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

时间:2019-05-14 02: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

第一篇: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

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

七、消息要“强”、“快”、“短”

强,是指要有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要有深度。但这“强”不是声嘶力竭的强调,而是通过材料的精心选择、排列,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主题。举一个例子:

1999年4月14日,北约飞机轰炸科索沃难民返乡车队。新华社记者写这条消息时,引用了南联盟电视台披露的飞行员谈话录音带内容。消息写到:

下午3时许,当由拖拉机和各种民用车辆组成的车队行进在路上时,北约一架预警飞机发现了它。

预警飞机飞行员当即与正在该路段附近上空飞行的一架F-16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以下交谈:

F-16说:“天气不错,我正在第80号位置上,没有看到下面有什么动静。如果看到南斯拉夫的红米格战斗机,请告之。”

预警飞机说:“朝西北方向飞行。现在没有红米格。”

F-16说:“好,我正在3000英尺高度飞行。”

预警飞机说:“你在10分钟后会得到支援。贾科维察南部可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 F-16说:“我穿出了云层,仍看不到下面有什么目标。”

预警飞机说:“继续向北飞行。”

F-16说:“我正在3000英尺高空。下面有一队轿车和拖拉机。是吧?请指示。”

预警飞机说:“你看到坦克了吗?重复,坦克在哪里?”

F-16说:“我看到了拖拉机,我想南斯拉夫人不会把坦克伪装成拖拉机。”

预警飞机说:“胡说八道!这是南斯拉夫人玩的把戏。摧毁目标。”

F-16说:“我该摧毁什么目标?拖拉机还是坦克?重复,我没有看到任何坦克,请在指示。”

预警飞机说:“这是军事目标,是完全应该打击的军事目标,摧毁它们。重复,摧毁它们!”

F-16说:“明白。发射导弹。”

结果,70多名南联盟难民惨死在北约的导弹爆炸声中。北约的这一野蛮行经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除最后一段外,记者完全照录北约飞行员对话。但从预警飞机飞行员粗暴、武断、不顾事实的指挥中,读者完全能看出,北约的做法完全是有意的,是置国际公理于不顾的野蛮行经。

除材料的选择外,消息的深度还和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关。如果一个人老是矮子观场,人云亦云,写东西肯定也是大路货。关于思维方式我只强调一点,就是逆向思维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能不能从“一边倒”的叫好声中发现问题,决定着能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稿子。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想必都知道舟舟,一个被大众媒体树为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弱智指挥家。但是西安一家报纸的记者没有随波逐流,他从艺术的角度对舟舟“火爆”提出置疑。我们看他写的消息:

交响乐的悲哀:弱智儿客串指挥

本报讯英国南安普顿青年交响乐近日在西安演出。让人惊奇的是,“客串指挥”竟是一个已22岁但智力仅相当于3岁儿童的弱智儿舟舟。他在本场音乐会上,指挥了一曲他并不了解内涵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观众对此报以掌声,这似乎是对一个残疾人“残而不废”的奇迹许以赞叹,似乎也是对这种滑稽劳动表以谢意。然而许多业内人士对此心存已见,颇有微辞――让一个身高不足1、4米的弱智儿“依葫芦画瓢”指挥一台交响乐,不能不说是交响乐的悲哀。

一位老音乐工作者说:“音乐学院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培养交响乐指挥,而舟舟没上过一天专业学校,仅仅依靠不长时间的记忆,就上台模仿来指挥交响乐,功夫不到呀。”一位中年音乐人说,舟舟凭着模仿来指挥交响乐,让行家看来倒象是乐队在指挥着“指挥”。交响乐是高雅艺术,而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优秀的音乐形象和神圣的主题在观众心目中打折扣。

逆向思维更多见于杂文和评论。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些这方面的范例,学学人家怎样看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抽时间看看《南方周末》上鄢烈山的文章(他的作品也结集出版了)。他有几篇逆向思维的文章,如《对余德顺们说不》、《江珊的命运》、《“温泉浴室”前三思》写得非常棒。当然他的好文章不只这些。

快“快”是新闻的生命。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拖拖拉拉,慢慢吞吞,五日一山,十日一水,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作为新闻的轻骑兵,消息更应该以快著称。

为了快,有些传统的新闻观念就显得不全时宜。有人因此主张记者应该改改“文章不怕千次磨”的传统观念,改改“多次反复采访就是深入”,应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按键成稿。

1986年11月18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快讯。全文如下:

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人交谈。

这条49字的消息,背景是前一天不少西方通讯社,包括韩国媒体都报道了金日成“遇刺身亡”的消息。一时间,金日成“遇刺身亡”成了全世界一个新闻热点。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遇上两难选择:假如真有此事,不及时报道,会引起新闻用户的读者的不满;假如没有此事,把谣言当事实宣传,那就会尤为一大丑闻。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新华社副总编辑南振中要国际部接通驻朝记者电话,询问朝鲜当天有无重要新闻。驻朝记者回答,18日蒙古领导人到朝鲜访问,朝领导人要去机场迎接。听了这一介绍,新华社领导初步判断金日成“遇刺身亡”可能是谣言。于是马上指示驻朝记者,在机场一见到金日成,立即发快讯。结果总社把这条消息当“特急稿”处理,比朝鲜媒体还快,世界各大媒体纷纷采用,澄清了谣言。后来这篇稿子还获得中国好新闻一等奖。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场的新华社记者觉得这条消息是独家新闻,为了表示重视,使劲往长里“抻”,反反复复地修改,那还会发这么快,产生这么大效果吗?关于这点,《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得好:“时效性、竞争性强的稿子,一定要先声夺人,宁粗勿迟。”

“抢”新闻这块儿,我有过体会。唐山“俏夕阳”舞蹈队在央视元宵晚会的精彩表演,是我在唐山最先报道的。要知道,业余演员上央视“两节”晚会,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虽然在她们之前,有一家四口以业余演员身份表演节日,但马上网上有人揭了老底,原来那两口子都是专业歌手,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还出过专辑呢。所以唐山老大妈确实不简单!当我得知俏夕阳要上元宵晚会后,立方与她们联系。她们的节目是提前一天录制的,老大妈们从北京刚回来,我就把她们一起邀到报社座谈。这样,元宵晚会刚完,我的稿子就见了报。随后才是晚报、开滦日报。

我写老大妈们的稿子先在我们报纸,后在《河北日报》发表。后者比前者写得要好得多。前面那篇,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显得很粗糙。但却被我们报纸评为A稿,我想是在奖励我的“快”吧。

遗憾的是,像这种“快”的时候并不是很多。现在国内除新华社和个别新闻网站外,许多媒体“抢”新闻的意识也不是很浓。有人对全国各省市报纸上的100条消息做过统计,时效特快的“急电”占1%;“今天”、“昨天”的报道占11%;发表时间比新闻事实发生晚了3天至15天的占33%;完全是上一年的事拿来当新闻报道的占2%;而用含糊的“这几天”、“日前”、“近日来”、“最近”等等占27%;还有26%的消息没有明显时间。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是作者本身采写就慢了半拍;有些是由于寄稿过程或是报纸出版周期造成延误。前者需要作者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后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或往报纸之外的媒体,如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投稿。拿我来说,为赶时间,现在往外发的稿子基本上用电子邮件。有些稿子,新华社发的比我们报纸还快。

再来说“短”。咱们先列举一下消息写长了会出现什么毛病:

1交待背景过多,叙述过繁;程序化、三段论;

3不是按事物本身的逻辑写消息,而是观点加例子;

4不是靠事实说话,而是插入作者的说教、议论或解释,又无新意;

5事例堆砌,陈言套语,数字成串;

6不适当地概括某些经验,好处,重复冗长;

7材料混杂,甚至文不对题;

8新闻事实已经讲完,还要拖一条尾巴。

想要消息写得短,要注意几方面:

一是对所写的新闻人物和事件在全局中的位置了如指掌。新闻必须交待的要素不能遗漏,关系不大的内容大胆省略。《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篇著名的消息,如果不是做了大胆的取舍,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是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一点,不及其它。不拐弯抹角,不搞穿靴戴帽。

三是讲究消息题文互补,消息中不应重复出现同样的句子或大意相同的话。这点在会议消息中最为关键。我们报纸上会议消息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忽略了标题、导语、正文各自的功能互补,它们之间碰撞、交叉、重复。不仅文字长,而且令读者倒胃口。

四是一语多关,力争使每一句话都能“满载”。金山追悼会的消息中“他半个世纪前便结下革命情谊的挚友阳翰笙在会上说”一句,让定语修饰词承载更多的信息的尝试值得借鉴。五是要善于化整为零,多搞连续报道,跟踪报道,变总结式为进行式。要学会一事一报。不知大家手头有没有《河北日报》,这张报纸可以说是短消息的倡导、实践者。以它的第三版为例,上面不发通讯,除议论外,只发消息,文字最长800字,大都是200至400字的短消息。因为字数少,发的稿子就多,这版信息量就大,读者很爱看。

八,消息的语言

消息的语言,我想可以用六个字概括:通俗、具体、准确。

通俗包括两点,一是记者避免用生疏、生僻的词语和专业词语,学会专业语言通俗化。这我在前面背景部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二是多用群众语言。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精彩。用在消息中,特别是人物消息中,这种语言会增色不少。

我在《七旬老太街头征婚寻找真爱》中,用了么洪兰大娘的原话,像:“现在是新社会了,离婚也不寒碜,再婚也不丢人”、“抽烟的、打麻将、邋遢的、长得寒碜的我都不喜欢”等等,描写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大妈的性格特点。

我们来看一篇获得第1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题目叫《四个月没死人村干部丢了官》。这是篇广播新闻,说得是曲周县农村殡葬改革,怕农民还搞土葬,于是按千分之五的自然死亡率给每个村下火化指标,差一个罚村里5000块钱。可巧,这县河南疃镇朱口村1100多口人,四个月一个人没死,这个指标自然完不成。于是镇上要罚他们一万二,村长被镇党委副书记孙守现叫去挨“撸”。记者在这引用了村长的原话――

“孙书记说,没多有少哩。一万二没有就拿一万,一万不中拿八千。我说别说八千,八分我也没有。村里不死人,我上哪儿给你弄这个火化费呀?咋为这个我还得给你弄死两口子不成?我说的不好听,孙书记一家伙急了眼,说河南疃镇34个村都有人死,咋就你们这儿人都吃了长寿药了,贵贱一个也不死?没钱儿,赶明了你给我写辞职报告!”

听了这段对白不少人哭笑不得,形式主义搞到这份上真要逼死两口子人了。这条消息能打动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记者用了地地道道的老百姓语言。

具体就是形象化。要求在词语上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在手法上多用形象描述,少抽象记述。长江上葛洲坝船闸的闸门之大,堪称一绝。许多报纸在介绍它时,直书它有多少米长,多少米宽。中央电台记者在介绍时,没有说这些,而是说它“有一个兰球场那么大”。这就比较形象,比较具体了。

在我们报纸上一些经验性消息中,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句子:“为了什么什么”、“在什么什么活动中”,这是典型的公文语言。公文中可以用,但消息中却应该尽可能避免,因为它是抽象的、语调平板的,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来看国外消息中的语言。法新社记者形容联合国文件之多,用了这样的话:“联合国去年印发的文件,首尾相连长度达27万公里,逐页连铺起来,两年可达到月球。”一个“27万公里”,一个“两年可铺至月球”胜过多少形容词!

不少人形容某人讲话受欢迎时,爱用“热烈掌声”或“长时间的掌声”,其实这是很空洞的。有的记者就很高明,像1992年老布什在共和党的演说,记者写道:“在长达50分钟的讲演中,布什博得了60多次掌声、8次起立鼓掌和6次对民主党人的一片嘘声。”这就比前者具体得多。

具体,还表现在写作方法上。我们一块设想一下,如果让咱们写一条国家发行新版人民币的消息,咱们会怎样写?会不会纠缠在技术层面,写用了多少防伪技术,工序又是多么复杂。如果真这样写的话会给读者多少印象?又有多少人去看?

我们看一个国外的例子:

为美钞整容

英国泰晤士报消息:如今,连过世的总统们都要整容了。

最近,美国财政部不断收到公众打来的质询电话,因为大家对新版5美元和10美元纸币上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利山大汉密尔顿的肖像产生了疑惑。钞票上的这两个人,看上去就好像做过了整形手术。

从来没有人认为林肯是个长相不错的人。所以,在过去10年里印制的钞票上,人们也没有把他描绘成美男子。但是,在新版5美元钞票上,他突然变成了一个轮廓清晰、颇有政治家风度的人,看起来还把自己的胡子修理了一下,而且有明显迹象表明,他做过头发移植手术。作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时期左膀右臂的汉密尔顿,在原来10美元的钞票上看上去又疲惫又憔悴,就好像这都是因为在漫漫长夜里,在打字机上敲打出联邦党人文章造成的。现在他那满是皱纹的额头、松垂的面颊和噘起的双唇都消失了。

他目光清澈,面颊光滑,面带微笑,鼻子高挺。

本周,《新闻周刊》从纽约许许多多整形外科医生中选出一名,来评估林肯和汉密尔顿如果

在电视时代该为他们的新面孔花费多少钱。林肯将要支付1、41万美元,包括6000美元做鼻成形术。汉密尔顿则要花费2、86万美元。

当然,实际上,他们应感谢美国印刷局里心灵手巧的人们为他们塑造了英俊的相貌。

此次重新设计钞票是为了打击伪造货币行动的一部分。越来越复杂的复印技术给当局带来了困难。新版钞票具有许多安全特征来防伪,其中包括重复人像上的面容水印和构成肖像背景的细小数字和单词。

准确就是消息语言不含糊、不模糊,确切、科学。文学中,可以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或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并且公认是佳句。消息中也这么写,就会让人笑掉大牙。因为它不符合实际。

不准确还表现在滥用形容词。由于作者的语言和想象力的贫乏,不少词已成了陈词滥调。比如“明珠”一词,我搜集到的就有:形容煤矿是“太行山麓的一颗明珠”,形容旅游区是“娘子关上的一颗明珠”,形容旅游点是“渤海湾的一颗明珠”,形容小水电是“浙东夜明珠”,形容建设工程是“黄埔江畔的明珠”,形容湖泊是“青藏高原的明珠”,形容水电站是“贵州高原上的明珠”等等。

真应了那句话:“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是蠢才。”一个词汇放之四海而皆准,哪还有什么精确性可言。

要做到准确,一是对事实的描述要恰到好处。尤其对表示程度、时间的副词,表示语气、肯定与否定的副词,用时要十分谨慎,把握住分寸。最、极、万分、十分、非常、统统、始终等等,使用时必须细致斟酌。

二是对事实的概括要恰如其分。关于事实的概括,记得新华社记者吴锦才说过这样一句话,叫“说有容易说无难”。说有,有一件事,再小,也就是“有”;而说无,99件事都排除掉了,只要还剩一件,它就决不是“无”。所以,当我们说“无”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另外,在概括某些事实时,也要加小心。像写某市政部门服务好,说“群众打电话求助,维修人员30分钟内一定赶到”,这就有些绝对化了。如果有一天因故迟到或没到,怎么办?三是辩证使用模糊语言有些消息失实,其实是作者不考虑精确措辞、滥用模糊语言和文学语言造成的。《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当年在报道这条消息时,因直接提到农药是某药厂生产的,被药厂起诉,惹来很大麻烦。药厂称是别处假冒该厂产品。他后来在反思这件事时说,其实只要换种说法,说:“有关部门从印有某某药厂字样的药袋里取样化验,结果是„„”就可以免去麻烦。因为我写的完全是事实,并没有肯定是你厂生产的。谁假冒你,你找他们去。

这样的错误其实在我们写消息时最容易出现。前年我市举办第一届房展会,我写了一条消息:《富庄平改楼不搞“一言堂”》。写得是开发区一个叫富庄的村子,村干部筹划平改楼的时候,听取群众意见,组织村民代表上房展上取经的事。本来这是件好事,并且我采访的挺到位,不仅采访了房展上的村民代表,而且亲自到村里和村民座谈,掌握了一手材料。可消息中一句话惹来点儿麻烦,这句话是“得知市里要开房展,5月2日开展这天,村里常设的26个村民代表在村委会主任吴占云带领下,呼呼啦啦全去了。”就是这句带点描写颇有动感的句子,村里个别不愿意平改楼的村民找到报社纠缠,说根本没有“呼呼啦啦全去了”的事。后来,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从那儿我长了一个教训,消息中慎用文学手法。

描述一件事时有不同说法,我们应该寻找最精确表达自己意思的哪个词,像贾岛一样反复推敲。大家看最近的伊拉克战局报道。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发表声明时,都说美国“进攻”伊拉克。不说措辞更尖锐的“侵略”,不说态度更平和的“进入”,而说“进攻”,这就很精确地表明这些国家的中立立场。

但有些时候,为了达到客观、公正,又需要我们善于使用模糊语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美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双方谈判时约定,涉及中国的条目由中国自己重新撰稿。但在撰写“朝鲜战争”这一条目时,双方产生分歧。美方认为他们涉足朝鲜战争是“解放”朝鲜人民,而中国习惯说法则是“侵略”朝鲜。最后达成一致,改成双方都认可的中性词汇“进入”。在为里,应用模糊语言更恰当。

现在,十卷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摆在我家书柜里,偶尔翻到这个条目,我就想,搞文字工作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呀。

第二篇:基层通讯员入门怎样写消息

基层通讯员入门:怎样写消息

头重脚轻便取舍 短小精干见真功——谈谈怎样写消息 作者:贺江堂 信息来源: 广州建设 发布日期:2006-2-10

消息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读者面最广的一种文体。所谓消息,就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关心的事实。一般来说,消息分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类。通讯员在报道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新闻时,消息体裁所占的比例最大。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叙述刚刚发生的事实,看似简单,写起来是不大容易的,要写得好更是困难。

纵观通讯员来稿,符合消息体裁要求的稿件不多,有一些通讯员尚没有掌握基本的消息体裁写作的要领。有的缺少导语,没有把要说的事实概括一下,或者将事实中最重要的部分先在导语中提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事无具细,把自认为重要的事实一股脑堆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干脆将单位的总结、讲话之类的材料报上来,让编辑看着办。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标题有单行、双行、三行标题之分。三行标题中间一行是正题(又称主题、母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概括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又称引题、肩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是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的标题。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消息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这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明显标志。因报道的题材、立意、角度和表达手法的不同,导语的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常用的有叙述型、描述型、提问型、结论型、引语型、对比型、抒情型、悬念型等等。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在导语之后具体、详尽地表述新闻内容的部分。可以按时间顺序组织段落,也可以按逻辑顺序组织段落。背景材料是指对人物或事件产生作用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及客观条件,一般有对比材料、说明性材料和诠释性材料三类,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位置不固定,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在消息的写作中,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最常用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即导语,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篇幅短小、简明扼要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采用开门见山的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得以写短的诀窍。

第三篇:记叙文第四讲怎样写人

记叙文第四讲 怎样写人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写作指导

(一)语言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1、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2、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三)对比描写: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1、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写出人物个性的几种手法

要抓住个性记述人物,不一定要用很多文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凭这句话,你若到鲁镇的咸亨酒店去找孔乙己,管保一下子就能找到,这样的人物,便是个性鲜明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一、抓特征,以形传神。

描写人物个性要鲜明,应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万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千人千样,描写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对象与众不

同的独特之处。且不说外貌、语言、动作,就是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就写得十分有个性,绘声绘色,与众不同,三拳打出三个样。正由于作者对鲁达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因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二、诉心声,提示思想性格。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直接的心理刻画,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二是间接描写,就是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间接进行心理描写,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表现。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眼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大”形成威压,反衬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提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后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了升华的作用。

三、炼语言,突出个性特点。

言为心声,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绍”,对话巧妙无需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人物语言要简洁,拖泥带水,冗长空洞是大忌;人物语言要个性化,因为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千人一腔,没有个性,也是大忌。教师有教师的语言,学生有学生的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众人一个腔一个调,用词人云亦云,绝不可能把人物写活。

四、写行动,描细节,形神兼备。

要把人物写活,除了描写他的肖像、语言和心理活动,还要描写他的行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传神,必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忌空洞地叙说,否则,写出来的人必然是苍白的、干瘪的。描写人物须“当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要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行动,个个活跳,而不是读者下评语,加论断。

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须重视细节的描写,借一斑以窥全豹,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画人物中常起传神作用。为此,选择“一斑”要别具匠心,要确实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服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琐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聆听生活中的语言,定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定能让你的文章标新立异,那么你离文学不就是零距离了吗?

例文

厚重的心

在常州跑生计的小叔昨晚打来电话,说那边阴雨又连着阴雨,没做几桩生意。说明天侄女你就要高考了,咱不紧张;敦实着考,你的成绩叔不担心,只是作文别玩洋,什么新概念式的别写,高考不是玩儿„„

我听着听着就哭开了,感动这东西,亲人的一句暖话,身上就跟过电似的。是了,叔,我知道,人一充实,就稳当。

叔本不是个一心养家的人。年轻那会子,也追求光鲜衣服什么的,在社会上磨合了几年后,开始埋头干活,讲究实在。乡下人会养猪,知道猪肚子那块肥实,油料。

我们都在扎扎实实地数日子过。叔开着他的车,我准备着我的高考。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两个星期前奶奶就来陪我,给我做饭,为了我的高考。每天是清淡的豆腐青菜汤,面条荷包蛋。奶奶说,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脑袋里的墨水。还有,秀才不怕蓝衫破„„我懂奶奶,肚满肠肥,衣着时尚,而不会背唐诗,不会做算术题的人,是最不应该的。

正如猪肚,厚厚重重,却是实在的,有料。

奶奶给我灌了一满瓶开水,递给我,笑了,奶信你。呶,好好的。

这是今天早晨赶赴考点前发生的。现在我在考场里,离终场结束还有十分多钟。我的作文题目没有起,而且没有写到规定字数。

但奶奶的笑在不远的家里,奶奶的孙女肚子里有油水,脑袋瓜子里更有墨水。我在微微的亢奋中将胸腔里的话一一理顺,形成汉字从笔尖流泻出来,正如从心间汨汨而出的感情的溪水。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厚实地去生活,扎实地努力,总会换得太阳的如花笑靥。

亮点提醒:

写临场高考,很容易万人一面,大家在选材立意上“撞车”。此文作者却做到了既大大犯忌,却又不犯“重复”他人的毛病。原因何在?她写了自家人物的个性风彩,写了其他人领略不到的这一种亲情温馨。小叔的话语,土洋结合;奶奶的话语,老窑飘香。谁听了,都会眼睛为之一亮。此文的结构谨严而活跃,时空跳荡,衔接自然,以短短的800字篇幅来经营如此佳构,足见其功底厚实,文思敏捷。

本次作文练习:

第四篇:消息如何去写(通讯员必备的干货)

消息的写作

各位通讯员老师:

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教育新闻写做的一些心得体会。新闻写作真正讲起来也很庞杂,一句话两句话未必能讲的清楚。我想删繁就简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教育宣传的本质意义何在?二是新闻写作中消息写作的基本模式。

大家都知道最近蚌埠教育网的审核力度加大了,很多学校的稿件上不去了。许多通讯员老师担心那我完不成任务了,甚至想教育网这个新来的编辑审核是不是企图利用手中这点权利为难大家,进而对学校吃拿卡要,如果这样想就误会我了,而且把我想象的太浅薄和庸俗。(其实,我对通讯员老师是充满敬意的,在本职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利用课余、双休节假日写作,为学校做宣传,很辛苦!)

稿件上不去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一天发好几篇,为了数量、为了考核而发稿,我最多只能选一篇,考核的目的是鞭策通讯员勤写快报不是光要数量不要质量希望大家能正确理解;

二、写的很琐碎,抓的点很小,你本身就是一个乡镇的村小、写的还是一个学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对于学校可能是大事,对于一个市级教育网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新闻性,更谈不上在全市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三、一轰而起,譬如搞消防演习、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每个学校都报,真是没有办法应付,希望由县区对各个学校进行综合报道;四,我们教育网自身功能不完善,缺少二级页面让更多学校展示自己,我要无限制的审核通过,很多稿件迅速地就转入后台,对那些优质稿件也不公平,也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五、我自身的原因,我除了教育网的审核外,还承担市委市政府两办的信息保送,市里对我们也有考核,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以及政务公开、安徽教育网信息报送、对各级媒体的宣传任务、领导临时交办的材料写作,有时不能及时审核所有稿件;

六、最重要的还是质量问题,我们通讯员绝大多数都是一线老师,教书是内行,新闻写作是外行,一开始抓不住、写不好是难免的,有个熟悉的过程,慢慢由外行变内行。

如何提高教育宣传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对教育宣传重要性的认识,惟有如此才能大处着眼,小出着手。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做教育宣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那些教育工作值得我们去宣传?

教育宣传是引领教育方向的旗帜,是社会了解教育的桥梁。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宣传让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学生及其家长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从而让他们更加理解、更加配合、更加支持学校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回应热点问题,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那些工作值得我们宣传呢?我想主要有这么两点,一是要在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及时做好教育宣传让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客观及时地了解掌握教育的最新政策,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从而支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二要重点宣传教育动态,促进工作交流。大力宣传各校在教育管理、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校园文化、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工作,尤其是加大对优秀教育成果、先进教育理念、典型工作措施的推介力度,加大对各类品学兼优、学有特长的好学生,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及尊师重教的社会有识之士的宣传力度,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

为什么要讲这些大道理?因为不搞清出宣传的本质,就很难把握住写作的要领、写作的立意和境界就低。为什么这个稿子发来就能用,那个稿子就不能用。上周就有通讯员老师打电

话质问我,为什么我的稿子不能发,我说不是所有稿子都发的,要有一定标准,他反问:标准还不是你说了算。我无语!我只能说凭良心做事,人在做,天在看!(现在教育网的质量是不是有所提高、有的消息是不是值得一看,大家可以扪心自问)

第二个部分我想讲讲消息写作的基本模式。

一、什么是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

2、消息的特点:(一、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二)消息5W 1H,whe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三)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3、消息的种类:(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内容单一,文字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二、消息的结构

首先要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免费异地就读》:石家庄市(where)从去年(when)开始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有3万余名深山区的中小学生who,走出大山,全部免费到异地的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what。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导语的形式主要有:1、叙述式。2、描写式。3、提问式。4、结论式。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忌讳: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通讯员老师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四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ХХ学校举行退休教师座谈会;导语:昨日下午,ХХ学校在该校会议室举行慰问老教师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开始于2011年,涉及平山、赞皇、灵寿、元氏等6个山区县45个乡镇数万名孩子,覆盖贫困人口60万。主要措施是利用2年到3年时间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寄宿制小学,使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到寄宿制学校就读。

截至目前,已有51所项目学校开工建设,22所学校竣工投用,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共计完成建设面积28万余平方米,转移安置学生2.6万余名,所有建设项目将于

明年6月前全部竣工,届时,将转移安置山区学生4.1万名。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据了解,工程涉及的6县有4县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分散落后,孩子上学难、升学难,中途辍学多。启动“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移民、智力扶贫等方式,逐步引领山区贫困人口走出深山,在城镇置业安家,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背景)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为提高山区的教学质量,石家庄市制定了城乡学校帮扶机制,目前,56所中小学校与市内六区名校均已结对,近千名教师到市区参加了“国培计划”、“师大顶岗置换”等特色培训。同时由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等组成团队,每月3到4天深入到山区学校“送教下乡”。(结尾)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学校会议和县区教育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第五篇:党课第四讲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丰富内涵

(一)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多实践、多思考,把理论知识和具体自己所干的工作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第一,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第二,努力作好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主观武断”的原则;“批评要注重政治组织方面的大问题,防止集中于生活琐事,把批评庸俗化”的原则;“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允许申辩”的原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讲真理,不讲情面”的原则;“严肃性、尖锐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两个务必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逊、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居安思危,自觉增强忧患意识。

(三)求真务实的作风

第一,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作风;

第二,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之一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第三,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3、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性、凝聚力、战斗力

三、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1、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3、坚持八个坚持和八个反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下载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讲通报

    第四讲通报一、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条例》:“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通报属下行文,也......

    第四讲 成语集锦

    第四讲 成语集锦 导入:1、看图说成语:展示典故图片让学生看图说成语,比比谁说的多?(一边说,一边记) 2、看图用成语描述:如展示一幅绿草图片、秋天的落叶、蓝色的大海、面部表情等让......

    第四讲培训材料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

    第1课《消息二则》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

    第四讲员工考评[本站推荐]

    第四讲员工考评案例一一项“令人满意的”评定令人满意吗? 安德鲁·希尔顿(Andrew Hilton)过去26年里一直在“汉密尔顿化学公司”(Hamilton Chemicals)受雇作一名电气科学工程师,最......

    公司法第四讲(五篇材料)

    《公司法》第四讲 第二章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三、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程序 (一)订立发起人协议 经过可行性分析,发起人应该签订发起人协议(是一份合伙协议),对......

    雅思写作第四讲(大全)

    雅思写作第四讲 第四次课:大作文主体段的构建要素 学时数:2H 教学重点:主题句和推展句 教学难点:合格主题句的写作要领 习得技能:同过主题句和推展句构建段落的立体结构主题句:简......

    廉政党课第四讲材料

    廉政党课第四讲材料《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