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实施方案
一、论文评比的目的
1、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2、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让教师敢于动手写一些东西。
3、为我校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4、培养青年教师在其中成长一批教学研究的能手,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研风气。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现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评比活动。
二、评比小组成员 组 长:吴海峰 副组长:张久红 成 员:教研组长
三、参评论文范围
本次论文评比的内容涉及:教学体会、班级管理、教法指导
四、参评人员 全体教学一线教师
五、参评论文要求
1、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围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有关的内容;
2、论文由本人亲自撰写,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一经发现取消评比资格;
3、字数至少在1500字以上;
4、论文以A4纸打印,一式两份,自留底稿。
六、论文的评选
由评比小组负责组织论文的评选,按学科分设一等奖(20%)、二等奖(40%)、优秀奖(40%)。
七、论文上交时间
本学期6月10日之前上交到科研处。
八、奖励办法
对获奖论文和优秀论文的作者按学校奖励标准给予相应奖励,特别优秀的论文推荐到有关刊物发表和上传到校园网站。
第二篇: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
彭阳县第三小学班主任“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
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与研究,改善自身教学行为,促进班主任个人能力发展,提升专业素养,促使我校班主任从经验型成长为科研型、学者型,切实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举行班主任“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动,引导广大班主任进一步更新班级管理和教学理念,不断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位,进一步推动我校班级管理工作和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动,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激发班主任的教学智慧,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新机制和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经验+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教学风格,推动我校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活动主题
本次“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动的主题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升班级和教学管理水平”。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我校成立班主任“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立平副组长:曹玉亭 苏生逵
成员: 马凤梅朱彩虹王霞海春香马平
五、交流对象:我校在职在编班主任
六、交流时间:2014年5月20——6月20日
七、活动形式和内容
形式:本次活动纳入班主任考核,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撰写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真实感受上传至学校网站,大家跟帖交流,内容:此次班主任“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活动,在开展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基础上,班主任将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值得推广的做法、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后记等推广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八、操作流程
登陆学校网站——登陆个人账号——个人中心——文章——文章发布——输入标题、分类、内容——投稿——德育之窗、经验交流——发布。
第三篇:论文评比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会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论文评比的通知
根据工委每年举办一次教师论文评比的规定,为了展示和交流各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师在数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关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热点与实践难点,不断提高工委活动的学术水平,决定举办小教工委第十四届论文评比。欢迎各校数学、信息技术教师踊跃参加。
一、论文的参考选题
对于参评论文的选题,工委不提统一的要求,不作明确的限定,由论文作者自行选定。这里,列出一些当前师范院校数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课题,供大家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参考:
●关注、跟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院校数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师范院校数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师范生数学、信息技术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
●高师课程与小学教师知能结构相关性研究
●信息技术实际应用(校园网建设、应用软件的开发、课件的制作等)的研究
二、论文要求
1. 创造性:立意新颖,有独到见解,这是首要的标准。
2. 科学性:尊重事实,反映本质,严密论证,没有知识性错误。
3. 理论性:从理论上阐述和总结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4. 实践性: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
三、论文征集办法
1. 论文以word电子文档、标准A4页面的形式传至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于明业,电话
0411-87403641,E-mail::yumingye @163.com
2. 格式要求:封面、正文、序号、脚注、参考文献等均见附件
3.征稿截止日期:2011年11月30日。
4.评审费:60元/篇。邮局寄交: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于明业,邮编:116622
5.评审结果将于2011年12月在工委网站公布,获奖证书将在2012年初寄出。
优秀论文作者将获邀参加2012年召开的全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会
2011年9月
附件:
全国师范院校初教系统第十届论文评选参评论文格式样例
封面与第一页:
全国师范院校初教系统第十届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三号宋、居中,空一行)
论文题目(一号宋、居中)
(空五行)
作者:(三号宋)
学校:
出生年月:
民族:
职称:
职务:
研究方向:
地址:
邮编:
电话:
E-mail:
论文题目(二号宋、加粗、居中)
(空一行)
中文提要(加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海淀区小学数学作业在作业总量、作业形式和学生改错三个方面的抽样调查,具体分析了海淀区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并对由此产生的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数学情感的影响做了阐述。(五号宋)
关键词(加粗):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空一行)
一问题的提出(五号宋、加粗、居中)
(空一行)
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理解和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五号宋)
1、……
……
⑴……(以下略)
参考文献(五号宋、加粗、居中)
1.(五号宋)
2.3. 1理解:明白;了解;懂。
第四篇:幼儿园教师评比论文 浅谈美术
浅谈中班幼儿美术教育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启蒙教育,应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互为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在教师、幼儿、学习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教学与评价策略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准确定位,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幼儿发展。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 教师
我是中四班的美术老师,上学期小班的美术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为主。主要方式是涂色、添画。整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绘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本学期,幼儿的作品很丰富,以多样式的形式来教学,作品形式有蜡笔画、线条画、吹画、水彩, 我是在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的基础上,注重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以指导为主,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并与其他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主动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
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有趣的线条》《新房子》,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房子,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幼儿作品中《苹果宝宝》《大头娃娃在跳舞》《花园里的花朵》《有趣的车》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采用歌谣式方法学绘画
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把歌谣引进绘画,对孩子们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有时,我会把绘画过程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把握绘画的顺序。如绘画《狮子》:“狮子的头,梯形,漂亮的睫毛和大眼睛,大大的鼻子,可爱的小嘴巴,最后画上像刺猬刺刺的头发,哇,完成啦。”复杂的绘画过程经过儿歌一唱,立刻变得清晰、简单了。孩子们边唱歌谣边绘画,既有趣又形象,他们心里乐意去画,也会画得更好。
四、采用故事法教孩子学绘画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中班美术教学中,我经常以故事导入绘画,把绘画要求融入故事中,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先引起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然后由故事导入,暗示孩子们根据故事的要求绘画相关联的画面。例如一次学画房子的教学中,我创编了一个“小兔的房子被大风刮塌了”的故事情节,请孩子帮助小兔想办法。当时孩子们很同情小兔的遭遇,他们纷纷表示要给小兔造新房子。在得到我的认可后,孩子们就很认真很专注地画出不同式样的房子送给小兔。
五、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
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中班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不同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评价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分析评价作品每次可选取不同的角度,问题去分析,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与联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绘画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绘画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而兴趣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为动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多了给孩子们观察、欣赏的时间,让他们在观察,欣赏的同时,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另外,这学期我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些改变。因为有时候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他有更想画的东西,所以我多给了他们一些自由作画的时间,如果有不会画的可以问老师,我再教他们。我发现在这样的课上,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是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作画,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画完一张还想画。而且,对于自己想画的东西学起来也快。
本学期在段长的带领下,我们中班段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美术评比,让我自豪的是我班每次都能名列前茅,并且在两次的大型美术活动中,我班也很荣幸的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让美术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 李慰宜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朱家雄、林淋、吕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教师学科素养评比实施方案
初中教师学科素养评比实施方案
在学科教学和实践中所需要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落实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专业素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地落实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决定举行萧江二中教师学科素养评比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督促教师自觉学习,磨练内功,提升品位,使之成为具有新课程改革意识和行为的骨干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决定举行教师学科素养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活动内容:
语文教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主题演讲赛;数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说题比赛;英语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话题口语比赛;科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实验设计比赛;社会老师开展时政评析比赛。
三、活动目的:
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参加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五门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
五、活动方式: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研讨培训,统一认识和比赛要求。
2、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文本解读比赛,每科选出7名成绩优秀的教师。
3、各学科选拔出来的7位教师进行所指定的学科技能比赛,优秀的推荐到县级比赛。
六、活动安排:
比赛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和要求,另行通知。
七、比赛评比办法:
1、各学科奖项设置: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3名。
2、总结表彰:比赛全部结束后,学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总结表彰、奖励。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教师学科素养比赛领导小组:
组长:林永忠校长
副组长:黄瑜袁德若
成员:章青旺应素娟蔡文俊陈丽君
2、加强宣传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发动,调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比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3、做好考核评价
做好比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加大考核量化的力度,将比赛作为教师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满分100分的比例,将评价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学期考核量化,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