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族馆》教案
《水族馆》
一、教学分析:
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海星、海龟、海豚、珊瑚和色彩各异的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以音乐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感受鱼和海洋生物生活的海底世界。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象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仔细聆听乐曲,说说你联想到的场景。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ppt、音乐、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呀? 生:想去。
师:听起来好像有点神秘哦,那么这个美丽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同学们不要着急,抬头看看黑板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指着画面上的水草问学生)生:水草。
师:这又是什么呢?(指着画面上的珊瑚问学生)
生:珊瑚。师:这又是什么呢? 生:贝壳。
师:这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在哪个地方见到呢? 生1:海边。生2:鱼缸里。生3:海底世界。
(二)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错,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畅游海底世界。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师:放《水族馆》的音乐。
师:同学们模仿的真像,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歌曲中体会一下小鱼在水中是如何游动的? 生:好。
师:仔细聆听乐曲,说说你脑海里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啊?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本课。
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带领大家欣赏到了一个这么漂亮、梦幻的世界。同学们,那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下课休息!
第二篇:参观水族馆
参观水族馆
今天姑姑带我去参观水族馆。在去的路上,我心里期盼着能马上到。连路边的风景都无思欣赏。
我们刚走进去首先看见的是一些五光十色奇形怪状的水草,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大厅,大厅里的鱼真多啊!有热带鱼,有扁鱼,还有说不出名的鱼。它们有的在睡赖觉,有的在玩耍,还有的好像在说话。接着我穿着岩洞就像我们在海底游一样。进入隧道,感觉真奇妙啊!鱼都在我们上面快乐的游呢!好像我们跟鱼一起在海底。穿过隧道我发现墙上有鱼在游还时时听到海底各种各样鱼的声音。首先一愣,然后才知到那个是电影。接着我们看到一只只企鹅胖胖的、笨挫的样子我禁不住笑了起来。接着我们走到了美人鱼表演,忽然降下来几个美人鱼她跟真的鱼一样。她还表演了水中舞蹈等。下一个节目是:海狮顶球它的表演可真不赖啊!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恋恋不舍的出来了。
海底真奇妙啊!海底动物及资源有待我们去探搜、开发、利用。福建 泉州&&马甲中心小学三年级:k1393286786
第三篇:水族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水族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水族馆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与律动感应曲式。
2、初步学习看曲式图谱,运用乐器敲奏。
3、运用塑料袋进行音色探索。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音效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挂图P2、鼓和吊镲各一个、水中生物图卡若干、铜碰钟、飘带、啦啦彩球、纱巾、水袖、塑料袋(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正当玩得开心时,滋滋小蜜蜂飞来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体造型:泡泡造型
幼儿发表各种泡泡的造型,老师伴奏幼儿随音乐做泡泡造型的律动。
1、鼓声:泡泡造型律动/泡泡房子、泡泡车、泡泡蝴蝶、泡泡鱼……
2、吊镲:变换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馆里,鱼儿也吐着泡泡玩游戏……
(四)语词与律动: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动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组,以各式道具装扮。如:飘带章鱼、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鱼……
2、语词与律动
(1)各组随音乐扮演水中生物练习。
(2)配词律动:学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语词:我是一条金鱼,我是一条金鱼,水中世界多么美丽实在真有趣
②间奏:下行律动/由上而下滚转双手。
③B段语词: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动/由上而下,站起转圈,拍泡泡结束。
(五)图形感应曲式:A—间奏—A—间奏—B—尾奏
1、老师画出曲式图谱,并教唱语词。
(1)A段:画乐句/随音乐唱词画出短、短、长线条。
(2)间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图卡出现顺序。
3、铜碰钟
(1)A段语词:唱词并用铜碰钟敲奏语词节奏。
(2)B段语词:同上。
(3)间奏和尾奏:铜碰钟随音乐强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鱼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气球
(1)音乐A段:以塑料袋当鱼,舞动游泳。
(2)音乐B段:转紧封口,以泡泡鱼做律动。
(3)间奏和尾奏:模仿小鱼游泳律动,感应高低旋律。
活动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水族馆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乐曲的AB结构及乐曲优美轻快地特点。
2.尝试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这么美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非常美妙,非常动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教师做优美的动作
2.播放视频
3.幼儿模仿小鱼游,音乐舒缓时候小鱼怎么游,音乐轻快的时候,小鱼怎么游。
4.提问:
(1)听到缓慢的音乐时,水草会怎么动呢?
(2)随音乐的变化,音乐变快水草怎么动?
5.小结:这段音乐有时很慢,听上去很优美,有时很快,听上去轻松愉悦。优美的音乐表现的是水草慢慢生长的画面,而轻快的音乐则是各种海底生物游来游去的画面。
三、播放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之前,我给孩子们丰富了关于海底世界的一些经验,比如海中有什么,海里的生物怎样“游泳”等。当孩子们和我一起进入了神奇的水底世界,和水草小鱼玩起了快乐的游戏时,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不错的模仿,有的化身“水草”在那自由摆动,有的变成“小鱼”来回穿梭,还会不时的冒出几个小泡泡。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虽然孩子们能够说出很多种海底的生物,但是在模仿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我们班模仿大鲨鱼的亮亮,他的大鲨鱼就和小鱼一样,没有可怕的样子,也没有锋利的牙齿,整个一呆萌状。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水族馆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结构,初步培养幼儿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2、能运用不同的动作大胆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水族馆音乐、图谱、小鱼道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初步感受音乐
师:“孩子们,让我们都来做快乐的小鱼,尽情地在这片大海里游一游吧!”
(二)以故事为载体,感受理解音乐
1、仔细倾听,欣赏乐曲
师:“在这片美丽的大海里,有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段音乐会告诉大家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提问:你觉得音乐里可能有谁?它在干什么?
2、结合图谱,分段理解乐曲
师:传说在海底深处,有一颗神奇、美丽的宝石,小鱼们都想找到宝石,有一天,它们唱着歌快乐地出发了——
教师分别学小鱼和大鲨鱼的声音唱歌:“我是一条小鱼,我要找到宝石,我在水里游来游去,游得多快乐”“我是一条鲨鱼,我要吃掉小鱼,左边找找,右边找找,没有找到。”
提问:小鱼和鲨鱼是怎样唱歌的?它们唱了几次?(幼儿学唱)
3、幼儿用手指模仿小鱼,随音乐表演。
提问:这段音乐中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大鲨鱼想吃掉小鱼,小鱼该怎样避险?
4、幼儿带小鱼、鲨鱼道具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幼儿听音乐做小鱼动作,大鲨鱼出来后,小鱼立即停止不动。
5、交换角色,再次随音乐表演。
(三)启发想象,大胆表现
提问:大海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做的?
1、幼儿模仿大海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表演。如:“我是一只螃蟹,我要找到宝石……”
2、分角色扮演鲨鱼和其他小动物随音乐表演。
四、活动结束
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名字叫《水族馆》,它是由法国著名的音乐家圣桑作曲,回家以后,希望你们从电脑上查一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第五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水族馆——螃蟹
准备材料:花布勾线笔白卡纸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1、在白卡纸上画出螃蟹的图案。
2、将画好的螃蟹身体部分剪下来,并将其放到花布上,按照轮廓,在花布上剪出图形。
3、用同样方法剪出螃蟹的眼睛和身上的花纹。
4、再剪出螃蟹的身体、钳子和腿。
5、用胶水粘出螃蟹的钳子和身体。
6、再粘出螃蟹的腿和眼睛。
7、最后竟螃蟹身上的花纹粘好,组合完成。
你可以悄悄地把它粘贴在你家的冰箱门上,一定会给妈妈一个惊喜哦。