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教学案例
习作教学案例《我爱我的家乡》
上津镇小 彭曼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依据“总目标”,在小学习作的教学中,怎样的指导和评价才是最有效的?一节好的习作课应具备怎样的标准呢?在此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将习作课教学评价标准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定立目标:习作目标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善于积累,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语文素养。将习作目标与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要求。
二.过程指导
1.教材解读:以文本的习作内容为平台,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习作要求为依托,基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直观、真切、生动的场景,启迪思维,引起联想,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可视可感的习作素材。
2.方式手段:①注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适度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打开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②优化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合理而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③鼓励以说促写,促进习作课堂生成。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让学生的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注重对写作方法的适时归纳。④注重习作指导学习的过程化体验。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学习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由表达和交流。
4.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浓,积极投入,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到听、说、读、写、评的习作过程中,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将手中的笔化作心灵的独白。
三.习作评价
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 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品评学生作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效果
倡导自由表达,有感而发,迸发出强烈的写作热情,获得情感熏陶,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任务,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及时迁移到习作训练活动中,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实践呈现】
依据以上习作课教学评价标准,具体呈现出习作研究课《我爱我的家乡》的教学实践,阐述习作“好课”评价标准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对话交流、回顾学法、同桌评议分享等形式,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片段实录1.创设情境导于生活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在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子午书简栏》目吸引了我,主持人诵读了文学家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家乡》,让我一下子停下了手中的遥控器,今天特地带来《我的家乡》这篇文章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的家乡好美啊!生2:我感受到作者很爱他的家乡!
师:好,一个“爱”字包含了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全部情感。让咱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也像作者一样,用笔去写写生我们、养我们的那片土地!(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思考:
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导方式手段上,注重了“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这一标准,这是新课程环境下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由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片段实录2.以诗引线,“节”中生情
师: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家乡的火把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每逢过节,那些这远离家乡的游子们,该有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啊!真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最能勾起人们对家乡的回想,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家乡的风俗节日和大家一起分享?
片段实录3.以诗引线,“味”中生情
师: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情,家乡的明月照今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佳节,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还思念家乡的小吃。师:家乡的小吃透着一股家乡的味道。比如„„
生1:糊米粉。生2:热干面。生3:汤包。
师:这可是咱家乡独有的特色小吃,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的哦!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 1:捉螃蟹。生2:放鞭炮。生3:摘杏果。
师:真想看看你是怎样写和小伙伴们度过的快乐日子,体会那种甜蜜的回味!
思考:
在习作指导的方式手段中,借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平台,让学生在联想中,打开写作思路,有的学生对家乡的风味小吃侃侃而谈,还有的一诉对小伙伴的甜蜜回味,积极拓展、丰富习作表达的内容。
【个人反思】
回顾案例的教学活动,根据第二学段习作指导的标准,在教学的方式手段方面,达到了“注重情境对教学的有效触动”的标准。上课伊始便利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创设情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唤起人们相应的感知,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和一幅幅宁静小村庄的画面,深深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营造一个让学生可知可感的氛围,有效地产生“乡情”共振,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作文状态。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角色”,同时也促进课堂生成,激发学生习作表达的欲望。家乡留给孩子的印象不尽相同,有的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名胜古迹、神山圣水,有的则觉得特有的风俗习惯让人回味,还有的认为家乡的人情最难忘,但不论回忆的是家乡的什么,总能引导孩子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写出来,为说真话、实话,抒发真情实感奠定基础。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成长中的烦恼
教学目标 .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2 .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3 .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和习惯。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回忆 .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在我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你们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
师:是呀!我们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到了努力的艰辛、失败的痛苦、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 我们的童年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但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 “ 烦恼大拍卖 ”。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与提示)(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为后面的交流与习作实践注入情感因素,做好铺垫。)
二、交流烦恼,真情碰撞 1 .启发回忆,拓宽思路。
师: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无忧无虑的。谁又知道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那么你在成长中有没有烦恼呢?有哪些烦恼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回忆一下在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有过哪些烦恼的事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
(学生回忆思考)2 .搭建舞台,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先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再用具体的事情说出烦恼的原因,同学间进行一次心语沟通。充分交流后,每个小组再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看谁汇报得具体清楚,有条理。
(学生分小组交流活动。教师点拨指导,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力争全员参与)3 .创设情境,全班汇报。
模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请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自己的烦恼,在交流中其他同学可以询问。教师重点从语言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指导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师:今天《实话实说》的话题是 “ 成长的烦恼 ”,请各位 “ 嘉宾 ” 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师:我们先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烦恼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归纳分类,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烦恼的内容及原因。
生: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格,每天做完功课,她还要给我布置作业,我好累。生:老家原先空气很清新,可现在建起了石灰窑,环境恶化,天都变成灰色的了。生:我养了只小狗,可妈妈说太吵、太脏,背着我把小狗送人了。
师:说得真好!对呀,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作文要创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三、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 .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教师提供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师:你打算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准备怎么写呢?先想一想再把自己想写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相互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 生:我准备写的烦恼是我的眼睛近视。生: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个子矮。
师:你们真会从生活中选材。你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谁来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具体说一说?
生:有一次,我帮老师擦黑板,我擦了下面的一半,可擦不到上面那一半,不管我如何在黑板前蹦来跳去的,可就是擦不到上面的,这时我想: “ 要是我能长高一点儿该多好啊!” 可是想了也是白想,我不可能马上长高,只好搬来一张椅子,站上去擦。唉,个子矮的滋味还真不好受。
师:多会说的孩子,你说得真棒!如果你把刚才说的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几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心里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相互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3 .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师: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学生自选习作素材,自定习作内容,动笔尝试习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特别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交流素材,既拓宽了习作的思路,又让学生体会到选材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表达,不作过细的指导,这样避免了思维的束缚,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四、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1 .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师: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师: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读给家人听,分享快乐。
师:回家后,请读给家人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他们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评改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自改之后。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师生共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盈新的活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吉林老师曾说: “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通过 “ 回忆生活 ”“ 现场采访 ”“ 交流汇报 ” 等环节,切实把习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做到 “ 我口说我心 ”“ 我手抒我情 ”,让习作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使我们在学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选取生活素材,汲取生活之源。
叶圣陶先生指出: “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 这次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生活。在教学中,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事例拓宽学生思路,努力让学生思考、关注身边的事,多角度地回忆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取习作所需要的最佳材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和愿望。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进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也接受了一次生活的有益洗礼。.注重评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第三篇:优秀习作案例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习作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学会用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这一动物。2.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达要正确,清楚。
3.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也可以自己画图,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大家介绍动物时,要说清楚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述要准确。难点: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习作的欲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在观察生活、择取习作素材、起草、修改、誊写、参与展示活动的每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3、开展班级作文周报编辑活动,以壁报、黑板报等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教师准备:
1、利用课前谈话或聊天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在聊天时不和写作文挂钩,就单单是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PPT课件、自制动物名片两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谜语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片出示谜底)
(1)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出示孔雀图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熊猫)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二)借助例文,感知写法
(过渡:最近,动物园要引进一批动物,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些动物,我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为这些动物设计名片,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学生讲理由)这节课,我们就来为动物设计名片(板书:动物名片设计),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 给动物设计名片很有意思,我们来读读课本89页的两张名片,相信读了以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1、学生自由读例文,课后班内交流: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2、总结交流结果:
(1)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
(2)要写出动物的主要特点,为了突出小动物的特点,你可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来写;(利用例文,教师讲解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
(3)可以配上“我”的照片。(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例文,自主感悟,在老师指导交流的基础上,领会习作方法。)
(三)确定选材,辅助构思
1、讨论写作内容。刚才大家交流了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小组内和同学具体说说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巡视,寻找说的较好的两位同学,最好是一个写的好,一个是画的逼真)
2、组织全班交流,拓展思路。指名说出自己想设计的动物名片,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一例辅助学生把内容想具体,拓展思路,传授写作方法。)
3、借助例文简要说明习作的基本格式: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1、请大家静下心来。开始动笔写作,如果你有困难,可以小声和同位或老师交流。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悄悄小声指导,保持教室的安静。(重点看学生是否能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是否做到了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遇到写不下去的学生,帮助疏导一下,以起到扶助的作用。对于写得具体的地方及时用红笔标注下来,并画小红花以示奖励)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1、学生继续习作
(五)作后修改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3、展示设计。请愿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学生上讲台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设计,分享快乐。
(六)誊写作文
1、学习例文,誊写时要注意什么?(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占格正确。尤其是树立作品意识,这是你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是要展示给老师、同学、家长看的,要特别用心地把它完成好)
2、学生誊写,鼓励认真。
(七)展示评价
老师批阅作文后,选择作文,粘贴在教室壁报处。(既要关注成文质量高的,也要关注参与习作的过程中积极的,习作内容要多元关注,尤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板书设计:
习作5——设计动物名片
要求:“我”、外形、生活习性、趣闻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使用建议:
成功之处:
1、这是学生第一次设计名片,以例文为凭借,以组织习作展示活动为依托,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多元评价学生的表现,树立习作的信心,培养习作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例文入手,学生的设计别出心裁。
3、学生大胆习作,摆脱了例文的束缚,设计出了别样的名片,既简洁又美观。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有话说不出或表达不够流畅,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帮扶还要加强应对策略。
2、评改环节,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参与到自己的习作评改,有点摸不着头脑,还要坚持训练。
使用建议: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抓住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使用举例子、列数字和打比方等方法使作文更具体、更充实。多元评价学生的习作,通过鼓励性评语充分调动孩子习作的兴趣。
教案设计者:张花平,滕州市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教师。荣获“枣庄市山亭区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滕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在枣庄市中小学第三届“小哥白尼”杯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
第四篇:《习作教学的案例》给我的帮助
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这门课的过程中,《习作教学的案例》给我的帮助最大。
背景分析:不论是古诗文还是习作教学,不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字教学,背景分析都是想当重要的,教师只有把学生的学习背景分析清楚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习作教学案例》中例举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我学会了》,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先简单说了这篇习作训练在整册教材的位置和要求,然后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习作做到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心话,吐真情。
有了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习作就有了方向。这些目标是教师心中的导向,并不是直接的告诉学生。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不等同于我们平时的说课,因为案例描述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是36分钟,所以教师在描述案例的时候非常详细的向我们讲述了“教学过程”中的精彩设计,例如,中关村三小的耿春龙老师在描述他的《包饺子》教学过程中给我们讲讲到:教师从语言与穿厨师衣服进行导入,像模像样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包饺子,然后让学生从下边三个回合进行训练,把训练目标隐藏在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听、说、思考、写的兴趣。
第一回合:像不像,重点训练写“详细”。
第二回合:美不美,重点训练习作写“具体”。
第三回合:新不新,重点训练习作写出“个性”。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无痕引导,引导学生不仅仅要知道老师做了什么,更重要的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能还原老师包饺子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做到“详细、具体”;在学生兴趣达到极点的时候让学生去体验包饺子,并在此环节中训练用词的准确性,意图是不论成功与否,对学生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而作文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体验。
习作训练不是学生实践完了就完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回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当老师宣布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
当我笨手笨脚地包完第一个饺子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
此环节引导学生由关注“事情”到关注“心情”,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不仅能使习作具体,而且真实。
针对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安排了“范文欣赏,领会神韵”。
案例反思:俗话说“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儿”,小孩子对作文的抵触感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孩子的实际生活。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写作的功能性,“作文是写给谁看的?”很多老师从一开始就给学生暗示了“作文是给阅卷老师看的”,告诉学生“开头要精彩,结尾要扣题,过程要详细”。甚至有老师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各类题材的范文,让学生考试的时候“灵活运用”。从这节案例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写作不是为老师写,而是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相融合。”
孩子的文章写出来后教师要评改。评改并不一定是老师面批面改,或者全部大修改改。在评改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就改,注意维护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到学生的文章里。
“习作的兴趣”的培养,这个案例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养“要注重给孩子文字表达的现实意义,例如建立班级网站,把学生的习作表现发表上去,入选后通知家长朋友去看,可以跟帖回帖,这样有读者的期待,学生就会有写作的动力。另外我还想到我们的实际做法: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上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成就意识。有研究表明,100%的儿童都希望得到教师、家长的赞许,并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利用学生的这些附属动机,我和其他语文教师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广播站,只要学生写稿子就能成为小记者,并发给记者证,享受采访权利,而且每月评出若干名优秀小记者。另外我还在学校的网站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告诉他们: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能欣赏到你们的作品。极为优秀的文章我会不断地投到各种报刊,直至发表。从一年级到现在,虽然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我班已有八篇作品分别在《中国儿童报》《百家作文指导》《读写知识》上刊登。学生看到自己名字在报刊上出现,还能拿到属于自己的稿费,那种成就感与自信心自然产生,写作欲望越来越高。
总之:无论是哪类课程在做语文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什么,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语文个性或潜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系统设计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三者应该协调一致。同时,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再有,无论是哪个学段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年级,一定要放眼学生的未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第五篇: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长清区石麟小学
秦成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阅读提示,了解写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⑵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①“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②“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③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3.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发现与我们以前的习作范文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 “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叙议结合,以 “感”为主,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 “读《ⅹⅹⅹ》有感”或《ⅹⅹⅹ》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5.教师总结读后感的习作要点
总的说读后感的习作采用“引——议——联———结”。
引:扼要概括 “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展开联想,联系社会或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要与开头照应,或者归纳出结论性意见,或强调某一观点,或发出号召。
6.组织交流: 以上环节重点是什么? 小结: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是重点,联系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四、直抒胸臆,真情表达
1、具体环节:
说:你最爱读的文章是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再次深刻体会文章带给自己带来的喜、怒、哀、乐,并在文章旁圈点批注,记录瞬间的思考和感受。
想:读到文章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
列:将“说”与“想”结合起来,找到有联系的感点。写:自由表达。
五、组织交流,评价修改
【 编写说明】设计教学案例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结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作为设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