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题导入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题导入的有效性
打柴沟中心小学: 张 永 莲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小学语文多采用综合课的课型。其中讲授新教材是中心环节。讲究开讲,精心设计,能把学生导入新的学习情境,迅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他的时间不长,却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艺术性的新课到入,能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 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因为第一次感知的程度可以决定记忆的强度。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这种定向作用的中介作用在教与学中有着激情引趣,促进和谐发展的功效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
合理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所显现出的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公认的。因此,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作为我们的研究小课题,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下面本人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的经历来探讨一下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这样长久下去,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写作时的审题能力。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
二: 情感渲染法 1.言语感染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给他们先来了一段深情 的“演说”:在一个寒冷的大年夜,…….当时,每个同学都被她所感染、吸引了,好多学生还泪光点点。可见言语感染是一种激发学生课堂情绪的有效方法。
2.音乐感染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歌曲内容恰巧使所学的课文内容, 唤起他们对课文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对快乐节日的渴望.3.情景感染
在教学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时,我们用情景感染法, 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 先应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那催人泪下的电影情境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这位13岁的小英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战火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他的英雄事迹永远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将永远被人们传唱.三、质疑提问导入法
质疑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跳水》这一课时,结合题目让学生自己质疑并自己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四、新旧知识联系法
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把学生对旧知识的注意力迁移到新知识上来,以旧引新。如,在教学《儿子们》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昨天,我们已经了解到三个儿子的特点是,第一个妈妈说“…….”第二个妈妈说: “…….”第三个妈妈说: “…….” “今天谁来当三个妈妈,谁来当老爷爷,选出一组来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上节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设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六:猜谜引导法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其中又以谜语最受学生欢迎、喜爱。因为谜语不仅符合孩童好奇的兴趣特点,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设问导入方法,能引人入胜。比如《瀑布》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形状像白布,颜色白如银,敢从山上跳,响声如雷鸣.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边看边听,很快就猜出谜
底来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导入课文,趁机问:瀑布的样子像什么,颜色像什么,声音像什么, 这种方法不仅以疑促学,而且以疑激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兴趣盎然之中。
七 布疑设悬,导入新课
教《海底世界》时,一走进教室,教师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教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还特地到北戴河海滨去看国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着美丽的景象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那里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深山峡谷?有没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呢?我想知道一切啊!同学们,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想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想知道。”于是老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想我们介绍海底深处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读课文。
总之,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一堂课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入是整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中要领,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形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境。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艺术,语文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开阔视野,兼收并蓄,成为“杂家”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才会显示出其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才能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化和改革。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探求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导入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导入方法
景阳乡茨沟小学 赵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同电影的序幕,相声的开篇,它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本或本堂课的教学中去。好的导入,有如文章的“凤头”,能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我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例如我在讲《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济南的冬天》,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68页。”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旧带新导入法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新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过渡平稳。
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之前,采用这样的导入设计:请学生回顾一下哪篇文章写父亲,体裁、作者、语言风格及主要内容怎样?《背景》是一纪实散文,作者朱自清,他用平实质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及自己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各方面都比较类似的文章,那就是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只是人物由父亲变成母亲,体裁变成了回忆录,语言风格与《背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内容是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又如某老师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孔乙已》,鲁迅先生以传神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其他的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三、音乐歌曲导入法
音乐歌曲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
例如在上《社戏》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首《童年》,轻松活泼的歌曲将每个人带入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引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鲁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家的童年经历,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在教《愚公移山》时,先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导入,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明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在教学《从三到万》可这样导入:从前有一个乡下财主,家财很多,但几代不认识一个字。有一年,他聘请当地的一个读书人教他的儿子。先生先是教他儿子握笔描红,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财主的儿子高高兴兴的把笔一丢,跑到父亲那里说:“我已经会了,我已经会了!可以不必麻烦先生,多花费学费了,还是辞退了他吧。”他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过了一段时间,那位财主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他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贴。过了很长时间,请贴还没有写完。财主就想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猜,他看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法与原故事基本相符)师:傻儿子闹了一个大笑话,请同学们看课本目录,猜一猜,今天课内读哪篇课文?生:(齐声)《从三到万》。
又如《人民的勤务员》的导入,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的导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问题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六、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
例如:在讲《松鼠》一文前,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几张松鼠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的外表,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小动物,之后教师接着说:“松鼠是一种珍贵的动物,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现实生活中的松鼠,但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或科技知识、短文来了解它,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作家布丰的一篇知识短文《松鼠》,从课文中了解松鼠的一些生活习性。”
七、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
如讲《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可以用投影仪放映《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情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实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以多媒体的课件来导入新课,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又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设计了多媒体导入方式:首先播放几分钟经过剪辑的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实况的新闻录像片,学生们在对周总理为人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看到人们群众发自内心的痛悼举动,伴随着片中低沉哀惋的乐曲,便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敬意及失去总理的痛惜之情。此时,教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诗句片段自然而然地朗诵出来,化为似乎是自己的诗句的教学语言,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魄力,极有兴致地在教师的诱导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八、演示实验导入法
演示实验导入法就是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实物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课之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利于理解。语文课中的实验是很少的,因此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了注意力,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实验的内容恰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教师手拿两只装有不同溶液的杯子和一朵鲜艳的红花走上讲台,学生一看到老师手中的红花就兴奋起来了,他们个个都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教师说:“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个实验,你们看,我手中的红花(教师把手中的红花举给学生看),现在我把这朵红花放进第一个杯子里,你们看,怎么样?”“红花变成蓝花了。”学生们回答。教师把这朵花拿出来,放进另一个杯子里,你们看,又会怎么样?”“花儿又变成红色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花儿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水有问题。”有学生说。“是的,第一杯是肥皂水,第二杯是米醋,花儿在不同的溶液中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现在请大家从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找到答案。”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认真阅读起课文来。
总之,导入方法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才艺的舞台。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和何种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要贴近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自然恰当,力求新颖、别致。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小学 马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好的导入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导入非常重要。
一、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教师对同样一篇文章的文体特征、训练重点、学生思维特征、教材与学生的内在联系观点不同,自然导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因此导课会因人而异。
1.提问导入法。提问是激发学生认真求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的提问,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激情,带着一种欲望去探索发现,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2.情境导入法
根据课文题目或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或“氛围”,并通过这种“情境”或“氛围”,适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学习《捞月亮》一文,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捞”字,然后从讲台上随手拿起一本书,问学生:这能说是“捞”吗?学生说不能,只能说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儿,学生说这也不能说是“捞”,只能叫着“拾”或“捡”。于是教师问:到底怎么才叫“捞”呢?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教师这时才在“捞”字的后面写上“月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捞呢?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了。
3对比导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裁相同,结构相似,有着内在联系但是又存在不同点的文章。例如,二年级课本中的《美丽的公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骄傲的孔雀》,知道它很骄傲。我们今天来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说孔雀骄傲,而说公鸡美丽呢?这样,通过教师提供的对比性资料,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4、迁移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相近或有关联,或结构相似,或同一作者写的不同文章,自然导入课文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琥珀》一文,教师可根据课型结构相近的特点,把引导学生“温故”和“知新”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原来学习的《黄河象》一课: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最后介绍黄河象的发掘。然后根据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即结构形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琥珀》一课的学习。迁移导入法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调查访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在学生间展开调查访问,然后乘势导入对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有位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导课实录如下:
师: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课前调查访问,哪位同学自己钓过鱼?或跟爸爸一起去钓过鱼?
(看到不少学生举起了小手,特别是男同学,这位教师继续调查访问)
师:能谈谈钓到鱼那会儿的心情吗? 生:嗨,甭提有多高兴了!
生:当时我看到爸爸一会儿收线,一会儿放线,怀里像揣了个小白兔,又紧张又高兴。
师:嗯,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感受,请大胆发言!
生:看着爸爸钓的足有五斤重的大鱼,天生爱吃鱼的我,想着那香喷喷的鱼端上来,馋得口水就快流出来了。
生:当然了,辛辛苦苦钓到的鱼,吃起来就是特别香。授课教师见时机成熟,话锋一转,“是呀,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钓鱼的课文……”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并为体会课文中“我”的心理活动等埋下了“伏笔”。
当然,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设计导课时,必须把握好课文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力求做到简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导向性
总之,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设计导课时,必须把握好课文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力求做到简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导向性。
第四篇:语文提示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
语文提示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众多语文教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精品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语文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强调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却忽视导入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导入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上课时总是那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请大家把书翻到×××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这种导入固然简洁,但它势必大大减损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教育时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集注意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越强,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靠。2.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3.引上正轨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4.引入佳境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用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导入好比演奏前的定调,它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5.启迪心灵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6.给予享受
优秀的导入设计其美学价值不容忽视。教师用优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情境,再现形象,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动,也必然会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欢愉。
综上,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其中,“实”与“活”是设计导入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构思,一种创造。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者的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例来具体说明常见的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青少年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魅力吸引人.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出师表》前,简述“六出祁山”、“五丈原陨星”的故事。讲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制造的“李闻惨案”,导入《最后一次讲演》。
2、名言、名句点睛导入法:名言、名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力的感染力,是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语言.开讲时,如果用名言、名句导入,学生就容易接受课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说明的道理、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例如:教《谈骨气》时,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导入。从毛泽东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导入《纪念白求恩》。从“民以食为天”导入《食物从何处来》。从“失败是成功之母”导入《失败是个未知数》。或在执教前用课文作者的名言或名家的评点导入课文,使学生带着一种仰慕之情去学习课文,寻找那个名句的特色所在。如在教《离骚》前介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方高驰而不顾”等名言。可以引发学生研导屈原“求索”的内容和思想境界,可以探求屈原“高驰而不顾”的原因。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去导读《琐忆》;用“我以我血荐斩辕”等诗句去导入《灯下漫笔》;用朗读巴尔扎克的肖像描写语段配合课本扉页的插图导读《巴尔扎克葬词》,都能很快使学生进入境界,实在是一种“画龙点睛”的方法。
3、类比激趣导入法:选取与教材具有同样的艺术风格或情趣的,学生已熟知的其它文学作品,作为课前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情趣的方法叫类比激趣法。举例如下:
(1)、执教《明湖居听书》一文前,教者现场勾勒一幅“平湖秋月”的简笔画,使学生从以月亮为主体而衬之以其它景物的和谐美中明了“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为课文中用层层烘托之法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艺的行文结构方式。(2)、在执教《故都的秋》前书写或背诵马致远的《天静沙》,启发学生认识“以意象传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方法,从而引发类比联想,进入课文中对“秋味”、“秋韵”的探导,寻找文章的情趣。
(3)、执教《荷花淀》中“月下织席”段前,选用一幅素雅的图画进行欣赏,从图中淡雅的风格导入该段中色调的安排以及一位红夜女人置身于清谈素雅的环境中的美感。从而领略“荷花淀派”的审美观及其“以美衬恶”的立意。(最宜美术专业班)
(4)、执教巴金的《灯》前用《海燕》导入,使学生获得象征意义的感知,帮助学生去探求“灯”的象征意义。用《陋室铭》去导入《我的空中楼阁》,以便从生活情趣和作者志趣上去理解课文;用《小石潭记》导入《愚溪诗序》,明了作者文字背后的怀才不遇,以寂寞之心写寂寞之景的心绪;用《赤壁怀古》导入《赤壁赋》,使学生了解苏轼在沉冤之后所表现的旷达胸怀和一丝出离红尘之想。
类比激趣之法,是一种建立在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上的执教方法,与文学欣赏异曲同工,能激活学生的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和类比联想,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4、悬念导入法:这种导入法在于设置与课文相关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教者可以选择一至二个突破点去设问。如用“邓小平同志对回收香港有什么主张?回答了哪几个现实问题?”去导入课文,学生用不了多少时间便可找出答案,对全文观点一目了然。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陈情表》中是怎样陈述“忠孝”之关系的?一问,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立意和着眼点;用“《离骚》中有哪些诗句表现了屈原的正气?”一问,去引导学生品评诗句等,都能省时省力,压缩赘语而直奔主题,提高教学效率。
5、诗词导入法.诗词语言凝练,想象丰富,含义深刻,表现力强.所以,用新课有关的诗词导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感,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例如:《春》的导入时,先让同学们背诵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然后教师总结,第三句中“绿”字用得妙,有色有形,化静为动,一字用妥,尽得风流.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篇散文是一幅明丽诱人的图画,是一首诗情横溢的诗歌,是一曲优雅动听的乐章。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春》的美吧„„
6、欣赏怡情导入法:欣赏陶冶法是在课前用音乐、画面激发学生情趣的方法,可以获得收心,移情之效。谨举数列说明:
(1)、讲授《智取生辰纲》前,教者播放《好汉歌》,学生便马上进入了《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聚义时壮烈而豪放的氛围,提高了阅读课文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好汉歌》与文中的主题相一致,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风格,正与“梁中书的不义之财应该夺取”的观点一致。(2)、执教《荷塘月色》前播放《月光曲》,可以从该曲的和谐优美圆润的旋律中领略到一种月夜的恬静之美,从而勾通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之间的感受,在快乐的氛围中去阅读《荷塘月色》,领悟“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的优美意境。
(3)、执教《世间最美的坟墓》前播放《空山鸟语》或《春江花月夜》等能展示大自然的静谧之美的乐曲,使学生在课前进入一种祥和安宁的意境,从而去思索伟人托尔斯泰为什么自选安宁之景作归宿,因而成为“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用音乐导入的目的是为激情引趣,从音乐的欣赏陶冶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迅速进入教材中一种特有意境,因此,所选的乐曲(或图片)一定要与教材相关,足以引发学生的类比联想,从而完成思维的迁移的过程。如用《洪湖水·浪打浪》导入《荷花淀》,可以从荷花的美景迁移到文坛“荷花淀派”的风格;用《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导入《孔雀东南飞》,使之从“化蝶”的美好意境中去认识诗末“比翼双飞”的美好祝愿;用《高山流水》曲导入《琵琶行》,能从音乐形象中领悟《琵》诗中音乐描绘的艺术特色。
教学之法,贵在创新,贵在在行,贵在行之有效。导入方法只是其中之一,但其激情引趣之效却不可低估。随着教学设备的更新,各种现代化教具(如多媒体、投影等电教设备)的使用,会使导读的领域更加宽广,也迫使教者从“夫子型”向“学者型”转化,向现代化迈进。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课件当然要用导读之法以增强教学效果,让我们一起接受新时代的挑战。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皮亚杰说过:“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深有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至于卢梭的论述就更为精辟,他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周 增 琼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如何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眼球,勾住学生的心,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课堂气氛中来是尤其重要的。课堂导入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式都应有所侧重。
一、导入的方法
1、旧知导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已学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联系的较高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在开始新课前,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PEP三年级下Unit6 How many?一课时就可采用旧知导 入法。本课内容是学习数字11——20。在三年级上Unit6 Happy birthday day 我们已学习了数字1——10。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复习主题句How many?和数字1——10。可以直接出一些示物品问学生How many pens/books/...?或问How old are you?,学生在回答时就自然地复习了数字1——10。同时在问或答的过程中把数字1——10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导入会唤起学生对数字1——10的音、形、意的记忆。紧接着就可以开始新课的学习,这就为学习新的数字做好了铺垫。同样地,在上四年级下Unit2 What time is it?时我们就可以用数字来导入。Unit4At the farm我们可以用What’s this ?/What’s that ?及回答It’s a....来导入引出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及回答They’re....在运用旧知导入法时,我们还可以用“头脑风暴”来进行。比如上四年级上册Unit5 Dinner’s ready时,如果是上随堂课可以先准备已学过的许多食物卡片,让学生快速看或者读一遍后再让他们复述出来,一遍觉得难度大就两遍。再结合主题句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进行本节课的开始。紧接着就出示新的食物名称,进行替换练习。如果是运用多媒体就更方便了,直接在屏幕上快速出示已学过的食物单词,教师问What would you like ?并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接着又导出新词按此方法进行。
在上六年级上册Unit
What does he do?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六年级前我们学过What do you do?和一些职业名称,比如teacher,student,pupil,worker等等。可以这样导入:
T(分别提问几个学生):What do you do? S:I’m a pupil.T:What does Amy do? Ss:She is a pupil.T:What does she do? Ss:She is a pupil.这样变换职业名称再导出新的职业名称。
2、直观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投影片、实物、图表、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利用直观教具可以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由于直观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食物、水果、文具、颜色、服装和身体部位这些内容时,可采用直观导入法。文具、服装、颜色和身体部位是学生本身就有的,水果和食物是容易准备的。上身体部位时,我们可以教师先做示范(边做动作边说):Look at me.This is my head /body/ face....导出重难点单词和主题句This is my....让学生跟着也边说边做。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这一课。她是先画了一个机器人贴在黑板上,指着画一个一个部位地教。最后在巩固操练时才让学生边做边说。虽然学生也会说了,但画这张画我觉得是多余的。身体部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画一张画既费时又比不上用自己的身 体部位直观。又比如在教学水果和蔬菜时,我们可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好,直接拿到课堂上用。这样既方便又直观。
3、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在教学三年级下Unit4 Where is my car?时就可用游戏导入法。教师先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一个学生已学过的物品。教师问“What’s in the box,guess please?”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都尽力的猜。学生猜了几次后教师才拿出来。“Oh,it’s a ruler.It’s in the box.”教师又快速的悄悄把橡皮捏在手里,不放进盒子里,又问“What’s in the box?”学生肯定会回答“It’s a ruler.”这时候把空盒子出示给学生“Ruler?Where is my ruler?”学生也会觉得奇怪,于是教师边说“Where is my ruler?”边到处寻找。并作出终于找到的样子“Oh,it’s under the chair.”这样来开始方位介词和主题句的学习。和这个类似的猜测游戏还有摸口袋里装的物品。比如上水果就可以用直观导入法。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口袋装上各种水果,让学生来摸摸并猜出是什么。这样使学生有好奇心和成就感,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4、歌谣导入法
歌谣,特别是英语儿歌和Chant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形式,如果课的导入就有目的地引入一些能结合本节课教材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歌曲、童谣,那么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乐趣和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如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学生还不太明白上英语课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可以先给他们欣赏一首英文歌曲 HELLO来导入新课。
这会让孩子们感到愉快、轻松。在教数字时我们可以用Ten Little fingers等这些简单易学的英文歌,虽然有的教材上并没有出现过,但我们教师可以给学生听。
在2014年10月份的优质课竞赛,我们听了28节课。有好几位老师也是用歌曲或Chant来导入。我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就是陈海燕老师上的四年级上册Unit5 Dinner’s ready。她的教学内容是Let’s do,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
Rhythm kitchenPass me the bowl.Pass me the knife.Cut the vegetables.Use the spoon.Use the fork.Now let’s try it.她把它设计成一个“动感厨房”,教学生做沙拉来作为一条线,整节课都贯穿着这条线。上课一开始,她出示了一段chant,带着学生一起唱。
食物food真good,牛肉beef蛋egg 米饭rice汤soup,Chicken是鸡fish鱼;
牛奶milk果汁juice,松软面包bread,吃完noodles喝soup,Vegetables蔬菜记心上
你也来,我也来,健康饮食快快快!你也来,我也来,健康饮食快快快!
学生配合着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了这节课。她的导入和她的“动感厨房”紧紧相扣。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很High,但一点儿没乱。
在前几年听课,我们有时看到的、听到的用歌谣作为导入的课也很多,但有的老师在选择歌谣时可能忽略了,她选的歌谣与这节课内容没有什么关联,只起了活跃气氛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
5、情景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景来导入新课,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并且既真实又生动。我们的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情境会话,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内容接进生活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后直接用于生活。比如,上三年级上Unit4 We love animals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小动物们在动物园里开音乐会,这一课A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的内容是掌握pig,bear,cat,duck和cat这5个动物名称,主要句子是Wha’s this?It’s a....我们可以模拟动物的声音、动作和配上头饰导入。把音乐会这条线从头到尾都连起来。上三年级上Unit6 Happy birthday时可以把它设计成开生日晚会。经过这样的情景导入,学生身临其境,就更贴近生活了。在上My room时,我们可以设计成请学生到家中做客,把自己家的各个房间拍下来,给学生介绍自己家房间来导入。在上三年级Unit2 My family时可以先请6个学生上前台,他们的角色分别是grandpa, grandma,father, mother,brother和sister。学生手举着卡片或带头饰。这样导入:
T:This is my famil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This is my grandpa./This is my grandma....(顺次介绍,再请两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家庭成员名称。
6、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比较好的多媒体导入。
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回到我们自己的课堂,我们还是发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有些教师对课堂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导入环节或匆匆而过,或拖沓冗长。我综合了一下,有以下四种现象:
1、目的不明确,师生难配合。
导入不可只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忽视其主要目的,它应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在课的开始,有的教师试图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他所选择的歌曲与本节课的内容却没有什么联系。这可能是在选择歌曲时没有从教学目标出发,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导致的。这样的导入只是履行了导入这个程序,并没有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热身和铺垫,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作用。又比如,有时候运用情景导入法,教师只是开课设置了情景,上着上着这条线就断了。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都要与当节课的教学目标紧紧相扣。
2、学情未分析,话题难展开。
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水平。有的教师在设计情景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话题很难开展下去;有时候,有的教师一开始语速过快,无形之中设置了语言信息输入的障碍,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也是造成话题无法展开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异地上课)。如果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产生学习焦虑。
3、活动不新颖,兴趣难激发。
合理的导入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奋感,能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准备状态。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活动过于单调、重复,导致整节课效果差。有位曾经支教的老师给我们讲过,每次隔壁班上英语课,她都有些担心,因为学生整节课都是在读,从上课一直读到下课,要么教师教读,要么学生读。这位老师的课根本就没有上课的必须环节。当然,农村小学的师资是薄弱,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力给学生创造条件,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们是会感到厌烦的,最起码会没兴趣。
4、时间未控制,结构不合理。
课堂导入需要有针对性,要简洁、精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就会主次不分,使课堂的主要环节时间不充裕。如果导入的时间短,又会使课堂导入起不到唤醒旧知、推出新知的作用,影响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这方面我自己就有亲身感受。这学期我上六年级四个班。第一课是Unit1 How tall are you?我的导入是这样的:
T(请一个个子较高的学生到前台):How old are you? S:I’m 12 years old.T:How tall are you?(学生听懂了,不知怎样回答,老师说可以用中文回答)。
S:I’m(1.62...)S:I’m 1.62 meters.(告诉学生,长度单位“米”是meter,1.62米读one point sixty-two教读。接着又请了一个学生后)S:How tall is Ms Zhou,guess please?(学生兴趣来了纷纷猜测。若没有猜对的,待时机成熟直接告诉学生:I’m 1.50 meters.)He is 1.62meters.I’m 1.50 meters.So he is taller than me.(引出比较级。)I’m older than him.我用这种方式导入,三个班的效果都不错。只有一个班,感觉很费劲。因为在我刚走进教室上课,教师里边有点乱,招呼了一会纪律,感觉上课时间较紧,就直接让两个学生比了一下就开始比较级的学习。所以,整节课都觉得学生的反馈没有到位。
三、课堂导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切忌时间过长
导入应简洁明快,内容恰当,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语言简洁,内容简单,即当堂所学(训练)内容之重点。否则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进程。
2.导入切忌过于追求“乐”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会采用一些游戏、唱歌等比较活泼的手段来创设情景。但教师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些趣味性较 强的活动中,虽说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但也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情绪失控,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运用这些活动来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过于追求“乐”。
3.导入切忌过于“重导入”而“轻过程”。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和“巩固”构成。“导入”的重要功能就在于“介绍、引入话题及任务”。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便犹如舍本逐末,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总之,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法都应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导入的各种方法并加以比较、总结才能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设计好了导入这一环节,我们的教学环境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