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及评析 买矿泉水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
2、师:(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买矿泉水)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谁来汇报一下?
汇报:张老师买来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问题是:一共花了多少元?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
师: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1、把24瓶看做25瓶,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一共最多150元。2、1箱看做20瓶,每瓶3元,1箱60元,2箱大约120多元。3、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师:大家估得都不错,看来答案在120元和150元之间。
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1、24×3=72(元)72×2=144(元)2、24×3×
2=72×2 =144(元)3、24×2=48(元)48×3=144(元)4、24×2×
3=48×3 =144(元)
师:我们探究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1、24×3×2 是先算一箱多少元?再算2箱多少元? 2、24×2×3 是先算两箱一共多少瓶?再算一共多少元? 师: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试一试第2题:估计你们学校有多少人? 师:要想估计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些什么?
1、每班有多少人?有几个班级?
2、每班大约50人,约60个班级,一共有约3000人。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一个年级约500人,6个年级约3000人。
四、回顾与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案例分析: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入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中乘法的估算方法和连乘运算顺序。整个教学活动注重了情境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创设了买矿泉水这一情景,利用学生的估算的基础根据已有的信息寻求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数学紧密联系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逐步提高我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让学生逐步建立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知识数学知识。
在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数学信息。准确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第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并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力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第三,一定要让让学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常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第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买矿泉水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课堂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
——《买矿泉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 活动背景: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有关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估算的知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还是“四舍五入法”,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除“四舍五入法”外,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要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估算的结果可能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比实际结果小,但在解决花钱问题时,要尽量估多不估少,以免造成实际花钱时不够,因此,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估算。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我把教学重点发在估算上。在引导学生探究估算方教学案例
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估算经常要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教材中所呈现的《买矿泉水》的情境是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这种现实情境在课堂上再现,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不能仅就这一情景让学生简单的估一估,而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赋予估算以生命,让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究不同的估算方法,图表中寻找生活原形的同时,并根据亲身经历,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下面是我在教学《买矿泉水》中“乘法估算”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学校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张老师带了130元钱,她带的钱够吗?
学生很快回答:“够。” 师:怎样知道带的钱够?
(有的学生回答估算一下就知道了。)师:怎样估算?
生1:24≈20,20×3=60(元),60×2=120(元)
120元<130元,说明带的钱够了。
生2:24≈20,20×2=40(瓶),40×3=120(元)
120元<130元,说明带的钱够了。
生3:24≈25,25×2=50(瓶),50×3=150(元)
150元>130元,张老师带的钱不够。
生4: 24×2×3=144(元),130元<144元,张老师带的钱不够。教学案例
看着不同的估算结果,学生们的脸上出现了不解的表情,有些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着:就是这样估算呀,怎么估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呀?前两种估计都够买,另一种怎么估计就不够呢? 师:现在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白了把24看成20,少了4瓶,每箱20×3=60(元)可实际上60元是不够买一箱矿泉水的,120元就不够买2箱了。
师;象刚才的这道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就认为带120元够了,可实际上是不够的。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
师:钱带少了不够,钱带多了也不安全,那大家认为要买这2箱矿泉水,张老师带多少钱合适呢?
生1:把24看成30,30×2×3=180(元),张老师带180元就够了。
生2:老师,他讲错了,24四舍五入后得到20,他怎么说24看成30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每箱矿泉水24瓶,如果看成20瓶,一箱是60元,实际上60元不够买一箱矿泉水,所以,应该把24瓶看成30瓶。
师:24≈20,这是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而把24看成30,其实是另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法。象24这样的两位数,用进一法求近似数,不管个位是1,还是9,都要向十位进1。刚才这个同学就是运用了这种“进一法”,知道如果带上了180元就够了。用得好!真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2:我想张老师可以带200元,每箱大约90元,带100元,只带2张,很方便。
生3:对,购买东西应多带些钱,用于车费或运费等,免得钱不够还要向人家去借。
师小结:大家说得好!其实估算的方法很多,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只是其中的一种,生活中还经常用到“进一法”去教学案例
解决做衣服时买多少布料的问题,用“去尾法”去解决做纸箱时所需材料的多少等问题。关于其他的估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到其他地方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反思:
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因学生而精彩。学生的参与展示可以引出无限的精彩。这种精彩多数情况下无法预约的,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并加以放大,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而善于发现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创新萌芽。从案例中可以看到,课堂上同一道题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对待学生的不同做法。在《买矿泉水》这节课中,我及时抓住了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克制着自己不去插话打断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辩论,让学生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增强自己的估算能力。
教学一开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张老师带了130元钱,她带的钱够吗?创设的这个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在小组讨论环节,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2)依据生活实际,渗透多种估算方法。本节课,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利用课堂生成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24≈20,20×3=60(元),60×2=120(元)
120元<130元,说明带的钱够了。
②把24≈25,25×2=50(瓶),50×3=150(元)
150元>130元,张老师带的钱不够。教学案例
③把24看成30,30×2×3=180(元),张老师带180元就够了,只带4张100元,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个别学生出现了第②、③种估算,同样的一道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时,学生们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就是这样估算呀,怎么估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呀?估算出来是够的,可是计算的结果是不够。这时,教师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同时,这一生成的问题又把学生引进了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之中,这时就有了第③、④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24看成3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了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他们终于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
新课标倡导课堂应开放而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如果我们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当做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且成功的加以利用,我们所期待的精彩就会自然生成,那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才会有生命力。
第三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才刚是一个转型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是被动的学习,老师灌输性的教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有了层次性,有一定的差距,就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明显的差别,习惯决定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很粗心,有些同学很慢,有些学生太贪玩......情况各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 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口算(课件出示)学生口答。20×3= 15×2=
60×4= 30×7= 我发现:上下两(1)指名口答 个算式相关,上(2)师:请大家仔面算式的得数细观察每组两个算是下面算式的这个环节的设置使
一、复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得学生能够通过观习导 你能不能将他们改20×3×4 察、思考了解连乘算入 成一个算式? 15×2×7)式的与分步算式的(3)观察这两个算 关系,为学生探究例 式的运算符后,你发都是两个乘号 题打下基础。
现了什么?我们今
天就来学习连乘。独立尝试
(板书课题:连乘)同桌交流 让学生自己体会什(4)在练习本尝试 么是连城算式,自然 上做一做。
导入新课。
独立尝试解决,1.课件出示师生到在练习本上解
商场购物的情境:笑答出来。已经有导课的基础,笑要买两箱矿泉水,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每箱24瓶,每瓶3元,更能发现问题,针对 请同学们帮老师算 问题交流、点拨,既
二、创一算,老师大约需要 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设情准备多少钱呢?
能使得学生通过自境、自 交流自己的解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主探究
法,其余同学要掌握解决连乘问题2.小组进行交流 认真听,并对其的方法。
方法进行研讨。组长选一位同 学做好记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3、全班交流算法 生1:我估算20
×3×2=120
(元)要比1204、同学们估计的怎元多。
么样,我们怎么来验生2:150元就够
证呢? 了。算式是25×
2×3=150(元)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生1:先求一瓶
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
钱,算式是24×让学生通过练习发
3=72(元)72现自己问题、并解决
×2=144(元)问题。
生2: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 1.课后练习“试一试样,只不过列了
三、拓1” 教师巡视检查 综合算式。展应用
24×3×2 巩固提2.试一试2:估算学=72×2 高 校学生人数。=144(元)
3.课件出示课后“练
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说说是怎样这么快比较出来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体会计算粗心的危
4.试一试
(1)有3箱毛巾,每独立完成 箱装12包,每包4条,共有多少条毛巾? 全班订正。(2)老师买了6包日
记本,每包8本,每 本3元,共花多少
五、课钱? 堂总 结: 出示数学故事《失之 毫厘,谬之千里》,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后附故事)
结合自己课堂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以及平时作业书写及检查习作业情况谈对惯。故事的体会。
板书设计
连 乘
24×2=48(瓶)24×3=72(元)24×3×2 48×3=144(元)72×2=144(元)=72×2 =144(元)
答:两箱矿泉水一共需要144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课堂自主探究中激励学生动手动脑,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摘取智慧星等形式激发自主探究、独立、合作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创设了“买矿泉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
本设计最精彩之处就是导课部分:我设计了两组相关的口算,学生通过口算,观察发现两个算式可以写成一个连乘算式,自然而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连乘。这样的设计,既使得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践的出分步算式与连乘算式的关系,也为解决连乘问题打下基础,课堂教学重点难度得到分化。
其次在课堂重点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
第三在课堂习题设计打破课后练习,对课后习题进行创新,增加一些与课堂相连、有层次的练习。
本课的不足是给后进生展示空间不够,关注较少。
第四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孙
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开火车)
2×5
3×6
20+3
0×6
24+2
12-8
22×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在赛场上奋力拼搏,那没有参加的同学你们能帮他们干些什么呢?有同学说了,可以帮他们提衣服,当拉拉队给运动员助威,你们的集体观念可真强,还有同学说了给运动员送水,你们的服务可真周到,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买矿泉水吧,看看买矿泉水时存在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1、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买矿泉水”情境图。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展示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设计思考: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 24×3×2
③ 3×(2×24)
④ 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⑤ 24×2=48(元),48×3=144(元)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设计思考: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标第一网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4、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5、第37页的第5题。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想法。
(设计思考:通过几组练习,让学生仔细审题,通过亲自观察、对比,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吧。有同学说学会了怎么估计学校有多少学生,那我们下课后一定要去统计一下呀,还有同学说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说的真完整,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篇一: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买矿泉水》是教材 P36-P37 的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的两步运算,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结合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学会通过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进行复习,复习乘法计算的一步应用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把新授课中的例题改为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样就为后面学习两步连乘应用题打下了铺垫,降低了难度,适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授新课时,我设计了“买矿泉水”的具体情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估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学生的估算方法不同,每箱有 24 瓶矿泉水,有的同学将 24 看成 25,有的学生看成 20,30 等等,在肯定学生的估算的同时,讲授在实际生活中估算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在进行计算时候,让学生先探索计算方法和计算的顺序,本节课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上得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点 :1.算术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2.我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想不明白,试图自己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忘记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效率。
篇二: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入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中乘法的估算方法和连乘运算顺序。整个教学活动注重了情境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创设了买矿泉水这一情景,利用学生的估算的基础根据已有的信息寻求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数学紧密联系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逐步提高我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让学生逐步建立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知识数学知识。
在解决问题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数学信息。准确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第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并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力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第三,一定要让让学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常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第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三:买矿泉水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
整节课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在练习本上大胆的尝试着计算,这样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18 ×3 的结果,学生的方法肯定不一样,这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方法互相的说一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这样做对吗”等等。很多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他们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从这多种方法中提炼出最简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那就是用竖式进行笔算,笔算的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中形成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然也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较熟练地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是92%,另外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