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肺及食管疾病教案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第二十四章
肺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肺癌
1、流行病学:世界、中国发病率均为恶性肿瘤第一,且逐年增长。
2、病因: 1)吸烟;
2)环境污染;
3)免疫、遗传、肺部慢性疾病
3、病理:支气管粘膜上皮
1)以部位分类:中心型、周围型。
2)细胞学分类、分型:
①鳞癌:男性,>50岁,中心型,对放、化疗不敏感;
②腺癌:女性,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周围型,无症状,早期发生血行转移; ※细支气管肺泡癌:
1、结节型:与结节病及结核病形态相似
2、弥漫型:与支气管肺炎形态相似 ③大细胞癌:大支气管粘膜上皮,预后差,转移早; ④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对放、化疗敏感,恶性程度高。
3)转移途径:
①直接扩散:阻塞、浸润、压迫;
②淋巴转移:最常见,转移的部位为脑、肾上腺、肝、胸腰椎、肺内其他肺叶; ③血行转移:经肺静脉,经循环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
4、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①中心型肺癌:a、刺激性咳嗽;b、痰中带血;c、反复出现阻塞性肺内感染; ②周围型肺癌:没有症状,体检时才发现。2)晚期表现:
①压迫、侵犯膈神经 ②喉返神经 ③上腔静脉 ④侵犯胸膜
⑤纵隔,压迫食管
⑥肺上叶顶部肺癌(Pancost肿瘤)侵犯臂丛、锁骨下动静脉、交感神经
※⑦肺外表现: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Cushing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在肿瘤切除后症状消失。
5、诊断:
1)病史(现病史、既往史、症状、体征)2)辅助检查: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①X线检查:平片、断层
②CT检查:基本取代X线检查 ③痰细胞学检查:血痰阳性率高
④支气管镜检查:中心型肺癌可确诊 ⑤纵隔镜检查:
⑥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周围型 ⑦胸水检查:
⑧转移灶活组织检查
⑨胸腔镜式剖胸手术检查
6、鉴别诊断: 1)肺结核:
①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
②粟粒性肺结核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 ③肺门淋巴性结核与中心型肺癌 ④结核与肺癌并存
2)肺部炎症
①支气管肺炎:易吸收,炎症弥漫
②肺脓肿:壁薄,常存液平,周边有感染灶 ③其它肿瘤:a、良性肿瘤:错构瘤、纤维瘤
b、支气管腺瘤,炎性假瘤
※肺癌-TNM分期 原发肿瘤(Tumour): 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
T1:癌肿直径≤3cm,在叶支气管或以远,无局部侵犯,被肺、脏胸膜包绕(未侵出脏层胸膜)。
T2:癌肿直径>3cm,在主支气管(距隆凸≥2cm);或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影响肺门,但未累及全肺,侵及脏胸膜。
T3:肿瘤可以任何大小;位于主支气管(距隆凸<2cm),或伴有累及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癌)、膈肌、纵隔胸膜或壁心包。T4:肿瘤可以任何大小;同侧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散在肿瘤结节,侵及纵事、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凸或有恶性
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淋巴结(N)
Nx:不能确定局部淋巴结受累。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隔和(或)隆凸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远处转移(M)
Mx:不能确定有远处转移。M1:无远处转移。
M2: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肿瘤结节)。
TNM分期: 0期(TisN0M0)ⅠA期(T1N0M0)ⅠB期(T2N0M0)ⅡA期(T1N1M0)
ⅡB期(T2N1M0,T3N0M0)ⅢA期(T3N1M0,T1~3N2M0)
ⅢB期(T4任何NM0,任何TN3M0)Ⅳ期(任何T任何NM1)
7、治疗
1)手术:占肺癌1/3左右
①非小细胞肺癌:Ⅰ、Ⅱ、ⅢA期 ②小细胞肺癌:Ⅰ、Ⅱ期,肿块型
2)化疗:
①非小细胞肺癌(辅助)②小细胞肺癌(为主)
3)放疗:癌肿或淋巴结不能完整切除
4)靶向治疗:易瑞沙
5)免疫、中医疗法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第二十九章
食管疾病 第一节
食管癌
一、流行病学:
1、消化道肿瘤第二位,中国是高发地区,中亚,南非
2、国内:河南、河北(太行山地区)山西、福建以闽南为主
二、病因学:
1、饮水:金属离子含量偏低
2、亚硝胺类含量高,真菌污染率高
3、烟草,长期饮酒,进食过热过快,食物过硬,口腔不洁,闽南地区明显
三、病理:以鳞癌为主
1、食管分段:
颈、胸上、中、下段、腹段
新分类法:进镜距离,距门齿=距离
胸上段:18-24cm,胸中段:24-32cm,胸下段:32-38cm 病变顺序:胸中段最高,胸下段次之,上段较少。
2、食管癌早期病变:粘膜红肿,隆起,凹陷,糜烂,颗粒状斑块
3、进展期病变: 1)髓质型: 2)缩窄型: 3)蕈伞型: 4)溃疡型: 5)肿块型:
4、扩散及转移: 1)粘膜下跳跃转移
2)沿食管旁淋巴结向上、下转移
※食管癌国际分期
1、食管癌TNM分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A期:T2N0M0,T3N0M0 ⅡB期:T1N1M0,T2N1M0 Ⅲ期:T3N1M0,T4任何N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ⅣA期:任何T,任何NM1a ⅣB期:任何T,任何NM1b
2、T-食管癌(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T0:无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只侵入固有膜或粘膜下层 T2:侵及肌层 T3:侵及外膜
T4:侵及邻近器官
3、N-淋巴结分级标准 Nx: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4、M-(区域以外转移或脏器转移)标准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食管胸下段:
M1a:腹腔干淋巴结转移 M1b:其它远处转移
食管胸上段: M1a:颈淋巴转移 M1b:其它转移
食管胸中段: M1a:胃左动脉旁 M1b:非区域性
四、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1)咽下食物梗噎感
2)胸骨后轻度刺痛或烧灼感 3)食管内异物感
2、进展期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从难咽固体食物,继而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等也不能咽下。
3、晚期症状:
1)胸骨后转移性疼痛 2)侵及喉返神经
3)侵及气管、支气管 4)侵及主动脉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五、诊断:
1、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1)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2)局限性管壁僵硬
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 4)小龛影
2、晚期X线表现:充盈缺损,管腔狭窄,梗阻
3、带网气囊食管脱落细胞检查:早期,中国创造
4、食管镜检
六、鉴别诊断:
1、无吞咽困难: 1)食管炎
2)食管中段牵引型憩室 3)食管静脉曲张
2、已有吞咽困难
1)贲门失弛缓症:鸟嘴状狭窄
2)食管良性狭窄:由误食腐蚀剂引起,不规则细线状狭窄 3)食管良性肿瘤:平滑肌瘤,粘膜光滑完整
七、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Ⅰ、Ⅱ、Ⅲ期
2、综合治疗:
1)Ⅳ期行放、化疗
2)颈段食管癌多采用放疗; 3)术后辅助治疗。
3、减状手术:支架、胃造瘘术、食管胃转流术。
4、手术方式:
1)切口:三切口、两切口;
2)经左胸、经右胸、经食管床、经胸骨后 3)胃代食管、结肠代食管
第二节
食管良性肿瘤
一、食管平滑肌瘤:
1、X线、胃镜表现
2、手术方法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页
第三节
腐蚀性食管灼伤
一、病理:
1、强碱:溶解性坏死致食管狭窄。
2、强酸:蛋白凝固性坏死致胃穿透伤。
二、诊断:
1、碱:弱酸、醋
2、酸:鸡蛋清等
3、激素治疗
4、扩张食管
5、手术治疗
第四节
贲门失弛缓症
一、病理:
1、食管壁肌层间神经节发生变性或数目减少,胆碱能功能减退,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贲门不能松弛;
2、食管扩张及肌层肥厚,粘膜充血、水肿。
二、临床表现:间歇性进食困难,X线示:鸟嘴样改变。
三、治疗:
1、扩张
2、手术
第二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2017***卫生院
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
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为积极推进我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根据《四川省贫困县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2017版)、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加强本院医务人员及各村村医专业技能培训,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识别、评估慢阻肺并提供指导的能力。
(三)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项目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
组织开展对本院医生、村医生的培训,以提高项目相关人员认识、1、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提供指导的能力。
2、经培训合格的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在辖区内搜索经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登记簿”。所有登记的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项目,按照《四川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以镇为单位,组织1~2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属的座谈交流会。结合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世界慢阻肺日”举办1~2次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大型宣传活动,包括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举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讲座、举办义诊或咨询等活动。
(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
1、结合健康管理员项目,组织开展对本院医生、村医生(每村至少1 名)的培训,提高项目相关人员认识、评估类风湿关节炎并给予复健指导的能力。
2、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在辖区内搜索经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的类风湿疾病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登记簿”。所有登记的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类风湿关节炎管理项目,按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经培训后的村卫生站人员结合随访,开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针对不同病情患者开展复健指导。
4、以镇为单位,结合每年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知识、危害、复健方法、预防措施等,可以座谈会、义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组织与管理
(一)我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公卫副科长为副组长,医院医务人员、各村村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镇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村卫生室负责为本辖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指导服务,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服务对象的建档及健康管理等技术指导。
四、考核内容与指标
(一)考核督导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情况、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信息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二)主要评估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登记率,率不低于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8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率不低于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登记率,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85%。
***卫生院 2017年4月22日
第三篇:肺和呼吸教案
《肺和呼吸》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演示:肺的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烧杯2个、吸管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学生体验活动)
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23 师:刚才大家感觉到的,其实是和我们人体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
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 生:一呼一吸
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生答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肺和呼吸>的问题
师:肺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它又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 /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人体模型,展示大部分器官,那么肺到底是我们人体的什么位置,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体模型.这就是肺,一起指一指,摸一摸,呼吸一次.肺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肺分为左右两叶.提问:想一想,除了肺,人体还有哪些呼吸器官?生答.那么人体的呼吸器官到底有哪些,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现在,你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了吧,一起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那么,空气是怎样进人人体再呼出体外的呢?,谁来说一说?经过人体哪些器官,生画呼吸通道图。
学生汇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体是怎样经过这些呼吸器官的,好吗? 动画演示,谁再来按顺序说一说,气体是怎样经过人体再呼出体外的? 师:为什么不把口腔作为呼吸器官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各10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
师:有怎样的感觉? 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生:我发现用鼻呼吸,比较舒服。
师:尽管口腔也能呼吸,但口腔还有其它作用,所以不属于呼吸器官。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师:刚才我们和同学样一起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还知道呼吸是一个吸气再呼出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生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来,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上、电视上学习很多知识,那么请同学仔细想一想,人吸进的只有氧气吗?
师:我们呼出的是不是只有二氧化碳吗?(生答)师:看来要想准确地知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空间有什么不同,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 做实验。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一个忙。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一杯水,这可不是普通的水,它是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如果碰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就会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现在,老师就把这杯石灰水分一半到另一个烧杯里面.然后,我们分别向这两杯水里注入我们吸进的和呼出的水.首先,我们向这一杯水里注入我们吸进的气体,怎么注呢?老师准备了注射器.我们吸进的气体可以用这个,我们把吸进的气体注入水中,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大家看看,杯子里的水有没有什么变化? 好,现在我们再来向这一杯水里注入我们呼出的气体,怎么做呢?(用吸管吹)好,老师已经准备了消毒的吸管,你来注入我们呼出的气体.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这杯水会不会有变化.两杯水合在一起,大家对比一下,有变化吗?这杯水浑浊了这说明什么呢?(生答)对呀,老师刚才已经说过了,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就会产生不溶于水的魄沉淀物...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说人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生: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吸进的主要是氧气。
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当中,二氧化碳多板书(氧气多,二氧化碳多)师:(课件出示)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原来的0.04%增加到4.1%,氧气的含量从原来的21%减少到14.2%。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 生:人的体内产生的。
师: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所以在一个比较封闭、狭窄的空间内,短时间内是不会窒息的。但如果人不能从空气中吸进氧气,会怎样? 生:会窒息、死亡。
师:你们能不能举例说明?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呢?看来人体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生:火灾时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所以人容易窒息; 生:煤气中毒 生:…… 了解肺活量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有一相项目叫肺活量,有没有哪位同学来跟我们说一说什么是肺活量呢? 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它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到我们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肺活量是检测肺功能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下面我们就用一个明趣的游戏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肺活量.不过在比赛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用力吸一口气,再尽力把水吹出来,中间不要换气,吹完之后马上抽出吸管,记下吹出水量的多少,吹出的水越多,说明你的肺活量越大.请肺活量大的同学介绍你的肺活量为什么这么大.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要想自己的肺活量大就要多运动,多运动这样可以使我们肺的活动增强,有利于我们的肺有健康,下面有两个问题,1,肺活量大有什么好处.2,一个人的肺活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现在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生汇报,师总结,肺活量大,说明我们的身体非常好,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也能够胜任较大强度的体能消耗.那么第二个问题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看? 课件出示那一个人肺活量是由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廓弹性、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总而言之,同学们,你们要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就一定要多运动,但是不管是什么运动,一定要适量,适度.并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你们想要的效果.四、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过渡:我们人每进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就在我们的生命之间,呼吸看似简单,却是由多个器官协调工作来完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那么我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呢?把你们的好点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生: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
生: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生: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师:(出示两幅图)请看两幅投影片,这是吸烟者的肺,这是健康的肺。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吸烟者的肺变黑了。师:(出示变黑的肺)说说为什么肺变黑了?
生:因为烟里面有一种叫尼古丁的物质,它能附在肺上,使肺变黑。
师:我们的肺看似强大,但其实也很脆弱。老师这里有一则新闻,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六秒就有一人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之首而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更高达7.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我国与吸烟和吸“二手烟”有关的疾病,如脑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肺癌和乳腺癌呈明显上升趋势。提案认为,如不采取措施,预计我国到2020年,年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
师: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有关疾病,这太可怕了。生:以前我总听大人们说,吸烟有害健康,现在我知道了,真的是这样,吸烟还会危害生命。生:应该全面戒烟。
师:作为小学生,你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生:长大不吸烟。师:课后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张贴在公告栏内。劝解他们不要吸烟。
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的检查中也测过。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本人堆学生的前概念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性差,教师一言堂居多,说明自身在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肺和呼吸》一课是在学生测量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呼吸器官的一课,呼吸这一现象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实,对于呼吸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画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呼吸器官通道。虽然学生知道人体需要呼吸,但是对于自己身体内究竟哪些器官直接参与了呼吸,这些器官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这一问题,还没有认真考虑过。人体的内部结构复杂,各种器官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人体的需求,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连接方式,学生必然对其有好奇心。接着我便提出问题:吸入人体的空气和呼出人体的气体中成分是否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呼吸器官过渡到关注呼吸的本质上来。学生在四年级时对空气的成分已经作过研究,知道空气里大约有21%的氧气,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发现用打气筒将空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化;用吸管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从而认识到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我让学生认识肺活量,并利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几名学生的肺活量,和专业运动员的比较,激发了学生兴趣,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最后,我让学生讨论:怎么样做让自己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健康的身体?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暴露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急躁,自身引导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思考、注意。面对姚老师和给位老的的批评和指正,我感受深刻,如何去迈开每一个步伐,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能去思考的实在很多,能做的更是实在太多。我相信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学习,争取自己的教学有所突破。分享:
第四篇:《肺的通气》教案
《肺的通气》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或和功能,以及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的内容。
2.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3.学会测定胸围差。
教学重点:
1.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教具准备:呼吸系统挂图(或模型),肺泡的结构挂图。
实验材料用具:演示肋骨运动和膈运动的模型(自制),圆筒式肺活量计,软尺。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与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不仅需要进食,而且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关于需要进食的问题,在《消化和吸收》一章中已经指出: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不可缺少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都来自食物。因此人人需要进食。关于人人需要呼吸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呼吸》这一章。
提问:人体进行呼吸,首先要在外界环境与肺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也就是说,先要进行肺的通气。那么,肺的通气是由人体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呢?
(回答:呼吸系统)
提问: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观察:请同学们按照课本里“呼吸系统的组成”课文中[看一看,想一想]栏目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
(回答:由鼻腔、咽、喉、气管、右支气管、右肺、左支气管、左肺组成。)
(教师出示呼吸系统挂图或模型。)
教师归纳:回答得对。(边指挂图或模型边归纳)不过,左、右支气管可以统称为支气管;左、右肺可以统称为肺。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这段结构,主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可以叫做呼吸道。因此,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可以这样列表归纳:(表见板书。)
提问:呼吸系统中哪个器官是最主要的?
(回答:肺。)
讲述: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板书的表中肺后填上“——气体交换的场所”)。
观察: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提示:对此图的观察,应该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在呼吸系统挂图旁,出示肺泡的结构挂图。)
讲述:(边指挂图边讲述)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在分支的未端,形成了许多肺泡。同学们注意挂图(指肺泡的结构挂图),在肺泡外面,包绕着连成网状的毛细血管。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前面的彩图九,它所表示的肺泡和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更清楚。
提问:肺泡与其周围的毛细血管有哪些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提示:仔细观察课文中“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中的右小图。)
(回答:肺泡壁只有一层细胞,毛细血管壁也只有一“层细胞。)
小结:对,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在肺泡与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取下挂图。)
讲述:肺的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的通气是怎样引起的呢?这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手按在自己的胸部,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提问:吸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呼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吸气和呼气与胸廓变化有何关系?
(回答: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这说明吸气和呼气与胸廓有节律的变化有关。
讲述: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教师从讲台里取出自制的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
讲述:大家先看这个模型(边指边讲,这代表脊柱,这代表肋骨,这代表胸骨。)提问:大家想一想,肋骨与肋骨之间还应该有什么存在?(模型来表示。)
(回答:肌肉。)
讲述:我们在《运动》一章中已经讲过,肋骨与肋骨之间还有肋间肌。请看课文中:“肋间外肌和膈肌”插图,肋间肌的外面一层叫肋间外肌。
演示、观察:教师一手拿在“脊柱”上,将模型靠近黑板,使“脊柱”固定,并且使“肋骨”处于向下倾斜状态,“胸骨”低于“脊柱”。请同学们以黑板为背景,注意胸廓后径的大小。用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的指头,先分别放在上下肋骨处,然后慢慢地靠拢,示意肋间外肌收缩,再将肋骨上提,使其处于水平状态,同时“胸骨”也上移了。此时,请同学们注意胸廓前后径有何变化。接着用两指头示意肋间外肌舒张,同时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恢复原状。
提问: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升,“胸骨”上移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教师再演示一遍,让同学观察)
(回答:“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缩小了。)
(教师肯定回答正确之后,放回模型,从讲台里另取出演示膈运动的模型,向同学们指出模型中哪是代表胸廓,哪是代表气管,哪是代表肺和膈肌。)
演示、观察:教师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还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提问: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演示一遍。)
(回答:当“膈肌”收缩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也扩大;当“膈肌”舒张时,“胸廓”上下径缩小,“肺”也回缩。)
教师小结:回答正确。通过实验知道: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膈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
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呼吸运动的原理,以及人体是如何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肺的通气的。
(边讲边板书列表)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使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下降而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便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大家注意,关于胸廓左右径的变化,在上节课演示模型时看不出来。因此现在请同学们将两手分别按放在胸部左右两侧,再进行吸气和呼气,体验胸廓的左右径在吸气时是不是增加了?在呼气时是不是缩小了?
(回答:是。)
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缩小,这时候胸廓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的气压升高而高于大气压,迫使肺内的部分气体(注意:不是肺内的全部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体验:现在请同学用手按在腹部作一次深呼吸。
提问:根据自己的体验,说一说在深呼吸时,除胸部肌肉参与活动以外,还有哪部分肌肉参与活动?
(回答:腹部的肌肉。)
讲述:可见,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不只是肋间肌和膈肌。不过,肋间肌和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和体验,说明呼吸运动是由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呼吸运动的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肺的通气。
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呼吸运动的原理,那么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听说过的人工呼吸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呢?
(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教师自答:(或对学生的回答作小结。)人工呼吸的方法,如口对口吹气法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患者恢复呼吸。(至于怎样进行人工呼吸,在“课外读”中有所介绍,同学们可以在课外阅读。)不过,每分钟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即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一样。
提问: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多少呢?
(请学生自测:分钟内的呼吸次数,教师报时。1分钟后,教师请四位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学生报出测得的呼吸次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提问:刚才是在平静状态下测得的呼吸频率。那么,你们在100米短跑冲刺后,感觉自己的呼吸频率与平静状态时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短跑后呼吸急促。)
小结:分析同学们测得的数据和不同状况下呼吸的情况,说明呼吸频率随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次~18次。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相应增加。随着呼吸深浅程度的不同,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肺的通气量也不相同。
演示、观察:教师出示已校正好的圆筒式肺活量计。请一位身体强壮的男同学前来测量他的肺活量。要求他用力吸气,然后迅速通过吹嘴向肺活量计内尽力吹气(即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吹为止。此时,教师关闭进气管的开关,待浮筒平稳后,读出肺活量计上所显的数值(单位是毫升),并记录在黑板上。这样重复测3次。请男同学回座位。接着,请一位体弱的女同学前来测量(做法与前相同)。
提问:大家根据黑板上记录的数值,分析这两位同学的肺活量各是多少?
(回答时,有的取三个数中的最大值,有的取三个数的平均值。)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肺活量,有的取三个数中的最大值;有的取三个数的平均值。究竟哪个正确呢?应该说取三个数中的最大值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是对的,因为这个数值说明在一次呼吸运动中肺的最大通气量,反映出一次呼吸运动中肺的最大
第五篇:爱国卫生及疾病防疫教案
爱国卫生及疾病防疫教案 第一课时 健康素养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及吸烟的危害。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高压和低压,人的正常体温脉搏等;了解害虫的危害及它们所传播的疾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2难点
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健康? 学生畅所欲言,共同来谈论什么是健康。
学生甲:我认为健康是一个人不生病,能吃饭,能睡觉,身体健壮。学生乙:我认为心情好,也是健康。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二、新课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完好。
心理健康指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生活工作,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了解了什么是健康,那么我们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呢?
2、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生活要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合理膳食表现在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3、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汞柱;腋下的体温36度---37度;平静呼吸16—20次每分,脉搏60—100次每分。
4、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蚊子能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要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子孳生地。防蚊应选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剂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
苍蝇可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要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垃圾等。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多种病症。要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对食物的污染及捕捉、杀灭老鼠可以用鼠夹、鼠笼等灭鼠工具,也可以利用猫等老鼠的天敌来灭鼠。为了更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应做到:
1、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3、经常开窗通风。
4、膳食要清淡少盐。
5、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6、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7、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8、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请把你的收获与你的朋友共享,与邻居共享。
四、作业
将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告诉你的家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改厕的意义及使用管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村改厕的意义,与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
2、知道粪便污染的危害,与传播疾病的途径。
3、掌握搞好家庭卫生的要求,做好预防疾病工作。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粪便与疾病的联系。
2、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家庭卫生预防疾病。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害虫能传播疾病,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界首市灭鼠宣传材料。二新课
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国家对人民的生活非常关注,下面我们了解农村改厕的意义:
1、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2、增加肥源,提高肥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3、改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小康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卫生设施;
4、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5、增强群众卫生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下一代人口质量。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
厕所要三分建,七分管,如果使用维护不当,就起不到卫生厕所的作用。1 新建厕所在初次使用前要往前瓮加进一定量的水,深度以淹没过粪管下口为宜,后瓮不能加水。厕屋内应备有水桶、水勺和卫生用具,如扫帚、刷子等;第次便后要用少量水冲洗便池;便纸入篓,定期清理、焚烧或填埋。
3前瓮半年至一年定期清渣,粪渣经过高温堆肥等发酵后才能使用;后瓮粪液可直接使用。
4严禁将新鲜粪水直接倒入第二三瓮。
粪便污染与疾病
粪便中,特别是病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传播途径:
1、粪便------手------口------疾病
2、粪便------苍蝇-----食物-----口------疾病
3、粪便------土壤-----蔬菜(瓜果、手)------口------疾病
4、粪便------水------蔬菜(瓜果、手)--------口------疾病 了解到粪便的危害后,我们应怎么做呢? 搞好家庭卫生,预防多种疾病。
1、食前便后要洗手,可以预防疾病。
2、使用卫生厕所,可以预防疾病。
3、不喝生水喝开水,可以预防疾病。
4、保持食物清洁,可以预防疾病。
5、打扫庭院,处理垃圾,可以预防疾病。
6、恙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三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 作业
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宣传改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