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单元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变化着的社会”这一主题,选取了五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和新闻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学习基础的新闻写作。
《消息二则》选编了两则关于解放战争时期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消息,作品依时叙事,短小凝练,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奖者、颁发机构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同时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篇消息以翔实的材料和缜密的行文,全面地表现了诺贝尔奖颁发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形象化的描写,鲜明而艺术地再现了1982年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动人场面,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报道以完整直观的脉络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全文铺排有序,主次分明,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我国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骄人风采。
“任务二·新闻采访”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步骤及流程,通过模拟采访,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
“任务三·新闻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是“讲述”,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讲述”的技巧,学会清楚地表达,得体地交流,力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掌握新闻采编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
3.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新闻阅读能力,能以此阅读新闻作品,观察新闻媒体;学会撰写符合相关体裁特点的新闻作品。
4.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捕捉新闻线索,搜集并组织新闻素材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新闻阅读。阅读本单元呈现的三篇消息、一篇新闻特写和一篇通讯,利用新闻“六要素”分析法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特点;感受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观点、态度及倾向性。
2.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3.新闻写作。可以分三类任务:
一、必做任务,每个学生写一则消息;
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个学生从中任选一项完成;
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本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自觉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主动贴近时代脉搏,自主思考身边的现实问题。
2.引导学生形成求真求实、独立合理、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梳理新闻“六要素”,从“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等角度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
2.结合教材上的旁批和补白,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归纳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重点突出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好准备。
3.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区分新闻报道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和感情,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教学难点
从标题、结构、导语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消息的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本单元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与“探究性”,相比我们熟悉的综合性学习有着更为明确的学科特性,强调以语文方式来完成语文任务,培养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因此,针对“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不适宜采用传统阅读单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1.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新闻阅读教学的独特之处,厘定并校准新闻阅读的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引导学生向思想内容的深处开掘,也不是带着学生品味赏析作品的语言风格,而是要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新闻事实是什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新闻事实,想要达到怎样的传播效果,在呈现事实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立场,体会新闻作品客观准确的语言特点,做到“以新闻的方式来学习新闻”。
2.明确学生和教师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角色,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建设和学习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仅靠静态的阅读,很难真正领会到新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只有经历了采编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新闻,才能真正地进行新闻写作。因为新闻采编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学生并不是新闻从业人员,但我们在指导其完成采编活动时,仍要注意提高活动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以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缺少实质性内容,甚至流于形式。
《消息二则》2课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课时 《“飞天”凌空》2课时 《一着惊海天》2课时 新闻采访1课时 新闻写作1课时 口语交际 讲述1课时
第二篇:二公司职代会消息
转方式做强做优创新业缔造辉煌
一公司2011年工作会暨双代会圆满闭幕
本报天津讯(通讯员 李东东)2月19日,一公司2011工作会议暨第十七届五次职工、第十三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喜来登大酒店圆满闭幕,200多位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中交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
本次大会是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任务,部署2011年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一公司总经理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谋新篇 做强做优提质量 为实现新一轮全面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在对公司发展形势分析后,做出了2011年重要工作部署;党委书记做了《认清形势 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做强做优 推动管理品质稳步提升 为实现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回顾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工作,对“十二五”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各工作报告并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报告对“十一五”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形势判断客观准确,对任务部署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公司“十二五”及未来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上还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不仅使大家对未来的认识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思想和行动更加统一,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最后,董事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一公司“十一五”尤其是2010年的工作,特别是对一公司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和希望: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继续调整结构;控制各种风险;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建水平。希望领导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希望一公司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续写新辉煌,为开创更科学、更活跃、更好质量的一航新时代做贡献。
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本报讯2011年2月19日至20日,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青岛市中港大厦隆重召开。来自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140名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谋2011年及“十二五”企业发展大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2011年要围绕局工作会、职代会精神,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点,并就落实“提质量”方针提出“四个做到”: 一是做到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二是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做到深入研究,冷静思考。四是做到拿出办法,迅速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二公司部署了今年五方面工作:一是优化经营资源配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二是强化项目管控,提高项目履约能力;三是加强内控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技术装备保障能力;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创和谐企业新局面。会议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积极为二公司发展建言献策,确保2011年生产经营“双百亿”目标的实现。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十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对2010年获得“六杯一岗”优胜单位、二公司“十大感动人物”、省局级文明工地及百名
优秀员工等给予了表彰。
表彰会上,武永涛董事长作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二公司取得的成绩,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2010年,二公司实现生产经营双80亿目标,为企业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尤其是面对长期积累问题,为放下包袱,提高发展质量,二公司领导班子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体现了想干事、能干事的精神。同时,武董事长还就生产规模与发展质量关系、资源配置矛盾、盈利渠道、管控手段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二是要提高发展质量;三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四是要控制各类风险;五是要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六是希望大家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尔宣)
三公司召开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大连讯(通讯员 许锦香)2月23日,三公司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日航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22个基层单位和机关的157名正式职工代表和8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一航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工会主席高卫东,副总工程师张敬,大连市海员工会主席王云香等上级领导应邀出席大会。两位主席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大会是三公司在取得“十一五”圆满收官,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一航局2011年工作会和“双代会”精神而召开的。大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了以“整合落实夯基础,自强不息抓团队,为不断提高公司的发展质量而努力工作”为题的《行政工作报告》;三公司《2010年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和2011年经济责任制修订要点》、《2011年精细化管理操作要点》、《加强与协作队伍合作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三公司《工会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大会决议。大会对三公司“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十二五”规划总体进行了部署。大会书面报告了三公司2010年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大会期间还召开了三公司2010表彰大会。
全体代表对三公司“十一五”和2010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无比振奋,对“十二五”发展前景倍受鼓舞,对2011年确定的经营承揽和总承包产值75亿元以上、利润
1.8亿元以上等七项工作目标充满必胜信心,决心在一航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三公司领导班子周围,以先进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大会决议,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健康中建新功、立新业,为一航局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努力开创一航科学发展新时代!转型提升上水平提质增效促发展
四公司召开职代会和工作会
本报讯(通讯员杜丹丹 陈留石)2月20-21日,四公司召开十届职工、十一届会员第四次代表大会暨2011年管理工作评审会。会议总结了公司2010年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并分析了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四公司2011年的工作方针:增效益、调结构、保规模、争创优。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坚持高目标导向,全力开拓经营市场,在寻求经营提升方面上规模;二是推进项目创优,强化资源统筹和项目考核,在加强项目管理方面上水平;三是全面夯实基础,注重企业运营质量,在抓好企业管理方面上效益;四是加强科
技创新,坚持走“技术管理型”道路,在提升技术优势方面上层次;五是着眼长远发展,把握“四个结合”,在构建人才资源体系方面上台阶;六是抓好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创先争优,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上品位。
武永涛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四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1年开局之年,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一定的发展规模;不断调整生产和经营结构;特别注重提高发展质量;认真控制好各种风险;全方位的、全面的打造中交股份第一品牌;要坚持做好党建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两级领导班子要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
五公司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秦皇岛讯(记者武轩)2月16日,五公司隆重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莅临大会,公司领导、基层党政领导、总部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共124人参加大会。会议确定五公司要以“拓经营、调结构、强管理、保健康、促和谐、争一流”为基本工作方针。加大经营工作力度,提高经营质量;加大施工生产力度,提高履约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保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基础管理,提升运行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特色企业文化;高度关注职工生活,构建和谐企业。会上,还表彰了2010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三篇:第1课《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
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
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阅读新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准备报纸,先让学生相互提问,辨别任意一则新闻标题中的正标、副标和引标;辨别导语、主体与电头;辨别新闻的六要素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
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
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阅读新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准备报纸,先让学生相互提问,辨别任意一则新闻标题中的正标、副标和引标;辨别导语、主体与电头;辨别新闻的六要素 教学反思:《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篇课文,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由于课文背景和文章体裁的限制,加上现代孩子的思想特点,对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很喜欢。特别是作为新闻的范本,且不谈是否便于学生把握,但毕竟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相距甚远。预计学生有距离感,不大喜欢这篇课文。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才会别有洞天。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课前准备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完成了对新闻的文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闻的结构及要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角,又是
小组学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本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实际上仅凭一堂体验课是较难把握好重点内容的教学的。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应的内容,结果造成拖堂现象。
第五篇:二音第1-3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好朋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学科三年级上册第1-7页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友情带来的快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2、能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两只小象》和《打掌掌》,体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韵律;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能清晰、准确地模唱《打掌掌》旋律,初步建立mi、sol、la3个音的音高感。
3、专注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和《大白象》,能通过声势律动、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等实践活动,对乐曲的段落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反应。
4、在念、唱、奏、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四分、八分节奏,表现出稳定的节拍感。认识铝板琴,了解C大调mi、sol、la3个音组成的短小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童声齐唱,乐曲情绪。
2、准确的模唱歌曲的旋律。
3、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难点: 建立mi sol la三个音的音高。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 听:《大白象》 唱:《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能用的抒情、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2、能专注的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人文主题和三拍子的韵律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重点:感受童声齐唱
难点:感受童声齐唱;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听赏《大白象》。
1、简介歌曲的主题。
2、听赏《大白象》。
△完整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复听音乐。提问:歌曲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再次完整聆听音乐,随着音乐模仿大象的动作,并用嗓音模仿大象的叫声。
四、唱《两只小象》。
1、导入: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大象,那么大家认识它的孩子吗?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2、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中的情节,并讲一讲。
3、轻声哼唱,找出难唱的地方。
4、模唱歌词。(节奏复杂处重点练习)
5、齐唱。
五、小结。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 唱:《打掌掌》 音乐游戏:《打花巴掌》 认:铝板琴 教学目标:
1、能清晰、准确的模唱《打掌掌》旋律,初步建立mi sol la三个音的音高感。
2、认识铝板琴;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友情带来的快乐。重点:准确的模唱歌曲的旋律 难点:建立mi sol la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认识铝板琴。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铝板琴。
2、介绍它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
3、教师在铝板琴上演奏《打掌掌》。
4、老师演奏的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学呢?
四、学唱歌曲《打掌掌》。
1、教师范唱。
2、听录音范唱,了解歌曲中的情节,并讲一讲。
3、轻声哼唱,找出难唱的地方。
4、模唱歌词。(节奏复杂处重点练习)5.齐唱。
五、音乐游戏:打花巴掌。
1、听示范录音。
2、模仿练习。
3、听音乐打花巴掌。
4、学生在间奏的地方编创其他声势动作。
5、进行评价。第三课时
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 听:《口哨与小狗》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进一步巩固四分、八分节奏,让学生初步体验两声部的音响效果。重点:感受乐曲情绪;难点:在听的基础上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成长的足迹。
1、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呢?
2、听歌曲《打掌掌》。△巩固歌曲中Mi SOL LA音高。
△模唱旋律。△听辨。
四、欣赏《口哨与小狗》。
1、吹一吹: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几声,让大家欣赏。
2、听一听:安静地《口哨与小狗》全曲。
3、想一想:听玩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什么样的色彩能够表现自己的心情?
4、说一说: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小狗叫声有什么节奏特点?可以用怎样的符号或图形表示?
5、走一走: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五、课堂小结。第二单元妈妈的歌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学科二年级上册第8-13页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听、唱、动、认、评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从中感受到母子间的关爱与温情,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2、能有表情的参与到摇篮曲的欣赏、演唱、律动、伴奏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情绪、力度、速度的特点,并较为准确地体验与表现。
3、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内涵,尝试借助歌词进行角色安排和动作设计,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4、学习用轻柔、甜美的声音熟练地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和《大树妈妈》,对比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拍特点。积极参与歌表演和为歌曲伴奏等综合音乐实践活动,表演要富有表情并符合歌曲情绪特点。
5、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感,并尝试创编两小节节奏为歌曲伴奏,或完成节奏接龙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感受母爱,学会关心他人。
3、打击乐演奏。教学难点: 用动作表现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摇篮曲》 唱:《小宝宝睡着了》 打击乐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重点难点:打击乐演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摇篮曲》(舒)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也可以闭 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
2、用钢琴伴奏唱旋律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3、各抒己见,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4、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介绍歌词,突出“睡了”,“动了”,“不叫了”,“不飞了”。
2、范唱。将学生带进宁静安祥的气氛中去。
3、感受音乐。
4、用轻轻拍手,拍腿的形式搭拍子。
5、用哼鸣跟随音乐,然后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6、帮助他们辨别应该用哪种方式演唱最合适。
7、师生接唱。
三、打击乐演奏。
1、学生讨论那些打击乐器适合为歌曲伴奏。
2、出示书中的节奏卡片。
3、学生分组按节奏徒手练习。
4、随音乐练习。
5、鼓励学生用其他的节奏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小乌鸦爱妈妈》 动:情景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乐于参加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重点:体会到母爱学会关心他人。
难点:用动作表现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欣赏《小乌鸦爱妈妈》。
1、组织讨论:妈妈用爱哺育我们长大,我们打算用什么来回报妈妈的爱呢?
2、导入歌曲欣赏。
3、聆听歌曲。
4、提问:歌曲里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5、复听歌曲。
四、情景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1、完整的地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提问:如果让你根据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来表演,你会编一些什么样的动作?
3、学生讨论,可以自己创编也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编。
4、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
5、请各组学生轮流上台表演。
6、及时的评价。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大树妈妈》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2、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四二拍的节奏韵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请小朋友都来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读歌词。
3、熟悉歌词,体验八分休止符。
4、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5、分组创编,角色表演。分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四、成长的足迹。
1、学生照着节奏谱奏一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在树叶上填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小组讨论
4、选择合适的打击乐进行练习演奏。
5、小组(个人)展示演奏。
6、相互评价。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校园节拍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学科二年级上册第14-19页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乒乓变奏曲》和《溜冰圆舞曲》,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并能用合乐、协调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感受、体验《乒乓变奏曲》主题的变化,能用变化的动作随乐律动。
3、练模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2、养成聆听的习惯。教学难点:
1、模唱歌曲乐谱。
2、创编歌曲。
3、感受歌曲主题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儿童在游戏》 儿歌诵读:活力GO GO GO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模唱歌曲的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