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应用。个别化小组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特点,也是本课程应用性特点决定,本课程有一半时间是个别化学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做到有议题、有实效。学生也须在课外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准备,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已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已基本掌握。教师可在教学进程中适当补充心理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6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

2、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及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2、了解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内容:

1、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

2、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教学内容:

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8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

2、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模式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心理健康与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模式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内容

3、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途径

2、掌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1、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提供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对个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分年级的心理特点

2、掌握中小学生认知、注意、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2、中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

3、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4、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方面、情绪情感、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2、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讨论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2、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3、行为方面的问题

4、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5、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8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本节是对学习心理理论的回顾,要求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意向的五个方面

3、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潜能开发和心智技能培养

第二节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对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重视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示例

3、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考试归因与科学用脑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考试的心理因素

2、掌握中小学生考试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点及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

3、掌握怯场的概念及心理机制与调控

4、理解归因理论及其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5、区别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不同之处

6、了解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7、掌握如何科学用脑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一)、考试指导

(二)、防止怯场的一些技巧

1、什么是怯场

2、怯场的心理机制

3、怯场的防止与现场调控。

二、归因理论与应用

1、什么是归因

2、归因与成功的关系

三、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1、生理疲劳

2、心理疲劳

3、疲劳降低学习效率的生理机制

四、中小学生怎样科学用脑

1、“用进废退”的原理

2、用脑卫生的四个方面

3、加强大脑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性格与学习及教育教学的关系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及表现

3、理解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性格与学习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主要障碍

3、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经验

第五章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4课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成份

2、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成份

1、自我意识的内容成份

2、自我意识的过程成份

三、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本我”概念

2、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特点

3、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4、掌握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成份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二、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

2、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三、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

1、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2、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3、自我概念发展的意义

4、自我概念的成分。

第三节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与调适

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问题及调适 教学内容:

1、个性及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调适 第四节 小学生自我意识案例分析

第六章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4课时)

第一节 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会生活对中小学生和重要性

2、了解中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

3、了解中小学生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生活概述

(一)、什么是生活

(二)、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会生活

(三)、中小学生学会生活的内容

二、社会适应概述

(一)、社会适应的含义

(二)、社会适应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调适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的概念

2、掌握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情绪 教学内容:

一、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二)、情绪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情绪

1、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保持愉快情绪 经受挫折体验

(三)、改变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教育观念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自信。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生活辅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立的重要性

2、掌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3、掌握中小学生应如何保护自己

4、了解中小学生的消费特点

5、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教学内容:

一、“自立”

(一)、“自立”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二、自我保护

(一)、中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二)、自然隐患和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中小学生的消费辅导

(一)、小学生的消费及其特点

1、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统一

2、盲目模仿,出现消费误区

(二)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1、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

2、有个性地消费,不盲目消费

3、力行勤俭节约,不奢侈消费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2、掌握中小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适应辅导的具体措施

3、了解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适应辅导的重性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二、中小学生学校环境中的适应辅导

三、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适应辅导

1、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

2、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3、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第七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障碍问题(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

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分类

1、认知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情感障碍

4、儿童特种障碍

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遗传和解剖生理因素:

1、与人体和脑的物质活动有密切关系

2、自身心理因素: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2)心理过程发展不平衡(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

(4)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三)、学校影响因素

(四)、社会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行为问题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判标准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第二节 中小学生认知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感知障碍

2、中小学生的注意障碍

3、中小学生的记忆障碍

4、中小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学要求

1、了解认知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感知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3、掌握中小学生注意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记忆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思想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 教学内容

1、情感障碍

2、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及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做到能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矫治。

第四节 中小学生行为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不良习惯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2、中小学生退缩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3、中小学生依赖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4、中小学生品行障碍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5、儿童多动症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咨询教育

第五节 小学生特种障碍

1、口吃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2、选择性缄默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3、睡眠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4、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5、遗尿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6、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障碍的概念

2、掌握特种障碍的常见症状及成因及纠治

第八章 中小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诊断

1、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意义

2、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诊断的概念

2、理解心理诊断的意义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3、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4、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5、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素质

6、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咨询的概念

2、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6、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7、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特殊要求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治疗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2、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

2、区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掌握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第四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

2、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九章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课堂教学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的重要途径

2、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和心理生活指导

3、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4、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7、培养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的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掌握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掌握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的实施技巧

3、了解语文、数学、音乐等各课教学的具体特点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2、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品德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的过程

3、掌握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的几个方面

4、理解德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

1、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品德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 德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节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主要工作 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个性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集体心理辅导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个别心理生活指导 塑造优良心理品质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的心理健康作用 教学目标:

掌握校园文化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

1、通过课外文化活动进行心育

2、物质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3、精神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第十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法设计(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

2、掌握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

1、教师的重要性

2、教师的心理素质

3、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内涵的三种界定

2、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3、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课程特征、活动课特征和外显特征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2、心理教育活动的课程特征 活动课的特征

心理教育活动课外显特征

第三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及步骤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第四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第五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及原则

第六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教学目标:

掌握组织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2、课堂组织

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6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标准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涵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功能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容

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原则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第三节 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2、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

3、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4、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第四节 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适用性 教学内容: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学习适应性测验

3、AT测验

4、小学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5、品格教育测验

6、卡特尔的人格因素测验

参考书目:

1、陈旭主编.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大均主编.心的教育――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家长用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冯正直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成主编.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贾晓波,杨铮主编.初中生心理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6、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7、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马志国主编.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9、张大均,邓卓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1~4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张大均主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版1~6年级、初中版1~3年级、高中版1~3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卫生.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郑希付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5、赵文杰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概念,使人们产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全民族心理素质的目的。

狭义: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助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8、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9、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就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10、元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1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1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13、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亲子关系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

15、情绪:情绪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组成。

16、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17、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生命、保护及发展生命和尊重及珍视生命。认识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保护及发展生命即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尊重及珍视生命即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8、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

19、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

20、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21、休闲教育: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意识),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2、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23、通情:通情就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

24、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

25、真诚:真诚就是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涵义:一是咨询师真诚地展现自己;二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26、面质: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行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地方。

27、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

28、解释: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29、指导:指导就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

30、心理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i,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31、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

32、沙盘游戏:P236框中

33、校园心理剧:P238

二、简答题

1、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

①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②社会尺度: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②发展性标准:根据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品质来确定,即以自我实现者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①适应良好 ②无心理困扰 ③有较强的复原力

4、心理健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全体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整体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

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就是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注意: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②使学生参与能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③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④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在培养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需注意: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③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④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⑥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9、反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反馈时:①反馈要及时; ② 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内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的反馈;③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④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多远;⑤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中发现其可取之处,并进行表扬。

评价时:①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尤其要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

②评价要尽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

③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10、如何科学使用惩罚

①偶尔使用

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

③给学生提供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④强化学生与问题相反的行为,即有积极表现时应停止惩罚 ⑤避免使用体罚

⑥避免在非常愤怒和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⑦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⑧惩罚应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11、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第一步,实施主题统觉测验,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二步,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第三步,通过集体谈论个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了解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学生确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五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归因训练: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

12、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及调试方法

形成原因:①不正确的认知 ②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父母、老师、同学、自身

③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④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⑤应试技巧差 ⑥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调试方法:①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②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③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④冷静处理“怯场”

13、中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①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

②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③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突变阶段,敏感又容易感受到压力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渐渐成熟,但又时常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现象

14、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

自尊心:(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①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

②教育学生正确度带挫折和失败

③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2)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①尊重学生 ②信任学生

15、初中阶段后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特点:①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

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

③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

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①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

②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③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16、西伯曼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

友好型 冷淡型 关怀型 拒绝型

17、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②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③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②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形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18、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①情绪波动明显;②情绪心境化;③自尊感体验深刻

(2)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①情绪文饰现象增多;②表情更加成熟

19、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1)有效的情绪表达:①觉察自己的情绪;②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③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④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⑤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2)无效情绪表达:①使用模糊的语言;②惯用非语言动作;③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④无法拥有感受 20、情绪管理策略

(1)合理宣泄

(2)适当控制: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辩证、暗示、放松

21、如何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1)情感辨析技术

(2)情境体验法:①移情发 ②情绪表演

22、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①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②实施分享和体验教学

③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23、常见心理挫折及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常见挫折: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

途径与方法:(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①引导合理宣泄;②进行归因训练;③培养自我监控能力;④培养挫折容忍力;(2)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①实施赏识教育;②实施多元教育

24、方案设计:P152

25、生涯辅导理论

①霍兰德的类型论 ②社会学系理论 ③毕生发展理论

26、个别心理咨询特点、阶段

特点: 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

阶段:A、进入与定向阶段B、问题——个人探索阶段C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D行动|转变阶段E评估|结束阶段

2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关系的技术: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

(2)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

28、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1)转介:①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②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③个性与咨询是比相容;④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2)保密

29、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类型

(1)①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

②团体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功能

③团体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功能

④团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功能

(2)学业发展团体、自我成长团体、人际交往团体、情绪管理团体、生涯发展团体

30、人际交往活动方案设计(第四章)

31、入学适应常见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3学习自信心不足

(2)人际关系适应问题: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本刊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心理健康

2、催眠

3、心理发展

4、逆反心理

5、心理咨询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五篇: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连南县金坑中心学校伍金照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使青少年性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少年儿童随着自身个体的不断生长,进入青春期以后,不再是单纯的长高、变宽,而是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如具有生殖能力或生育能力。这时少年儿童就进入到性成熟时期。因此,我们说性成熟是青春发育的主要标志。性成熟现象也引起了心理上的变化,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期过渡,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渐趋成熟,因而引起了心理上一系列的重大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便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开始寻找异性朋友,如今年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班主任时,就发现班上存在男女同学互传纸条或给邻班甚至高一级的女同学写信的现象;或者是有男同学摸女同学的脸、头发这类的现象等。这些都是青春期男女萌生性意识的心理表现。对青少年来说,异性爱往往和友谊分不开,青年早期的友谊主要表现在相互忠诚和信任,到了青年中期,友谊除了相互信任和志趣爱好相投外,异性爱的亲密感也有了发展。这种异性之间的亲密感是在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交往接触,相互认识了解,相互信任爱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青少年的心理不 1

成熟,情绪不稳定,性格的可塑性强,渴望交友,因此他们的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受环境、社会,风气以及朋友的影响很大。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大众传播工具,马路上、公园里男男女女的亲昵行为,往往会给少男少女们以很大的性心理刺激,这种刺激往往导致了少男少女们的模仿行为,这种模仿,又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波逐流,不知所以,可能模仿好的行为,也可能模仿坏的行为。例如,校园内就存在少部分学生模仿社会上的青年染发或是穿奇装异服的现象。最早模仿的就是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性问题上也是一样。如果在性问题上孩子模仿了不好的行为,还会形成“定向期”的某种性心理障碍,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感到迷茫和思想混乱,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对待自己身体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怀着不安、不悦、担心和害怕的心情的。当她乳房发育,体毛长出时,她有时会产生一些“我要变成大人了”的骄傲,但是基本上是一种不安和感到羞耻的心理。当然,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女孩子一直在成长,但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发育,身体似乎老是这个样,现在一下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真使她目瞪口呆。她往往以惊奇和憎恶相混杂的心情检视自己,对自己乳房的增大、体毛的长出感到恶心,尤其是月经初潮的到来,更使她们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产生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性无知,少女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严重缺乏心理准备。那么,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就应该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应该区分时间、区分内容、有分寸地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一般的做法是,当孩子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时,就及时向他们灌输性生理知识,过一两年再向他们逐步灌输性心理学知识,最后是灌输一些有关恋爱、婚姻的社会生活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与影

响孩子的。

由于性成熟,少男少女们认为这是自己接近成人的一种标志,所以产生一种成人感,进入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由于有了成人感,他们非常希望别人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不喜欢成人在他们面前摆“长辈”的架子,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预,甚至把父母对他们的照顾也看成是“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由于独立意识的存在,这时的青少年十分希望自己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如果家中没有这种条件,他们也希望给他们一个小角落、一个箱子或一个抽屉,以便能把自己贴身的东西或自己的“秘密物品”锁起来。他们还很愿意写日记,在日记中有时会写上自我评价、自我观察的内容,有情绪发泄,也有自己不想对人说的心里话,甚至寄托了许多幻想。另外,他们的情绪有着强烈、动摇、不稳定、不协调的特点,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时常出现冲动和幻想。除了把一些幻想记入日记以外,她们还有许多遐想,藉着梦幻,来逃避他们不尽满意的生活。她们的兴趣十分广泛,求知欲望大增,再加上精力充沛,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参加,还容易受电影、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的影响。

性早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的再一个方面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大,有许多问题要求得到解决。于是,交友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他们紧紧相依,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特别是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情绪低落时,往往需要同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例如有一个青年这样说:当我在思想苦闷时,能和知心朋友在一起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思想上就有一种轻松感,就会忘记自己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有时,父母劝告、批评子女,效果不好,而叫孩子的同龄朋友来做这工作,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境常常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即在顺境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一遇到逆境,就马上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就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两极性的心理表现,也是他们的心理不成熟的一个突出表现。

针对以上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我们应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和谐的人间关系;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善于独立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情绪生活等,使性能量转化到社会有益的活动中去,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保持性心理的健康、正常,从而在各方面茁壮成长,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8-7-22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全体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师生建立积极、稳定、适应的心理状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关于举办全国中小学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的通知据我国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大约有16%到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xxx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长安希望小学2013—2014学年度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