄傲又惭愧,骄傲于这个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广大教师的支持,惭愧于孩子们的杰作比我事先预想的方法要科学、新颖的多。后来我召集了一部分学生对这次活动作了一次讨论,他们讲自己的制作思路,同学们谈他们对活动看法,不论是谈到怎样使鸡蛋固定还是怎样使鸡蛋着陆时避免摩擦,他们说得都是那样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当时我给予了他们大力的表扬并适当地给予了物质奖励,我由衷地佩服他们有如此深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体会到,教师真的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五、敢打破各种条条框框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于是我们在期末考核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出卷子,学生笔答题。改革后,我们把考核成绩的60%放在学生的实验、小制作的实践能力上,20%放在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的态度和效果上,只有20%是学生期末的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表现出了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孩子的赞同。

六、充分认识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磁铁游戏这一内容时,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磁铁,理解他的性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允许他们带着磁铁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去试验,比一比,看谁能发现磁铁的秘密,这样既能激发孩子急切想发现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教室中,忙得不可开交,这边用磁铁去碰碰老师事先埋伏好的小石块,磁铁没反应,那边用磁铁去接近墙角的一对小铁钉,孩子大声的召唤老师:“吸上来了,吸上来了,磁铁把铁钉吸上来了!”

他们是那样惊喜,那样自豪。接着,学生拿着磁铁吸上来的大头针、区别针、铁丝等铁制品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最后,我问:“你们手里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都是铁的。”“那说明什么?”我接着问,孩子一下就说出:“磁铁能吸铁。”

很顺利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从学生的实践中被突破了。由此可见,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总之,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培养出新世纪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创新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也许有人说,创新是科学家的事,与小学生无关,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小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其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考试分数对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

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这道应用题“丽丽家有18只母鸡,六月份下了450个蛋,比五月份多下了36个。这两个月一共下了多少个蛋?”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题中的18是多余的条件。若根据此题的要求,学生很容易解答,但这样就显得很平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解答完毕后,再提出问题:如果要使18成为有用条件,题目问题应该怎样改?随着这一问,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及答案:

六月份平均每只鸡下几个蛋?

450÷18=25(个)

五月份平均每只鸡下几个蛋?

(450-36)÷18=23(个)

五、六月份平均每只鸡下几个蛋?

(450+450-36)÷18=48(个)

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并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主动质疑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费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早已证明,只有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才会有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发明创造的出现。要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质疑”,从而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疑”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以待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促使其发问,让他们在“思”和“问”的兴奋状态中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他们提出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揭示规律,为学生质疑问难引路,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为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其作品的思想与技巧确有高人一筹之处,然而,有时又很令人费解,同学们在阅读《孔乙己》时,一定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现在不妨把它们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于是,同学们就会提出诸如以下许多问题。小说开头为什么介绍鲁镇酒店格局?“我”是鲁迅本人吗?作品写“我”的意义何在?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这样,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就会主动地思索、研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大胆发言,抒发心声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重点。

现实生活中,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种解决办法。更何况有人说过“人的创造力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扩散思维,强调思考问题时要有高度的自主性、独我性,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个性特长、个体优势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而是多元化寻找问题信息并个性化地予以表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束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抒发自己的心声。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自由想象,唤醒学

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志向,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而思维的自我完善甚至灵感与创新的火花,将在自尊、自信的背后闪现。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归纳主题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写作本文时的社会背景。学生会通过想象和联想,得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看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扩散思维能力和个性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新的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了学生动手“分一分”采用了小组学习的形式,把全班分成3人、4人、5人等人数不等的小组,每组都分给40个小正方形,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同学们兴趣很高,有时每次每人5个,有时每次每人3个。3人一组的同学,最后剩下一个,大家讨论怎么办?能不能再往下分?使学生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随后,在分实物的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分纸上的小花。有的组是50朵,有的组是60朵。学生在表示分掉的花时,有的组用划掉的方法;有的组用圈起来的方法。但我发现有一个组他们既不划掉也不圈起来,而是直接写上每人12朵。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意思,他们的代表自豪地说:我们要想平均分给5个人,这些花正好排了5行,所以每人分得一行就是12朵。这正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表现。在这次学习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学会了平均分,还积累了除法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摆在了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了条件。

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积极动手操作,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质疑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懈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五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新时代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本,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并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一.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性教师。

本,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校本培训中,关注教师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外出参观学习、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示范课观摩等形式,开阔教师眼界,让教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自身学习,做勇于创新的教师。二. 课堂教学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解放空间和时间,激发创新精神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创新精神的发展。学校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周课时量,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时间,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内,去寻觅新鲜的事物,启迪创新智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必要的条件。

2、构建民主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对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肯定,互相支持,和谐融洽,给学生敢于创造的勇气、乐于创造的热情,使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实行“开放式”的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新知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在一堂课的开端,喜欢采用一段动情的导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配乐的小诗,一组电视画面,一支动听的歌,一段感人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把学生思维激活,诱发学生再创造的灵感。引导“自主式”的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灵活的不同教学形式组合中,人人有合适的角色,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优势互补,又能以合作的方式参与竞争。这样,不但使学生的从众心理、胆怯心理、惧怕心理的压力减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知识层面,提供创新思维平台

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并举的今天,知识更新瞬息万变,学生在学校单凭学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好各个学科的同时,尽可能博览群书。及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去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营养,收集处理现代科技信息,打破学科间的封闭,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整合学科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广阔的空间。三. 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3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内蒙古气象局,使学生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2012年9月,学校带领学生参观蒙牛公司,走进特色企业了解生产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机会。

总之,一年来,我校通过课内外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积极落实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好的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海西路小学 2012年12月

下载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课题[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

    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第三次全教......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嘉定区江桥小学 金小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学院:科技学院学号:2011201229姓名:向琪 摘要:这是一篇关于暑假实践的论文,从中得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该如......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多的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化学实验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