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变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能力
改变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能力
提要:课堂教学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提高创新意识,就要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采用课前导入,激趣激疑,课上设疑诱思,开放学生思维,课下训练反馈,拓展创新思维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改变理念、激趣激疑、创新思维、提高能力、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互联网、新经济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义务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尽快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新任务和新课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改变教育理念,提高创新教育的认识。
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一再强调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让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提高教学课程改革、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改变教育理念,改变过去陈旧的、不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学观点。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创新教育世纪",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本世纪教育的最高目的,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如何改变课堂教育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更是无时不处在动态发展之中。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是: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教学原则,努力使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成为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的过程;成为发展语言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的客观环境出发,留心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反馈,及时地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利于各个有差异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群体智慧自由充分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人格的有机协调和高度统一。只有将认识进一步提高,才能在创新教学中有所行动。
二.确定创新目标,注重激趣激疑。
我们的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有可能形成创造力和竞争力。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有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创造力和竞争力。面对一篇篇新课文,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有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而,结合各篇课文来设计导入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阿长〈与山海经〉》时,从初一所学的〈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的长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荔枝蜜〉一文时根据两班学生差异,设计了两种导入:一是从感性认识导入。如提问:你第一次接触蜜蜂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蜜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发言后,自然导入课文,去了解作者对蜜蜂的感受。二是感触导入,如提问: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小动物,有非常喜欢的,也有讨厌的或害怕的,有哪一种小动物曾经使你最有感触?请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发言后,教师稍作归纳评价后,转入课文学习。
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分别采用了介绍诗人导入,从背景介绍导入,用民间故事导入,朗读导入,看图导入,或介绍相关材料导入,听故事导入、讲成语导入等。这样的导入设计,可以激趣激疑,把学生迅速带入所需要的场景和氛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使学生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有较大的收效的。
三、疑诱思,开放学生思维。
新编的语文教材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切入教材上应具有独创性。因而备课时,注重深入研究教材,精心选取其中的一、二点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依托,在教法上多下功夫。比如在教故事性较强的《驿路梨花》、《周处》、,《晏子故事两篇》等文时,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故事梗概加上自己的评价复述下来,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线索。在教蕴涵作者较深情感具有哲理性、启发性的文章时,运用自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并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已的疑问,阐述独到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好的体现是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改的需要,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大胆地把课内阅读教材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听他们讲对课文的理解,叫学生来评判,提出疑问,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进一步理解的目的。对文章或片段理解有共性的问题,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有许多问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加以发挥的,则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所以,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学生常围绕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也常试图让老师给以肯定的答案。而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则根据问题或事件的实质,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想象,肯定学生的各种观点,告诉学生只要理解问题有独到的、切合实际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了学生的大胆想象,由一件事迁移联想到另一件事,也鼓励了学生间知识的相互沟通。你说我想,促进了联想和想象力不断出现,为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四、抓写作训练,提高创造能力。
每学完一篇或一个单元后,常根据课后要求或自拟写作要求进行写作训练。有的结合课文进行缩写、改写、扩写,有的对未分析的文章进行理解评价,以练为主,成文即可。有时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完成写作,有时不定题,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目的就是培养和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而教师在批改中也尝试不同的方式,力求找出对学生有帮助的、避免单一的评改形式。如有时全批全改,找出范文加以点评;让学生从立意、构思上掌握其新颖性、创新性;有时,教师批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来批改,评选出写得好的文章当场朗读,让大家来评判其优劣,在评阅中提高辨析能力;有时将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当众朗读、当场分析、现场给分、教师小结的形式来进行批改,都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好评,尤其是在练习写诗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来朗读,下边的学生当场评价、打分,更是别具一格,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训练了学生有创意的、充满想象力的写作能力,又训练和提高了听、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篇:教学理念改变
教学理念的改变
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正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建设教育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释放,脱离开来,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的转变,更重要的则是如何改变课堂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想就课堂教学--体育课的启发式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体育课的教学特点,不仅是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体育课的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解答问题,而且还要启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特点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技能,同时启发学生在完成练习时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体育课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1、用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为小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建立,都是以直观形象和知觉为基础的,在体育课中正确运用示范、挂图、幻灯、电视录像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时,对于四个完整动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特别是起跳、腾空、落地三个环节动作教师很难用语言讲清楚,如果通过电视录像的慢镜头,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其形象就特别清晰,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新教材的目的和任务,启发学生学习新教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技巧前后滚翻,让学生了解它不仅可以发展灵巧和四肢的协调,而且对锻炼人的定向能力,改善器官的功能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都明确了,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启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运用教学小比赛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好胜心强、爱表现和集体荣誉感强,是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学小比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积极性。4、严格要求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体育课从一开始的集合整队到结束部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都应当贯彻始终,教师不应错过每一个细小错误,批评与表扬,实际上都是严格要求的一种形式。无论是批评或表扬,其目的都是为了鼓舞学生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5、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优秀的学生示范表演。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榜样,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教师再根据示范的情况,加以点评、总结,这对学生来说,就更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互教互学的开展,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启发式教学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科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深感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 认清课改形式,注重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1、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须。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结果,学生只有备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才能真正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掌握好的方法和学习兴趣比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对学生来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很明显,保持不变的课程制度及培养方式,一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很好的,自由的张扬。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能使沉闷的课堂变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氛围;更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还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新课程改革教育。
2、课程改革是一件大事,关系着祖国未来的茁壮成长。
新课程改革是搞好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一件对祖国未来花朵非常有益的事情。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社会性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问题的回答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是否有不同的解法,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热情及时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的耐心指导,细心的教诲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和谐气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重视新课改 改变教学方法
1、领会教材、课标的设计意图。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意识,这样才更能体现出教师的真正含义。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优点长处的机会,就会导致学生学不进去,上课不注意听课甚至厌学的情绪,特别是一些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是多样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长处,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信心,可能很多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这实际上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倡过,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勇敢的打开束缚,解放观念,特别是旧教材的束缚。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内容过于简略,知识衔接极不紧密,导致教师感觉很不适应,其实,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症结所在。我们应该发现新教材的特色,理解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因此,我们应该一点点的理解和接受新教材,认真阅读新教材,相信新教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和深刻理解这才是实施新课程的最主要前提。
2、认真理解教材的空间余地,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方法。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的叙述嘎然而至,或意犹未尽。教师潜心砖研,精心设计就能变成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究心理,从而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整体课程得以丰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一切照教材的步骤不敢越离,不敢超越,更谈不上突破,后来就发现这样实质上是从一个束缚掉入了另一个束缚之中,也就背离了新教材的发展目标。因而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师生交流的最佳途径,大胆突破、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用一句话说叫“形散而神不散”,反而效果极好,师生互动常常在课堂中掀起一次次的高潮。我认为这才是课改的目标所在吧。
教学中反对“拿来主义”。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启发、点拨来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名校,先进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大大的提高。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反对“形式主义”。不论使用哪种授课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这种课堂下学生学习应是快乐的,知识掌握水平应是最高的,能力提高应是最快的。因此我认为上课不要搞形式,要看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不要只为了学习别人的讲课模式,走形式主义的路。
学生学习物理时,有时只是记住了公式和规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一做起题来就没有思路,找不到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因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动”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参与“动”的机会,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外显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随着操作的深入,学生的思维随着发展,各种形式的操作能使视觉,触觉及运动觉充分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内在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讨论。课堂实验讨论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沟通和信息交流,也能促进学生撞击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针对实验过程的关键处,学习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不但能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实验中学生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片面,某一具体的结论,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找出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根据有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得出合理的普遍性的结
三、努力方向:让教学从低效运作到有效教学再到优质教学 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快乐和惊喜。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做到主动学,乐学习和会学习。但是现在的教学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也很痛苦。教师在为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苦恼,有效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命脉”。而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才属于优质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我奋斗的方向。
优质教学的特征是深刻,独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的钻研课本及教学大纲,深刻理解课本的编排顺序及意义。只有教师认真准备,在讲解的时候才能抓到重点,学生的理解才能深刻。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真正打破了以往干巴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教与学脱节的现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想,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 李瑞侠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关键期,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论智力发育如何,成绩是否良好,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过错、有缺点和缺陷,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和自己达成一致意见,我们都必须尊重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得到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与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要哪怕是一点点的优点,我们都要给予肯定。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想获得什么知识,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在对待教师自己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职业活动及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这种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它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促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而且有益于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关系,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积极主动关心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老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再次,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努力探讨适合各种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方凤霞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时下,数学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是,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无形高压,使得一些教师走捷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即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从实质上讲,这是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分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既定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敢于且乐于班门弄斧,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发掘潜能,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设计梯度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乐学而思,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兴趣。
创新教学重在智力的参与,当然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教师做好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勇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搞好课堂教学的后勤服务,协调好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彰显个性,张扬人格魅力,结出课堂教学改革的丰硕之果。(作者单位: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篇: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本文将通过几则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问”激起千层浪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多项研究证明,向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开展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如Book2Unit 7听录音后,我进行了以下听力测试:
T: Who called Ann’s mother?
S: Bill did.T: What was the message?
S: Bill couldn’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到此,两个问题已顺利解决,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诱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T: Why will Bill no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
S1: Maybe he is ill.S2: I think his mother is busy.He has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S3: He may have little money,and he can’t buy anything for Ann.……
前两个问题来自课文的内容,答案基本是唯一的。而第三个问题则书上无答案,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百花齐放,只要言之有理,就投以赞许的目光及恰当的点评。
二、各抒己见,分享智慧
学习Book3 Unit 5时,我设计如下:
T: Yesterday we learned lessons 59.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HanMei’s family and Indira’s.We also discussed yesterday.Now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S1: I’m a girl of 15.I have a small family.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both busy.They have a small company.So they help each other with work and housework.Sometimes my father does some cooking and cleaning,my mother does some washing and shopping.S2: I’m a boy of 14.I have a big family...我?φ庖黄?章式阅读的处理如下:首先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自由说,把各自家中的情况和同学一起分享。这一话题学生非常熟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很感兴趣。
三、餐桌礼仪大家读
学习Book2 Favorite Food Part3,我设计如下:
T: When do we use these sentences?
S: Talk about the favourite food or be at the table.T: 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s when they have dinner?
S1: They use forks in their left hands and knives in their right hands.But Chinese use chopsticks usually in their right hands.S2: They often have bread,salad,fried chicken,fish and chips,hamburgers.But we often eat dumplings and rice.……
T: That’s right.But do you know how to have meals in our school?
S1: Stand in a line to buy dishes.S2: Eat quickly and quietly.(快、静)
S3: Wash the hands and bowls before or after the meals.(饭前、后洗手、洗碗。)
中学英语交际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教育主线,所以教材中含有许多涉及到交际礼仪与行为艺术的内容。因此,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中西礼仪对比方式进行授课,甚至让学生热烈讨论我校就餐礼仪。这样,在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时,也具备了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崇尚礼节、尊重他人的素质,具备了一个学生应有的就餐礼仪。
四、条条大路通罗马
1.快速回忆,准备听说。一开始让学生从脑海中搜索所学过的地名,采用抢答使英语进入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为以下教学环节作铺垫。
2.画地图,试着听说。老师边画边说,让学生对空间位置有感性认识,然后板书两种问路句型:“Is there a/an地点 near here?”及“Where’s the nearest+地点?”老师手指地图中的交通线路,同时板书答路句型:“Walk along this street.Take the +序数词+turning on the left/right.And then...”,让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句型做到心中有数。
3.后听对话,进行复述。为了让学生感受纯正、地道的语言,应让学生听对话录音,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复述、回忆所听的材料,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
4.设置“街道”,训练听说。把教室桌椅重新排列,排出众多街道,并给它命名“文化路”、“昆俞路”、“龙山路”等要寻找的地方(如邮局、学校、农场、医院……),另将牌子安置在某学生桌旁,让学生进行操练,其他学生评价。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觉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必须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创新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作者简介】王忠显,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中学。
第四篇: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背景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时,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谈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时,教育部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1、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国际、国内和教育自身的发展的必然。第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多极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然后是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人的独立性日益突出,而物质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信息的爆炸,同时又消弭人的主体性,造成思想的怠惰与创新能力的下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有赖于人的主体精神,而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经济全球化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意味着经济的竞争空前强烈,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为文化与科技的较量,教育是提升文化科技力量的首要途径。
第二,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进入纵深阶段,经济上,由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建构,政治上,由政治观念的转变到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文化上,由西方文化观念的引进到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环境、科技与文化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大,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改革靠观念的变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的话,当前更需要内在的改革,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的改变。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第三,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必须在改革创新中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目前“不良好”教育的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现实中,语文教育没有达到良好教育的标准。除了教学条件以外,更在于语文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僵化。语文教育的知识性、工具性掩盖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创新性,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失败。
2、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主题 理解新课程标准不能不提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全称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制定该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2008年启动,历经两年时间,2010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颁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坚持德育为先。为什么要德育优先? 德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本纲要提德育优先,基于两个背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人的尊重得到加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为对责任的放弃,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存在误区,经济的发展,市场及消费时代的来临,独生子女等因素都强化了这一问题。二是全球化时代,后现代多元文化环境中,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本身变得异常严重。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的人生体验,在引导人关于个人现实生活的同时,导致了其责任感的弱化与心理的失衡。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坚持能力为重。
在科技时代、复制化时代,实践创新能力变得异常重要。科技时代、复制时代,人的同质化日益严重,人成为科技及其产品的工具。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能力同时也是人格健全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3、坚持全面发展。
在注重生态文明时代,全面发展变得异常重要。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语文课程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战略主题的高度。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三个基础)
提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
强调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独特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怎样理解初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强调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点当然仍然非常重要。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并不矛盾,不能割裂。曾经我们重知识轻能力,后来,我们又片面理解能力,把能力培养理解为热热闹闹的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学习似乎并不牢固,实践创新能力也未见提高。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初中阶段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动手能力等都处在初步形成但又没有定型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引导、培育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五篇:基于教学理念创新的学生体育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从体育教学规律出发,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创新体育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其最显著的标志。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要实践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没有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无法想象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认识,推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能力。
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体育锻炼能力障碍的实质性问题。由于我们在教学观念上固守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忽视了富有情趣的游戏和比赛,教学上常常是光练不玩的“演练式”、“重复式”的老套路,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情趣体验和兴趣积累,教学也失去了活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克服这些,我们体育教师应以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行动指南,把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自觉地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地挖掘运动的内在乐趣,增强体育健身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保持良好的学习锻炼热情。在趣味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教师应该把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主要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体育健身的事例,充分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明确体育锻炼对于文化学习的促进作用,自觉从思想接上认同、从行动上实践,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二是教给学生日常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晨起、课余、睡前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三是将踢毽、跳绳、掰手腕等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教学中,看看谁踢毽更轻灵、更艺术;谁跳绳坚持时间更长、花样更多;谁掰手腕更有你力量、更具技巧。
四、经常性创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体验到乐趣和快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水平,促进学生充分感受自我成长,为培养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校体育才能成为一门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体育教学向来重视技能与技巧训练,训练过程比较简单枯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创新教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学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高中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创新教法,就是要放弃过去机械古板的教学模式,少一些讲解多一些练习;少一些生硬性的传统练习,多一些自主练习;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创新;少一些检查与批评,多一些引导和鼓励。这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鼓舞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进行技巧练习的创新、技能示范的创新。其次,要求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组织,以故事情节和各种模仿练习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要求教师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为体育教学服务,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带动学习学习的效率。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新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学立足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方法设计上,要积极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导法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训练主体上,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在训练目标上,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向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要改变由简单的“一刀切”,向促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且能够充分发展的方向迈进,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实现个体发展中,发展其创新精神,提高其体育实践能力。
四、创新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评价就是要从单一评价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评价,综合对学生的体能指标和练习质量进行考评,既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从评价主体上说,要努力改变教师为终结性评价者的角色,允许学生某一项目多次重复测试,取自己最满意的成绩,注重体育成绩对学生成长的功能;要允许师生、生生进行多向的互动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学业评价。从评价手段,可以用眼神给予处于意志动摇的学习鼓励,用话语给予产生迷惑思想的同学引导,用手势给予获得体育锻炼较佳状态(或成绩)的学生鼓励,书面成绩考核要立足于实践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要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是伴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做为新时代的高中体育老师要富有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实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恒久的体育锻炼热情,不断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薛平安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3期
[2]张国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4期
[3]郭德中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之创新《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